新闻采访写作试题_全国1月自考试卷_1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_全国1月自考试卷_1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_全国1月自考试卷_1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_全国2009年1月自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_全国2009年1月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A.直接准备

B.狭义准备

C.平时准备

D.临时准备

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A.报告会

B.记者招待会

C.座谈会

D.调查会

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A.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C.异地采访

D.巡回采访

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A.特殊规律

B.基本要素

C.表现艺术

D.基本内容

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A.善于策划

B.事实真实

C.新闻价值

D.要有好“点子”

17.新闻的第二生命是()

A.真

B.快

C.活

D.短

18.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报道了英国内阁改组的消息,这是我国中文报纸的第一则()

A.新闻特写

B.新闻电讯

C.通讯

D.记者来信

19.新闻语言孕育发展的主要渊源是()

A.评论语言

B.文学语言

C.事务语言

D.诗歌语言

20.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的报道是()

A.特写式消息

B.目击新闻

C.解释性报道

D.背景报道

21.经验性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变动,往往是个渐进变动的过程,因此它多属于()

A.事件性新闻

B.非事件性新闻

C.动态新闻

D.一事一报

22.消息体裁的最明显的特征是()

A.标题

B.导语

C.主体

D.背景

23.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导语,称之为()A.直接性导语B.间接性导语

C.延缓性导语

D.引用式导语

24.消息中关于事物发展沿革变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有关史实、轶事等是()

A.历史背景

B.人物背景

C.知识背景

D.社会背景

25.消息的写作要领是要有时效观念,运用客观手法,增加信息量和善于运用()

A.记者的评论

B.心理活动描写

C.文学语言

D.概括和直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记者的任务有()

A.采访新闻

B.反映内部情况

C.做群众工作

D.写记者日记

E.主持新闻发布会

27.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包括()

A.地理上的接近性

B.职业上的接近性

C.年龄上的接近性

D.心理上的接近性

E.文化水平上的接近性

28.出现在采访现场的“瞬间印象”包括()

A.变动着的事件细节

B.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C.环境气氛与情景

D.现场活动

E.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

29.记者能否搞好报道往往取决于“笔外功夫”,笔外功夫的修炼包括()

A.思想政治方面

B.生活阅历方面

C.知识修养方面

D.语言功底方面

E.注重时效方面

30.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主要有()

A.最能体现新闻性

B.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C.切合受众心理,激起新闻欲

D.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E.便于记者增加新的事实材料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新闻记者

32.新闻敏感

33.访问

34.经济新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做好采访准备有何重要实践意义?

36.采访中对写作的思考包括哪些内容?

37.简述新闻结构的具体要求。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

38.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报纸打算就这一话题做采访报道。假设你是某省(市、自治区)报记者,请你就这次采访拟一个简要的采访方案。

39.简述下列消息的类型和基本特点。

德国一间谍卫星升空

新华社11月1日电莫斯科时间1日3时52分(北京时间1日8时52分),俄罗斯航天兵火箭发射部队从俄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宇宙—3M”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德国对地侦察卫星。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40.根据下列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以2007年10月9日为消息发稿当日,写作一篇消息。字数要求在450—600字之间。

统计数据表明,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党员中,工人796万名,占10.8%;农牧渔民

2310.2万名,占31.5%;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134.6万名,占29.1%;军人、武警l59.7万名,占2.2%;学生194.7万名,占2.6%;离退休人员1377.6万名,占18.8%;其他363.5万名,占5%。非公有制单位职工党员318万名,占党员总数比例的4.3%。

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党员中,女党员1461.7万名,占19.9%;少数民族党员472.1万名,占6.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279.7万名,占31.1%。与2002年相比,女党员增加269.9万名,增长22.6%;少数民族党员增加49万名,增长11.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增加660.6万名,增长40.8%。

来自中央组织部2007年10月8日公布的全国党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

月,全国党员总数为7336.3万名,比2002年党的十六大时增加642.2万名,平均每年增加142.7万名,平均每年增长2.1%。全国现有党的基层组织360.7万个,比2002年党的十六大时增加14.2万个。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

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分布更趋合理,使我们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突出重点,坚持不懈地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以及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使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党的社会影响力有了新的提高,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发展党员数量比较均衡。2002年至2007年6月,全国发展党员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共发展党员1316.7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239.4万名。

新党员的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上半年,发展先进模范人物党员16.6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2.7%。2002年至2007年6月,共发展先进模范人物159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2.1%。新发展的党员中,先进模范人物占一定比例,绝大多数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至2007年6月,全国发展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28.4万名,占32.5%。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不断改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及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重大疫情、处理突发事件的紧要关头,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基层党组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必将带领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7年6月,全国申请入党人总数为1960.8万

人,比2002年增加448万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987.8万人,比2002年增加221.1万人。新的社会阶层中申请入党人13.4万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6.4万人。

同时,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员队伍结构逐步改善。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党员中,35岁以下的1738.4万名,

占23.7%;36岁至59岁的3884.2万名,占52.9%。2002年至2007年6月,全国发展党员中,女党员419.8万名,占

31.9%;少数民族党员93.4万名,占7.1%;35岁以下的党员945.8万名,占71.8%;工人125万名,占9.5%;农牧渔民272.3万名,占20.7%;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432.8万名,占32.9%;军人、武警121.8万名,占9.2%;学生343.6万名,占26.1%;发展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649.5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9.3%。

自学考试真题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

2011年自学考试真题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 ) A.采访能力 B.推理能力 C.鉴别能力 D.顿悟性思维活动 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 ) A.报道思想 B.采访计划 C.新闻敏感 D.新闻线索 3.采访计划是指( ) A.采访的平时准备 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 C.背景材料的收集 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4.记者招待会又称( ) A.新闻发布会 B.座谈会 C.调查会 D.讨论会 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 ) 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

采访特点的( ) A.专业性 B.突击性 C.灵活性 D.广泛性 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B.讲究唯物辩证法 C.有历史发展观 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 ) A.业务素质 B.心理素质 C.政治素质 D.身体素质 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 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 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 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 10.记者通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这种情况属于( ) A.第一印象效应 B.异己人效应 C.自己人效应 D.晕轮效应 1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 ) A.冒险意识 B.竞争意识 C.好奇的心理 D.坚强的意志 12.中宣部组织对某省某市乡村小学教师郑琦老师感人事迹的报道,这主要反映了新闻宣传价值中的( ) A.一致性要素 B.时宜性要素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 )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 1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 A.直接准备 B.狭义准备 C.平时准备 D.临时准备 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 A.报告会 B.记者招待会 C.座谈会 D.调查会 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 A.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C.异地采访 D.巡回采访 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 A.特殊规律 B.基本要素 C.表现艺术 D.基本内容 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 2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最新10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 A.徐宝璜 B.邵飘萍 C.戈公振 D.黄远生 2.新闻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 ) A.交流经验 B.传播信息 C.公共服务 D.文化娱乐 3.在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的,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材料是( ) A.骨干材料 B.概括性材料 C.间接材料 D.第一手材料 4.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通常表现于:社会活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 功底和口才,以及( ) A.语言表述能力 B.职业的敏感性 C.人际交往能力 D.多谋善断能力 5.在采访中,记者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主要应当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多层次多方 面的人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还有( ) A.关心该事件的人 B.事件当事人的亲属 C.持有不同意见的人 D.同一类型中的典型人物 6.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发现自己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实际,那就应当( ) A.按原定的计划行事,边走边看 B.放弃原计划,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C.放弃原计划,采访到什么算什么 D.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原定的计划 7.新闻记者积累资料,应当注意的是,一要坚持不懈,二要经常整理,三要( ) A.准确全面 B.积极主动 C.熟悉消化 D.兼顾文史哲 8.新闻选择的最佳标准,应当是( ) A.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新闻的倾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C.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的统一 D.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统一

自考新闻采访与写作(上篇)071

-----上 编 新闻采访----- 第 七 章 采访的艺术与深化 第一节 结合艺术的运用 “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善于把上下、点面、纵横、正反等各个方面信息相结合起来考察,这是记者深入采访的常用艺术。 一、上下结合 上下结合,就是将上级的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上情”与“下情”相结合。上下结合又可分为采访步骤的上下结合与报道思想内容的上下结合。 (一)采访步骤的上下结合,有两种情况:“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二)报道思想内容的上下结合 就是新闻界经常讲的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掌握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民间信息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记者要吃透“上头”,就必须经常关心时势、大局和社会动向,根据当前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及时了解领会有关政策精神,掌握每个时期实际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这就要求记者: 1.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认真听取政策文件的传达和参加可以参加的各种会议, 2.经常阅读与研究重要报刊,从中加深领会政策精神与报道意图,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采访任务与努力方向。 3.多向领导机关请教,多向实际工作部门了解情况,及时抓住实际工作的新动向、新经验。 4.用政策观点衡量客观事物,用政策眼光来分析各方面情况。注意发现实际工作中带有方向性或倾向性的问题。 记者要吃透“下头”,就必须及时掌握能够充分反映新形势、新动向的典型材料和事例。也就是下面的新成就、新问题、新思想、新人新事等等。 二、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这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技法。 “点”和“面”这两个概念是新闻写作采访实践中习惯用语,它包括多种含义: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采访中的点面结合,就是说记者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遍事实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和掌握新闻事实的现象、本质及其意义。 有两种方法: 第一个是由点到面、“解剖麻雀”的方法。 另一种是点面结合法,即“面上找题目、点里做文章”。 三、纵横结合 纵横结合是一种立体交叉式的情况综合,实际表达的是一种时空观,他们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采访的一种艺术,一种思路,一种取向。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游记联系的了解。 四、正反结合 文章的正反结合有哪两种形式: 1.正反两面都要顾虑到,既提正面又提反面,从两个方面共同体现一个重大主题。 2.突出正面的,反面的一些例子作为一种暗箱处理。 第二节 多方面的开掘 一、找特点 在采访中,记者不只是泛泛了解情况,而是深入寻找事物的特点,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新闻采访艺术。所谓的找特点,就是找事物的个性,找不一般的事实,找有特点的题材、人物和细节,从而开掘新的报道主题。 怎么样找特点? 1.认清形势找特点。 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全局的认识。 2.通过比较来找特点。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新闻采访写作自考试题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 ) A.采访能力 B.推理能力 C.鉴别能力 D.顿悟性思维活动 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 ) A.报道思想 B.采访计划 C.新闻敏感 D.新闻线索 3.采访计划是指( ) A.采访的平时准备 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 C.背景材料的收集 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4.记者招待会又称( ) A.新闻发布会 B.座谈会 C.调查会 D.讨论会 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 ) 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采访特点的 ( ) A.专业性 B.突击性 C.灵活性 D.广泛性 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B.讲究唯物辩证法 C.有历史发展观 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 ) A.业务素质 B.心理素质 C.政治素质 D.身体素质 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 第 1 页

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 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 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 10.记者通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这种情况属于 ( ) A.第一印象效应 B.异己人效应 C.自己人效应 D.晕轮效应 1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 ) A.冒险意识 B.竞争意识 C.好奇的心理 D.坚强的意志 12.中宣部组织对某省某市乡村小学教师郑琦老师感人事迹的报道,这主要反映了新闻宣传价值中的( ) A.一致性要素 B.时宜性要素 C.针对性要素 D.典型性要素 13.记者到食品工厂采访,在观察的过程中用手摸、鼻子嗅、亲口尝产品,这体现了新闻观察的( ) A.直接性 B.综合性 C.客观性 D.经常性 14.新闻的生命是( ) A.形象 B.及时 C.真实 D.具体 15.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材料的取舍及使用过程属于 ( ) A.新闻采访过程 B.新闻选材过程 C.新闻立意过程 D.新闻布局过程 16.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称为( ) A.新闻结构 B.新闻层次 C.新闻排列 D.新闻组合 17.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消息是( ) A.经验消息 B.综合消息 C.述评性消息 D.动态消息 18.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 ) A.真实性 B.艺术性 C.形象性 D.文学性 19.新闻写作中“行文避沉闷,宜取跳跃式”是指( ) A.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求活求变 B.语言要准确规范 C.语言要平实简明 D.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严谨完整 第 2 页

2020年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是() A.采访与写作 B.采访与报道 C.采访与录制 D.采访与传播 2.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 A.持续性 B.连贯性 C.持久性 D.变化性 3.记者听目击者介绍的材料是()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第三手材料 D.第四手材料 4.记者越深入第一线,越能采集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这里的第一线指的是() A.领导的活动 B.各级会议 C.突发事件现场 D.群众实践 5.“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记者说这番话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6.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取新闻事实的标准,除了看其新闻价值还要看其() A.认识价值 B.思想价值 C.宣传价值 D.理论价值 7.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即新闻事件的() A.当事人 B.参与人 C.知情人 D.旁观人 1

8.记者不约而同地到达某地向同一位采访对象发问,这种采访属于() A.集体访问 B.多个访问 C.个别访问 D.目标访问 9.对某一有争议的人物进行的访问属于() A.人物访问 B.问题访问 C.争论访问 D.综合访问 10.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访问对象后补记、追记谈话的内容称作() A.及时笔录 B.补充笔录 C.现场笔录 D.过后笔录 11.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 A.综合性 B.全面性 C.直接性 D.敏感性 12.记者对某铁路干线通车进行沿线采访,称作() A.交叉采访 B.巡回采访 C.易地采访 D.蹲点采访 13.采访对象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叫做() A.初始心理反应 B.原始心理反应 C.条件反射 D.下意识 14.报告文学() A.只有新闻性 B.只有思想性 C.只有文学性 D.兼容新闻性与文学性 15.新闻叙事要突出() A.静态 B.动感 C.抒情 D.议论 16.新闻写作的谴词造句中() A.形容词多于动词 B.中性词少于褒贬词 C.感叹句多于陈述句 D.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17.动态消息的特点是() A.多事一报 B.一事一报 2

10月全国新闻采访写作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要建设高素质的记者队伍,首先要提高的素质是( ) A.业务素质 B.心理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身体素质 2.新闻的基本社会功能是( ) A.交流经验 B.传播信息 C.公共服务 D.文化娱乐 3.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 A.骨干材料 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 D.第一手材料 4.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 A.采访决定写作 B.写作决定采访 C.采访与写作分离 D.采访与写作同等重要 5.新闻的宣传价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时宜性,以及( ) A.创新性 B.求实性 C.政策性 D.针对性 6.要达到新闻的最佳选择,必须是( ) A.新闻的时效性和时宜性的统一 B.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的统一 C.新闻的快速和准确的统一 D.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7.记者寻找、发现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就是要( ) A.多搜集材料 B.多跑领导机关 C.多结交朋友 D.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 8.在我国的记者队伍中,曾经冒着生命危险,采写出《中国的西北角》的著名记者是( ) A.邹韬奋 B.戈公振 C.黄远生 D.范长江 9.采访中召开座谈会是因为它可以( ) A.谈话有针对性 B.抓住主要矛盾 1

C.各方摆出事实了解全面情况 D.了解的情况深入细致 10.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采访对象不想谈,而记者需要,此时应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 A.开放式提问 B.闭合式提问 C.直接式提问 D.迂回式提问 11.顾客对某商场的意见很大,记者以顾客的身份去现场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是( ) A.蹲点采访 B.易地采访 C.隐性采访 D.巡回采访 12.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 B.是否有一定的准备 C.能否随机应变 D.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 13.采访中的抓问题就是( ) A.采访反面问题 B.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 C.写批评性报道 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 14.记者在某公路国道沿线进行采访,这一方式叫( ) A.易地采访 B.隐性采访 C.巡回采访 D.交叉采访 15.采访中分析事物特点的方法有( ) A.听取别人意见 B.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C.与采访对象讨论 D.与其他记者讨论 16.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以典型生动的细节,恳切优美的笔调为读者所喜爱, 其作者是( ) A.邵飘萍 B.范长江 C.邹韬奋 D.张季鸾 17.在新闻五要素中,作为核心要素的是( ) A.何时 B.何事 C.何地 D.何人 18.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 的,它被称为( ) A.动态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解释性新闻 D.非事件性新闻 19.摄取新闻事实和新闻景观中富有特征和感人的场面加以描绘和再现的新闻体裁,属于 ( ) 2

答案-全国2001年10月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参考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1年10月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D 2.C 3.B 4.D 5.D 6.A 7.D 8.A 9.C 10.A 11.A12.B 13.C 14.D 15.B 16.A17.B 18.B 19.C 20.C 21.C 22.B 23.C 24.D 25.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ABCDE 27.ACDE 28.ACDE 29.ABCDE 30.ABC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它是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它是一种职 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32.新闻用事实说话,即写出事实并把事实说清楚,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 写事实”。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之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33.现场观察又称目击采访,即记者在新闻现场“用眼睛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 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34.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首先具有消息的 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1)对陌生人的采访有“桥”才能熟起来。 (2)“桥”就是双方感兴趣的共同点或接近点。 (3)这些“点”有助于双方情感上思想上的接近,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36.原则:(1)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2)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3)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要求:(1)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2)选具有积极作用的材料; (3)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37.人物通讯要用丰富的事实材料展现人物的事迹与思想内涵。 (1)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通讯的主题要新、要突出、通讯所反映的人物事迹和思想要新。 (2)运用多种手法,再现人物形象,包括再现人物的行动、语言、环境、细节描写以及恰到好处的 议论。 (3)准确反映人物与党与群众的关系。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18分) 38.要回答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对此事基本情况的了解,即什么地点,学校归属,什么时间,什么人 (创办人、主管人),创办经过(起因、主要困难、解决办法),什么结果(规模、成效、主要经验、存在问题),什么原因(为什么办、经费、学生出路等)。 第二个方面是特点,即此校在同类学校中办学或其它作法有何特色。在此基础上应当问明确切的时间、人、过程、效果等。 第三个方面是当前这一作法的意义与价值。 39.本小题8分。属于描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 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形,运用白描的手法,作简洁质朴而又有特色的描写,再现形象的画面,富有

最新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 年 1 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 试题 课程代码: 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新闻采写的记 者是 A. 机动记者 B.特派记者 C.地方记者 D.特约记者 2.下列属于新闻线索特点的 是 A. 信息完整 B.比较复杂 C.有稳定性 D.有待证实 3.记者采访的第一步 是 A. 设计提问的问题 B.接近采访对象 C.联系采访人 D.拟好采访提纲 4.访问中最重要的是( A.少讲多听 B.见机行事 C.善于提问 D.启发诱导 5.目击式新闻多来自于记者 的 A. 事前观察 B.同步观察 C.事后观察 D.现场观察 6.下列与新闻专业术语“采访”含义相近 的是 A. 采风 B.考绩 C.游记 D.探访 7.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是( A.梁发 B.黄远生 C.邵飘萍 D.王韬 8.收集和储存记者自己采访地区或报道分工范围内的信息 属于 A.情况积累 B.信息源积累 1

A. 新鲜性C. 重要性 C. 新闻例子越多越好 D. 新闻材料越少越好 C.思想积累 D.知识性资料积 累 9.两位记者在两年中沿着中国大陆周边采访一圈,这种采访方式 属于 A. 易地采访 B.巡回采访 C.交叉采访 D.实地采访 10. 采访艺术中“上下结合”包含的意思 是( A.个别和一般 B.局部和整体 C.领导和群众 D.个体和整体 11.有关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被掴一掌的报道,其新闻选择的标准是 12.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记者向外国友人提的您对北京印象如 何 ”问题,其提问方式属 于 A.闭合式提问 B.激发式提问 C.开放式提问 D.诱导式提问 13.采访的结合艺术有多种,“解剖麻雀”的方法属 于( A.上下结合 B.点面结合 C.纵横结合 D.正反结合 14. 一般来说,新闻主题来源于( A.实际工作 B.具体生活 C.主观感受 D.客观事实 15.新闻选材要“以一当十”的意思 是( A.新闻材料要少而精,以少胜多 B.新闻材料越多越好 16. “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是下面哪一种新闻写作的开头方 法?( A. 开篇点题法 B.形象导入法 C.先声夺人法 D.清音有余法 17.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以表达记者所见所闻和感受为主的 通讯称为( A.速写C.巡礼 B.访问记D.侧记B.接近性D.显著性 2

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历年试题 1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要建设高素质的记者队伍,首先要提高的素质是( ) A.业务素质 B.心理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身体素质 2.新闻的基本社会功能是( ) A.交流经验 B.传播信息 C.公共服务 D.文化娱乐 3.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 A.骨干材料 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 D.第一手材料 4.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 A.采访决定写作 B.写作决定采访 C.采访与写作分离 D.采访与写作同等重要 5.新闻的宣传价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时宜性,以及( ) A.创新性 B.求实性 C.政策性 D.针对性 6.要达到新闻的最佳选择,必须是( ) A.新闻的时效性和时宜性的统一 B.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的统一 C.新闻的快速和准确的统一 D.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7.记者寻找、发现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就是要( ) A.多搜集材料 B.多跑领导机关 C.多结交朋友 D.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 8.在我国的记者队伍中,曾经冒着生命危险,采写出《中国的西北角》的著名记者是( ) A.邹韬奋 B.戈公振 C.黄远生 D.范长江 9.采访中召开座谈会是因为它可以( ) A.谈话有针对性 B.抓住主要矛盾 C.各方摆出事实了解全面情况 D.了解的情况深入细致

10.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采访对象不想谈,而记者需要,此时应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 A.开放式提问 B.闭合式提问 C.直接式提问 D.迂回式提问 11.顾客对某商场的意见很大,记者以顾客的身份去现场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是( ) A.蹲点采访 B.易地采访 C.隐性采访 D.巡回采访 12.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 B.是否有一定的准备 C.能否随机应变 D.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 13.采访中的抓问题就是( ) A.采访反面问题 B.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 C.写批评性报道 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 14.记者在某公路国道沿线进行采访,这一方式叫( ) A.易地采访 B.隐性采访 C.巡回采访 D.交叉采访 15.采访中分析事物特点的方法有( ) A.听取别人意见 B.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C.与采访对象讨论 D.与其他记者讨论 16.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以典型生动的细节,恳切优美的笔调为读者所喜爱, 其作者是( ) A.邵飘萍 B.范长江 C.邹韬奋 D.张季鸾 17.在新闻五要素中,作为核心要素的是( ) A.何时 B.何事 C.何地 D.何人 18.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 的,它被称为( ) A.动态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解释性新闻 D.非事件性新闻 19.摄取新闻事实和新闻景观中富有特征和感人的场面加以描绘和再现的新闻体裁,属于 ( ) A.事物特写 B.事件特写 C.场景特写 D.风光特写

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历年试题 10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 ..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A.直接准备 B.狭义准备

2018年10月自考《新闻采访写作》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新闻采访写作》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 A.交际能力 B.词汇丰富 C.深入采访 D.浮光掠影 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 A.电视记者 B.广播记者 C.文字记者 D.摄影记者 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 A.延安《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文汇报》 D.重庆《新华日报》 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 A.综合报道 B.深度报道 C.调查报道 D.连续报道 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 A.非事件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预知性新闻 D.目击式新闻 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 A.内参 B.素材 C.文献 D.简报 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來,就要十分注重运用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 A.互动式直播 B.重点记录式直播 C.完全记录式直播 D.夹叙夹议式直播 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釆访方式是 A.精确新闻采访 B.易地式采访 C.暗访 D.巡回式釆访 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 A.新闻表现力 B.新闻创造力 C.新闻发现力 D.新闻策划力 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 A.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侧向思维 D.延伸思维 12.新闻线索的特点除了简略、短暂之外,还有 A.敏感性差 B.材料性差 C.显示性差 D.可靠性差 13.记者釆访时与受访者一对一地谈话,这种采访形式是 A.现场采访 B.人物访问 C.个别访问 D.即时采访 14.记者采访一位老寿星,问道“请问您老高寿?”,这是 A.激发式问题 B.引导式问题 C.开放式问题 D.闭合式问题 15.记者到所分配工作范围以外的地方或不属于自己原本采访地域进行采访,称为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_全国1月自考试卷_1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_全国2009年1月自考试 卷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_全国2009年1月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A.新闻性 B.重要性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汇总(附答案)

1.新闻线索 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第一手材料 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 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 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新闻记者 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 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来源 9.特派记者 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 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新闻敏感 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 12.新闻宣传价值 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新闻选择 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来源:考试大 14.“耳目喉舌” 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

2018年10月自考00654新闻采访写作试卷及答案(汇编)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卷 (课程代码00654)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英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 A.交际能力 B.词汇丰富 C.深入采访 D.浮光掠影 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 A.电视记者 B.广播记者 C.文字记者 D.摄影记者 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 A.延安《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文汇报》 D.重庆《新华日报》 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 A.综合报道 B.深度报道 C.调查报道 D.连续报道 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 A.非事件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预知性新闻 D.目击式新闻 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 A.内参 B.素材 C.文献 D.简报 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来,就要十分注重运用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 A.互动式直播 B.重点记录式直播 C.完全记录式直播 D.夹叙夹议式直播 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采访方式是 A.精确新闻采访 B.易地式采访 C.暗访 D.巡回式采访 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 A.新闻表现力 B.新闻创造力 C.新闻发现力 D.新闻策划力 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

全国2013年1月新闻采访写作自考试题

全国2013年1月新闻采访写作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60年代初,新华社记者随登山队员一起行军,接连写出了几篇反映我国登山运动员生活的颇有影响的报道。他是 A.王中 B.周光象 C.王金风 D.郭超人 2.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说它是一门学问,是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 A.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艺术学科 D.新兴学科 3.作为我国较早的驻外记者,编写有《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的记者是 A.瞿秋白 B.林白水 C.邵飘萍 D.斯诺 4.从新闻采访心理学看,记者应当具备与其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心理素质,这些素质主要包括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和 A.新闻理论 B.创作能力 C.坚强的意志 D.评论手法 5.常言说:“处处留心皆新闻”,有不少新闻就来自于日常生活之中。一些记者在乘车、购物、逛公园、坐茶馆时,也能发现有价值的 A.报道思想 B.新闻线索 C.新闻观点 D.新闻主题 6.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我们称之为 A.地方政策 B.国家政策 C.编辑方针 D.新闻政策 7.“报道思想”指的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

A.宣传方针 B.内容重点 C.指导思想 D.采写要求 8.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特点,访问大致分为五大类:即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和 A.因争论访问 B.因事实访问 C.因政策访问 D.因采访对象访问 9.所谓观察的时机,是指记者在一定时间里对哪一方面进行观察? A.记者编辑 B.客观事物 C.主持者 D.目击者 10.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这种采访被称之为 A.现场采访 B.交叉采访 C.目击采访 D.隐性采访 11.“点”和“面”,这两个概念的并列是新闻采访实践中的习惯用语。它包括多种含义: 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它所指的采访方式是 A.现场观察 B.对比衬托 C.点面结合 D.以小见大 12.从对待记者采访的态度方面去衡量,采访对象的原始心理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消极对抗型,即态度冷淡生硬,很少回答问题或 A.拒不回答 B.现场配合 C.多答问题 D.沟通交流 13.新闻写作的知识体系,可以概括为互有区别又彼此渗透的两个部分,即基础理论知识和 A.中文写作 B.文体写作知识 C.文学写作知识 D.公文写作 14.学习新闻写作,必须从纪实写真学起,做到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包括整体事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做到 A.重要性强 B.新鲜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