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成功十二套卷(一)

2005年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成功十二套卷(一)
2005年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成功十二套卷(一)

2005年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成功十二套卷(一) 第一部分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 “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一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

年的血战。” 这是

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夸大偶然性的观点

D. 夸大必然性的观点

2.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3. 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 信息的产生过程

B. 信息的传播过程

C. 信息的反馈过程

D. 信息的接收和保留过程

4. 超额利润是

A. 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B. 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C. 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

D. 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5.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一般以

A. 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扩大再生产为前提

C. 简单再生产为前提

D. 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为前提

6. 毛泽东强调人民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中共六大

D. 遵义会议

7.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使用“统一战线”概念的是

A. 毛泽东

B. 瞿秋白

C. 蔡和森

D. 邓中夏

9.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完全建成和完全巩固所需要的首要条件是

A.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 不断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

D. 有效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0. 被称为是继土地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的新中国农村第三次重大改革是指

A. 农村税费改革

B.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D. 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11.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是由

A. 党的十五大首先提出

B. 党的十二大首先提出

C. 党的十三大首先提出

D. 党的十四大首先提出

1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方面的重要特征是

A.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

B.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C.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A.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D. 建设和谐社会

14. 邓小平同志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 是否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能否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D. 能否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15. 2003年12月15日至16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来自中国和40多个非洲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

A. 《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声明》

B. 《中非合作论坛宣言》

C. 《中非合作论坛声明》

D. 《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至2006

年)》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6.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A.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B. 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

C. 斗争就是不能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D.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

17. 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是

A. 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人口越少,物质资料生产发展越快

B.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只要生产多于消费就能促进生产发展

C. 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互为条件,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D.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的基础,人类自身生产受物质资料生产制约

18. 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A. 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B. 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C. 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D. 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

19.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

A. 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高低

B. 各部门的商品价值大小

成功十二套—1—3C. 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D. 各部门商品生产价格的大小

20.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两次概括的文件是

A. 《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B.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1. 新中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在于

A. 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

B. 中国经济落后,需要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构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D. 民族资产阶级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2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包括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 政治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23. 中国共产党在初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取得的成果是

A. 《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

己的道路的根本思想

B. 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许多

新方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C. 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

D. 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24.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阐述了人类文明是由物质

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文明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这说明

A.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C. 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25.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主要

政策措施有

A.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国际债券、上市股票进行融资

B. 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

C. 积极吸引外资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

D. 鼓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26. 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是

A. 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B. 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

C.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D.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

27. 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要坚持的三个一致性是

A.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B.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C.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D.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基本要求是

A.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B.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C.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29. 2004年2月25日至28日,中国、朝鲜、美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第二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第二轮会谈取得的主要进

展是

A. 成功推进了实质问题的讨论

B. 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

C. 发表了启动和谈进程以来的首份文件

D. 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并确定了第三轮会谈的地点和时间

30. 2003年4月16日,捷克、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等10个欧洲国家加入欧盟的签字仪式在雅典举行,这是该实体历史上

A. 第五次扩大成员国

B. 最大的一次扩大规模

C. 第四次扩大成员国

D. 最小的一次扩大规模

第二部分

三、辨析题(共 3 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因此,个人主义是个人发展的

动力,也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2. 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33. 中共“四大”前后,党内有人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敢出来作领导,打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天然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四、分析题(前 3 题为必答题,每题 9 分,共 27 分;后 2

题为选做题,2 选 1,如两题都做以第Ⅰ题评分,共 10 分)结合

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材料1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

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质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

质是按一定秩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分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

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

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

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

材料3

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分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的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

请回答:

(1)材料1 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 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3中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35. 当前的经济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令人担心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物价持续低位下行,通货紧缩加剧,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影响今年及今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来说明如何解决通货紧缩问题。

36. 下列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材料:

材料1

今后 5 到 10 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我国

在新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进入新世纪,发展要有新思路。发展是

硬道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长期指导思想,是新世纪我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

步战略目标。从现在起,要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这

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台阶。

——摘自 2000 年 9 年29 日《人民日报》

材料2

过去的 5 年,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任务之艰巨,局面之复杂,

成就之巨大,是历史上少有的: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

略目标,2000 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伟大的 5 年,辉煌的 5 年,是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 5 年。

——摘自2000 年 9 月 20 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步骤)是什么?实践的结果又怎样?

(2)“十五”计划期间(2001—2005)我国社会发展将进入一

个什么样的新阶段?

(3)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

37. (选做题Ⅰ)

以下是有关世界格局变化的材料:

材料1

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

咄逼人的竞争者。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

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

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

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摘自 1971 年7 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2

观察家认为,90 年代以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

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尽管目前东亚发生金融动荡,但不致影响东亚(一般指东盟、中、韩)作为世界经济一个增

长中心的地位。还在1995 年,亚洲的出口额就已分别与美欧相当,高出日本一倍,成为与美欧并成功十二套—1—5列的世界四大贸易

中心之一。就经济规模而言,东亚按购买力估算早已超过日本。世

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 2010 年还将超过欧美。

——摘自 1997 年12 月25 日《人民日报》

材料3

1997 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

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

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了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

伙伴关系。”法国希拉克总统 5 月访华,中法宣布建立“迈向 21

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李鹏总理和桥本首相 1997 年进行了互访,确定两国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10月,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此外,11月叶利钦总统和桥本

首相在西伯利亚进行了正式会晤,双方决定争取在 2000 年前签署

和平条约,从而打破日俄之间长期冷淡、僵持的局面,为改善两国

关系创造了条件。

——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4

亚欧会议 3 日通过在伦敦举行的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亚洲金融

和经济形势的特别声明。声明一致要求要研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增加出资等问题。可以说,这次会议取得的划时代成果是抛开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资国美国,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携起手来,对

美国布下包围网。

过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若撇开最大的出资国美

国是不可设想的”(日本金融人士语)。然而,这次利用美国不参

加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亚洲和欧洲国家作为既成事实已经成功地

对增加出资问题形成了多数意见。英国政府人士说:“欧盟和亚洲

合起来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比率的 60%,约占18% 的美国

已逆转为少数派。”于是就可能撇开美国最大限度地充分运用亚洲

和欧洲磋商这种亚欧首脑会议的框架,来制定有利于亚洲本身的克

服危机的方略,这种方略是与美国的想法不同的。

——摘自1998 年 4 月4日日本《东京新闻》

材料5

在1998 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

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函,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

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积极支持

联合国的外交努力。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10 亿美元

的资金援助,并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摘自《新华月报》1998年第3、4 期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 和2、4 ,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材料3反映的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及其与世界格局变化

的关系。

(3)材料 4 所说的“划时代成果”为什么在过去“不可设想”

而现在能够实现?

(4)结合材料 3 和 5,说明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中发挥

的作用。

38. (选做题Ⅱ)

2004 年 4 月26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就业状

况和政策》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白皮书指出,近成功十二套—1—6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

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急剧上升。2003年底,全国城镇

登记失业率为 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800万人。2004年,中

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 900 万人,下岗失业人

员再就业5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白皮书指出,未来 20 年,我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 550 万人的规模增长,

到 2020 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 9.4 亿人。白皮书阐述了21 世纪前期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就业总

量达到 8.4 亿,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水平,社会总体上处于

比较充分的就业状态。

(1)结合材料并依据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原理分析解

决失业问题的重要性。

(2)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题(一)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题(一) 1 根据材料分析“注重社会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政策措施、相互关系。 「材料」 (1)社会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居民收入差别过度扩大, 贫富悬殊,过度悬殊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 (2)城乡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3)地区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行业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5)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是贫富差别过度悬殊的重 要指标; (6)各种非法收入数额越来越大,是人民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7)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显,收入分配的税收 调节制度不健全。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 先富起来,而且实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但同时分 配关系又没有理顺、分配次序混乱,这是造成收入差别过度扩大的直 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 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 (2)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为公平追求效率,效率不能损害公平,具体措施是: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升福利补偿、增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别过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政策实行调整,即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特别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注重的反贫困和反腐败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别过度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2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最新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毛泽东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科学地区分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 B。农村包围xx革命道路的基本形成 C。认识到农民问题是xx革命的中心问题 D。科学分析了xx社会各阶级 2.xx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C.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xx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党和人民的xx精神财富 D.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2.xx的理论渊源是() A.xx优秀的传统文化 B.马列主义 C。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1927年7月至1935年1月是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等文章,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区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毛泽东的很多著作中都有体现。选项C,毛泽东的确很早就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比如,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选项D 科学区分了中国社会各阶级,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根本前提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备选项A、B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我们经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确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以后,就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条件下产生。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D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因此备选项A、B、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二、多项选择题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A)。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B )。 A、系统化 B、民族化和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3、194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一致的目标是(A)。 A、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B、国际化和中国化 C、理论和实际 D、旧中国与新中国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下面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下面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的是(D)。 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农民同盟军思想 D、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八大 9、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中。 A、《论新阶段》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10、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是在( A )。 A、遵义会议以后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D、红军长征胜利以后 1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 A.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1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A)。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31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3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 ) A.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 B.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C.不断发生量变的过程 D.波浪式发展的过程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2题: 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表明(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5题: 毛泽东完整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代表作是( ) A.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1940年《〈共产党人〉发刊词》 C.1945年《论联合政府》 D.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中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但是,把上述思想作为中国革命道路正式确立下来的文章是( ) A.1938年《论新阶段》 B.1938年11月《战争和战略问题》 C.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 D.1945年《论联合政府》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7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我国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 B.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C.一边改造一边就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一搞工业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能完善成熟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的理解和运用。唯物主义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的路线,唯心主义则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自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心静自然凉"明显夸大了人的内心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2.【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只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因此,本题的选项C是正确答案。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因果关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此首先排除C项。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因果联系,是先有地表干燥才有沙尘暴,沙尘暴不会转化为地表干燥,两者不可能相互转化,故而B项也被排除。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有很多,题干提到了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地表干燥、土质疏松、大风等部分原因,至于其他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表明产生沙尘暴这个结果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以D项不正确,而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 4.【答案】C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5.【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是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便提上日程。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6.【答案】C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A、B、D选项应排除。 7.【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来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里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就是指的各种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并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性。

考研政治各科最后点题 马哲原理

政治:考研政治各科最后点题 马哲原理 2007年01月17日 16:03 来源:百灵教育 复习提要 【重点考点所在】重点是第三、四、五、六章,尤其是前三者。它们本身是该学科的重点难点内容;历年试题,尤其是辨析题和分析题这类主观大题也主要集中在这几章,这就更证明了它们应该成为复习重点。其他各章主要考到选择题,其中某些知识点和原理有出到大题的可能性。 『出题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出题特点有:①题干部分常用历史典故、科学事例、社会现实事例来命制,考察考生对原理的理解运用能力。但一般而言,不直接涉及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事例,相对而言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距离;②只要把握好考点,选择题和分析题都可以在相对脱离题干和材料的情况下解题。选择题多数只要是选项正确的就考虑选。分析题更侧重于要求答出较完整的原理。 『06年、07年分析题出题特点』06年所有分析题的出题特点是:问到两个以上的问题,考察到两个以上的跨章节考点。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考察方向。07年很有可能沿用这种出题特点。 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唯物史观的意义(选择题) 【96年理科第11题,97年文理科第11题】 第二章 唯物论 1、物质与运动、时空的不可分割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选择题) 【96年第1 题:“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表明惠能的观点是。06年第1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2、实践的定义、特点、形式等(选择题) 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多年考到的选择题) 【02年文科第1题,理科第1题,03年第2题,04年第2题,05年第34题】 4、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非常可能的选择题) 【99年文科第2题,00年理科第1题,01年文科第2题,理科第3题,02年文科第16题,理科第17题,05年第1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其哲学上的含义是】 第三章 辩证法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个说法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能够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能够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动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实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理解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3.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 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 B。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C。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 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 4.在科学理解中,意识的“超前反映”更为突出,这里称之为“超前反映”的意思主要是指( ) A。意识活动的对象性 B。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C。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D。意识活动的自控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反映。具体来说,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之间存有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 意识是主观存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也存有密 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 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准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能够变成 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即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富口袋”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 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富脑袋”对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所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能动的 反作用,说明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选项B准确。选 项AD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背道而驰,属于唯心 主义观点。选项C混淆了物质和精神的本质区别,也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故排除。所以,本题准确答案是选项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性。但是,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 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 社会规律中,既存有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有着主观制约客观的 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能够以完全相同的 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 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理解社会规律比理解

2020考研政治参考书选择推荐

2020考研政治参考书选择推荐 考研政治的参考书籍众多,比较好的、性价比比较高的有以下几本: 1.红宝书(官方出版,最全面权威,命题依据。) 2.命题人1000题(前命题人肖秀荣老师的经典之作,与考研真题相似度高,解析详细,正版书籍赠送选择题重点题目解题技巧。) 3.风中劲草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冲刺背诵核心考点(草根考研大神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历年考研政治大题对大纲解析进行浓缩后形成的一本重点突出、适合背诵的书,200页左右。) 5.肖秀荣的命题人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四套卷(八套卷考前一个月出版,结合着时政热点对分析题做了预测,适合从强化转向冲刺阶段的测试之用和分析题重点预测和初步背诵;终极预测四套卷的名气就不用说了吧。) 另外,蒋中挺老师的书不错,尤其是绝对考场最后预测五套卷,预测的也挺准。以上基本书如果能做到大港解析三遍以上,核心考点不错五遍以上,1000题三遍以上,并且分析题复习到位的话,及格一点问题都没有,冲刺高分也有很大可能,关键取决于你的决心和耐心。 红宝书(以下大纲解析同指)的重要性 许多复习考研政治的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红宝书的替代品,比如序列一。这样做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红宝书固然字数众多,晦涩难懂,但是毕竟由教育部主编,将近40大洋,这么高的代价自然是有其价值的。 1.便是最权威的命题依据。对教育部主编的考试大纲最为权威的解读和论述便是与考试大纲师出同门的大纲解析,因而作为命题依据的大纲最为权威的论述便是大纲解析。

2.最为权威的真题答案出处。既然大纲解析是最权威的命题依据,那么最权威的答案出处自然也就是大纲解析了。 3.知识点最全面。字数众多的一个好处就是知识点覆盖面广泛。 参考书选择的几点建议 1.适当参考经验分享帖子中所列书目,但不要盲从,一定要切合自身各方面实际综合考虑。 2.不能确定买哪一本时,花点时间到网上的各考研论坛里转转,到置顶帖里下载自己纠结的几本书的电子版,花点时间比对一下再 做决定。 3.书在精而不在多,选择基本经典教材多研读几遍远远强于什么都买的走马观花式的复习思路。 关于考研政治复习计划的制定和阶段性任务 哲学上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用在考研政治复习上,也是恰当的。 关于复习计划制定的几个考量点 1.自身性格。自己是那种做事很守时,每件事都能按时完成还是偶尔有拖沓,不一定能按时完成任务的类型。 2.复习时间的长短。复习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复习时间的充裕度,以及附带的心态的变化。 3.复习效率的高低。复习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复习政治通常所需花费的时间,因此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 4.有无报辅导班。报辅导班的话,通常就无需考虑这部分,跟着辅导班进度走就可以。毕竟考研政治的复习已被各辅导机构开发的 很成熟了。 考研政治的复习和英语一样,一般都要经历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模拟三个阶段,因此复习计划也要相应的分为三个阶段。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B.发展 C.矛盾D.质变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

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2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材料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4分)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2的观点。(3分)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3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材料1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材料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辩证统一的,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的发展、激化有个过程。我们既要坚定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

2017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冲刺8套卷第三套分析题

34.(1)商贩和城管的换位体验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换位体验反映了对立面的同一,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2)如何理解城管执法必须讲究智慧、讲究变通?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城管执法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要讲究智慧、讲究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创新意识,从实践中汲取智慧。 35.(1)如何理解“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2)如何理解“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所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3)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一,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努力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 第二,力争在重大项目、重大方向率先突破,积极牵头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第三,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变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 36.(1)指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并说明它为什么能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阐述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重要作用及大革命的意义。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

2005年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成功十二套卷(一)

2005年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成功十二套卷(一) 第一部分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 “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一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 年的血战。” 这是 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夸大偶然性的观点 D. 夸大必然性的观点 2.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3. 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 信息的产生过程 B. 信息的传播过程 C. 信息的反馈过程 D. 信息的接收和保留过程 4. 超额利润是 A. 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B. 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C. 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 D. 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5.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一般以 A. 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扩大再生产为前提

C. 简单再生产为前提 D. 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为前提 6. 毛泽东强调人民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中共六大 D. 遵义会议 7. 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使用“统一战线”概念的是 A. 毛泽东 B. 瞿秋白 C. 蔡和森 D. 邓中夏 9.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完全建成和完全巩固所需要的首要条件是 A.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 不断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 D. 有效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0. 被称为是继土地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的新中国农村第三次重大改革是指 A. 农村税费改革 B.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D. 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11.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是由 A. 党的十五大首先提出 B. 党的十二大首先提出 C. 党的十三大首先提出 D. 党的十四大首先提出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

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那么,只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而不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选项BCD错误。相互过渡、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也一定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选项B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018考研政治绝对考场最后五套卷.lnk

2018考研政治绝对考场最后五套卷 卷一: 34.(1)材料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哪些原理。 答:其一,体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 各个侧面及其本质暴露都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 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制 约,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通过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材料一恰好说明了人们 对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其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 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从客观 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 性。材料中的产品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未能通过验收,专家组现场测产,都体现了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2)在失败的成果里蕴含了成功的种子体现了什么样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充满着矛盾,而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着的统一,即他们是相互对立的,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成功与失败的就是这样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同样成功之后的骄傲也会转化为失败。在失败的果实蕴含着成功的种子。 (3)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屠呦呦团队是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建立新功再创辉煌。 答: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创新。创新推动人类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实质在于文化的创新。既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 35 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新时代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文化自信。答: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当前,与我国经济是发展水平相比,文化相对落后,文化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 不相称。与一些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