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剂的应用

抗静电剂的应用
抗静电剂的应用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陈宇王朝晖

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江门,529141

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静电危害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

(1)在加工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塑料制品如薄膜、纤维或粉料时,静电力严重干扰加工过程,阻碍薄膜或纤维的正常缠绕。在薄膜加工过程中,薄膜间会发生粘连,同时薄膜的可印刷性也会被静电削弱。粉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结团或架桥现象。

(2)大多数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因静电吸附灰尘,极大的影响了商品的外观、卫生性和功能性。如农膜表面因静电吸附灰尘会影响薄膜的透光性,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

(3)在电子产品的塑料薄膜包装中,放电过程有可能损坏产品:如电子芯片的封装和拆卸。

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106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敷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导电材料静电消散材料抗静电材料绝缘材料

<106106~108108~1012>1012

<106106~109109~1012>1012

<106106~108108~1013>1013目前就导电、抗静电材料的分界线说法不一,导电材料与静电消散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5或106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12或1013Ω。

美国是抗静电剂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主要采用羟乙基化脂肪胺、季铵盐化合物、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欧盟也是生产和消费抗静电剂的主要地区,所用抗静电剂中50%为羟乙基化脂肪胺,25%为脂肪烃磺酸盐,25%为季铵盐和脂肪酸多元醇酯。日本多用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其中20%用于PVC,30%用于PP。

我国抗静电剂发展较快,主要是塑料工业用高效无毒抗静电剂、合成纤维工业用高效多功能抗静电剂及表面处理剂。

一、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电荷载流子的产生、转移导致了高分子材料的起电。在高分子材料的接触、摩擦过程中,电荷不断产生又不断泄漏,因此其电荷量是一个动态平衡值。影响最后残留电荷量的主要因素为各种材料对正或负电荷的相对亲和力(与材料化学基团的性质、取向等有关)、材料的

电阻率(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杂质等有很大关系)以及两表面间真正接触面积的大小(取决于表面状态及接触或摩擦压力等)。

防止静电必须打破电荷平衡以降低残余电荷量。要么降低静电的产生量,要么增大静电的泄漏量。抗静电剂正好同时兼有这两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平滑作用、电中和作用、导电作用三个方面。

高聚物表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不是以单分子层定向排列,而是以几个分子层排列。随着层数的逐渐增多,分子的取向度逐渐降低,如同金属的原子层滑移一样,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层与层之间也会出现较大的平向滑移现象。这样不仅会使高聚物材料与摩擦物体间距离增大。即减小了实际接触面积,并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从而防止静电荷产生。

表面活性剂的导电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吸湿性上。其结构一般同时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表面活性分子在高聚物表面上形成连续的吸附层后,就会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汽,从而改变高聚物表面的吸湿性能。

被表面活性剂吸附的水层将作为离子(包括质子)或电子运动的场所。离子型抗静电剂在水层中将离解为游离阴、阳离子。当游离离子与高聚物表面产生的电荷符号相反时,就会产生电中和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形成的离子和抗静电剂形成的离子通过其运动达到导电目的。

羟基和氨基能放出质子。含羟基和氨基的抗静电剂在水中可按如下质子导电形式来描述电荷转移过程:

N—羟乙基取代的伯胺有抗静电效果,酰胺中N,N—二羟乙基取代的化合物有特别高的抗静电效果。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羟基数目越多,其抗静电作用与空气中湿度的关系就越小。根据上述的质子导电机理证明:凡通过氢桥形成的线形缔合或能形成分子内环状缔合的体系,都有较高的抗静电效果。又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磷酸衍生物要比硫酸或磷酸盐有更高的抗静电效果,因为磷酸衍生物能与水分子发生健合作用,从而表现出类似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例如磷酸酯与水键合,表现出类似于氧鎓化合物的性能,从而大大改善表面电导率。

非离子抗静电剂(如聚乙二醇型)的导电机理,可用聚氧乙烯链中氧原子的剩余价力与被吸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成键,从而生成阳离子络合物来解释。这类非离子抗静电剂在水溶液中呈现阳离子的特征,即与水作用可生成如下作用的聚氧鎓化合物:

当聚乙二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高聚物表面作定向排列后,其电荷传递过程也可设想成按如下质子传导方式进行:

因此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抗静电效果与其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有较大关系。无论是形成聚氧鎓化合物的离子导电机理,还是聚乙二醇类的质子导电机理都须在有水的环境下进行,而且增加吸湿量,有利于离子结构物质的电离和离子、质子的迁移。

二、影响抗静电效果的因素

1.分子结构和特征基团性质及添加量

抗静电剂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它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表面活性。表面活性与分子中亲水基种类、憎水基种类、分子的形状、分子量大小等有关。当抗静电剂分子在相界面上作定向吸附时,就会降低相界面的自由能及水和塑料之间的临界接触角。这种吸附作用,不仅与基体的性质有关,而且还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有关。根据极性相似规则,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碳氢链部分倾向与高分子链段接触,极性基团部分倾向与空气中的水接触。高分子材料作为疏水材料,抗静电剂在其表面的主要作用就是形成规则的面向空气中的水的亲水吸附层。

抗静电剂的亲水吸附能力是不同的,随亲水基和憎水基的结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憎水基的碳链越长,亲油性越好;亲水基的极性越强,亲水性越强;但有时会受到某些阴离子的干扰。如以下结构的双季铵盐的吸附能力随—(CH2)n—中n的增加而增大:

但当用Cl—取代Br—后,就看不到这种变化。对于氯取代的双季铵盐,当R=C7H15时,表面活性很低;憎水基增长至C10H21时,表面活性显著增大;但当憎水基增至C16H33后,活性又降低;憎水基长度相同时(R=C8~C10),n减少即缩短两个氮原子间的距离时,表面活性迅速增加;n增加则表面活性下降。具有相同憎水基的双季铵盐比单季铵盐和三季铵盐的表面活性要强。

氧乙烯化后,抗静电剂的憎水部分和亲水部分都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多种特性。分子中的聚氧乙烯链增长会增加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改变它的润湿、乳化、去污等性能。聚氧乙烯链在水中具有的极性和溶解度是由于醚键的氧能与水生成水合物。升高温度则会使水合物破坏,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降低。C10~C14的脂肪醇和C8~C9烷基酚的环氧乙烷加成物是最为有效的表面活性剂。如0.1%癸醇环氧乙烷加成物C10H21(OCH2CH2)2OH的水溶液在20℃时的表面张力为24.9mN·m-1,增加醇中的碳原子数或提高温度都会使表面张力增大。

在空气湿度相同的情况下,亲水性好的抗静电剂会结合更多的水,使得聚合物表面吸附更多的水,离子电离的条件更充分,从而改善抗静电效果。

通过质子置换,也能发生电荷转移。含有羟基或氨基的抗静电剂,可以通过氢键连成链状,在较低的湿度下也能起作用。在干燥的空气环境中,若要求塑料制品成型之后立即发挥抗静电性,采用多元醇单硬脂酸酯抗静电剂非常有效。图1给出了以上两种类型的抗静电剂的典型应用实例。只有在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中贮存一段时间之后,聚丙烯中的羟乙基烷基胺才表现出最佳的抗静电效果,而且受湿度的影响非常大。硬脂酸单甘油酯在加入之后立即产生抗静电效果且不受湿度的影响,但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效果明显下降。

图1 抗静电特性随时间的变化(1mm厚PP注塑板)

R0—表面电阻;t—时间

1-无抗静电剂;2-0.5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2~C14)适当的添加剂组合可以使高玻璃化转变温度聚合物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效果。单硬脂酸甘油酯和羟乙基烷基胺复合使用可以使表面积较大的聚烯烃产品,如取向膜迅速发挥抗静电效果,而且具有长期持续的效用(见图2)。

图2 1mm厚注塑的装饰用板盘中不同抗静电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R0—表面电阻;t—时间

1-无抗静电剂;2-甘油单硬脂酸酯0.5份;3-羟乙基烷基胺(C12~C14)0.15份

4-甘油单硬脂酸酯0.35份+羟乙基烷基胺0.15份

添加型抗静电剂效果决定于添加剂向塑料制品表面的迁移速率。当塑料制品表面被一层连续的导电层覆盖时,电荷的衰减才达到最佳。

抗静电剂的分子量太高,不利于它向高聚物表面迁移;分子量太低,耐洗涤性和表面耐摩擦性不佳。通常抗静电剂的分子量比高聚物分子量小得多。加入低分子量物质可能会使高聚物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恶化。为了减少这种不良影响,抗静电剂的一般添加量为0.3%~2.0%。抗静电剂的添加量还视制品用途而异。

CMC(临界胶束浓度)值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CMC值越小,表面活性

剂达到表面(界面)吸附的浓度越低,或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因此抗静电性的起效浓度也越低。不同结构的抗静电剂添加量不同,并且随制品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添加量有一个范围。过低,抗静电效果不明显,过高,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薄膜、片材等薄制品的添加量较少,厚制品的添加量则相对较多。

抗静电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遵循极性相近相容原理。高分子材料都具有长碳链结构,多属非极性树脂,有的具有极性端基,增强了极性。抗静电剂同时具有憎水基(非极性)和亲水基(极性)。一般憎水基碳链越长,与聚合物的相容性越好。亲水基若极性很强,则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不好;若极性较弱,则亲水吸附性较差。相容性太好,抗静电剂不易迁出,达不到抗静电效果;相容性不好,迁出太快,持效期太短,影响长期使用。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抗静电剂时需要考虑上述因素,通过实验筛选抗静电剂的品种及最佳使用量。

2.基材树脂

除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能外,抗静电性还与高聚物的结构、玻璃化温度、结晶性能、介电常数及表面性能等有关。表面性能中除表面形状、多孔性等以外,最主要的是表面能或表面张力。

在选择涂敷型抗静电剂时,抗静电剂的表面张力应等于或小于被涂敷高聚物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才能得到良好的铺展润湿和粘附效果。表2列出了一些高聚物的临界表面张力σC。

表2某些高聚物的σC(20℃)

高聚物σC/mN·m-1

聚四氟乙烯18

聚乙烯31

聚苯乙烯33

聚氯乙烯39

聚偏氯乙烯40

涤纶43

锦纶66 46

此外,基材树脂的结构、结晶度和取向度(伸长率)、密度、孔隙率对抗静电效果也具有较大影响。抗静电剂只能存在于高聚物的非晶区域,并在其中活动。聚合物分子链的规整性越好,越容易结晶;结晶度越大,密度越大,则非结晶区越小,抗静电剂可活动的区域越小,致使其向外迁出困难。

对于聚烯烃,加入抗静电剂的LDPE在加工后很快就显现抗静电效果并达到平衡。HDPE 呈现一定滞后,而PP则很慢才出现抗静电效果(见图3)。由图还可清楚看到,羟乙基烷基胺类抗静电剂分子链越长,迁移越慢,且抗静电效果随加工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图3 抗静电剂链长(羟乙基烷基胺)和聚烯烃结构对抗静电效果的影响

R0—表面电阻;t—时间

1-LDPE;2-PP;3-HDPE;4-PP+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8);

5-PP+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2~C14);6-HDPE+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8);

7-LDPE+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8);8-LDPE+0.15份羟乙基烷基胺(C12~C14)

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会直接影响抗静电剂分子向表面迁移。玻璃化温度低的高聚物,在室温下其链段能“自由”运动。这种运动能促进链段周围的抗静电剂分子迁移至表面。玻璃化温度高的高聚物,在室温下链段处于“冻结”状态,不利于抗静电剂分子迁移。3.其它添加剂的影响

高聚物材料加工时,往往要添加一些稳定剂、颜料、增塑剂、润滑剂、分散剂或阻燃剂等助剂。这些添加剂与抗静电剂的相互作用也会对抗静电效果产生很大影响。例如阴离子型稳定剂会与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各自的效果。润滑剂通常能很快迁移到高聚物表面上,抑制了抗静电剂的转移。若润滑剂分子层覆盖在抗静电剂分子层上,会使抗静电剂表面浓度降低,显著影响抗静电效果;有时由于润滑剂的影响,也会促进抗静电剂向表面转移。增塑剂会增加大分子链间的距离,使分子运动更为容易,提高了高聚物的孔隙率,有利于抗静电剂向制品表面迁移发挥抗静电作用。有些增塑剂会降低高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也可使抗静电剂的效果增大。抗静电剂与各种添加剂的影响大小,事先很难预测,目前大多数是通过实验来选用最合适的抗静电剂和用量。

分散剂、稳定剂及颜料等无机添加剂,一般都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使抗静电剂难以迁移到表面上,对抗静电剂的扩散迁移具有反作用,抗静电效果会变差。大多数无机添加剂都是细小的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易吸附抗静电剂,使其不能有效地发挥抗静电作用。颜料微粒则容易富集在抗静电剂周围,影响其向外扩散。例如,相同抗静电剂浓度的ABS中加入二氧化钛后,抗静电作用降低。不同无机填料的吸附性不同,对抗静电效果发挥的影响也不一样。

此外,高聚物组分中的弹性体也会使抗静电剂的效能变差。例如在聚丙烯与橡胶的复合材料中,发现抗静电剂富集在橡胶组分周围,使其难于迁移到表面。

4.加工过程的影响

聚合物制品的加工方式最终会影响制品中高分子链的规整程度、结晶度、结晶形态及有序化程度。若高聚物在熔融状态下成型后,立即在低于其玻璃化温度的室温下进行冷却,抗静电剂就很难扩散到制品表面,从而没有足够的抗静电效果。若制品在高于玻璃化温度的温度下冷却,由于大分子链段运动有助于抗静电剂扩散,这样不仅制品能呈现出足够抗静电效

果,而且即使用摩擦或水洗除去表面上的抗静电剂,也能较迅速恢复其抗静电效果。

5.环境的影响

添加型抗静电剂发挥抗静电效果大多是靠吸附水作为离子的电离场所来进行导电,因此空气湿度的大小将对抗静电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表3显示了塑料的表面电阻率与环境相对湿度的关系。

表3 塑料的表面电阻率(ρs)与相对湿度(RH)的关系

原料名称

表面电阻率,ρs/Ω

R.H.30% R.H.60% R.H.90%

聚苯乙烯>5×1016>5×1016>5×1016

聚乙烯>5×1016>5×1016>3×101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1016>5×10167×1015乙基纤维素>5×1016>5×10163×1015

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共聚物

>5×1016>3×10152×1011尿素树脂>5×1016>9×10142×1012

聚酰胺>5×101610141013

三聚氰胺>5×101510141013

酚醛树脂>7×1014>5×10142×1013

聚烯烃的抗静电效果随湿度的变化关系见图4。

图4 低密度聚乙烯中抗静电剂的作用效果随湿度的变化关系由上图可看出,湿度的不同会带来抗静电性能的差异。在湿度较小(2%)的情况下,即使添加有抗静电剂,制品表面也不能形成具有相当厚度的电离水层,不能给抗静电剂提供充分的电离场所,也就无法体现抗静电效果。因此抗静电剂通常需要一个最低湿度以保证其抗静电作用的发挥。

三、抗静电剂的选用原则

1.经济型或高利润性:

具有较好的性价比或者高性能性以提供高附加值。

2.加工性:

助剂的热稳定性。

对设备无不良影响,不造成损伤,如酸性腐蚀。

剂型的选择,粉状或粒状,还有液态形式。比如架桥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粒型的不统一造成的。

3.制品或材料的功能性:

对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无不良影响。

对其它助剂无不良影响,不能造成其它助剂的功能性下降。与其它助剂最好产生协同效果。

助剂与树脂的相容性,包括结构相近、极性相近、分子量相近,利用偶联剂或相容剂,改善加工工艺如加工方式或工艺条件等来增加两者间的相容性。

赋予材料某种特定功能。

4.毒性和卫生性

自身无毒及其在加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毒物质,无论是分解还是与有可能接触到的物质反应等。

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环境包括人体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凡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物质造成的直接危害或间接危害均属于此范畴。

传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多为乳化物。微生物的存在可致其腐败,导致有效成分减少。若表面活性剂自身具有抑菌性,则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将半极性的硼酸双多元醇长链脂肪酸酯水溶液与山梨醇脂肪酸酯水溶液相比,放置一个月后,观察各种细菌生长的状态。实验结果表明,硼酸双多元醇长链脂肪酸酯水溶液完全无细菌发生,而山梨醇脂肪酸酯水溶液中则有许多细菌。更深入的实验表明,半极性的硼酸双多元醇长链脂肪酸酯对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有突出的抑制作用。

复合有机硼类抗静电剂AB系列产品,针对包装行业对卫生性要求严格的特点,在发挥优良抗静电性能的同时不引入有毒有害物质,满足了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要求。中国预防医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对AB-33抗静电剂的检验结果表明,AB-33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10g/kg。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15193.3—94中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判定,抗静电剂AB-33属实际无毒物质,可用于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中。

此外,从实际生产接触和初步的皮肤致敏性实验来看,AB-33抗静电剂对人体无刺激性,接触皮肤无不良反应,安全卫生性高。

四、抗静电剂的分类

高分子材料的抗静电剂一般都属于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带有极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两亲性质,可亲油也可亲水。

抗静电剂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其溶于水后微粒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溶于水中会电离出离子,而非离子型则不会电离。离子型按离解出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离子所带的电负性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

按抗静电剂所体现出的特性,又分为吸湿性、极性和油性三类。吸湿性物质可吸收大气中水汽,在高聚物制品表面形成一层薄的导电层,从而使静电荷易于泄漏。这类物质通常是长链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缺点是气候干燥时效果显著变差。极性物质也能在高聚物表面上形成导电层,其作用也与大气湿度有关,但它在干燥气候中仍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这类物质主要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见的是季铵盐类。油性物质能降低机器部件与塑料、橡胶、纤维等制品间的摩擦作用,从而阻止这些制品表面上静电荷的产生;但在强电场中(如电视机中)它不能防止材料带电,故用途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按在高聚物中的使用方法和达到目的的不同还可分为添加型和涂敷型抗静电剂两大类。

1.阴离子型抗静电剂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是磺酸盐、磷酸酯盐、磷酸盐、二硫化氨基甲酸盐等化合物,它们广泛用于合成纤维及纺织业,作油剂、整理剂等使用。在塑料中应用因其耐热性差,混入

树脂中抗静电性能不太好,主要用于制品的表面处理。

2.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是一些胺盐、季铵盐及烷基咪唑啉及其盐,其中以季铵盐在塑料中应用最多。它们对高分子材料有较强的附着力,抗静电性能优良,热稳定性较阴离子型抗静电剂好。它们可用于合成纤维外用抗静电剂(能与丙烯纤维的负电荷结合而耐洗涤),亦可作为塑料用复合型抗静电剂。

季铵盐的润湿能力与表面活性相平行,并随浓度增加和碳数减小而增强。但表面活性并不总是与润湿能力直接相关。季铵盐的表面活性还随着湿度和介质pH值的升高而增大。3.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

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是以甜菜碱型衍生物为主(季铵内盐),两性烷基咪唑啉盐和烷基氨基酸等。虽然它们的抗静电效果比较好,但仍存在耐热性差的问题。故用于塑料的混炼加工受到限制。尽管如此,其在一定条件下可起到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作用,又可起到阴离子型抗静电剂作用,具有的两性性质使其在使用中不受环境中酸或碱的影响。它们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既能与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配合使用,又能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配合使用。此类抗静电剂与某些重金属盐(如N-甲基硬脂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等)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特别适用于聚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

具有聚醚结构(如聚氧乙烯结构)的两性季铵盐的耐热性较好,与聚酰胺、聚酯、聚丙烯等树脂的相容性良好,它的镍盐用于丙纶不仅具有抗静电性,而且耐光性和染色性均有改善。

4.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以各类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丙)烷加成物、有机胺或脂肪酰胺及其环氧乙(丙)烷加成物为主,结构变动发生在多元醇的种类、脂肪酸的碳链长度和饱和度、有机胺和脂肪酰胺的碳链长度和饱和度、环氧乙(丙)烷的加成数或聚合度。此类抗静电剂耐热性较好,与基材树脂相容性也好,适用于塑料的混炼加工。随着双螺杆挤出机对物料分散效果的改善,再加上其简单快速的优点,该类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多地用于双螺杆挤出加工工艺。这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变更其结构调节其亲水亲油平衡值即HLB (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值来选择适用的表面活性剂,而且它们可以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并用。聚氧乙烯类化合物不着色,但温度超过200℃时发生分解,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酰胺—环氧乙烷加成物常用于软质或硬质聚氯乙烯,显示出良好的效果。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经磷酸酯化后耐热性良好,用于PVC、PE、PS等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本身不具备离子导电性能。要达到相同抗静电效果,其用量是离子型抗静电剂的两倍。但其低毒、热稳定性好,不易引起塑料老化等特点,使之成为主要的添加型抗静电剂。

5.高分子量抗静电剂

高分子量抗静电剂具有某些特征官能团且分子量较高。严格说它本身不能构成一种类型,它们只是上述类型抗静电剂通过加成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等方法形成高分子量化合物。因此它们的耐久性很好。这种属于高分子电解质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抗静电剂,其抗静电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们能在塑料制品表面形成固体导电层。这种固体导电层的导电效果决定于它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结构。高分子化合物中极性基团与导电性能的关系如表4所示。

表4 高分子化合物的极性基团与其抗静电效果的关系

5.无机抗静电剂

除上述有机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外,还有利用无机金属氧化物粉体作为抗静电剂的。如氧化锑和二氧化锡的混合物。这种无机粉体一般由几种金属氧化物混合而成,有的采用包覆技术,但是其粉体的粒径具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达到30nm左右,并且在必须进行表面处理后才能在添加后达到所需的抗静电效果。此类抗静电剂用途较广,可用于抗静电涂料(导电地坪、墙面材料、底漆等)、抗静电塑料与橡胶(IC卡,辊状、带状物等的外包装)、抗静电纤维(织物、地毯等)等。

五、抗静电剂的应用方法

抗静电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添加型和涂敷型。添加型可以直接加入聚合物中成为共混或“内部”抗静电剂;涂敷型通过溶液或乳液涂布在塑料表面,成为“外部”抗静电剂。1.添加型抗静电剂

热塑性塑料的加工主要采用复合型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的不断迁移可使塑料制品保持长期持续的抗静电效果。添加型抗静电剂品种和用量的确定和选择一般凭试验或经验作调整。几类最重要的常用内添加型抗静电剂及常用用量见表5。

表5 几种添加型抗静电剂的用量

塑料加工过程中,抗静电剂必须承受160~300℃的加工温度。在此热历程中,抗静电剂挥发性不能过大,不能和聚合物或其降解产物或其他的添加剂发生副反应。在很多情况下,含氮物质不适用于PVC,因其碱性部分可促进PVC的降解,生成黑色产物。使用磺化烷烃时,正确选择PVC的热稳定剂非常重要。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反应,例如,铅、钡/镉和磺化烷烃反应变成红色或棕色。

通常在塑料加工过程中,抗静电剂和其他添加剂、颜料一起在混合设备中进行共混。采用预混(如在转鼓式混合器)的方法可以先将添加剂均匀地分散在塑料颗粒中。由于它们部分不相容,具有一定的滑脱效应,给挤出造粒带来困难。少量的增摩填料(如SiO2)的加入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液体抗静电剂也可以通过进料泵直接进入挤出机的熔融段。

为了达到抗静电剂的最佳混合分散效果,需要将少量的相对不相容的添加剂均匀分散在相当多的聚合物中。例如对于最终的聚乙烯制品,1.5kg的液体脂肪胺要混入1000kg的聚乙烯树脂颗粒中,抗静电剂的这个用量仅能润湿混合体的表面,因此,最终究竟有多少抗静电剂进入塑料就是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先将抗静电剂分散在与最后产品相容性更好的基质中,制成与这些聚合物树脂颗粒大小差不多的浓缩母料。对于较难处理的液体抗静电剂,则可以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

2.涂敷型抗静电剂

将涂敷型抗静电剂配制成溶液,喷淋、润湿或浸渍塑料制品,然后将其干燥,可使制品快速发挥抗静电性能。此方法的优点是在选择抗静电剂时,既不用考虑热稳定性,也不用考虑与塑料的相容性,因此可选用的抗静电剂品种大大增多了。涂敷型抗静电剂大多是水溶性成分,耐湿性、耐摩性差,需要多次施用。

六、抗静电剂的近期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抗静电剂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人员都正致力于开发新型抗静电剂。如美国Witco公司、美国菲泽公司、Hoechst公司、KENICH石化公司、日本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均相继推出了新的产品。国外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是趋向于持久、耐热、适用性广和品种系列化,此外用于计量和操作加工的固体抗静电剂品种也在逐渐增加。

今后国内研究方向主要是集中在开发耐高温、耐久性强、低毒或者无毒的抗静电剂,同时新型多功能母料的开发也十分引人关注,主要集中在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的复合和浓缩母粒的制造等方面。

许多亲水性聚合物的抗静电性能相对较好且稳定持久而被称为永久性抗静电剂。近年

来,对此类永久性抗静电剂的开发研制工作进展较快,并已部分实现商品化生产。永久性抗静电剂与基础树脂之间以合金形式共混,均匀而细微地分散成线状或网状“导电通道”。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基体高分子与亲水性聚合物(或其共聚物)组成的共混体系的结构状态发现,亲水性聚合物在特殊相容剂存在下,经较低的剪切力拉伸后,在基体高分子表面呈微细的筋状,即层状分散结构,而中心部分则接近球状分布。这种“蕊壳”结构中的亲水性聚合物的层状分散状态能有效地降低共混物表面电阻,并且具有永久抗静电性能。永久型抗静电剂可分为聚醚型和离子型两类。聚醚型如PEG型,包括聚酰胺或聚酯酰胺的聚氧乙烯醚体系,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离子型是通过高分子化学反应将小分子盐类引入高分子侧基得到的,如季铵盐型和磺酸盐型。与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相比,永久型抗静电剂具有抗静电性能持久,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依赖性小,对制品的表面性能影响小等优点。代表产品如汽巴精化公司的Irgastat P22,在PP中使用可使表面电阻率降至1011Ω(10%添加量),既可排除成型品带电,又可防止膜表面吸尘。Goodrich公司研制的永久性抗静电母料STAT-RITE C2300非常引人注目,其化学组成可能是以PEO-ECH(表氯醇)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合金。当添加量为15~20%时,与PVC、PC、PET及PS系列高分子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永久性抗静电能力,热稳定性好。还有法国Arkema公司的Pebax永久性抗静电剂产品,具有良好的永久性和及时性,并且能够在低湿度环境下也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不过,永久性抗静电剂目前普遍存在添加量大(一般用量为10~20%),制品成本高,以及影响制品本体性能等问题,尚不可能取代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此外,永久性抗静电剂的相容剂和加工条件的选择等关键技术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也制约着它的应用。

同时,所谓“本征导电性有机化合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可以使塑料具有适宜的“特定的”电性能。一种吸引人的概念是所谓的高分子材料的传导“柔性”,即力学性能、可加工性能等与电性能相关,由此考虑可得到优良的综合性能。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向半导体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来产生导电性。这些添加剂可以分为两部分。

①具有高共轭性的聚合物(如多炔、聚苯胺、聚亚苯基、聚吡咯、磺化聚亚苯基、聚苯硫醚);

②电荷转移络合物(主要是四氰基对醌二甲烷)。

这两种添加剂都可通过部分氧化(如用I2,FeCl3,AsF5等)或还原作用(用Na,K,萘基金属钠,二苯甲酮酸锂)进行掺杂。

开发系列化、专用化的产品是抗静电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如:日本的大日精华公司开发的ELECON系列抗静电剂,其中100型适用于聚苯乙烯(PS),300型适用于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400型则对聚氯乙烯(PVC)有很好的抗静电效果。国内则有以杭州市化工研究院、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为代表的研发和生产单位,开发系列产品。其中,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开发研制的ASA、ASB、ASH、ASP等系列抗静电剂突出了专用性,在抗静电性的快速发挥、长期持效性以及均衡性方面各有所长,应用效果优良(见表6)。

表6 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系列抗静电剂产品

用途ASA ASB ASH ASP 聚烯烃ASA-40、51、90 AB-33 ASH-1 ASP-2 PVC、PU ASA-150、156 - - - PS ASA-90 - - - PET、尼龙ASA-90 ASB-5 - -

七、抗静电剂的应用和市场情况

有机抗静电剂中应用得最多的是羟乙基脂肪胺,其次是磺化脂肪烃和脂肪酸多元醇酯

(见表7)。聚烯烃(LDPE,HDPE,PP)制品消耗的抗静电剂最多,尤其是聚烯烃包装材料(见表8)。许多抗静电剂也用于苯乙烯聚合物(包装盒、箱)。用于PVC的比例要小得多。

表7 抗静电剂的应用比例

羟乙基脂肪胺脂肪族磺酸盐季铵化合物酯类脂肪酸酯

47.6 25.4 1.6 9.5 15.9

表8 用于聚合物的抗静电剂应用比例

PP HDPE LDPE/LLDPE 其它PS/ABS PVC

应用比例% 11 13 20 5 39 12 至今为止,在一些塑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砜、聚丙烯酸酯中不用添加型抗静电剂。部分原因是这些塑料需要的加工温度非常高,添加型抗静电剂可能会破坏一些特性,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的透明性。所以,这些材料一直用涂敷型抗静电剂。

过去从美观和卫生的角度考虑,抗静电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吸附灰尘。而现在,在生产、加工和塑料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对生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在易燃易爆领域,含有高导电体(如炭黑、金属离子)的塑料应用越来越多,如采矿中用来包装易爆物品、传送带、手术室以及化学产品车间的地板。因此,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能否突破108Ω的表面电阻率的极限不仅对科研人员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对抗静电材料的应用也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抗静电材料在电子芯片领域的发展应用也迅速增加。这些电子芯片的结构非常复杂,操作的额定电流很小,非常敏感。操作过程中的火花放电和来自电磁场的脉冲信号都会对其微小结构部件造成损坏。今天的高科技技术可以将损坏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但是需要采取新的策略来保证敏感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因此不仅要了解需要防护的静电荷,允许迅速放电所采取的措施,还要防止交流电场的传播和相互作用。含有金属离子的塑料表面涂层或高导电油漆以及具有低体积电阻的热塑性塑料在这些领域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据统计,目前国内对于抗静电剂需求量至少达到5000t/a,而实际生产能力不到3000t/a,未来几年中国抗静电剂需求将以年均10% ~15%速度增长。由此可见目前国内抗静电剂的生产能力还不足,尤其是高性能新品种抗静电剂生产能力较小、品种较少,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合成材料领域的需求。

作为包装材料,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有“包装皇后”的美誉,具有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质软、无毒、无臭、使用范围广、印刷性能良好等优点。截止1997年,全球生产BOPP薄膜的公司共有187家,生产线380条以上,年产量超过250万t。尤其是,欧洲诸国,跨入90年代后,每年增加10万t。我国截至2001年底,共引进BOPP 膜生产线110条,生产能力达110万t/a,装置开工率大多在80%以上。我国目前BOPP实际产量已达80万t/a。抗静电剂是BOPP薄膜助剂中需求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大多数用途的BOPP薄膜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添加抗静电母粒。抗静电剂(母粒)的国产化工作正逐步深化。

八、结论

随着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塑料在包装中比例的逐步增加,塑料用抗静电剂的用量也会越来越大,其前景也越来越好。

抗静电剂是一种复配型产品,提高单一原料的质量,强化复配后的抗静电效果,是抗静电剂提高品质和扩展应用领域必须的环节。

专用料是产品细化后的一种必然趋势,品质较好,产品利润相对较高,结合市场,迅速切入专用料领域,是抗静电剂生产厂家要着手准备的工作。

抗静电剂的应用过程仍存在较大的空间,从产品特点、应用性能、应用行业和领域等,均有大量的工作值得去开展。抓住国内经济环境的机遇,提高产品档次,从高档产品上展开和国外同行的竞争,应成为业内人士去关注的问题。

轻质油品中的抗静电剂

轻质油品中的抗静电剂 前言: 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燃料的主要成分是烃类化合物,电导率很低,在其生产、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极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发生静电事故。随着人们对燃料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燃料中的一些极性较强、导电性能较好但影响燃料质量的化合物(如含硫、含氮和羧酸等),在燃料精制中被脱除,使得燃料的导电性能更差,静电安全隐患增加。 静电是油品任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任轻质油品中加入抗静电剂,能有效地提高油品电导率,控制静电。但不同油品对抗静电剂的感受性有差异,品质越高的油品对抗静电剂的感受性越好;在生产及储运过程中,搅拌对轻质油品电导率的衰减速度影响最大;而储仔温度越高,轻质油品电导率衰减越大。 所以抗静电剂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自身油品的特性,综合比较不同的抗静电剂对油品导电性的影响,要考虑不同的抗静电剂对导电性能衰减的影响,同时选择适宜油品贮存和运输的容器材料以及贮存温度。 轻质油品电导率衰减: 在轻质原油中添加抗静电剂可提高其电导率,但在实际的输送过程中,轻质油品电导率会衰减。电导率衰减有如下这些特性: 搅拌可加速轻质油品电导率的衰减。 轻质油品的电导率在储存过程中有衰减现象,特别是在开始的几天,其电导率衰减比较快,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衰减速度变慢。 轻质油品在不锈钢容器中的储存的电导率衰减比在塑料瓶中略快。 温度越高,轻质油品电导率的衰减速度越快。 加油抗静电剂的轻质油品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导率测试应在一固定温度下进

行。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静电的产生机理是基于偶电层理论。当油品与管道接触时,在接触面处形成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2个电荷层,即偶电层。在接触形成的偶电层的主要原因是接触物质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摩擦等)产生正、负电子,集聚与接触面,形成正负相吸的电中性稳定态。当接触面上的正、负电子发生移动时,偶电层中的2层电荷将分离,电中性被破坏,接触物质会产生带电现象。 抗静电剂是通过离子化基团或极性基团的离子传导或吸湿作用,构成泄露电荷通道,从而有效消散静电荷的化学添加剂。在油品中加入微量抗静电剂,能大大增加油品的电导率,提高电荷的泄露速度,使油品中的集聚的电荷减少,电位降低,从而消除油品静电。 抗静电剂的种类: 抗静电添加剂分为有灰型和无灰型两种。有灰型的抗静电剂如ASA-3,T601,T1501存在毒性大,工艺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油品易乳化及易导致水分离指数不合格等问题,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停止生产和使用,中国从2003年开始陆续停止生产何用这种类型的抗静电剂。 目前喷气燃料中的无灰型添加剂主要有Stadis 450, Antis JF3等。无灰型添加剂以导电性高,水分离特性好、燃烧后不发生铬污染及可多次补加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一是不同的油品感受性差异很大,有些油品即使添加大量的抗静电剂,电导率仍达不到要求;二是电导率衰减迅速,某些油品出厂合格,但是通过船运和铁路槽车运输到客户手中后,电导率到不到要求,在这里Antis JF3的抗衰减性能比Stadis450较好。 目前主要的地面油用的抗静电剂为 Stadis 425, Antis DF3,由于缺少国产的抗静电剂,为此,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通过大量的合成实验和配方研究,研制出满足地面油用的抗静电添加剂。 目前,喷气燃料使用的无灰型STADIS450抗静电剂。主要由聚砜、聚胺等高分子化合物与溶剂复配而成, 使用中已发现它们对不同油品的感受性不同, 但国内外对油品抗静电剂的适应

(整理)抗静电剂产品知识简况

抗静电剂知识简介 一.静电: 静电(Electrostatic)就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静电是一种电能,它留存于物体表面:静电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移而形成的。 静电现象已为人们所熟悉,当天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放电声;用毛皮磨擦后的钢笔杆可吸引小纸屑(当电荷密度达到106C/m2);脱下合成纤维衣服时产生的劈啪声;夜间还可以看到火花(空气的击穿场强为30KV/cm);日光灯、电视机屏幕、录音机磁头等易附着灰尘现象,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是电荷的产生和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静电具有以下特点: 1.从防静电危害的角度考虑,当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超过 1010Ω.m时,材料耗散静电的能力明显减弱。从消除静电角度考虑,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不应高于1010Ω.m; 2、在一般工业生产中,静电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设备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伏至数千伏;这要比市用低电压220V,380V高得多,但积累的静电量却很低,通常为毫微库仑(nC,10-9C)级;静电电流多为微安(μA,10-6A)级,作用时间多为微秒(μS,

10-6S)级。 3、静电较之流电,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湿度的影响比较大,静电测量时复现性差,瞬态现象多。静电同世上任何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即既能为人类造福,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漆、静电除尘等应用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如石化、电子及电工等领域。就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及电子设备的装联、调试作业而言,因接触、磨擦起电、人体电荷与接地问题就能造成很大损失。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乃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之两大危害源。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静电危害正在日益表露出来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抗静电剂组成和分类: 塑料具有很高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率。这种高电阻性能,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会携带大量来自其他介质的静电荷,从而干扰加工过程的进行,或因放电影响产品的美观和卫生,或损坏产品的性能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或人体上的静电位最高可达添加抗静电剂可降低聚合物材料的带电能力,解决上述静电给塑料制品带来的问题。抗静电剂具有吸湿性,它迁移至塑料表面,吸收大气中的水分而形成一层很薄的导电薄膜,使静电迅速消除。 抗静电剂一般都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征,结构上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兼而有之。常用的极性基团(即亲水基)有:羧酸、磺酸、硫酸、磷酸的阴离子,胺盐、季铵盐的阳

(完整版)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化

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静电的危害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一般来说,静电会在正当两个物体的解出与分离、摩擦、变形以及离子附着等情况下产生。静电的危害有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1 静电的第一类危害 静电的第一类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飞机机体与空气、灰尘、水蒸气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飞机的无线电设备将会失灵。在印刷厂静电会使纸张粘合,极难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静电也很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造成产品污染。 1.2 静电的第二类危害 第二类危害是指由于静电火花点燃易燃物发生爆炸。平时静电产生的火花对人体基 本无害,可是在空气中充满易燃气体和粉尘时,电火花引发威力巨大的爆炸。例如,手 术台上,麻醉剂主要成分为乙醚,静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 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2 抗静电剂的定义 抗静电剂是一类添加在树脂或涂布于高分子材料表面以防止或消散静电荷产生的化学添加剂。抗静电剂自身没有自由活动的电子,属于表面活性剂范畴,它通过离子化基团或极性基团传导或吸湿作用,构成泄露电荷通道,达到抗静电的目的。[1] 3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常用的抗静电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增加产品的润滑性,防止静电荷产生,第二种是加快静电荷的泄露。因此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涂刷、喷洒在产品表面,另一种是添加到生产材料的内部。这两种使用方法都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并且对应着两种作用机理。 3.1 外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通过键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抗静电剂的亲水基在塑料表面形成一个单分子导电膜,能够降低表面电阻,加快电荷的泄露。摩擦间隙中的介电常数高于空气中的介电常数,使电场变弱,从而导致产生的电荷减少。 3.2 内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在树脂中添加足够量的抗静电剂时,树脂表面会形成一层稠密的排列,亲水基向着空气一侧形成导电层,表面浓度高于内部。加工时,由于外界的作用可以使树脂表面的抗静

7.永久抗静电剂的种类及特色

永久抗静电剂的种类及特色 摘要:永久性抗静电剂多为亲水性聚合物,它可以赋予疏水聚合物永久性抗静电性能,而基本不影响其他性质。本文主要介绍了永久抗静电剂的种类及永久抗静电剂的特点、应用机理和其一些相关应用情况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聚合物共混物永久抗静电剂分类特色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tistatic mechanism of polymer antistatic agents Abstract:Permanent antistatic agents are mostly hydrophilic polymers, it can give hydrophobic polymers the properties of permanent antistatic, and basically does not affect other properties.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tistatic mechanism of polymer antistatic agents, the application mechanism and some of its related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Keyword: polymer blends permanent antistatic agents classification antistatic mechanism 1.前言 高分子材料依其优美的外观、低廉的价格、出色的电绝缘性能、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耐化学性能而获得广泛应用。但在摩擦时容易积聚静电, 导致表面吸尘、薄膜闭合、电子器件击穿、电击和爆炸等许多灾害。为消除静电灾害,工业上一般将材料的表面电阻率限制在1012Ω以下。在聚合物基材中添加低分子量抗静电剂是最常用的抗静电措施,由于这种改性材料主要是利用抗静电剂在材料表面吸附水分降低表面电阻率,因此,耐久性差,不耐擦洗,对环境湿度的依赖性大,而且材料的耐热温度和表面特性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经炭黑、金属填料改性的聚合物,虽获得了比较好的永久性抗静电性能,但也存在价格高、不易着色、填料易脱落或氧化以及物性下降等缺点。 80年代以来, 国外先后开发了一系列亲水性聚合物, 与ABS树脂、HIPS和PMMA等疏水性聚合物共混后,得到了永久性抗静电聚合物合金。永久抗静电合金不仅较好地保持了母体聚合物的基本性能,而且在机械摩擦和比较宽的湿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且稳定的抗静电能力。因此, 将这类亲水性聚合物称为永久性抗静电。[1] 2.永久抗静电剂的分类 含-COONa、-SO3Na、-OCH2CH3、-PO[N(OH3)2]2、-CONH2、-SO3H、-COOH、-N(OH3)2等官能团的乙烯基聚合物亲水性好,可以作为导电性结构单元构成共聚型PAA。从已商品化和专利申请情况看,目前PAA大多以聚环氧乙烷(PEO)为导电结构单元,这可能与同普通聚合物相容性较好有关。 B.F.Goodrich公司开发的永久性抗静电母料STAT-RITE C-2100是由HIPS/PAA共混物经注射加工制成的,PAA含量约10-20%(重量)。当母料添加量为20-30%时, 材料的体积电阻可降至1012Ω·cm。即使在极苛刻的条件下, 母料用量为25%的材料就有充分的耐久性。最近, 该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母料STAT-RITE C-2300,热稳定性好,价格低廉,是一种通用的抗静电母料。[2]

抗静电剂的应用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陈宇王朝晖 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江门,529141 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静电危害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 (1)在加工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塑料制品如薄膜、纤维或粉料时,静电力严重干扰加工过程,阻碍薄膜或纤维的正常缠绕。在薄膜加工过程中,薄膜间会发生粘连,同时薄膜的可印刷性也会被静电削弱。粉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结团或架桥现象。 (2)大多数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因静电吸附灰尘,极大的影响了商品的外观、卫生性和功能性。如农膜表面因静电吸附灰尘会影响薄膜的透光性,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 (3)在电子产品的塑料薄膜包装中,放电过程有可能损坏产品:如电子芯片的封装和拆卸。 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106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敷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导电材料静电消散材料抗静电材料绝缘材料 <106106~108108~1012>1012 <106106~109109~1012>1012 <106106~108108~1013>1013目前就导电、抗静电材料的分界线说法不一,导电材料与静电消散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5或106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12或1013Ω。 美国是抗静电剂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主要采用羟乙基化脂肪胺、季铵盐化合物、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欧盟也是生产和消费抗静电剂的主要地区,所用抗静电剂中50%为羟乙基化脂肪胺,25%为脂肪烃磺酸盐,25%为季铵盐和脂肪酸多元醇酯。日本多用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其中20%用于PVC,30%用于PP。 我国抗静电剂发展较快,主要是塑料工业用高效无毒抗静电剂、合成纤维工业用高效多功能抗静电剂及表面处理剂。 一、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电荷载流子的产生、转移导致了高分子材料的起电。在高分子材料的接触、摩擦过程中,电荷不断产生又不断泄漏,因此其电荷量是一个动态平衡值。影响最后残留电荷量的主要因素为各种材料对正或负电荷的相对亲和力(与材料化学基团的性质、取向等有关)、材料的

塑料薄膜抗静电剂

为什么需要添加抗静电剂 薄膜本身产生与携带的静电,对薄膜施用有机负面的影响,如印刷会产生高压火华,有使油墨燃烧的危险,静电会使印刷图案中的油墨分子飞溅而影响印刷质量,纸张腹膜表面会吸引灰尘. 如何消除静电? 薄膜必须添加半永久性抗静电剂,随着抗静电剂箱薄膜表面的迁移,在薄膜表面形成亲水层使静电短路而消除.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原理 阶段一:在挤压过程期间,抗静电剂均匀分布. 阶段二:挤压过后,抗静电剂开始迁移至表面. 阶段三:数小时后或数天后,抗静电剂将表面覆盖. 阶段四: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 内用抗静电添加剂 在如下期间添加至聚合物;---成产合成或加工 有限的兼容性-----水分子的迁移吸收 半持久保护耐磨损 抗静电剂的分类 1. 乙氧基胺: 最终产品中的乙氧基胺的含量须达到1-3,可是产品达到优良的抗静电特性.贝斯特公司所采用的均为著名品牌进口乙氧基胺,因此所生产的母料均达优秀指标. 优点:极佳的抗静电特性 极佳的产品物理特性,如对光学及力学指标无影响 缺点:迁移时间慢,当达到最佳抗静电效果时需要10-20天 成本高:4-4.5万元/吨(化学品原料) 最终薄膜产品:化学品成本40-120元/吨 2. 单干脂(甘油-硬脂酸脂): 单干脂是一种快速的抗静电剂,但仅提供暂时性的抗静电效果,单脂含量是抗静电有效成分,用于抗静电级的单脂含量为96%以上,但单组份的单甘脂(GMS)静电半衰期在3000ppm时也只能做到10(14)-10(15),根本不能满足优质产品的抗静电要求,并且只有短期效果. 优点:快速迁移1-2天 缺点:(1)大剂量使用可薄膜变白化,雾度由初下机时的1%左右上升至3-4%(10-20天),光泽度由94%下降到88%. (2)因产品含有大量的油脂,在高温中蒸发引起油污如模头滴油.TDO烘箱内滴油污染产品而影响薄膜质量.

抗静电剂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抗静电剂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王凯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内容提要 抗静电剂是添加在树脂中或涂附在塑料制品、合成纤维表面的用以防止高分子材料静电危害的一列化学添加剂。由于聚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一般高达1010~1020Ω·cm,易积蓄静电而发生危险,抗静电剂多系表面活性剂,可使塑料表面亲合水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导电作用。可将体积电阻高的高分子材料表面层电阻率降低到1010 Ω以下,从而减轻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以免有静电积累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抗静电剂可以分为内部抗静电剂和外部抗静电剂。本文介绍了几种抗静电剂,阐述抗了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并对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猜想 关键词 抗静电剂;抗静电剂;聚乙二醇己二酸磷酸酯; Antistatic Agent and Prospect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Study Wang kai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igong,Sichuan,643000) Antistatic agent is added to the resin coated or attached to the plastic products, synthetic fiber surface to prevent high polymer material electrostatic hazard a list of chemical additive. Due to polymer volume resistivity generally up to 1010 ~ 1020 Ω· cm, easy savings electrostatic and dangerous, antistatic agent many system surface active agent, can make the plastic surface affinity moisture, ionic surfactant and conductive role. Can the volume resistance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发展状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3421031.html,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发展状况 作者:高军等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02期 摘要:介绍了高分子型抗静电的特性与类别,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及影响其抗静电性能的 因素,分析了国内外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关键词:抗静电剂;高分子;永久型 抗静电剂是一类具有减少或抑制高分子材料静电荷产生作用的化学添加剂。它是通过增加制品润滑性或加速静电荷泄漏,来达到抗静电的目的。抗静电剂作为塑料、橡胶的常用改性剂,其研究技术日益成熟,目前研究主要趋向于高性能、持久性方面。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由于具有永久抗静电性,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 1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 1.1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特性与类别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又叫永久抗静电剂,是指抗静电剂本身也是聚合物,一类亲水或导电单元的聚合物。主要类别有:季铵盐型(季铵盐与甲基丙烯酸酯缩聚物的共聚物、季铵盐与马来酰亚胺缩聚物的共聚物),聚醚型(聚环氧乙烷、聚醚酰胺、聚醚酰胺亚胺、聚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共聚物),内铵盐型(羧基内铵盐接枝共聚体),磺酸型(聚苯乙烯磺酸钠),其它类型(高分子电荷移动结合体)[1]。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耐热性和抗冲 击性,不受擦拭和洗涤等条件影响,对环境湿度依赖性小,且不影响制品力学和耐热性能,但添加量较大(一般为5%~20%),价格偏高,而且只能通过混炼的方法加入到树脂中。可作为塑料、合成纤维外部用永久性抗静电剂。 1.2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主要在母体中形成“芯壳结构”,并以此为通路泄漏电荷。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作为一类内添加型抗静电剂,改善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抗静电性能的方式是采用与高分子基体共混;比起外抗静电剂,高分子抗静电剂与树脂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在制品表层呈微细的层状或筋状分布,在中心部分呈球状分布,即“芯壳结构”,有助于释放静电荷,提高制品抗静电性能。因此其技术关键是提高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在树脂中的分散程度和状态。 卢霜[2]选用了反应型水溶性聚氨酯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DM-3723,通过浸轧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织物进行抗静电改性。研究发现,DM-3723可赋予涤纶 和锦纶织物优异的抗静电性,并且手感富有弹性,丰满度好,洗涤后仍能牢固吸附在织物表面。已有报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中添加3%-5%的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其表 面电阻率就能降到1010Ω以下,且半衰期小于10s[3-4]。

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

专业实验VI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抗静电剂的合成与应用实践 系别: 班级: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同组同学: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四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烷基磷酸酯盐的合成工艺,并能够合成烷基磷酸酯盐产品,测试其抗静电性能用于腈纶等化纤类物的抗静电处理。 文献综述 1.抗静电剂的分类 用抗静电剂对纤维及其织物表面处理,降低纤维的比电阻,从而提高涤纶的抗静电性,以消除静电。抗静电剂大多数为表面活性剂,它具有极性基团,可以吸湿,使聚合体的表面电阻减小,加快静电荷的散逸。目前,抗静电剂品种很多,按离子型分类法,主要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及非离子型四种抗静电剂。 2.其优缺点如下: 阴离子抗静电剂应用最广泛,但如何针对不同种类的纤维确定烷基数及中和剂等工作十分复杂。 阳离子抗静电剂对纤维的吸附性最强,因此,显示出最好的抗静电效果,尤其作为纤维制品的抗静电剂,不仅抗静电性好,而且使纺织产品手感得到明显地改善。 两性抗静电剂,其效果可与阳离子抗静电剂媲美,但价格昂贵,故目前使用范围不大。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在一般湿度下抗静电效果一般,但在低湿度情况下却显露出明显的抗静电效果。 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抗静电原理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有正电荷,而大多数纤维表面带有负电荷,由于相反电荷中和,抗静电效果比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好,此外,它还能在纤维表面形成憎水性油膜,降低纤维的摩擦系数,显示出柔软平滑效果。以季胺盐为例,它是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所组成的。其疏水基结构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似,疏水基和亲水基的连接方式也很类同,即除亲水基直接连在疏水链上外,往往还通过酯、醚、酰胺等形式来连接,但溶于水时,其亲水基呈现正电荷(其亲水基团主要为碱性氮原子,也有磷、硫、碘等)。由于其极强的吸附能力,容易在基体表面上形成亲油性膜及产生阳电性,故广泛用作纺织品的柔软剂及抗静电剂等(前者是由于亲油性膜的形成而使纺织品有憎水的作用以及能显著地降低纤维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从而使纤维具有良好的平滑性,而后者则是阳电性作用的表现)。对于通常带有负电荷的纺织品来讲,它的吸附能力比阴离子和非离子强。正是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抗静电领域的特殊价值。 实验原理 任何物体都带有本身的静电荷,这种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静电荷的聚集使到生活或者工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危害,将聚集的有害电荷导引/消除使其不对生产/生活造成不便或危害的化学品称为抗静电剂(ASA)。 外用ASA 一般以水、醇或其它有机溶剂作为溶剂或分散剂,进行涂覆疏水基团附着于材料

抗静电剂TM

抗静电剂TM 主要成分:三乙醇胺 国标编号: CAS: 102-71-6 中文名称: 三乙醇胺 英文名称: triethanolamine 别名: 分子式: C6H15NO3分子量: 149.19 熔点: 20 密度: 1.12 蒸汽压: 185 溶解性: 易溶于水。 稳定性: 外观与性 状: 无色油状液体或白色固体, 稍有氨的气味。 危险标记: 用途: 用作增塑剂、中和剂、润滑剂的添加剂或防腐蚀剂以及纺织品、化妆品的增湿剂和染料、树脂等的分散剂。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乙醇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triethanolami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1596 CAS No.:102-71-6 分子式:C6H15NO3 分子量:149.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三乙醇胺102-7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对局部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与过敏有关。本品蒸气压低,工业接触中吸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 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 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 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 液体,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 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 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 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 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 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

抗静电剂的研究

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特点,作用机理和目前的应用概况。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依赖性小,抗静电效果持久,无诱导期,不受擦拭和洗涤等条件影响。高分子抗静电剂在基体树脂中形成网络结构,树脂中聚集的电荷通过形成的导电通路得以释放。 关键词:永久型;抗静电剂;渗滤网络 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和使用中易产生静电积累,从而造成静电吸尘、静电放电等不良现象。严重时可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给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麻烦。据报道,美国仅1985年因静电引起的电子元件损失达5亿多美元。因此,对于具有抗静电功能的材料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抗静电剂日益广泛的应用,对抗静电剂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合成纤维用抗静电剂要求有良好的通用性、耐久性和低毒等特点。本文叙述了永久型抗静 电剂及其研究进展。 1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特点 传统型抗静电剂是由小分子的表明活性剂组成,它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由于它与树脂本身不完全相容,因此抗静电剂会从树脂内部迁移到树脂表面。传统型抗静电剂需要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方可起作用,其亲水基团能促进塑料表面被水湿润,从而疏导静电荷,降低塑料的表面电阻率。只有当传统抗静电剂分子迁移到表面后才能起作用,塑料内部的抗静电剂分子不断地迁移至表面,直至完全消耗,因而其作用效果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效。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只能通过混炼的方法加入到基料中。它不是靠迁移至塑料表面,而是靠在塑料内部形成一个具有导电能力的渗滤网络,以此为通路解掉表面及本体内静电荷,降低电阻率。与传统抗静电剂相比,其抗静电效果持久,无诱导期,不受擦拭和洗涤等条件影响;因为它的导电性能不是靠水层来达到的,因而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依赖性小;制品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不受其影响,但添加量较大(一般为5%~20%),价格偏高¨,2J。 2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类新型抗静电剂,属亲水性聚合物。当其和高分子基体共混后,一方面由于其分子链的运动能力较强,分子间便于质子移动,通过离子导电来传导和释放产生的静电荷;另一方面,抗静电能力是通过其特殊的分散形态体现的。研究表明,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主要是在制品表层呈微细的层状或筋状分布,构成导电性表层,而在中心部分几乎呈球状分布,形成所谓的“芯壳结构”,并以此为通路泄漏静电荷。因为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是以降低材料体积电阻率来达到抗静电效果,不完全依赖表面吸水,所以受环境的湿度影响比较小[3,4|。 这些亲水聚合物可以像导电离子一样在聚合物内部自由迁移,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由于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因而不能轻易迁移到基体树脂的表面。要获得抗静电效果良好的聚合物,在加工工程中必须采取一些特殊处理,在加工阶段,使高分子抗静电剂在基体树脂中形成网络结构,这样,树脂中聚集的电荷可以通过形成的导电通路得以释放。为了形成这种网络结构,加工时的温度应高于抗静电剂的熔点。从渗透理论可知,渗滤系统的形成主要依靠于填料的长径比。长径比越大渗透效果越差。与传统抗静电剂相比,这些亲水聚合物不仅能释放物体表面的电荷,还能释放物体内部的电荷,因此能同时降低物体的表面电阻

抗静电剂综述

抗静电剂综述 摘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许多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积累,造成吸尘、电击,甚至产生火花后导致爆炸等恶性事故,由此人们迫切需要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应用和发展,阐述各种抗静电剂(如:尼龙用抗静电剂,聚氨酯塑料用抗静电剂等等)的机理和制备方法,通过文献学习各类抗静电剂的优缺点和其改性方向,最后展望抗静电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抗静电剂种类发展 一:抗静电剂按分子中的亲水基能否电离,以及离子化特征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1.1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在目前的科研领域中,具备更多功能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也已制备得到。如棕榈酸酯季铵盐,为一种新型的阳离子抗静电剂。首先进行棕榈酸双羟乙基胺基乙酯的合成: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已称好的棕榈酸、三乙醇胺、苯及对甲苯磺酸,加热至150℃,回流反应十几个小时。减压蒸馏收集产品。季胺盐的合成: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棕榈酸双羟乙基胺基乙酯及称好的氯乙醇和石油醚,回流反应几个小时,粗产物用丙酮和乙醇的混合物溶剂重结晶。经棕榈酸酯季铵盐抗静电处理过的纤维,随抗静电溶液浓度的增加,试样的抗静电性能增强;到吸附接近饱和时,浓度的增加对抗静电性能影响不大。此产品作为腈纶、涤纶、锦纶的抗静电剂,生产简单、无毒、易产业化,且具抗静电、匀染、柔软功能以及杀菌的新功能。 国内发展状况:国内的抗静电剂起步得较晚,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类抗静电剂的研发。目前我国国内常用抗静电剂品种主要还是表面活性剂类产品,目前永久性抗静电剂则是研究的热门方向。 国外发展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塑料制品的发展,各类抗静电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抗静电剂主要由美国、西欧和日本生产,而美国是世界上生产抗静电剂最多的国家。目前国外的抗静电剂趋向于持久、耐热、低毒、适用性广和产品系列化发展。 1.2阴离子型抗静电剂 在这类抗静电剂中,分子的活性部分是阴离子。其中,阴离子多是烷基磺酸盐、烷基醋酸盐、

汽油抗静电剂

汽油抗静电剂云清化工崔巍小小(770301) 一产品介绍 本油品抗静电剂是防止燃料油在运输或装卸等过程中产生静电的产品。由于燃油的快速流动,会导致大量的静电电荷聚积,从而产生不安全因素。通过加入抗静电剂,把大量的电荷通过接地方式进行释放。本抗静电剂专业应用于汽油等轻质油品和重质燃油。使油品的抗静电性达到安全指标,从而抗拒静电带来的重大安全隐患。 二性能指标 三作用机理 油品抗静电剂是由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缩聚后溶于芳烃溶剂的有机聚合物,极易溶于燃料油中。油品在加氢处理中,除去了自然导电特性,使其导电性急剧降低。将抗静电剂直接加入燃料油中,即能迅速提高燃油的导电率,,使电荷能够通过接地释放到大地中。当柴油需要与汽油换装时,或装卸油时加入一定量的抗静电剂,会使油品的导电率提高,以免油品造成火灾和爆炸。本抗静电剂添加量小,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提高油品的导电率,且不会影响油品的性质。 四主要功能 1、易溶于燃油中,适应于石脑油、汽油、柴油、重柴油、煤油等。; 2、加剂量小,反应快,能够迅速提高燃油的导电率; 3、本品能和其他常用的油品添加剂兼容,不影响其性能指标。 五使用方法 1、添加量:推荐加剂量一般为1pp m~10ppm; 2、直接加入油品中。也可以稀释加入; 3、炼油厂和石油销售公司用计量泵通过静态混合器注入成品罐中; 4、在油罐车运输时,在装油时先把抗静电剂按一定的比列加入油车中,然后再装油;

5、由于第一次加抗静电剂时,容器会进行吸附,应适当增加添加量。 六储运、包装及注意事项 1、200L铁桶包装,每桶净重190kg,可按用户需要包装。 2、本产品属有机化学品,使用和调配时,应遵循一般化学品常用规则; 3、产品运输、储运时注意防火、防水、防潮。使用时防止进入眼中、勿食。

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运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款式、色彩及面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纺织领域中,静电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也一直困扰着大家。人们在穿、脱衣服及行走时会产生静电对人体造成危害、合成纤维、纱线或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对加工工序的造成影响。 为了防止和解决静电产生,纺织助剂抗静电剂应运而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有关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领域的应用知识。 ★应用要求: 抗静电剂不可影响织物原有的风格,不存在再沾污等问题。对其他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不影响树脂整理的效果。并且在与其他助剂拼用时相互不影响。 不降低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有较好的手感。无泡沫或低泡性,并且不会腐蚀加工机械。无臭味、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伤害。 1、抗静电剂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 抗静电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吸湿性聚氧乙烯基团和反应性基团,它的抗静电

性能由聚醚的亲水性产生,耐洗性则由它的相对高分子质量与反应性基团产生。聚酯链段与涤纶分子结构同,热处理后形成共晶,结成长链,也使耐洗性大大提高,且分子链段越长,分子质量越大,耐洗性越好。 用非离子抗静电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的最佳工艺:浸扎法。抗静电剂用量大概50 g/L左右,180-190 C焙烘30s。整理织物在相对湿度大于40%时的抗静电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耐洗性能,对织物的白度及色变影响较小。 2、抗静电剂在腈纶上的应用 因为聚丙烯睛纤维所固有的疏水性和绝缘性,所以静电现象严重,大大限制了腈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腈纶纤维的整理工艺 浸渍法:室温浸渍15~20min (浴比1: 10) - +脱水- +烘干(100C)→定形( 180~190C X 30sec)。 浸轧法:抗静电剂10-40 g/L。二浸二轧工作液(轧余率70~80%)- +烘干(100"C)- +定形(180~190C X 30sec)。

精细化工论文-抗静电剂

摘要 抗静电剂是添加在树脂中或涂附在塑料制品、合成纤维表面的用以防止高分子材料静电危害的一列化学添加剂。由于聚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一般高达1010~1020Ω·cm,易积蓄静电而发生危险,抗静电剂多系表面活性剂,可使塑料表面亲合水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导电作用。可将体积电阻高的高分子材料表面层电阻率降低到1010 Ω以下,从而减轻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以免有静电积累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抗静电剂可以分为内部抗静电剂和外部抗静电剂。本文介绍了几种抗静电剂,阐述抗了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并对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猜想。 关键词 抗静电剂;抗静电剂P; 锦油5号; 聚乙二醇己二酸磷酸酯; 棉烷醇酰胺醚磷酸酯

目录 1.静电的危害 (4) 1.1第一种危害 (4) 1.2第二种危害 (4) 1.3静电危害的实例 (4) 2.抗静电剂的简介 (5) 2.1抗静电剂的定义 (5) 2.2抗静电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5) 2.2.1外部抗静电剂作用机理 (5) 2.2.1内部抗静电剂作用机理 (6) 3.抗静电剂的主要品种与特征 (7) 3.1阴离子型抗静电剂 (7) 3.2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8) 3.3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 (8) 3.4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9) 4.抗静电剂的应用 (9) 4.1外部用抗静电剂的应用 (9) 4.2内部用抗静电剂的应用 (10) 5.几种抗静电剂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11) 5.1抗静电剂P (11) 5.2锦油5号;表面活性剂LJ-200 (13) 5.3聚乙二醇己二酸磷酸酯 (13) 5.4棉油基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14)

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精)

专业实验 VI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抗静电剂的合成与应用实践系别: 班级: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四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实验实验目的 掌握烷基磷酸酯盐的合成工艺,并能够合成烷基磷酸酯盐产品,测试其抗静电性能用于腈纶等化纤类物的抗静电处理。 文献综述 1.抗静电剂的分类 用抗静电剂对纤维及其织物表面处理,降低纤维的比电阻,从而提高涤纶的抗静电性,以消除静电。抗静电剂大多数为表面活性剂,它具有极性基团,可以吸湿,使聚合体的表面电阻减小,加快静电荷的散逸。目前,抗静电剂品种很多,按离子型分类法,主要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及非离子型四种抗静电剂。 2.其优缺点如下: 阴离子抗静电剂应用最广泛,但如何针对不同种类的纤维确定烷基数及中和剂等工作十分复杂。 阳离子抗静电剂对纤维的吸附性最强,因此,显示出最好的抗静电效果,尤其作为纤维制品的抗静电剂,不仅抗静电性好,而且使纺织产品手感得到明显地改善。两性抗静电剂,其效果可与阳离子抗静电剂媲美,但价格昂贵,故目前使用范围不大。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在一般湿度下抗静电效果一般,但在低湿度情况下却显露出明显的抗静电效果。 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抗静电原理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有正电荷,而大多数纤维表面带有负电荷,由于相反电荷中和,抗静电效果比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好,此外,它还能在纤维表面形成憎水性油膜,降低纤维的摩擦系数,显示出柔软平滑效果。以季胺盐为例,它是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所组成的。其疏水基结构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似,疏水基和亲水基的连接方式也很类同,即除亲水基直接连在疏水链上外,往往还通过酯、醚、酰胺等形式来连接,但溶于水时,其亲水基呈现正电荷(其亲水基团主要为碱性氮原子,也有磷、硫、碘等)。由于其极强的吸附能力,容易在基体表面上形成亲油性膜及产生阳电性,故广泛用作纺织品的柔软剂及抗静电剂等(前者是由于亲油性膜的形成而使纺织品有憎水的作用以及能显著地降低纤维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从而使纤维具有良好的平滑性,而后者则是阳电性作用的表现)。对于通常带有负电荷的纺织品来讲,它的吸附能力比阴离子和非离子强。正是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抗静电领域的特殊价值。

航煤抗静电添加剂与电导率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航煤抗静电添加剂与电导率的关系及其影 响因素的分析 试验研究扬于石油化I 1999,14(2):31 航煤抗静电添加剂与电导率的关系及 ■耍:彳卜绍了航煤抗静电器加剂 美t词:抗静电添加i罔调和 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航空煤油为介电体,其电导性是由于其中的水, 酸,盐类及其它极性化合物的解离产生的.扬子石 化公司芳烃厂航煤是经过深度加氢裂化工艺生产 的,其本身的电导率很低(O~20pS/m),为保证运 输,储存,管道高速传送时产生的静电及时释放.必 须增大航煤的导电性,因此在航煤中添加抗静电剂 以增大其电导率.而抗静电剂T1501有很强的表 面活性,可使航空煤油的水分离指数显着降低.因此 抗静电剂的添加量必须严格控制.在调和后航煤电 导率符合标准要求时,应尽量少加抗静电荆,以保证 燃料的洁净度. 电导率是航煤加剂后可直接测定加剂效果的唯

一 指标.从1995年1O月份开始试生产航空煤油以来,出现两次不合格现象:1996年3,4季度加剂后电导率偏低(<150r,S/m);1998年3月加荆后电导率偏高(>450pS/m),出厂控制指标为150~450 pS/m.为此对T1501添加剂进行模拟调和试验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添加剂的技术标准 扬子石化公司芳烃厂用于航煤生产的添加剂主 要有3种(见表1). 裹1航爆j垂加音I的种类 T1501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外观,褐色粘稠液 体;密度(20’U),800-900km;运动粘度(25℃), ≤1000mmes;闭1:1闪点,≥22℃;铬含量,0.2%~ 0.4%;钙含量,0.2%~0.5%;水分,≤0.1%;机械 杂质,≤0.1%;电导率(20~25℃,以喷气燃料作稀 释剂,T1501浓度为2mg,L),≥200pS/m. 2试验方法 依据T1501的标准(SH0044—91)要求+将 T1501添加剂用航煤基础油配制成浓度为2.000 IIIL.配制方法如下:在100mL烧杯中称取 0.4000gT1501,用航煤基础油稀释至5OmL倒人

油品抗静电剂综述

油品抗静电剂综述 石油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机动车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加,燃油的需求量也同步上升,我国从石油中提炼、加工的产品越来越多,石油化学制品随之也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近几年随环保要求的提高,燃油品质不断升级。燃油及石油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烃类化合物,均是电的不良导体,特别是通过脱硫、脱氮等精加工后,使得燃油的导电性能更差。在生产、储存、装卸、运输使用的过程中,油品与储容器或输油管壁之间的摩擦极易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积累至一定程度会产生静电火花,点燃爆炸性混合气引起爆炸和火灾等重大灾害。因此,提高燃油的使用安全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之一。石油静电的起电机理相当复杂,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的减少或消除燃油在生产、运输中产生的静电,确保燃油及石油产品安全运输,减少静电事故,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石油及石油制品储运过程中,如油库、油罐、输油管道、油轮及油槽等场所,特别是轻质油品,如煤油、汽油、航空煤油,因其电阻率较高,更易积聚电荷,发生静电灾害事故。美国石油企业平均每年发生静电灾害十余起,日本平均每年发生静电灾害二十余起。据壳牌石油集团的一项专题报告指出,装卸或运输石油及石油产品,因静电放电(ESD)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在全世界普遍存在,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国际航运协会(ICS )、国际石油公司海运论坛(OCIMF )和国际港口协会(IAPH )共同制订的国际法规ISGOTT 中指出:全世界每年平均有6~10次特大事故,是在装油、卸油时发生的。至于公路油罐车和铁路槽车因ESD 引起的一般事故或小型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和预防因ESD引发的事故,一方面,国际组织及国际集团公司不断修订更严格的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国际组织与国际集团公司投入人力物力开展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寻求防治ESD的关键技术。 我国对静电放电造成的危害有很高的认识,但对消除油品静电的技术报道并不多。国内的专家从80年代起对日益增加的石油工业静电事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翻译出版了大量的静电防治的出版物。由于我国对石油工业静电方面的防治起步比较晚,再加上石油工业静电机理复杂,干扰因素多的特点,因此,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