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科技成就

中国主要科技成就
中国主要科技成就

?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 /2009 年任务完成撞击月球 / 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探测器 /携带 玉兔号 月球车登月 北斗导航卫星组网成功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首星发射成功 悟空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墨子号两字科学实验卫星 慧眼 X 射线天文卫星 天宫一号 天宫二号 天舟一号 货运飞船 中国第一颗 原 子 弹 装置爆炸成功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

成功 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

爆成功

歼 20 试飞 我国第四代隐身战斗机 歼 31 战斗机首飞 辽宁号 航母交付

入列 运 20 首飞成功 试射东风 41 洲际弹道导弹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国

产万吨级驱逐舰 055 型 国产大型客机 C919 首飞 三、计算机领域

? 2017年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宣布 光量子计算机 成功构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工程 1、1970 年 2、1975 年 3、2016 年 4、2016 年 仁东) ?载人航天

神州五号 / 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 神州六号 / 两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州七号 / 三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州八号 / 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神州九号 / 景海鹏、刘旺、刘洋(中国首位女宇航员) 神州十号 /王亚平太空授课 神州十一号 /与天宫二号对接

/时长 33 天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长征五号火箭(大推力运载火箭) 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南 2003 年 2005 年 2008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6 年

/首次太空行走 2007 年

2010 年

2013 年

?人造卫星 2011 年

2015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空间站 2011 年 2016 年 2017 年 二、国防 1964 年

1964 年 1966 年 1967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3 年

2017 年

2017 年

2017 年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1 银河-n 银河-川银河-W 1983 年

1994 年

1997 年

2000 年

运算速度每秒

运算速度每秒

运算速度每秒

运算速度每秒

1亿次

10亿次

130亿次

1万亿次

?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

2009年,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

2013年,天河二号研制成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 3.39

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快四、能源领域

2012 年

2012年

2013年

2013年

2005年超级计算机。)

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

海洋石油981开钻

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研制成功;

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

水堆核电站,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

2009年长江三峡水电站全部完工

2017年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

五、深海探测

2012 年2014年2016 年六、其他1959年1960年1965 年

“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

4500米级深海遥控作业型潜水器“海马号”海试成功

“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深潜纪录(最大潜深达10767米)

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 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70年代初期数学家陈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1973 年2006年2012年2013年2013 年2013 年2013 年2015年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南优二号”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运营。2014年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戊肝

疫苗研制成功;天河二号蝉联世界超算冠军;世界上“最轻材料”研制成功;

世界唯一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研制成功;实现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

像;首次发现外尔费米子(外尔费米子是德国科学家威尔曼?外尔在

1929年预言的。

不过,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一、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

-指南针: 1、纸最早出现于西汉/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1、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是唐代《金刚经》

2、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战国时期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

2、北宋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1、 唐代已经有火药配方

2、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3、 宋元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二、天文 春秋战国: 1、 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北斗” 2、 《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着作

3、 《尚书》记载了公元前 2137年的一次日食,

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两汉时期: 《太初历》: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法 /西汉/开始采用二十四节气 (西汉)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地动仪:东汉张衡 隋唐时期

1、 《大衍历》: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

2、

1、《授时历》: 约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十进位计数法 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5926 — 3.1415927之间

四、物理学 《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 还有声学和光学的 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 被现代科学家称为 “《墨经》光学八条”二

五、医学 ?《难经》:扁鹊?战国时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

?《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理论基础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着彳— ?华佗: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五禽戏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医圣/东汉

?《千金方》:唐?孙思邈(药王)

?《唐本草》:唐高宗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被称为“东方医药圣典” 六、地理学 ?《禹贡地域图》:西晋时期,裴秀

?《水经注》:北魏?郦道 —

?《徐霞客游记》:明?徐霞客 /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着

七建筑学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八、农学

?《泛胜之书》:西汉泛胜__/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着作

.《农 书》:元~王__祯 ?《农政全书》:明 徐光启/引入《泰西水法》介绍了欧洲现金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天工开物》:明 宋应星/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着作,

被誉为“中

-火药: 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 “突火枪”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 /战国时期

1

、 2

、 郭守敬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 三、数学

?《九章算术》

?南朝祖冲之 /望闻问切四诊法

/东汉

/东汉

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九、其他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着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 就资料 (1)在大型建筑方面,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这是我国长江第一桥;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1992年三峡水电站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XX年开始蓄水发电,于XX年全部完工。 (2)在核工业和核技术方面,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3)在航天技术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成功发射了多种性能的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苏美日法)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实验飞船安全返回。 XX年10月15号,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把杨利伟顺

利地送上了太空, 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XX年10月11日,神舟六号发射升空,并于16号成功返回 XX年10月24日18点05分04秒,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XX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此次任务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XX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 XX年11月1日清晨5时58分10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火箭飞行583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预定轨道。 XX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对接。 (4)在生命科学方面,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21世纪又研究发现了SARS病原体。 (5)在物理学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习题

第1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 ) A.“一五”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后 【答案】 C 【解析】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1975年,是“文革”时期。 2.“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B 【解析】注意考查的是空间技术。A项不是;B、C项同属于卫星,但C项在B项之后;D 项是第二个里程碑。 3.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①“两弹一星”②“万能蒸汽机” 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有轨电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万能蒸汽机”和有轨电车在近代就已经有了,故排除②④。 4.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优二号”的广泛种植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经济特区的创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产粮和农业总产值大幅

中国近十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科学技术创新要想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就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面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积极探索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的新道路,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主攻方向在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中国近十年来的科技创新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第一,抓住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以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技术,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符合低碳、绿色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化体系,走一条低污染、少消耗、高效益的工业化道路。 第二,大力开发稀有资源替代技术、多功能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复杂油气开发技术等转化应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二次资源利用水平,支撑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着力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我国的能源结构向合理、安全、清洁的方向发展。 第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和准确掌握区域(全球)性自然环境重大问题和科学规律,扎实推进污染治理和废物可再生利用科学技术,在治沙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成效显着;积极推进生态治理科技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小流域生态治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过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总之,近十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技术创新才刚刚开始,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

2013年中国的十大科技成果

2013年中国的十大科技成果 探索宇宙空间、操纵量子世界、逆转生命时钟……2013年,中国科技工作者走过了令世界瞩目的一年。多项“诺奖级”的成就,见证了以艰苦攻关著称的中国科学家努力终获回报。同时,基础科学的进步总是“十年磨一剑”,任何成绩的背后都凝结着长期的资金投入,都是中国力量的最好展现。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12月15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稳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许达哲说:“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都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这标志着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将就此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2、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既是理论物理领域的突破,又具有极高的商用价值。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一往无前”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 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现代芯片处理器消耗约100瓦的功率,其中有约80%浪费在晶体管材料的能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解决电子设备的问题发热,让元器件集成密度大大提高,“上千亿次的计算机能够集成浓缩成一部Pad掌上电脑,或者迷你Pad,走进寻常百姓家,这完全有可能。”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示意图:拓扑非平庸的能带结构产生具有手征性的边缘态,从而导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3、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诱导多能干细胞,逆转生命时钟 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领导的团队2013年成功使用4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将小鼠的皮肤细胞诱导成全能干细胞并克隆出后代。与克隆羊“多莉”的技术相比,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是更简便和彻底的克隆方式。 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分化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脱分化),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并将其重新定向分化成为有功能的细胞或器官,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大疾病。通过借助卵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传统克隆)或者使用特定物质诱导(iPS)的方法,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被进行“重编

最新中国最新科技成果2020

2020年的开局之艰难程度超出了我们很多人的预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许多原本已经制定好的规划。按照原本的计划,2020年将会是我们中国的首次探测火星之旅、至关重要的嫦娥五号也将在今年升空、还有那个让无数国人牵肠挂肚的中国“天宫”空间站。尽管的确有一些影响,但就像过去以往的所有中国式奇迹那样,我们中国的发展和快速崛起是绝对无可阻挡的,有关于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就在去年年底,我国中科院再次传来了一个重大好消息,这个重大好消息将会在今年被全面推广应用,成为2020年里我们中国一大科技成就。以至于就连西方专家们都惊呼难以置信:中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项即将在2020年被全面推广应用的重大突破成就,是我国中科院在去年年底时公布的新型石墨烯材料,由我国中科院金属研究中心成功研究发明的“硅—石墨烯—锗晶体管”。这种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将电磁延迟的时间缩短1000倍,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强大效率极大提高很多电子元件的处理速度,为我国的石墨烯材料研究领域提供巨大的助力与成就,甚至于足以开启一个崭新的智能科技时代。 石墨烯材料可以说是21世纪一种非常重要的尖端材料领域发明,包括中、美、俄等世界主要强国在内的多国,目前都已经对石墨烯领域展开技术攻关并有所建树。石墨烯材料为何这么重要?这里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首先,在国防科技领域,石墨烯材料被视作防护材料的一种划时代里程碑,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获得比传统凯夫拉纤维复合材料以及陶瓷复合材料更好的防弹效果。 根据网络上已有的资料表明,我国早先曾经测试过的石墨烯复合防护材料,在一块普通防弹衣插板相同的体积下足以抵挡住12.7毫米穿甲弹的直射攻击,这毫无疑问是现代战争防护材料领域的一次巨大迈进。目前,用国产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的防御挡板,已经被装上了我国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进入现役状态,专门负责保护武直10的驾驶员机舱这个脆弱的要害部位,可以对飞行员的生命安全起到非常好的保护效果。同样的,石墨烯材料也可以被用作单兵防弹头盔和防弹衣的应用领域,经由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的单兵防护装具,对比传统的凯夫拉纤维防弹装具具备更加强大的防护效果、且重量更轻。在单兵火力不断大幅度提升的现代战争,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单兵防护装具可以极大地增强战士们的战场安全,提供强大而可靠的战场防护保证。 另一方面,就像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石墨烯材料除了能被应用在国防科技领域外,其在民用领域和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同样也很是不小。此次我国发明的这种“硅-石墨烯-锗晶体管”,拥有全世界同类型产品中功率最大的开泰电流,但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小的发射节电筒,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硅-石墨烯-锗晶体管”已经可以实现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发射节充电技术,代表着我们中国这一尖端科技领域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位置引领世界。一旦我国此次发明的这项最新技术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那么我们可以预见到的一个事实便是人类未来电子产品业的长远发展,将会毫无疑问地由我们中国人来进行定义。

中国主要科技成就

?探月工程 嫦娥一号 /2009 年任务完成撞击月球 / 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探测器 /携带 玉兔号 月球车登月 北斗导航卫星组网成功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首星发射成功 悟空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墨子号两字科学实验卫星 慧眼 X 射线天文卫星 天宫一号 天宫二号 天舟一号 货运飞船 中国第一颗 原 子 弹 装置爆炸成功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 成功 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 爆成功 歼 20 试飞 我国第四代隐身战斗机 歼 31 战斗机首飞 辽宁号 航母交付 入列 运 20 首飞成功 试射东风 41 洲际弹道导弹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国 产万吨级驱逐舰 055 型 国产大型客机 C919 首飞 三、计算机领域 ? 2017年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宣布 光量子计算机 成功构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工程 1、1970 年 2、1975 年 3、2016 年 4、2016 年 仁东) ?载人航天 神州五号 / 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 神州六号 / 两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州七号 / 三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州八号 / 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神州九号 / 景海鹏、刘旺、刘洋(中国首位女宇航员) 神州十号 /王亚平太空授课 神州十一号 /与天宫二号对接 /时长 33 天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长征五号火箭(大推力运载火箭) 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落成启用(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南 2003 年 2005 年 2008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6 年 /首次太空行走 2007 年 2010 年 2013 年 ?人造卫星 2011 年 2015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空间站 2011 年 2016 年 2017 年 二、国防 1964 年 1964 年 1966 年 1967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3 年 2017 年 2017 年 2017 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二、生物医药科技 (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 (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简言之,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议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信息科技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单分子化学与单个原子和分子的磁性研究结合起来,利用单分子选键化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的成立以来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课堂练习 1.阅读下图,下列关于该项成就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从此,我国进入了核国家行列 B.从此,我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C.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中国成为一个航天大国 2.下面是一首歌曲的简谱,这一乐曲曾在1970年响彻全球的同时宣告中国进入了() A.航天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核能时代3.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有这样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是评述谁?() A.袁隆平 B.王选 C.邓稼先 D.杨利伟 4.“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长久以来的飞天梦想,成为继美俄之后国际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而“神舟”六号的升空,则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航天飞行。这既是我国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佐证,也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不断提高 ②国家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 ③各科研部门的通力合作 ④科学家的努力奋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我国的科技成就有() ①发射东方红卫星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③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④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6.下列科技成就奠定了新中国大国地位的是() A.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B.“两弹一星” C.“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7.“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A.“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 B.“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5号飞船 D.“神舟”6号飞船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1)研制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美苏等国的________,加强中国的国防能力。 (2)主要成就: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试爆成功。④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答案:(1)核垄断(2)①原子弹③氢弹④东方红一号 2.载人航天 (1)成就。①2003年载着宇航员________的____________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______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②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2)意义: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 _”。 (2)意义: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答案: 2.(1)①杨利伟“神舟”五号三 3.(1)南优2号 4.生物技术成就: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创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5.计算机技术 (1)成就: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________”型计算机。 (2)影响:加速了中国信息化发展。答案:5.(1)银河—Ⅰ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起了巨大作用。 (4)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1956年初,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目的: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和科学工作的发展。 (3)基本内涵:________问题上百花齐放,_______ _问题上百家争鸣。 (4)影响:推动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答案:1.(3)艺术学术 2.“双百”方针的挫折 (1)原因: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 (2)表现: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批判;文艺单调且凋零。 3.“双百”方针的恢复与发展 (1)背景:“文革”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二为”方针的提出。 (2)影响:文艺的春天来临。①出现了“________”“伤痕文学”等文艺流派的发展。②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发展迅速。③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和发展。答案:3.(2)①反思文学特别提醒“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繁荣。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建设 (1)重大措施(史实):①重视工农教育,把________作为重点工作。②确定全面教育方针。③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2)成就: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答案:1.(1)①扫盲教育 2.“文革”时期教育的挫折 (1)表现:①教育战线一片混乱。②高等教育遭受严重破坏:1

九年级政治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254971327cnh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理解 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四方面科技成就的背景、影响学生资料收集,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问题探究、比较分析、材料研究。 归纳科技成就讲解过程中的影响,得出结论。建国近六十年来,在中共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通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的影响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科学技术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坚持科教兴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板书设计】 第2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原子能 a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 b背景:美苏核垄断 c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 2、生物技术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 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 重大作用。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新中国大力发展科 技事业的原因及背景,掌握取得的主要科技成 就的内容。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正确认识新中 国科技发展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 技成就的地位及意义。 一、两弹一星 1.背景 (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 2.成就 时间重大成就 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年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 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二、“东方魔稻”与青蒿素 1.“东方魔稻” (1)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

(3)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2.青蒿素 (1)1972年,屠呦呦等研究人员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结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可以有效治疗各型疟疾。 (2)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三、超级计算机 1.成就 (1)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2)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3)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的相继问世,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2.意义: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航天工程 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神舟”飞天,“嫦娥”奔月,成为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太空技术,还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两弹一星”的研制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 中国发展核武器,②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史料二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③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中国的现代科技成就有哪些

现代科技成就有哪些? 1.光电子信息产业 在本世纪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21世纪将把光、电、声、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包括光电子器件、激光配置、光纤系统、全息图像、光是集成电路、光计算机等基本内涵为新一代光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新产业将全面更新现有的各类信息手段,以适应人们对信息的最广泛的需要。 2.软件产业 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将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并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3.智能机械产业 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 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4.生物工程产业 以现代生命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基础,到21世纪将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5.生物医学产业 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6.超导体产业 下个世纪,超导体产业将崛起。超导材料的某些独特性能将改变传统的若干概念和理论。超导电机、超导输电系统、超导储能装置、超导磁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术成果将大批地实用化、商品化,从而改造现有的强电、弱电、微电、光电等整个技术格局。 7.太阳能产业

2020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考试专用)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①②④正确,“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排除③。 2. “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③“银河—I” 巨型计算机诞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②④B.①②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关键是时间:“文革”时期。①是在1964年;③是在1983年,故排除①③。 3.巨型计算机的研究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2009年10月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198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银河—Ⅰ”巨型计算机( ) A.是中国首次制成每秒运算1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B.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新突破 C.标志着中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银河—Ⅰ”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亿次/秒的巨型计算机。 4.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A项不属于航天领域;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选B项。C、D两项晚于B项,排除。 5.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及教案 烟台一中历史组房静静 <一>课前系统: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提高自身参与意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一组:国防科技组重点研究课题:“两弹一星” 问题1:“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原子弹、氢弹、导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问题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参考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台湾问题上,美国总统都曾经威胁要使用原子弹。配备着核武器的美国第七舰队在中国沿海晃来晃去,美国在中国周围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核基地。

材料二: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书记赫鲁晓夫,是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三:“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5年 问题3: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离不开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你能列举出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吗?并简要介绍之。 问题4:“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两弹一星”不仅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 问题5: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立场是什么?中国在和平时期如何利用核能源?能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 二组:现代农业组重点研究课题:杂交水稻 问题1:是什么原因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考材料: 材料一: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材料二: 中国只拥有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世界20%以上的人口。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参考教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参考教案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收集视频和图片资料导出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记忆和思考;横向和纵向对比导出我国科技发展脉络;讲述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总结科学家们共同点得出结论,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了解科学家们的事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史料的能力,掌握历史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和学习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刻苦,爱国的风尚。 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的方法 问题情境方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或者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15世纪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很多科

学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同学们列举古代的科技成就及特点),然而1840年以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经济的落后,大小列强纷纷入侵中国,虽有洋务派效仿西方的洋务运动,但是中国的科技发展仍处于停滞落后状态,加上后来的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聊生,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制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节课我们学习就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 第1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板书) 【讲授新课】 放映视频《邓稼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请同学们回答: 一、两弹一星(板书) (一)原子弹(板书) 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2.“两弹元勋”是指谁? 3.第一颗原子弹是什么时候爆炸成功的? 4.第一颗氢弹是什么时候爆炸成功的,与原子弹爆炸相差几年? 5.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呢?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连接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中国出兵朝鲜获胜以及在台湾海峡附近作战时,美国总统都曾扬言准备使用原子弹。白宫敢动辄挥舞核大棒,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核弹及其运载工具,没有起码的还击手段。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使中国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世界面前显示中国的实力,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1955年1月,毛泽东决定自力更生,依靠本国的科学家,正式决定研制核武器。经过九年的艰苦攻关,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试验,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是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不受核武器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接着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投影显示的是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后蘑菇云升空的情景。

中国科技成果2020

中国科技成果2020 这项即将在 2020 年被全面推广应用的重大突破成就,是我国中科院在去年年底时公布的新型石墨烯材料,由我国中科院金属研究中心成功研究发明的“硅—石墨烯—锗晶体管”。这种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将电磁延迟的时间缩短1000 倍,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强大效率极大提高很多电子元件的处理速度,为我国的石墨烯材料研究领域提供巨大的助力与成就,甚至于足以开启一个崭新的智能科技时代。 石墨烯材料可以说是 21 世纪一种非常重要的尖端材料领域发明,包括中、美、俄等世界主要强国在内的多国,目前都已经对石墨烯领域展开技术攻关并有所建树。石墨烯材料为何这么重要?这里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首先,在国防科技领域,石墨烯材料被视作防护材料的一种划时代里程碑,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获得比传统凯夫拉纤维复合材料以及陶瓷复合材料更好的防弹效果。 根据网络上已有的资料表明,我国早先曾经测试过的石墨烯复合防护材料,在一块普通防弹衣插板相同的体积下足以抵挡住 12.7 毫米穿甲弹的直射攻击,这毫无疑问是现代战争防护材料领域的一次巨大迈进。目前,用国产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的防御挡板,已经被装上了我国的武直 10 武装直升机进入现役状态,专门负责保护武直 10 的驾驶员机舱

这个脆弱的要害部位,可以对飞行员的生命安全起到非常好的保护效果。同样的,石墨烯材料也可以被用作单兵防弹头盔和防弹衣 的应用领域,经由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的单兵防护装具,对比传统的凯夫拉纤维防弹装具具备更加强大的防护效果、且重量更轻。在单兵火力不断大幅度提升的现代战争,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单兵防护装具可以极大地增强战士们的战场安全,提供强大而可靠的战场防护保证。 另一方面,就像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石墨烯材料除了能被应用在国防科技领域外,其在民用领域和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同样也很是不小。此次我国发明的这种“硅-石墨烯-锗晶体管”,拥有全世界同类型产品中功率最大的开泰电流,但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小的发射节电筒,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硅-石墨烯-锗晶体管”已经可以实现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发射节充电技术,代表着我们中国这一尖端科技领域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位置引领世界。一旦我国此次发明的这项最新技术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那么我们可以预见到的一个事实便是人类未来电子产品业的长远发展,将会毫无疑问地由我们中国人来进行定义。 事实上除了石墨烯材料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迈进以外,我们中国近些年来的各项长足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同样独一无二、举世瞩目。就拿大家都非常熟知的 5G 技术应用来说,

2017年中国科技成就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 1、“海翼”号深海滑翔机:2017年3月9日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其最大下潜深度为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为我国深渊科考提供了新的科考手段。 2、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2017年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废水”,我国今年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3、中国大型的水陆两用飞机是(蛟龙-600)AG600:2017年3月29日,中国大型的水陆两用飞机首飞 4、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2017年4月27日19时07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 5、国产航母下水:2017年4月26日,今天是个值得全中国军迷庆贺的日子,因为就在今天,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001A型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下水。 6、世界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5月3日,中科院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中国量子计算机诞生。这是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基于单光子的量子模拟机,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 7、国产大客机C919首飞成功: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C919大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最大载客人数174人,最大航程超过5000公里,与波音737,空客320相当。 8、北斗导航第三阶段组网:2017年5月2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我国将全面启动北斗系统第三步建设,即北斗三号系统,2017年下半年发射6~8颗全球组网卫星。正式标志着北斗系统第三阶段任务:全球组网正式开始。 9、国际首台25MeV连续波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通过达标测试:6月5日至6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组织测试专家组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ADS先导专项25MeV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进行了现场测试 10、中国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升空:6月15日11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HXMT)“慧眼”。这次发射还搭载了国内外3颗小卫星,是长征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