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机械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机械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机械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12-27T16:17:28.400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3期作者:谢进芳

[导读] 机械产品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为确保机械产品在我国日常生活及企业从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实施优化设计十分必要。

(广东科立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产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产品品种的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所以产品生产正在以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取代过去的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肯定会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产品的成本也会降低,产品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也会提高。所以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采用优化设计是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关键词:机械结构拓扑;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机械产品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为确保机械产品在我国日常生活及企业从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实施优化设计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已经针对机械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主要表现在船舶行业、焊工航天以及汽车行业等。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可有效提高其产品性能并增加其自身市场竞争力,对其市场发展起重要作用。

1.机械结构优化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过去,机械产品主要是大批量生产,产品相对单一。目前采用的是小批量加工方式,以保证产品的多样性。为了保证生产企业的利润,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设计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生产时间,降低了成本,有效地抢占了市场。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已广泛应用于造船、运输、航空航天、冶金、纺织、建筑等领域。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流程主要包括:(1)针对所优化机械产品尽心目标函数优化设计,可确保机械产品相关技术指标符合优化要求。(2)设计机械产品优化函数变量,变量设计包括机械产品长度、厚度以及弧度等相关结构参数。(3)对机械产品优化设计约束条件进行设定,对计算过程中各项变量浮动范围进行限定。(4)通过以上步骤得出多种优化设计方案,分别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根据机械结构优化设计需求选择最佳方案实施。

2.机械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常用方法

(1)均匀化方法

常用的连续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主要有均匀化方法、变密度方法、水平集方法以及进化结构优化方法等。

均匀化方法属于材料描述方式,基本思想是将微结构模型引入结构拓扑优化设计领域,以微结构的单胞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根据单胞尺寸的变化实现微结构的增删,优化实体与孔的分布形成带孔洞的板,达到结构拓扑优化的目的。优化过程:①设计区域的划分;②确定设计变量;③进行拓扑优化设计;④以不同的微结构形式的分布显示连续结构的形状和拓扑状态。

图1 微结构单胞示意图

微结构的划分形式通常有空孔、实体和开孔 3种,空孔是指没有材料的微结构,其孔的尺寸为 1;实体是指具有各向同性材料的微结构,其孔的尺寸为 0;开孔是指具有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微结构,其孔的尺寸介于 0~1 且可变化。设计区域划分为空孔、实体和开孔的微结构形式。简单的二维微结构单胞示意图如图 1 所示。微结构上孔的尺寸和方位角是设计变量,其中孔的尺寸是微结构材料主方向,它可以由坐标转换矩阵体现在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上,通过微结构的密度与有效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把设计变量与结构各处的形态联结起来。在结构拓扑优化设计过程中,微结构中孔的尺寸和在 0~1 的变化区域就可使各微结构在空孔与实体之间变化,这样就可用连续变量对结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描述。

均匀化结构拓扑优化方法涉及的设计变量非常多,用的较多的优化算法是准则优化算法。

(2)变密度方法

变密度方法式是引入一种假想的密度在 0~1可变的材料,采用材料的密度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实现结构的拓扑变化;材料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与材料密度间的关系也是人为假定的;这样不但将结构的拓扑优化问题转换为材料的最优分布问题,还可使优化结果尽可能具有非 0 即 1 的密度分布。变密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与采用尺寸变量相比,它更能反映拓扑优化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实际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中大多采用变密度方法来解决结构优化问题。变密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常用的插值模型是固体各向同性惩罚微结构模型(SIMP)。由于变密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更能反映拓扑优化的本质特征,且概念简单、设计变量数目少,简化了计算求解过程,因此,变密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成为目前最常用的、也是用的最多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3.机械结构优化的应用趋势

随着优化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结构优化设计也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在结构优化算法方面,由于结构优化设计中变量较多,结构优化设计往往采用接近实际情况的复杂结构模型来模拟一些大型结构系统。因此,新的准则优化方法备受关注,但如何为一些特殊结构

中国机械发展史论文报告

本科论文 题目:中国机械发展史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近代,中国机械方面也得到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小型夯实机械;热处理;锻压;铸造;热加工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古代金属冶机械铸技术发明时间较早,且技术精湛。如商周 时期的青铜器朴质雄浑,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单刃、双刃、凸刃、凹刃和圆刃之分。 中国在28000年前出现弓箭,这是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制陶用转台);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骨镰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后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殷商和西周时已有相当精致的两轮车;独木舟和筏等水上运输工具早就相继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能用石范和泥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商殷时期,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冶铸技术得到高度发展,青铜铸件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千克,春秋时期的青铜铸件曾侯乙尊盘已十分精细。春秋至魏汉时期(公元前770~公元265年)是中国古代机械开始较快发展的时期。春秋时期铁器和生铁冶铸技术开始出现;黑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和锻钢的出现,加速了由铜器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中期以后发明了失蜡铸造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战国时期又有了叠铸和锚链铸造等工艺;西汉中期已炼出灰口铸铁,并出现了壁厚3~5毫米的薄壁铸铁件。铸铁热处理技术也有所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出现弩,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到 汉代,弩机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汉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种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制造标准在汉代已初步确立。弩机上留下了作工、锻工、磨工等的名字。战国时期流传的《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其中记有车轮的制造工艺。对弓的弹力、箭的射速和飞行的稳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汉代已有各类舰艇和大量的三四层舱室的楼船。有些舰船已装备了艉舵和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西汉时的被中香炉构造精巧,无论球体香炉如何滚动,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炉体都能经常保持水平状态。 秦汉时期: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金属加工和组装工 艺的水平。东汉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有一套减速齿轮系,通过鼓镯的音响分段报知里程。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自动离合装置的发明,说明传动机构齿轮系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东汉时已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有大量棘轮,也有人字齿轮。特别是在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张衡利用漏壶的等时性制成水运浑象,以漏水为动力通过齿轮系使浑象每天等速旋转一周。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即候风地动仪。汉代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也不断发展,绫机已成为相当复杂的纺织机械。到三国时期,马钧将50综(分组提放经线的综片)50蹑(踏具)和60综60蹑的绫机都改成50综12蹑和60综12蹑,提高了生产效率。马钧还创制了新式提水具翻车,能连续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汉武帝时赵过既已创制三脚耧,一天能播种一顷地。在这一时期,大型铜铁铸件和大型机械结构陆续出现。五代时铸造的沧州铁狮子重约40吨,宋代木结构水运仪象台高3丈5尺,宽2丈1尺。

机械设计发展现状研究

..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发展现状研究 姓名: 学号: 性别: 专业: 批次: 电子: 联系方式: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2014年XX月XX 日

机械设计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 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人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自七千年前出现的农具,到十七世纪的纺织航船,再到今天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句话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设计。分析研究机械设计的发展现状能够清楚了解我国现在的机械设计的水平,能够让我们知道我国现在所处于的阶段,通过和先进水平的对比,明白我们现在的不足,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弥补我们的短板,提高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让人民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机械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Abstract machine design,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work principle, structure, mode of motion, force and energy transmission, each parts of the material and shape size, lubrication methods for desig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nd turn it into a specific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process of man-made basis.Since seven thousand years ago to farm tools,textile ship in seventeenth Century,and then to today all aspects of our life, we say life cannot do without mechanical design.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echanical design research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present mechanical design level,can let us know our country is now in the stage,comparing with the advanced level,understand that we have problems, should be the direction of.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 board our, improve social productivity, create a better social value,let people live a better life. Keyword:machine desig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alysis

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王超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一、历史及发展概况 结构拓扑优化是近20年来从结构优化研究中派生出来的新分支,它在计算结构力学中已经被认为是最富挑战性的一类研究工作。目前有关结构拓扑优化的工程应用研究还很不成熟,在国外处在发展的初期,尤其在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1904 年Michell在桁架理论中首次提出了拓扑优化的概念。自1964 年Dorn等人提出基结构法,将数值方法引入拓扑优化领域,拓扑优化研究开始活跃。20 世纪80 年代初,程耿东和N. Olhoff在弹性板的最优厚度分布研究中首次将最优拓扑问题转化为尺寸优化问题,他们开创性的工作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1988年Bendsoe和Kikuchi发表的基于均匀化理论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开创了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的新局面。1993年和提出了渐进结构优化法。1999年Bendsoe和Sigmund证实了变密度法物理意义的存在性。2002 年罗鹰等提出三角网格进化法,该方法在优化过程中实现了退化和进化的统一,提高了优化效率。 二、拓扑优化的工程背景及基本原理 通常把结构优化按设计变量的类型划分成三个层次:结构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它们存在着不能变更结构拓扑的缺陷。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研究拓扑优化。拓扑优化的基本思想是将寻求结构的最优拓扑问题转化为在给定的设计区域内寻求最优材料的分布问题。寻求一个最佳的拓扑结构形式有两种基本的原理:一种是退化原理,另一种是进化原理。退化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在优化前将结构所有可能杆单元或所有材料都加上,然后构造适当的优化模型,通过一定的优化方法逐步删减那些不必要的结构元素,直至最终得到一个最优化的拓扑结构形式。进化原理的基本思想是把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引入结构拓扑优化,它通过模拟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自然机理来获得最优的拓扑结构。 三、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目前常使用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退化法和进化法。 退化法即传统的拓扑优化方法,一般通过求目标函数导数的零点或一系列迭代计算过程求最优的拓扑结构。目前常用于拓扑优化的退化法有基结构方法、均匀化方法、变密度法、变厚度法等。 基结构方法(GSA)的思路是假定对于给定的桁架节点,在每两个节点之间用杆件连结起来得到的结构称为基结构。按照某种规则或约束,将一些不必要的杆件从基本结构中删除,认为最终剩下的构件决定了结构的最佳拓扑。基结构方法更适合于桁架和框架结构的拓扑优化。基结构法是在有限的子空间内寻优,容易丢失最优解,另外还存在组合爆炸、解的奇异性等问题。 均匀化方法(HA)引入微结构的单胞,通过优化计算确定其材料密度分布,并由此得出最优的拓扑结构。均匀化方法主要应用于连续体的拓扑优化设计,它不仅能用于应力约束和位移约束,也能用于频率约束。目前用均匀化方法来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的有一般弹性问题、热传导问题、周期渐进可展曲面问题、非线性热弹性问题、振动问题和骨改造问题等。 变密度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力学建模方式,与采用尺寸变量相比,它更能反映拓

机械设计方面毕业论文

机械设计方面毕业论文 浅谈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新思路 摘要:机械零部件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们以长期经验积累为基础,通过力学、数学建模及试验等所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标准及规范作为依据运用条件性计算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传统设计有很多局限性,因此笔者提出了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机械;零部件;设计;新思路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传统模式是采用手工计算及绘图,虽然现在已有不少设计人员使用了计算机绘图但基本上还停留在计算机绘图的初级阶段段有将计算机在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优化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使设计的准确性较差池因为设计思路的老套化,使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出现问题设计不断地修改、修正就使其效率更低。 1、设计核心思想――创新思维 1.1运用创造思维 设计者的创造力是多种能力、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自控力、文化修养、理想信念、意志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它是社会前进、科技进步的基本动力之一,其中想象力和思维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将观察、记忆所得信息有控制地进行加工变换,创造表达出新成果的整个创造活动的中心。设计者不是把设计工作当成例行公事,而是时刻保持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冲动,掌握必要创新方法,加强学习和锻炼启觉开发创造力,成为一个符合现代设计需要的创新人才。创造力的开发可从培养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士曾加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 1.2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以欲解决的问题为中心,思维者打破常规,从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通过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求出多种不同的答案,才从中选出最优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例如若提出“将两个零部件联结在一起”的问题,常规的办法有焊接、胶接、铆接、捆绑、螺栓连接等各种各样的常规方式。但运用发散思维思考以后,就可得到利用电磁力、摩擦力、压合力、抽真空、冷冻等等方法。利用发散思维可能会找到更好的更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技术创新和方案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3运用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各类常规思维基础上的。人脑在外界信息激励下,将各种信息重新综合集成产生新的结果的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过程是创新的过

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的发展同样是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所以农业也是一直在发展的,特别是在植保机械,农药和控制技术方面,被称为化学防治的三大支柱。它对害虫的杀伤力是众所周知的。可想而知当下的农业已不是传统农业,是现代农业,这就需要国家大力发展植保机械。 1.植保机械的现状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开发 中国的植保机械和欧美国家的植保机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主要以小型背负式喷雾器为主,而欧美等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以,大中型植保机械为主,并且这些大中型机械在欧美国家为垄断状态。因此,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型植保机械比如核心部件如泵,喷头和变速箱都是靠国外进口。这样就导致我国在大中型植保机械上很难形成知识产权。但是,由于“95”国家加大了扶持力度植保机械,植保机械设计与制造正迎来快速发展。“九五”期间,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低量喷头和24米气帘式喷杆喷雾机,“十五”期间,中国研制的自动报靶喷雾机,采用红外电子眼探测目标。目前,中国式植保机械和电平可作如下概括。 1.1.背负式喷雾器。在中国目前的绝对位置,约占80%的市场份额。但是它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我国现有技术的限制,导致技术水平不高,喷雾器种类单一,整体质量不佳,,喷嘴型号国内小型喷雾器制造的产

品是不完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地制造产业链;喷涂大,雾化不良,低运营效益,农药浪费严重,造成严重污染了环境。 1.2.中等大小的喷雾器。暂停基础的模型,吊臂长度一般为12米或左右,机械结构相对简单,喷液量,喷杆高度,最繁荣的折叠和打开的人为调整或操作,自动化程度低。该公司的植保机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大多是模仿国外车型的一部分,关键部件的质量和品种有限,难以保证喷涂质量。 2.植保机械的问题 2.1.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目前大量使用的16手动喷雾器性能差,结构落后,注塑件品种单一,喷雾质量差,农药利用率只有20%~30%,不能满足农药科学的要求。例如,只有几十年喷雾器离心旋涡核心的喷嘴,以及不同类型的作物害虫喷洒不同类型的工作,所以预防是非常差的。 2.2.低农药安全

结构拓扑优化的组合准则及应用

结构拓扑优化的组合准则及应用 丁繁繁* 郭兴文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本文研究了拓扑相关荷载作用下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问题,探讨了ESO 方法中单独应用最大拉应变准则或主应力准则来删除单元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压应力删除准则与最大拉应变删除准则的组合优化删除准则,给出了组合准则的迭代步骤.依据所提准则与迭代步骤, 应用Ansys 分析软件对一受拓扑相关径向均布荷载作用的连续体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获得了相应的最优拓扑结构,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组合优化法可以消除单一应力删除准则在优化过程中出现的迭代波动问题,能加快拓扑优化的收敛速度. 关键词:拓扑优化, 拓扑相关荷载, 主应力准则, 最大拉应变准则,组合准则 1.前言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是目前结构优化设计领域最赋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近十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有关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最新发展,文献以综述的形式作了详细的叙述.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主要有均匀化法、两相法、内力法、变厚度法、变密度法、人工材料、渐进结构优化法及线性规划法等。其中渐进结构优化法(简称ESO)是通过一定的删除准则,将无效或低效的材料逐步去掉,结构将逐渐趋于优化。该方法可采用已有的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迭代过程在计算机上实现,该法的通用性很好。 ESO 法最早是由澳大利亚华裔学者谢忆民于1993年提出来的。随后得到了荣见华等人的发展,成功应用于包含应力、位移(刚度)、临界应力和动力学约束的众多结构拓扑优化领域。基于主应力的ESO 法考虑了实际材料在拉、压应力方面的特性差异,特别适用于一些拉压性质明显的建筑类型,例如桥梁工程,从而改进了ESO 法的工程适用性。 ]4~1[]5[目前,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荷载作用位置及作用方向不变情况下的结构拓扑优化问题,而对于荷载作用位置变动情况下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研究刚刚起步. ]6[本文研究了荷载位置随拓扑变化而变化作用下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问题,该连续体结构是一混凝土受压结构。优化过程中在进行尝试使用不同删除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压应力删除准则与最大拉应变删除准则的组合优化删除准则.依据提出的组合优化删除准则, 应用Ansys 分析软件对一受径向均布荷载作用简支的矩形初始构型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 获得了相应的最优拓扑结构,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组合优化法可以消除单一应力删除准则https://www.360docs.net/doc/495959694.html,

基于拓扑优化的车身结构研究---经典

基于拓扑优化的车身结构研究 瞿元王洪斌张林波吴沈荣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9 摘要:随着CAE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汽车开发中的作用也愈来愈显著。而前期工程阶段,如何布置出合理的车身骨架架构,一直是个相对空白的地带,也是整车正向开发过程中绕不过的坎。尽管研发工程师根据经验,参照现有车型的结构特点,也能进行车身骨架架构的设定,但总是缺乏有效手段直观地反映不同车型结构布置的特点。本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从结构基本特征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并运用该方法对某SUV车身结构进行研究,获得一些直观性的结论。 关键词:车身,前期工程,拓扑优化 1引言 随着对整车研发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对正向开发过程的探索,在车型开发前期,对车身结构做出更合理的规划显得愈来愈重要。常规的研发思路之一是通过参考已有车型的结构,经过适当的修改,形成新的结构,并用于新车型中。但是对于原始车型的设计思路、结构布置的原因等缺乏系统的理解,或者理解不深,往往在更改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为了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结构拓扑优化的角度,对某SUV 车型车身结构的总体布置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加深对结构布置的理解。 2研究方法概述 合理化的车身结构,是满足整车基本性能的重要保障。为了能够实现结构的最优布置,文献[1]使用了拓扑优化工具来布置车身结构。其基本思路是从造型以及车内空间布置出发,建立车身空间的基础网格模型,然后根据一定的工况要求,对基础网格进行拓扑分析,并根据拓扑结果建立梁、板壳模型,并进行多项性能的优化,从而实现车身结构的正向开发。本文借助于该思想,建立研究对象的结构空间包络,并对该包络进行拓扑分析,然后将仿真结果与原始结构进行比较,寻找车身结构中的关键点,推测初始结构可能的布置思想,从而加深对该研究思路的理解。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

编号:SY-AQ-00556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 在问题分析 Topology optimization method of continuum structure and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 题分析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文章深入分析国内外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拓扑优化方法的发展及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均匀化方法,渐进结构优化法,变密度法的优缺点。研究了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过程中产生数值不稳定现象的原因,重点讨论了灰度单元,棋盘格式,网格依赖性的数值不稳定现象,并针对每一种数值不稳定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主要对象是连续体结构,1981年程耿东和Olhof在研究中指出:为了得到实心弹性薄板材料分布的全局最优解,必须扩大设计空间,得到由无限细肋增强的板设计。此研究被认为是近现代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先驱。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结构拓扑优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

研究大多数建立在有限元法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但由于有限元法中单元网格的存在,结构拓扑优化过程中常常出现如灰度单元,网格依赖性和棋盘格等数值不稳定的现象。本文介绍了几种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每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拓扑优化方法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开始于1988年Bendoe和Kikuchi提出的均匀化方法,此后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变密度法等拓扑优化数学建模方法。 1.1.均匀化方法 均匀化方法即在设计区域内构造周期性分布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是由同一种各向同性材料实体和孔洞复合而成。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在每个单元内构造不同尺寸的微结构,微结构的尺寸和方向为拓扑优化设计变量。1988年Bendsoe研究发现,通过在结构中引入具有空洞微结构的材料模型,将困难的拓扑设计问题转换为相对简单的材料微结构尺寸优化问题。 很多学者发展了均匀化方法,Suzhk进行了基于均匀化方法结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完整版)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第一章任务介绍---------------------------------------------------------3 1.1轴的零件图-------------------------------------------------------3 1.2零件图的分析----------------------------------------------------3 1.3选择加工设备(题目给定用数控车)-----------------3 第二章数控车床的简介-----------------------------------------------4 2.1概述-------------------------------------------------------------------4 2.1.1数控车床的特点及应用----------------------------------------4 2.1.2数控车床的发展前景-------------------------------------------6 2.1.3数控车床加工轴类零件的优势-----------------------------7 第三章轴类零件的分析--------------------------------------------------7 3.1该零件的功能分析----------------------------------------------7 3.2该零件的结构分析----------------------------------------------7 3.3该零件材料及受力分析-----------------------------------------8 3.4该零件的精度分析-----------------------------------------------9第四章轴的加工工艺方案---------------------------------------------9 4.1零件图工艺分析----------------------------------------------------9 4.2选择毛坯--------------------------------------------------------------10 4.3确定加工顺序-------------------------------------------------------10 4.4选择夹具及确定装夹方案--------------------------------------11 4.5选择加工刀具---------------------------------------------------11

机械工程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中国建立后持别是近三十年来,机械制造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只要我们能够用好科技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还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重新引领世界机械工业发展潮流。 现代意义上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机械制造技术具有工程性的特点:在现代意义上,机械制造技术充分强调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融合,要求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全过程当中,实现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融合,从而确保整个系统性的工程能够实现能量流、信息流、以及物质流的相互契合;第二,机械制造技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现阶段,对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目标在于——确保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能够得到提升,并为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添砖加瓦”。从这一角度来说,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并不会被局限在制造过程的框架中,还应当覆盖到制造过程的前后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第三,机械制造技术具有统一性特点:即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相关企业为了能够赢取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绝对优势,最需要解决的一点问题是:将发展的重点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转变成为以时间、成本、和质量为中心的提升。而在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当中,就充分实现了上述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技术应用的统一性;第四,机械制造技术具有全球性特点: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剧,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是通过金融、科技、以及信息的方式实现对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市场竞争行为的激烈性。为了更好的与此种发展趋势相适应,就需要通过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将其与现代高新技术充分融合,以达到支持制造业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所取得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柔性制造、虚拟制造、以及敏捷制造这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中的柔性制造技术而言,其所指的是:建立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之上,以常规意义上的数控机床(可以为不同的类型、以及多台台数)以及数控柔性机床指导

机械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机械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12-27T16:17:28.400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3期作者:谢进芳 [导读] 机械产品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为确保机械产品在我国日常生活及企业从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实施优化设计十分必要。 (广东科立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产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产品品种的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所以产品生产正在以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取代过去的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肯定会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产品的成本也会降低,产品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也会提高。所以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采用优化设计是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关键词:机械结构拓扑;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机械产品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为确保机械产品在我国日常生活及企业从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实施优化设计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已经针对机械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主要表现在船舶行业、焊工航天以及汽车行业等。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可有效提高其产品性能并增加其自身市场竞争力,对其市场发展起重要作用。 1.机械结构优化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过去,机械产品主要是大批量生产,产品相对单一。目前采用的是小批量加工方式,以保证产品的多样性。为了保证生产企业的利润,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设计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生产时间,降低了成本,有效地抢占了市场。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已广泛应用于造船、运输、航空航天、冶金、纺织、建筑等领域。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流程主要包括:(1)针对所优化机械产品尽心目标函数优化设计,可确保机械产品相关技术指标符合优化要求。(2)设计机械产品优化函数变量,变量设计包括机械产品长度、厚度以及弧度等相关结构参数。(3)对机械产品优化设计约束条件进行设定,对计算过程中各项变量浮动范围进行限定。(4)通过以上步骤得出多种优化设计方案,分别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根据机械结构优化设计需求选择最佳方案实施。 2.机械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常用方法 (1)均匀化方法 常用的连续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主要有均匀化方法、变密度方法、水平集方法以及进化结构优化方法等。 均匀化方法属于材料描述方式,基本思想是将微结构模型引入结构拓扑优化设计领域,以微结构的单胞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根据单胞尺寸的变化实现微结构的增删,优化实体与孔的分布形成带孔洞的板,达到结构拓扑优化的目的。优化过程:①设计区域的划分;②确定设计变量;③进行拓扑优化设计;④以不同的微结构形式的分布显示连续结构的形状和拓扑状态。 图1 微结构单胞示意图 微结构的划分形式通常有空孔、实体和开孔 3种,空孔是指没有材料的微结构,其孔的尺寸为 1;实体是指具有各向同性材料的微结构,其孔的尺寸为 0;开孔是指具有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微结构,其孔的尺寸介于 0~1 且可变化。设计区域划分为空孔、实体和开孔的微结构形式。简单的二维微结构单胞示意图如图 1 所示。微结构上孔的尺寸和方位角是设计变量,其中孔的尺寸是微结构材料主方向,它可以由坐标转换矩阵体现在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上,通过微结构的密度与有效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把设计变量与结构各处的形态联结起来。在结构拓扑优化设计过程中,微结构中孔的尺寸和在 0~1 的变化区域就可使各微结构在空孔与实体之间变化,这样就可用连续变量对结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描述。 均匀化结构拓扑优化方法涉及的设计变量非常多,用的较多的优化算法是准则优化算法。 (2)变密度方法 变密度方法式是引入一种假想的密度在 0~1可变的材料,采用材料的密度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实现结构的拓扑变化;材料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与材料密度间的关系也是人为假定的;这样不但将结构的拓扑优化问题转换为材料的最优分布问题,还可使优化结果尽可能具有非 0 即 1 的密度分布。变密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与采用尺寸变量相比,它更能反映拓扑优化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实际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中大多采用变密度方法来解决结构优化问题。变密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常用的插值模型是固体各向同性惩罚微结构模型(SIMP)。由于变密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更能反映拓扑优化的本质特征,且概念简单、设计变量数目少,简化了计算求解过程,因此,变密度结构拓扑优化方法成为目前最常用的、也是用的最多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3.机械结构优化的应用趋势 随着优化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结构优化设计也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在结构优化算法方面,由于结构优化设计中变量较多,结构优化设计往往采用接近实际情况的复杂结构模型来模拟一些大型结构系统。因此,新的准则优化方法备受关注,但如何为一些特殊结构

升降辊床连杆摇臂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升降辊床连杆摇臂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升降辊床作为一种新型输送设备,具有高速、稳定、易于维护等优点,在各汽车焊装车间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对辊床连杆摇臂结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摇臂结构进行结构拓扑优化,改善机构应力应变并提升疲劳寿命。 标签:升降辊床;摇臂结构;有限元;拓扑优化;疲劳寿命 引言 “冲压、焊装、油漆和总装”被称为当代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1],在上汽大众仪征工厂焊装车间,焊接工艺种类多达8至10种,用来转运车身的工艺生产线多达12条,拥有德国KUKA自动化机械臂800多台,工艺过程极其复杂,工位数量繁多。基于曲柄连杆摇臂结构的Siemens高速输送升降辊床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节拍,使生产线实现了柔性生产,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2]。 1 辊床结构及动力学分析 本文以西门子公司11-0908-1200系列升降辊床为研究对象,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升降辊床主要由底座、升降机構、水平输送辊床和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实现其升降功能的是一个典型的多连杆机构,并可拆分为两个四杆机构,即前半部分为曲柄连杆摇臂机构[3-4],后半部分为平行四杆机构,因此,在运动学分析计算中可以忽略后半部分的平行四杆机构,仅分析前半部分的曲柄连杆摇臂机构[5](图1)。 为了解曲柄连杆摇臂机构在其运动周期内各构件的受力情况,在Adams软件中创建升降辊床曲柄连杆摇臂动力学仿真模型,施加辊床框架及雪橇、车身的重力负载为13000N,直接作用在前后摇臂上,受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经求解,后摇臂受到来自连杆的峰值拉力为17588N,在升降辊床从低位向高位运行过程中,摇臂克服负载力并将其向上举升,拉力从峰值开始逐渐降低为0N。 2 辊床有限元仿真分析 对辊床连杆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摇臂的制造原材料为Q235B,建立摇臂模型并导入到ANSYS软件中,网格划分后共得到47478个节点、19295个单元。连杆与后摇臂相连的铰接转动副-单孔摇臂关节轴承处,其转动副处最大受力为17588N,选取此瞬态时刻,对后摇臂进行静力学分析,施加负载、约束后进行计算,得到其应力、应变分析结果情况如图2所示。 通过分析发现,在主轴中部轴颈与曲柄连接处是应力集中最严重的部位,从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最大应力为91.36MPa,虽然小于摇臂材料的屈服强度235MPa,但这些应力集中部位极易出现疲劳裂纹,直至机械失效损坏,该分析结果与摇臂在实际生产作业中发生的断裂故障一致。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 (最新版) 文章深入分析国内外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拓扑优化方法的发展及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均匀化方法,渐进结构优化法,变密度法的优缺点。研究了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过程中产生数值不稳定现象的原因,重点讨论了灰度单元,棋盘格式,网格依赖性的数值不稳定现象,并针对每一种数值不稳定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主要对象是连续体结构,1981年程耿东和Olhof在研究中指出:为了得到实心弹性薄板材料分布的全局最优解,必须扩大设计空间,得到由无限细肋增强的板设计。此研究被认为是近现代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先驱。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结构拓扑优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

研究大多数建立在有限元法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但由于有限元法中单元网格的存在,结构拓扑优化过程中常常出现如灰度单元,网格依赖性和棋盘格等数值不稳定的现象。本文介绍了几种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每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拓扑优化方法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开始于1988年Bendoe和Kikuchi提出的均匀化方法,此后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变密度法等拓扑优化数学建模方法。 1.1.均匀化方法 均匀化方法即在设计区域内构造周期性分布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是由同一种各向同性材料实体和孔洞复合而成。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在每个单元内构造不同尺寸的微结构,微结构的尺寸和方向为拓扑优化设计变量。1988年Bendsoe研究发现,通过在结构中引入具有空洞微结构的材料模型,将困难的拓扑设计问题转换为相对简单的材料微结构尺寸优化问题。 很多学者发展了均匀化方法,Suzhk进行了基于均匀化方法结构

简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优秀毕业论文

简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优秀毕业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涉及机械构造设计、绘图以及电子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各种学科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复杂系统体系。它在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编程、智能化自动控制、微电子调控、传感检测、信息交换等技术,根据预先设计的特性和功能,实现设备运行的智能化、自动化,从而达到低消耗、高产出的企业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生产。 (一)机械功能满足需求。功能实用性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是机械的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标。即对输入的信息、数据进行定性化以及定量化处理,在加工运算程序的作用下,输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与物质。机械自动化系统不仅使产品性能与系统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操作的无人操作动,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企业员工的劳动量,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二)使用先进技术,促进创新发展。机械制造已经覆盖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有的是将一种动能通过设备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进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如内燃机、发电机等;有的以物资加工、运输为主。如交换机床设备、印刷设备等;还有的输入一些信息数据后,通过设备的运算模拟实现另一种信息的输出,进行一些信息的处理,如声音的传导、传真机等。除此而外,机械制造还有很

多特殊机械的使用,如军事战斗装备、航天飞行器等。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现代设备的精确程度及实用性,使得社会生产效率提高。 (一)机械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机械自动化系统一般具有 强大的自动断电、安全预警、自动跳闸等自动保护安全保障装置,可以及时有效的保护操作现场的安全生产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若遇到载荷承受过大、电子元件短路等设备故障时,安全保障措施自动启动,第一时间内保护了生产现场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将生产损失降到最低。 (二)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高。机械自动化系统所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产品质量可靠、精确度高、效率高、以及先进技术的含金量高等优点。自动化系统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智能控制能力,在给企业节俭人员雇佣开支的同时,能够承载更大的强度要求以及适应更多更严苛的运转条件,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金量。 (三)操作保养更快捷更方便。机械自动化产品,是充分运用专 业知识理论而做出的一整套调适设备,在日常工作时,只要将相关数据输入,运行设备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结果。一旦自动化产品的内部运行方式设计完成,操作时只需要按照说明进行操作,设备就会自动做出人们想要的输出内容。随着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其保养方式将更加趋于简单便捷,并且随着自动诊断、自动检测功能的

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及现状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及现 状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230-100 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及现状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也越来越成为产品竞争的焦点。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可靠性设计是使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在设计中得以落实的技术。可靠性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性质”。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长期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可靠性理论的成熟,电子产品可靠性的相对稳定,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机械可靠性试验技术则由于存在理论难题而发展相对较慢。为了机械可靠性的切实发展,美国可靠性分析中心一直坚持鼓励其组织机构广泛收集机械产品可靠性数据。同时美国可靠性分析中心在提到的

具有多种约束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

文章编号:1004Ο8820(2003)02Ο0138206 具有多种约束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 江允正,王子辉,初明进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系,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对于具有多种约束条件的连续体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本文提出一种通用优化方 法:首先用优化方法确定微孔或称为基点的位置,然后再扩大微孔并确定其边界.文中对 于具有应力和位移约束的几个平面问题进行拓扑优化,计算结果十分令人满意. 关键词:结构拓扑优化;结构优化;连续体;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Bendsoe 和K ikuchi [1]等广泛采用连续体拓扑优化的均匀方法.首先从连续介质中人为地引进某一形式的微结构,例如周期性分布的微孔洞;然后用以数学中扰动理论为基础的均匀化方法这一数学工具建立材料的宏观弹性性质和微结构尺寸的关系,连续介质的拓扑优化就转化为决定微结构尺寸最优分布的尺寸优化问题,可以采用成熟的尺寸优化算法.迄今为止的均匀化方法还不能给出带有微观结构的材料的宏观许用应力和微结构尺寸的关系,因此到目前为止均匀优化方法可以求解的拓扑优化问题还很有限.均匀化方法的另一缺点是求得的最终设计可能具有很不清晰的拓扑,即结构中有的区域是相对密度介于0和1之间的多孔介质;文献[2]提出修改的满应力法来求解受应力约束的平面弹性体的拓扑优化问题,也仅能考虑应力约束问题;文献[3]提出统一骨架与连续体的结构拓扑优化的ICM 理论与方法.这些方法,基本上都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为了使边界光滑,不得不划分很细的单元,对于一般平面问题,单元数目都在数千个之上,计算效率低.总之,拓扑优化是最具挑战性而又困难的问题,优化方法仍然处在发展初期.这一领域迫切需要取得进展,开发通用的算法仍是挑战. 如上所述,采用均匀方法时,首先从连续介质中人为地引进某一形式的微结构,例如周期性分布的微孔洞.我们认为微孔洞的数量和位置应该用优化方法确定.并称这种微孔的中心叫做删除区的基点.然后扩大微孔,用优化方法确定孔的边界.于是,连续体结构的拓扑优化,可以归结为确定删除区的基点位置及其边界的问题. 1 方 法 对于一个二维连续体,当给定外载和支承位置时,满足应力、位移等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结构最优拓扑问题,都可以按如下步骤来求解: 收稿日期:2002-12-17 作者简介:江允正(1942-),男,湖南衡阳人,教授,主要从事结构优化方向教学与研究工作. 第16卷第2期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Vol.16No.22003年4月Journal of Y ant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ition ) Apr.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