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

虚无主义发源于西方,但是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进程,后发展国家和民族也逐渐被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迁,社会的内部结构和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开始受到各种思潮的挑战。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借助史学研究和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意义,否定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等等,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梁柱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中,归结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伟大成就;二是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是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特点:否认历史事实,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观点错误,影响面大,甚至将矛头指向历史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从1840年被列强侵略以来,太平天国的农民,洋务运动的官僚,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都失败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只赶走了皇帝,但共和国壳子好歹是有了;大革命失败了,共产党给国民党打工没发工钱不说还被国民党倒打一耙跑到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了,这一百余年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后,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官方的语言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逻辑是:造反历来都是你行你上,你不行,就得死。但是,仅仅不怕死是不行的,天兵天将怕死?六君子怕死?义和团怕死?黄花岗烈士怕死?他们都不怕死,那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呢?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农村和农民,一个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基础;一个是中国革命的生力军。共产党放弃了俄国城市中心论而转向农村发展并迅速坐大,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城市工人阶级并不发达,于是转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民战争,并且取得了成功。因此,这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地主阶级洋务派没摘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摘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摘到,反倒是大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摘到手了。但革命成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那么简单,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还包括:

第一、革命理论合法性的确立和维持,而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革命理论的合法性一旦确立,会有一系列的后续手段加强和巩固其地位,自然也是从理论上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丘吉尔曾说:“历史总对我不错,因为它是由我书写的”,天下打下来自然免不了论功行赏,当然对历史这个小姑娘也少不了要涂脂抹粉的打扮一番,对历史人物的脸谱化、标签化便是一例。

第二、革命思维的延续,核心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党的指导理论没有及时的切换到执政党模式,仍然以坚持以斗争为中心的革命理论,这也成为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的深层次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完成国内建设与抵抗美苏霸权压得共产党喘不过气来,对内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对外美苏霸权又无能为力。革命思维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而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就是有敌人要上,没有敌人创造敌人也要上。因此,中国近代史上的那些是非人物就成为需要创造的敌人,变成批判首当其冲的目标了。

在维护中共执政合法性下,以革命思维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判自然是以道德评价为依托的程式化,标签化的盖棺定论,道德评价的正确又意味着政治正确。这样就为党执政的必然性和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保障和历史基础。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则往往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去发掘史料,所发掘的新的材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的真实,使人读起来有“虽在意料之外,也属情理之中”的感觉,而这点,却恰恰模糊了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同时也衍生了把历史必然性偶然化,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化的倾向。

如何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产生自尼采所说的“柏拉图主义”,它既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又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承认物质第一性的时候,虚无主义就将在逻辑上失去意义。因为虚无主义假定世界来源于“意识”,并通过否定这个“意识”来否定文明的一切规则,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发生颠倒的时候,它的理论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同时,虚无主义作为源自形而上学的一种世界观,它机械地看待世界的方法与坚持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是格格不入的。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世界,就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

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还需坚持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借鉴吸收。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中国哲学体现出了与西方哲学截然不同的面貌,具有与包括虚无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想不同的基因,对虚无主义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如在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天人合一”和“相生相克”观念中,就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与矛盾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重视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吸收,会为我们的社会形成一个文化的保护层,抵御包括虚无主义在内的各种西方思想的侵蚀。

在理论上对虚无主义进行批判揭示的同时,还应从制度上限制虚无主义的传播:一要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中采取“堵疏并重”的方法,对政治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做到抵制和防范,对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做到引导和矫正;二要强调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形成的引领作用,激发媒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杜绝那些让人民群众反感的各种与历史实际不符的影视文学作品对社会精神造成的污染;三要丰富历史教育的手段和内容,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增加历史教育的内容,通过史实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论点进行反驳。

建筑1501 周宇

1506060113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767858.html,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程诚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8期 摘要: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作为一种影响力较广的错误思潮,逐步冲击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高校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高校,大学生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1)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界定 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2)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 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一些人拼命渲染革命的“弊病”,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革命,颂扬改良。在他们看来,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 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他们有的是通过赤裸裸的谩骂来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地说,这比较容易被人们识破,因而他们更多地是在学术的幌子下,贩卖他们的私货。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否认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削弱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努力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思想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发挥着潜真实的、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内向求善型思维、实事求是、实践理性精神,就是在当今社会需要继承、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却把中国传统文化统称为“落后文化”,认为这些“落后文化”不适应当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 虚无主义发源于西方,但是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进程,后发展国家和民族也逐渐被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迁,社会的内部结构和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开始受到各种思潮的挑战。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借助史学研究和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意义,否定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等等,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梁柱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中,归结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伟大成就;二是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是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特点:否认历史事实,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观点错误,影响面大,甚至将矛头指向历史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从1840年被列强侵略以来,太平天国的农民,洋务运动的官僚,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都失败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只赶走了皇帝,但共和国壳子好歹是有了;大革命失败了,共产党给国民党打工没发工钱不说还被国民党倒打一耙跑到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了,这一百余年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后,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官方的语言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逻辑是:造反历来都是你行你上,你不行,就得死。但是,仅仅不怕死是不行的,天兵天将怕死?六君子怕死?义和团怕死?黄花岗烈士怕死?他们都不怕死,那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呢?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农村和农民,一个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基础;一个是中国革命的生力军。共产党放弃了俄国城市中心论而转向农村发展并迅速坐大,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城市工人阶级并不发达,于是转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民战争,并且取得了成功。因此,这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地主阶级洋务派没摘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摘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摘到,反倒是大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摘到手了。但革命成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那么简单,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还包括: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错误思潮,这种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曲解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否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意图将中国“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完全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囯蔓延,对我囯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只有合理分析对待历史,坚定不移的维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实质、蔓延背景和影响危害,坚决批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才能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从而保障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近年来正在中国重新蔓延,历史虚无主义坚持认为,中国社会必须先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更好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意图将中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蔓延会逐渐消解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消融掉我们所具有的客观理性的历史信仰。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深入理性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兴起的特点、根源和危害,坚决批判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思潮在我国的蔓延传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为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虚无主义起源于西方,同样历史虚无主义的也源于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错误思潮,是为了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为将我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附庸而产生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常以“重写历史”的名义,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歪曲国史、诋毁党史。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诋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解人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瓦解我国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消融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近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妄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所帶来的优越性,进而从根本上质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合理性,合法性。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正逐步消除和侵蚀历史学的科学性,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会出现误导现实运动的严重后果。 第五,历史虚无主义违背了历史研究中“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没有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没有在全面系统的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就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简单的否定,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

不让历史湮没在历史虚无主义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思想影响很大的一股思潮。它与思想、学术、理论、观念等等相混杂,但本质上是一股政治思潮,核心指向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各种方式侵蚀青年的思想。文章从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和如何科学地认识历史几个方面,剖析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关键词:事实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诉求 一、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 在中国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达到所谓“重构历史”、“西化”、“分化”中华民族的政治目的。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中的糟粕。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综合整理,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式:一是歪曲。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抹黑和贬损,编造“雷锋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政治偶像”、“邱少云、黄继光根本不存在,是杜撰出来的英雄”等谣言。在一些人的笔下,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东方的野蛮与落后,来对抗西方的先进与文明

评价历史虚无主义

评价历史虚无主义 王申慧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看似是以“求真”和“求是”为目的而对相关历史进行的“价值中立”式的学术研究,实质则是一种鲜明地反映评价者“特定政治需要和目的”的价值评价。就评价是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反映来说,其存在着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主客体价值关系的“真假”问题。但是,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主要不是针对评价的“真假”的问题,而是当我们面对不同评价主体对同一历史的不同评价时,何种评价才具有“合理性”的问题。这种“合理性”是指判断何种评价标准符合“公论”与“公道”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决定论;历史终结论;阶级斗争决定论 从理论渊源上观之,历史虚无主义源于虚无主义,其与虚无主义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关系。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提出“价值重估”的口号就是希望借此建立一种新的价值用以消解传统的超感性的崇高价值体系,而这种“价值重估”必然会导致对过去历史的价值的否定性评价。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所谓“告别革命”的论文发表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兴趣盎然”,不断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重评历史”“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等为名歪曲、编造、篡改一些历史事实。更具有迷惑性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精心挑选”了一些“真实的”历史细节,并在其基础上依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利益、需要评价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价值,大肆宣扬自己得出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前者,我们应该从科学认知的角度,从史实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上进行批判。但对于后者,仅仅从史实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方面进行批判还不够,因为历史虚无主义声称自己赖以评价的历史材料也是客观的和真实的。对此,除了要从“史观”的角度对其展开批判外,还应该从评价论的视域出发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根源。 一、唯物史观不是“阶级斗争决定论”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它是为作为“产婆”的生产力服务的“助产婆”。在唯物史观的逻辑体系中,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隶属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动力”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终极动力”,即原动力;另一类是“直接动力”,即对原动力发生反作用的动力。他们所谓的“终极动力”或“原动力”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动力”是指包括阶级斗争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力。他们把“直接动力”的作用,比喻为“杠杆”或“助产婆”的作用,而把“终极动力”比喻为“产婆”。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1] ;马克思和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蔓延,对高校师生的思想也产生了影响。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采用抽样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多学科、多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和部分教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主要观点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本文拟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建议。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概括如下: 1.高校师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知晓度有限,但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蔓延已有一段时间,高校师生对于它有所了解认知, 但程度是有限的。在调查中,自认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人数比为15.7 %,远低于“不大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数比60.7 %, 自认为对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教师人数只占总受访教师数的五分之一。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缺乏认知,并不意味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没有对高校师生产生影响。在调查中,只有2.3 %的教师、4.5 %的学生自认为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55 %的师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影响。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调查中,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史贡献等重要问题上,不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数基本上都达到50 %,说明一半受访师生对中国近代国史、国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近代以来中国逐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正确的认识。可是在上述大多数问题上,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比例高于自评的受影响比例,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师生选择了“不确定” 这说明:其一,一些师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引导,他们对此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其实际思想状况与他们的自我评价不耦合;其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和蔓延,致使一部分师生接受它的观点,或者对主流意识形态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其三,高校师生普遍缺乏辨别、判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标尺,缺乏判断理论是非的引导。

虚无主义思潮评论

虚无主义思潮评论 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在史学界、文学界、影视艺术界和网络媒体领域出现重新泛起之势,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潮之一,其核心是对五四以降,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中国历史,以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重新给予“客观”的评价,借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与主张经济领域全盘私有化、崇尚自由竞争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主张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观和政治运行模式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交相呼应,旨在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史学界和思想理论界造成很大混乱,必须对其进行严肃评析和批驳。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根源: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所谓全盘西化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更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则有以电视纪录片《河殇》为代表的新的鼓吹全盘西化、宣扬民族历史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泛滥开来。在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前苏联史学理论界一部分学者对十月革命极力否定,对苏共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陷、失误极力夸大,甚至把斯大林从“神”消解为十恶不赦的“魔鬼”。这种肆意重评历史的后果造成人民思想上的极大混乱,推动着前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在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世纪之交重新泛起与其所面临的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密切相关。第一,从特殊的国际环境来看,世界一体化、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同步深化,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并存、斗争、合作的现实决定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采取遏制、打压的战略意图从未改变。“和平演变”是其主要策略,利用一切机会实施思想、文化渗透和政治诱导是其主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并存与斗争中,前者处在主导地位,后者处于弱势地位。20世纪末期苏东剧变的发生造成“西强东弱”的国际整体局势,也导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渺茫论”甚嚣尘上,宣称“历史已经终结”,庆贺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这就为历史虚无主义乘虚而入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第二,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处在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必然引起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它与西方敌对势力的反社会主义思潮相互呼应,它与新自由主义、新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如何看待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发挥历史资源的教育功能。然而,近期以来,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出现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使历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髓被歪曲、被篡改、被“恶搞”,甚至对其进行颠覆,扰乱人们视听,混淆是非观念,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简单谈一下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一、必须搞清楚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 我认为,任何人触及历史,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历史?从字面意思来看,历是经历、历法,是时间概念;史最早指的是记事者,后来的史官,引申为被记录的事情、事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历者过也,史者事也”。 从史学理论来看,历史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狭义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一般意义上讲的历史,就是后者。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历史科学? 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是科学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外各国都

流传下来了丰富的历史著作和史料,也有各种各样的史学思想和观点。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严格说来这样的历史学还不成其为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创立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历史科学与以前历史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指导理论不同和服务对象不同。当前社会中,存在一些戏说历史、解构历史、恶搞历史,甚至是否定历史结论、歪曲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等错误的观点和严肃言论,从根本上看,就是不能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第三个问题:历史真相是什么? 在我看来,所谓“历史真相”是个伪命题。历史本身就是真相,它是客观的,是过去时,过去的事是不可逆、不可假设,也是不可复原的东西。所以,“历史真相”就成了一个认识问题。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的时候,会凭着他自己的感官印象和所接触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裁剪整理,这就导致人们日常接触到的历史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举个例子,汉武帝刘彻,大家都知道,“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他在位的时候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大汉国力蒸蒸日上,开辟丝绸之路,简直就是历代汉

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

拨开历史虚无主义的外衣 服设一班 夏君捷 2015328440015 历史虚无主义通俗地说就是指对国家的历史、对民族的文化一律采取否定的态度,蔑视自身的历史把它看得毫无价值。清朝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重视自己的历史,善待自己的历史基奠,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都会受损。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下面就阐述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及具体表现,人们应当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以避免掉入其陷阱之中。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 最早出现也显而易见的特点,比较简单,也就是骂中国落后,不讲礼貌,不文明,认为无论是人的行为还是社会环境中国都不如外国,国外的衣食住行样样都比中国强。这是旧中国的特点并已渐渐得到更正。而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点又是什么呢? 第一表现在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的二次评价。这种情况多半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出现,披着学术著作的外套。这种陷井数不胜数,而且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到今天远远不止表现在历史研究,影视、小说、网络、美术,连美术都有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比如为众人所知的抗日神剧,其中许多使国家丧权辱国,人民流离失所的汉奸、败类,都成了悲剧英雄。 第二表现在与革命挥手告别。不同于旧中国时期的辱骂,激进乃至粗暴地看待革命,“告别”二字表面显得温和无害,它用看起来理性的口吻试图向人们传达这样的观念:革命是流血的,革命就是牺牲,革命残忍、黑暗、肮脏,它消耗了人类前进的能量,使人发疯,让人绝望。这一观点过分地夸张了革命的部分牺牲,从而使人产生类似与:为什么要采取革命这样激烈的手段呢,为什么不妥协?何必要有鸦片战争不能直接开通通商口岸?为什么要变法?为什么要革命?诸如此类的消极想法。 第三个特点,都有明确的政治诉求。有它明确的政治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危害社会的各式各样的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观等等,虽然他们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这主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实质 ——立足民族文化根基 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成为精神共识。如果一个民族失去文化根基,无疑是在割自己的血脉,会沦为时代的奴隶。欲灭其国,先灭其史。只有一个国家引领正确积极的社会思潮,才能富强长久。 一百多年前,那个使命是救亡图存,是挽救民族之魂,年轻的生命在定远舰、致远舰上沉下去,然后用年轻的身躯去缓缓托起一个几乎就要沉到海底的民族。几十年前,我们新中国的使命是脱贫脱弱,衣食足,吃饱饭活下去,年轻的头脑和双手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用钢铁之躯去慢慢的去塑造一个像钢铁一样今天这么坚固的国家。但是今天的时代使命,变成了在这个钢铁一般的外壳下,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是不是能够活得有尊严,还有做梦的权利。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可以不再流血,少流泪,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坚定正确积极信念,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克服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想,用自己青春去奉献,去改变这个社会。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道,这是一个急剧变革又充满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抛弃根本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着民族虚无主义,缺乏精神标识的年代。是的当下众生喧哗,甚嚣尘上,人们害怕被信息的洪流所卷走。所以出现了不少恶搞事件,邱少云英雄形象被丑化,毕福剑“网络视频事件”,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展厅形象被诋毁,诸如此类的事件频频发生,不由得引发我们深思。那些盲目跟风转发点赞的行为无不毁坏了基本道德价值观。只有引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才能树立文明风气。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一个人的青春短暂,但可以用热血去为国家奉献,在面对危害国家言论行为时,敢于批判,不盲目跟从,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编织梦想的权利。优秀先辈们无怨无悔奉献自己青春。他们没有一味的盲从,而是选择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誓死捍卫中国红色信仰,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才是张扬的担当。那《井冈山》《红色摇篮》坚贞不屈的身影永远留在我们脑海。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像是一片大海,我们都是那一滴滴水,我们可以选择随波逐流,融入大海,也可以选择成就自我,那你就是那一滴最纯洁,最耀眼的那滴水。 优秀是一种习惯,从现在起坚定信念,珍惜时光,拼搏学业,不负青春不负卿!

浅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浅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文章概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表现及特点,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探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径:国家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及网络监管力度;高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增强课堂实效性;大学生应积极学习唯物史观,增强责任意识。 标签: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大学生思想;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形而上学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社会思潮,本质上就是一种无端否认、忘却、抹杀客观存在的历史,而按照个人主观意愿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夸大、篡改的“舶来品”。在中国的表现即是打着澄清事实的幌子,类似江湖术士似的推销自己所谓的“客观公允的事实”,其语言具有迷惑性,但实质是带阶级倾向的意识渗透。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改革攻坚的特殊时期,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是坚守思想阵地的主要力量,现处于这种思潮的包围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引发思想和信仰上的混乱,导致在潜移默化之下出现困惑和迷惘。基于此,对历史虚无主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的表现及其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特点及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否定中国革命,颂扬改良,称颂侵略 坚持所谓核心“告别革命”,抬高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运动”,认为维新派的激进做法是愚蠢,义和团运动“貌似爱国,实属误国、祸国”等等。种种表现和诟病,如果按照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发展,认为帝国主义“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血迹斑斑的图画”是一幅未来蓝图,值得褒奖,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告别革命”吗?因为贫穷落后所以选择革命,反而在历史虚无主义看来是选择革命导致贫穷落后,诋毁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上是“搞糟了,应该回过头去补资本主义的课”。实践证明,阶级以及阶级斗争在矛盾激化的时期是解决问题,维护发展,变更时代的利器。打碎旧制度下的国家机器,中国才会有今天的独立自主。 2、提倡“反思历史”,大兴重评之风,实质颠倒是非 在学术领域,披着学术外衣大提重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借此机会片面研究历史,割断历史整体,取其片面借以否定,以实现歪曲和颠倒事实的目的。其实是与历史背道而驰,美化美帝国主义,丑化中国的历史,颂扬反动人物,丑化有真正历史贡献的人物。看似致力于“翻案”,其实是颠倒是非主观评价。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缔造者,他的理论光辉和实践探索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贡献,而历史虚无主义却提出“反毛”论调,夸大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今日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都有表现,并且随着商业及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探求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由表至里对其深刻进行分析。 让我们先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虚者,模糊歪曲也;无者,抹杀消除也。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一是无视或否认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把事实同虚构混为一谈,把历史同文学混为一谈;二是承认历史有其内在的客观内容与规律,但歪曲或否定唯物史观所认识的历史事实与规律,用他们所发现或领会的“理”来勾勒历史事变之间的关联或历史发展演变的轴线,为了使历史符合他们所想象出来的、具有先验性质的“理”,甚至不惜割弃或歪曲某些最重要的事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来历史虚无主义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均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究其根源,它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又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势头。而这种虚无主义分为两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资本主义在发展前期,把人与人的关系还原为物与物的关系,把现代与传统断裂开来,“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这使得对历史的虚无成为可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在的矛盾不断展现,非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这些思潮都备受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的折磨,否定了所有传统、权威以及其他特定的有效价值,相应地,把历史看成一种虚空或一无所有。 而第二种表现在中国近代表现的尤为突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继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历史诉求。在近代中国主要存在三条道路。第一种,即通过局部改良,建立依附于美英资本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种,是通过改良主义,在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种则是为中国共产党所主张,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种主张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就是唯物史观,而第一第二种主张的历史观实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即否认或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后深刻的客观原因和必然性。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共产党的方案符合中国实际。上述第一种主张终被中国人民所唾弃,而第二种主张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总体看来,正在当代西方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中国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世纪之交的所谓千禧年转折,这场本来可能全面激起历史意识复兴的历史转折,对于西方社会而言,在浓厚的后现代消费主义氛围中,不过就是一个空洞的能指符号。而同一时刻的中国文化,则在未能充分质疑此一转折的西方本质的同时,就已经滑入了这一“节日”在现时代所特有的享乐主义氛围。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剧,新自由主义继续推行,与此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