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2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i ?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指导】

1.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 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

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 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 ............................................................ 1课时

【知识结构】

甑字11IX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2. 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

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新课讲授】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1. 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2. 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

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3. 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 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而看

4. 观察4个正方体。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

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

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3)从两侧观察

①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师:“不

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 !谁能上来摆一摆吗?板书:

从左面看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②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课堂作业】

教材第1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但有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课后作业】

1. 教材第15页练习四1、2题

2.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观嘉物休(-)(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竖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状。

2. 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

难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情景导入】

从正面瘠

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甑争贩书

甑学反思

从左(右}面希

拿出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然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下,看到哪些不同的形

【新课讲授】

教师摆教材第14页例2图,让学生摆出这四个小正方体竖方向立体图

1. 从上面观察

师:同学们,上面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立体图,从上面看到怎样的形状? 观察上图,从上面看都是:

2. 从左(右面)看

师:再换一个角度,从左或右面来看,看到什么形状?

从左(右)面看:

3. 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

【课堂作业】教材第1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状?

也可能是不同的。

【课后作业】

1.

教材第16页练习四5、6题

2.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4

从正面看

3运算定律

甑字贩书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从上面着都是从左(右)面看

【重点难点】

理解和认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崑刼字建仪

【教学指导】

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 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 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9课时:

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1课时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 1课时

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 1课时

第4课时减法的性质及应用..................................... 1课时

第5课时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 1课时

第6课时乘法运算定律(2)——乘法结合律....................... 1课时

第7课时乘法运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 1课时

第8课时乘法运算定律(4)――简便计算........................ 1课时

第9课时除法的性质及应用1课时

【知识结构】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甑字12帀呈

【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的和。)

【新课讲授】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 千米,下午骑了56 千米。(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

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

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的算式来呢?

(例如:8+6=6+8 等等)。这个式子也是等式吗?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

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o +△ =△ +o)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 表示第一个加数,b 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洁)。

等式左边的a和b就是等式右边的b和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刚才我们的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的用线连起来。

30+20=50 28+72=100

38+50=88 20+30=50

72+28=100 50+38=88

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

【课堂作业】

1. 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口+29 128+ □=15+口

□ +□ =323+186 54+x= □ +□

2. 填空。

(1)一个数加0,还得()。

(2)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

3. 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V”。

(1) 276+124=180+220( )

(2) a+20=400+a( )

(3) 550+240=240+550( )

(4)a+c=c+a ()

4.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验算:

307+348=验算:

123+2847=验算:

【课后作业】

1. 教材第19页练习五第2题

2.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甑字贩书

加法交换律

40+56= 96 56+40 = 96

40+56= 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 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3.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运算定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情景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一种运算定律一一加法交换律, 那么什么是

加法交换律?

学生回答后,师强调:加法交换律中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 但这两个 加数不变。 师:加法交换律用字母a 、b 怎么表示出来?指名回答。

师:加法除了交换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 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新课讲授】

师:这里有三组算式,在O 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12+13)+14 012+(13+14)

(30+28) +60 O 30+ (28+60)

(320+150)+230 O 320+(150+230)

师: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针对以下问题小组讨论: 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的结果怎样?从以 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甑字反思

甑守13程

小组进行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师: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师: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结合律。师板书出课题。课件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全体齐读。

师:用语言来叙述加法结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加法的结合律呢?

师:如果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怎样表示出来呢?

师: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右边呢?师:怎么应用加法结合律呢?下面我们来看这道题。课件出示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 + 68)+ 32 = 25 +(□ + □)

130+( 70+ 4) = ( 130+口)+口

64+37+163 = 64+ (□ +□)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三个等式都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师: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观察到第1、3 小题,后两个数相加凑成了什么数?第2 题前两个数相加凑成什么数?(整百数)在计算时怎么样?(较简便)

师:所以我们应用加法结合律有时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出示例2:

师:指名学生说出图中信息,再说说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88+104+ 96

师: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同桌相互说说是怎么做的?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出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运用了什么运算定

律?

88+104+96

=192+96

=288

出示:325+480+75

师: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相互说说是怎么做的?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出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都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8+104+96

=88+( 104+ 96)-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

=88+200

=288

师:上边两道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道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而第二道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师:第一道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不可以使计算简便。而第二道题要先加后边的两个数,再加前边的数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加法结合律不止限于三个数相加,可以把它们推广到四个和四个以上的数相加。

【课堂作业】

1. 你来当小判官:

( 1 ) 85+150=150+85( )

(2)269与141 相加可以凑成整百数。 ( )

(3) (26+8)

+32+7=26+( 8+32) +7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 ) ( 4) 27+46+73=46+( 27+73)只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

2. 学生先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并说出错的原因。下面各题计算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

律:

( 1 ) 283+152+48

=283+( 152+48)

=283+200=483

(2) 154+87+246+13

=154+246+87+13 =(154+246) + (87+13)

=400+100 =500

师:哪一步应用了运算定律?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第一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二题先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

变,用字母表示(a+b ) +c=a+(b+c)。

【课后作业】

1. 教材第19页练习五第1、3、4、5题。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条甑字贩书

加法结合律

(25 + 68)+ 32 = 25 +( 68+32)

130+( 70+ 4) = ( 130+ 70)+ 4 64+37+163=64+(37+163) (a+b)+c=a+(b+c)

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3 【教学目标】

1. 了解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

2. 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 学生感受数

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 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甑守迅帀呈 【情景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甑字辰思

(2)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新课讲授】

出示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

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

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

用的。

教师集中评讲并板书:

115+132+118+85

=115+85+132+118运用加法交换律

=(115+85) + (132+118)运用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课堂作业】

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很快计算出它们的和,重点是让学生找出结对的朋友。

【课后作业】

1. 教材第22页练习六第1、2、3题。

2.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聚甑字贩书

简便计算

115+132+118+85

=115+85+132+118运用加法交换律

=(115+85) + (132+118)运用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第2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

甑字反思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4。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相应规律进行简算的过程。

2. 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裂^甑学迅帀呈

【情景导入】

1. 竞赛:出示两组题,分男女各算一组,比赛看哪组同学既对又快?(幻灯片出示)

第一组(男生做)第二组(女生做)

136-65-35136-(65+35)

362-87-113362-(87+113)

545-149-251545-(149+251

)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 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 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 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 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V号)

6. 举例验证

7. 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

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图形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图形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左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

(2)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观察。) (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学习例1。 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 分别从它的前面、左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图形?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图形) 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P13做一做。 五、课堂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二)(1)(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 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1课时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新课讲授】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1.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2.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从一个面看到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

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观察物体(1))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根据从某一方向(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想立体图形(小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例1。 1.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可以怎样摆? (1)理解题意。 题中是4个小正方体拼摆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小正方形,推想出可能是怎样拼摆的……。(学生分小组操作、交流后,进行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完成演示过程。 (3)发现: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想可能拼摆的立体图形。 继续拼摆下去,拼摆的立体图形有很多种…… (4)归纳总结 从正面看到的……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

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又有什么发现? (1)理解题意 题中是5个小正方体拼摆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仍是3个小正方形,推想出可能是怎样拼摆? (2)观察发现:增加一个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只能把增加的1个小正方体前后摆放,才能符合题意。 (3)解决问题,推想拼摆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 (4)归纳总结 根据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准确确定拼摆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个数,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设计意图]:直接切入主题,提供实物,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进行观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同样的几个小正方体保持一个面不变的情况下,有很多种不同的摆法。 三、知识应用 1.先摆一摆,再看一看。

观察物体(1)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遭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 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术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合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操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阅读例68页的主题图,用笔勾画出疑惑图; 2独立思考自主完成P68页的“做一做”学习任务,并总结观察物体方法。 3、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 1、正确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习重点:掌握从不同位置上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方法. 学习难点: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 1、阅读教材68页,把自己分别换在的小亮、小红、小明站的位置上想想分别会看到恐龙什么样的形状? 2、试着把三位小朋友的名字和他们看到的形状连一连. 3、我发现:,一般从( )位置去观察物体 探究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方法(课内):

1、阅读教材第68页例1。理解:小亮、小红、小明他们分别是站在恐龙的前面、后面和左面位置上,所以他们分别看到恐龙的正面、后面、左侧面 2、分组观察,学生拿出一种自带的物体从不同位置上进行观察。你看到的物体( )面、( )面、( )面、( )面. 3、检查核对第68页做一做的答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观察简单物体形状的方法: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我们可以从物体的位置上去观察;从不同位置上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2、游戏:你说我做,二人一组,互相交换.一人依次说你站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3、观察教室前面的电视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再说一说. 过关检测: 1、猜一猜,(课件)教材70页1题。 2、课件展示课本图、恐龙图、汽车图和相对应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连线完成。 3、出示实物“杯子”,让学生从四个位置观察后画下来。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用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二是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拼摆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1.明确用不同数量、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摆出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 2.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结合看到的图形形状进行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1)观察物体(1)(1课时) (2)观察物体(2)(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课题观察物体(1)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如下: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可以在哪里添——摆一摆、看一看正视图有没有变化——在交流中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把各种摆法分类整理,找到规律。 全课的教学在交流、操作中展开。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注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确添上的1个正方体摆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都可以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面,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 摆;如果摆在后面,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 着摆。 学习目标 1.能动手摆出由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推理,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借助学具、积木等思考不同的摆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

第一单元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2、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3、让学生自学教材,教师并说出自学要求。完成后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共同确定本节课目标。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观察物体 第1课时看一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模型(由3个或者4个小正方体组成)能辨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形状,并能将观察到的形状正确地画在方格纸上。 2.通过观察、想象、画图等活动,掌握正确的观察立体模型的方法,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观察立体模型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模型形状的不同,能将观察到的形状正确地画在方格纸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课件出示古诗内容,老师提问: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景色却不相同呢? 引导学生发现: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

2.老师揭题:这里,诗人从不同方向对庐山进行观察,看到了千姿百态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首先我们看一看从不同方向观察不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模型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板书课题:看一看) 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活动一:从正面观察立体模型的形状。 (1)出示一个小正方体: 引导学生说一说: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 (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 (2)出示由两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模型: 追问:现在,从正面你看到的又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从正面看到是两个正方形排成一列,形状是“”。 (3)出示由三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模型: 让学生说一说从正面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并汇报:从正面看到的是两个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正方形。 老师课件出示图形,边画边讲解,明确:虽然这两个正方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但是我们将它画出来后,看上去仍然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 2.活动二: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模型的形状。

第1课时《观察物体(三)》名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三) 中原区伏牛路第二小学孙小慧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页的例1和例2以及课后做一做。 观察物体(三)是在二年级观察物体(一)和四年级观察物体(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空间观念的又一次提升,也为第三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应放手于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二)核心能力 在拼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验证的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 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五)学习难点 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观察物体(三)》名师教学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复习

(1)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2,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例题做准备,同时认识到同一个物体,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出示课前复习(2) ,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师:请问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只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同学们很难确定究竟摆的什么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观察物体”,即怎样通过看到的图形,还原图形本来的样子。(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出示例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图形。 ①理解题意,初步想象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得到了哪些关键信息? 引导小结:四个一样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看到的形状。 师: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吗? ②操作实践、验证 师:请你把刚才想象到的立体图形,用我们的学具(四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把它摆出来。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2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i ?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指导】 1.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 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 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 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 ............................................................ 1课时 【知识结构】 甑字11IX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2. 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 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新课讲授】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1. 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2. 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本单元包括三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法解决问题。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但对观察者与观察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作具体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初步落实《教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几何教学的三个核心的思想和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这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方法。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1)观察物体2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观察、探究、发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可能不相同。(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明明)(欢欢)(丽丽) 2.他们各看到房子的哪一部分?连一连。 3.这些照片是谁拍的? (① ) (③) (②) 4.我来拍照,填前、后、左、右。 从(左)面拍摄从(右)面拍摄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组织学生观察熊猫玩偶。 2.组织学生描述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3.组织学生画出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4.组织汇报,展示画图。 5.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汇报在新位置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6.组织学生拿出自己的玩具放在桌上,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描述。(教师巡视) 7.师生共同小结。 交流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1.小组内拿出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上并进行观察,在小组内说 说自己在座位上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2.汇报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生1:我看到了熊猫的前面; 生2:我看到了熊猫的后面; 生3:我看到了熊猫的左面; 生4:我看到了熊猫的右面。 3.学生试着画出自己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并交流自己的图画。 4.学生把图画贴在黑板上,汇报自己画出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 看到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5.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并汇报。 6.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玩具,并在小组内交流:描述出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7.小组交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课件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 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 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 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 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 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 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 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五上数学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教案】

第1单元观察物体(三)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教科书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对观察物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第一个阶段,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第二个阶段,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本单元是观察物体的第三个阶段,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 本单元的内容虽然只有两道例题,但内容编排也是由易到难。例1教学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几何组合体进行还原,即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例2教学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即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所有要摆的立体图形都是组合的小正方体,它们中间是没有分开的,并且都是棱和棱的拼摆,不涉及错开的情形。如果学生出现分开摆放的情况,可适当说明。另外,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该几何组合体,有时候摆法也不是唯一的。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各种立体图形,在拼搭积木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动手操作的经验,所以,本单元的直观观察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需要学生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逆向思考,推理出几何组合体的原形,这些是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培养的数学核心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教学的难点。 1.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由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形状图)还原到立体图形(几何组合体),需要将抽象的空间想象具体化。教学时,需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借助直观表象进行推理,在拼摆小正方体的活动中不断验证、加以完善,探索出搭配的方法。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交流和表达。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需要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其中表达是学生感悟的具体体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他们从多角度去感悟,强化感知和思维,丰富活动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些空间位置的描述,学生难以表达,在教学时,最好用“排、列、层”等术语引导学生表述,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头脑中的图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 观察物体(三)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第2题。 1. 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思考,使学生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1. 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 ,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 探究结果汇报。 学生展示: 师: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设计意图:几何知识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 3. 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 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2)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 1、观察物体……………………………………………………………1课时 2、练习二………………………………………………………………1课时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物体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教程第47~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正确地判断出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盲人摸象》的故事。 2.根据故事,提出问题。 提出疑问:同一头大象,为什么在这些盲人叔叔的描述中都不一样呢? (因为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 引入: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在看事物的时候不仅要看到部分,还要看到整体,不要把部分当成整体。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察身边的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堂活动:观察书包。 (1)活动准备: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书包。

(2)活动过程:将书包放在桌子的中央,4人小组的同学先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然后每个同学逐一说说你所观察到的书包的样子。说的时候要让其他三个同学站在你刚才观察的位置上,从而判断你的叙述是否正确。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4)全班反馈。 通过反馈,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第47页的例1。 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大家的观察能力还是很强的。刚才我们通过实物进行观察,现在老师把难度加大一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用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2)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获取的信息。 谁愿意来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桌上放着一个茶壶,4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就请大家来当裁判,判断这些茶壶图分别是由哪位同学看到的。判断好后,请将结果写在教材第47页的例1中。 ①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②全班反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 第一课时》教案

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第2题。 1. 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思考,使学生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1. 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 ,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 探究结果汇报。 学生展示: 师: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设计意图:几何知识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

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 3. 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 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进行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找出了各种拼搭的方法。按照物体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形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也基本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不相同。但是在本节课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本来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准确起来,从数学的角度来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察经验。要让学生以亲身体验、操作为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辨认物体,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 能区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图判断观察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玩具小猴子8只,数码照相机一台,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巧用儿歌讲故事(课件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给大家说一说?生:…(简单叙述故事情节) 师: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 (投影,在图片旁边出示儿歌,并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四位盲人去摸象,一起来到大象旁, 一人摸到象耳朵,说像蒲扇能扇凉, 一人摸到象身体,又大又厚像堵墙, 一人摸到大象腿,说像柱子高过房, 还有一人摸尾巴,说像绳子细又长, 小朋友们不要笑,快把叔叔帮一帮! 二、小结揭题 师:像这样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都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三、深入观察扩展新知 1、集体观察汇报交流 师:现在老师站在同学们的中间,请大家全体起立。想一想你现在在老师的哪一面,看到什么?换一个你喜欢的位置,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老师蹲下来,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