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热等静压法作为材料现代成型技术的一种,是等静压技术一个分支。目前热等静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运输、电工、电子、化工和冶金等行业,用于生产高质量产品和制备新型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热等静压,高压容器,加热炉,扩散连接,粉末冶金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Hot Isostatic Pressing Abstract:Hot isostatic pressing method as a kind of modern molding technology, is a branch of isostatic pressing technology. Hot isostatic pressing technique has been widely used both in aviation, aerospace, energy, transportation, electrical, electronics, chemical industry and metallurgy and other industries, and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product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new material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hot isostatic pressing technology, working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range.

Keywords:Hot Isostatic Pressing,High Pressure Vessel, Heating Furnace, Diffusion Bonding, Powder Metallurgy

目录

1 引言 (1)

1.1 国外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 (1)

1.2 国内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 (1)

2 热等静压设备及工作原理 (3)

2.1 热等静压设备特点 (3)

2.1.1 高压容器 (3)

2.2.2 加热炉 (3)

2.2.3 压缩机和真空泵 (4)

2.2.4 冷却装置 (4)

2.2.5 计算机控制系统 (4)

2.2 热等静压工艺流程 (4)

2.3 热等静压工作原理 (5)

3 热等静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7)

3.1 铸件的致密化处理 (7)

3.2 热等静压覆层和热等静压复合扩散连接 (7)

3.3 热等静压粉末固结 (8)

3.3.1 高温合金粉末固结 (8)

3.3.2 硬质合金热等静压 (8)

3.3.3 高速钢粉末固结 (8)

3.3.4 陶瓷材料粉末固结 (9)

3.3.5 钛合金粉末固结 (9)

3.4 热等静压工艺在新领域的应用 (9)

4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 引言

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简称HIP)工艺是一种以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为传压介质,将制品放置到密闭的容器中,在900~2000℃温度和100~200MPa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制品施加各向同等的压力,对制品进行压制烧结处理的技术。在高温高压的共同作用下,被加工件的各向均衡受压。故加工产品的致密度高、均匀性好、性能优异。同时该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工序少、能耗低、材料损耗小等特点。

1.1国外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

HIP技术研究始于1955年,由美国Battelle究所为研制核反应堆材料而开展的[1]。1965年美国Battelle研究所研制的第一台热等静压机的问世,标志着热静压技术设备的诞生[2]。1972年,在美国与瑞典实现了高速工具钢的大量热等静压。在1970~1980年,美国空军材料实验室将HIP工艺扩展到了制造镍基高温合金与钛合金粉的预成形坯和近终形锻件。在20世纪70年代,还发现可用HIP处理铸件,在铸件的主要形状特征不变形的条件下,使复杂形状铸件内部的孔隙永久愈合[3]。

目前,先进的热等静压机为预应力钢丝缠绕的框架式结构,高压容器的端盖与缸体间的连接为无螺纹连接。因筒体和框架均采用钢丝预应力缠绕,所获的负预应力可通过计算确定,即使装置处于工作的最大压力状态时,其强大的应力也是由预应力缠绕钢丝所承受,即应力被集中消除,承载区域独立安全,同时钢丝缠绕还起到防爆和屏障的作用[4]。因此,这种结构的热等静压设备在高温高压(2000℃和200 MPa)的工作条件下,无需外加任何特殊的防护装置,与老式的螺纹连接结构(端盖与缸体间)的热等静压机相比,不但设备的结构紧凑,而且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

1.2 国内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

钢铁研究总院从1972年开始研究中国第一台热等静压机,并于1986年获劳动部颁发的热等静压机设计资格证书。钢铁研究总院生产的热等静压机已经系列化,目前该院可为用户提供三个系列不同型号(从实验室用小型热等静压机到大型生产用热等静压机)的热等静压机。1999年6月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HIP’99

热等静压技术国际会议,与会代表来自瑞典、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13个国家[5]。国际同行对钢铁研究总院生产的热等静压机的水平给予高度的评价。

2005年7月,川西机器公司采用国内领先的高温/高压快速冷却、真空与超高压隔离、超高压工作缸等13种关键技术,经过3年多的刻苦研制和技术攻关,成功地交付给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贵州安吉精铸公司1台国内最大的热等静压机。该热等静压机的投入使用,填补了国内大型热等静压技术的空白,为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子、冶金、船舶等领域的高温高强合金、功能陶瓷、复合材料、超硬材料等高新技术材料制品的研制和生产创造了条件[6]。

2008年7月份,由钢铁研究总院制造的亚洲最大的热等静压机(φ1250×2500 mm,1350℃,150 MPa)已安装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己使用该设备生产出合格的高品质粉末涡轮盘[7]。该设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钢铁研究总院在热等静压设备的研发、制造及使用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热等静压设备及工作原理

2.1 热等静压设备特点

热等静压设备由高压容器、加热炉、压缩机、真空泵、储气罐、冷却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其中高压容器为整个设备的关键装置。热等静压烧结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热等静压烧结示意图

2.1.1 高压容器

目前先进的热等静压设备是由无螺纹、底部封闭钢丝缠绕的预应力筒体和钢丝缠绕及预应力框架组成。钢丝是矩形截面、冷轧弹簧钢带,筒体经锻造和热处理,框架由两个横架和两个立柱组成,金属外壳包装,施加了预应力,其结构特点是:

(1)筒体在切线方向均衡压缩,可防止轴向断裂;

(2)框架压缩均衡,可防止切向断裂;可靠安全,承载区域独立;

(3)压力容器各点应力能计算精确;应力集中被消除;

(4)筒体、框架没有承受任何拉力负载;钢丝缠绕起防爆、屏障作用。

2.2.2 加热炉

高质量加热炉是先进的热等静压设备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目前,加热炉先进安装方式是插入式,有两个加热区,可设计3挡最高工作温度1200℃(用于Fe-Cr-Al加热炉)、1450℃(用于Mo加热炉),2000℃(用于石墨加热炉)和不同气氛的多台加热炉,由于是插入式,用户可根据烧结温度、气氛要求,方便地更换加热炉,每种加热炉可实现快速升温,快速冷却,炉内温差小于±15℃[8]。石墨加热炉是由碳精和石墨混合、纤维补强的混合材料制成,其强度、可靠性、安全性优于常规纯石墨,具有高电阻率,极适用于真空和低电压工作。

2.2.3 压缩机和真空泵

热等静压设备通常采用非注油式电动液压压缩机,省去了压缩空气装置,配置有过压保护、防振装置、自动调节部件。真空泵采用旋转叶轮,在产品烧结中用于真空抽吸,同时抽除容器内的氧、潮气(水分)和其它杂质。

2.2.4 冷却装置

冷却水通过再生冷却回路,管道内冷却水与压力容器外壳进行热交换,采用去离子水和防锈剂,以确保冷却水的质量和保护冷却系统。

2.2.5 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是由IBM兼容PC、软盘驱动、彩色SYGA监视器、键盘、IBM兼容打印机输出、数据采集、控制软件及手动控制支持的台式部件等组成。在热等静压工艺过程中,可实现温度、压力、真空的程序控制,并显示所有工作状态。在程序控制和手动控制之间,可编程控制器提供安全可靠的联锁[9]。

2.2 热等静压工艺流程

热等静压工艺有三种,即先升压后升温,适用于金属包套工件的制造;先升温后升压,适用于玻璃包套制造符合材料;同时升温升压,适用于低压成型、装入量大、保温时间长的工件制造。其工艺流程如图2.2所示。

图2.2 热等静压工艺流程图

2.3 热等静压工作原理

根据帕斯卡原理,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作用在静态液体或气体的外力所产生的静压力,将均匀地在各个方向上传递,在其作用的表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与表面积成正比[10]。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热等静压炉内的包套软化并收缩,挤压内部粉末使其与自己一起运动。高温高压同时作用下的粉末的致密化过程与一般无压烧结或常温压制有很大差异。其致密化过程如图2.3所示,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2.3 粉末致密化过程

(1)粒子靠近及重排阶段

在加温加压开始之前,松散粉末粒子之间存在大量孔隙,同时由于粉末粒子形状不规则及表面凹凸不平,他们之间多呈点状接触,所以与一个粒子直接接触的其它粒子数(粒子配位数)很少。当向粉末施加外力时,在压应力作用下,粉末体可能发生下列各种情况:随机堆叠的粉末将发生平移或转动而相互靠近;某些粉末被挤进临近空隙之中;一些较大的搭桥孔洞将坍塌等。由于上述变化的结果,粒子的临近配位数明显增大,从而使粉末体的空隙大大减少,相对密度迅速提高。

(2)塑性变形阶段

第一阶段的致密化使粉末体的密度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粒子之间的接触面积急剧增大,粒子之间相互抵触或相互楔住。这是要使粉末体继续致密化,可以提高外加压力以增加粒子接触面上的压应力,也可升高温度以降低不利于粉末发生

塑性流动的临界切应力。如果同时提高压力和温度,对继续致密化将更加有效。当粉末体承受的压应力超过其屈服切应力时,粒子将以滑移方式产生塑性变形。

(3)扩散蠕变阶段

粉末粒子发生大量塑性流动后,粉末体的相对密度迅速接近理论密度值。这时,粉末粒子基本上连成一片整体,残留的气孔已经不再连通,而是弥散分布在粉末基体之中,好像悬浮在固体介质中的气泡。这些气孔开始是以不规则的狭长形态存在,但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球化而成圆形。残存气孔在球化过程中其所占体积分数也将不断减小。粒子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到如此程度,使得粉体承受的有效压应力不再超过其临界切应力,这时以大量原子团滑移而产生塑性变形的机制将不再起主要作用,致密化过程主要单个原子或空穴的扩散蠕变来完成,因此整个粉末体的致密化过程缓慢下来,最后趋近于以最大终端密度值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热等静压过程中它们往往同时起作用而进粉体的致密化,只是当粉末体在不同收缩阶段,由不同的致密化过程起主导作用。

3 热等静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热等静压技术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已广泛用于核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硬质合金、高温合金与陶瓷材料等领域,是研制与处理材料、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先进生产工艺与手段,己成为当今许多高性能材料生产中一项实用技术,也是新材料开发不可缺少的一种新技术。

3.1 铸件的致密化处理

热等静压在铸件致密化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开发较早,是热等静压应用较成熟和完善的领域。热等静压法不仅可以使新的铸件致密化,而且还可以用以修复正在使用的铸件,使铸件在使用中降低的性能得以恢复。铸件在指定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计算寿命值,使用一段时间后,将不断产生微观缺陷,并产生晶间的相对运动,在晶界出现缺陷。这些类似常见缩孔的内部缺陷就可采用热等静压法进行治愈[11]。用这样的处理方法,能够使使用中的发动机零件的机械性能和疲劳性能恢复到新铸件的水品。

用热等降压处理铸件的效用和意义可归纳如下:

(1)热等静压处理后,能减少铸件在X射线检查和表面投射检查的报废率;

(2)与未处理的铸件相比,经热等静压处理的铸件在焊接后产生的裂纹较少,因而减少了补焊的成本;

(3)采用热等静压处理,可提高铸造参数范围和扩大新的铸造合金品种;

(4)改善了疲劳强度和延性的热等静压铸件可取代价格昂贵的锻件。

3.2 热等静压覆层和热等静压复合扩散连接

热等静压覆层和热等静压复合扩散连接是热等静压的另一重要应用。热等静压覆层技术是采用热等静压技术在一种材料上制备一种具有特殊物理或化学性能的覆层,以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新技术,热等静压复合扩散连接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进行扩散连接的一种新技术,涉及到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一金属、金属一非金属、非金属一非金属,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民用方面值得应用推广的一项较好技术[12]。与一般连接方法相比,热等静压复合扩散连接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连接材料具有母材特性,在焊点无熔化区,因而消除了是焊点性能衰减的晶粒长大;

(2)可以连接通常不能连接的异种金属,在高热等静压压力下能阻止柯肯达尔空位的形成;

(3)不受固定模具的限制,能加工和处理任何复杂形状的制件;

(4)能连接脆性材料或低延性材料而不产生断裂;

(5)温度限制较小;

(6)能连接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破坏很少。

3.3 热等静压粉末固结

3.3.1 高温合金粉末固结

高合金化镍基高温合金铸锭偏析严重,热加工性能差,很难变形,传统铸锻造技术很难保证大尺寸零件性能的均匀性,采用粉末冶金工艺解决了此类问题。快速凝固预合金粉末+HIP固结技术为高合金化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生产开辟了新的方向。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地面燃机等关键部件。

3.3.2 硬质合金热等静压

热等静压处理可以有效地消除烧结硬质合金中的内部孔隙等缺陷;热等静压处理温度低于硬质合金烧结温度可防止碳化物晶粒的粗化;经热等静压处理后的大尺寸硬质合金制品,其综合性能获得大幅度提高,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显著提高。热等静压硬质合金与常规烧结硬质合金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参与空隙几乎完全消除,密度可有原来的99.8%理论密度提高到99.999%理论密度。

(2)制造大型或高径比大的制品时,废品率低,表面缺陷大幅降低,抛光后可得到光洁度极高的表面。

(3)由于制品中的孔隙体积明显减小,消除了断裂源,使制品的性能和寿命大幅度提高。

3.3.3 高速钢粉末固结

高速钢是一种化学成分复杂的高合金钢。在采用传统的熔铸-锻造法生产高速钢时,由于铸锭尺寸大,冷却缓慢、不可避免的产生碳化物偏析。这种偏析组

织不仅给锻、轧等热加工造成困难,损害了产品的各种性能,而且限制了合金含量的进一步增加,阻碍了高速钢的发展。

热等静压技术的问世,使许多高合金高速钢可以采取粉末冶金工艺来制造,从而克服了熔铸钢中碳化物偏析这类缺陷,把粉末冶金技术成功引入了致密刚才和合金钢的生产领域。

3.3.4 陶瓷材料粉末固结

在金属陶瓷的制备中,通常有固态法和液态法两大类型制备工艺,热等静压工艺的应用不但可以用来实现在固态法中成型与烧结一起进行,而且还可以对液态法制备的金属陶瓷进行热处理,提高制品的性能。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金属陶瓷具有如下优点:

(1)大大降低了烧结金属陶瓷的温度,细化晶粒;

(2)提高制品的致密度,改善金属陶瓷的各种性能;

(3)可直接制备形状复杂和大尺寸的工程部件,减少甚至避免昂贵的机械加工;

(4)降低冷却时的残余应力,减少反应层的成型,控制界面反应。

3.3.5 钛合金粉末固结

钛合金因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氧化及耐腐蚀的特性,广泛由于航天、航空、航海和化工等领域。然而,钛制品的昂贵价格,限制了它的应用。钛制品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制造工艺复杂,二次加工的材料损失大。通常,钛的熔炼和加工工艺包括:海绵钛压成电极;两次真空电弧炉熔炼;精密铸造或锻、轧加工以及机加工等[13]。粉末钛合金被认为是进一步提高钛合金性能和降低其价格的出路。用热等静压工艺生产粉末钛合金,不仅简化了熔炼工艺和切削工序,而且因细粉末晶粒有利于合金组织均匀化,从而使制品性能获得改善。

3.4 热等静压工艺在新领域的应用

(1)在多孔材料方面的应用:由于采用氮气作为介质,在高温下生成氮化物,使得HIP对多孔材料也产生作用;

(2)HIP技术与渗氮等表面处理相结合,扩大HIP功能;

(3)悬浮熔炼工艺制备高纯材料可采用HIP技术。因为高压气体密度增加,可使熔炼物悬浮起来,实现无坩埚熔炼,从而极大地提高熔炼纯度。

(4)食品工业采用HIP技术:向食品施加高压可使食品在营养不被破坏且保持原色原味的情况下,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为食品加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4 结论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热等静压技术在现代生产技术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而且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热等静压技术进行新材料的制备,如金属基陶瓷、碳/碳复合材料、硬质合金、钨钼制品、稀有难熔金属等产品等。热等静压技术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更多的技术领域,并凭借其特有优势,将会在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空间中发挥更为广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谌启明,橱靖,单先裕等.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 稀有金属及硬质

合金,2003,31(2):33~38.

[2] 关明鑫.热等静压在粉末冶金中的应用[J].天津冶金,2001(5):40~42.

[3] 韩凤麟. 热等静压工艺模型化进展[J]. 粉末冶金工业,2005,15(1):12~

13.

[4] 刘慧渊,何如松,周武平. 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新材料产业,

2010,11:13~14.

[5] Conway J J,Nettleship I.McA R J and Loehlein ES.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shby HIP 6.0 Model Using Interrupted HIP Cycles of P/M LC Astroloy.Advances in Powder Metallurgy & Particulate Materials, 2002.9:121~129.

[6] 詹志洪.热等静压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钨业,2005,20(1):

23~24.

[7] 向长淑.瑞典人赢得日本最大热等静压机合同[J].稀有金属快报,2007.7:

32~37.

[8] 张义文.热等静压技术新进展[J].粉末冶金工业,2009,19(4):32~39.

[9] 尚文静.热等静压(HIP)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及应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完,

2010,31(1):18~21.

[10] Brian Mc Tiernam.Applications for Large Scale Pre-alloyed HIP PM

Materials[A].Mashi S J.Proceeding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 708)[C].Huntington Beach,California,USA,2008:3~12.

[11] 王声宏.热等静压技术在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中的应用[J].粉末冶金工业,

2000,10:7~11.

[12] 徐强,张幸红,曲伟等.金属陶瓷的研究进展[J].硬质合金,2002.19:

22l~225.

[13] 熊计,沈保罗.超细TiCr017N013金属陶瓷的烧结工艺研究[J].粉末冶金技

术,2004,122(13):164~167.

致谢

感谢张老师的激情授课!张老师渊博的知识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张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在短时间内对材料各种加工方法及原理有了初步认识,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及实验打下良好基础。在此,向张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等静压技术

等静压技术 等静压技术-等静压技术原理 等静压机是根据帕斯卡原理,用于各种粉末制品在超高压状态下的成型,其制成品的各向同一性好,针对性能要求高,形状复杂及细长比大的零件有很好效果。等静压工作原理为帕斯卡定律:“在密闭容器内的介质(液体或气体)压强,可以向各个方向均等地传递。 工作原理是粉末装在弹性模具中,并放入超高压工作缸内,用泵将液压介质注入超高压工作缸中,均匀作用于模具的所有表面,使粉末均匀压缩成型。 等静压技术原理是根据帕斯卡原理,利用制品在各向均等的超高压压力状态下成型的 先进技术。其制成品的各向同一性好,针对性能要求高,形状复杂及细长比大的零件 有很好效果。” 等静压技术已有70多年的历史,初期主要应用于粉末冶金成型;近 20年来,等静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陶瓷铸造、原子能、、塑料、石墨、陶瓷、永磁 体、高压电磁瓷瓶、生物药物制备、食品保鲜、高性能材料、军工等领域。 等静压技术按成型和固结时的温度高低,分为、冷等静压、温等静压、热等静压三种不同类型。 冷等静压技术(Cold Isostatic Pressing,简称CIP) ,是在常温下,通常用橡胶或塑料作包套模具材料,以液体为压力介质主要用于粉体材料成型,为进一步烧结,煅造或热等静压工序提供。一般使用压力为100~ 630MPa。 温等静压技术 ,压制温度一般在80~500℃下.使用特殊的液体或气体传递压力,使用压力为100MPa左右。 主要用于粉体物料在室温条件下不能成型的石墨、聚酰胺橡胶材料等。以使能在升高的温度下获得坚实的坯体。 热等静压技术(hot isostatic pressing,简称HIP) (HIP) ,是一种在高温和高压同时作用下,使物料经受等静压的工艺技术,它不仅用于粉末体的固结.睫工艺成型与烧结两步作业一并完成.而且还用于工件的扩散粘结,铸件缺陷的消除,复杂形状零件的制作等。在热等静压中,一般采用氩、氨等惰性气体作压力传递介质,包套材料通常用金属或玻璃。工作温度一般为1000~2200℃,工作压力常为100~200MPa。 等静压技术-与常规成型技术相比特点 等静压技术作为一种,与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a.等静压成型的制品密度高,一般要比单向和双向模压成型高5 ~l5 。热等静压制品相对密度可达99 8%~99.09%。 b.压坯的密度均匀一致。在摸压成型中,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压制,都会出现压坯密度分布不均现象。这种密度的变化在压制复杂形状制品时,往往可达到10% 以上。这是由于粉料与钢模之间的摩擦阻力造成的。等静压流体介质传递压力,在各方向上相等。包套与粉料受压缩大体一致,粉料与包套无相对运动,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少,压力只有轻微地下降,这种密度一般只有1% 以下,因此,可认为坯体密度是均匀的。 c-因为密度均匀.所以制作长径比可不受限制,这就有利于生产棒状、管状细而长的产品。

热管技术综述

热管技术综述 热管作为一种具有高换热率、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良好的等温性等优良性能的换热元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热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形式、几种具体热管的研究现状、热管的应用几方面进行综述。 普通的热管通常由蒸发段和冷凝段组成,中间根据需要可布置绝热段。制造时先将内部抽成负压,再填装工质;工作时,工质从热源吸热蒸发,在小压差作用下流向冷凝段,在冷凝段放热冷凝,凝结液通过壁面金属网或多孔材料(吸液芯)的毛细力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由热源向冷源的传递。 在上述基本工作原理下,实际使用中的热管根据环境与用途可能又会有差异。在不同的温度下,热管的工质是不同的,选用工质时需要考虑在工作温度区间内工质要有良好的热性能、与热管材料有较好的兼容性等;在低温下(4~200K),通常会选用氦、氖、氮、氧、甲烷等工质,在中温下(200~700K,这是使用很广泛的温度区间),水具有良好热性能,氨由于与铝、钢等工程材料有更好地相容性也是很好的选择;在高温时(大于700K),通常会采用液态金属,如银、铯、钾、纳、锂等。在液体回流方式上,除了上述的靠毛细力回流外,在某些场合可将热管倾斜或垂直放置使用,这就是重力热管,此时不再需要吸液芯,结构简化,生产方便成本低;另外还有使用磁流体工质、提供旋转离心力、利用渗透力等其他回流方式的热管。实际使用中,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可将热管做成各种形式,如圆柱形、环形、星形等。作为上述使用相变换热原理的热管的延伸,还有使用化学反应的焓变来代替相变的焓变的化学热管,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可逆反应(又叫蓄热反应)在冷热源处的不同方向的反应热效应相反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可以想见,这类热管的重要课题是寻找可逆性好、正反反应速度都很大的蓄热反应。 热管具有众多优点:由于热管通过相变换热同时内部热阻小,其传热系数很大;由于工质蒸汽的饱和蒸汽压决定温度,它的等温性很好;由于内部压力小,蒸发段受热后蒸汽以近似音速前进,故响应特性好;同时机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维修方便;没有运动件,工作可靠;可工作在失重状态,从而可用于空间器件。上述优良性能使热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热管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一些新型的热管如平板热管、环路热管、脉动热管等。 平板热管是由两块平行的板壳和吸液芯组成,通道截面为扁平的矩形。目前,出现了由多个微型热管平行排列组成的新型平板热管,它的两块平行紫铜板中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若干互相平行的细铜丝,其中每相邻两根铜丝和上下两块紫铜板之间围成一个通道,通道截面由两条半圆曲线和两条平行直线构成。平板热管具有质量轻、良好的启动性和均温性的优势,用热管基板代替金属基板能大大强化基板的热扩散,为与电子元件一体化封装提供了条件,因此平板热管成为目前电子元件散热方面的研究热点,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然而在国内还没有很好实现产业化,主要原因是:虽然目前关于平板热管的研究较多,但平板热管的内部结构优化缺乏完善的理论模型指导设计;已有学者通过建立复杂的三维模型来分析平板热管,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尚待加强;加工制造上,对于提高平板热管的尺寸精度、毛细结构的附着等仍存在许多问题,必须改进加工技术与封装工艺。这些都当成为平板热管进一步开发研究实现产业化的努力方向。 环路热管是一种新型热控技术,正逐渐应用于空间飞行器的热控制,成为高功率航天器热控制的有效控制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各国航天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复习:完成下列填空题:(提问、回答) 一、关于多媒体的数字化: 1、录制一段时长1分钟、双声道、16位量化位数、44.1kHz采样频率的不压缩的音频数据是: A、10.1MB B、80.8MB C、17.2KB D、344.5KB 2、根据下图所示,有一个声音文件“第4讲附件录音.wav ”,每秒(ps)播放176kb(这里的k 仍旧表示千的意思,kb=1000b),那么播放23.40秒,需要多少存储空间(KB)? 176kb*23.40; 3、一幅1024×768像素的黑白(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A、1.5MB B、120KB C、96KB D、1.2MB (1) 4、一幅1024×768像素、256色的(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提示:28=256,) 二、分析下面的数制题: 1、十六进制数4FH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1001111)2 (B)(1011011)2 (C)(1010111)2 (D)(1011110)2 2、、若要分别表示一年的月份,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则最少需要 【A】 1位【B】 2位【C】 3位【D】 4位 3、十进制数121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__。 A、1111001 B、111001 C、1001111 D、100111 基本方法1:121反复除2求余数; 方法2: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看哪一个是121? 方法3: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 79H 39H 4FH 27H 十六进制数的幂展开计算结果就是十进制数:79H=7*161+9*160=121 方法4:7个1=(1111111)2=127,111=110 =6,127-6=121 三、其它概念: 1、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 存储容量最小单位是“位”(b it),存一个:0或1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1B=8b it ( B:Byte, 字节;存放一个字符,如:数字、字母、符号。) (2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还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就是还有能够发展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 1 信息技术的含义与发展 信息技术是目前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发展最为广泛和影响深远的技术,我们人类也在逐渐的进入到信息社会。 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下的关于一切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使我们人类对于了解自然世界的一种抽象或者数字化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的东西,但是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我们写在纸上或者在计算机上的数据信息表现出来,让我们通过这些数据来更详细的了解事物的具体信息。通过我们的的指令或者描述的概念来展现出的一种形式。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基础技术、

信息的处理技术和信息的应用技术、信息的安全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在我们人类最开始的时期,人类语言的产生就是信息产生的最开始时期。人类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信息的交流,来促进情感的表达,语言信息促进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的进行发展,人类通过语言信息提高了人类的认识和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随着人类对生活不断的创造和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就出现了在我们小学历史课本上所知道的象形文字和印刷术,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发展加以迅速,推动了我们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社会的进步; (3)人类发明的第一台电报机、发明的第一部电话、无线电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发明和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彻底的向信息化社会发展。通过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电视、广播、电报、传真和卫星、微波通信等技术的发明,快速的推动了我们人类趋于信息化社会的的发展; (4)电脑的发明使信息技术趋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 (5)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引用电脑在军事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开发出了第一个军事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

等静压技术

等静压技术 等静压技术是一种利用密闭高压容器内制品在各向均等的超高压压力状态下成型的超高压液压先进设备。等静压工作原理为帕斯卡定律:“在密闭容器内的介质(液体或气体)压强,可以向各个方向均等地传递。”等静压技术已有70多年的历史,初期主要应用于粉末冶金的粉体成型;近20年来,等静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陶瓷铸造、原子能、工具制造、塑料、超高压食品灭菌和石墨、陶瓷、永磁体、高压电磁瓷瓶、生物药物制备、食品保鲜、高性能材料、军工等领域。等领域。等静压技术按成型和固结时的温度高低,分为冷等静压、温等静压、热等静压三种不同类型。冷等静压技术冷等静压技术,(Cold Isostatic Pressing,简称CIP)是在常温下,通常用橡胶或塑料作包套模具材料,以液体为压力介质主要用于粉体材料成型,为进一步烧结,煅造或热等静压工序提供坯体。一般使用压力为100~ 630MPa。温等静压技术温等静压技术,压制温度一般在80~120℃下.也有在250~450℃下,使用特殊的液体或气体传递压力,使用压力为300MPa左右。主要用于粉体物料在室温条件下不能成型的石墨、聚酰胺橡胶材料等。以使能在升高的温度下获得坚实的坯体。热等静压技术热等静压技术(hot isostatic pressing,简称HIP)HIP) ,是一种在高温和高压同时作用下,使物料经受等静压的工艺技术,它不仅用于粉末体的固结.睫传统粉末冶金工艺成型与烧结两步作业一并完成.而且还用于工件的扩散粘结,铸件缺陷的消除,复杂形状零件的制作等。在热等静压中,一般采用氩、氨等惰性气体作压力传递介质,包套材料通常用金属或玻璃。工作温度一般为1000~2200℃,工作压力常为100~200MPa。与常规成型技术相比特点等静压技术作为一种成型工艺,与常规成型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a.等静压成型的制品密度高,一般要比单向和双向模压成型高5 ~l5 。热等静压制品相对密度可达99 8%~99.09%。b.压坯的密度均匀一致。在摸压成型中,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压制,都会出现压坯密度分布不均现象。这种密度的变化在压制复杂形状制品时,往往可达到10% 以上。这是由于粉料与钢模之间的摩擦阻力造成的。等静压流体介质传递压力,在各方向上相等。包套与粉料受压缩大体一致,粉料与包套无相对运动,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少,压力只有轻微地下降,这种密度下降梯度一般只有1% 以下,因此,可认为坯体密度是均匀的。c-因为密度均匀.所以制作长径比可不受限制,这就有利于生产棒状、管状细而长的产品。d.等静压成型工艺,一般不需要在粉料中添加润滑剂,这样既减少了对制品的污染,又简化了制造工序。e.等静压成型的制品,性能优异,生产周期短,应用范围广。等静压成型工艺的缺点是,工艺效率较低,设备昴贵。本文着重介绍冷等静压技术的应用,以及冷等静压设备的一些情况。 编辑本段冷等静压设备 冷等静压成塑有湿袋法和干袋法两种.相应地等静压机的结构也有所不同。1.湿袋法等静压将粉末装入塑性袋,直接打人液体压力介质,和液体相接触.因此称湿袋法。这种方法可任意改变塑性包套的形状和尺寸.制品灵活性很大.适用于小规模生产。每次都要进行装袋、卸袋操作,生产效率不高,不能连续进行大规模生产。2.干袋法等静压橡皮袋首先放在缸内.工作时不取出,粉末装入另外的成型塑性袋后.放进加压橡皮袋内,与液体不相接触.因此称为千袋法。这种方法可连续操作,即把上盖打开.从料斗装料.然后盖好上盖加压成受.出料时.把上盖打开.通过底部的顶棒把压坯从上边顶出去。操作周期短,适用于成批生产.但产品规格受限制.因为加压塑性模不能经常更换。由于大量使用的主要是湿袋法.因此下面着重介绍湿袋冷等静压设备结构。3.超高压容器超高压容器是冷等静压技术的主要设备,是压制粉末或其他物品的工作室.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可靠的密封性。容器缸体的结构.常采用螺纹式结构和框架式结构。螺纹式结构:缸体是一个上边开口的坩埚状圆筒筒体,为了安全可靠.在外面常装加固钢箍(热套和钢筒).形成双层缸体结

热等静压法综述

材料加工方法——热等静压法简述 前言 热等静压法作为材料现代成型技术的一种,是等静压技术一个分支。等静压是粉末冶金领域的一种技术,已有近百年历史。等静压技术按其成型和固结温度的高低,通常划分为冷等静压、温等静压、热等静压三种。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热等静压的发展,等静压技术不再只是粉末冶金的专用技术,它的应用已经扩大到了原子能工业、制陶工业、铸造工业、工具制造、塑料和石墨等生产部门。随着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作用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热等静压法已经成为一种及其重要的材料现代成型技术 1. 热等静压法定义和特点 热等静压(HIP)是在高温高压密封容器中,以高压气体为介质,对其中的粉末或待压实的烧结坯料(或零件)施加各向均等静压力,形成高致密度坯料(或零件)的方法。该法采用金属、陶瓷包套(低碳钢、Ni、Mo、玻璃等)或不采用,使用氮气、氩气作加压介质,使材料热致密化。其成型过程如图一: 加热装置 包套法玻璃浴法直接法 图一:热等静压法成型过程 由于热等静压法在高温下对工件施加各向均等静压力成型,使其与传统工艺相比如下优点: 1)在很低的温度下粉末便可固结到很高的密度。 2)可以压缩形成型状复杂的工件。 3)经过热等静压的工件具有一致的密度 4) 高的气体密度可以促进热交换,提高加热速度缩,短循环时间。 5)由于非常一致的加热,脆性材料也可被压缩成型

2. 工艺过程及工作原理 由于热等静压法用于粉末固结更具用代表性,下面以粉末固结过程介绍热等静压法的工艺工程和原理。热等静压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的工艺与原理与上述相似,只是省略部分阶段,故不再赘述 2.1热等静压法的工艺过程 热等静压法的一般工艺周期如下: 粉末填充一般在真空或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为了提高填充粉末的密度,包套要不停的震动。为了得到统一的收缩,则需要填充粉末的密度应不低于理论密度的68%。填充后包套要抽真空并密封,这是因为热等静压过程是通过压差来固结被成型粉末和材料的,一旦包套密封不严,气体介质进入包套,将影响粉末的烧结成型。另外,真空密封可以去除空气和水,防止氧化反应和阻碍烧结过程其中升温升压、保压、降温减压阶段被称为高温高压循环。根据升温、升压的先后顺序不同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循环方式(如图二),并具有各自的优点。分别为: 图二:热等静压循环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2) 晨怡热管2007-6-9 22:07:05 第二章热管及其特性 热管:是一种传热性极好的人工构件,常用的热管由三部分组成:主体为一根封闭的金属管(管壳),内部空腔内有少量工作介质(工作液)和毛细结构(管芯),管内的空气及其他杂物必须排除在外。热管工作时利用了三种物理学原理: ⑴在真空状态下,液体的沸点降低; ⑵同种物质的汽化潜热比显热高的多; ⑶多孔毛细结构对液体的抽吸力可使液体流动。 从传热状况看,热管沿轴向可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三部分。 一.热管的组成 图2.1 热管示意图 1—管壳;2—管芯;3—蒸汽腔;4—工作液 国外资料: (From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3055925.html,) A traditional heat pipe is a hollow cylinder filled with a vaporizable liquid. A. Heat is absorbed in the evaporating section. B. Fluid boils to vapor phase. C. Heat is releas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cylinder to the environment; vapor condenses to liquid phase. D. Liquid returns by gravity to the lower part of cylinder (evaporating section).

(Heat Pipes for Dehumidification(除湿气) 热管的管壳是受压部件,要求由高导热率、耐压、耐热应力的材料制造。在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热管在长期运行中管壳无腐蚀,工质与管壳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产生气体。 管壳材料有多种,以不锈钢、铜、铝、镍等较多,也可用贵重金属铌、钽或玻璃、陶瓷等。管壳的作用是将热管的工作部分封闭起来,在热端和冷端接受和放出热量,并承受管内外压力不等时所产生的压力差。 热管的管芯是一种紧贴管壳内壁的毛细结构,通常用多层金属丝网或纤维、布等以衬里形式紧贴内壁以减小接触热阻,衬里也可由多孔陶瓷或烧结金属构成。如右图所示为几种不同的管芯的结果示意图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信息技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了解。 ②有条件的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课程资源。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本课及运用“百度搜索”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提高他们的信息展示的能力。同时通过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广西教育出版社的桂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个人经验以及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料,来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教师需要铺设好思维阶梯,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用信息;学会搜集和展示信息;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探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信息沟通能力和信息展示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③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

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热等静压法作为材料现代成型技术的一种,是等静压技术一个分支。目前热等静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运输、电工、电子、化工和冶金等行业,用于生产高质量产品和制备新型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等静压技术的发展、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热等静压,高压容器,加热炉,扩散连接,粉末冶金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Hot Isostatic Pressing Abstract:Hot isostatic pressing method as a kind of modern molding technology, is a branch of isostatic pressing technology. Hot isostatic pressing technique has been widely used both in aviation, aerospace, energy, transportation, electrical, electronics, chemical industry and metallurgy and other industries, and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product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new material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hot isostatic pressing technology, working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range. Keywords:Hot Isostatic Pressing,High Pressure Vessel, Heating Furnace, Diffusion Bonding, Powder Metallurgy

浅议热管技术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参考文本

浅议热管技术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浅议热管技术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热管技术现在运用的越来越频繁,本文对热管的基本 组成,热管的工作原理,以及热管的分类和热管在应用的 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热 管技术在热能工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以后的热 管研究提供了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热能工程的发展也是 与日俱进,热管技术也投入到了应用。热管的导热系数非 常高,是铝、银等金属的上千倍。如果使用热管技术,热 管的截面非常的小,并且不需要加入任何的动力就可以让 巨大的热能,进行传输。因此,热管在热能工程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热管的组成和原理 1.1.热管的组成 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负1---10负4)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己,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端。热管在实现这一热量转移的过程中,包含了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主要过程: 1.1.1.热量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液体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汽)分界面; 1.1. 2.液体在蒸发段内的(液--汽)分界面上蒸发;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年中期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特网等汇成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核心与主流,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延伸,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分为: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 是信息技术群的核心。从公元前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17 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算并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 其指令与被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处理的所有数、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社会的“大脑”,那么通信技术就是现代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这里提到的通信技术应当广义地理解为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 可以预见, 在本世纪中叶之前, 现代信息技术仍将保持它在全球高技术中的先导地位, 在向着它的顶峰攀登的同时, 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包括生物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程, 同时, 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 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处于人类科学技术的更大变革的前夜, 信息化核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不仅值得科学家们高度关注, 更值得所有人类高度重视。如今,西方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领先中国,并且差距还比较大,国外信息化发展有着许多亮点,如电子信息材料整体稳步向前, 环保节能材料领域发展令人瞩目……展望未来,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2)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3)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

热管技术的应用展望

第28卷第3期2006年9月 甘 肃 冶 金 G ANS U MET ALLURGY Vol.28 No.3 Sep.,2006 文章编号:167224461(2006)0320098202 热管技术的应用展望 魏新宇1,李树勋2,吴 奇2 (1.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动力工程系,陕西 西安 710077; 2.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简单介绍了热管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以及热管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总结出热管及热管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热管;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TK17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 ca ti on and D evelop m en t of Hea t P i pe Technology W E I Xin2yu1,L I Shu2xun2,WU Q i2 (1.Xi′an Aer otechnical College,Xi′an710077,Ch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3055925.html,nzhou University of Tech.,Lanzhou730050,China) Abstract:I n this paper,the p r operties,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 licati on of heat p i pe in s ome fields are su mmarized, then analyzed the p resent status and discussed its devel op ing tendenc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heat p i pe;app licati on;devel opment 1 引言 热管的构想1942年首次由美国人R S Ganger提出。1964年,美国Loe A la m科学实验室的G M Gr over及其合作者T P Cotter与G F Ebon制成高温钠热管,并定名为Heat Pi pe。40多年来,美、日、德、意、英、法、原苏联等国相继对热管的理论和应用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使之发展速度较快。热管是利用密闭管内工质的蒸发和冷凝来进行传热,其热阻很小。它是由管壳、起毛细管作用的多孔物质———管芯以及传递热能的工质等组成的一个高真空封闭系统。在热管内部,因热量的传递是通过沸腾、冷凝过程进行,沸腾与冷凝系数都很大,蒸汽流动阻力小,则管壁温度相当均匀。由热管的传热量和相应的管壁温差折算而得的表观导热系数,是最优良金属导热体的100~1000倍[123]。 热管以其优良的性能首先在卫星的温度控制上使用,随即在电子、电机的散热冷却和余热利用等诸方面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从空间到地面,从军工到民用,在航天、航空、电子、电机、核工业、热工、建筑、医疗、温度调节、余热回收以及太阳能与地热利用等方面已有数以万计的热管正在运行中。1972年,我国第一根自制钠热管成功地投入运行,之后从航天技术到民用工业,热管技术都取得进展并获得应用。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在热管技术的应用和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热管在空间技术、电子电器、能源动力、化工、轻工、冶金等多方面获得应用[1]。 2 热管技术的扩展与展望 2.1 热管的小型微型化 在容积受限的条件下,普通的换热措施无法实现,一般热管也难以安置,小型和微型热管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难题。微型热管一般指直径10~500μm、长约10~30mm、无吸液芯的热管。美国研制的小型手持开式液氮热管手术器,质量仅1kg,包括液氮贮存器、热管和探针尖3大件。借助毛细作用,使液氮从贮存器流过305mm长的探针内腔到达镀金的铜尖,液氮蒸发吸收汽化潜热由尼龙帽排出,保证在半小时内探针尖温度都在77K(-196℃)左右,可用以冻杀肿瘤组织[3]。日本开发的一种热管温热治疗仪,是外径1.48 mm、内径1.l mm的不锈钢热管,蒸发段外设循环恒温的热水管套,控制热管的运行温度,冷凝段制成针头状,可刺入皮下数十毫米,保持针头43~46℃温热以杀死癌细胞[2]。 传统的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 U)都使用微型风扇和金属翅片来散热冷却,散热量一般为2~4W。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性能的CP U的发热量增加了5~6倍,以后的发热量就会越来越大,将会达到5~12W或者更高,常规的自然散热方式及风扇强制散热都难以满足要求。热管散热有体积紧凑、无噪音、高度可靠性等优点,是首选的散热手段。用于笔记本电脑散热的热管属于小型热管,热管的外径为3~5mm,内径一般为2.6~4mm,长度一般小于300mm,可以弯成各种形状。见图1。 2.2 热管的大型超大型化 大容量的余热回收、融化道路积雪(防冻)、地下电力电缆的冷却、地下煤气化的冷却以及地热开发利用和保持永久冻土层的稳定等领域都要求热管的大型甚至超大型化。据报道,20世纪末世界最大的热管直径达300mm,长度达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 陆以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 本专题从七个方面介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第一个是微电子与光电子,第二个是现代通信技术,第三个是遥感技术,第四是智能技术,第五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第六是消费类电子技术,第七是信息安全技术。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 在讲这个之前,我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同一个领域都取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能不能说出来?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只拿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奖;也不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在化学和物理,不是同一个领域,她拿了两次诺贝尔奖。这个科学家叫巴丁,他是晶体管的发明人,因为他和肖克莱、布拉顿三个人一起发明了晶体管,1946年他们开展了这个研究,1947年观察到了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1972年因为他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发明了超导,所以第二次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他曾经开玩笑说他每次都得了三分之一,得了两次才拿到三分之二,他还必须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再合作一次,再拿一次,才能拿到整个诺贝尔奖。 我们言归正传,微电子学是什么?它是电子学的分支,它主要是研究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的技术,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工艺和测试等。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求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那如何研究出这种器件就是微电子学研究的内容。我们以一个它的发展线路来看一下,我刚才谈到巴丁和另外两个科学家,一个是肖克莱,他提出了著名的PN结理论,另外一个科学家叫布拉顿,他们三个于1946年1月在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小组,经过差不多两年,他们观察到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晶体管是分离电路,还不能满足我们体积小、低功耗的要求,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集成电路。从晶体管发展到集成电路已经有50年了,1952年英国科学家G.W.A. Dummer第一次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1958年以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科学家基尔比(Clair Kilby)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集成电路发展了五十年,它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我们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Gordon Moore)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他提出这个定律的时候是1965年,那时候他还不是在Intel,而是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做实验室主任,他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定律说的是芯片上的晶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就是24个月翻一番,到现在摩尔定律还在起作用。 我们前面说的是微电子技术,下面我们就再说一下光电子技术,为什么把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放在一起谈?光电看起来好像不相干,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他们是有密

热管技术在余热回收工程中的应用

热管技术在余热回收工程中的应用 1、热管在热能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1.1均温技术 主要是利用热管的等温性,将一个温度各处不相等的温度场变为一个温度各处都均匀的温度场。 1.2汇源分隔技术 通过使用热管将热源和冷源完全分隔开,从而完成热交换,并且分割距离的长短可以根据现场需要以及热管的性能进行决定,短则几十厘米,长则100m不等。在进行连续生产的项目中利用汇源分割技术意义非凡。 1.3交变热流密度 通过使用热管既可以实现在小面积输入热量,大面积输出热量,还可以实现大面积内输入热量,小面积输出热量。这样能够有效进行单位加热传热面积与单位冷却传热面积进行热流量的变换。交变热流密度在工程项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如通过控制管壁温度预防露点腐蚀。 1.4热控制技术 通过使用热阻能够变化的可变导热管进行传热控制,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温度。通常情况下,利用热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热源与冷源的温度。 1.5单向导热技术 在重力热管的理论下,可以实现热管的单向导热,此时的热管就是一个单项导热的零部件。单项导热技术通常可以使用在太阳能工程和冻土永冻工程等工程项目上。 1.6旋流传热技术 通过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可以实现热管内的工作液体从冷凝段回流到蒸发段,或者依靠工作液体的位差实现回流。通常情况下,旋转传热技术可以用在高速钻头、电机轴等高速回转轴件等工程项目上。 1.7微型热管技术

微型热管与普通热管最大的不同在于微型热管的毛细力是存在于蒸汽通道旁边液缝弯月面供给的,而不是吸液芯产生的。微型热管技术通常在半导体芯片、手提电脑的CPU散热、集成电路等工程项目。 1.8高温热管技术 高温热管内部的工作液体主要是液态金属,在工作状态下,金属造成的饱和蒸汽压相对较低,从而不会给高温下的热管制造高压。高温热管通常应用在核工程、高温热风炉、赤热体取热、太阳能电站等工程项目。 2、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2.1热管技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各类航天器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航天器正对着太阳的部位温度特别高,而背对太阳的一侧温度又特别低,由于无法通过空气的对流完成气温的调节,因此这就导致两部分的温差高达300多摄氏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热管技术可以快速实现两部分温差的平衡。将热管安装到航天器中,面对太阳的一侧是蒸发段一侧,背对太阳的一侧是凝结段一侧。热管的蒸发段在面对太阳的一侧吸收了大量热量,其内部的工作介质蒸发后将热量传递到冷凝段,并在冷凝段释放热量再次形成液态工作介质流回蒸发段,然后再次进行循环。这样往复不停的循环就可以实现航天器两侧温度的平衡,从而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内部系统故障。 2.2热管技术在铁路冻土路基上的应用 在我国北方的某些地区,土壤常年处于冻土状态,每到初夏,温度升高,冻土层自下而上融化,这样就会形成翻涌导致铁路路基松懈,从而引发列车脱轨等严重交通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低温热管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在使用低温热管的过程中,首先要将低温热管埋进冻土层。在寒冷的季节里,冻土的温度远高于空气的温度,此时热管内的液氨工质因吸收了冻土中的热而蒸发,氨蒸汽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不断流到管腔的上部,并在上部释放出汽化潜热,然后冷凝成液体后流回蒸发段,然后再在蒸发段蒸发成气体再次进行循环,这样,通过低温热管就可以将冻土中的热输送到大气中。在温暖的季节,空气的温度远高于冻土的温度,此时液氨蒸汽到达冷凝段后,由于外部温度较高,氨蒸汽不再冷凝,此时便会达到汽相和液相之间的平衡,液氨便不再蒸发,热管也就停止了工作,

热等静压(hip)技术在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热等静压(hip)技术在硬质合金及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热等静压(HIP)技术一直是开发高性能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致密制品的主要手段之一。陶瓷材料、尤其是非氧化物陶瓷材料多为强共价键化合物。其自扩散系数很小,采用常规烧结工艺难于得到性能优良、形状复杂的致密制品。在每届国际HIP会议上,陶瓷材料的研究论文都占有主要的位置,下面是1999年北京HIP国际会议关于HIP技术在硬质合金和陶瓷材料中的应用情况介绍。1硬质合金HIP技术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始于70年代初。硬质合金经HIP处理后,其抗弯强度与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加工后制品的表面光洁度也大大提高,许多采用常规工艺难以生产的部件,在采用HIP技术后也可以顺利生产。多年的试验研究表明,要想得到全致密的硬质合金产品,并不需要太高(一般只需要几个MPa)的压力。80年代初开发了一种低压烧结技术, 即低压烧结HIP技术,此项新工艺把硬质合金生产中的脱蜡-烧结-HIP致密化合为一体在同一设备内完成。由于所需压力成10倍的下降,使HIP设备的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几道工序合为一体不但降低了制品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此工艺更加合理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目前烧结HI技术已成为世界各硬质合金厂生产高质量硬质合金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各主要硬质合金生产厂都引进了多台先进的烧结热等静压设备,本届HIP会议发表了数篇有关报道。其中,株洲硬质合金厂采用平均粒度为08μm的WC粉、钴粉为原料及加入少量VC、Cr3C2制备了HRA≥90、抗弯强度≥3000MPa的系列产品<1>;株洲硬质合金厂还采用烧结HIP工艺生产了外285mm/内66mm×145mm的大件,其单件质量为118kg;他们对采用此工艺与采用常规真空烧结工艺制品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表1)<2>表1烧结HIP工艺及常规真空烧结工艺制品性能的比较①烧结工艺密度/gcm3硬度(HRA)抗弯强度/MPa抗压强度/ /MPa晶粒尺寸/μm烧结HIP14228923710555012真空烧结141188 92730468014①合金成分:WC+13Co(质量分数)。2Si3N4材料Si3N4陶瓷是最主要且应用最广的工程陶瓷材料之一。由于Si3N4陶瓷材料自身几乎不可能烧结成制品,故在生产Si3N4陶瓷制品时都加入一定数量的烧结助剂如:MgO、Al2O3、Y2O3等。由于烧结助剂与Si3N4表面SiO2形成低熔点共晶而进行液相烧结,αSi3N4粒子溶于液相后,从液相析出针状βSi3N4,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提高Si3N4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因而常压烧结Si3N4制品在80年代后得到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近年来大多采用低压HIP烧结技术(又称为气压烧结———GPS),且在加压工艺上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研究。清华大学采用先在1800℃、01MPa下烧结2h(材料中含5%Y2O3、3%Al2O3及5%TiC(质量分数)),然后在1900℃、10MPa下烧结2h的工艺,得到了抗弯强度为714MPa,断裂韧性为74MPa·m1/2的材料< 3>。上海材料所认为,最好的工艺是先在1850℃及1MPa下烧结05~2h,然后进行高压处理(温度为1750~1850℃,压力为150MPa<4>)。对HIP高压处理致密化的机理研究表明,虽然制品的密度随HIP处理温度的提高而提高,但若预烧工艺选择不当,也可使其中心部位的致密化受到影响。澳大利亚学者与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5>,若在01~1 MPa及1750℃下烧结1h,然后再立即加压至100MPa并保持1h,则可以得到很细的晶粒。他们对Si3N4/SiC·ZTA·Mg-AT(Mg-Al钛酸盐)等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表2)。表2一些陶瓷材料在压力烧结(PS)与高压烧结(SH)后晶粒尺寸等性能的对比<5>材料组成(质量分数)/%烧结条件相对密度/%开孔率/%总气孔率/%平均晶粒尺寸/μmSi3N4Si3N4(90%),CaO(2%),Y2O3( 3%),La2O3(5%)PS(1750℃,2h,N2,0.1MPa)66.533.5 33.59.2±1.8SH(1750℃,2h,N2,100MPa)99.50.30.5 4.9±2.2Si3N4/SiCSi3N4(58.4%),SiC(14.6%),SiO2(3%),Y2O3(9%),La2O3(15%)PS(1750℃,2h,N2,0.1 MPa)73.225.126.81.9±0.4SH(1750℃,2h,N2,100MPa)99.70.000.31.6±0.3ZTAZrO2(15%),Al2O3(85%) PS(1600℃,2h,空气,0.1M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