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

1992年9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

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

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

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的规定进行。

第2.1.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混凝土按坍落度的分级表2.1.3

注:坍落度检测结果,在分级评定时,其表达取舍至临近的10mm。

第2.1.4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混凝土按维勃稠度的分级表2.1.4

第2.1.5条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的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2.1.5-1和表2.1.5-2的规定。

坍落度允许偏差表2.1.5-1

维勃稠度允许偏差表2.1.5-2

(Ⅱ)含气量

第2.1.6条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根据混凝土采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其含气量的限值不宜超过表2.1.6的规定。

表2.1.6

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含气量的限值

第2.1.7条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检测结果与要求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应为±1.5%。

(Ⅲ)水灰比和水泥含量

第2.1.8条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第2.1.9条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实测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Ⅳ)均匀性

第2.1.10条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第2.1.11条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进行。

第2.1.12条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

二、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2.2.1条普通混凝土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45、C55、C60等12个强度等级。

第2.2.2条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2.3条混凝土强度,除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分批进行合格评定外,尚应对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相同等级和龄期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计算强度均值(μfcu)、标准差(σ)及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P),以确定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其中μfcu应符合本标准的第2.2.7条规定,σ和P应满足表2.2.3的要求。

第2.2.4条对商品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对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混凝土生产管理水平

表2.2.3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N/

) 商品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

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现场

第2.2.5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和强度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P),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

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组数,该值不得少于25组;

μfcu——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

N0——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值的组数。

第2.2.6条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δb)不宜大于5%,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盘内混凝土强度均值(μfcu)及其标准差(σB)可利用正常生产连续积累的强度资料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δ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

σ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N/);

μfcu——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

Δfcu,i——第i组三个试件中强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N/);

n——试件组数,该值不得少于30组。

f 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第2.2.7条按月或季统计计算的强度平均值(μfcu)宜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μ——按月或季统计的强度平均值(N/);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

σ——按月或季统计的强度标准差(N/),确定标准差的试件组数不得少于25组。

注:对有早龄期强度和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平均值可不受该上限限制。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2.3.1条根据混凝土试件所能承受的反复冻融循环(慢冻法)次数,混凝土的抗冻性划分为D10、D15、D25、D50、D100、D150、D200、D250和D300等9个等级。

第2.3.2条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性可划分为S4、S6、S8、S10、S12等5个等级。

第2.3.3条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实测的混凝土抗冻性或抗渗性指标,不应低于设计要求。

第2.3.4条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氯化物总含量(以氯离子重量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素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2%;

二、对处于干燥环境或有防潮措施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

三、对处在潮湿而不含有氯离子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3%;

四、对在潮湿并含有氯离子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1%;

五、预应力混凝土及处于易腐蚀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06%。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3.0.1条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应包括组成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确定。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Ⅰ)水泥

第3.1.1条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快硬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1.2条应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以及设计、施工的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标号的水泥。

第3.1.3条对所用水泥应检验其安定性和强度。有要求时,尚应检验其他性能。其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和《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

注:根据需要可采用水泥快速检验方法预测水泥28d强度,作为混凝土生产控制和进行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第3.1.4条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及牌号按批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或水泥库内。如因存储不当引起质量有明显降低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在使用前对其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

(Ⅱ)骨料

第3.1.5条普通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第3.1.6条骨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粗骨料最大粒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2,并不得超过50mm;

2 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

二、泵送混凝土用的细骨料,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15%,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5%;

三、泵送混凝土用的骨料还应符合泵车技术条件的要求。

第3.1.7条骨料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一、来自采集场(生产厂)的骨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根据需要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二、对无质量证明书或其它来源的骨料,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他质量指标。

三、对海砂,还应按批检验其氯盐含量,其检验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四、对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或其他活性成分的骨料,应进行专门试验,待验证确认对混凝土质量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

第3.1.8条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存储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其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保持洁净。

(Ⅲ)水

第3.1.9条拌制各种混凝土的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第3.1.10条不得使用海水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水拌制有饰面要求的素混凝土。

(Ⅳ)掺合料

第3.1.11条用于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品种的掺合料时,其烧失量及有害物质含量等质量指标应通过试验,确认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

第3.1.12条选用的掺合料,应使混凝土达到预定改善性能的要求或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取代水泥。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的最大取代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3.1.13条掺合料在运输与存储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Ⅴ)外加剂

第3.1.14条,用于混凝土的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

第3.1.15条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

第3.1.16条选用的外加剂应具有质量证明书,需要时还应检验其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经验证确认对混凝土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使用。

第3.1.17条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3.2.1条混凝土配合比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配确定。当配合比的确定采用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时,其试验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配合比。

第3.2.2条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等因素,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第3.2.3条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4.0.1条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应包括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计量、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工序的控制。

第4.0.2条施工(生产)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提出混凝土质量控制目标,建立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必要的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第4.0.3条在生产过程中应对在各工序中取得的质量数据,定期(每月、季、年)进行统计分析,并应采用各种质量统计管理图表,根据生产过程的质量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和对策。

第4.0.4条施工(生产)单位必须积累完整的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和质量检测资料,并应分类整理存档。

第一节计量

第4.1.1条在计量工序中,整个生产期间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注: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计量应按重量计,水和液体外加剂可按体积计。

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表4.1.1

第4.1.2条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第4.1.3条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第4.1.4条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中修、大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

第二节搅拌

第4.2.1条在搅拌工序中,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应符合本标准第2.1.12条的规定。

第4.2.2条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

第4.2.3条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

一、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场),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稠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二、根据需要,尚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其他质量指标,检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第二章第一节的规定。

第三节运输

第4.3.1条在运输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

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稠度。

第4.3.2条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和管道,应不吸水、不漏浆,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容器和管道在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0℃时,应有隔热措施。

第4.3.3条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4.3.3的规定。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表4.3.3

注:掺有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延续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第4.3.4条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

第4.3.5条混凝土运至指定卸料地点时,应检测其稠度。所测稠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本标准的第2.1.5条规定。

第4.3.6条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第4.3.7条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泵的连续工作,受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4.4.1条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

第4.4.2条模板和隐蔽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检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第五节浇筑

第4.5.1条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第4.5.2条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变化,应及时处理。

第4.5.3条柱、墙等结构竖向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

第4.5.4条混凝土应振捣成型,根据施工对象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质应选择适当的振捣器,并确定振捣时间。

第4.5.5条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第4.5.6条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制作供结构或构件出池、拆模、吊装、张拉、放张和强度合格评定用的试件。需要时还应制作抗冻、抗渗或其他性能试验用的试件。

第六节养护

第4.6.1条在养护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处在有利于硬化及强度增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必要的强度和耐久性。

第4.6.2条施工(生产)单位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案,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养护制度。

第4.6.3条自然养护混凝土时,应每天记录大气气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养护方式和制度。

对采用薄膜或养护剂养护的混凝土,应经常检查薄膜或养护剂的完整情况和混凝土的保湿效果。

第4.6.4条蒸汽养护的温度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小时测温一次。恒温阶段每两小时测温一次;

二、加温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前,应进行温度测量。当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20℃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或构件出池。

第4.6.5条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进行热工计算确定其保温、保湿或降温措施,并应设置测温孔或埋设热电偶等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使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无设计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第4.6.6条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应养护到具有抗冻能力的临界强度后,方可撤除养护措施。混凝土的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标准值的30%;

二、用矿碴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标准值的40%;

三、在任何情况下,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不得低于5N/。

第4.6.7条冬期施工时,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北京市第一建筑构件厂、上海市建工材料公司、中建三局深圳工程地盘管理公司、上海市建筑构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韩素芳、耿维恕、钟炯垣、曹天霞、胡企才、彭冠群、许鹤力、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北京市地方标准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北京市建设工程监督培训中心 二ОО六年十月

编制说明 本规程根据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工程建设技术标准2005年度编制计划》的通知(京建科教[2005]293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及北京市混凝土协会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北京市地方标准《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J01-6-90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北京市预拌混凝土应用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定稿。并改名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以与国家产品标准《预拌混凝土》的名称相一致。 随着混凝土外加剂的广泛应用,预拌混凝土从生产设备、工艺控制及应用技术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北京市地方标准《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J01-6-90已经不适应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要求,本次修订对原规程的章节及内容均做出了较大修改,删除了原规程中一些不适用的规定,增加了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要求,补充完善了材料应用、材料试验、配合比确定、生产过程控制、计算机管理、设备计量检定及施工现场试验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内容。 考虑到北京市的建设工程已经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而预拌混凝土为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其质量好坏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本规程经申请批准确定为条方强制,规程第3.0.1、3.02、5.1.6、5.3.2、5.5.1、6.0.5、9.0.3、10.0.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会同北京市混凝土协会主编,邀请了北京市14家大中型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参加编制。编制组由政府、协会和企业的代表组成,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本规程编制过程中,注意了技术内容的表述尽可能简洁,并使各项要求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于目前现实条件难以达到的个别材料的技术参数,采取了加强控制等措施。 综合上述,本规程的技术内容,在与国家标准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严格贯彻政府的管理规定,同时以兼顾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管理水平。本规程所体西风的管理水平,基本代表了北京市目前预拌混凝土生产和应用的先进水平。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质量,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1、混凝土拌和物 1)坍落度:根据本合同段工程情况及现场施工工艺,本合同段砼坍落度要求如下: C15普通混凝土:150±30mm C20普通混凝土:150±30mm C35水下混凝土:200±20mm C25普通混凝土:150±30mm C30普通混凝土150±30mm C35普通混凝土150±30mm C35墩柱、盖梁混凝土80-120mm C40普通混凝土80-120mm C50预制箱梁混凝土140±20mm 2)含气量: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含气量限值不应超过4%。 3)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超过0.55,最大水泥用量不得超过500kg/m3(包括替代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大体积混凝土不超过350 kg/m3,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250 kg/m3。

4)均匀性: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5)混凝土凝结时间满足施工要求。 2.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桩基—C35水下混凝土,承台、系梁—C35混凝土,墩柱、盖梁—C35混凝土,箱梁—C50混凝土。 强度按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D 进行评定: 试件大于等于10组时:R K R n 9.01≥-,R K R 2min ≥,1 2 2--= ∑n nR R S n i n R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n ——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R n ——同批n 组试件强度平均值;S n ——同批n 组试件强度标准差,当S n <0.06R 时,取S n =0.06R ;R i ——第i 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R min ——n 组试件中强度最低一组的值;K 1、K 2——合格判定系数,见下表 试件小于10组时:R n ≥1.15R ;R min ≥0.95R 。 箱梁混凝土7天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以满足现场施工进度要求。 3、混凝土的外观要求 墩柱、箱梁等外露混凝土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桥梁外观颜色均匀一致。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目次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

(完整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 2011年4月2日颁布 2012年5月1日执行 前言 ?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 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 2.1 水泥 2.1.1 水泥的选择: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 ?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 ?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 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 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 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 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 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0164—9 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 1992年9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 二公司尹国英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施工中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成了一个新的话题.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通过减少质量通病提高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裂缝问题 商品混凝土的裂缝是大家十分头疼的事情.混凝土开裂将不同程度地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贯穿裂缝对结构承载勒和抗震性的影响更不可忽视.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和缩短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原因,有碳化、冻融循环、化学侵蚀、碱骨料反应和钢筋锈蚀等.这些破坏作用的发生,除了受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性质和其所处环境因素控制外,混凝土结构体系是否发生开裂液化司一项重要因素. 从力学角度讲,只要混凝土体所受的应力超过其本身的强度,或者变形超过其极限变形能力时,就会发生开裂.根据裂缝开裂的原因,裂缝有很多种类.但是由于许多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区分某条裂缝具体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现就裂缝产生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1、混凝土干缩裂缝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特别是夏季高温、空气相对湿

度较小时,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急剧蒸发,形成很大的混凝土内外湿度梯度,混凝土表面在很大的拉应力下被拉裂,特别是施工风口处极易普遍出现裂缝.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要比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高的多,养护时间也要大大提前. 影响商品混凝土干缩的因素主要有:(1)水泥用量太高会加剧收缩.(2)砂、石材料中含泥量增大也会加剧收缩.(3)坍落度大的混凝土产生干缩的可能性较大.(4)掺加缓凝型外加剂由于延缓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因而会增大干缩的可能性. 2、温度裂缝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的水化将释放出大量热量,且主要集中在浇注后的7天内,而混凝土导热系数比较低,这样内部释放出的热量因不能及时散失而使内部温度较高.混凝土会由于内外温度梯度过大而产生裂缝. 影响温度裂缝的因素有: (1)水泥品种和混凝土掺合料 由于粉煤灰、矿渣和火山灰在水泥中水化速度较慢,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均有比较低的水化热,混凝土温峰出现的时间摧迟,所以用这些品种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倾向比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的低.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 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 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 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 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 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 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其检测方法

1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科左后旗鸿盛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制度 1.总则 1.1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混凝土产品合格率100%。 2.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结构: 2.1公司经理是公司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领导质量代表人(即:质量总监)主任工程师、质量技术部及实验室,质量技术部负责公司的质量技术管理工作。3.质量技术部的工作职责: 3.1签发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负责产品过程的质量监控。 3.2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技术要求,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 3.3负责编制特殊工程的质量计划、处理用户质量异议和质量问题,及时上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 3.4协助主任工程师处理客户投诉及产品质量事故,积极协助实施公司下达的生产技术质量达标工作。 3.5对产品的生产、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及作业标准、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对检验合格原材料签发原材料准用证。 3.6制定检查标准,并稽核质量检查人员是否正确实施。 3.7负责质量异常的妥善处理。 3.8检验仪器与量规的管理与校正,及库存品的抽验。 3.9对原材料供应商,外加剂工厂供应商等交货质量进行整理与评价。 3.10制定巡回检验的管理与分析,专案研究并作改善,预防再发防止措施。3.11对客户投诉案件进行分析并实施落实改进措施。

3.12负责资料回馈相关单位。 3.13执行质量管理日常检查工作。 3.14做好质量保证作业。 3.15研究制订并执行质量管理教育训练计划。 3.16制定质量管理规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3.17负责其他有关质量管理事宜。 3.18参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及试制。 3.19定期向主任工程师报送有关质量技术报表。 4.搅拌楼、运输组、泵送组、采购等相关部门,必须协助质量技术部共同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5.生产过程质量技术管理: 5.1所有原材料(水泥、砂石料,掺和料、外加剂)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技术指标。 5.2水泥:必须是持有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采用旋窑生产水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5.3砂石料:质量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定点采购。 5.4掺和料:经检验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5原材料售货单位必须提供产品三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检验报告)。质量技术部负责保管原材料的出厂质保书。 5.6预拌混凝土购销合同中对原材料有特别约定的,应遵守约定。 5.7材料供应单位应当相对固定,应选定产品质量稳定、信誉可靠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对象。

混凝土质量验收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混凝土质量验收表格 篇一: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验收表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标准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外观质量标准 外观质量验收评定表 表4.7.3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质量标准 篇二: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说明:1.主控项目:①水泥进场检查及复试的要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标准的规定,对使用中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破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应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检查产品合格证及复试报告。②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50119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

结构中,当使用氯化物外加剂时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及进场复试报告。③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计算书。④配合比设计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并按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能进行调整。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尚应符合有关专门规定。检查配合设计资料。 2.一般项目:①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gb1596标准,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②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检查进场复试报告。③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63标准的规定。检查水质试验报告。④开盘鉴定。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检查开盘鉴定报告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⑤配合比调整。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含水率测试报告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说明:1.主控项目:①水泥进场检查及复试的要求,其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查表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查表单位名称:

检查组成员签字:检查日期:

混凝土生产质量检查说明 (一)资质管理 1、混凝土生产单位具有相应资质 一、检查内容:企业资质 二、判定原则:无企业资质或资质无效,判定为“不符合” 三、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条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2、混凝土生产企业、分站点的设立是否满足资质管理规定要求 一、检查内容:企业资质 二、判定原则:无企业资质或资质无效,判定为“不符合” 三、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条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二)原材料管理 3、有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使用管理制度 一、检查内容:原材料管理制度 二、判定原则:原材料采购、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否则判定为“不符

合” 三、依据:《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84号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跟踪制度 4、采购合同(协议)以书面形式签订并存档,同时建立原材料使用台帐,原材料质量可追溯 一、检查内容:原材料合同及台账 二、判定原则:原材料采购合同管理及使用台账管理合格,否则判定为“不符合” 三、依据:《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84号加强原材料进场检验和质量控制,建立完善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和原材料使用台账,实现原材料使用的可追溯。 5、有混凝土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包括厂名或地、品牌、规格、数量) 一、检查内容: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二、判定原则: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齐全,否则判定为“不符合” 三、依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第6.2条原材料进场 6、对进场的原材料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并建立逐一对应的检测试验台账 一、检查内容:原材料检验台账,根据原材料进货量核对试验批次

混凝土结构质量保证协议

附件四: 编号: 质量保证协议书 甲方: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乙方: 年月日

质量保证协议书 甲方: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乙方: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规范、明确甲乙双方质量管理行为,确保工程竣工一次验收通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要求,经双方协商一致, 在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分包合同框架范围内,另订立本协议,已 明确双方质量管理权利职责并共同遵守。 一、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执行以下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79号令)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_506666-201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二、工程质量目标 1、工程质量验收等级评定按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的有关规定执行,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 2、合格,争创陕西省优质工程“ 长安杯” 三、分包单位质量体系和人员配备要求 (一)分包单位质量体系 1、分包单位必须制定质量实施计划、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实测实量计划等。 2、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进场人员必须进行质量培训及技术交底工作,分包 单位随后也必须对进场工人与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培训与技术交底,对不合格人员视情况进行辞退。 3、分包必须全面配合总包质量检查工作、实测实量工作等,对质量问题无条件配合整改。 4、如分包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不称职,总包有权随时调换或清退,分包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手册下载

预拌商品混凝土 质 量 控 制 手 册 混凝土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八月

目录 简介 (01) 公正性申明 (02) 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03) 质量方针 (04) 质量目标 (05) 质量承诺 (06) 术语 (07) 管理体系 (09) 合同评审 (10) 申诉和投诉 (11) 记录 (12) 设备和标准物质 (14) 抽样和样品处置 (17) 结果质量控制 (19) 结果报告 (20) 原材料采购供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23)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的质量保证与措施 (26) 搅拌站生产的质量保证措施 (27) 混凝土运输和交货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29) 要求用户配合施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0) 预拌混凝土三个阶段质量控制程序图 (31)

质量保证体系 (32) 试验室检测工作质量保证 (33) 混凝土生产过程控制图 (34) 附录一、企业营业热照 附录二、试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附录三、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证书、职称证书 附录四、试验检测细则

简介 混凝土有限公司试验室成立于…………年8月,隶属于混凝土有限公司。试验室主要业务范围是承担本公司混凝土生产相关的实验工作。主要检测项目有原材料检验(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外掺料等)、混凝土拌和物及成品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等。 本试验室建筑面积150m2,试验室配有各种用于常规检测项目的检验仪器设备,并经上级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本试验室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新标准规定,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全套质量体系文件及管理制度。 试验室由一名多年从事水泥混凝土专业工程师任专职负责人,五名从事试验工作多年的试验人员负责试验检测及业务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一流,具有独立进行混凝土试配与研发、原材料检测与试验、混凝土生产控制检验与成品检测的能力。 本试验室坚持“科学公正、客观诚信、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或行业有关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检验的法令法规,为保证本公司产品质量认真开展工作,为提供环保绿色建材、服务于玉树建设贡献已力。

混凝土表观质量控制

混凝土表观质量控制 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映了一个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一次性施工效果好的混凝土,拆模后其结构外形轮廓分明、线性顺滑而又不乏挺拔,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色泽自然、均匀一致,它能给人产生朴素、自然、美观的视觉感受,这是混凝土该达到的效果。同时,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好坏也是评判一个工程结构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结构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较差,往往同时存在混凝土构件的平整度、垂直度等的实测实量值偏差太大的问题,既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评测质量,又会给后续的砌砖、抹灰乃至精装修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打凿,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结构安全。 混凝土工程表观质量的检测指标包括:构件的轴线、标高和尺寸是否正确;结构表面是否密实,有无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渣;垂直度、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门窗洞口是否准确;阴阳角是

否顺直方正;施工缝接搓是否严密等缺陷。 造成混凝土表观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包括:模板的支设、钢筋的绑扎位置、混凝土搅拌、浇筑、养护等方面的原因。 1、模板的支设与混凝土表观质量 混凝土表观质量直接取决于模板的支设,模板的选择和支设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表观。如果模板本身的质量问题和支设不规范,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露筋、表面无光泽、跑模胀模、漏浆等表观缺陷。 项目在开工前,要严格按照规范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板专项方案的编制,选择确定模板支撑体系,计算确定模板支撑立杆间距。模板要选择具有足够刚度和强度,不易变形、表面光滑的板材。在安装模板前,项目管理人员应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交底,要求操作工人严格安装规范和模板专项方案进行模板安装。测量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和规范,正确掌握设计标高和平整度要求,画出模板支设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 1992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谈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

谈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杂,从杂到顺,从弱到强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工程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要求,预拌混凝土必须保证质量,从而满足工程需求。如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必须有效控制。混凝土成形后的开裂现象,以及耐久性等问题也必须有相应的对策。本文从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到拌制过程,再到售后跟踪,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同行业人士共同探讨交流。 1原材料进场前的检验 混凝土已经不仅仅是由水、石、水泥、砂所拌和的混凝土,曾经的混凝土会用到“水灰比”,如今的混凝土会用到“水胶比”。由水灰比转变为水胶比,是混凝土质的飞跃。矿粉、粉煤灰、硅灰、外加剂等各种掺合料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还改变了混凝土配合比的方式,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由此可见,原材料稳定的质量是预拌混凝土质量的保证。 混凝土公司内部试验室应具备混凝土相关原材料检验的相关资质和能力,如水泥的安定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胶砂强度等,再如骨料的压碎指标、外加剂的pH 值等。只有具备此类资质以及检验能力,才能在原材料进场前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水泥、外加剂,此类检验周期长,检验结果相对滞后,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影响最大的原材料,应先进行

检测,混凝土公司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同时,应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时检验,待产品质量合格后,再收货。原材料入库后,应按照相关规范妥善保存,注意产品有效期。 2配合比设计与施工相结合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配合比检验的同时,应了解结构特点,其中构件截面的大小,钢筋的布置是重点,根据了解到的构件来考虑水泥品种及石子粒径的大小,从而更好的配合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还应了解施工现场条件,如输送、浇筑的措施,机械化的程度,场地情况,天气情况等细节,从而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凝结时间进行监控,便于选择外加剂和调整其掺量,考虑其适用性、准确性,确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可靠性能。 山西的矿粉和粉煤灰是理想的掺合料,合理运用这两种原材,不仅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还能使混凝土更加经济。但如果只使用矿粉,混凝土的泌水量增加,从而降低泵送性。当矿粉和粉煤灰合理搭配使用时,泌水现象得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粘聚性也符合要求。粉煤灰和矿粉的大量使用,还可以在不影响外加剂使用的情况下提高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因此,充分利用当地优质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合比,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 3从运输到入模的管理与控制 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施工流程看似简单,却是一个极其系统化的过程,如果不对细节进行控制,想达到预定目标,谈何容

混凝土质量管理试题

3服务质量特性中(文明性)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尊重、友好和谅解的气氛。 4.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质量竞争)。 5.(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和标准。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质量管理处于(质量检验)阶段。 7.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质量)。 8.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由(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质量管理工作。 9.(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认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或轻或重地影响着最终的质量状况。 10.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特点有(强调统计分析)。 1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总经理费根堡姆。 12.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 13.(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 14. PDCA方法的4个步骤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15. QC小组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所确定的活动课题是(现场型课题)。 16. 当画出的直方图出现平顶型时,说明出现了(存在缓慢变化的因素)情况。 17. 绘制因果图时,要想改进有效,原因必须要细分,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18. 检查表主要应用于(数据采集)。 19. 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可以用来(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20.控制图的主要用途是(及时反映和区分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 21. 某产品有两项指标均存在质量问题,则应使用(两)张因果图进行分析质量波动的原因。 22. 排列图上一般因素是(90%~100%)间的因素。 23. 以下哪个常用工具可用于明确“关键的少数”:(排列图)。 24. 因果图的作用为(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25. 把不同材料、不同加工者、不同操作方法、不同设备生产的两批产品混在一起时,直方图形状为(双峰型)。 26. 数据分组过多或测量读数错误而形成的直方图形状为(锯齿形)。 27. 水泥超过(3个月)应重新检验后使用。 28. 试配少量混凝土,制作标准立方体试件,测得其立方体抗压强度为45.6MPa,而其设计强度等级为C30,请问对于该混凝土应(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直至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9. 生产过程控制首先应进行(开盘鉴定控制)。 30.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的温湿度控制在((20±2)℃,相对湿度95%以上) 31. 梁厂投产试制第一片梁(32m箱梁)时,用于强度评定的试件宜为:(5组) 32. 关于高性能混凝土,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高性能混凝土都是高耐久性混凝土)。 33. 水泥强度是指(胶砂)的强度。 34. 配制混凝土时,限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是主要为了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 1992年9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由于预拌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检验,因此其质量控制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混凝土质量的过程控制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培养一支有经验、责任心强的质检队伍。这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任何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质检员队伍,就很难对混凝土质量实施有效控制。 充分发挥试验在日常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原材料的批量试验必须认真进行,同时应定期进行生产现场取样的混凝土试拌,通过试拌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等,同时,试拌后留置l 天、3天、7天、28天试件,观察凝结时间和测试混凝土各龄期强度。 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原材料的选择过程是结合企业和工程特点进行质量初步控制的过程,是混疑土质量控制的前提。 原材料进站质量控制。原材料性能试验尽管能够全面了解原材料的品质,但多数试验项目由于其试验周期和时间较长,不适于进站检验,因此,企业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供应商的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进站检验措施。 1.砂石进场检验a.分清责任:进站目测由收料员负责,抽检由质检员负责。b.目测:收料员对进站的砂石料进行逐车目测,合格后方可领位卸料。目测内容:含泥量、细度、级配、杂物、含水率(含石量)等。有明显不合格项,直接退货,有怀疑时应取样送试验室,试验结果出来后由相关领导进行处理。c.质检员抽检:质检员抽检应在砂石堆场进行,抽检的内容和方法同上。

2.掺合料进站检验a.分清责任: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试验员或质检员逐车进行掺合料部分性能试验。b.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掺合料的随车资料,对比检验颜色变化,没有明显问题时,通知试验员或质检员进行有关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后方可领位卸料。 3.水泥进站检验a.分清责任:仅由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质检员不参与水泥进站检验。 b.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水泥的随车资料,测量水泥温度,合格后领位卸料,否则应通知试验室,并由相关领导处理。对水泥的进站检验应重点放在测量水泥温度上,因为水泥厂在供应紧张时,水泥的出厂温度往往很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 4.外加剂进站检验最可靠的方法是取样进行混凝土试拌,但长期这样做有一些困难,可由检测外加剂密度和进行净浆流动度试验代替,发现问题时再进行混凝土试拌,以试拌的结果为准进行处理。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过程检验以开盘鉴定为中心,加上一些日常检查构成过程检验,检验包括如下内容: 1.日常检查 (1)原材料的日常检查:①砂石的日常检查。以检查砂石料场为主,同时检查有无混料现象。②水泥、掺合料及外加剂的日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标识;检查使用的水泥或掺合料与筒仓中的水泥或掺合料是否对应等;检查外加剂的标识是否正确,使用的外加剂与储罐中的外加剂是否对应等。(2)计量检查:①静态计量检查由计量员负责,生产部门配合,至少每月进行1次原材料计量设备的校验。②动态计量检查是检查每车混凝土的整体计量误差情况。检查频率视计量情况而定。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础,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1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强度上下波动,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就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因此,要选择好水泥品种,根据经验,大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比较稳定可靠。 1.2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经调研,目前,好多混凝土厂家的石子级配都不是很好,因此,如何确保石子级配连续,且在生产中切实可行,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1.3砂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1.4混凝土拌和所用的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水化和混凝土质量的有害物质,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测定,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通过胶砂强度试验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它们与混凝土各项性能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doc

精选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 —9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 1.0.2 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 1.0.3 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 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 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 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 1.0.4 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 2.1.1 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 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 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 第 2.1.2 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 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 2.1.3 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 4 级,并应符合表 2.1.3 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