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件教学配套课件杨维第三章1基本概念

《引导线动画》教学案例

《引导线动画》教学案例 引导线动画是直线运动动画的深化,是Flash动画制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尽管教材只要求必须掌握补间动画的制作,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建议是可根据需要拓展。但毕竟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曲线运动,而利用多个关键帧的补间动画难以描绘出按严格轨迹运动的动画。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我安排了这样一堂课。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了蜜蜂、背景图,学过形变、元件、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等内容。学生也已经做过“蜜蜂从蜂窝直线飞到花源,然后直线飞回蜂窝”的动画,他们对帧的相关概念掌握得较好,但对层的作用,小部分学生还未能很好地理解,有时会把多个需要各自运动的对象制作在同一层上。所以在这节课,我就将曲线运动动画的制作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则是在一个引导层先后可有多条引导线引导一个对象运动以及封闭轨迹运动动画 的制作技巧。本堂课采用演示、启发、实践探究、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学生在教师启发下,带着任务探究实践,逐步深入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封闭轨迹运动动画的制作技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探究制作蜜蜂弯弯曲曲地飞行的动画,总结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法;学习曲线运动动画的制作方法;探索蜜蜂原路返回和不同路返回的实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教学过程 师:我们来欣赏上节课××同学完成的Flash作品,请大家欣赏后给他一些改良的建议。 生A:蜜蜂从远飞到近,蜜蜂的大小都一样,看起来不够真实。 生B:蜜蜂飞到花源时,最好能稍微逗留会儿再飞回去,这样效果更好。 师:两位同学的建议很好,还有一点要注意,动画中层的名字最好不使用默认的,以方便以后修改。 这些问题教师在上节课都点到过。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来提出缺点,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师:大家再观察下小蜜蜂的飞行路线,找找不足。 众生:都是直线地飞来飞去。

课程名称制作Flash引导线动画

项目: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制作Flash引导线动画授课教师:苏宁枫 单位: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项目: 教学设计 《制作Flash引导线动画》教学设计 单位: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作者:苏宁枫 选用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2)》粤教版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脑室,投影机、电子教室软件 一、课程内容标准: 1、能懂得利用引导线制作Flash动画。 2、通过学习,了解动画在现在的信息环境中的普遍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与地位:本课是粤教版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五章第二节动画制作中的引导层路径动画,在移动动画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 2、内容分析:根据本课的特点,主要以任务探究学习的方式贯穿整节课,任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通过提供相关的学习指导、学习资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氛围以及合作能力。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我还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另外设计拓展任务,使高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之余还能有所提高。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如何在Flash 中制作一般的补间运动动画以及Flash的常用术语。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从本课程的教学需求出发,为了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点,本课教学设计安排了较多的课堂练习时间。 四、教学策略及手段 1、教法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先使用电子教室在学生机上展示两个动画,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这两个动画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一个为直线运动,一个为曲线运动),从而引出课题,再提出明确、可行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分层探究教学法】在教学中分“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两个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基本任务”部分的制作,而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再继续完成“拓展任务”中内容的制作,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2、学法分析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他们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只有学会自学,善于自学,才能适应今后社会的发展需求。 【协作式学习】在进行Flash引导线动画创作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相互交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协商完成作品,组织学生在相互评价和讨论中进行协作式学习。 五、教学目标 1、理解创建引导线动画的基本原理 2、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和一些应用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相应的动画作品。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引导线动画原理 2、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步骤 难点:引导线动画的应用技巧

引导线动画教学设计

《让古诗动起来——FLASH引导线动画》 教学设计 学校:姓名: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本课与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飘落的竹叶——引导线动画》(68~73页)对应。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线动画,本课以古诗为载体,学习引导线动画的制作。 【教材地位】 引导线动画是在动作补间动画的基础上,添加引导层和引导线,控制运动对象的运动轨迹,可以实现对象沿不规则线路运动的动画。引导线动画是FLASH中常用的动画类型,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基础和意义,在FLASH动画制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动作补间动画,掌握了FLASH相关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引导线动画还是比较容易的,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引导线动画的原理。 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比较浓厚,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引导层的概念和作用,能说出引导层和被引导层的关系; (2)掌握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方法; (3)能够创作出简单的引导线动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分析动画,了解引导层和引导线的作用,理解引导线动画的原理; (2)通过动画制作,学会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方法; (3)根据主题选择创作动画作品,激发想象力和创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观察、分析能力; (2)体验FLASH的神奇魅力,形成持续学习的内驱力; (3)提高对Flash应用的认识,增强应用Flash的信心。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线动画的原理;

工程水文学第四版教材习题

习 题 2-1 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F=8200km 2 ,测得多年平均流量 s m Q /1403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P 1050=,问该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各为多少? 2-2 某流域6月上中旬降雨量稀少,6月21日发生一场暴雨洪水,实测得流域面平均雨量P 1 = 190.1mm ,相应的径流深R 1 = 86.3mm ;6月25日又有一次暴雨过程,流域面平均降雨量P 2 = 160.2mm ,径流深R 2 = 135.8mm 。试计算这两次暴雨洪水的径流系数,并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2-3 某流域集水面积1600km 2,多年平均降水量1150mm ,多年平均流量26.5m 3/s 。问该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是多少?若在流域出口断面修建一座水库,水库平均水面面积35 km 2,当地蒸发器实测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10mm ,蒸发器折算系数0.87。问建库后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有何变化,变化量多少? 习 题 4-1 某流域1981年5月一次暴雨的逐时段雨量及净雨深见表4-12,已分析得流域稳定下渗率f c =0.4mm/h ,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 表4-12 开峰峪水文站以上流域降雨及径流资料

4-2 某流域1992年6月发生一次暴雨,实测降雨和流量资料见表4-13。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终止点在27日1时。试分析该次暴雨的初损量及平均后损率,并计算地面净雨过程。 表4-13 某水文站一次实测降雨及洪水过程资料 4-3某流域面积881km2,一次实测洪水过程见表4-14。根据产流方案,求得本次洪水的地面净雨历时为两个时段,净雨 量分别为14.5mm和9.3mm。(1)试用分析法推求本次洪水 的单位线;(2)将所求的单位线转换为6h单位线;(3)根 据所求的单位线及表4-15的净雨过程推算流域出口断面的 地面径流过程线。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工程水文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Hydrology 三、课程编码:ZB0610320 四、课程性质: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基础必修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8学时、3学分、第五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水文学》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水文测验技术和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具有不同资料条件下进行水文分析和计算的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水力学 后续课程:水利计算 八、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 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教材:任树梅、朱仲元:《工程水文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叶守泽:《水文水利计算》,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詹道江、徐向阳、陈元芳:《工程水文学》,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 第一章绪论 2 2 2 第二章水循环和径流形成 4 4 3 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6 4 10 4 第四章水文统计的基本方法 6 6 5 第五章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8 6 6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7 第七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8 第八章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6 4 合计44 4 48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本章计划1学时。 二、课程内容 1-1 水文计算的研究内容 了解水文学、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 1-2 水文计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任务 了解水文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用不同阶段的任务。 1-3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文现象的3个特点。

引导线动画.

Flash动画制作——《引导线动画》教学设计 【概述】 ·所需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包括: 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如下: 1、引导层的添加,引导线的设置。 2、应用引导层,制作小球沿设定路径运动动画; 3、应用引导层,制作行星运动动画。 【设计思想】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科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和信息应用的能力。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以泰山版中学课本《初中信息技术》该部分教学内容为依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引导线动画,主要内容是引导层的添加,绘制引导线,使图形等沿引导线运动,教学重点是引导层的添加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制作flash动画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了flash动画制作中的逐帧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对于flash中的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对Flash动画制作有

一定的基础,学习兴趣浓厚。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加深对动作补间动画的熟练成的,加深对层概念的理解,引导层在Flash动画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本课时通过在线课堂和学生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引导线的设置及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 1.对教材的处理 教学内容仍以教材为基础,但是不采用教材中的范例。由于教材中的例子单一,而且对于刚接触此内容的学生来说有点复杂,所以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完成最基本的引导层动画,在通过较复杂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2.课时安排 由于“引导线动画”中的实际内容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图层”,另一部分是“特殊图层——引导层”,鉴于两个部分的知识和概念都相对重要,所以作为两课时,而“引导层”这部分为第二课时,希望通过此课是学生加深对“图层”的理解和对“引导层”认识与掌握。 3、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探究、实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通过在线课堂,培养学生信息浏览、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通过任务分层、个别指导,实施分层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小结,发挥教师的引导、促进、点拨的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制作引导线动画(教案)

制作引导线动画(教案) 杨杰 【设计思想】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科特点,以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多练、探究学习、归纳总结、拓展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应用的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7课(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是以实例展现的形式将知识点引入,应用引导线制作出的动画会更加生动。因此引导线的应用在Flash学习中是一个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Flash 8的界面,大部分学生会利用绘图工具画动画角色,会创建补间动画使动画对象沿着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引导线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 2、理解引导层的作用; 3、掌握引导层的添加和引导线的绘制与应用; 4、掌握引导线动画制作的四个要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2、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3、提高学生Flash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层的添加,引导线的应用 难点:1、引导线要绘制在引导层中 2、将动画对象吸附到引导线的两端。 【学习环境设计】 1、多媒体广播系统;任务驱动、任务分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基本任务提供具体操作步骤(见书本P23-25),进行操作要点提示,从而完成基本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 3、拓展练习,留给学生很大的空间去自主探索,完成任务,进一步体验成就感; 4、自我评价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清醒的认识自我; 5、老师寄语让学生倍感温馨,不至于有太大的挫败感,失去学习的动力。

制作引导线动画(教案)

制作引导线动画(教案) 三水区芦苞镇实验小学杨立云 【设计思想】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科特点,以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多练、探究学习、归纳总结、拓展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应用的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佛山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7课(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是以实例展现的形式将知识点引入,应用引导线制作出的动画会更加生动。因此引导线的应用在Flash学习中是一个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Flash 8的界面,大部分学生会利用绘图工具画动画角色,会创建补间动画使动画对象沿着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引导线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 2、理解引导层的作用; 3、掌握引导层的添加和引导线的绘制与应用; 4、掌握引导线动画制作的四个要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2、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3、提高学生Flash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层的添加,引导线的应用 难点:1、引导线要绘制在引导层中 2、将动画对象吸附到引导线的两端。 【学习环境设计】 1、多媒体广播系统;任务驱动、任务分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基本任务提供具体操作步骤(见书本P23-25),进行操作要点提示,从而完成基本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 3、拓展练习,留给学生很大的空间去自主探索,完成任务,进一步体验成就感; 4、自我评价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清醒的认识自我; 5、老师寄语让学生倍感温馨,不至于有太大的挫败感,失去学习的动力。

水文学课件(第六章)

第六章下渗(Infiltration)

下渗的物理过程 1 (Physical processes of infiltration) 非饱和下渗理论 2 (Theory of infiltration on unsaturated condition) 饱和下渗理论 3 (Theory of infiltration on saturated condition) 经验下渗曲线 4 (Empirical infiltration capacity curve) 天然条件下的下渗 5 (Infiltration under practical condition)

1、几个基本概念 土壤水分剖面:土壤含水率沿深度方向的变化曲线~ (soil moisture profile) 下渗:水分透过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中的运动过程~ (infiltration) 下渗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中的水量~(infiltration intensity) 下渗容量:供水充分条件下的下渗率~ (infiltration capacity) 下渗曲线:下渗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infiltration capacity curve) 累积下渗曲线:从下渗开始至某时刻按下渗能力下渗到土壤中的总水量(accumulative infiltration capacity curve)与该时间的关系曲线~

2、下渗机理mechanism of infiftration a下渗的三个阶段 渗润阶段:分子力 渗漏阶段:毛管力 渗透阶段:重力

制作引导线动画

制作引导线动画 教学分析 课题 制作引导线动画 教学时间 2课时(90分钟) 课程类型 讲授新课 教学设备 多媒体电脑室、投影仪 授课方式 讲授;演示;巡回指导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演练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引导教学法 教学目的 u 理解创建引导线动画的基本原理 u 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和一些应用技巧 u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相应的动画作品。重点 u 引导线动画原理 u 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步骤

难点 u 引导线动画的应用技巧 教学回顾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如何在Flash中制作一般的补间运动动画以及Flash的常用术语。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 说明 考虑到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从本课程的教学需求出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点,本课教学设计安排了较多的课堂练习时间。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动画效果的制作,比如“小球跳动”、“舞台灯光效果”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动画的运动轨迹都是直线。 教师活动:使用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示动画,引导学生回顾所学。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思考。 时间分配:2分钟 【导入新课】 展示另一个动画:“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提问:蝴蝶的运动轨迹与前面做的动画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蝴蝶沿着花丛做曲线运动。 在Flash中如何做出像这样的曲线运动效果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介绍的引导线动画。使用引导线做的动画,它的运动轨迹可以是一条曲线。这样,我们就可以创建更丰富更生动的动画效果了。

水文学原理课件(第七章)

第七章蒸发与散发Evaporation & Transpiration

Evapora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water changes from a liquid to a gas or vapo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oceans, seas, lakes, and rivers provide nearly 90 percent of the moisture in the atmosphere via evaporation, with the remaining 10 percent being contributed by plant transpiration.

本章主要内容 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 1 (evaporation and control conditions) 水面蒸发 2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 土壤蒸发 3 (soil water evaporation) 植物散发 4 (plant transpiration) 流域蒸散发 5 (watershed evapotranspiration)

1、几个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蒸发:水分子从物体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称为蒸发 (evaporation) 蒸发潜热:单位水量蒸发到空气中所需的能量称为蒸发潜热 (heat of vaporization) 凝结潜热:单位水量从空气中凝结返回水面所释放的能量称为凝结潜热(condensation latent) 蒸发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蒸发面逸散到大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大气中返回(evaporation rate)到蒸发面的水分子数之差值称为蒸发率 蒸发能力:供水充分条件下,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蒸发面逸散到大气中的水分子(evaporation capacity)数与从大气中返回到蒸发面的水分子数之差值称为蒸发能力 w t L 177.22491-=

水文学课件(第八章)

第八章产流机制Mechanism of Runoff Generation

降雨径流过程 降雨到达下垫面后,在截留、填洼、土壤持水、下渗和蒸散发等因素作用下的余额~产流产生的径流从流域各处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汇流过程

本章主要内容 包气带及其结构 1 (Aeration (vadose) zone and its structure) 包气带的水分动态及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2 (Soil moisture dynamic in aeration zone and its roles in partitioning rainfall) 产流的物理条件 3 (Physical conditions for runoff generation) 基本产流模式 4 (Basic modes of runoff generation)

包气带和饱和带 1 (Aeration zone & saturated zone) 包气带结构 2 (The structure of aeration zone) 特殊包气带 3 (Special aeration zone)

1-1 Aeration zone and saturated zone 包气带和饱水带(Aeration Zone or Vadose Zone and Saturated Zone) 包气带:三相系统(three-phase system (liquid,gaseous, solid)) 没有水压力,有分子力和毛管力饱水带:二相系统(two-phase system (liquid,solid)) 地下水面 包气带 饱和带 地下水面 地面 毛管悬着水带 毛管上升水带 中间带

水文学课后答案培训课件

5.1 什么是岩石的孔隙性,自然界岩土的空隙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衡量指标是什么? 构成地壳的岩石存在着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空隙 孔隙松散岩石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松散沉积物的孔隙率,受颗粒大小、分选程度、颗粒形状、胶结程度等影响。n = Vn/V *100% 裂隙存在于坚硬岩石的裂缝状孔隙坚硬岩石中裂隙的长度、宽度、数量、分布及连通性等各地差异很大,与孔隙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nT =VT/V*100% nT =L*b/F *100% 溶隙或溶穴可溶岩中的各种裂隙,在流水长期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空隙 (指标公式)KK = VK/V *100% 5.2 岩石中存在哪些形式的水?各有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1)组成岩石矿物中的矿物结合水:沸石水结晶水和结构水 (2)存在岩石空隙中的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结合水松散岩石颗粒表面和坚硬岩石空隙壁面,因分子引力及静电作用力而具有表面能,能牢固地吸附水分子,在颗粒表面和空隙壁面形成的水膜,不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运动(薄膜水、吸着水)重力水重力对他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他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中立下影响运动 毛细水由表面张力产生的毛细现象 气态水与大气中的水汽联系紧密,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液态水相互转化。 固态水岩石温度低于0度,空隙中的液态水转化为固态水 5.3何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各用什么衡量指标及相互间有何关系? (1)容水性指岩石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量上用容水度表示 (2)持水性指岩石依靠水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重力作用下其岩石仍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量上以持水度表示 (3)给水性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其下降范围内饱水岩石及相应的支持毛细水带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原先赋存的空隙中释出。在数量上用给水度表示 (4)透水性岩石可透过水的性能。定量指标透水系数 5.4何谓含水层、含水带、含水岩组、含水岩系?它们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用途? 含水层指能透过又能给出重力水的岩层 (1)有储水空间 (2)有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条件 (3)有良好的补给水源和补给条件 5.5什么是潜水?有哪些特征? 潜水是埋藏于地下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中重力水。 (1)由于潜水面之上一般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因此具有自由表面,为无压水。 (2)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较高处向潜水位较底处流动,其流动的快慢取决于透水层的渗透性能和水力坡度。 (3)潜水透过包气带与地表相连通,大气降水、凝结水、地表水通过包气带的空隙通道直接渗入补给潜水,所以一般情况下,潜水的分布和补给区是一致的。 (4)潜水的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都随着地区和时间不同而变化。 5.6什么是承压水?有哪些特征?与潜水有何区别? 充满于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承压水 由于承压水具有隔水顶板,它具有与潜水不同的一系列特点 (1)当钻孔揭露承压含水层时,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初见水位(顶板高程处)与稳定水位不一致。 (2)在一般情况下,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因为承压水具有隔水顶板,大气降水与地表水不能处处补给它,承压水的补给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的出露处。 (3)由于承压水是由补给区流入广大的承压区,再向低处排泄,故承压水的出水量,水质,水温等受当地

flash引导层动画教学设计

《flash引导层动画》教案 机电信息工程学校郑红霞

《flash引导层动画》教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引导层、引导线的作用,掌握制作运动对象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 方法与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合作,探索操作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感受动画制作的奇妙,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2、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引导层及引导线的作用和创建方法。 难点: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起点、终点的吸附操作。 确立依据:本课是一节在学生计算机室进行的实践课,学生通过前2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会了形状补间动画、直线运动补间动画,曲线运动补间动画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制作过程中,运动对象与引导线不重合,或引导层的位置不对,都不能实现最终效果,故设置难点为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起点、终点的吸附操作。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讲授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展示两个“蜻蜓.swf”动画(见课件),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动画有什么不同。归纳出制作运动动画的关键:进行移动的对象必须是一个独立元件或组合;在两个关键帧之间创建;移动的轨迹是直线。 引出新课:如何让“蜻蜓”沿着平滑的曲线飞动,模拟生动逼真的动画效果。本节课将通过学习利用flash的引导层制作曲线运动动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二)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源文件“蜻蜓1.fla”和“蜻蜓2.fla”的界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明显看到界面中,曲线运动动画比直线运动动画多了一个图层,这层就是引导层,场景中多了一条弯曲的线,即引导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