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导读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导读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一——孔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

2、了解孔子身世、经历、思想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

2、通过幻灯、视频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基本情况

2、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教学设想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学生会有一定畏难情绪,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故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如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他就是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二、孔子身世及生平

1、出生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2、生平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诞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

艰难的童年:3岁时,父亲叔粱纥去世,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的孔母颜征在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青壮年时期: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

周游列国时期: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晚年时期:58岁,孔子回到鲁国。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但政治上得不到重用。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

三、孔子思想及贡献影响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重用,乃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太史公说:《诗经》里有这样的话:“仰望着那高耸的山峰啊,真让人向往!放眼那通天的大道啊,不禁也要迈步前行!”即使自己到达不了那么高那么远的地方,然而心里却是向往着它!我读了孔子的书,想象他的为人也是这样的呀!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3

3、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收到孔子的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1988年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四、介绍《论语》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介绍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赵普文化不高,从贫贱之时就跟着赵匡胤混.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而赵普为相.赵匡胤就勉励赵普要多读书长见识.赵普当时已经四五十岁了,他还真认真去读.据说他把书藏在一个小箱子里,每天都读,读完依旧藏在箱子里,还不让人看,

家里人都很奇怪.一段时间之后,赵普处理问题又快又好(政治能力显著提高).赵普死以后,家里人打开他的箱子,一看,原来里面的书只有半部<论语>.

3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4出自《论语》的成语

?巧言令色一言以蔽之三十而立温故而知新既往不咎一以贯之

?见贤思齐文质彬彬三思而后行是可忍,孰不可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举一反三

五、关于孔子的故事

六、播放视频《孔子的一生》

七、结束语

孔子是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他的伟大贡献在于他把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加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提出"仁"的理念,高扬仁爱与和谐的思想,用以提升和深化已有的礼乐文化,在这种文化影响之下,中国成为讲文明、守信义的礼义之邦。孔子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内部多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和不断融合,为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和互补,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论语》导读二——孔子的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孔子的弟子的有关背景资料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2、了解孔子的弟子的身世、经历、作品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孔子弟子的有关背景资料,学习孔子与学生相处的情景片段

2、通过幻灯、视频引发学生对《论语》对儒家学派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的弟子的身世、经历、作品及影响。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孔子和儒家学派的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你知道其中的几个?

二、孔子重要弟子介绍

1.颜渊 --(前521年—前481年),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的得意门生。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少孔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他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实践的一个人。他很敬重孔子,但也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子路有较强的行政能力,曾做过鲁国季氏的宰臣,协助孔子“堕三都”,后来又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宫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参与了争斗,当被击断冠缨时,还牢记“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结果在重新结缨带时被杀,并被砍成肉浆。

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三十八次,是孔门弟子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

3、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又作子赣,亦称作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他为最多。子贡对孔子的颂扬在孔门弟子中是出名的,他曾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孔子去世,子贡为孔子守墓长达六年之久。子贡晚年居齐,直至终老。

4、曾参(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的学生。为人性格内向,处事谨慎,比较迟钝,孔子曾评价他说:“参也鲁”。但孔子的“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是他首先揭示出来的。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替别人办事要讲“忠”,与朋友交往要讲“信”。强调读书人应该弘扬毅。曾参以“孝”著称,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据说传世的《孝经》即是曾参所著,《孝经》在汉代和《论语》一起升格为儒家经典。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

5、子思(前483~前402)姓孔,名伋,战国初期鲁国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子思是孔子之孙,《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生及,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礼相待,但终未被起用。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而《中庸》一篇亦为儒家心性理论的主要渊薮之一。

曾参的小故事

阅读小短文,思考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和学生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提问1:这部分是写子夏和孔子的对话,最后一句“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这”是指每位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

提问2:孔子受到学生尊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有分歧就展开争论。他坦诚无私地一视同仁地教导学生,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批评。他赞扬学生的优点,也决不姑息学生的缺点。他爱生如子,关怀备至,深得学生的敬仰和爱戴。

提问3:文中展示了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思考讨论:怎样评价一个人(包括自己)?试着用孔子的话语中得到的启发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

附录:

短文解读

子夏、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其中,最器重颜回。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子张:办事勇武。在孔门弟子个是忠信的楷模,后人称有“亚圣之德”。他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不追求衣冠整洁美观;随和从俗,与墨家相近,在观点上与墨家有相通之处。

颜回讲信用,子贡聪明,子路勇敢,子张严谨庄重。

子夏说:“他们有你不及之处,为什么还要向您学习?”子夏糊涂了,糊涂之处不在于孔子所说的几个同学的优点,而在于孔子都强调了“我不及他”。既然这几个同学都有老师不及之处,还用得着学习吗?是老师谦虚,还是老师真不急他们?从后面的对话看出,当子夏是赞同老师的观点,他们身上的确有老师不及之处。

孔子接着给子夏解惑了,并不是有别人不及的优势就可以不学了,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一面而也,他们尚有不足之处,所以还需要学习。

颜回守信但是不懂变通。(嗯,学知识还不够灵活,显得太死板,老实了一点。)

子贡聪明,但不够谦虚。(口才极好的子贡是不是有些骄傲,锋芒毕露,谁喜欢和一个成天显露才华的人为友呢?骄傲中必带有对别人的轻视,把自己孤立起来,这只能算得上小智,离大智远矣。)

子路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这样理解孔子的话,子贡勇敢,敢作敢为,但是性格是不是有些刚烈了一点,容忍不了不顺之事,德仁的宽厚不够,与人相处锋利了一点,还需修炼啊。勇而又谋,仁心宅厚,才称得上贤人啊。)

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接近他。(子张是不是缺少一点亲和力,或者是幽默,严肃做事做人,谨慎得过了一点,看来,完美的人真是一种绝高的境界,谨慎而不失亲切,慎密而不觉古板。)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子夏的惑解开了,明白了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文中没有写明子夏受到的启发,留待学生自己体悟。大概是这样的:

子夏明白了: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但是与这些优点想存的是缺点,所以,一个人在发挥自己有点的时候,还要回避自己的缺点,怎样回避呢?就是需要学习,需要修炼,在知识和言行上同步进行。向周围的人学习,体悟智者的智慧,然后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优点得以显露,同时又不露缺点。所以,学习是无止境的,孔子作为“万世先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认为是自己不及之处,想必孔子认为自己不及之处也是自己学习之处,同时也能给学生指出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和每一个学生的谈话是不要一样的,孔子的教学就是轻松愉快的谈话为主要形式,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孔子的教育特色之一——“因材施教”,给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翻译与讲解

论语十二章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译文对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标签: 译文注释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 点 一、原文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第二章 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第三章 1、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第四章 1、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第五章 1、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第六章 1、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第七章 1、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论语》 一、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____篇,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名___,字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 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7、“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 三、字词句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 [朋] [知] [愠()] [君子]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 [日] [三省()] [为()] [谋] [忠] [交] [信] [传]

[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 19.曲肱而 ...枕之()()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 ..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课程考试参考答案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课程考试参考答案 1、发送电子邮件时,收信人()。 A、必须正在使用计算机 B、计算机已经开启 C、计算机不用打开 D、计算机已经启动并且运行 2、关于毕业设计任务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务书只能上传一次 B、上传任务书后,应点击“下载自己的任务书”,以检查任务书是否已经正确上传 C、上传任务书后应及时查看任务书审批结果,如果审批不通过,应该及时修改并重新上传 D、任务书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上传 3、关于在线作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线作业一般由1-3次作业组成 B、在线作业只能在平台设定的截至时间前提交 C、在线作业提交没有时间限制 D、学生可以在课程平台中查询作业批改结果 4、Internet 域名服务器的作用是()。 A、将主机域名翻译成IP地址 B、按域名查找主机 C、注册用户的域名地址 D、为用户查找主机的域名 5、关于“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调查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调查表是学院为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学院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设计的一套非实时的意见反馈系统 B、“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调查表”分为“课程调查表”与“网络教育调查表”两种 C、每个学生都必须填写调查表 D、“课程调查表”针对某门特定课程的教学进行调查,“网络教育调查表”是针对社会的调查表,调查对网络教育的了解和认可度,以及是否有接受网络教育的打算等信息 6、关于个性化学习平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性化学习平台中的“栏目设置”中,可自由设置“校园文化”栏目中的子栏目 B、个性化学习平台中的“常用栏目”中不能查询考试安排 C、个性化学习平台中的“学院公告”中可以查看有关教学、考试、毕业工作安排 D、个性化学习平台中的“当前课程”显示的课程不包括已经考核通过的课程 7、电子邮件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由@号隔开,其中@号前为()。 A、用户名 B、机器名 C、本机域 D、密码 8、WinZIP和WinRAR软件是文件的压缩和()工具软件。 A、解压缩 B、传送

最新整理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教案

最新整理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总结三个通假字: A B C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2、第二则: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 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 翻译本则() 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翻译本则()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罔:______ 殆:______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与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业与参考答案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在OSI的第几层分别处理下面的问题? a. 将待传送的比特流化分成帧 b. 决定使用哪一条路径通过子网 c. 传输线路上的位流信号同步 d. 两端用户间传输文件 2.一个系统的协议结构有N层。应用程序产生M字节的报文。网络软件在每层都加上 h 字节长的协议头。那么,网络带宽中有多大比率用于协议头信息的传输? 3.有确认服务和无确认服务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在下列情况下,请说出哪些可能是有确认服务或无确认服务?哪些两者皆可?哪些两者皆不可? a. 连接建立 b. 数据传输 c. 连接释放 4.参照下图回答问题。图中的每个方框表示一个网络结点。以星号标注的圆圈表示你的终端。 a.你的本地结点是哪一个? b.哪些结点是你的本地结点的相邻结点? c.对你的本地结点来说,哪些结点是远程结点? d.哪些结点是终端结点(END NODES)? e.哪些结点是路由结点(ROUTING NODES)? f.从结点F到G的最短通路有多少跳段(HOPS)?

习题解答 1.a.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将待传输的比特流化分为帧 b.第三层(网络层)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 c.第一层(物理层) d.第七层(应用层) 2.总共有N层,每层加h字节,在每个报文上附加的头字节的总数等于hN,因此,头消耗的有关空间所占的网络带宽的比率为hN/(M+hN)。 3.在有确认服务中,作为对请求原语的反应,接收方要发出一个明确的响应原语。具体的说,有确认服务包括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4个原语,而无确认服务则只有请求和指示2个原语。连接服务总是有确认服务,因为远程对等实体必须同意才能建立连接。在所给出的3个例子中,a必须是有确认服务;取决于网络设计者的选择,b和c可以是有确认服务,也可以是无确认服务。 4. a. C b. A和G c.A,B,D,E,F,G和H d.D,F,G和H e.A,B,C和E f. 5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和《论语》,明白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2、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全文。 ?3、积累成语、名言警句,对照反省自己。 ?4、培养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播放幻灯片 孔府大成殿大成殿孔子像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孔子墓地 三、走近经典 ?1、你所知道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誉为“万世师表”,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2、你所了解的《论语》?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类型 ?1、语录体2、对话体3、叙事体 ?3、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建立背景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孔院分布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4年9月,中国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23国合作开办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三、复习巩固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朗读课文 五、合作研讨之一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2、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修身做人 ?请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三方面有关的句子。 ?3、全文十二章: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章? ?你最需要的是哪一章? ?你做的最好的是哪一个? ?你认为最难做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源于本文的常用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温故知新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参赛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论语〉十二章》,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它出自经典著作《论语》。本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语言精炼,思想深刻而丰富,学好这一课对于身心快速发展的中学生来说,显得极为重要,意义和影响十分的重大。所以作为老师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同学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古圣先贤的学习的方法、态度,感受他们高尚的个人品质。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 四、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说教法 结合“以学为主,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确定课堂教学方法以问题式、启发式为主,结合讲授式教学方法达到精讲精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一、自学检测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

《论语十则》检测题 Name:______ Score: ______ Class: ______ 1.填空:(19分)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培训网络课堂自测答案(参考Word)

国内外节能减排现状、发展趋势与当前节能工作重点在线自测 第1题 我国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27% B.25% C.32% D.45% 答案:A 第2题 长江流域冬季采暖能耗较低的原因不包括() A.供暖的面积 B.供暖时间 C.暖气的开/关时间 D.采暖能源供应较少 答案:D 第3题 我国2020年的用能规划中,用能最少的是() A.制造业 B.农业 C.交通 D.建筑 答案:C 第4题 世界上人均建筑面积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丹麦 D.日本 答案:B 第5题 我国能源供应状况里,生产量逐年减少,需要依靠进口的是()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稀土 答案:C

第6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 )的生态文明理念。 A.尊重自然 B.控制自然 C.顺应自然 D.保护自然 答案:A,C,D 第7题 采用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需要以自然界能够提供的上限为约束条件,下列属于自然界能够提供的上限的有()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能源资源 D.环境容量 答案:A,B,C,D 第8题 中外建筑能耗巨大差别的原因主要有() A.建筑通风的风机能耗 B.运行时间/天 C.空调系统结构 D.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 答案:A,B,C,D 第9题 目前全球碳排放量304.9亿吨,中国碳排放为全球第一,占22.3%,人均碳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正确 第10题 我国南北方水资源情况中,北方主要是水体总量不足,南方主要是水质性缺水。() 答案:正确 第11题 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先定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降低实现这一目标的生态代价。() 答案:正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

《论语》 一、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 ____篇,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名___,字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 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7、“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 三、字词句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 [朋] [知] [愠()] [君子]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 [日] [三省()] [为()] [谋] [忠] [交] [信] [传]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①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诲()] [是]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 [齐]

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网络课堂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教育测量的含义(33分) 本节测验题:智力测量属于 A. 物理测量 B. 心理测量 C. 生理测量 D. 社会测量 二、教育测量的特点、教育评价的含义(35分) 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命题的是谁? A. 麦柯尔 B. 孟子 C. 桑戴克 D. 孔子 三、教育评价的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35分) 现代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 A. 《比纳.西蒙量表》 B. 科举考试 C. T.B.C.F制 D. “八年研究” 四、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30分)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创立者是 A. 枯巴和林肯 B. 比纳和西蒙 C. 桑代克和麦柯尔 D. 泰勒与布鲁姆 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30分)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两项基本教育制度:一是教育督导制度,二是 A. 教育评价制度 B. 教育考试制度 C. 教育测量制度 D. 教育评估制度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信度概述(31分)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越接近,说明测验的信度 A. 越低 B. 无法判断 C. 越高 D. 需要验证 二、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一)(35分) 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A. 等值性信度

B. 等值稳定性信度 C. 分半信度 D. 重测信度 三、同质性信度(二)、评分者的信度(一)(31分) 若2个评分者评阅N份试卷,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可用 A.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公式 B.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C. 积差相关系数公式 D. 肯德尔和谐系数公式 四、评分者的信度(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33分) 估计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需要预先确定 A. 淘汰的人数 B. 达标的比例 C. 通过的人数 D. 决断的分数 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一、效度概述、内容效度的含义(30分) 下列适合于内容效度的测验是 A. 能力倾向测验 B. 成就测验 C. 人格测验 D. 性格测验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结构效度(38分) 下面哪种测验的效度不属于结构效度? A. 智力测验 B. 焦虑测验 C. 动机测验 D. 学科测验 三、效标关联效度(44分) 效标关联效度也称为 A. 实证效度 B. 预测效度 C. 同时效度 D. 逻辑效度 第四章教育测量与评价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及其计算、区分度及其计算(一)(40分) 最适宜的难度系数是 A. 0.50 B. 0.00 C. 1.00 D. -1.00 二、区分度的计算(二)、区分度与信度和难度的关系(31分)难度系数越接近何值,题目的区分度越大? A. 0.5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默写。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讲授新课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达标反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一——孔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 2、了解孔子身世、经历、思想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背景资料 2、通过幻灯、视频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基本情况 2、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教学设想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学生会有一定畏难情绪,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故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如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他就是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二、孔子身世及生平 1、出生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2、生平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诞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培训网络课堂自测答案完整版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培训 网络课堂自测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1题 我国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 % % % 答案:A 第2题 长江流域冬季采暖能耗较低的原因不包括() A.供暖的面积 B.供暖时间 C.暖气的开/关时间 D.采暖能源供应较少 答案:D 第3题 我国2020年的用能规划中,用能最少的是() A.制造业 B.农业 C.交通 D.建筑 答案:C 第4题 世界上人均建筑面积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丹麦 D.日本 答案:B 第5题 我国能源供应状况里,生产量逐年减少,需要依靠进口的是()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稀土 答案:C 第6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 )的生态文明理念。 A.尊重自然 B.控制自然 C.顺应自然

答案:A,C,D 第7题 采用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需要以自然界能够提供的上限为约束条件,下列属于自然界能够提供的上限的有()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能源资源 D.环境容量 答案:A,B,C,D 第8题 中外建筑能耗巨大差别的原因主要有() A.建筑通风的风机能耗 B.运行时间/天 C.空调系统结构 D.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 答案:A,B,C,D 第9题 目前全球碳排放量亿吨,中国碳排放为全球第一,占%,人均碳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正确 第10题 我国南北方水资源情况中,北方主要是水体总量不足,南方主要是水质性缺水。() 答案:正确 第11题 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先定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降低实现这一目标的生态代价。() 答案:正确 第1题 全面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工作,努力实现到2015年人均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12%、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器具使用率达__、__以上的省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的目标%、50% %、60% %、50% %、60% 答案:A 第2题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__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目标之一,并首次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 A.节能减排 B.建设生态文明 C.节约资源 D.节约能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

10《论语》十二章(1—3章)(公开课)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科吴子文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4.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自学考试比较教育网络课堂答案

一、比较教育(章节答案) DAAAA ABABD AACDC ACDBA BACAC A 二、阶段测验 (一)单项选择 BDACB BCABA DBDCB BBDBC BDBBA BCDDA DCBAB DAAAB CACDA DACBB (二)多项选择 1 ABCDE 2 ABCD 3 ABCD 4 ABCDE 5 ABCD 6 ABCD 7 BCDE 8 ABCD 9 ABCDE 10 ABD 11 ACDE 12 BCDE 13 ABCDE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 18 ABCDE 19 ABDE 20 ABE 21 ABCDE 22 ABCD 23 ABCE 24 ABCDE 25 ABC 26 ABCDE 27 ABC 28 ACDE 29 ABCDE 30 ABCDE 31 CD 32 ABCD 33 BCDE 34 ABDE 35 ABCDE 36 ABCDE 37 ABDE 38 ABCD 39 ABCDE 40 AB 41 ABCD 42 BCDE 43 ABC 44 ABCD 45 BCD 46 CE 47 ABCD 48 BCE 49 BCDE 50 ABCDE 三、名词解释 1.霍尔姆斯问题法 正确答案:【由于比较教育家霍尔姆斯提出,它以杜威的“反省五步法”和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为基础,提出了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问题法,主要包括五个步骤。1、问题的选择与分析2、提出假设3、验证相关因素4、从所提出的假设逻辑地预言可能的结果5、比较预言的结果与观察到的事实】 关键字:【问题选择丨提出假说丨验证因素丨语言结果丨比较事实】 2.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 正确答案:【所谓高等教育双重制,是指把高等教育分为“自治”的大学和“公立”的多科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等两大部分。这个两部分在管理、学位授予权、经费来源、学制、学科重点和面向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关键字:【自治大学丨公立多科技术大学丨管理权丨学位授予权丨经费来源】 3.美国高校“综合招生制度” 正确答案:【美国高等学校招生的方式之一,招收学生时主要依据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其他条件,一般包括学生在高中所学课程及得到的学分;学生中学最后四年的平均成绩和中学毕业时学习成绩在班上的名次先后;学生在统一入学考试中的成绩;审查学生入学申请书和推荐信;一些名牌大学还要进行面试或面谈。】 关键字:【高中所学课程丨统一入学成绩丨申请书和推荐信丨面试】 4.比较教育 正确答案:【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比较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异同与成败,研究总结教育发展的规律、经验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博采众长,以达到为本国的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 关键字:【理论与应用并重丨教育科学体系分支丨研究对象丨研究目的】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

10《论语》十则 南昌县莲塘七中刘斌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背诵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从中找到修身养性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二、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