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审计事项涉及主要领域及审计应对

关键审计事项涉及主要领域及审计应对
关键审计事项涉及主要领域及审计应对

金融资产减值常见审计应对

不同业务类型收入确认常见审计应对

企业合并及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及长期股权投资事项常见审计应对包括:了解及评价相关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测试关键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如交易结构的审批,合同条款以及评估结果的复核与审批;复核取得及丧失控制权的判断;利用专家工作,复核其工作成果并评价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重新计算投资收益及收购对价的分摊,并与管理层的计算进行核对等

负债类事项

负债类事项常见审计应对包括:了解及评价相关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测试关键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对诉讼代理律师进行独立函证,评价分析回函可靠性,复核回函关于诉讼结果及可能赔偿金额的估计;获取管理层编制的亏损合同清单,将合同成本的组成项目核对至采购合同等支持性文件;基于质保条款及售后服务条款和公司的历史支出经验,评价管理层在估计质量保证金和售后服务费时采用的关键假设;基于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和相关行业的预期,评价管理

层在计提负债时采用的相关会计估计的合理性;重新计算等。

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常见的审计应对包括:了解和评估商誉减值相关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测试关键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评估管理层在减值测试中使用的测试方法、关键假设和参数;评估管理层对相关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的识别、将商誉分摊至相关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的方法和依据等。此外,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常见审计应对之外,还采取了以下应对:将关键参数和假设与行业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对商誉减值测试涉及的方法、模型、假设和关键参数进行追溯性复核,识别本年度与前期是否存在重大偏差,了解并识别是否存在管理层偏向的迹象;对管理层采用的折现率和其他关键假设进行敏感性分析;独立聘请专家对减值测试进行复核等。

本文节选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

关键审计事项案例分析9.11

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关键审计事项案例分析 2017年度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前言 2016年12月23日,财政部批准印发了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的12项影响广泛的审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6】24号)。根据通知相关规定,对于A+H股公司及H 股公司,应于2017年1月1日起率先执行新审计准则,上市公司(即主板公司、中小板公司、创业板公司,包括除A+H股公司以外其他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企业(IPO公司)、新三板公司中的创新层挂牌公司及面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债券的公司,其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应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审计准则。 本次财政部发布的12项审计准则,最为核心的1项是新制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该准则要求在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增设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审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等审计项目的个性化信息。其中,要求注册会计师说明某事项被认定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针对该事项是如何实施审计工作的。确定哪些事项以及多少事项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属于职业判断。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包含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可能受被审计单位规模和复杂程度、业务和经营环境的性质,以及审计业务具体事实和情况的影响。 由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在审计报告中所占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次专题专门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作为案例分析,共收集201家公司年度报告,包含94家A+H股公司及107家港股(香港要求财务报表截止日在2016年12月15日或之后的审计业务实施新审计报告),主要表现为: 一是按证监会行业进行分类汇总。本次专题201家公司共涉及11个行业大类,如批发零售业、房地产、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文化体育娱乐、电力热力燃气、水利环境设施管理及采矿等,同时对制造业大类又细分为14个行业,包含电气制造、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计算机通信电子、食品饮料、汽车制造、医药制造、化工制造、有色金属、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等。对每个行业涉及的关键事项进行汇总,并对确认为关键审计事项进行进一步原因分析。 二是结合本所的客户的行业类型进行样本选择。本专题对本所的A股上市公司、新三板创新层及IPO公司等行业分类汇总,在案例分析后都有涉及本所行业客户清单,供业务人员参考,除个别小众行业外,所选案例已基本覆盖本所的行业大类。 由于选择案例数量及行业范围有限,不能满足本所所有客户细分行业类型,同时也提醒相关业务人员,关键审计事项由于涉及职业判断,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判断,新审计准则下每份报告都是量身定做,即使同一行业也切忌完全照搬照抄。希望本专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所内业务人员能更好、更快的理解和运用新审计准则,在执业中提供一定实务指引。 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017年9月

营销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营销审计的作用与意义——全国10个省区零售市场调研项目简介 (2011-04-20 09:46:46) 转载 标签: 分类:医药市场营销 营销审计 杂谈 文:杨水荣 近几年来中国医药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市场竞争加剧,任何企业若想在市场中取得领先,就必须时刻清醒地明确自己营销目标、战略和战术及执行情况,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市场营销活动执行到位,营销审计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本文就市场营销的目的、概念、作用和意义、内容及全国10个省区零售市场调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分别论述。 一、营销审计的目的: 营销审计可以解决企业在营销环境、营销战略、营销组织、营销系统、营销赢利能力和营销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和偏差,使企业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与时俱进,使企业基业长青。 二、什么是营销审计? 所谓营销审计,是对一个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目标、战略、组织、方法、程序和业务等作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定期性的核查,以便确定困难所在和各项机会,并提出行动计划的建议,改进市场营销管理效果。营销审计实际上是在一定时期对企业全部市场营销业务进行总的效果评价,其主要特点是,不限于评价某一些问题,而是对全部活动进行评价。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对营销审计(Marketing Audit)的定义是:对公司环境、目标、战略和行动的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周期性的考察,以确定问题和机遇。审计为行动计划提供良好的信息输入,可以促进公司营销的实施。营

销审计涵盖了一个企业的所有主要营销领域,而不仅仅是涉及一些有问题的方面。它通常是由一个客观的、有经验的独立于营销部门的外部团体进行。 三、营销组织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营销组织,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的汽车。汽车性能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严重交通事故。营销组织的审计,就是要解决汽车的性能问题。 部分曾经叱诧风云的医药企业(如:三株集团、巨人集团和三九集团等)由于缺乏对营销环境和变化趋势的判断和认识,没有与企业的营销机会相适应的营销目标、任务和战略,营销组织机构重叠、功能混乱、层级太长导致沟通失效,没有强有力的营销情报系统、计划系统和控制系统、新品开发和跟进系统,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而忽视了不同产品、地区和分销渠道的赢利率和成本分析,盲目追求点子效应,希望一夜之间让品牌成名,而忽略了对产品的营销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 市场营销组织审计,主要是评价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在执行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组织保证程度和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应变能力,包括:企业是否有坚强有力的市场营销主管人员及其明确的职责与权利,是否能按产品、用户、地区等有效地组织各项市场营销活动,是否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销售队伍,对销售人员是否有健全的激励、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市场营销部门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研究开发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沟通情况以及是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等。四、营销系统审计的内容: 企业的营销系统,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如果神经中枢、神经脉络和神经末梢等有问题,人不是废了,也就是残了。企业亦然。只有不断地定期地对系统进行检修和审订,才知道是否依然活络。 企业市场营销系统包括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计划系统、市场营销控制系统和新产品开发系统。 对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有关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来源,是否有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营销研究,是否恰当地运用市场营销信息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等。 对市场营销计划系统的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是否有周密的市场营销计划,计划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执行情况如何,是否进行了销售潜量和市场潜量的科

之新审计报告准则系列(三)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案例分析(1)——致同研究之“新审计报告准则”系列(三)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确定关键审计事项,并在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后,以在审计报告中描述关键审计事项的方式沟通这些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与治理层沟通过的事项中确定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重点关注过的事项。在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部分逐项描述关键审计事项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分别索引至财务报表的相关披露(如有),并同时说明下列内容:(1)该事项被认定为审计中最为重要的事项之一,因而被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2)该事项在审计中是如何应对的。 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不能代替:(1)注册会计师按照CSA1502规定发表非无保留意见;以及(2)当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按照CAS 1324号准则的规定进行报告。以上两种情况,就其性质而言都属于关键审计事项。但是,这些事项不得在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部分进行描述,而应当分别在形成保留(否定)意见的基础部分或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部分进行描述,并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提及形成保留(否定)意见的基础部分或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部分。 根据CSA1503号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的前提条件是:当CSA 1504号准则适用时,该事项未被确定为在审计报告中沟通的关键审计事项。如果某强调事项或其他事项同时构成关键审计事项,则应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描述,而不得在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描述。 一、A+H公司关键审计事项类型统计

审计习题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判断题 1、审计重要性指得就是重要得账户余额。( ) 2、理解与运用“重要性”需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得视角去判断。( ) 3、审计重要性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得规模有关一个因素。( ) 4、如果财务报表中得某项错报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得经济决 策,则该项错报就就是重大得。 5、审计重要性就是客观存在得,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6、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就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得财务报表没有错报。( ) 7、审计重要性水平在计划阶段初步确定后,就不应再变动,以保证审计工作得稳定。( ) 8、实际审计风险水平与收集得审计证据数量就是呈同向变动得。( ) 9、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之与等于10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到可 接受得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了合理保证。( ) 二、单项选择题 1、理解与运用重要性要站在( )得视角去判断。 A、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B、财务报表使用者 C、注册会计师 D、被审计单位全体员工 2、在计划某项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评价( )两个层次得重要性。 A、总账层次与明细账层次 B、资产负债表层次与利润表层次 C、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 D、记账凭证层次与原始凭证层次 3、( )就是指被审计单位得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 审计意见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 C、检查风险 D、审计重要性 4、不同得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同一时期得重要性水平时,得出得结果 可能不同。这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运用( )。 A、分析程序 B、职业判断 C、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 D、独立性 5、在特定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之间得关系就是( )。 A、同向变动关系 B、反向变动关系 C、有时同向变动,有时反向变动 D、没有确切得关系 6、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得估计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之间( )。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 )关系。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8、在审计风险要素中,( )就是客观存在得,注册会计师无能为力。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9、( )就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10、( )就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确定审计程序得性质、时间与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 A、审计风险 B、独立性 C、重要性 D、绝对保证 2、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从错报得( )两个方面考虑。

审计重要性标准

重要性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一、概念解释 “重要性”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会用到的概念,在这方面,我们各有各的看法,运用各自的判断,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例如: (1)你的月工资短缺到什么地步,你才会询问人事部门? -1元 -10元 -100元 -视差额是否多于或少于月工资数额 (2)在超市购物后,你到收银处付款并找回零钱。钱少了多少的情况下,你会回头再找收银处? -1毛 -1元 -10元 -50元 -视消费额的多少 你可以向办公室的同事们提出这些问题。你得到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 但是,当我们说到“重要性”时,有时候数值本身的大小并不重要。比如,我们为奥运会建造一个游泳池,如果游泳池的长度短了10厘米,是否事关重大? 回答是肯定的。 同样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会运用重要性的概念。就是报表数额出入达到何种地步才会影响到报表使用者。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报表使用人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对不同的使用者,重要性水平也是不同的。而对于我们会计师来说,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所以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其实相当简单,我们将某个数字放到一套报表中作参照,看看我们找出来的未调整的错误是否超出或者是否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是,那么我们就不能签发无保留审计意见。 二、重要性水平的三个层次 在我们的审计方法中,我们按三个等级来看重要性问题: 重要性水平(PM)――对财务报表整体而言 可容忍错误(TE)――对帐户余额而言 名义数额(SAD)――对每笔交易而言

这是审计方法中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判断的其中一个领域。设定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1、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2、客户的固定风险 3、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 4、以往审计的情况 可容忍错误用于帐户余额。可容忍错误一般为重要性水平的50%,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客户的评估提高或降低百分比。简单概况其产生的效果是:我们所设定的百分率越高,则导致误报和漏报的机率就越小,相应地,我们的测试范围也就越小。 而当我们考察每一笔交易时,我们必须设定一个较小的数额。这个数额(SAD)也是一种针对单笔交易的判断性数额,一般为TE的10%。任何高于该数的错误应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在国内,以下项目是没有重要性可言的,即:该余额必须完全正确。 ●合营企业付给合营单位的股利(如:按合营合同平均分配条件,在已审财务报表之中的 股利应完全分配给合营双方,以避免得失任何一方。) ●任何与税务有关的预提(税务局眼中的重要性可能与我们不一样,任何“不重要”的低估 可能引致严重后果。) ●付给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酬金(缺少此类项目可能引起一些提问。) ●对职工福利、房屋补贴及统筹金的预提是另一类敏感范围。 ●股份公司税后利润计提盈余公积金。 ●注册资本。 三、审计中发现的错误的实务处理 当发现的错误小于SAD,可以忽略,不再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当错误大于SAD,原则上可以进行审计调整,如果暂不调整则必须汇总到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当错误大于TE,则应该进行审计调整,若遇客户坚持不愿调整等特殊情况,先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然后视整体审计情况再作考虑; 当错误大于PM,则必须进行审计调整,若不调整则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审计完成后必须将审计差异汇总表进行统计汇总,若累计的错误影响接近PM,则必须挑选出相对比较主要的错误予以调整,来释放部分审计风险。因为审计差异汇总表统计的是已发现未调整的错误,我们应该考虑到还存在审计未发现的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审计差异的汇总影响与PM间必须留有余地; 若遇无法调整,而审计差异汇总影响接近或超过PM,则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审计习题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判断题 1、审计重要性指的是重要的账户余额。() 2、理解和运用“重要性”需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视角去判断。() 3、审计重要性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有关一个因素。() 4、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 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大的。 5、审计重要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6、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就意味着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没有错报。() 7、审计重要性水平在计划阶段初步确定后,就不应再变动,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稳定。() 8、实际审计风险水平与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呈同向变动的。() 9、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之和等于10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到可 接受的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了合理保证。() 二、单项选择题 1、理解和运用重要性要站在()的视角去判断。 A、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B、财务报表使用者 C、注册会计师 D、被审计单位全体员工 2、在计划某项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评价()两个层次的重要性。 A、总账层次和明细账层次 B、资产负债表层次和利润表层次 C、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 D、记账凭证层次和原始凭证层次 3、()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 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 C、检查风险 D、审计重要性 4、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同一时期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 可能不同。这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运用()。 A、分析程序 B、职业判断 C、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 D、独立性 5、在特定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之间的关系是()。 A、同向变动关系 B、反向变动关系 C、有时同向变动,有时反向变动 D、没有确切的关系 6、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之间()。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关系。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8、在审计风险要素中,()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无能为力。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9、()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10、()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A、审计风险 B、独立性 C、重要性 D、绝对保证 2、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从错报的()两个方面考虑。

关键审计事项涉及主要领域及审计应对

金融资产减值常见审计应对

不同业务类型收入确认常见审计应对

企业合并及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及长期股权投资事项常见审计应对包括:了解及评价相关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测试关键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如交易结构的审批,合同条款以及评估结果的复核与审批;复核取得及丧失控制权的判断;利用专家工作,复核其工作成果并评价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重新计算投资收益及收购对价的分摊,并与管理层的计算进行核对等 负债类事项 负债类事项常见审计应对包括:了解及评价相关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测试关键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对诉讼代理律师进行独立函证,评价分析回函可靠性,复核回函关于诉讼结果及可能赔偿金额的估计;获取管理层编制的亏损合同清单,将合同成本的组成项目核对至采购合同等支持性文件;基于质保条款及售后服务条款和公司的历史支出经验,评价管理层在估计质量保证金和售后服务费时采用的关键假设;基于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和相关行业的预期,评价管理

层在计提负债时采用的相关会计估计的合理性;重新计算等。 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常见的审计应对包括:了解和评估商誉减值相关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测试关键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评估管理层在减值测试中使用的测试方法、关键假设和参数;评估管理层对相关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的识别、将商誉分摊至相关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的方法和依据等。此外,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常见审计应对之外,还采取了以下应对:将关键参数和假设与行业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对商誉减值测试涉及的方法、模型、假设和关键参数进行追溯性复核,识别本年度与前期是否存在重大偏差,了解并识别是否存在管理层偏向的迹象;对管理层采用的折现率和其他关键假设进行敏感性分析;独立聘请专家对减值测试进行复核等。 本文节选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

认定、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

认定、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判断题(正确的划“2” ,错误的划“ X ”) 1.审计计划制定后, 审计人员不得对审计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 2.审计人员可以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就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和协调,共同编制审计 计划。 ( ) 3.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 4.一般来说, 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 5.审计意见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效果提供的保证。 ( ) 6.对于出现错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 省审计成本。 ( ) 7.审计人员如果想要使发表的审计意见有 98%的把握, 那么审计风险便为 2%。 8.一般地说,审计具体目标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体目标来确 定的。( ) 9.“发生” 认定所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应该包括的项目给遗漏了。 ( 10.“完整性” 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低估有关。 ( 11.“发生”的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低估有关。 ( 14.审计业务约定书双方中,一方是指注册会计师,另一方是指委托单位的法人代表 或授权代 表。 ( ) 15.审计业务约定书一经签署则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它应受经济合同法的规范。 16.如果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期末余额一样, 在初步评价的重要性水平分配给各账户时, 最理想的分配是这两个账户分得同样多的重要性水平或称具有一样的可容忍误差。 ( ) 17.应先计算整个企业的重要性水平,然后在企业每个部门之间分摊。 18.如果集团公司内部的公司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必须为每个独立公司的财务报表确 定一个重要性水平。 ( ) 12.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列入“流动负 债” 价和分摊”的认定。 ( ) 13.如果被审计单位在账簿中登记了未发生的经济业务, () ,则违反了“计 则其违反了 完整性” 认定。

【实用文档】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第五编?第十九章?审计报告 考点和典题 第四节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一、关键审计事项的含义 二、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框架(※※※) 三、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一、关键审计事项的含义 1.含义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 2.作用 (1)可以提高已执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和有用性; (2)能够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额外的信息,以帮助其了解被审计单位、已审计财务报表中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的领域,以及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 (3)能够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就与被审计单位、已审计财务报表或已执行审计工作相关的事项进一步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提供基础。 二、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框架 (一)以“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为起点选择关键审计事项[链接第14章]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沟通审计过程中的重大发现,包括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财务报表披露等会计实务的看法,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已与治理层讨论

或需要书面沟通的重大事项等,以便治理层履行其监督财务报告过程的职责,应从与治理层沟通事项中选取关键审计事项。 (二)从“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中选出“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重点关注过的事项” 1.含义 注册会计师重点关注过的领域通常与财务报表中复杂、重大的管理层判断领域相关,因而通常涉及困难或复杂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总体审计策略以及对这些事项分配的审计资源和审计工作力度。 2.考虑因素【多选题考点】 (1)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领域或识别出的特别风险; (2)与财务报表中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包括被认为具有高度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的领域相关的重大审计判断; (3)当期重大交易或事项对审计的影响。 (三)从“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重点关注过的事项”中选出“最为重要的事项”,从而构成关键审计事项 1.决策 注册会计师可能已就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与治理层进行了较多的互动,就这些事项与治理层进行沟通的性质和范围,通常能够表明哪些事项对审计而言最为重要。 2.考虑因素【多选题考点】 (1)该事项对预期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程度,尤其是对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2)与该事项相关的会计政策的性质或者与同行业其他实体相比,管理层在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时涉及的复杂程度或主观程度; (3)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考虑,与该事项相关的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已更正错报和累积未更正错报(如有)的性质和重要程度; (4)为应对该事项所需要付出的审计努力的性质和程度,包括: a)为应对该事项而实施审计程序或评价这些审计程序的结果(如有)在多大程度上需要特殊的知识或技能; b)就该事项在项目组之外进行咨询的性质。 (5)在实施审计程序、评价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获取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时,注册会计师遇到的困难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尤其是当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变得更加主观时。 (6)识别出的与该事项相关的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 (7)该事项是否涉及数项可区分但又相互关联的审计考虑。例如,长期合同的收入确认、诉讼或其他或有事项等方面,可能需要重点关注,并且可能影响其他会计估计。 3.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多选题考点】 (1)“最为重要的事项”并不意味着只有一项; (2)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包含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可能受被审计单位规模和复杂程度、业务和经营环境的性质,以及审计业务具体事实和情况的影响; (3)最初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的事项越多,注册会计师越需要重新考虑每一事项是否符合关键审计事项的定义。 【案例1】 按照“三层塔测试”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步骤和流程。

论审计的重要性

目录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1)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意义及原则特征 (1) 1.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1) 2.审计重要性的意义 (2) 3.审计重要性是相对的、具体的 (2) 4.审计重要性具有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的特征 (2) 二、审计重要性的应用与规范 (3) (一)一般应用原则 (3)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应用专业判断 (3)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重要性原则应用 (3) 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应用重要性原则 (4) 4.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 (4) (二)具体规范要求 (4) 1.审计重要性的金额与性质要求 (4) 2.审计重要性的两个层次要求 (5) 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5) 三、判断审计重要性方法 (6) (一)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 (6) (二)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7)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意义及原则特征 1.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对审计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可见审计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和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的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判断一次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若它是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则该项业务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2)重要性的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考虑 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它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等。他们需要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各种判断与决策。这里会计报表使用者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行为者。 (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不同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一金额对某一企业的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但对另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来说可能是不重要的,同时,对某一特定企业,重要性也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改变。 (4)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计划对重要性进行评估,确定其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新审计报告准则关键审计事项示例

新审计报告准则关键审计事项示例 为了指导实施新制定(修订)的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15年4月22日发布了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示例,以帮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审计师对《国际审计准则第701号——关键审计事项》(ISA701)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 一、准则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基本要求 (一)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引言段 ISA 701要求在审计报告的关键事项段中增加引言段,对关键事项的性质和背景进行界定:关键审计事项是指审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在当期财务报表审计中至关重要的事项。这些事项是在对财务报表整体进行审计并形成意见的背景下进行处理的,审计师不对这些事项提供单独的意见。通过这种标准化的描述,告知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在审计报告中沟通的关键审计事项: 1.不暗示此事项在形成审计意见时尚未得到满意解决; 2.不包含或暗示对单独财务报表项目表示独立的意见。 (二)如何描述关键审计事项 在描述关键审计事项时,需要索引至所涉及的财务报表相关附注,并说明以下内容: 1.审计师为何认为该事项对于审计至关重要,构成了关键审计事项; 2.在审计中对该事项是如何处理的。关键审计事项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向报告使用者提供相关、有用的信息,这需要审计师运用ISA701中的判断

框架作出判断。对每个关键审计事项,描述的详略程度属于职业判断,取决于审计业务的具体环境,这是为了尽可能提高所描述的关键审计事项的针对性,并减轻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对关键审计事项将来很快演变为套话的顾虑。 审计报告中,各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先后顺序由审计师作出判断。例如,可以按照相对重要性,或相关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顺序。 二、关于如何描述判断某事项为关键审计事项的示例 (一)商誉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集团每年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其余额20X1年12月31日为XX,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因此进行减值测试对审计很重要。而且,管理层的评估过程复杂,需要高度的判断,其所基于的假设,特别是[描述相关假设],受到预期未来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市场和经济环境。 (二)金融工具的计价 公司对结构性金融工具的投资占金融工具总额的X%。由于这些工具独特的结构和条款,其计价基于公司自行开发的内部模型,而非基于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报价,因而其计价具有重大计量不确性。因此,这些金融工具对审计很重要。(三)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IFRS 10(合并财务报表)、IFRS11(联营协议)、IFRS12(披露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于2013年1月1日生效。IFRS10要求集团评价对于所有主体其是否:拥有

浅谈对审计重要性的理解

浅谈对会计重要性的理解 摘要: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中最杰出的成果,设定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的一个创新,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 一般来说,审计工作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都会使用到审计重要性这一基本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报表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 “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一、审计重要性与会计重要性的区别 审计重要性与会计上的重要性存在一致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其一致性体现在二者都需要考虑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但二者本质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分属两个不同领域。 (一)会计上的重要性 会计上的重要性是针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概念,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重要性原则要求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确定自己重要的会计事项。重要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相结合,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充分表达出会计信息的影响力。企业实行这个原则,有利于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更有利于突出重点。 (二)审计上的重要性 审计上的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依据会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而产生的。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披露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全部差错,然而人们总是期望: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查后,会计报表中尚存的差错能被有效地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使其不至于影响或改变他们根据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管理决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已经不可能进行详细审计;而在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为做出抽样决策,不得不涉及重要性问题。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对未查部分是否正确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的判断有关,因此,注册会计师为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对重要性做出恰当的判断。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地运用重要性原则,如果运用不当,则往往导致审计成本过大,浪费人力和时间;或者审计风险过大,易于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布关键审计事项示例

审计与鉴证服务 THE CHINES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87 Auditing & Assurance 为了指导实施新制定(修订)的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15年4月22日发布了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示例,以帮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审计师对《国际审计准则第701号——关键审计事项》(ISA 701)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 一、准则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基本要求 (一)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引言段ISA 701 要求在审计报告的关键事项段中增加引言段,对关键事项的性质和背景进行界定:关键审计事项是指审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在当期财务报表审计中至关重要的事项。这些事项是在对财务报表整体进行审计并形成意见的背景下进行处理的,审计师不对这些事项提供单独的意见。 通过这种标准化的描述,告知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在审计报告中沟通的关键审计事项:(1)不暗示此事项在形成审计意见时尚未得到满意解决;(2)不包含或暗示对单独财务报表项目表示独立的意见。 (二)如何描述关键审计事项在描述关键审计事项时,需要索引至所涉及的财务报表相关附注,并说明 以下内容: (1)审计师为何认为该事项对于审计至关重要,构成了关键审计事项;(2)在审计中对该事项是如何处理的。关键审计事项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向报告使用者提供相关、有用的信息,这需要审计师运用ISA 701中的判断框架作出判断。对每个关键审计事项,描述的详略程度属于职业判断,取决于审计业务的具体环境,这是为了尽可能提高所描述的关键审计事项的针对性,并减轻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对关键审计事项将来很快演变为套话的顾虑。 审计报告中,各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先后顺序由审计师作出判断。例如,可以按照相对重要性,或相关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顺序。 二、关于如何描述判断某事项为关键审计事项的示例 1.商誉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集团每年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其余额20X1年12月31日为XX,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因此进行减值测试对审计很重要。而且,管理层的评估过程复杂,需要高度的判断,其所基于 的假设,特别是[描述相关假设], 受到预期未来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市场和经济环境。 2.金融工具的计价 公司对结构性金融工具的投资占金融工具总额的X%。由于这些工具独特的结构和条款,其计价基于公司自行开发的内部模型,而非基于活跃 市场上的公开报价,因而其计价具有重大计量不确性。因此,这些金融工具对审计很重要。 3.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IFRS 10(合并财务报表)、IFRS 11(联营协议)、IFRS12(披露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于2013年1月1日生效。IFRS 10要求集团评价对于所有主体其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每一主体复杂的架构、运营和所有权情况需要集团评估和解读大量合同协议的实质。 4.设定受益养老金资产和负债的计价 集团确认20X1年12月31日养老金盈余为XX。用于支持设定受益养老金资产和负债计价的假设是重要的、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布关键审计事项示例 DOI:10.16292/https://www.360docs.net/doc/4a16967278.html,ki.issn1009-6345.2015.06.024

对审计本质的一些认识

对审计本质的一些认识 审计本质的重要性,目前审计实务中碰到的困难实际上都是对审计本质认识不到位。 确定本质的标准是什么? 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审计本质各观点,他们符合审计本质的定义吗?(逐一分析评价) 本质有标准吗?比如人的本质是什么呢?从生物学角度看,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也有定义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从社会学角度看,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定义不同。是不是每一个定义都是反映本质的一部分,都无法全面反映本质,本质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定义的过程就是分门别类的过程,分门别类的过程就是不断异化的过程,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过程。因此,要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还必须走一个反过程,也就是先分类再综合。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本质是一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告诉我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从不深刻的认识到更深刻的本质认识到过程。而且这种过程是必然的、也是无限的。 在人类的不断实践中,总结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人为了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对事物分门别类,根据分类的结果,再予以定义。在这个过程中,事物还是那个事物吗?肯定不是,而是人所认识或定义的事物。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定义是一个不断接近客观存在的过程。 如果对本质的认识无法达到,或者说对本质的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那么,怎么评价定义的准确性呢?有人说,既然不可能彻底认识事物,随便怎么定义都可以,反正大家都是错的。例如审计既可以说是一种查帐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做帐行为。这样一推理,看来随便定义还不行,也得有个标准,否则风马牛不相及。 这个标准应该就是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分门别类过程。例如认识一个事物时,首先区别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是哺乳动物还是非哺乳动物,以此类推,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对事物的彻底认识。那么,分门别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是这个事物的特征。比如根据事物是否有生命区别为生物和非生物,根据生物是否会运动区别为动物还是植物,根据动物是否会生育区别为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等等。 由于事物的特征不只一个,而分类标准往往比较单一,根据事物的此一特征可将事物划分为甲类,根据事物的彼一特征又可将事物划分为乙类。因此,事物分类并不绝对,例如,人既可以说是一种高级动物,也可以说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两者都没错。由此看开,事物的特征对于认识事物相当重要,只有把事物的特征全部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各种特征的总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几个结论:首先,对事物本质认识很难达到,不要轻易给事物下本质定义;其次,事物本质是由各种特征组成的,只有加强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才能更接近本质;第三,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可以对事物有不同的分类和定义。 根据上面的结论,在研究审计本质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不要妄谈审计本质是什么,要允许并接受从各个角度提出的审计定义;其次,要加强对审计各特征的分析认识,只有把这些特征认识到位了,离审计本质也就不远了。 实际上,目前对审计本质或者说对审计定义的认识也是从不同特征出发的。例如,从审计方法、审计职能角度认识审计的,从审计作用角度认识审计的。问题是,这些特征是主要的特征吗?这些特征全面吗?只有在对这两个问题回答的基础上,才能评价现有的审计本质论的优劣,而且评价也只能在同一个范畴内评价,比如说不能将从审计作用出发的审计本质论跟从技术方法角度出发的审计本质论进行比较。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docx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 一、引言 自公司制度不断完善,“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分离后,便产生了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审计制度。韩丽荣等[ 1 ]的研究指出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浓缩了上市公司会计主体活动的复杂信息,最终以简单的形式向市场传递校正价格的信号。审计报告正是这种“信号”的载体,是审计流程的最终成果,体现审计过程的最终价值。一般来说,审计报告既要满足准则规定的格式要求,又要满足预期使用者期望,具有可理解性。 2012年,英国发布了一系列对审计报告的修订准则,成为国际审计报告改革的开端。2015年1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出台新的审计报告准则。本轮全球性审计改革浪潮中,“关键审计事项”是重点。2016年12月,财政部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结合我国资本市场情况对审计报告进行改革,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首先在A+H股及纯H股公司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施行的审计业务中实施,自2018年扩大到所有被审计单位。此次改革既顺应我国国情发展,也向国际社会借鉴经验,对提高审计报告权威性,增强注册会计师责任感,切实保护股东权益有重大意义。 本文采用描述统计法,通过对实行新准则的2016年度公司所有含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的研究,分析其对审计报告质量的积极影响,增强决策有用性。 二、增加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及期望效果 (一)增加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 一是目前我国审计报告的格式基本一致,尤其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对投资者来说,审计报告千篇一律,没有突出的重点,没有仔细阅读的必要,无法从中得到足够的信息进行决策。 二是目前的审计报告未能充分展现审计工作过程,投资者很难得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做了什么工作、是否有效应对高风险领域。另外,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重大错报并及时纠正,审计报告也无法体现纠正过程。 三是年审中注册会计师工作量巨大,在完成审计程序的过程中,缺少就重大错报风险领域的问题同管理层仔细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增加,具体列示沟通的情形和范围,为审计工作中的沟通提供了指导与保障,加强了双方的沟通。 四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愈发重要。此次改革,正是响应时代号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体现——以改善供应为重点,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供应质量和供应能力,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2 ]。

2019年浅谈对新审计准则的内容理解与实践-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浅谈对新审计准则的内容理解与实践 【摘要】本文是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审计论文:对新审计准则的内 容理解与实践,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对审计准则新内容的理解 由于经济社会和审计环境的发展变化,新修订的审计准则立足于中国国家 审计实践,增加了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整改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一)扩大了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外延。新审计准则在第六条中指出要监督被 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工作目标,同时解释 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在过去政府各部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情况下,绩效审计作为一 种独立的审计类型,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及其他公 共资源所达到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揭露影响财政资金使 用效益的突出问题,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意味着政府业绩评价机制已从单纯的唯GDP向环 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等综合科学发展转变。而绩效评价不应仅仅局限 于经济活动本身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包括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 益评价。开展绩效审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今后效益审计将 成为审计工作重中之重。新审计准则紧跟新形势,丰富了效益审计内容,为绩 效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做出客观真实的审计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增加了信息系统有关的内容。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 泛应用,信息化环境相对于纸质账簿环境,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新审计准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增加 了信息系统审计有关的内容。包括: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包括了对信息技术 方面整体胜任能力的要求;审计人员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并从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方面了解信息系统控制情况;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时,要关注信息系统设计缺陷;确定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包括评估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审计人员获取的电子审计证据包括与信息系统控制相关的配置参数、反映交易记录的 电子数据等;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存在重大漏洞或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应当责成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系统审计 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已日益受到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