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业题

1. 你认为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这一弊端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苏联模式就是以苏联经济体制、模式为基础形成的苏联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体制、模式的总称。对于苏联模式,必须作具体的历史的评价。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其必然性,并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苏联没有适时有效地进行改革,苏联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它的主要弊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上:严重挫伤了地方和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极大破坏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政治上:一党独存,党政不分,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

文化和意识形态上:意识形态混乱,出现信仰危机。

民族和宗教问题上:苏联时期推行俄罗斯化政策,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

外交上:苏联模式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即封建农奴主式的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一弊端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上: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与民相关

的轻工业得不到相应的发展,消费资料得不到满足,最终又制约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对党的监督。各种特权现象滋生,助长了不正之风,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

总的来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其弊端也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 你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国教育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我认为中国教育的大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尤其是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教育资源之间的不平衡尤为严重。然而均衡教育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体现、重要保证和根本途径之一,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资源均衡观,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并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等种种有效途径,使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分配差距缩小,从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均衡教育资源。

我国教育要想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资源均衡观,鼓励优秀老师到教育落后的地方任教;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其落后现状;为吸引更多的优秀老师到偏远山村,应为他们提供更优惠的条件。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并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等种种有效途径,使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分配差距缩小,从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均衡教育资源。

3. 你认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哪一项对今后的发展影响最大?如何解决?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

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认为基本国情中第一项对今后的发展影响最大。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口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素质能力、结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是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跟进和对接经济结构调整,大规模开发培养“两高”人才,进而带动整体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思考题

1.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论断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

是一致的,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我们具有不断促进和谐、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证。

第二,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和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使社会和谐从理想的追求变为现实的可能。

第三,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和谐也不是社会主义。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越是和谐,就越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越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社会和谐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鲜明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第六,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2.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筹;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等等。

改善民生的意义:

一、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二、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解决民生问题,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

三、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正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会有力地促进社会和

谐。

四、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我们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五、解决民生问题是树立良好干部作风的要求。改善民生的过程,既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锤炼和改进干部作风的过程。广大干部只有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才能真正树立良好的干部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信赖。

六、解决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加快社会建设,努力营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改善民生的途径:

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明确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优先发展地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持可持续性为重点。

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 比较中国改革进程中小岗村和南街村两个样本,他们为什么都失败了?你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出路是什么?

小岗村虽为先行者,没有富裕成功,是因为小岗村没能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工商业,始终围绕土地打转转,在整个农业衰败的前提下,不可避免于失败。

南街村曾经富裕,但并不成功。它富裕的原因是抓住了产业升级的机会,同时得到了超额的资金支持,广阔的外部市场和廉价的外来劳动力,这些市场因素的存在说明了南街村集体经济的虚伪性。政治上的光环不但没有给南街村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反而因为钱来得太容易而失去了市场竞争性。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出路:

一是在社会主义的体制下,尊重农民公共选择的集体智慧,完善各种微观机制。不管是农户独立经营还是小范围合作都应尊重农民集体的智慧和公共选择,让农

民自己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和合作方式,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需要。

二是给予农民以均等的机会利用资源。土地是农民福利的根本,土地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土地产权的明晰,土地拥有者可以占有、使用、受益、转让、抵押、继承,建立排他性的产权,保护土地所有者权益,鼓励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促进土地适度集中,提高规模经济水平。同样,改革户籍制度,保护农民自由迁徙,打破城乡二元发展结构;改革教育体制,保障城乡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只有一系列改革的综合治理,给农民以机会均等,“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有的行为。第一,保护产权和自由交易是政府最神圣的职责。第二,弥补“市场失灵”,利用公共财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发展创建平台。

4.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和“三驾马车”有什么区别?你认为“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什么意义?

“三驾马车”是指消费、出口、投资共同发力,形成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而从收入角

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减税将导致生产税净额占比下降,加速折旧和产能去化将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占比短期上升、长期趋降,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

5. 联系美国总统大选,比较西方民主制度和我国的民主制度,谈谈你对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看法。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美国的民主制度:

1.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上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只是在具体政策的实施上有所不同。

2.两党提出不同竞选纲领的实际意义,互相牵制,避免走向极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

3.两党制下的竞选在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但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

4.美国的选举不过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

5.美国的两党制,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内容与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它既能有效地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二、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载体是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我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

三、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中,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区以及部分县乡以下直接选举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是发展直接民主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广泛实践。

四、以自治权为核心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了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两国民主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反映了阶级本质和实施效果不同和国情不同。

6. 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然而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等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不屑学法、心中无法,有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执法不严、粗暴执法,有的干预司法、徇私枉法,有的则利欲熏心、贪赃枉法。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恶化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这些问题就是中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问题的关键。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自觉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谋划工作时的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时的法治方式。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由法定、权依法使,让各级领导干部尊崇宪法、敬畏法律、信仰法治,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我们才能朝着法治中国的目标扎实迈进。

7.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而的执政成就, 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原因如下:

1.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真正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始终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1)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犯错误一般是动机与效果严重背离导致的。保持革命的纯洁、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这样的动机是无可挑剔的,问题在于目标脱离实际,且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出了问题。

(3)即使在困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就应该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

就。

(4)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对待所犯错误。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之后,继续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不断追求真理,随时纠正错误,就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立于不败之地。

2.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1)首先,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一直领导中国人民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2)其次,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选择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的方针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中国共产党党内外以及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3)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采取的是循序渐进式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注重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协调统一,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保证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一路前行。

(4)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中国共产党要有一个真正稳定的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党中央始终把惩治与预防腐败置于关乎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高度。

3.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

(1)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之后,中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热潮。

(2)其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七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着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予以深化,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3)打开国门拥抱世界。中国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以及开放地区的设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都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4)把科技教育作为支点。邓小平复出后大声疾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科教兴国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奇迹的重要因素。

总之,中国共产党过去取得了很多成功,但眼前和今后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中国共产党一直对这些挑战具有清醒的认识,并且从制度层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应对这些挑战。奋进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历史会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跨越各种障碍,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