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目前,IT基础设施及其运营越来越复杂,人们通常采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在过去的十年里,服务器虚拟化重新部署、管理以及优化了计算资源,将数据中心转化成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业务应用平台。专用服务器被动态托管之后,在虚拟服务器环境中能够根据需求运行应用程序。

虽然虚拟化重塑数据中心的运营,企业能够部署机架服务器汇集和分配应用程序的需求,但这种转变并不完整理。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资产仍然保持着孤立和静态配置,很少有设施能够自动化统筹管理混合网络和存储硬件。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声称改变这种状况。VMware对其描述为:“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动化、灵活性和效率,并转变IT交付的方式。汇集和汇总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性等可用性服务,并交付软件,通过智能化的策略驱动的软件进行管理。”服务器在虚拟化应用的基础上,SDDC能够虚拟网络和存储资源,使抽象的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软件进行访问。SDDC的目标是使数据中心运营的许多方面受益: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加容易配置和重新配置;以及更快地部署新的应用程序。等等。

最终,SDDC将不再需要IT技术人员来操纵孤立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硬件将响应供应请求。相反,配置自动进行定义的规则和框架,政策和服务水平协议(SLA),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调用的自动化和业务流程引擎,并从一个集中的环境内配置适当的资源。

SDDC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影响

由于动态分配资源的增加,需要升级电源和冷却基础设施,以支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需求。而提高的电力和冷却能力可以使SDDC的愿景真正发挥重要作用。IT 资源已被虚拟化为一个抽象层,而数据中心本身很少存在这样的抽象层。即使在一个建筑物管理系统(BMS)设施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系统中,电力和冷却设施往往不能达到SDDC的要求。

对于数据中心来说,设施设备在确保达到数据中心等级协议(SLA)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据中心运营商在符合规划和配置的基础设施能力上。必须开发集成的、适应性强的电源和冷却解决方案。从理论上说,许多的虚拟机可以部署在抽象的虚拟层,但在任何数据中心的电力和冷却的供应量是有限的。因此,数据中心必须优化电源使用,经营者必须重新定义数据中心整合的关键接触点,并构建基础设施管理和监控系统等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SDDC未来的承诺,需要增加软件定义的电力。如果产业对软件定义的电力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参考架构,并达成共识,这将对基于消费需求的数据中心提供适当的电力有所帮助,而不是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用最高峰值来规划和配置的电源和冷却设施。

如今,超过一半的应用程序的宕机都是由电源问题引起的。因此,电力和冷却设施作为软件定义的元素的应用环境,必须提高可用性。而在任何一个数据中心里,其物理资源都有心要加强和改进。

硬件和软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近年来,数据中心的IT系统经历了一系列的动态变化。在定义系统上,硬件、软件和服务供应商之间一直存在着竞争。例如,华为、爱立信公司在电信行业的竞争是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而SDN和开放流动是用来挑战思科企业网络优势。同样,SDS是针对EMC和其他大型企业的专有存储阵列。云服务商与数据中心外包商竞争,在构建系统时扮演了同样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并不意味着“开放”。数据中心的软件可以运行在某种硬件上。比如VMware和Microsoft的虚拟化软件是专有的,因为是IBMSVC和NetAppONTAP存储也可以打开堆栈,开放流动和其他开源项目仍然工作正在进行中。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应该在虚拟机中运行,这是错误的假设。控制平台和数据平台最好能分开。或者说每个人都希望有在任何时候弹性地做任何事情这样的系统设计。在大多数的数据中心,采取完全变换策略并不容易。例如,某公司采用思科的应用为中心的基础设施(ACI),那么该公司不得不购买大量的Nexus交换机以实现SDN,因为公司业务只能在这个系统上运行。市场上已有赢家和输家

如果“软件定义”的方法被看作是硬件和软件供应商之间的斗争的一部分,那么可以说,在存储和网络领域中,VMware已经赢得x86服务器虚拟化,亚马逊网络服务赢得了IaaS。大多数数据中心的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管理工具和基础设施的软件,而不是采用一个复杂的新结构,这就是事实。比如在码头和集装箱行业中的涉及运动和距离方面的业务中,需要虚拟化x86机器的所有系统,以及IBM的沃森和

little-endian的Linux服务器,惠普的机器等等硬件,这个行业还需要应用程序接口(API)定义和发展目录定义的方法。

SDDC和云

云可以看作是应用的网络营销术语,或者是内部或外部客户通过Web 形式的采购需求基础设施服务。相比之下,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是通过云服务可以提供最有效服务的机制。

SDDC的长期目标是将其转变成可以提供给最终用户/消费者的服务。目前,实现这一愿景是通过云计算模式如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的最佳方式。采用SDDC技术,可以提高IT模型实现这一长期愿景的能力,就像云计算一样。

SDDC 在核心硬件资产上超越传统的抽象层,创建一个包括云计算的简单工具包。SDDC可以让服务器和其他硬件关闭或使其运行在低功率水平上,这可能对设备用电产生有利的影响。一些专家认为,采用SDDC可以更安全地选择云。SDDC为企业提供自己的私有云,让他们在托管数据时有更多的控制权。

SDDC可以通过软件的规则和限制,将那些符合行业标准的复杂硬件动态地分离出来,成为一个资源池。其汇集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关键特点:

??标准化:标准化硬件创建资源池的效率。创建基于标准化的硬件环境,在数据中心的动态范围内消除不必要的复杂性。

??整体化:整个数据中心通过云基础设施的设计,采用最优化的方式支持所有的工作负载。

??适应性:云基础架构必须是动态的,它具备能够适应变化的资源负载的能力。这种适应性是自动化的,根据应用程序的运行要求,实现基于定义的配置。

??自动化:自动化是云基础设施的质量标志。当使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空间时,该框架必须具有内置的智能功能,消除复杂性,以及创建弹性计算,而无需工作人员的直接指导。

??弹性:SDDC以其自动化和适应性必须能够弥补硬件和软件故障。网络应该自动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保最高级别的可用性。。

转型中的数据中心架构

服务器虚拟化大大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运营能力,性能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效率和成本效益,使IT部门和计算资源池得到了巩固。许多组织机构正在寻求虚拟化扩展到网络和存储资源。

通过采用抽象层,整个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实现了智能化和集中管理,组织机构能够有效组织资源设计软件,定义硬件组件,并自动化改造其数据中心。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能力,企业必须采取战略,旨在建立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

实现SDDC的好处是很多的。服务器池化,减少存储和网络硬件和专业组件。现有的硬件更容易维护。最重要的是,SDDC可以自动化、有策略地实现数据中心资源配置和管理。

程序接口使基于明确规则和策略资源的应用需求资源成为可能。从而构建一个充分利用底层硬件,更加敏捷、灵活、安全,以及高性能的数据中心。

应该指出的是,简单的虚拟化数据中心并不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主要目标之一是支持软件定义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例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供应商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的例子。通过自动化和业务流程实现动态分配和提供资源。SDDC的设计目的是让企业继承上述公共云供应商的业务流程能力,而不必具有专门的硬件平台。SDDC可以提供企业云计算所需要的能力,这可能是真正革命的、安全的。在无数的商业应用中,SDDC通过云计算和网络,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完全免费地实现物理基础设施的部署、管理、存储。随着数据中心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将变得更加紧密,相互依存。

【编辑推荐】

泰康领航场景业务借云计算加速互联网保险之路

大数据是云计算的“杀手级”应用

穹顶之下云计算同样有责

人大代表建议加强云计算生态建设推动创业和大众创新

亚马逊CTO:2015年世界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成功五要素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成功五要素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帮助IT部门提高灵活性,为用户们迅速提供类似云服务的服务。它还承诺:以一种更协调、更简化的方式提供IT服务,从而节省资金。基础设施的各部件和服务具有如下特点:合并、完全自动化、受业务策略驱动、集中管理,以提高性能。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可以监测需求,并且配置适当的资源,短短数秒内即可自动响应。 为存储、网络和计算等部件开发软件定义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们预测效果会很好,比如资本开支可以节省75%,运营开支可以节省55%。支持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技术有助于消除传统数据中心在计算、网络和存储等方面的孤岛,并且夯实在许多大中型企业已成熟起来的服务器虚拟化基础设施。 不过与往常一样,光凭技术无法达到要求。SDDC需要对IT流程进行一番相当全面的重新设计,才能带来它声称有望带来的诸多优点:节省成本、提高生产力和业务灵活性。下面这五个策略可以帮助你在向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迁移的过程中尽量确保成功。 1. 从小处入手 对采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许多公司来说,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惰性。过去有一种误解(这一方面归咎于供应商):公司必须一头扎入,同时改造数据中心的全部运营系统,以及/或者致力于一开始就要耗用大量资源的项目。这让人望而生畏,事实上也没有必要。 相反,你开始趟上SDDC之旅时先从一个小规模项目入手。这个小项目与某个不太显眼的服务或活动有关,仅仅涉及SDDC环境的一个层面:比如计算、网络或存储。比如说,迁移涉及数据库服务的存储工作负载就是让你有机会试水的理想项目。如果公司在不干扰服务的情况下,使用VMWare Live Migration之类的技术来动态迁移虚拟机,就有机会了解SDDC,并获得可以量化的效益,比如正常运行时间达到100%。 反过来,力争整个电子商务网站最先试水SDDC可能会带来灾难。这种类型的项目涉及多个应用服务(库存、订单管理和发货),因而需要软件定义的存储、网络和计算等方面的解决方案都无缝地协同运行。要是新的基础设施出现了什么故障或延迟――试用新技术时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高层管理班子一下子就会看到负面结果。要是创收系统停运,哪怕停运一分钟,首席执行官也不乐意。 如果从一个小规模的非关键性项目入手,IT人员就可以迅速了解情况,并为下一个项目完善流程,因而可以在不带来业务风险的情况下,加强SDDC方面的专长。 2. 具备必要的技能 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IT团队需要懂得系统自动化和编排的人员。这些技能涵盖不同的技术领域,通常与业务部门、与外部服务提供商密切合作的人员或者担任跨部门角色的人员(比如系统管理员)才具备这些技能。 其次,要明白SDDC技术通常与供应商密切相关。比如说,选择一款思科的解决方案就需要在思科网络方面拥有专长的人员。根据贵公司内部拥有的技能来选择平台要容易得多,风险也要低得小,而不是试图对人员进行再培训、熟悉一种陌生的技术。即便如此,即便企业拥有一支很能干的团队,SDDC还是处于早期阶段,IT部门仍需要在培训、支持及外部咨询方面投入资金。 3. 评估遗留技术和供应商合同 没有哪个明智的IT负责人会为了采用SDDC功能而想要(或能够)丢弃并更换所有系统和供应商关系。IT部门应该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长期合同和购买力,将业务优先级纳入进来,然后根据那些关系再来决定购买怎样的SDDC。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及其自然演变法则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及其自然演变法则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现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奉献给云计算业外读者,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概念的提出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蓬勃发展,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新概念横空出世,让大家看到了下一代数据中心的雏形。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这一概念的提出,让数据中心这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将凭借前所未有的自动化、灵活性和效率,帮助用户实现IT 交付方式的转变。 不得不承认,现如今软件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软件无处不在。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着身边几乎所有的生意模式。它让业务更便捷、更智能。 当然,软件也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数据中心。下一代数据中心,毫无悬念会是软件定义下的数据中心。那么,在未来,又将如何来提升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能力,从而真正展现出数据中心的价值呢? 为此,有关人士访问了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先生,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二、数据中心的自然演变法则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数据中心服务急切地想摆脱专用硬件的束缚,从而摆脱传统IT复杂而不灵活的困境。数据中心从开始的电脑机房、信息中心演变到现今,演变成可以通过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从这个发展过程中足以看出,在软件定义的趋势下,整个数据中心的每个组件都可以做到“软件化”。 张振伦表示,虽然在数据中心中硬件的投入占有巨大比例,但是其所承载的应用才是用户所关注的。硬件的性能与应用的性能,无法直接地做到有效对应,这也是从业者需要考量的问题。所以,急需在硬件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应用的完美匹配。”从以前以硬件为主的数据中心,到如今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不止是从业者在看待问题时的角度发生了改变,而且也是顺应潮流与趋势在提升着自身的能力。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 2013/7/22 导言:随着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概念出现,其的商业反响远远高于数据中心转换技术。它动摇了科技巨头之间长久以来的联盟,厂商们都在争先恐后地重新定位自己,借此开拓软件信息技术的新时代。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简介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SDDC):即把数据中心所有的传统、物理、硬件的资源进行虚拟化、软件化。该概念来源于SDN软件定义网络,目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有Nutanix以及VMware公司(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概念提出者,下文有介绍)。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加速信息的传递。而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架构不需要复杂、昂贵的外部网络存储(SAN或NAS)就能实现企业级虚拟化。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石。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是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弹性和可靠性的全自动化的数据中心,可以作为云计算运营平台的支撑。它可以向客户提供构建、运行和管理云环境所需的所有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实现云计算的架构。由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可以将虚拟化技术的好处扩展至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相关可用性和安全服务在内的数据中心所有领域,从而实现支持灵活、弹性、高效和可靠IT服务的云计算环境。数据中心架构提取所有硬件资源并将其汇集成资源池,支持安全、高效、自动为应用按需分配资源。客户可拥有自己的虚拟数据中心,其中包括其惯用的所有虚拟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资源。客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数据中心的创建、配置,并投入使用完整虚拟数据中心。同时,基于云的灾难恢复服务可以使用户无需再投资灾备基础设施。(相关文章:软件定义存储SDS) 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核心 虚拟化数据中心的一切资源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的赋能因素就是虚拟化。我们现在可以将三大关键的计算资源虚拟化和池化,它们就是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过虚拟化的技术,构建一个由虚拟资源组成的资源池,不仅仅是对服务器进行虚拟化,还包括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等。 通过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 在完成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的虚拟化之后,接下来就是把这些资源真正配置成一个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例如VMware通过VMware vCloud Director,可以让用户把资源配置成一个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与VMware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中,VMware已经在资源池管理方面积累了众多的惊讶和技术基础。以此为依托,VMware也成功的在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方面取得了优势的市场地位。很显然,VMware战略的下一步就是网络虚拟化了。在这一步完成之后,VMware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战略才能变得完整和可行。为了达成这一战略,VMware首先收购了软件定义网路领域的先锋厂商Nicira,凭借Nicira的专利和技术,在保持之前Nicira的产品线的同时对vSphere 等产品线进行升级和改造。 之后,VMware更是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战略布局上频频出手,先后收购或投资了数

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目前,IT基础设施及其运营越来越复杂,人们通常采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在过去的十年里,服务器虚拟化重新部署、管理以及优化了计算资源,将数据中心转化成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业务应用平台。专用服务器被动态托管之后,在虚拟服务器环境中能够根据需求运行应用程序。 虽然虚拟化重塑数据中心的运营,企业能够部署机架服务器汇集和分配应用程序的需求,但这种转变并不完整理。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资产仍然保持着孤立和静态配置,很少有设施能够自动化统筹管理混合网络和存储硬件。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声称改变这种状况。VMware对其描述为:“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动化、灵活性和效率,并转变IT交付的方式。汇集和汇总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性等可用性服务,并交付软件,通过智能化的策略驱动的软件进行管理。”服务器在虚拟化应用的基础上,SDDC能够虚拟网络和存储资源,使抽象的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软件进行访问。SDDC的目标是使数据中心运营的许多方面受益: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加容易配置和重新配置;以及更快地部署新的应用程序。等等。 最终,SDDC将不再需要IT技术人员来操纵孤立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硬件将响应供应请求。相反,配置自动进行定义的规则和框架,政策和服务水平协议(SLA),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调用的自动化和业务流程引擎,并从一个集中的环境内配置适当的资源。

SDDC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影响 由于动态分配资源的增加,需要升级电源和冷却基础设施,以支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需求。而提高的电力和冷却能力可以使SDDC的愿景真正发挥重要作用。IT 资源已被虚拟化为一个抽象层,而数据中心本身很少存在这样的抽象层。即使在一个建筑物管理系统(BMS)设施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系统中,电力和冷却设施往往不能达到SDDC的要求。 对于数据中心来说,设施设备在确保达到数据中心等级协议(SLA)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据中心运营商在符合规划和配置的基础设施能力上。必须开发集成的、适应性强的电源和冷却解决方案。从理论上说,许多的虚拟机可以部署在抽象的虚拟层,但在任何数据中心的电力和冷却的供应量是有限的。因此,数据中心必须优化电源使用,经营者必须重新定义数据中心整合的关键接触点,并构建基础设施管理和监控系统等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SDDC未来的承诺,需要增加软件定义的电力。如果产业对软件定义的电力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参考架构,并达成共识,这将对基于消费需求的数据中心提供适当的电力有所帮助,而不是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用最高峰值来规划和配置的电源和冷却设施。 如今,超过一半的应用程序的宕机都是由电源问题引起的。因此,电力和冷却设施作为软件定义的元素的应用环境,必须提高可用性。而在任何一个数据中心里,其物理资源都有心要加强和改进。 硬件和软件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XXX云平台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XXXX云平台数据中心 方案建议书 浪潮集团四川分公司 2015年7月

目录 一、概述 (3) 1.1项目背景简介 (3) 1.2项目需求分析 (3) 1.3总体设计原则 (3) 二、云中心资源池总体设计规划 (4) 2.1总体设计思路 (5) 2.2云平台业务分析 (6) 三、云平台资源规划设计 (7) 3.1 网络资源规划 (8) 3.1.1 云数据中心网络整体规划 (8) 3.1.2 云数据中心网络分层设计 (10) 3.1.3核心交换区规划 (10) 3.2 云服务器资源规划 (20) 3.2.1服务器CPU资源规划 (20) 3.2.2服务器内存资源规划 (23) 3.2.3服务器网络资源规划 (24) 3.3云存储资源规划 (25) 3.3.1存储性能IOPS规划 (26) 3.3.2存储带宽规划 (26) 3.3.3存储容量规划 (27) 3.3.4存储总体规划 (28) 3.4数据备份机制规划 (28) 3.5云管理平台规划设计 (30) 3.5.1 云管理平台架构 (30) 3.5.2 云软件部署架构 (32) 3.5.3 资产管理 (34) 3.5.4 云平台业务管理 (37) 3.5.5 云平台计费管理 (38) 3.5.6 云平台监控管理 (40) 3.5.7 云平台系统管理 (44) 3.6云平台安全规划设计 (48) 3.6.1网络安全设计 (48) 3.6.2主机安全设计 (51) 3.6.3主机安全管理 (52) 3.6.4应用安全设计 (54) 3.6.5等级保护对网络应用安全的实现 (57) 3.6.6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设计 (58) 3.6.7等级保护对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的技术实现 (59) 3.6.8系统运维管理安全设计 (60) 四、配置清单 (62)

大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机房及信息化终端设备维护方案 一、概况 xxx客户数据中心机房于XX年投入使用,目前即将过保和需要续保运维的设备清单如下: 另外,全院网络交换机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已全部过保,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维保的意义 通过机房设备维护保养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设备故障时,可提供快速的备件供应,技术支持,故障处理等服务。

通过系统的维护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做到为客户排忧解难,减少客户人力、物力投入的成本。为机房内各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可延迟客户设备的淘汰时间,使可用价值最大化。 通过引入专业的维护公司,可以将客户管理人员从日常需要完成专业性很强的维护保养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客户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信息或科技部门的自身职能。 通过专业的维护,将机房内各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整理,进行数据分析,给客户的机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投入提供依据。 三、维护范围 1、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 2、数据中心信息化系统 3、全院信息化终端设备 4、数据库及虚拟化系统 四、提供的服务 为更好的服务好客户,确实按质按量的对设备进行维护;我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厂商维护标准,结合自身多年经验积累和客户需求,制定了一套自有的服务内容: 1、我公司在本地储备相应设备的备品备件,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免费更换新的器件,保障设备使用安全。 2.我公司和客户建立24小时联络机制,同时指定一名负责人与使用方保持沟通,确保7*24小时都可靠联系到工程技术人员,所有节日都照此标准执行。 3.快速进行故障抢修:故障服务响应时间不多于30分钟,2小时内至少2人以上携带相关工具、仪器到达故障现场,直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概述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IT资源的应用和管理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它将逐步从独立、分散的功能性资源发展成以数据中心为承载平台的服务型创新资源。在这一背景下,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像交通、能源一样的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信息技术进步和数据中心在企业和部门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的驱动下,其变化和发展的速度更是日新月异。未来,数据中心的数量和规模都将不断增大,复杂性也将不断增加,同时,各类应用需求会层出不穷。 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传统数据中心无法满足现代数据中心的要求,尤其在大数据时代,已有数据中心正面临着建设成本高、周期长、能耗高、运营管理效率低、可扩展性差等问题,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业务发展。 传统数据中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图:传统的数据中心 成本高昂 随着应用和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机房面积在不断地扩大,空调制冷也在不断地加大。所有这一切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服务器等

IT设备的增加,用电量的增加以及管理人员的增多,进而导致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直线上升。 近些年,国内不少企业的数据中心电力成本为每年几百万元,有的超过了千万元,更有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超过了亿元。由于供电能力的制约和限制,不仅很多地区已无法新建数据中心,甚至原有的数据中心也面临拉闸限电的危险,因此增容、发展等问题也就无从谈起。这将对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造成直接影响。 能源消耗巨大 谈到数据中心,首先想到的就是其海量的能源消耗和恼人的散热问题,这也一直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电力和数据中心辅助设施的成本已经超过了购买IT设备的费用,电力能耗占到数据中心整体成本中的50%以上。 在一项对于数据中心现状的调查中发现,62%的企业认为,数据中心面临着诸如散热、供电、成本等问题。23%的企业认为,其数据中心供电和散热能力不足,限制了IT基础设施的扩展,或无法充分利用高密度计算设备。 目前,国内大部分数据中心的PUE(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使用的能源之比)值偏高,在2.5~3左右,而国外高水平的绿色数据中心PUE值往往在2以下。在中国一个典型的托管性数据中心中,平均四年的电费将超过整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投资。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损害。 资源孤立且利用率低下 传统数据中心中,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资源都是紧耦合的,也就是说数据中心内的IT建设是烟囱式的,根据客户需求一个项目建设一套系统,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个的“项目孤岛”,从服务器、网络和存储所有资源都与单个项目静态地捆绑在一起,成为孤岛架构的系统。这种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作任何改变,扩展起来要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在这种环境下,系统之间无法相互通信,资源不能在整个数据中心里实时、动态调度与共享,这样便使服务器与存储以及网络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全面低下。目前,大部分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和存储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仅在24%~30%之间,有些数据中心的CPU利用率、硬盘利用率甚至都在10%以下。 无论是出于IT成本过高、复杂性过大,还是资源利用率过低的原因,企业都要求数据中心能有效实现IT资源的整合。因为集中化的数据更便于备份、冗余和控制,也更有助于符合法规要求。 自动化程度与灵活性很低

Gartner:软件定义存储报告 2016

Gartner:软件定义存储报告 市场呈现群雄逐鹿的一派景象,没有明显的领导者。 Gartner公司已发布了一份值得关注的报告:《软件定义存储:公司高层之所见》(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a18952932.html,/imagesrv/media-products/pdf/datacore/data core-1-341M4XT.pdf),副标题为:敏捷、经济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适应如今的商业环境。 软件定义存储的五大使用场合和优点 基础设施及运维(I&O)领导人期望提高存储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并降低成本,软件定义存储(SDS)为他们提供了潜在的优点。本文着重介绍了SDS几种常见的使用场合,并概述了优点、局限性和厂商格局。 主要的研究结果

?基础设施及运维领导人在寻求这类SDS产品:有望提供更好的总体拥有成本、效率和可扩展性,以应对数据迅猛增长的需求,并且得益于来自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的创新。 ?SDS市场仍然呈现群雄逐鹿的景象,没有明显的市场领导者。 ?尽管SDS具有可编程性和自动化方面的优点,但是它被认为在总体成熟性方面不如软件定义计算和网络。 建议 ?弄清楚本研究报告中描述的SDS使用场合哪些与贵公司的业务目标和当前挑战相一致,并制定一项计划,评估适合这些使用场合的产品。比较每种软件定义存储产品的功能,选择的产品要适合相应的使用场合,同时明白任何目前的局限性。 ?实施的SDS解决方案应该让你能够将软件与硬件分离开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并且提高数据移动性。 设计的SDS架构让存储能够成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自动化和编排框架的一部分,而不是成为一种孤立的平台。

战略性规划方面的假设 ?到2019年,50%的现有存储阵列产品还会有“纯软件”版本,比今天的15%明显增多。 ?到2019年,安装在企业数据中心的全球存储阵列容量中约30%将与基于x86硬件系统的SDS或超融合集成系统架构一起部署,比今天的不到5%明显增多。 ?到2020年,70%的存储配置和管理功能将集成到基础设施平台中,比今天的10%显著增多。 报告分析 SDS有望将现代的存储和数据服务作为软件定义功能来交付,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或推出商品化平台,提高存储经济效益,另外提供数据移动性(包括云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