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与传统文化

金庸武侠与传统文化
金庸武侠与传统文化

《金庸武侠与传统文化》爱情观之我见

公选课选了《金庸武侠与传统文化》,真是选的很对,解读金庸的小说真的很有意思、、、、、

本学期以来,老师找了很多金庸武侠小说里面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来讲,都很是生动,不论是之前讲的侠者还是最后的爱情观,但是就我本人而言,向来对侠者没什么感觉,也就没什么感触可发,但是金庸小说中的爱情却让人甚是难忘,尤其,我们这个年龄的女孩大多对爱情有着朦朦胧胧的憧憬,总是希望天上掉下个金龟婿、白马王子一样的帅哥,就像是琼瑶剧中的灰姑娘总能遇到一个万分宠爱她的Mr

Right、、、、可这毕竟是琼瑶剧,只能是剧情里面的,跟现实实在是差了有十万八千里远,且不说中国豪门中那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使之不可能实现,就说作为不同阶层的两个人,能见到面都是很难的、、、、、、而金庸先生写的爱情却是真实可感的,而且夹了很多很多的内涵在里面,不论是从社会背景,情感纠葛还是哪方面,都是能说的通的。

所以,我就想谈谈金庸先生小说中的曲折离奇、荡气回肠的一个个爱情故事。

金庸先生以写武侠出名,侠骨柔情,侠者的那番柔情最让人动容。但我却偏爱那帮为了爱情而痴而傻或幸福或孤苦了一生的那些女子:霍青桐、阿朱、阿紫、王语嫣、赵敏、小昭、杨不悔、穆念慈、岳灵珊、郭襄、、、、、

且说翠羽黄衫霍青桐是我最喜欢的女子之一,她是如此的洒脱,巾帼不让须眉,不论她的长相、武功、谋略、胆识都是上乘。我一向钦慕那些职场女强人,她们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与风度丝毫不亚于很多的男子,甚至因为她们是女子的缘故,看起来更多了一分韵味。而霍青桐放在现代,比这些女子更强,因为她的身上担负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她的族人们的生死,但是除去这些她的闪光点,她真的很让我心疼,她是那么的优秀,甚至在面对爱情来临时,还主动表示出来爱意,以宝剑相赠陈家洛,可是陈家洛身上那种汉族知识分子的狭隘胸怀,那种懦弱,因为李沅芷女扮男装的玩笑,他没那种勇气去追逐爱情,却让她最终无法拥有爱情,而且,妹妹香香公主也很喜欢陈家洛,她退出了,为了成全他们的爱情,这样的大度又有几人能做到,写到这,我为她不值,是陈家洛配不上她,可是她却为他付出了一生的时间、、、、、、突然脑海中冒出了郭襄那古灵精怪的影子,她也是一代侠女,也是金庸笔下郭靖与黄蓉的小女儿,出生于襄阳城即将破灭之时,因此取名襄字,但她其实也是一个可怜人,一个终生得不到爱情,注定孤独终

老的人,虽然她不是什么主角性的人物,但是依然让我为她心痛,她爱大哥哥杨过,但是杨过却一心一意的爱着小龙女,在杨过跳下山崖的一刻,她有过跟着他一起跳下去的举动,这不仅是担心,没有深入骨髓的爱怎么舍得豁出命呢,这我们都应该清楚,最后她创立了峨嵋派,与青灯古佛相伴。想起了当代著名言情小说家亦舒的一句话: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想想其实也对,杨过是幸福的,可是他周围的一个个为她而痴了一生的女子呢,怎么办,程英,陆无双,郭襄,只能让人惋惜了吧!

《雪山飞狐》里的马春花何尝不是如此,她杀了爱惨了自己的商宝震,只因为福康安的一次艳遇,便将自己的一颗心都扔了进去,这又注定是一场心伤,临死前,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个伤她最深的福康安,这能不能说是一场孽缘?

《笑傲江湖》里的岳灵珊也是这么一个傻子,丢下了什么都把她捧在手心里的大师兄,爱上了小师弟林平之,可是自她成亲以后就没有过过一天的好日子,直到最后林平之杀了,他心心念念得还是孤身一人活在世上的林平之,虽然岳灵珊这个人物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可她的经历无疑也说明了这帮女子的让人心疼!

三毛说,爱情不可说,一说便是错。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这么多的爱恨情仇,怎么短短几句话就能说的清楚,正如张芯的那首歌唱的那样:爱过怎能说清楚。如若什么时候爱情能说的清,那便也不叫爱情了,爱情总是这样,让人摸了几千年,依旧摸不透,或许,这就是它的迷人之处吧,让所有的人都苦苦的追求、、、、、

当然,金庸小说可谓博大精深,这么几句话肯定讲的不深入,但是这仅仅是金庸先生小说关于爱情的一小部分内容的我的见解。

档案1001 张培培

选修课:武侠小说与武侠文化答案

武侠小说与武侠文化答案 一.填空题 1.梁羽生第一部小说《龙虎斗京华》。 2.梁羽生反映唐代游侠生活和民族矛盾的作品有《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和《慧剑心魔》。 3.狂侠天骄魔女以宋金斗争为历史背景柳青瑶华谷涵华元宗。 4.卧龙生本名牛鹤亭,一九三零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一九五七年春,以卧龙生为笔名,于台中《民声日报》发表处女作《风尘侠隐》大获好评。 5.七剑下天山凌未风易兰珠桂仲明张华昭飞红巾冒浣莲武琼瑶离奇身世爱恨情仇为国为民反抗清廷行侠江湖 二.名词解释 1.天龙八部作者金庸,主要人物有乔峰(萧峰)、阿紫、段誉、王语嫣,虚竹、梦姑、慕容复。主要内容是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2.金蛇郎君是金庸武侠小说《碧血剑》中的人物,本名夏雪宜,他是一个正邪参半的角色他不是个正人君子,但他却是个了不起的懂得爱、懂得恨、有血有肉、有头脑有才智的男子汉。

3.圣火令出处是为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它是波斯明教镇教圣物,圣火令是明教教主的象征,见圣火令如见教主。圣火令为白金玄铁和金刚砂混和铸成,质地坚硬无比,共六枚,长短大小各不相同,似透明,非透明,令中隐隐有火焰飞腾,颜色变幻。圣火令的每枚令上还刻有“山中老人”霍山所铸的武功精要。 4.五毒教,又名五仙教,由五毒神君所创,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教主:蓝凤凰《碧血剑》中教主:何铁手护法:何红药、齐云璈、岑其斯及《鹿鼎记》 5.逍遥派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一个神秘门派, 逍遥派第一代掌门:逍遥子, 第一代弟子:天山童姥,无崖子,李秋水,齐御风), 第二代掌门:无崖子 第二代弟子:苏星河,丁春秋(后被逐出师门) ,段誉 第三代掌门:虚竹 第三代弟子:康广陵、范百龄、薛慕华、吴领军、冯阿三、苟读、李傀儡、石清露 三.连线题 作品: A.荒山奇侠向恺然OT B.关山游侠传 C.武侠大观赵焕亭IJ

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武侠小说是中国的国粹,它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和中华武功,它最能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武侠小说以其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格斗场面,深刻的哲理性,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更主要的是,它与中国文化有着—脉相承的关系。能从各方面解读武侠小说,能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提起武侠小说,人们大多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些虚构的故事罢了,娱乐尚可,没有什么深层的意义。但人们也不会否认,一些经典之作不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将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与基本真实的历史大背景融合,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宣扬正义与光明。在让人读完之后,不禁畅想:历史中是否真的会有这类人呢?小说的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构建了一个看似极为真实的虚幻世界。通过对大量武侠著作的阅读,我想谈一下小说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思维方式。 说武侠,当然不能不说其中的武功。所有的武侠著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点:掌门人的功夫总高于手下所有徒弟,而且以被徒弟超越为耻。当然,这一点对小说主人公往往不成立。古代的老师总认为被学生超越是一种耻辱,在教授武功时,都下意识地留了一手。其实从武侠上看来,那些最神奇的武功的精髓往往并不是表面的一招一式,而是对武学的理解。师父在教徒弟武功时,往往有意识地保留了自己通过江湖经验得来的这些精髓,而只传授招式。这样就造成只有那些天

生的武学奇才才能达到很高的高度,以常人的智力与悟性,这一生恐怕都难窥武学之奥妙。虽然大家都深知这一点,但从来没有人著书立说,讲出习武者应当具备的思维方式。这其实和中国古代逻辑学的缺失是相同的。人们总是依靠非凡的天赋才能达到很高的高度,而这武学上的进步速度,似乎就是人类最高智力进化的速度。几乎所有人都墨守成规,遵照师父的教导,苦练招式。人们的教育成了复制前人的行动。这样就导致人类对那些精髓的理解长时间地停留在一个层次。推到高处,这或许就是国人在科技或者思想方面进步缓慢的缘由。 读过武侠的人几乎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小说中很少有提及普通百姓。我们并不是在讨论小说用多大的篇幅来描述百姓,而是说在这些书中反映出的百姓的地位。封建社会是一个极不平等的社会,百姓几乎成了被鱼肉的对象。武侠之中,某些江湖豪客往往在酒家客栈里大打出手,使得房屋家具等被严重毁坏,但小说描述的重点总是集中于这大打出手的江湖客身上。我想,这一次争斗对店家人生的影响应该远远超过那江湖人士吧。但是小说不会理会这些,因为百姓只是道具,酒家客栈也只是提供一个打架的场所而已。记得读过蒲松龄写的《促织》,一家人只因向皇帝进贡了一直强壮的促织,便从此良田百亩,牛羊成群了。这其实同武侠一样,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极度不平等,人权的严重缺失。但是,更为惊人的是,几千年中,几乎没有人为此而奋起抗争。儒家思想中提倡的中庸、遵古训真是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就难怪在中国封建制度能够维持两千多年了。 武侠著作里宣扬惩恶扬善、光明磊落和诚实守信。很多著作中的

试论西方骑士传奇与中国武侠小说的比较11[1]

试论西方骑士传奇与中国武侠小说的比较 人文学院01中文1班—11号李云 【内容提要】:西方的骑士传奇与中国的武侠小说最早的土壤都是封建社会,忠君、护教、行侠的主题与之不可分,因此它们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多种原因,两者作品的内容又并不完全相同。本文试从思想内容上对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初微的探讨。 【关键词】:骑士传奇武侠小说相似性差异性 西方的骑士传奇和中国的武侠小说(这里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写的都是人,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两个文化中不同人物的情况,以此为基础来研究骑士传奇和武侠小说的不同之处。 对于中世纪骑士的传说,往往夸大着种种浪漫的遐想。这多半来自我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凭空想象︰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过着贵族一般富足的生活;战胜邪恶的魔法师和巨人,保护善良但是无知的农民,凭着贵妇人或者国王的名号行侠仗义。骑士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骑在马上的战士。以今天的标准,无外乎以下三重︰一、作为封建制度的组成部分; 二、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三、一种个人的行为方式、荣誉观和道德准则。而中国的武侠小说描述的则是处于乱世或者压迫的集体,和骑士相比,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和身份极为不同,远不如骑士。 西方早期小说出现过骑士传奇的系统,中国则有武侠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便是。西方的骑士传奇同中国的武侠小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是忠君,都宣扬忠君爱主的正统观念;二是护教,中国的武侠小说虽不如西方骑士传奇基督教色彩的浓厚,但道教神仙也是书中英雄的保护神。孔明、吴用都有“仙气”。如同上帝保护骑士,九天玄女娘娘也赠宋江三卷天书。西方的骑士为基督教而战,《三国》、《水浒》的英雄豪杰虽没有为道教而战,但也是道教的忠诚信徒。三是行侠,西方的骑士讲究“侠义”精神,后起的模仿者堂·吉诃德更是把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西方的骑士与中国的武侠都很有点江湖义气,园桌武士与亚瑟王大多生死与共,刘关张有“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四是虚构,西方中古英雄史诗还保存不少史实,发展到骑士传奇,虚构情节越来越多。《三国演义》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释写成,虚构部分仅占30%。后起的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浅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侠文化就是以侠客义士为主角,以歌颂侠义精神为主旨的文学作品。 纵览当世的书林侠本,唯独金庸先生笔下“侠”才算是我的最爱。究其根源,我才发觉,原来金庸先生的“侠”及与之相连的作品背景,不仅包含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更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作者借“侠”写义,寓文化于技巧,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得互为启发,相得益彰。看遍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当真是让我收益匪浅。 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在认识侠文化之前,我们可以追溯到侠的最早起源。 侠之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先秦法家人物代表韩非子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他给侠下的定义是:“其带剑者,聚徒首,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韩非子这段话,概括了中国之侠的一些特征:目无法纪,聚终藏奸,好武扬名,擅长暗杀,尽管统治者与世俗舆论视“侠”为仇乱,但韩非子也不得不承认侠在民间的认可与赞同。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十分活跃,在对侠的认识上也各有不同。虽儒、道、墨思想学说都与侠有关,但就金庸现实的笔下之侠来分析,有儒家之侠,道家之侠,以及佛家之侠。下面我就这三种侠来谈谈我的看法。 金庸笔下的儒家之侠,是以“为国为民,牺牲自我”为代表的,主要以《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碧血剑》中的袁承志,以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为代表。儒家学说是一典型的“社会本位”论,即是处处一家、国、天下为念。儒家学说的根本则在于想要造就明君,即使没有明君也要寄希望于忠臣良将,乃至没有忠臣良将,乃至没有忠臣良将在只能寄希望于“替天行道,打抱不平”的侠士了。也就是我们的传奇小说中的在民间锄强扶弱,惩恶扬善,救黎明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大英雄了。 新武侠小说将作品的主人公写成民主英雄,参与国家大事,挽救民族危亡,称得上是儒学传统的新潮典范了。儒家之侠的本质特征是“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其一,必须参与民族、国家的大事,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大英雄。其二,“为国为民,牺牲自我”。因而民族民族大于个人,国家重于自我,在儒家而言,是天经地义的了!其三,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作者:————————————————————————————————日期: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内容提要】:金庸武侠小说曾经一度风靡于华人读者中,且经久不衰。总览其作品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其文化意蕴。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其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又充满金庸个性的创新,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金写武侠,可实已突破“武侠”之园囿,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也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民族的和谐平等、个性的自由解放、辩证的亦正亦邪。文章试图以文化解码金庸武侠,探索通往艺术殿堂的雅俗共赏之路。 【关键词】:金庸文化武侠、儒释道现代意识 引言 “男金庸、女琼瑶”。曾经有多少像笔者这样的“金粉”,在青春懵懂时期就开始痴迷其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感……金庸小说倾倒无数“金迷”的原因可谓不胜枚举,可是当经过岁月的沉淀,何以仍感回味悠长,究其原因,大概是其历久弥香的文化使然吧。遥想n多年前,它摆在地摊上,处在文化的最边缘,各种盗版乱七八糟。然而到今天,各大书店上架豪华版,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研究课。在雅俗之争的时代,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之窗,探视金庸不朽神话之一隅。 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度契合的文化内涵 叶茂源于根深。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一般的作家只会讲故事,优

论中古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异同

论中古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异同 【摘要】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作为同时产生于封建社会的两种文学体式,在故事情节、虚构性、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历时性、爱情观、本质立场以及武功展示上均不相同。作为对整个文学产生了或者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体来说,他们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骑士文学武侠小说 十一世纪后期,西欧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均进入繁盛阶段,代表封建主集团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的骑士文学应运而生。骑士文学主要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体裁。前者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骑士与贵妇之间“典雅的爱情”为主要内容。骑士传奇较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系统:古代系统——如法国的《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亚传奇》,模仿和取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把古代的英雄改写成中世纪的骑士,实际上是由史诗向骑士传奇演变的产物;不列颠系统——如《特利斯丹和伊瑟》,主要讲述不列颠国王亚瑟和他身边12个骑士的冒险故事;拜占庭系统——如《弗卢瓦勒和布朗舍芙勒》、《奥卡森和尼科莱特》,讲述的是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骑士传奇的内容极广,涉及骑士的冒险经历、与异教徒的战争,以及骑士与贵妇人的爱情等,其影响波及整个欧洲。 中国武侠小说的源头实始自唐代。有唐一代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是一个里程碑,唐前小说主要以记史、志人、志怪为特征,唐代的小说开启了“有意为小说”的时代。唐传奇中的“豪侠”类作品就是中国武侠小说的正源。中国武侠小说虚构铺陈、武功奇幻、侠气纵横,以其独具 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上至达官鸿儒,下至贩夫走卒。 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这两种产生时间相近的文体在其他地方也有其相似之处。 1、精彩的故事情节 骑士传奇与武侠小说都具有传奇特点,都以体现冒险、神秘离奇的故事情节为主要职责。正是这些精彩的、带有虚构性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大众的趣味。精彩的故事是每一个人都喜爱的。一部没有精彩的故事的武侠小说,是不可能赢得读者青睐的。同样的,在欧洲引起骑士小说热潮的骑士文学也必然有精彩的故事。骑士传奇和武侠小说都是属于叙事文学之列。叙事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叙述各种精彩的故事。英国著名文学家和学者E·佛斯特说:“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以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①]许多优秀的武侠小说和骑士传奇都是以精彩故事见长,如中国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水浒传》从一百零八名好汉入手,抓住主要人物,一一讲述他们如何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每一个人物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如武松打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雪夜烧林场等等,观众都是被这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所吸引才会有兴趣和耐心看完这长达一百多回的小说。骑士传奇更是如此,因为他本身就是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讲述骑士们的冒险经历。他们的经历充满了诡谲,一波三折,故而称为冒险。用文字描述出来,固然也很精彩,如《伊万,或带狮子的骑士》讲骑士伊万为了赢得爱情去丛林里冒险,救了一头与龙搏斗的狮子,从此这头狮子就跟随伊万一起冒险的故事;再如《圣杯的故事》讲述小傻瓜佩瑟瓦尔怎样寻找到传说中的圣杯的故事,很有点探宝的意味。即便是早期的骑士抒情诗,作为诗歌体虽然不能直接讲故事,但它们大多讲述的是男女幽会的爱情场面,自然也少不了间接引出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而爱情本身就是很 吸引人的。 2、虚构的铺陈 文学作品作文作家个人的创作,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允许作家个人的想象的。这一点在骑士文学与武侠小说中尤为明显。在冒险行侠经历上,骑士历经风餐露宿、艰难跋涉,战胜种种艰难和险阻,而在行侠场景的描绘上,骑士的冒险一般是在虚构的环境内:古老幽暗的森林,迷宫般的城堡,或者是妖魔鬼怪居住的山洞。骑士冒险的对象也大多是虚构的:会说话的狮子,吃人的妖怪,千年的怪道。在虚构的场面和虚构的对手搏斗,骑士凭借的武器装备仍然带有虚构成分,如有魔力的指环、剑、盔,或者

浅谈中国武侠小说与欧洲游侠骑士小说的比较

浅谈中国武侠小说与欧洲游侠骑士小说的比较 论文摘要: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旧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而在15、16世纪流行于西班牙的描写游侠骑士的小说,则表现出为捍卫爱情、荣誉或宗教而显示出的冒险的游侠精神。无论是武侠还是游侠,侠似乎成为了这两类小说的共通之处。作为同样是以“武功”和“冒险”为主要着眼点,表现出主人公惩恶扬善,不畏强权气节的两类小说,不得不说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然而,由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二者实际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中国的武侠小说比较倾向于快意恩仇,将“侠义道”推崇到了极为崇高的地位,而游侠骑士类小说,更注重冒险精神,个人表现。因此,将两类在文学史上,都占据或者曾经占据一定地位的两类相似文学进行比较,就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关键词:侠义道、骑士精神、宗教、信仰、爱情 正文:最初的“侠客”一词,是从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出现的,而此时的所谓“侠”,有点像食客,他们义无反顾,勇不畏死,可以为自己的伯乐舍生取义,即“君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必以国士之礼还之”,像这样的侠,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这似乎是封建时期的一大社会特点,例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与其类似。也就是说,事实上不论是中国的武侠小说还是欧洲游侠骑士小说,都是从一个又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武侠与武侠故事中慢慢升华出来的。在封建时期的忠君报国以及惩恶扬善思想影响下,一大批站在百姓身前,保护弱者的“侠”,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另外,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中的骑士,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大仲马笔下的三个火枪手、罗宾汉,还有美国人约翰·麦考利创作出来的佐罗,几乎都是在本国出现危机之时站出来的,中国更是如此,所谓“乱世出英雄”,例如金庸的小说,选取的时期几乎都是朝代更迭时的动乱年头,似乎只有这样的时期,侠这样的特殊群体才会出现。 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卫国,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然而侠这一类人,就像执政党与在野党一样,对朝廷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或者对异族统治充满不满,于是就在武术上成为了在野党,他们不屑于政府应允的高官厚禄,远离政治,除暴安良,始终呆在他们口中的绿林还有江湖之中。这一点其实中西方也是相通的,罗宾汉就被称为绿林大盗、侠盗,所以不管他们为何流落民间,只要有一身好功夫,能够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他们就是侠,就是剑客,就是骑士! 侠,嫉恶如仇,快意恩仇,以社会统一道德标准衡量对错,藐视权贵,成为了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外的裁判!他们深入人心,被人民拥护,这一点,中西方是相通的。 总结一下,中西方武侠和游侠两类小说,有着相似的政治环境、相似的时代特征、主人公有相似的阶级立场、相似的抱负以及相似的拥趸者,当然,还有相似的高超武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接触两类作品时,总会感觉到作品的相似性。 有同就有异,两类作品能够区别开,就说明了二者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首先骑士小说是西班牙特有的,它的主题是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即为捍卫爱情、荣誉或宗教而显示出的冒险的游侠精神。这在中国人看来是相当自私的,中国的武侠小说更爱着眼于侠的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秉承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他们可能一生都不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而是全心全意地把精力集中在开创事业,替天行道上面来。比如修真武侠《济公传》里面,对江洋大盗打家劫舍、劫富济贫,是高度赞扬的,而如果此人“采花”,人品立刻为人所不齿。在骑士小说里这就不同了,小说中的主人公游侠骑士,往往被写成见义勇为,助强扶弱,英勇善战,举世无敌,而这一切出生入死建立武功的动力均来源于爱情,这一点,就与武侠小说有很大不同了。

浅谈中国小说文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小说文化的发展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卢彬老师系统的向我们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概念。而在我看来,传统文化的诞生是基于时间流逝的必然结果,而文化传统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十分宽阔的领域,所以这次的论文中我只能就其中一个微小的点试着做出自己的理解。 而这次,出于个人兴趣,我想要探讨的对象则是中国的小说文化。可以说,小数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时代的演变,不同时代的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变迁。在资料中我们可以查询到,“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如今我们的理解显然大不相同。直至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才稍与今日小说的意义相近。从百科里的解释看,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虽然提起小说一词,大部分人心中首先会想起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确,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好几代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但这几部作品中,出现最早的《三国演义》也已经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了,事实上。中国的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小说以及当前兴起的网络小说约三千多个春秋的洗礼,有着充分的历史厚度和岁月沉淀。 从不同时期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作者所想表达的东西也有所不同。这里不妨看看《世说新语》。它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说来惭愧,我对其的认识基本只停留在课本里的部分节选上。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得知,其在小说的发展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能不提出来,《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底教科书”。鲁迅如何评价它暂且不提,我还了解到,《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它同时也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

网络玄幻武侠小说与传统武侠小说之比较

网络玄幻武侠小说与传统武侠小说之比较 摘要:武侠小说这一‘通俗’读物,在华人世界从来不缺少读者,新世纪在其发展过程中武侠小说本身应读者需求不断进行融合与创新,武侠小说的生命力与开放性愈发强大。本文通过对网络玄幻武侠小说与传统武侠小说的诸要素进行对比研究,尝试揭示两者差异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网络玄幻;武侠小说;传统;比较 武侠小说在华人中间的影响力犹如《圣经》对于西方民众的影响,有学者曾言:“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武侠梦,对于那个自成规则的所谓‘江湖’,让人们充满了向往,快意恩仇、重义轻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武侠伦理,仗剑行天涯,扶弱惩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武侠形象已经深入国人的心理。社会的发展造成的物欲横流,尔虞我诈,让人们开始厌恶现实社会中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现象,国人开始在武侠小说这一‘江湖’上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是国人对于理想伦理道德的呼唤与向往。 武侠小说多是通过描写一系列的武侠,让其具备一些理想化的人格魅力,读者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这些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侠义之举,刺激、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使得读者产生酣畅淋漓的快感。武侠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自春秋战国的游侠开始就有了武侠的雏形,在战国及以后的各个封建朝代因为动荡的社会环境,且处于科技荒废的年代,人们大多追求的是肉体上的强大,有力量(武功)的个体附加上完美的封建礼仪道德,一个武侠就产生了。武侠经过历朝历代文人的加工逐渐丰满起来,终于在50年代由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作者的大力拓展下使武侠小说达到一个武侠小说文化的顶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武侠小说开始出现在网络上,一个以武侠小说为基础的文体小说蓬勃发展,被称之为‘网络玄幻武侠小说’,经过短暂的发展,这种文体的小说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中的主力军,相对于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武侠小说,网络玄幻武侠小说显示了其独特的个性,笔者就网络玄幻小说与传统武侠小说展开一些对比,剖析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时代背景对比 1传统武侠小说读者很容易就能猜测出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像《天龙八部》的时代背景就是南宋,而《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等都处在清朝。而其书中人物活动生活所处的地点,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很容易辨认找到,如《笑傲江湖》中的那场‘华山论剑’,就是在陕西的华山上进行的,书中对于华山的景色也进行了详实的描述,而令狐冲做衡山派掌门人时所处的正是衡山的悬空寺,至于像《天龙八部》中对于大理云南的风土人情都有很妥帖的描述,这种将小说剧情放置于历史背景中,使这些或虚构或演绎了的武侠人物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纵横捭阖、儿女情长,无疑使得该武侠小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使得读者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其中的真实之处更让读者油然而然的发生一种亲近感,因为读者或多或少的亲临过哪些风景名胜。 2当下网络玄幻小说的背景,往往是作者自己虚构、创造出来,是一种不可以预测,带有魔幻色彩的世界结构,故事中的人物身旁也许会有魔力的神兽,非人的物种,神奇的珍宝,某种神秘的带有宗教的势利,这些玄幻的体系都依作者本人的能力和想象力而定。也正是这

浅议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浅议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姜燕 (1999级学员) 内容提要:武侠小说是中国的国粹,它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和中华武功,它最能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武侠小说以其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格斗场面,深刻的哲理性,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更主要的是,它与中国文化有着—脉相承的关系。倘若从武学、佛道、江湖、女性观、国民观这几个角度来透视武侠小说,能会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武侠;中国文化;国民性 每种小说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色彩,武侠小说也不例外。不能说只读武侠小说就能了解中国文化,但不读武侠小说却很难完整地了解中国文化,这是因为武侠小说中的某些文化味道,在其他小说中很难找到。下面我来简要地概括一下我对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认识。我主要从武学、佛道、江湖、女性观以及国民性这五个方面来谈它们的关系。 一、武学 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以武行义,故“无武不成侠”。这一点与司马迁所界定的“游侠”颇有距离。唐传奇中的侠客武功高超,只是作品对打斗场面描写很少:描写侠客的话本小说中有打斗场面,可比起同—时期的英雄传奇如《水浒传》、神魔小说如《封神演义》等,仍是小巫见大巫。直到《儿女英雄传》和《二侠五义》,武斗技击的场面才蔚为壮观。武侠小说中打斗技巧的表现,大体上经历了一个武功从低到高,描写从略到详,招式从摹写实战到注重美感的发展过程。侠客的“能力”大体可分为三类:宝剑(暗器和毒药)、内功及武学修养。 作家之所以喜欢渲染千年古剑,说是实战需要,还不如说是为了增添打斗的文化味道。武侠小说不但需要宝剑,而且需要关于宝剑的知识。一把宝剑出鞘,天下豪杰自有慧眼品评宝剑,也是侠客题中应有之义。“自古英雄爱宝剑,销金切玉逞情豪”(〈小五义》第80回)。宝剑不但能斩金切玉,而且本身就是“武”的象征。书房中有一把剑,或者诗文中点缀“剑”的意象,都足“尚武”精神的体现。“书剑飘零”在文学作品中是个相当高雅的“意象”,这意象代代相传,久而久之,武侠小说中头号侠客就常使宝剑了。武侠小说还赋于兵器—定的伦理色彩,西门吹雪不准假丹凤公主再用剑,因其背后伤人有违武林规矩,“不配用剑”(《陆小凤》)“宝剑有德者得之,德薄者失之。倘若错用此物,必遭天诛地灭”(《续小五义》)。而将宝剑与主持正义联系在一起是有深刻文化背景的。道教传说宝剑能除邪,南北朝三怪小说中也颇多此类记载。武侠小说之重“剑”,还因为中国剑术源远流长,文献多有涉及,为作家的想象提供了依托,也迎合了读者对中国古老剑术的向往。与“剑”这种正面品格相对的“打斗能力”,包括毒药、暗器与机关,其共同特点是伦理意义上的负面价值。武侠小说中打斗手段的伦理化——“宝剑”为正,暗器为负也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评价标准。 真正使武侠小说的打斗场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将其提高到武学境界的是“内功”的引进。内功修习不比外力锻炼,不只需要耐心刻苦,更需要智慧和悟性。正因内功修习这种神秘性,武学秘籍、练功口诀就成了武侠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道具。而对其的强调突出就蕴含着对传统的认同与对文化的推崇——秘籍在这里代表着文化积累,代表着符号化了的人类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白马啸西风》读后感 ——江南的杨柳,已经抽出嫩芽了。 第一次看《白马啸西风》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真是个美好时光,前途和自己差的很远,幼稚也脱离了不少,朦朦胧胧的青葱岁月。平时除了和同学们嘻嘻哈哈的玩耍基本就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儿了,不过在我看来我还是干过一些的,比如说看小说。 说起小说,真是久仰金庸先生的大名了,光是《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剧就看过两三种版本,还有《天龙八部》《碧血剑》《神雕侠侣》这些都是最著名的。小说书自己是买不起的,但是好在那时租书店已经遍布铜陵的大街小巷了,第一次就借了一本《书剑恩仇录》,之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想方设法要看遍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所有的十四本书。 《白马啸西风》在金庸的小说中,我看的是比较晚的,那时的我先被大篇幅的类似《笑傲江湖》中的逆天武学,惊天阴谋所征服,直到看完《连城诀》之后,我才有机会一睹李文秀的芳容。 《白马啸西风》很短啊,短到不足以单独成书。小小的李文秀牵着白马,漫步在草原上,听着天铃鸟儿的歌声,宛如一幅画,一副可以令人平静而又安宁的画,而苏普的出现则为这幅画添加了一些人的色彩。阿秀是个女孩子,即使我再不愿意,她也还是爱上了苏普,一无反顾,何况那正是一个春心萌动的年龄。作为唯一闯入阿秀生活的男孩子,他也闯入了文秀的心,虽然我很不喜欢文秀这样的早熟,好像自己的心上人被别人夺走一样。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我想如果在江南,他们两个用这样的词形容是再好不过了。两个人一起聊着草原的狼和羊、草原的天铃鸟、也许还有那来自中原的小鸭子的故事。玩耍、嬉闹就如同当年正在上初中的我,即便心中有些什么也不会说出来,文秀也是。 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也许结局不会这样的忧伤,可惜没有。一只狼闯入了他们的世界,苏普用哈萨克人特有的勇猛击杀了狼,却也暴露可自己正在和汉人女孩子在一起玩耍的秘密。汉人曾经深深的伤害了哈萨克族人,哈萨克族人不会忘记,苏普遭到了毒打。为了救苏普,阿秀将苏普送给自己的狼皮送给了阿曼,将自己的心埋在了那座沙丘之下,从此再也不见苏普。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江西师范大学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题目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龚平论文编号hyy005 准考证号015708200276 指导教师邹旗辉 2012 年度上 (上/下)

江西师范大学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摘要:本文介绍金庸武侠小说中侠文化的内涵、基本内容,剖析侠文化发展过程,论述金庸武侠小说对侠文化升华的贡献。 关键词:侠文化、旧式武侠小说、金庸武侠小说 中国历史悠久的土壤中孕育了一类独具魅力的人物——侠客,千百年来称颂侠客的传奇举不胜举、蔚为壮观。炎黄子孙有一个但愿长作不愿醒的多彩“侠客梦”,东方文明留下了令人咀嚼回味不已的侠文化。 一、侠文化在武侠小说中的体现 中国的武侠小说中侠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列举了侠的基本特征:“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是‘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正是这经典的侠形象逐渐积淀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文化内涵,使得侠文化就此诞生。 1、旧式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旧式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一个普遍理念是“快意恩仇”。为了报仇,而且要“快意”,杀人就不算一回事。恶徒固然任意行凶,杀人如麻;即使是侠义之士,杀得性起,竟也殃及无辜。《水浒传》就写了武松为了报仇,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一家老少十余口,连幼童、马夫、丫环、厨子也不放过;黑旋风李逵在江州劫法场,更是到了“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旧武侠小说中这类描述的大量存在,无论从道德角度或法律角度看,无疑代表了古代封建社会留下的一种不健全心理。 2、金庸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却从根本上批评和否定了“快意恩仇、任性杀戮”这种观念。《射鹏英雄传》里的郭靖,怀着家国双重悲痛对完颜洪烈完成了复仇,后来却引出一场思想危机:他“一想到‘复仇’二字,花刺子模屠城的惨状立即涌上心头。自忖父仇虽复,却害死了这许多无辜百姓,心下如何能安?看来这报仇之事,未必就是对了。”甚至一度对学武产生怀疑。《神雕侠侣》写杨过为其父杨康报仇,却一次又一次被郭靖夫妇“国事为先”的精神所感动,深责“自己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后来知道了父亲的为人和死因,更是惭愧无地,彻底放弃复仇的念头。《雪山飞狐》通过苗若兰之口,道出其父苗人凤的想法:“百余年来,胡苗范田四家子孙怨怨相报,没一代能得善终。……所以我爹立下

西方骑士文学与和中国武侠小说

西方文化学期论文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比较 摘要:中国的武侠小说和欧洲的骑士文学,都是带有尚武色彩的文化产物。骑 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和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骑士是忠于封建君主和基督教义的,而武侠小说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为标准,其行为是超越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之上的。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在相似的外貌下也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本文通过历史、思想内容、行为动机、行侠环境、武功招数和对外女人的态度等方面对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反映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 关键字:骑士文学武侠小说骑士侠士文化民族精神 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作为中西方世界所特有带有尚武色彩的的文化产物,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和文化精神,但相似的外貌下也蕴涵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民族性格特点下的西方骑士和中国侠士,虽然都有尚武精神,却在历史、思想内容、行为动机、行侠环境、武功招数和对待女人的态度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进行比较,通过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的比较,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世界文化的异同,从而更好的进行文化交流。 从历史角度来说,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和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上层统治者意识的体现,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骑士制度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分为侍童、保卫、骑士三个阶段。骑士是由武士演化而来的,他们在7、8岁的时候就被送到贵族家当侍童,伺候主人,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主人会训练他们骑马、剑术和游泳等体育项目和军事技能,而护卫阶段要伺候男女主人并随同作战,骑士阶段授予称号,举行仪式并接受象征性的武器,至此才算是真正的骑士。骑士构成了欧洲所谓的“骑士精神”,有着优雅的贵族气质,注重礼节和行为举止以及个人身份和荣誉。骑士精神对欧洲的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内容上,骑士文学是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是骑士精神的具体反映,12—13世纪在法国最为繁荣,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骑士抒情诗歌颂了骑士对贵妇的崇拜和爱恋,它专注于浪漫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调。骑士抒情诗以《破晓歌》为代表,英雄史诗以《罗兰之歌》为代表;骑士文学则主要是文人或宫廷诗人写骑士进行冒险和传奇幻想的故事为主。而中国的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士”,经过发展演变成了纯粹的文学,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集权统治,社会政治武侠文学的统治时间比较长,主要以传奇、公案和说唱艺术为主要形式。元末明初产生了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水浒传》,明清以后也出现了大量的武侠小说,武侠文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武侠小说的蜕变开始于“新武侠文学”,出现了“新武侠文学”三大宗师:金庸、古龙、梁羽生。其中,金庸作为“新武侠文学”的掌门人,不但完成了“旧武侠文学”向“新武侠文学”的蜕变,而且将整个武侠文学推向文学的历史最高峰,最终实现了对武侠文学的蜕变。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金庸的武侠小说堪称世界武侠小说史上的泰山北斗,不仅文学造诣炉火纯青,还包涵丰富的文化元素,是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金庸先生的辞世,“金庸热”不仅没有降温或丧失它的意义与灵魂,反而在大学生读者中散发着更为巨大的魅力。重拾金庸文学经典,不仅能满足大学生迷恋武侠小说的阅读愿望,而且能为大学生提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形象的教材,使其通过文学鉴赏自觉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与熏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以贯之的文化体系,它源远流长、绵延不断,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滋养,可以是多角度、多形式、多途径的。本文试图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挖掘和阐释金庸武侠小说中丰富的传统文化精华,引导读者在金庸小说的阅读过程中,自觉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从而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借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许多反对武侠小说的人认为其描写的都是打打杀杀,渲染的是暴力,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的确,有一些庸俗的甚至低俗的武侠小说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是金庸先生的新武侠小说则完全摆脱了这种低层次趣味,让小说这种文体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最高境界。金庸小说以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是高雅精致的。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品读金庸小说,在挖掘金庸武侠小说丰富的教育思想、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释道三个方面,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金庸作品教育思想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此,面对金庸武侠小说的经久不衰及大面积阅读(尤其在高校学生中)这一不容忽视的事实,本文根据对大学生金庸小说阅读状况 的调查,重温金庸经典,从儒释道三个方面探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为了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状况,在长期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方法开展了相关调查,从调查材料中得到的结论很值得我们深思。 早在2012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内的10所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对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进行调研。在对大学生最喜欢的作家的调研中,54位作家中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是武侠小说家金庸,5部作品上了5所高校的借阅排行榜(有的学校不止1部)。[1]在同时进行的大学生最喜欢的15部文学作品的调研中,金庸的作品最受青睐,《天龙八部》、《鹿鼎记》、《倚天屠龙记》三部作品入选。长期从事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和阅读推广工作,经常对图书借阅特别是热门图书借阅情况做一些调查研究,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在我馆最近三年热门图书借阅榜单中,包括《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多部金庸小说自始至终是借阅的热门图书,一直位列借阅榜单前茅。针对大学生迷恋金庸小说的现状,就大学生对金庸小说认知情况,做了一次“您最喜欢金庸小说哪项内容”的问卷调查,在被问及的各项内容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惊心动魄的 故事情节”等,而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耐人寻味的思想内涵”则较少有人欣赏。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文化 1005030081 刘宇凌对外汉语 摘要: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中的佼佼者,其作品堪称经典,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普遍喜爱。其作品主题显明,为读者展示了恍如现实的武林生活与江湖纷争,而这一切都取自于各种民间传说和野史,来自于生活,虽经由作者的想象加工,却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受到了广大“金庸迷”的普遍推崇。金庸的作品无一不是当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造诣之深,引人入胜也因为在其小说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包括饮食、文学、宗教思想等多方面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中国传统文化饮食文学宗教思想 金庸的武侠小说广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一点令他的小说显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与底蕴。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饮食、文学、宗教、思想等多方面融会于其作品中,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的言行、经历来描绘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化。金庸的武侠取得极大的成功,取决于金庸本人通透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博大的胸襟、自身的天赋与社会的机遇。同是“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作品之所以在销量和评价上都高于同时代的梁羽生、古龙等名家,主要原因是金庸小说到处都笼罩着浓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让人体验享受到一种远古的高深。

一.金庸小说中的饮食文化 说到金庸小说中的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提《射雕英雄传》这本小说。在小说的第十二回中,黄蓉为了讨好洪七公,让其教给郭靖上乘武功。费了极大心思做出许多奇特精致的美味佳肴。 “黄蓉笑盈盈的托了一只木盘出来,放在桌上,盘中三碗白米饭,一只酒杯,另有两大碗菜肴。郭靖只觉得甜香扑鼻,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见一碗是炙牛肉条,只不过香气浓郁,尚不见有何特异,另一碗却是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想来这清汤是以荷叶熬成的了。” “洪七公惊喜交集,细看之下,原来每条牛肉都是由四条小肉条拼成。洪七公闭了眼辨别滋味,道:“嗯,一条是羊羔坐臀,一条是小猪耳朵,一条是小牛腰子,还有一条……还有一条……”黄蓉抿嘴笑道:“猜得出算你厉害……”她一言甫毕,洪七公叫道:“是獐腿肉加免肉揉在一起。”黄蓉拍手赞道:“好本事,好本事。”郭靖听得呆了,心想:“这一碗炙牛条竟要这么费事,也亏他辨得出五般不同的肉味来。” 洪七公道:“肉只五种,但猪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几般变化,我可算不出了。”黄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变化不计,那么只有二十五变,合五五梅花之数,又因肉条形如笛子,因此这道菜有个名目,叫做‘玉笛谁家听落梅’。 “洪七公大叫:“了不起!”也不知是赞这道菜的名目,还是赞自己辨味的本领,拿起匙羹舀了两颗樱桃,笑道:“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汤好看得紧,有点不舍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声,奇道:“咦?”又吃了两颗,又是“啊”的一声。 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那是不必说了,樱桃核已经剜出,另行嵌了别物,却尝不出是甚么东西。洪七公沉吟道:“这樱桃之中,嵌的是甚么物事?”闭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儿肉!不是鹧鸪,便是斑鸠,对了,是斑鸠!《诗经》第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这汤叫作‘好逑汤’。 (《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 就在这短短的一段中,金庸用及其细腻的描写手法,将几道精致的美味佳肴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看到文章的时候,仿佛也品尝到书中的美味。而就在这段文字中,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平行研究--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之比较

平行研究 --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之比较 武侠小说是中国近现代所特有的文化产物,也是最具群众基础,最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学形式。骑士文学则作为西方世界传统的文化产物,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二者在极其相似的文学形式下却蕴涵着分别代表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通过对武侠小说和骑士文学的研究,将其分别放置到各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将文学的比较置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加以比较考察,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世界的文化异同和价值观的差异。 一、历史层面的比较 中国的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中国最早出现的长篇武侠小说为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后世武侠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古典仙侠、奇幻修真、现代修真,但从武侠小说的狭义层次上来说就只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这四类。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骑士,原是指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来表示一个社会阶层,它属于贵族的最底层。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每一个骑士都以骑士精神——谦卑、荣誉、英勇、牺牲、怜悯、灵性、诚实、公正作为守则,是英雄的化身。 西方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以出身而言,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从后者获得土地和其他报酬。骑士有了土地,住在堡垒里,雇用农奴,成为小封建主,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反击侵略基督教的伊斯兰势力,从此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 二、精神层面的比较 提起中国武侠精神,莫过于金庸先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了。作为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里对“侠义”的定义非常到位。“什么叫做侠?”行侠作义的人,到处随遇而安,非是他务必要拔树搜根,只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