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3D芯片是摩尔定律物理极限的最佳解答

默克:3D芯片是摩尔定律物理极限的最佳解答

默克:3D芯片是摩尔定律物理极限的最佳解答

随着半导体先进制程持续往5奈米、3奈米逼近的同时,摩尔定律也正逐渐走向物理极限。制程的微缩不只越来越困难,耗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成本也越走越高。这使得半导体也必须从材料端与封装端来打破制程技术的限制,并达到技术上的突破。也由于台湾的半导体实力在全世界有目共睹,这使得默克决定在台湾高雄成立其亚洲地区集成电路材料应用研究与开发中心。

默克研发中心的重点领域,包括用于薄膜制程的CVD/ALD材料,和用

于后段封装连接和黏晶的导电胶。默克对此研发中心的投资超过280万欧元(约1亿新台币),此研发中心同时与默克全球的研发部门全面整合,以协助台

湾本地和亚洲的客户开发集成电路先进制程。

目前默克在其亚洲区集成电路材料应用研发中心设有两个独立的实验室,一个致力于前段原子层沉积(AL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材料与制程开发,

另一个则侧重于IC封装应用。ALD/CVD实验室旨在顺应新兴的半导体趋势,为本地及亚洲区半导体企业开发薄膜前驱物材料,并与客户协作共同解决下一代先进制程的相关挑战。

IC封装实验室将针对其烧结型导电(conductivesinteringpaste)材料与地区内的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协助客户实现封装制程中电子基板、组件和系统级封装(SiP)的电极连接和热管理效能。本产品具有无铅性能、界面电阻低、导热性高等特性,适用于先进IC应用制程技术材料,为半导体胶连接市场确立最佳

方案。这些独特的性能将进一步缩小IC封装的尺寸,提高效率并保护环境。

半导体封装实验室将为台湾地区和邻近的亚洲国家客户提供服务,包括东南亚、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

成立ALD/CVD材料研发实验室将促进默克与台湾半导体客户之间更紧

2017年公需科目大数据测验-一切测验题答案

2017年公需科目大数据考试所有测试题答案 网络时代的国家治理 1. 林雅华博士认为,“治理”是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它既不同于“统治”,也不同于“管理”。(正确) 2. 互联网时代最为典型的特征是扁平化、单一向度。(错误) 3. 林雅华博士认为,《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节目之所以获得成功,是网络时代的国家治理让民众参与进来的有效体现。(正确) 4. 网络时代的国家治理应以文化人、以德化人、以礼化人。(正确) 5. 林雅华博士认为,在越来越复杂化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庞大的国家机器也许无法面面俱到,如果能够广泛地征集群众的智慧,对国家治理而言不失为有效之道。(正确) 6. 我国下列哪些城市曾因PX项目问题发生过群体性事件?(多选题)(ABCD) A.大连 B.镇海 C.昆明 D.厦门 7. 茂名PX事件发生后,下列哪个学校的化工系学生在网上进行了一场“PX词条保卫战”?(单选题)(清华) 8. 林雅华博士指出,在网络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刻不容缓。(正确) 9. 美国首个联邦首席信息官是下列哪位总统任命的?(单选题)(奥巴马)

10. 林雅华博士指出,Windows XP“停服”事件是一个事关我国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正确) 11. 林雅华博士指出,目前中国的是一个复杂社会,是一个转型社会。(正确) 大数据改变未来(学习笔记) 1. ENIAC诞生于哪一年?(1946年) 2. 大数据仅仅是指数据的体量大。(错误) 3. 吴军博士认为,所有未来的公司,某种程度上都是大数据公司。(正确) 4. 计算机是根据逻辑推理来回答天为什么是蓝色的。(错误) 5. 吴军博士认为机器无法取代人类成为放射科医生。(错误) 6. 大数据的思维会把原来销售的概念变成服务的概念。(正确) 7. 吴军博士认为,彻底解决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需要一些新的方法,比如双向监督的方法。(正确) 大数据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学习笔记) 1. 根据周琦老师所讲,高德交通信息服务覆盖(110)多个城市以及全国高速路网。 2. 根据周琦老师所讲,将大数据智能化融入高德地图,能够提供更精准的到达时间预测和实时躲避拥堵功能。(正确) 3. 根据周琦老师所讲,通过索引技术,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可以回调出每条道路对应 时刻的通车轨迹。(正确)

集成电路版图复习课答案总结

1、描述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水平的五个技术指标及其物理含义 ⑴集成度(Integration Level):以一个IC芯片所包含的元件(晶体管或门/数)来衡量,(包括有源和无源元件)。 ⑵特征尺寸 (Feature Size) /(Critical Dimension):特征尺寸定义为器件中最小线条宽度(对MOS器件而言,通常指器件栅电极所决定的沟道几何长度),也可定义为最小线条宽度与线条间距之和的一半。 ⑶晶片直径(Wafer Diameter):当前的主流晶圆的尺寸为12寸(300mm),正在向18寸(450mm)晶圆迈进。 ⑷芯片面积(Chip Area):随着集成度的提高,每芯片所包含的晶体管数不断增多,平均芯片面积也随之增大。 ⑸封装(Package):指把硅片上的电路管脚,用导线接引到外部接头处,以便于其它器件连接。封装形式是指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 2、简述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 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每三年提高4倍,而加工特征尺寸缩小倍,这就是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3、集成电路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集成电路中常用的材料有三类:半导体材料,如Si、Ge、GaAs?以及InP?等;绝缘体材料,如SiO2、SiON?和Si3N4?等;金属材料,如铝、金、钨以及铜等。

4、集成电路按工艺器件类型和结构形式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双极集成电路:主要由双极晶体管构成(NPN型双极集成电路、PNP型双极集成电路)。优点是速度高、驱动能力强,缺点是功耗较大、集成度较低。 CMOS集成电路:主要由NMOS、PMOS构成CMOS电路,功耗低、集成度高,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速度也可以很高。 BiCMOS集成电路:同时包括双极和CMOS晶体管的集成电路为BiCMOS集成电路,综合了双极和CMOS器件两者的优点,但制作工艺复杂。 5、解释基本概念: 微电子、集成电路、集成度、场区、有源区、阱、外延 微电子: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微电子学是研究在固体(主要是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微电子系统的电子学分支。 集成电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 集成度: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是指单块芯片上所容纳的元件数目。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如右图所示,一位重600N 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7?,BO 绳水平,则AO 、BO 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若B 点位置往上移动,则BO 绳的 拉力如何变化?(孩子:你可能需要用到的三角函数有: 3375 sin ?=,4cos375?=,3374tan ?=,4 373cot ?=) 【答案】AO 绳的拉力为1000N ,BO 绳的拉力为800N ,OB 绳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把人的拉力F 沿AO 方向和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AO 绳上受到的拉力等于沿着AO 绳方向的分力,BO 绳上受到的拉力等于沿着BO 绳方向的分力.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即可求解. 把人的拉力F 沿AO 方向和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如图甲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AO 绳上受到的拉力为21000sin 37 OA G F F N == = BO 绳上受到的拉力为1cot 37800OB F F G N === 若B 点上移,人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一定不变,利用力的分解方法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乙所示: 由上图可判断出AO 绳上的拉力一直在减小、BO 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2.[选修模块3-5]如图所示,玻璃砖的折射率2 3 n = ,一细光束从玻璃砖左端以入射角i 射入,光线进入玻璃砖后在上表面恰好发生全反射.求光速在玻璃砖中传播的速度v 及入射角i .(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0×108 m/s ,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答案】83310/v m s =?;3 sin i =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c n v = ,83310/v m s =? 全反射条件1 sin C n =,解得C=600,r =300, 根据sin sin i n r = ,3 sin 3 i = 3.质量为M 的木楔倾角为θ (θ < 45°),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当用与木楔斜面成α角的力F 拉木块,木块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已知木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静止). (1)当α=θ时,拉力F 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求在(1)的情况下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答案】(1)min sin 2F mg θ= (2)1 sin 42 mg θ 【解析】 【分析】 (1)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和垂直斜面两方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2)采用整体法,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方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详解】 木块在木楔斜面上匀速向下运动时,有mgsin mgcos θμθ=,即tan μθ= (1)木块在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则:

计算机第一章知识点

好东西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与信息数据 ①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数学家——香农: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②一般认为: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③所谓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文字、字母、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资料。 ④数据的形式是符号。 ⑤数据与信息: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3.信息社会 ①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普及,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 ②在信息社会里,信息作为继物质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比尔。盖茨:信息科技革命将恒久的改变我们工作、消费、学习和沟通的方法。 4.“计算机文化”的内涵 ①文化的基本属性:广泛性、传提性、教育性、深刻性。 ②20世纪80年代初,在瑞士洛桑召开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计算机文化”的说法被各国计算机教育界所接受。 ③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 ⑤计算机文化的真正内涵:将一个人经过文化教育后所具有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 (二)计算机技术概述 1.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 ①1854年,英国数学家,布尔:提出了符号逻辑思想。 ②19世纪中期,英国数学家,“计算机之父”,巴贝奇:最先提出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③ENIAC:1943年开始研制,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 用十进制计算。 不能存储。

摩尔定律知识汇总

摩尔定律知识汇总 已经稳固运行了 50 年之久的摩尔定律就将迎来终结,但这背后也蕴藏着大量的机会。原文来自 Rodney Brooks 的博客。 摩尔定律到底从何而来 Moore, Gordon E., 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 Electronics, Vol 32, No. 8, April 19, 1965. Electronics 是一本 1930 年到 1995 年期间出刊的贸易期刊。1965 年,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发表于上的一篇长达四页半的文章可能是这本期刊最著名的文章了。这篇文章不仅阐明了一个趋势的开始,而且这种趋势逐渐成为一个目标/法则,统治了硅基电路产业(这是我们的世界中每一个数字设备的基础)五十年。摩尔是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是 1957 年成立的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同时自1959 年起担任该公司的研发实验室主任。仙童是以制造硅基半导体起家的,当时大多数半导体还是以锗为材料的,这种半导体工艺非常缓慢。

你可以从网络上搜到大量声称其原稿复印件的文件,但是我注意到其中有一些所谓的原稿中的图是重新画上去的,与我一直看到的原稿有些不同。下面我将再现原稿中的两张图表,据我所知,我的这份复制版是该杂志原稿的唯一复制版本,没有手动/人工的痕迹。 首先我要再现的是摩尔定律起源精华。然而,该论文中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早期图表,预测可能出现的硅基功能电路的未来产量。它的实际数据比这个少,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张图表包含了真实的未来。 这是一张关于集成电路上元件数量的图。集成电路是经由一个类似于印刷的过程生产出来的。光以数种不同的模式打到薄薄的硅晶圆(wafer)上,同时会有不同的气体填充进它的气囊中。不同的气体会在硅晶圆表面引起不同的光致化学反应,有时会沉积某些类型的材料,有时会腐蚀材料。有了能塑造光线的精确光掩模(mask),精确控制好温度和曝光时间,就能打印出一个二维电路。该电路上有晶体管、电阻和其它元件。其中很多可能是在单个晶圆上一次成型的,就像许多字母在一页纸上一次性印刷一样。在任意一个做好的晶圆上电路上,其良率是质量合格的芯片占一个晶圆上芯片总数的比例。然后这块硅晶圆会被切成几块,每一块上都包含了一个芯片,而且每一个电路都放在自己的塑料封装中,只露出几只小「腿」作为连接线,如果

最新高考物理常用解题方法汇总

最新高考物理常用解题方法汇总 高考物理常用解题方法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

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 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 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 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 3.要重视实验。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作业题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作业 (所有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必须交作业,否则成绩为不及格) 一、简答题 1. 物理学是技术的基础。在近代物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高新技术学术领域和产业,你所了解的有哪些? 通信技术与产业、激光技术与产业、电子技术与产业、光子技术与产业、计算机技术与产业等等。 2.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专门知识,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依据。 3. 技术的涵义是什么?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实现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4.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以及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其空间尺度从亚核粒子到浩瀚的宇宙,其包含的时间从宇宙诞生到无尽的未来。 5. 物理学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是什么? 物理学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是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指判断性的分析,如判断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判断某种事物有何性质等;定量分析法是对事物作数量上的分析。从定性到定量,这是物理学发展的必然。 6. 物理实验创新的内容包括那些? 物理实验创新包括:实验设计思想创新;实验仪器设备创新;实验研究方法创新;实验设计思想创新。其中,实验设计思想创新是关键。 7. 1877年,氧气被液化,液化点的温度是多少?氮气被液化,液化点的温度是多少?1898年,杜瓦(J. Dewar ) 第一次将氢气液化,液化点的温度是多少?1908年,荷兰,莱登实验室的卡末林·昂纳斯(Kamer lingh Onnes),第一次将氦气液化,液化点的温度是多少? 1877年,氧气被液化,液化点:-183oC,绝对温度:90K。氮气被液化,液化点:-196oC,绝对温度:77K。1898年,杜瓦(J. Dewar ) 第一次将氢气液化,液化点:-253oC,绝对温度:20K。1908年,荷兰,莱登实验室的卡末林·昂纳斯(Kamer lingh Onnes),第一次将氦气液化,液化点:-268.75oC,绝对温度:4.25K。 8.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中零电阻效应指的是什么?超导体的迈斯纳效应指的是什么?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中零电阻效应是指:(1)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c。电阻突然消失的温度被称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2)超导体的临界磁场。超导电性可以被外加磁场所破坏,处于温度为T(T

半导体制程及摩尔定律

神秘的处理器制程工艺 摩尔定律指导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工业飞速发展到今天已经40多年了。在进入21世纪的第8个年头,各类45nm芯片开始批量问世,标志着集成电路工业终于迈入了低于50nm的纳米级阶段。而为了使45nm工艺按时“顺产”,保证摩尔定律继续发挥作用,半导体工程师们做了无数艰辛的研究和改进—这也催生了很多全新的工艺特点,像大家耳熟能详的High-K、沉浸式光刻等等。按照业界的看法,45nm工艺的特点及其工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90nm、65nm,反而很多应用在45nm制程工艺上的新技术,在今后可能贯穿到32nm甚至22nm阶段。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个个案例,来探索一下将伴随我们未来5年的技术吧。 你能准确说出45nm是什么宽度吗? 得益于厂商与媒体的积极宣传,就算非科班出身,不是电脑爱好者的大叔们也能知道45nm比65nm更加先进。但如果要细问45nm是什么的长度,估计很多人都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而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单元 —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说起。 我们用半导体制作MOS管就是利用其特殊的导电能力来传递0或者1的数字信号。在栅极不通电的情况下,源区的信号很难穿过不导电的衬底到达漏区,即表示电路关闭(数字信号0);如果在栅极和衬底间加上电压,那么衬底中的电荷就会在异性相吸的作用下在绝缘氧化层下大量聚集,形成一条细窄的导电区,使得源区和漏区导通,那么电流就可以顺利从源区传递到漏区了(信号1)。这便是MOS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在一块高纯硅晶圆上(在工艺中称为“P型半导体衬底”)通过离子扩散的方法制作出两个N型半导体的阱——通俗地讲P型是指带正电的粒子较多,N型则是带负电的粒子比较多。再通过沉积、光刻、氧化、抛光等工艺制造成如图中所示的MOS管,两个阱的上方分别对应源区(source)和漏区(drain),中间的栅区(gate)和下方的衬底中间用一层氧化绝缘层隔开。我们通常说的90nm或者45nm工艺,就是指的栅极下方两个阱之间的长度,称之为导电沟道长度。 上图中给我们勾勒出来的是一个NMOS,当栅极接正向电压时,NMOS会导通。事实上还存在另外一种PMOS,其性质完全相反,当栅极接负电时,通过在绝缘区下方聚集正电荷来导通。 在实践中,工程人员很快就发现了单个MOS管在作为逻辑电路导通时,会有源源不断的电流通过,这使得MOS管功率居高不下。而事实上我们只需要传递信号就行了,无论是用电流,又或者是用电压方式,而不需要MOS管有较高的功耗。为了降低MOS管的工作功耗,可科学家们又开发了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电路。 CMOS的电路结构

1~9章习题

半导体制造技术1~9章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谁发明了固体晶体管? 2.什么是集成电路?什么时间、由谁发明? 3.列出5个集成时代,指出每个时代的时间段,并给出每个时代每个芯片上的元件数。 4.什么是硅片?什么是衬底?什么是芯片? 5.列出集成电路制造的5各重要步骤,简要简述每一个步骤。6.什么是芯片的关键尺寸?这种尺寸为何重要? 7.什么是摩尔定律?这个定律有何意义? 第二章 1.什么是电容?什么是介电常数?这个概念为何对半导体制造很重要? 2.指出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并给出它使用最普遍的原因。 3.描述氧化硅,讨论为什么氧化硅很重要? 4.什么是掺杂?为什么掺杂对半导体制造很重要? 5.化合物半导体来自周期表中的那些族? 6.用砷化镓制造半导体器件相对于硅的优缺点是什么? 第四章 1.列举得到半导体级硅的三个步骤。半导体级硅有多纯? 2.为什么要用单晶进行硅片制造? 3.MOS器件中用的最多的是那种方向的晶面? 4.什么是CZ单晶生长法? 5.给出大直径硅片的三个好处? 6.什么是晶体缺陷?有那几种?缺陷对芯片制造有何影响?7.磨片的目的是什么? 8.为什么要倒角?给出它有益于硅片质量的三个原因。 9.为什么要刻蚀硅片? 10.什么是外延层?为什么在硅片上使用它? 第六章 1.什么是半导体制造中的污染? 2.说明五类净化间污染。解释半导体制造中可以接受的颗粒尺寸的粗略规则。 3.解释自然氧化层。识别自然氧化层引起的三种问题。

4.列举硅片制造厂房中7种污染源。 5.解释空气质量净化级别。 6.解释以下名词:(1)0.3μm的10级(2)0.5μm的1级。7.列举超净服应当满足的4条标准。 8.制造半导体的超纯去离子水的标准是什么? 9.用在SC-1中的化学配比是什么?SC-1去除什么污染?10.用在SC-2中的化学配比是什么?SC-2去除什么污染? 第九章 1.列出芯片厂中6个不同的生产区域并对每一个区域做简单的描述。 2.在扩散区做什么工艺? 3.光刻的目的是什么? 4.关注光刻中颗粒污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列出典型的CMOS工艺的14各主要生产步骤。 6.描述硅片表面的外延层。 7.轻掺杂漏注入是如何减小沟道漏电流效应的? 8.解释侧墙的目的。 9.金属接触的目的是什么?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概述 摩尔定律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 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Moore定律1965年,戈登·摩尔(GordonMoore)准备一个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他整理了一份观察资料。在他开始绘制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Moore的观察资料,就是现在所谓的Moore定律,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人们还发现这不光适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的描述,也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和磁盘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该定律成为许多工业对于性能预测的基础。在26年的时间里,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3200多倍,从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的2300个增加到奔腾II处理器的750万个。 由于高纯硅的独特性,集成度越高,晶体管的价格越便宜,这样也就引出了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个晶体管要10美元左右,但随着晶体管越来越小,直小到一根头发丝上可以放1000个晶体管时,每个晶体管的价格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据有关统计,按运算10万次乘法的价格算,IBM704电脑为1美元,IBM709降到20美分,而60年代中期IBM耗资50亿研制的IBM360系统电脑已变为3.5美分。到底什么是"摩尔定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其实质是一样的。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是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还是"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就见仁见智了。 [编辑本段]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如图所示,ABCD是柱体玻璃棱镜的横截面,其中AE⊥BD,DB⊥CB,∠DAE=30°, ∠BAE=45°,∠DCB=60°,一束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α=60°.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1.5,求:(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棱镜出射时的折射角. 【答案】(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48.6°;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棱镜出射时的折射角为48.6°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光在AD面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i、r,其中r=30°, 根据n=,得: sini=nsinr=1.5×sin30°=0.75 故i=arcsin0.75=48.6° (2)光路如图所示: ab光线在AB面的入射角为45°,设玻璃的临界角为C,则: sinC===0.67 sin45°>0.67,因此光线ab在AB面会发生全反射 光线在CD面的入射角r′=r=30° 根据n=,光线在CD面的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i′="i=arcsin" 0.75=48.6° 2.质量为M的木楔倾角为θ,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质量为m的木块刚好可以在木楔上表面上匀速下滑.现在用与木楔上表面成α角的力F拉着木块匀速上滑,如图所示,求:

(1)当α=θ时,拉力F 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拉力F 最小时,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 【答案】(1)mg sin 2θ (2)1 2 mg sin 4θ 【解析】 【分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都平衡,进行求解采用整体法,对m 、M 构成的整体列平衡方程求解. 【详解】 (1)木块刚好可以沿木楔上表面匀速下滑时,mg sin θ=μmg cos θ,则μ=tan θ,用力F 拉着木块匀速上滑,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则有:F cos α=mg sin θ+F f ,F N +F sin α=mg cos θ, F f =μF N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sin 2cos mg F θ θα= -. 当α=θ时,F 有最小值,F min =mg sin 2θ. (2)对木块和木楔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f ′=F cos(θ+α),当拉力F 最小时,F f ′=F min ·cos 2θ=1 2 mg sin 4θ. 【点睛】 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隐含摩擦系数的数值恰好等于斜面倾角的正切值,当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列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平衡方程,结合数学知识即可解题. 3.图示为直角三角形棱镜的截面,90?∠=C ,30A ?∠=,AB 边长为20cm ,D 点到A 点的距离为7cm ,一束细单色光平行AC 边从D 点射入棱镜中,经AC 边反射后从BC 边上的F 点射出,出射光线与BC 边的夹角为30?,求: (1)棱镜的折射率; (2)F 点到C 点的距离。

计算机题

选择题 1.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快速、自动、准确地按照人们意图进行工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D)。 D.存储程序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代,其划分依据是(D) D.计算机的体积 3. 欧拉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的七桥问题,属于计算机科学方法论的3个过程中的(D)。 D.A和B 4. 当交通灯随着车流的密集程度自动调整,而不再是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放行时,我们说,这是计算思维(C)的表现。 C.智能化 5. (D)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D.计算思维 6. 图灵机就其计算能力而言,它能模拟(C) C.任何现代计算机 7. 计算思维最基本的内容为(B) A.抽象 B.A和C C.递归 D.自动化 8. 下面对计算机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说法是(B) B.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及软件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其价格也越来越高 9. 办公自动化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A) A.科学计算 10. 计算机学科的方法论有3个过程,但不包括(B) B.实验和验证 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整数二进制原码的补码是原码本身 12. 将十进制数215转换成二进制数是(A) A.11010111 13. 一个计算机字的字长为(C) C.依机器而定 14. 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十进制数字的编码是(A) A.B C D码 15. 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 A.AS C II码 16. 按对应的AS C II码值来比较(A) A.空格比逗号小 17. 以二进制和程序控制为基础的计算机结构是由(C)最早提出的 C.冯·诺依曼 18. 用8位二进制补码表示带符号的定点整数,则它能表示的数的范围是C C.-128~+127 19. (A)表示整数的方法是计算机中存储整数最常用的方法 A.二进制补码 20. 在计算机中,1MB指的是(A) A.1024KB 21. 目前,在台式机上最常用的总线是P C I总线,它属于(C) C.扩展总线 22. 在下列设备中,(A)不能作为微型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高考物理 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2012高考物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在高三的最后复习阶段,学生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高考物理也就是“12道选择题、l道选作题、2道实验题和4道计算题”,总分150分.学生对于一般的物理基础题基本上没有问题,其错误大多是在不定项选择题上发生;另外,做计算题的能力还有些差,有时候没有一点解题的思路和程序,有时候理解题意有些偏差,有时候把问题搞得很复杂,有时候又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而对于实验题,简直是摸不着头脑,常考常新,基本上得不到分数.“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上述“物理场景”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是高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同学们要正视问题,调整心态,充满信心,更要注重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的积累,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物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分数.高考——分数是硬道理,学物理不能“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作就错”,而要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转化成分数.在这里我想从“物理场景”的角度谈谈物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关于12道物理选择题 1.选择题失分的原因剖析 物理考试中,选择题有12题共48分,分数非常可观,故考试成败的关键在于选择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选择题失分较多的关键是处理题目时过于草率,这和平时的练习有直接联系.无论单选多选,处理选择题时建议把它当做稍大些的题处理.在处理大题的时候,同学们会自觉地画图、审题、弄清物理情境中出现的系统、状态与过程,挖出隐含条件,同学们格外重视这些因素,也做得比较到位.但在处理选择题的过程中,画图、审题程序往往被忽略,这样就埋下了隐患,导致丢分.所以,选择题失分不要总是归结为马虎、粗心!一定要注重审题及其他程序,不能凭一种单纯的物理感觉去解题. 2.选择题的求解技巧

计算机基础题库53931

第一章选择题 1.CAM表示()。 A)计算机辅助设计B)计算机辅助制造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模拟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 A)ENIAC B)MARK II C)EDSAC D)EDVAC 3.第四代计算机的电子器件采用的是()。 A)晶体管 B)集成电路 C)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微处理器集成电路4.国际上对计算机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A)计算机的型号 B)计算机的速度 C)计算机的性能 D)计算机生产厂家 5.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1948年B)1958年 C)1966年D)1968年 6.计算机按照处理数据的形态可以分为()。 A)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工作站 B)286机、386机、486机、Pentium机 C)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D)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7.将十六进制数2DCH转换为十进制数是()。 A)635 B)682 C)732 D)745 8.十进制数142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 A)7E B)7F C)8E D)8F 9.二进制数111011010010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1DA5 B)ED21 C)3DH D)1FFF 10.十六进制数3C71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11110011110011 B)11110001110001 C)11010001110111 D)11010001010011 11.二进制数11110010101转换成十进制数是()。 A)1731 B)1842 C)2211 D)1941 12.十进制数456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111001000 B)101001001 C)111101010 D)111001011 13.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 A)ASCII码 B)BCD码 C)汉字编码 D)补码 14.100个24×24点阵的汉字字模信息所占用的字节数是()。 A)2400 B)7200 C)57600 D)73728 15.字库中存放的汉字是()。 A)汉字的内码 B)汉字的外码 C)汉字的字模 D)汉字的变换码 16.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小的是()。 A)A B)a C)k D)M 17.度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字B)字节C)位 D)KB 19.126。 A)126 B)124 C)127 D)128 21.存储一个汉字需要()个字节。 A)1 B)2 C)3 D)4 22.五笔型输入法是()。 A)音码B)形码 C)混合码 D)音形码23.在计算机内部能够直接执行的程序语言是()。 A)数据库语言B)高级语言C)机器语言 D)汇编语言24.一种计算机所能识别并能运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 A)程序 B)二进制代码 C)软件D)指令系统25.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称为()。 A)文件 B)语言C)程序 D)软件26.在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中,不能用指令修改其存储内容的部分是()。 A)RAM B)DRAM C)ROM D)SRAM 27.能把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程序称为()。 A)编译程序 B)解释程序 C)编辑程序D)汇编程序28.以下关于机器语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种型号的计算机都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就是机器语言 B)机器语言是惟一能被计算机识别的语言 C)计算机语言可读性强,容易记忆 D)机器语言和其他语言相比,执行效率高 29.计算机的主机由组成()。 A)CPU、外存储器、外部设备 B)CPU和内存储器 C)CPU和存储器系统 D)主机箱、键盘、显示器 30.专门为学习目的而设计的软件是()。 A)工具软件B)应用软件 C)系统软件 D)目标程序31.在程序设计中可使用各种语言编制源程序,但惟有在执行() 转换过程中不产生目标程序。 A)编译程序B)解释程序 C)汇编程序 D)数据库管理系统32.控制器主要由指令部件、时序部件和()组成。 A)运算器 B)程序计数器C)存储部件 D)控制部件3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 A)程序和数据 B)操作系统和语言处理系统 C)程序、数据和文档D)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4.操作系统的功能之是()。 A)将源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 B)负责诊断机器的故障 C)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使用 D)负责外设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36.以下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A)DOS B)Windows 3.2 C)Windows 98 D)Excel 37.一台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包括()。 A)主机、键盘和显示器 B)计算机与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38.下列有关软件的描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软件就是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和有关文档 B)所谓"裸机",其实就是没有安装软件的计算机 C)dBASEⅢ,FoxPro,Oracle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编程语言 D)通常,软件安装的越多,计算机的性能就越先进 39.在微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中,既可以做输出设备又可以做输入 设备的是()。 A)绘图仪 B)扫描仪 C)手写笔D)磁盘驱动器 4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是()。 A)按二进制位编址B)按字节编址 C)按字长编址 D)按十进制位编址 41.输入/输出设备必须通过I/O接口电路才能和()相连接。 A)地址总线 B)数据总线 C)控制总线D)系统总线 42.如果键盘上的()指示灯亮,表示此时输入英文为大写字母。 A)NumLock B)CapsLock C)ScrollLock D)以上都不对 43.内部存储器的机器指令,一般先读取数据到缓冲寄存器,然后 再送到()。 A)指令寄存器 B)程序记数器 C)地址寄存器D)标志寄存器 44.I/O接口位于()之间。 A)主机和I/O设备 B)主机和主存 C)CPU和主存D)总线和I/O设备 45.一张软磁盘中已存有若干信息,当()的情况下,会使这些 信息受到破坏。 A)放在磁盘盒内半年没有用过 B)通过机场、车站、码头的X射线监视仪 C)放在强磁场附近 D)放在-10℃的房间里 46.已知双面高密软磁盘格式化后的容量为1.2MB,每面有80个磁道, 每个磁道有15个扇区,那么每个扇区的字节数是()。 A)256B B)512B C)1024B D)128B 47.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MIPS来描述()。 A)计算机的运算速度B)计算机的可靠性 C)计算机的运行性D)计算机的可扩充性48.SRAM存储器是()。 A)静态随机存储器B)静态只读存储器 C)动态随机存储器D)动态只读存储器 49.下面列出的4种存储器中,易失性存储器是()。 A)RAM B)ROM C)FROM D)CD-ROM 51.下列4种设备中,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是。 A)UPS B)服务器C)绘图仪 D)光笔52.一张光盘上存储的内容,在该盘处于()情况时,会影响其 数据的读取。 A)放置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中若干天后 1

摩尔定律及其局限性对微处理器的影响

摩尔定律及其局限性对微处理器的影响 一摩尔定律的来历 摩尔定律是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提出来的。 1965年,戈登·摩尔在准备一个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时,整理了一份数据资料,结果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之前版本的容量的晶体管,而且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到24个月内。这个趋势如果继续,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会呈指数上升。摩尔的观察资料,就是现在所谓的Moore定律,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依然十分的准确。人们还发现这不光适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的描述,也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和磁盘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该定律成为许多工业对于性能预测的基础。在过去的三十余年的时间里,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上万倍,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仅仅拥有2300个晶体管,而在今天45纳米级的“上海”处理器已经出现。 由于高纯硅的独特性,集成度越高,晶体管的价格越便宜,这样也就引出了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个晶体管要10美元左右,但随着晶体管越来越小,直小到一根头发丝上可以放1000个晶体管时,每个晶体管的价格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据有关统计,按运算10万次乘法的价格算,IBM704电脑为1美元,IBM709降到20美分,而60年代中期IBM耗资50亿研制的IBM360系统电脑已变为3.5美分。到底什么是"摩尔定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其实质是一样的。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是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还是"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就见仁见智了。 晶体管是一种简单的开关装置,利用通断路状态来处理0/1电子数据。在栅电极电压的影响下电流从晶体管内通过,而栅电极下存在栅介质,它主要用于隔离栅电极和沟道,保证

1-5章作业答案

第一章作业答案 1.2 以集成电路级别而言,计算机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芯片、总线接口芯片 1.3 阐述摩尔定律。 每18个月,芯片的晶体管密度提高一倍,运算性能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1.5 什么是SoC?什么是IP核,它有哪几种实现形式? SoC:系统级芯片、片上系统、系统芯片、系统集成芯片或系统芯片集等,从应用开发角度出发,其主要含义是指单芯片上集成微电子应用产品所需的所有功能系统。 IP核:满足特定的规范和要求,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反复进行复用的功能模块。它有软核、硬核和固核三种实现形式。 1.8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概念: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的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即“嵌入到应用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特点:1、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 2、嵌入式系统式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 3、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去除冗余,力争在同样的硅片面积上实现更高的性能。 4、嵌入式处理器的应用软件是实现嵌入式系统功能的关键,对嵌入式处理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要求也和通用计算机有以下不同点。 ①软件要求固体化,大多数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 ②要求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软件代码; ③许多应用中要求系统软件具有实时处理能力。 5、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的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的,因此嵌入式系统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就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6、嵌入式系统本身不具备自开发能力,设计完成以后用户通常也不能对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