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1.原理

本法是用抗人μ链捕获待测血清中特异性IgM,然后用HAV与特异性—IgM抗体反应,再加酶标记抗M 抗体,最后加底物显色。

2.标本采集

2.1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3.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1周,-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6.试剂

6.1 试剂名称: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诊断试剂盒6.2 试剂生产厂家:厦门新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3 包装规格:96Test/Kit

6.4 试剂盒组成:

HAV-IgM酶联板1块96孔,,酶标试剂1瓶,阳性对照血清1管,阴性对照血清1管,20*浓缩洗涤液,底物A 1瓶,底物B 1瓶,终止液1瓶,封口膜1张,密封袋1套。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7.仪器设备

7.1仪器名称:酶标仪

7.2仪器厂家:上海三科

7.3仪器型号:MC—318

8操作步骤

8.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8.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8.3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每板应

设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1孔。

8.4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对照50微升。

8.5温育(一):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

育20分钟。

8.6洗涤(一):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8.7加酶:除空白孔外,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

抗体100 l,轻拍混匀。

8.10 温育(二):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育40分钟。

8.11 洗涤(二):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8.12 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μl,轻拍混匀,置37℃暗处15分钟。

8.13 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混匀。

8.14 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630nm测定各孔OD值(用单波长测定时需设空白对照一孔,30分钟内完成测定,并记录结果)。

9. 结果判断与分析

9.1 临界值(C.O.)的计算:临界值=阴性对照孔OD 值N×2.1,阴性对照OD均值大于0.1时应重新试验,小于0.05时以0.05计算。

9.2 结果判定:样品OD值S/C.O>=1者为阳性

样品OD值S/C.O<1者为阴性

10. 质量控制:每次均应有阴阳对照,其OD值应在要求范围内。

11.参考值范围:阴性

12. 临床意义:血清中抗HAV-IgM在亚临床期即已出现,其滴度在感染后3个月维持在1000以上,已被公

认为早期诊断甲型肝炎的依据。

13. 操作性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14. 方法局限性

15. 注意事项

15.1 每板建议设阴阳性对照血清各两孔,设空白对照时,不加样品及酶标记抗体,其余各步相同。

15.2 洗涤时各孔均须加满,防止孔口内有游离酶未能洗净。

15.3 加试剂前应将试剂瓶翻转数次,使液体混匀。如果滴加,滴加前应弃去1-2滴。滴加时瓶身应保持垂直,以使滴量准确。注意勿将试剂滴在孔壁上。

15.4 所有样品都应按传染源处理。

15.5 封口膜使用说明

15.5.1 微孔板拆封后,在取出当天所需的微孔条后,其余微孔条可以封口膜封存以避免受潮。在封存时,注意勿把封口膜粘贴到微孔条底部,以免影响其透光性。

15.5.2 微孔板温育时,以封口膜覆盖孔口,可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带来的非预期的影响。

15.6不同品名、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

16. 当检测系统(仪器)不能工作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应保证所有操作步骤正确无误;可以比对阴阳对照,肉眼判读;无法准确判读者,应留样待系统正常后复查。

17.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410页。

18. 其它:必须按规定使用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并贴有“检定合格”防伪标签的试剂。

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一说

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一说 乙肝有病毒携带者的说法,但丙肝并没有。 丙肝病毒一旦感染,成人的慢性化率可以高达50%到80%,而成人感染乙肝慢性化率只有5%。针对丙肝的治疗,一旦抗体是阳性,接下来丙肝病毒核酸检测也是阳性的话,无论转氨酶高低,这个病人就一定要接受治疗。这个和乙肝治疗是有本质不同的。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是阳性,但如果转氨酶正常,就有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不治疗。 丙肝诊断有三个指标 做丙肝诊断有三个指标。第一个是丙肝抗体,如果抗体是阳性,就要检查第二个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如果核酸是阴性,也不必治疗了。这里有个现实问题,基层医院没有检测核酸的条件,只能检测一个抗体,这就涉及第三个指标——转氨酶水平。如果一个病人丙肝抗体是阳性,没有条件检测核酸,在排除其他肝炎的情况下,转氨酶显示异常,也建议治疗。 不论处于哪个病程,都要积极治疗 丙型肝炎有一个“三部曲”,就是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因为丙肝更为沉默,一旦表现出来可能就到肝硬化、肝癌了。不论处于哪个

病程,丙型肝炎即便是在代偿期的肝硬化病人,采用目前治疗指南推荐的药物并适当延长疗程,疗效也会很好。 尽可能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新型直接抗病毒仿制药已被国际认可,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已得到证实,患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这些最新药物,且疗程明显缩短,只需要12到24周,就可以治愈丙肝。 小贴士 生活中如何保护肝脏? 1、饮酒适量:喝酒伤肝,酒精引起的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发病率达4.36%。 2、均衡膳食:营养过剩者、营养不良者、缺少运动,都容易得脂肪肝。 3、不滥用药物:日常生活中遇到头痛脑热,大家都喜欢自己备用一些消炎药或是“败火”药。但几乎所有药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包括中药,绝大多数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 4、正常作息,适度运动:每天要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建议10点以前入睡为宜。高强度的工作是以人体高负荷运转为代价。所以,工作时“节奏不要太快,压力不要太重,责任不要太大”。 5、保持好心情:“怒伤肝”,心情不好,首先伤到的就是你的肝脏。

甲型肝炎抗原

甲型肝炎抗原 文章目录*一、甲型肝炎抗原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甲型肝炎抗原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甲型肝炎抗原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甲型肝炎抗原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甲型肝炎抗原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 甲型肝炎抗原的基本信息 1、定义甲型肝炎抗原是一总能诱发体内产生甲肝抗体的物质。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为一直径为27-32nm 的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圆球形颗粒,无包膜,核心为单链正股RNA。HAV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hepatovirus)或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HAV主要通过手-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50天,平均28天。病毒常在患者血清ALT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血清中特异抗体的产生,血清和粪便的传染性就逐渐消失。HAV的实验室诊断可进行抗原检测。 2、专科分类传染病检查 3、检查分类肝功能检查

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空腹 甲型肝炎抗原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阴性。 2、临床意义异常结果: HAVAg存在于病人感染后10-20d的粪便中,一般在发病前1-15d从粪便中排出,临床上不易捕捉到。发病1周时阳性率42.9%,1-2周时为18.3%,半个月后消失。因此,临床上较少用。如果HAVAg阳性,表示病人正在感染甲肝,为急性期早期。 甲型肝炎抗原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甲型肝炎抗原的测定原理 夹心ELISA法,即包被抗-HAV,加待检血清,再加酶标记抗 -HAV,加底物显色,酶标仪测定OD值。若用硝酸纤维素膜(NC)代替聚苯乙烯板,即NG-EIA法,抗原的检测可得到加强,能检测到 1ng的HAV蛋白,相当于1.5×104病毒颗粒。 试剂 国内有商品化试剂盒供应,内含抗μ链包被的反应板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英文名为Ha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种寄生于肝脏上的病毒,首先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 编辑摘要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概述 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

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HAV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400个核苷酸。在RNA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ic,VPG)。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株中。我国学者也先后成功地使HAV在肝癌细胞株中增殖。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虽可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应用免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粪口传染,不但终年散发,同时还常出现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暴发性流行,从而危害人民健康。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 1、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周~7周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 1.2.临床表现 1.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1.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 1.3.实验室检查 1.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1.3. 2.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1.3.3.血清学检测: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2、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

诊断。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 3.诊断标准 甲型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 3.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3.1.1流行病学:发病前2周~7周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 3.1.2.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3.1.3.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3.1.4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3.1.5HAV标志检测: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 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 疑似病例:3.1.2+3.1.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5。 3.1.2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条件,且血清胆红素大于17μmO1/L,尿胆红素阳性,或临床上有巩膜、皮肤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可确诊。 3.2淤胆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 【检验目的】 定性测定人血清(浆)中的HCV抗体,用于临床术前的初筛查检测。 【实验原理】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金标鼠抗人IgG抗体(anti-IgG Ab),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丙肝混合抗原(Core、NS3、NS4、NS5)和人IgG抗体。检测阳性样本时,血清样本中HCV-Ab与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G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原结合形成“Atenti-IgG Ab-HCV Ab-HCV Ag”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鼠抗人IgG 抗体则在对照线处与人IgG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15分钟内观察结果即可。 【样本要求】 1、采集静脉血样本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并避免样品溶血。 2、如果血清和血浆样品收集后 7天内检测,样品须放在0-4C保存;大于7天必须-20C—下冷冻保存。 3、常规抗凝剂不影响实验结果。 4、溶血、粘稠及高指标本不适于本试剂。含特殊物质的标本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 在检测前须清除。 5、在标本中加0.1%NaN3不影响实验结果。 【试验方法】 测试条: 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胶体金试纸条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塑料滴管加1滴(10卩)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试纸条指示箭头下端的加样处。 4、随即滴加2滴样本稀释液(约100^)1。 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15分钟内检出,建议15分钟后在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测试卡: 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胶体金测试卡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塑料滴管加1滴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测试卡上的 S孔。 4、随即滴加2滴(约100 ^)1样本稀释液到测试卡上的 D孔。 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15分钟内检出,建议15分钟后在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试纸条/试卡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出现两条紫红色条带。 阴性:试纸条/试卡只在对照线位置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失效:对照区(C)未出现紫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剂盒已变质 损坏。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试纸条/试卡重新测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说明书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包装规格】 条型单人份:50人份/盒;板型单人份:40人份/盒。 【预期用途】 本产品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样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主要引起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据文献报道,90%以上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和25%以上急性散发性肝炎均为HCV感染所致,且35-5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发展为慢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生相关。HCV主要传播通过血源传播,此外还可以其他方式如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 【检验原理】 本试剂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原理及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分析技术,试剂含有被预先固定于膜上检测区(T)的包被用HCV重组抗原。 检测时,样本滴入试剂加样处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标记用HCV重组抗原反应。然后,混合物再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标记用HCV重组抗原金标粒子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样本中的HCV重组抗体结合,随后结合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包被用HCV重组抗原结合,在检测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这条带是包被用HCV重组抗原-HCV抗体-标记用HCV重组抗原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是阴性,则检测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HCV抗体是否存在于样本血样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样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内控标准。 【主要组成成分】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包被用HCV重组抗原,标记用HCV重组抗原。羊抗鼠IgG,硝酸纤维素膜,玻璃纤维; 缓冲液:成份为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25ul吸管 检测记录表 各组份的包装数量如下: 说明:不同批号试剂中各组份不能够互换使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

病毒性甲型肝炎(甲肝)

脊髓灰质炎 1 致病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2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病人。 3 潜伏期:3-35天,一般5-14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手、用具。 5 主要症状:可先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可有头痛、咽痛、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一般发热1-4天;之后出现中枢系统症状,肌肉疼痛、多汗、尿潴留、麻痹、瘫痪。 6脊髓灰质炎的危害:可遗留肌肉麻痹瘫痪,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7易感人群:14岁以下儿童及未免疫接种40岁以下成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 8隔离治疗:发病第一周呼吸道隔离,第二周期至40天消化道隔离;无特异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及康复治疗。 9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住院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人群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2)免疫接种:常规免疫(婴儿于生后2、3、4月龄各口服1剂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5岁复服1剂,4岁加强免疫1剂)。强化免疫(5-7岁以下人群春季两轮脊灰疫苗接种,高危人群查漏补种)。 病毒性甲型肝炎(甲肝) 1 致病病原体: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2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病人。 3 潜伏期:15-45天,平均30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

5 主要症状: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皮肤巩膜黄染、茶色尿。 6甲肝的危害: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急性和亚急性肝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脑水肿、脑疝,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7易感人群:6个月以上的人群未接种疫苗及未感染甲肝病毒者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 8隔离治疗:自发病起4周;治疗应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9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住院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人群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2)免疫接种:对重点人群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8周左右产生有效抗体,维持3年以上,随后抗体滴度逐年下降,5-10年或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注射。年龄大于1岁儿童和集体生活的大学生均应接种。甲肝疫苗可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但接种部位不同。 感染性腹泻 1 致病病原体: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由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肠道传染病。 2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 3 潜伏期:短,副溶血弧菌6-20小时,大肠杆菌2-20小时,沙门菌属4-24小时,大肠杆菌3-4天,最长8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手、苍蝇等。 5 主要症状:腹泻,大便大于3次/日,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全身不适。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Jiaxing Ganyan Miehuoyimiao (Ren Erbeiti Xibao) Hepatitis A Vaccine(Human Diploid Cell), Inactivated ???本品系用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纯化、灭活和氢氧化铝吸附后制成。用于预防甲型肝炎。 1.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有关要求。 2.制造 2.1生产用细胞 生产用细胞为人二倍体细胞(2BS株、KMB17株或其他经批准的细胞株)。 2.1.1 细胞库管理及检定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的有关规定。取自同批工作细胞库的1支或多支细胞管,经复苏扩增后的细胞仅用于一批疫苗的生产。2BS细胞株原始细胞库应不超过第14代,主细胞库应不超过第31代,工作细胞库次应不超过第44代。KMB17株原始细胞库应不超过第6代,主细胞库应不超过第15代,工作细胞库应不超过第45代。 2.1.2 细胞制备 取工作细胞库中的1支或多支细胞管,经复苏、扩增制备的一定数量并用于接种病毒的细胞为一个消化批。 2. 2毒种 2.2.1名称及来源 ????生产用毒种为甲型肝炎病毒TZ84株、吕8株或其他批准的人二倍体细胞适应的甲型肝炎病毒株。 2.2.2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甲型肝炎病毒TZ84株原始种子批不超过第20代,主种子批为第22代,工作种子批为第23代,生产的疫苗代次应不超过第24代。吕8株原始种子批应不超过第24代,主种子批不超过第25代,工作种子批不超过第30代,生产的疫苗病毒代次应不超过第31代。 2.2.3种子批的检定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1.原理 本法是用抗人μ链捕获待测血清中特异性IgM,然后用HAV与特异性—IgM抗体反应,再加酶标记抗M 抗体,最后加底物显色。 2.标本采集 2.1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3.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1周,-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6.试剂

6.1 试剂名称: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诊断试剂盒6.2 试剂生产厂家:厦门新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3 包装规格:96Test/Kit 6.4 试剂盒组成: HAV-IgM酶联板1块96孔,,酶标试剂1瓶,阳性对照血清1管,阴性对照血清1管,20*浓缩洗涤液,底物A 1瓶,底物B 1瓶,终止液1瓶,封口膜1张,密封袋1套。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7.仪器设备 7.1仪器名称:酶标仪 7.2仪器厂家:上海三科 7.3仪器型号:MC—318 8操作步骤 8.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8.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8.3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每板应 设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1孔。 8.4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对照50微升。 8.5温育(一):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 育20分钟。 8.6洗涤(一):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8.7加酶:除空白孔外,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 抗体100 l,轻拍混匀。 8.10 温育(二):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育40分钟。 8.11 洗涤(二):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医学检验-微生物-肝炎病毒测试题

第29章 肝炎病毒测试题 一.概念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2.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3.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二. 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 、 、 、 和 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 、 ;由血液 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 、 ;属于DNA病毒的 有 ;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 和 ;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 3.HBV的外衣壳由 、 和 蛋白组成,构成HBV的 ;内衣壳由 组成;核心由 和 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 和 ,猩猩和猿猴作为传 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 ,而表示既往感 染的抗体是 .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 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 即小球形颗粒和 以及 。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 和 . 1.HAV,HBV,HCV,HDV,HEV。 2.HAV、HEV, HBV,HCV,HDV, HBV, HDV, HAV,HBV, HAV。 3.S、pre-S1、pre-S2,HBsAg;HBcAg;双股非闭合环状DNA,DNA多聚 酶。 4.甲型肝炎的患者和隐性(亚临床)感染者。 5.潜伏期未期,急性期早期。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缩略语 HCV: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 抗-HCV: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 HCV RNA: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EI.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IA:酶免疫检测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超:腹部超声显像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磁共振成像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3.1.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3.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3.1.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3.1.4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3.2临床表现 3.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1.1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疽。 3.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2.1.4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2.1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2.2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3.2.2.3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2.3.1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3.2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3.2.3.3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3.3实验室检查 3.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 3.3.2血清抗-HCV阳性。 3.3.3血清HCV RNA阳性。 3.4组织病理学检查 3.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a)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即单个核细胞浸润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 b)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c)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 d)常见界面性炎症。

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与致病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人,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一般病人发病前12 天,其血液即有感染性,并可带毒12 年以上。HCV 主要血源传播,国外30-90% 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占1/3 。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输入含HCV 或HCV-RNA的血浆或血液制品,一般经 6-7 周潜伏期例急性发病,临床表现全身无力,胃纳差,肝区不适,1/3 病人有黄疸,ALT升 高,抗HCV 抗体阳性。临床丙型肝炎病人50%可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部分病人会导致肝硬及肝细胞癌。其余约半数病人为自限性,可自动康复。丙型肝炎发病机理仍未十分清楚,当HCV 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或干扰肝细胞蛋白合成,可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表明HCV 直接损害肝脏,导致发病起一定作用。但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免疫病理反应可能起重要作用,发现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一样,其组织浸润细胞以 CD3+为主,细胞 毒T 细胞(TC)特异攻击HCV 感染的靶细胞,可引起肝细胞损伤。临床观察资料表明,人感染HCV 后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力很差,能再感染不同,甚至部分病人会导致肝硬化及肝 细胞癌。其余约半数病人为自限性,可自动康复。 结核杆菌通常指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其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由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或排菌的肺结核病人随地吐痰通过再生气溶胶(尘埃),携带结核杆菌,飞扬在空气中,被健康的人吸入后发生感染和发病,因此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结核病患者痰中结核杆菌越多,传播的危险性越大。患者排出的飞沫在1-10 微米者,在空气中漂浮时间长,传染性越大。患者病变和症状越严重,传染性也越大。周围人群与患者接触越密切者,受感染的机会越多。与患者同处于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的密切接触者,受感染的可能性增大。未受结核感染的人是结核病易感人群,由于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哺乳类动物如牛、鹿、猴、猪、猫、狗等也都可以患结核病。感染结核杆菌后,终身都有可能发病,发病时间因人而异,一般2 个月~20 年才发病。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但多数患者病 灶轻微,无显著症状。(1)症状①全身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盗汗等。②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黏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 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咯血后常有低热。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病灶炎症累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多不剧烈,随呼吸及咳嗽而加重。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2)体征早期病灶小或位 于肺组织深部,多无异常体征。若病变范围较大,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因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故锁骨上下、肩胛区叩诊略浊,咳嗽后偶可闻及湿啰音,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肺部病变发生广泛纤维化或胸膜粘连增厚时,患侧胸廓常呈下陷、肋间隙变窄、气管移位与叩浊,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征。 二、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从分类学上看结核杆菌属于裂殖菌纲、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正常典型的形态是直或稍弯曲、两端钝圆的杆菌,菌体长1-4 纳米,宽0.3-0.6 纳米,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生长发育期间有分枝生长倾向。镜下常呈单个散在或呈“人、 V、T、Y”形排列,菌体多时细菌扭集一起呈绳索状、束状或丛状。此外结核杆菌菌体还具有多形态特征,受不良生长条件的影响可分别表现为杆菌型(基本形态)、滤过型、颗粒型 和球菌型(L型)4 种不同的类型。 分枝杆菌生长缓慢,在人工培养基内繁殖一代约需15-20 小时,一般需2-4 周或更长时间始见菌落生长,甚至有极少数生长极为缓慢者需8 周以上才开始有菌落生长。它为专性需氧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5-40℃,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研究及其检验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研究及其检验 发表时间:2017-02-15T10:55:44.96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7期作者:毛艳虹 [导读] 让甲型肝炎病毒患者及早康复,让其他健康人群免受甲型肝炎病毒的威胁。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云南昆钢医院 650302 【摘要】甲型肝炎作为一种人类常见疾病,时时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其传播途径广,影响范围大,因此必须做好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从本质上减少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本文从甲型肝炎病毒的概念出发,分别讲述了关于甲型肝炎病原学的研究工作进展及其对治疗甲型肝炎的意义和目前在检测方面出现的疑惑和问题。最后提出了甲型肝炎病毒的防治方法和原则,希望可以为进行甲型肝炎病毒研究的同行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甲型肝炎;概念;检测;问题;原则 【中图分类号】R5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227-01 引言 在一个人进入职场之前,每个人都必须进行甲型肝炎病毒检测,因为其携带者数量多,其自身传播途径多,范围广,会给他人带来一定的生活困扰。因此必须做好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发病率,提高治疗水平,让甲型肝炎病毒患者及早康复,让其他健康人群免受甲型肝炎病毒的威胁。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1甲型肝炎病毒概念 甲型肝炎病毒属于可以引发肝炎的病原体。它是由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的形状是一个球形,体质均匀,病毒颗粒对称布置,有的病毒颗粒是实心的,有的病毒颗粒是空心的。经过研究发现,病毒颗粒是否是实心与其发展状况相关,实心的病毒颗粒是发展成熟的病毒,空心的病毒是发展不完善,没有携带RNA的病毒,是没有传染性的。其为单螺旋结构,具有七千多个核苷酸组成。其存活率很高,基本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在室温情况下可以存活一个星期的样子,在干粪中大约可以存活1个月的样子,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便和口。 2病原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急性甲型肝炎是很难查出来的,无论是从已经得此病的患者还是做肝功能检查途径都很难将它与其他的肝炎相区别,因此我们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检测急性甲型肝炎病毒的病原体,这是迫在敏捷的任务和职责。 在病原体检测项目方面主要两个内容,一个是抗HAV IgM,另一个则是抗HAV IgG。HAV IgM此项检测在携带者身上出现的较早,也是刚发病不久的标志,在早期的检测中属于操作最简单但是可靠性最高的检测项目。在发病的几天后就会发生变化,会呈现出阳性,一般的持续时间为两个月到四个半月之间,有的持续时间较长,有可能持续六个月的时间。在检测时多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AV IgG检测项目出现的迟一些,但是其发展速度很快,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它的最大值,如果出现了此项目,说明该患者已经得病有一段时间了,并且可能一生都摆脱不了它的困扰。 3存在问题 在检测过程中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抗-C-100有一定的缺陷,最明显的是抗-C-100在四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才会明显,这对于急性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来说是不利的。并且它不是简单的抗体,而是lgG 抗体。此方法受到了广大的质疑,认为其检测结果不精确。此检测方法只是针对抗体呈现阳性,而有的时候抗体会出现假阳性,因此,此方法检测受到质疑。由于HCV它的核心抗体出现的较早,因此现在用此种检测方法检测HCV,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其准确度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4防治原则 其预防工作主要是平时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在饮食方面的安全卫生,不要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注意饮用清洁的水源,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做好粪便的管理工作。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是一种一劳永逸的预防措施,只要注射一次,就可以避免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甲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粪便和口传播的,平时吃的海鲜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有一些集体机构传染性较大,比如说学校和部队等。多数出现甲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早期会出现恶心、头痛、胃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和尿色逐渐加深渐呈浓茶色等。在治疗过程中,加药物辅助,不可以喝酒和吸烟,尽早睡觉,多在床上休息,直到病情有所缓和。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结语 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做好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和检测工作。针对甲型肝炎病毒的特殊性,研究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些疑惑和问题,而解决了问题之后,其治疗措施和检测项目变得更加精确。我们个人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防止被传染,平时多注意饮食安全,发现发病早期症状尽早去医院检查和治疗。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攻破甲型肝炎病毒这个难关。 参考文献 [1]单学伦.甲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1980年03期 [2]郭元吉;甲型流感病毒在我国动物中分布的初步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3]刘庚起,龚新昌,朱既明,任贵方,范瑞莲,阮薇琴;甲型流感病毒H1和H2之间的抗原关系(摘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4]王宗战.胃灌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01期.

甲肝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是流行广泛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为甲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是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经消化道传播,甲型肝炎呈全球分布,不发达国家发病率更高,我国成年人甲肝病毒抗体阳性率在70~90%之间,说明我国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当普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下降,我国甲型肝炎发病率约占肝炎总发病率的50%左右,是我国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病原 甲型肝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肝病毒属,该病毒为直径27~32nm的球形颗粒,无包膜,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2~1.34g/cm3,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7.4Kb,甲型肝炎病毒可分为七个基因型,但仅有一个血清型。甲型肝炎病毒耐酸,耐碱,耐乙醚,耐高温,对水中的氯原子也有耐受性,在PH2~10之间稳定,20%乙醚不能灭活病毒。60℃12小时不能完全灭活,1.5mg/L余氯60min仍存活,5~8%的甲醛,70%的乙醇能迅速灭活,1:4000的福尔马林72小时可以失去感染性而保留免疫原性。 (二)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肝病人还可出现腹泻,肌肉疼痛,咽炎等。 (三)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进行诊断。 1.急性型肝炎 1)流行病学:发病前45天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 接触史。

2)症状:近一周出现无其他原因的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4)肝功能检查:A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B 血清胆红素>17μmol/L,尿胆红素阳性,巩膜、皮肤黄染。 5)HA V标记物检查:血清抗HA VIgM阳性,或抗HA VIgG 4倍升高。 疑似病例:有上述(三)1-2)+ (三)1-4)A的表现。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三)1-5)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疑似病例+ (三)1-4)B + (三)1-5)为急性黄疸染型肝炎。 2.淤胆型肝炎 1)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 2)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同时伴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明显增高,ALT中度增高。 3)梗阻型黄疸持续三周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型黄疸。 疑似病例:有上述(三)2-1)+ (三)2-2)+ (三)2-3)的表现。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三)1-5)。 3.急性重型肝炎 1)急性起病,严重消化道症状,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用 smith分类法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 2)体征:肝脏迅速缩小。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结果比较

中国疗养医学2019年第28卷第2期Chin J Convalescent Med ,Feb.2019,Vol.28,No.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2017,14(3):441-443. [11]Maury E ,Guglielminotti J ,Alzieu M ,et al.How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no risk for postextubation stridor ?[J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04,19(1):23-28. [12]Kriner EJ ,Shafazand S ,Colice GL .The endotracheal tube cuff-leak test as a predictor for postextubation stridor [J ]. Respiratory Care ,2005,50(12):1632-1638. [13]Jaber S ,Chanques G ,Matecki S ,et al.Post-extubation stridor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Risk factors evaluation and importance of the cuff-leak test [J ].Intensive Care Med ,2003,9(1):69-74. (收稿日期:2018-08-13) 文章编号:1005-619X (2019)02-0124-03 DOI 编码:10.13517/j .cnki .ccm .2019.02.005作者单位:475000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检测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结果比较 王俊芳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间接ELISA 法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抗-HCV)的检查结果, 为临床血液样本抗-HCV 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某院检测的1300份住院患者传染病丙肝筛查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经荧光定量PCR 血液筛查,其中抗-HCV 阴性标本1221份,抗-HCV 阳性标本79份,所有血液样本均分别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 法和间接ELISA 法进行 检测,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并与荧光定量PCR 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指标。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出抗-HCV 阳性标本1174份,其中真阳性1173份,假阳性1份。间接ELISA 法检测出抗-HCV 阳性标本1072份,其中真阳性1060份,假阳性12份。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分别为96.07%(1173/1221)、98.73%(78/79)、96.23%(1251/1300),间接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分别为86.81%(1060/1221)、84.81%(67/79)、86.69%(1127/1300),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均明显高于间接ELISA 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间接ELISA 法比较,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提高,能提高临床 检测的准确性,降低假阳性,减少血液的浪费, 可作为临床血液样本抗-HCV 筛查的首选方法。【关键词】丙肝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灵敏度; 特异性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丙 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1]。HCV 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能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进行传播,已成为世界性的传染病。数据统计,全球每年HCV 感染导致新发丙型肝炎的人数达到了300万~400万人[2-3]。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能会进展成肝纤维化、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4]。为了控制HCV 的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已成为血液筛查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是血液抗-HCV 检测的主要方法, 其中又以间接ELISA 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间接ELISA 法检测由于会受到血清中非特异性IgG 等因素的干 扰,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概率, 影响检测准确性[6]。而双抗原夹心ELISA 法同时对包括IgG 、IgM 等在内的总抗体进行了检测,对抗体进行两次特异性反应,从而减少非特异性的IgG 的干扰。近年来双抗 原夹心ELISA 法在抗HBsAg 抗体、梅毒抗体、 抗HIV 等抗体的检测中均取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7-8]。本次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检测的 1300份住院患者传染病丙肝筛查标本作为研究 对象,分别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 法和间接ELISA 法进行检测,以比较两种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检测的1300份住院患者传染病丙肝筛查标本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2例,女608例,年龄21~ 65岁,平均年龄(43.5±3.7)岁。所有献血者标本经荧光定量PCR 血液筛查,其中检出抗-HCV 阴性标 本1221份, 抗-HCV 阳性标本79份。1.2设备与试剂采用山东艾德康自动加样系统、美国热电酶标仪。血筛间接ELISA 试剂盒和双抗原夹心ELISA 试剂盒均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分别为C20141228、CS20141001),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操作且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方法先将收集的所有献血者标本进行离心,速度3000r/min ,时间10min ,离心完成后分离血清。然后分别用间接ELISA 法试剂盒和双抗原夹 心ELISA 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检测, 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 124··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原理 本法是用抗人μ链捕获待测血清中特异性IgM,然后用HA V 与特异性—IgM抗体反应,再加酶标记抗M抗体,最后加底物显色。 标本采集 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1周,-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试剂 6.1 试剂名称:抗HA V—IgM检测ELISA试剂盒 6.2 试剂生产厂家: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 6.3 包装规格:48Test/Kit 6.4 试剂盒组成: 包被反应板,样品稀释液,酶标记抗体,阳性对照血清,阴

性对照血清,浓缩洗涤液,底物A,底物B,终止液,封口膜,密封袋。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自动酶标仪 仪器厂家:KHB 仪器型号:ST360 操作步骤 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加样品稀释液:用加样器在微孔反应条板孔中加入样品稀释液,每孔100(l,空下四孔准备加对照。 加标本和留空白:将每份待检标本各5(l分别加入已有样品稀释液的各孔中,留下一孔不加标本作空白对照,标好位置。加对照:在预先空下的四孔中用加样器分别加入阴性对照一孔,阳性对照三孔,每孔100(l,标好位置。对照应在所有标本加完以后再加,以保证阈值准确性。 温育(一):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育20分钟。洗涤(一):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