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再造对于企业的意义

流程再造对于企业的意义
流程再造对于企业的意义

流程再造对于企业的意义

一、案例正文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院)1958年成立,隶属于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技术人才、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典型“三高”现代服务型企业、具有国家综合甲级资质的大型设计企业,连续六届入选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居全国电力设计行业第2位。广东院立足于电力,可在建筑、核工业、煤炭、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电子通信广电、铁道、公路、市政、水利、海洋等21个行业承担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总承包以及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服务。目前已成为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和国内各大发电公司的主要技术服务和技术依托单位,也是国内少数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电力设计院之一。

广东院运用先进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架构,规范业务流程,实施分级授权管理,实现了企业的高效运作。广东院在国内电力设计行业首家通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业内率先推行国际先进项目管理理念和模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和现代项目管理体系。广东院始终关注客户的企业文化和差异化的项目目标,在新技术应用、造价控制、工期控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坚持工地代表现场服务制度,推行廉洁服务,创建“精益设计、精品工程”的企业品牌。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提高设计的科技含量、提高设计的成品质量、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设计类企业时时思考的问题。而在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单纯依靠手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投资、合同、人员、风险、图纸文档等多方面的工作,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使沟通和协调的工作困难,大量的信息需要有效的管理。尤其国内普遍的“三边”工程,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再加上电力工程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接口多、管理协调十分复杂等特点,如何从海量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中迅速精确地获取本企业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如何针对不同的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的需求定制相应的信息和知识产品?如何搭建一个开放、互动、协同的信息平台,简化企业组织结构?如何对项目的进度及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如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如何对设计的流程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经显得越来越吃力,急需寻找新的方法和工具。

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更好为客户服务,广东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流程再造,流程再造的目的,在于推动制度和理念由概念层面和理论层面贯彻到执行层层面,站在客户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的内部流程。流程再造既包括具体流程的改造,也包括观念的转变。通过设定明确的流程再造目标,持续高效地开展工作以及绩效、IT系统的有力支撑,企业能够成功地通过流程再造取得可观的业绩提升。因此广东院自主研发了“经营项目管理系统”。目前此系统各模块均已全面投入正式使用,院内所有的项目均已依靠该系统运行,实现了全过程的、精细化的设计项目管理。经营项目管理系统包括经营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经营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客户管理、资质管理、经营部产值管理。项目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工程策划、成品管理、工时管理、产值管理、技术及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印制出版管理及项目有关的各类查询统计。

经营项目管理系统流程全图如下:

二、讨论题

1、成功流程再造后取得了那些方面成效?

2、广东院流程再造成功的主要保障因素?

3、广东院流程再造还需改进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

三、分析

(一)通过几年的实践,广东院的流程再造取得了以下效果

(1)促使企业观念重建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化解了长期以来的组织结构和时空界限,使人的潜能得到大大扩展。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满足不再以职位高低为标准,而在于其工作成绩——创造力的发挥,从而使对人的关注、承认和支持成为企业文化变革的核心所在,促使了人本文化的建立;IT还提供了大量的沟通手段,使组织内成员在各种时间和地点进行同步交流成为可能,并促使个人素质的提高,为组织成员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交流奠定了基础。

(2)流程再造促使企业信息化重新定向,从而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企业信息化中,常见的问题是往往只是对传统工业流程的自动化和传统组织结构下的管理电子化,这样的信息化建设只能提高业务过程的效率,而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企业再造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使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定位为面向顾客、面向不断变化的作业流程。由于企业再造的实施,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这就使企业信息化更加受到领导层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发挥企业信息化的作用。随着企业再造的深入,要求企业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其集成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促使企业信息化不断登上新高。

(3)成功使部门、岗位职能调整与社会化

部门、岗位都是流程的执行单位。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必然要涉及部门、岗位及其职能的重新调整和设计。在传统体制中,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协调和统一。通过组织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取代这些业务而将中间层取消,使每一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管理,从而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横向组织方面适当简化专业分工,实行结构综合化。凡是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管理的业务,就不设多个部门或多个人去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实现对流程的全过程管理,克服传统管理中存在的机构设置分工过细及业务分段管理的情况。在流程再造之后,明确了各部门在价值创造的

地位和作用,树立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部门的职能将更主要的是提供服务。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专业协作已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在工业发达国家,社会化专业协作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企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标志,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组织创新的过程中,国内的企业也充分认识到社会化协作的重要性,将部门职能社会化。这样,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流程,社会化以后的部门能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这样也有利于整体流程的运作。

(二)广东院流程再造成功的主要保障因素有以下两点

(1)流程再造的保障机制是流程再造与推广中涉及到公司各个相关部门和层级,覆盖面广,因此,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各部门、各层级的通力配合至关重要。

本着“专业负责、统筹协调”的推进原则,在各个层面设立相应的流程再造领导、和工作小组,由“一把手”挂帅,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小组,以有效保障流程再造在各个层面的推进力度、专业知识和协调能力。领导小组负责流程再造工作的总体策划和指导、审定流程再造工作方案以及对重大事项和问题进行协调;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方案、提炼流程模版、牵头推动、负责各层级的流程再造工作,以及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项目进展。同时,流程再造应引入一整套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例如项目组织设置、汇报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相应的辅助模板等,以保障项目的科学管理和实施进度。在基层层面和领导层面召开例会,定期汇报项目进展、碰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举措。实现从现在的资源调配分散向未来追求精益运营的转变。

(2)其次,人员能力的持续提升和理念转变是成功流程再造的关键保障。

应通过推广培养骨干,通过骨干推进流程再造项目;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授流程再造的理念、成功经验,使得再造的流程真正深入实际工作和管理。同时,从高层管理人员、中层干部、骨干到基层员工分梯次结合各自的内容广度和度进行培训和宣贯,使得推广单位真正理解、接受流程再造,发挥主观能动性。广东院应勇于进行变革,通过启动全方位的流程再造,在组织、流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水平等方面全面优化与再造,转变人员观念,提升经营与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三)广东院流程再造后在实践当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要改进:

(1)职能定位不是十分明确

在着手开展流程再造工作之前,需要对企业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清晰深入的认识,有的放矢,持续优化完善企业目前仍然较为薄弱,有待改进提升。真正实现承担“经营管理中心”的职责。

(二)业务流程管理:跨条线协调运作不够顺畅,部门壁垒较严重。

部分流程走向不规范、不明确,有一定随意性;部分流程有待精简规范,流程较多,效率有待提升。在生产敲门与管理部门的流程接口仍需进一步理顺和优化;部分业务流程仍需进一步细化,操作性有待提高。绩效考核机制与信息系统建设:一方面,内部客户理念(规划为工程服务、工程为生产服务、生产为企业服务、企业为客户服务)尚未在考核指标上完全反映,部分条线指标仍需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基层岗位,部分指标问责制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建设普遍存在滞后的情况,在对业务功能的覆盖,对管理决策的支持,系统间的集成,以及数据的标准和同一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与完善。

为了保证再造后的流程更符合广东院的经营管理模式,广东院应遵循以下原则和工作方法:

(一)流程再造的成功需要始终围绕战略导向,以拉动全方位的管理提升为宗旨并需紧密围绕五方面的重要原则。

一是战略导向。重点突出。只有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才是衡量流程再造成效的最终标

准。在流程再造的具体开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同绕与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核心业务。

二是定位先行。整体贯通。即流程再造需明确组织定位、界定管控模式和管理界面;并要贯穿总部与基层,打通部门条线壁垒。

三是客户为本。优化流程。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经营核心价值。

四是全面支撑。确保落地。即流程需要有效的绩效指标来进行管控;流程需要信息系统来实现固化执行;流程需要管理制度和标准来做好保障。

五是能力建设。持续发展。即流程再造是持续的整体能力与效率提升,并通过转变员工理念,促成员工自发地对流程持续优化再造。

(二)流程再造的工作方法和步骤

成功的流程再造不仅仅是针对流程本身的优化与再造,而是以战略规划和明确的目标设定为先导,在明晰的组织定位与职能基础上,围绕着流程、和相关的配套体系如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制度与规范进行优化与再造,并通过持续的文化宣贯与培训转变人员理念,达到真正提升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的目的。

第一阶段:“战略规划”阶段。制定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明晰关键目标以及需要变革的领域,例如在安全生产、客户服务、经营绩效方面要实现的目标。在整体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分别确立在组织、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等各个领域的目标,以此作为诊断、优化与设计的基础。

第二阶段:“现状诊断”阶段。了解各个领域的现状并进行诊断。在组织方面,确定组织的主要设计原则,并据此分析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之间的定位、职能分工是否合理;描绘现有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初步的调整方案;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应用架构、集成、数据管理等进行全面分析与诊断。

第三阶段:“设计优化”阶段。在上一阶段充分诊断与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等各个领域进行优化、重新设计与再造,并和相关部门反复沟通与测试,最终形成在各方达成一致的方案与流程模板。

第四阶段:“实施推广”阶段。先选择个别进行试点,以流程为中心,协同推进组织、绩效、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的实施落地;根据试点的经验进行改进、完善,然后逐步在其他单位分批推广,最终实现流程再造的全面推广。

企业流程再造

国有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方法的设计 一、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认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其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该定义所关注的四个核心特征。 “根本性的再思考”,就是对企业所关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为什么必须是由我们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思考,企业可能发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 “彻底性的再设计”,意味着对事务追根溯源,对既定的现存事务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以及忽视一切规定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全新的完成方法;它是对企业进行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 “戏剧性的变化”,意味着业务流程再造寻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进行再造就是要使企业业绩有显着的增长、极大的飞跃。业绩的显着增长是流程再造成功的标志与特点。 “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是一个价值链。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流程再造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成功的流程再造可以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发挥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1)实现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业务流程再造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管理,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映速度。 (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根据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

企业流程再造实际例子

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 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一) 摘要 本论文首先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出发,描述了从60年代到90年代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相关的思想和观点,论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起源及其内涵。?其次,本论文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实施企业流程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企业进行再造时,需要一个系统的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框架,这一再造框架包括:一系列的指导原则;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流程再造才能顺利地完成。企业流程再造框架促进了企业流程再造由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变,增加了流程再造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流程再造的失误。 最后,将企业流程再造框架具体应用到了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现有新产品开发流程,得出了开发流程的描述,并建立了流程的IDEF模型;使用ASME方法,定量分析了各个活动消耗的时间,发现了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了流程的实际费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流程。新流程实现了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的预定目标。?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框架对企业流程再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失误,节省再造耗用的资源,确保企业流程再造能够顺利完成。另外,企业流程再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流程的再造应该是连续不断的过程。 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BPR)IDEF方法ASME方法作业成本法(ABC)??第一章引言? 1.1企业流程再造的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挑战面前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及最清洁的环境来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企业流程再造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希望通过企业流程再造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的管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Hammer)于1990年用Reengineering表达对企业的全面改造。1993年,哈默(Hammer)和C SC顾问公司的杰姆斯.钱皮(JamesChampy)联名出版了<<企业流程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定义企业流程再造为"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企业流程再造包括四个含义: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性、业务流程。 根本性:对长期以来在企业经营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如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官僚体制等进行重新思考,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彻底性:企业流程再造不是对企业的肤浅的调整修补,而是要进

“流程再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流程再造”在锦州工程技术处的应用 摘要:本着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了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是为了适应市场开放的需要、为了再塑企业形象的目的,通过对锦州工程技术处企业结构及生产经营流程现状的全面调查,确定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提出再造理念。制定出企业流程再造的具体措施的办法,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实现独立生存,为企业减轻负担。充分盘活资产,闲置资产做到充分利用,使分配原则趋于更加接近现代企业制度的分配方法和原则,能更有效地调动企业员工和积极性和创造性。会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整体素质会得到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流程再造锦州工程技术处应用 一、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所谓"再造工程",简单地说就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也就是说,"从头改变,重新设计"。确切地说就是为了能够适应的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二、企业流程再造目的 企业在发展中,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如何去适应这

些需要,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那就是企业必须要学会,不断结合形势的需要,调整不适应、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的生产管理流程,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才能确保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才能确保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这就是企业流程再造的根本目的。 三、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 企业流程再造本着科学性、实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力争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流程系统的建立,解决企业动态运行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问题,从而使企业生产在高效、合理、低耗的状态上运行。通过对企业旧有的管理流程不断的理顺、改造、更新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旧的流程到新的流程的平稳过度,企业人员得到合理安排,企业资产得到高效重组,企业文化得到升华,企业知名度得到提高。 四、锦州工程技术处企业结构及生产经营流程现状 该处现有结构是功能全面、综合性强、行业种类繁多。同时企业兼有多种社会职能的综合性企业,在管理上存在多层、多级、重叠管理现象。 (一)锦州工程技术处队伍结构状况 流程再造以前该处采用的管理方式是:工程处—科室--公司—小队—班组,这样—个多层次的垂直式管理方式,公司机关、处机关科室与局处室分别对应。主营业务单位有两个作业公司和供电公司,铺助生产单位有运输公司、特种车辆服务公司、机修公司,生活服务单位有公用事业公司、生活服务公司、医院,兼管多种经营单位华飞公司和华联公司。 (二) 锦州工程技术处生产经营状况 随着市场开放的不断深入,各主营业务工作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也带动其它相关联单位的工作量的下调。仅2003年前10个月和2002年同期对比,供电量下降了8877万元KWH,下降幅度29.05%;作业工作量下降

公司新产品开发计划流程再造研究

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一) 杨建新 2002-11-12 投稿 本系列论文是本网特约撰稿人杨建新先生提供,是关于企业流程再造不可多得的全面文章,理论与实践俱全,本网将陆续刊登,欢迎宽敞网友扫瞄! 摘要 本论文首先从现代企业经营治理模式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的要紧矛盾和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紧特征动身,描述了从60年代到90年代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相关的思想和观点,论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起源及其内涵。 其次,本论文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实施企业流程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企业进行再造时,需要一个系统的企业流

程再造的理论框架,这一再造框架包括:一系列的指导原则;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在那个框架的指导下,流程再造才能顺利地完成。企业流程再造框架促进了企业流程再造由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变,增加了流程再造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流程再造的失误。 最后,将企业流程再造框架具体应用到了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现有新产品开发流程,得出了开发流程的描述,并建立了流程的IDEF模型;使用ASME方法,定量分析了各个活动消耗的时刻,发觉了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罢了流程的实际费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流程。新流程实现了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的预定目标。 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框架对企业流程再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失误,节约再造耗用的资源,确保企业流程再造能够顺利完成。另外,企业流程再造不是一朝一夕的情况,流程的再造应该是连续不断的过程。 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BPR)IDEF方法ASME方法作业成本法(ABC)

企业流程再造

一、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方面的教授Michael Hammer博士在1990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一文中首次提出,随后他与James Champy 于1993年合著《再造公司》(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并以“管理革命的宣言”作为副标题,掀起了世界性的BPR研究浪潮。 目前众多企业应用了信息技术(IT),但只是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手段,而对作业过程则不做任何适应性改变,限制了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空间。所有这些都要求在管理理论和方法上作出深刻的变革,使企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这也是企业流程再造的本质内涵,即:对企业运营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现今衡量的关键指标,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上获得戏剧性改善。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因为在为企业设计一个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处理、传输的新系统时,往往要改变手工管理的方式并需重新设计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因此,近几年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基本上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工作和企业流程再造是异曲同工的。 企业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使企业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该理论的核心是“流程”观点和“再造”观点。 所谓“流程(Process)”的观点,强调企业运行是集成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组成企业活动的要素是一件件业务,一项项作业,而非一个个部门。企业流程再造要重新检查每一项作业活动,识别不具有价值增值的作业活动,将其剔除,并将所有具有价值增值的作业活动重新组合,优化作业过程,缩短交货周期。 “再造(Reengineering)”的观点强调打破旧有管理规范,再造新的管理程序,以回归原点和从头做起的新观念和思考方式,获取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再造”要求摆脱现行系统,从零开始,展开功能分析,将企业系统所欲达到的理论功能,逐一列出,再经过综合评价和统筹考虑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 例4-3 企业流程再造案例——福特公司的“采购–收货–付款”流程再造福特公司的美国总部有500多名财务人员,其单据往来十分繁杂,通常的程

流程再造的概念与基本原则(doc 13页)

流程再造的概念与基本原则(doc 13 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流程再造——管理的第三次革命

【本讲重点】 流程再造(BPR)的概念与产生背景 流程再造的意义 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在变革的世界中与时俱进。 ——安达信公司宣言 流程再造(BPR)的概念与产生背景 1.概念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MichaelHammer)教授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钱皮(JamesChampy)提出了管理流程再造(BPR,即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的概念,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

如果进一步扩大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就不仅仅是对流程进行再造,而是要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规范化企业一定要有非常规矩的管理原则,大家都要执行原则。管理规则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流程,流程表示企业的工作程序,流程被规范化以后,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流程再造的意义 ◆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企业将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向导型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案例1】

假如做一个手术需要四个小时,流程再造专家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一个小时用于病人的麻醉,相当于在手术室白白浪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由于手术室有很多非常昂贵的设备,一个小时的折旧费可能就是几百美元;而且麻醉期间并不需要无菌,完全可以在手术室旁边设一个麻醉室,这样一来,手术室占用的时间从四个小时缩短为三个小时。原来每天可以做四个手术占用十六个小时,现在可以完成五个手术。假如一次手术收费5-000元,那么现在一天就可以多收入5-000元。 【案例2】 福特公司很多配件是由一些小公司制造的,所以公司就设立了一个拥有500名员工的货款支付处。后来福特公司发现,日本马自达汽车制造公司的一个分公司也有这样一个货款支付处,但只有5名工作人员,福特公司非常奇怪,派人去考察。经过调研,发现是由于马自达的信息管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原因。于是福特公司强化了自动化管理,把员工人数从500人缩减到125人,节省了一大笔资金。 2.流程再造的背景 当前企业面临的“三C”挑战(因为顾客、竞争和变化这三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C,所以我们叫做“三C”挑战): ◆来自顾客的挑战。顾客越来越精明,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因此要求企业研发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 ◆来自竞争的挑战。中国加入WTO给企业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企业要不停地围绕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与同行企业进行竞争。

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企业再造有别於传统变革 传统工作改善不一定与资讯技术有关,而企业再造则衍生自资讯科技,与资讯科技密切关联 企业必须进行流程改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原因二十一世纪,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企业经营的空间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国度,经营环境变得愈加动态 资讯科技的导入 企业必须进行流程改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目地建立即时的资讯架构和自动化的作业流程,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於企业营运的作业流程,重新组装,使企业能有效因应变动市场的要求,建构一个以顾客为导向而具备高度竞争力的流程式组织。 企业再造的观念起源於欧美,文献多偏重讨论大企业所进行之再造工程,我国的企业则多属中小企业,其企业特质与大企业有所不同,作法上应较偏重於跨组织的企业再造。实施跨组织企业再造时,所要考虑的资讯科技不同於组织内部的企业再造,例如,跨组织企业再造所

需要的资讯系统规模较大,一般中小企业无法独力负担,可能须要与其他企业合资,或由政府推动。 企业目前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企业现行经营管理模式源于18世纪亚当·史密斯(Smith)的“劳动分工原理”和19世纪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制度化管理理论”,即强调按专业化分割,把企业的经营过程分解爲最简单、最基本的工序,这样工人只需重复一种简单工作,熟练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对各个经营过程实施严格控制。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産率 这两种理论在20世纪被两大汽车巨人发展,亨利·福特(Henry Ford)将其用於福特公司的汽车生産,形成了汽车流水作业线,使生産效率倍增;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将其用於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经营管理,形成了层层上报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加强了部门管理。进入80年代,基於这两种理论的经营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分工过细。 二是无人负责整个经营过程,缺乏全心全意爲顾客服务的意识。 三是组织机构臃肿,助长官僚作风。 四是员工技能单一,适应性差。 五是资源闲置和重复劳动,症结是内部资讯纵向和横向沟通不够。

企业流程再造案例

企业流程再造案例 第一章企业概况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1996年和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发行上市。 1996年,海信凭借变频技术高起点进入空调产业;2002年,海信通过并购北京雪花进入冰箱业;2006年底,海信成功收购科龙电器,由此诞生了中国白色家电的新航母——海信科龙。 按照规划,海信白电资产将注入科龙电器,届时,海信科龙将拥有海信、科龙、容声三个“中国驰名商标”,拥有海信空调、海信冰箱、科龙空调、容声冰箱四个“中国名牌产品”,主导产品涵盖冰箱、空调、冷柜、洗衣机等多个领域,生产基地分布于顺德、青岛、北京、成都、南京、湖州、扬州、芜湖、营口等省市,形成了年产800万台冰箱、600万套空调、200万台洗衣机、70万台冷柜的强大产能。 海信科龙在顺德、青岛两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各地设立了科研机构,由 100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了业内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的研发团队,时刻与世界主流家电技术保持同步,推进着研究成果的不断创新,致力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目前,海信、科龙、容声三大品牌的主导产品,从技术研发、工艺质量、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共享资源,整体布局,各有侧重,协同运作,均衡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产品风格和优势,培养各自鲜明的品牌个性,全面满足不同国度和地域、不同特征和偏好的消费者的需求。

按照稳健、务实的原则,海信科龙的发展目标是:经过未来3,5年的发展,公司销售收入总额达到400亿元,在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市场规模、盈利能力、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等各方面,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成为“中国家电领军企业”。 第二章企业组织结构 1.科龙电器现行组织结构仍以生产管理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营销为导向 2.集团市场营销策划中心的定位和使命并没有被普遍地认识到,因而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专业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因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对市场反应迟缓 4.地区分公司经理对区域市场的开拓和管理缺少足够的自主权 5.科龙的售后服务网点数量和覆盖面都远远低于主要竞争对手 6.仅仅“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和追求“销售额和利润”增加了销售目标的不可实现性 7.内部管理流程太长导致客户满意率低 8.呆板低效的配送体系无法提供销售所需要的支持 9.现有业务人员的管理和考核体系不利于队伍营销意识的培养和对市场的开拓 10.科龙各专业公司存在巨大的整合潜力

企业流程再造(BPR)

企业流程再造(BPR) 8.4.1 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指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其中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等。 电子商务流程再造是组织为满足顾客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利用Internet /Intranet技术,对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的商务流程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建立,以达到资源及时准确共享的目的,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BPR从现代组织学的观点看,属于组织转型的范畴;从管理理论学派划分的角度看,起源于管理过程学派,是对管理过程学派的创新;从管理理论的经济学原理看,是对古典分工理论的否定,提出了"合工"的思想。BPR并不是一门科学,而是电子商务时代的一种管理技术。 BPR是供应链、工作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接口,是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技术方法。基于因特网、WWW和电子商务的企业流程再造是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连接到全世界,成为包括全球性的企业,不断改变、修正和重组企业过程,包括供应、购买、销售生产和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是企业进行理顺和规范化的管理技术。将ERP与BPR相结合,对企业总体结构、组织、流程以及所有的环节进行考察和重组,建立新的管理程序,真正实现企业合理化和现代化。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了解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 (1)企业流程再造需要从根本上(Fundamental)重新思考企业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即对长期以来企业在经营中遵循的基本概念如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官僚体制进行重新思考。需要打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 (2)企业流程再造是一次彻底的(Radical)变革,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抛弃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以及成规陋习,而不是修修补补; (3)企业流程再造可望取得显著的(Dramatic)进步; (4)企业流程再造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Processes)入手。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材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BPR确定再造的流程包括绩效低下的流程、重要的流程以及具有再造可行性的流程。 BPR与以前渐进式的变革理论有本质的区别,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组织的再生策略,需要全面检查和彻底翻新原有的工作方式,把分散的业务流程重新组装,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组织。BPR主要

业务流程再造的意义和应注意事项

业务流程再造的意义和应注意事项1999年3月,海尔提出了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三种转变的发展战略,即从职能结构向流程网络型结构转变,由主要经营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变以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其总体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跨入世界五百强。面对如此宏伟的目标,海尔无论在人员素质、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还是在经营规模、全球化程度、品牌价值等方面均有待于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和强化,特别是海尔在其经营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不可避免而又必须解决的两大难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规避“大企业病”的发生和提高流程效率。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多元化扩张,许多大企业不同程度的患上了“大企业病”。在我国所谓的“200亿现象”就是用来比喻许多大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停滞不前或走向衰退。“大企业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组织结构所形成的业务流程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动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被过多、过细的分工而造成的分工之间的边际协调成本所替代。1998年海尔的销售收入为168亿元,按照过去的发展速度,很快接近200亿,为了回避“大企业病”的威胁,同时整合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优势,必须在管理上进行变革和创新,按照大企业规模和小企业速度的要求,在管理上事先设计,谋定而后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响应市场变化的速度,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病”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海尔员工的整体素质问题。员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也是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海尔经营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员工必须具有国际化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创新力和责任心。在以个性化为主旋律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创新力,以达到顾客满意度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创新的机制,从源头上寻求企业发展的活力,

BPR_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业务流程重组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业务流程重组) 也译为: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该理论是当今企业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BPR理论是于1990年首先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迈克尔.汉默先生提出,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IBM、科达、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纷纷推行BPR,试图利用它发展壮大自己,实践证明,这些大企业实施BPR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关于BPR的定义有较多的提法,比如有的观点认为BPR就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的分析和设计;有的观点认为BPR是使用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流程以达成主要企业目标的方法性程序;也有的观点认为BPR是对企业流程的基本分析与重新设计,以获取绩效上的重大改变。尽管观点的描述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内涵是相似的,即BPR的实质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经营过程(这里的企业经营过程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经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逻辑),这个过程要不受现有部门和工序分割的限制,以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设计企业经营过程,要面向经营过程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的重组。 因此,较全面的BPR定义应是指通过资源整合、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高速发展需要的一种方法,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管理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管理工具的价值,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经营环境。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英文全称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以下简称BPR),是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随后,在美国及西方各类公司开始了BPR改革的热潮。 BPR是近年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WORKFLOW(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BPR是对企业僵化、官僚主义的彻底改革。 专业制分工及组织分层制是西方工业国家取得大规模工业化成功的前提,在托福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对“大就是好”的大规模生产时代,进行了最详尽的描述,并预言其时代的终结。但十多年过去了,大企业并未消失,而是采用了BPR及其它先进思想使自己获得了新生。 BPR理论1995年左右进入中国,目前上海复旦大学的BPR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至今未在国内见到有企业全面采用BPR的系统报导。[1]

流程再造对于企业的意义

流程再造对于企业的意义 一、案例正文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院)1958年成立,隶属于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技术人才、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典型“三高”现代服务型企业、具有国家综合甲级资质的大型设计企业,连续六届入选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居全国电力设计行业第2位。广东院立足于电力,可在建筑、核工业、煤炭、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电子通信广电、铁道、公路、市政、水利、海洋等21个行业承担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总承包以及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服务。目前已成为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和国内各大发电公司的主要技术服务和技术依托单位,也是国内少数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电力设计院之一。 广东院运用先进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架构,规范业务流程,实施分级授权管理,实现了企业的高效运作。广东院在国内电力设计行业首家通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业内率先推行国际先进项目管理理念和模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和现代项目管理体系。广东院始终关注客户的企业文化和差异化的项目目标,在新技术应用、造价控制、工期控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坚持工地代表现场服务制度,推行廉洁服务,创建“精益设计、精品工程”的企业品牌。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提高设计的科技含量、提高设计的成品质量、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设计类企业时时思考的问题。而在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单纯依靠手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投资、合同、人员、风险、图纸文档等多方面的工作,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使沟通和协调的工作困难,大量的信息需要有效的管理。尤其国内普遍的“三边”工程,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再加上电力工程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接口多、管理协调十分复杂等特点,如何从海量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中迅速精确地获取本企业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如何针对不同的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的需求定制相应的信息和知识产品?如何搭建一个开放、互动、协同的信息平台,简化企业组织结构?如何对项目的进度及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如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如何对设计的流程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经显得越来越吃力,急需寻找新的方法和工具。 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更好为客户服务,广东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流程再造,流程再造的目的,在于推动制度和理念由概念层面和理论层面贯彻到执行层层面,站在客户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的内部流程。流程再造既包括具体流程的改造,也包括观念的转变。通过设定明确的流程再造目标,持续高效地开展工作以及绩效、IT系统的有力支撑,企业能够成功地通过流程再造取得可观的业绩提升。因此广东院自主研发了“经营项目管理系统”。目前此系统各模块均已全面投入正式使用,院内所有的项目均已依靠该系统运行,实现了全过程的、精细化的设计项目管理。经营项目管理系统包括经营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经营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客户管理、资质管理、经营部产值管理。项目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工程策划、成品管理、工时管理、产值管理、技术及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印制出版管理及项目有关的各类查询统计。 经营项目管理系统流程全图如下: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起源、演进及发展趋势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起源、演进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08-4-3 作者: 郭忠金李非来源: 万方数据 关键字: 业务流程再造演进趋势 一、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起源 18世纪英国经济家学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劳动分工原理”,提出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产最,其理由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分工可以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第三,简化劳动和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亚当·斯密的分工论蕴涵了最朴素的流程理念。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并很快被世界范围的管理者们普遍接受。分工理论和科学管理理论在企业的实践和发展的主要代表为:(1)亨利·福特将其应用于福特公司,形成了汽车流水作业线并使生产效率倍增;(2)阿尔弗雷德·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构建了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加强了部门管理。 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全球化的浪潮日益增强,基于3C(顾客、竞争和变革)为特征的三股力量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科层制管理”造成的流程分工过细、追求局部效率、流程环节冗长、部门壁垒森严、忽视顾客利益等使其越来越难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实践成为了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催化剂。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因此诞生。 “再造”(Reengineering)的概念源起于MIT在1984到1989年间进行的一项名为“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的研究。当时,基于以3C(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三股力量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科层制管理”也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该研究项目旨在借助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力为企业管理指明方向。 1990年迈克尔·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推倒重来》(Renglneenllg 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的文章,文中提出的再造思想开创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其著作《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iution)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取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该定义包含了四个关键词,即:“流程”、“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性”。 “流程”就是以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为着眼点,跨越不同职能和部门的分界线,以整体流程,整体优化的角度来考虑与分析问题,识别流程中的增值和非增值业务活动,剔除非增值活动,重新组合增值活动,优化作业过程,缩短交货周期。 “根本性”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打破固有的管理规范,以回归零点的新观念和思考方式,对现有流程与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与统筹考虑,避免将思维局限于现有的作业流程,系统结构与知识框架中去,以取得目标流程设计的最优。 “彻底性”就是要在“根本性’思考的前提下,摆脱现有系统的束缚,对流程进行设计,从而获得管理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意义和应注意事项 学号:1104080222 姓名:龚先伟 Ford汽车公司采购应付账款部门的业务流程重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福特像许多美国大企业一样面临着日本竞争对手的挑战,正想方设法削减管理费和各种行政开支。 北美福特汽车公司2/3的汽车部件需要从外部供应商购进,为此需要有相当多的雇员从事应付账款管理工作,当时,公司财会部有500多名员工,负责审核并签发供应商供货账单的应付款项。按照传统观念,这么大一家汽车公司,业务量如此之大,有500多个员工处理应付账款是合情合理的。 促使福特公司认真考虑“应付账款”工作的是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这是一家福特公司占股22%的参股公司,有5位职员负责应付账款工作。尽管两个公司在规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按公司规模进行数据调整后,福特公司仍多雇佣了5倍的员工,5:500这个比例让福特公司的经理再也无法泰然处之了。福特公司决定对与应付账款相关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彻底重组。进行业务重组之前,管理人员计划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和应用计算机系统,将员工裁减到最多不超过400人,实现裁员20%的目标。 Ford公司应付账款部门原来的业务流程: 财会部门接受采购部门送来的采购订单副本、仓库的验货单和供应商的发票,然后将三张票据在一起进行核对,查看其中的14项数据是否相符,核对相符后,财会部门才予以付款。财会部门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核对三张单据上14项数据是否相符。

第一,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并将订单的副本送往应付款部门;第二,供应商发货,福特的验收部门收检,并将验收报告送到财会部;第三,供应商同时将产品发票送至财会部。可以看出从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到最后的付款有许多环节,尤其是“订单”、“验收单”和“发票”三者一致时才能付款的条件引出了大量的单证核对,这不仅耗费了财务和仓库的大量人力、时间和资金,而且还常发生差错和延误付款的事件。 依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和方法,Ford公司决定通过原有业务流程的分析、新业务流程的设计、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的应付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新业务流程的实施等几个步骤来完成应付账款部门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实现减少员工数和提高正确率的目的。 二、应付账款部门的业务流程的分析 Ford公司应付账款部门原有业务流程的处理共有九个环节,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环节主要在两个方面耗去大量的人力。一是一式多份的单证的制作和传递,二是“订单”、“验收单”和“发票”等三者的核对。同时得出以下流程再造意见:(1)建立采购、采购付款和库存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共享的采购业务管理系统; (2)取消付款中必须要有“发票”的条件,取消“发票”与“订单”和“验收单”等三者的核对业务; (3)采购部门的采购单不再向付款部门和库存管理部门传送采购订单,而直接将订单送入共享的数据库; (4)库存管理部门在收到采购物品并根据数据库中的订单核对后,只需发出确认信息;

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知识讲解

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前言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及企业信息化理论作为两种先进的管理理论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人们在实施BPR时发现,企业在优化业务流程时,如果离开信息化手段实施BPR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很多企业在投入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后,却发现达不到预期目标,要么超过预定时间、要么超过预算,迹象表明众多企业在IT应用方面的投资,似乎遇到一个巨大的黑洞,使得企业的大量投入见不到回报。 1企业信息化的认知与探讨 1.1 企业信息化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智能化,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1.2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缩减或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第一、省去了传统模式下的信息传递中间环节,信息传递根据业务需求设定。第二、省去了传统模式下大量存在的重复信息的录入。第三、省去了传统模式下大量存在的校对环节。第四、省去了传统模式下的大部分信息搜集、汇报与分析环节。 2、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企业决策权向下转移并逐步分散。经营信息可直接通过信息平台传递到决策层,决策层也可以通过网络,邮件,甚至短信对客户经理提出的价格,折扣进行审批。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决策者管理幅度加大,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3、基于网络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破除了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隔膜,提高了组织间信息沟通的效率,增强了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同时,企业能够更快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到有用的信息,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 2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认知与探讨 2.1 业务流程再造定义 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学者对业务流程再造做了不同的定义。

企业流程再造实际例子

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 杨建新 2002-11-12 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一) 摘要? 本论文首先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出发,描述了从60年代到90年代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相关的思想和观点,论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起源及其内涵。?其次,本论文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实施企业流程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企业进行再造时,需要一个系统的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框架,这一再造框架包括:一系列的指导原则;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流程再造才能顺利地完成。企业流程再造框架促进了企业流程再造由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变,增加了流程再造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流程再造的失误。?最后,将企业流程再造框架具体应用到了k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再造的研究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现有新产品开发流程,得出了开发流程的描述,并建立了流程的IDEF模型;使用ASME方法,定量分析了各个活动消耗的时间,发现了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了流程的实际费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流程。新流程实现了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的预定目标。 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框架对企业流程再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失误,节省再造耗用的资源,确保企业流程再造能够顺利完成。另外,企业流程再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流程的再造应该是连续不断的过程。 ?第?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BPR)IDEF方法ASME方法作业成本法(ABC)? 一章引言? 1.1企业流程再造的背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挑战面前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及最清洁的环境来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企业流程再造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希望通过企业流程再造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的管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Hammer)于1990年用Reengineering表达对企业的全面改造。1993年,哈默(Hammer)和CSC顾问公司的杰姆斯.钱皮(JamesChampy)联名出版了<<企业流程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定义企业流程再造为"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企业流程再造包括四个含义: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性、业务流程。 根本性:对长期以来在企业经营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如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官僚体制等进行重新思考,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 彻底性:企业流程再造不是对企业的肤浅的调整修补,而是要进行彻底的改造。抛弃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显著性:企业流程再造追求"飞跃"式的进步,如大幅度降低成本、缩减时间、提高质量。?业务流程:企业流程再造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开始,因为业务流程决定着组织的运行效率,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所谓流程再造,是指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以企业流程为改造对象,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对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更为有价值的结果,实现企业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存在于组

业务流程再造(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也译为: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是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 BPR是近年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WORKFLOW (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BPR是对企业僵化、官僚主义的彻底改革。 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有些管理专家用3C理论阐述了这种全新的挑战: (1)顾客(Customer)——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竞争使顾客对商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各种产品和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竞争(Competition)——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界,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美国企业面临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威胁。 (3)变化(Change)——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已由“年”趋于“月”,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持续不断的事情。因此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只有在更高水平上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低速增长时代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美国企业为挑战来自日本、欧洲的威胁而展开的实际探索,1993年哈默和钱皮出版了《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theCorpration)一书,书中认为:“20年来,没有一个管理思潮能将美国的竞争力倒转过来,如目标管理、多样化、Z理论、零基预算,价值分析、分权、质量圈、追求卓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