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论城市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论城市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论城市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兼评《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而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城市化除了要将各种要素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外,还必须要考虑如何保持城市间的比较优势,使自己的城市能够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定位,离不开对自身比较优势的分析和把握。比较优势得到了充足的发挥,则城市的发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反之则可能劳而无功或陷于困境。

一、例子

去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群岛新区,成为继浦东、天津滨海、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今年6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受委托编制的《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正式公布。该规划按照新区建设的总体定位目标和海洋资源特色,对产业功能、城镇服务、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进行统筹布局,提出了打造国际物流岛、自由贸易岛、海洋产业岛、国际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四岛一城”的空间发展战略目标。具体按照海陆统筹、区域联动,保障安全、生态优先,岛群分区、功能集聚,产业突破、城市引领的原则,构建新区“一体两翼三岛群”的空间结构。打造一体海上花园城。以本岛为中心,包括周边诸岛,以海上花园城、海洋装备产业、自由贸易、海上开放门户为主导发展方向。结合山、海、岛、湾景观资源营造国际品质的海上花园城市,结合中心新城区和小干岛建设

中央商务区,依托保税港区、国际空港打造东部海上开放门户,设立国际物流园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离岸免税购物区,结合高端滨海景观环境发展国际邮轮港、休闲海湾度假区,结合中心城区和环境适宜的岛屿建设海洋科教研发基地。以海洋装备、高新产业为主导方向建设国家海洋产业基地。形成两翼产业发展带。“西翼发展带”由沪舟甬通道沿线的诸岛组成,是新区深水岸线和航道条件最优越、用地资源比较集中、区位最接近和长江口的区域,重点打造岱山—长涂山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大渔山海洋化工业基地、金塘岛物流贸易基地。“东翼发展带”由普陀区诸岛以及嵊泗列岛组成,是新区风景资源最集中、近岸大岛数量最多、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区域,要以朱家尖旅游休闲岛、桃花—登步“海上西湖”构建海上花园城市的标志性地带,依托普陀山和桃花岛风景名胜区、东极岛景区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区,佛渡—六横—凉潭—虾峙打造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基地,依托独具特色的风景资源发展嵊泗列岛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培育海洋渔业基地。构筑三大岛群。包括本岛及周边岛群、洋山衢山岛群、嵊泗列岛岛群。其中本岛及周边岛群定位为国家海洋产业基地、海上开放门户、国际花园城市、科教研发基地、休闲旅游胜地;洋山衢山岛群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核心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争取合作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嵊泗列岛岛群定位为国际生态休闲和海洋渔业基地,预留战略储备、国际航运、产业发展的空间。

二、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大卫·嘉图。该理论认为,国际贸

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倡导进行合理社会分工,以取得最大社会福利与劳动效率,因此该原理除了用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以外,现在还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诸多方面。

关于城市发展中的比较优势,笔者认为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静态的比较优势主要基于城市先天拥有的资源禀赋,比如自然资源、土地、人口等等。动态的比较优势则基于后天的城市治理而获得的专业化、技术、制度等的优势。这两种划分法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资源贫瘠的国家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因此作为城市管理者,首要的当然是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先天比较优势,这样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收益。但对于一个没有先天比较优势的城市来说,未来也并非一片黑暗,因为经济增长并不单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而且是经济组织演进的问题,市场发育、技术进步只是组织演进的后果。因此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优化治理,即使没有先天优势的城市同样也能获得动态的比较优势。从静态和动态进行分析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是既有的静态优势只有不断地适应产业的发展变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并具可持续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城市有许多失败的例子。因此静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直接就能产生现实的效益,其效益的产生及大小需要考虑与什么样的产业进行对接以及如何进行对接。而且静态比较优势往往属于资源型的优势,存在资源有限性、产品初级性的不足,在社会分

工全球化、精细化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原有比较优势的价值。综上,城市管理者在分析把握自身比较优势时应在静态优势基础上更加关注动态优势的培育和建立,从而使城市的比较优势能创造更高价值且更具可持续性。

以新区规划为例。规划提出了打造国际物流岛、自由贸易岛、海洋产业岛、国际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四岛一城”的发展战略目标。类似的提法近几年在沿海一些城市规划中经常可以见到,其核心基础均是岸线及海洋资源。因此在这一点上,新区与其它一些沿海城市其实有着许多的同质性。不少产业新区想发展,其他沿海城市也想发展甚至已经在发展。因此新区若想突围而出就必须重新定位及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群岛新区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交汇处,海域拥有途经中国的7条主要国际航线中的6条,深水港口资源得天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显著,是我国大陆架进入太平洋的桥头堡,是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大进大出的海上门户和江海联运枢纽。同时海洋渔业资源和海岛旅游资源也具传统优势。的这些资源尤其是港口资源单独看都是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放在长三角来看,随着港和港的建设发展,的港口资源一旦与、形成同质竞争,的优势将不再存在。因此如何协调与两地的共同发展,寻找适合资源特质的产业,就成为能否使静态比较优势成为现实效益的关键。

新区规划的答案是抓住国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和深化沿海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要,建设面向全球、服务全国的大宗商品储备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以保障国家战略物资

供给安全,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发展海工装备制造、海洋勘探研发等新兴海洋产业;推进服务业开放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率先对于自由贸易进行突破,以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资本与资源配置。新区做出如此战略选择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中国经济对大宗战略物资的需求持续旺盛,石油、铁矿砂等战略物资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对大宗战略物资的资源配置和定价能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命脉。从全国港口布局看,--港群是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唯一的深水港群,群岛是大宗战略物资国际国中转、江海联运枢纽。2011年港域石油及天然气吞吐量5216万吨,金属矿石吞吐量8921万吨,煤炭及制品吞吐量2416万吨,拥有亚洲最大矿石中转港(马迹山)、全国最大石油储运基地(岙山)、华东最大煤炭中转码头(六横)。但是,长三角地区目前大宗战略物资的物流布局比较分散,影响了经济运行成本和效率。群岛新区应发挥综合优势,承担构建集中高效的战略物资物流和资源配置中心的战略任务。二是从综合条件评价,群岛也是自由贸易港试点的合适选址。由于的存在,华南主要港口设置自由贸易港区的条件和可能性较小;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设立自由贸易港区的综合成本较高;、等港口的经济腹地相对比较弱。而群岛位于中国海岸线中点,背依长江三角洲、面向西太平洋,群岛型环境易于封闭监管,作为国家新区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应率先试点自由贸易园(港)区,引领对外开放。新区所作出的这种产业定位应该说既充分考虑了自身的静态比较优势,又避免了在周边区域陷于同质化竞争之中,而且该规划由于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可以说原有的静态比较优势经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

三、结论

如前所分析的,静态比较优势往往属于资源禀赋型的优势,在产业需要的各种基础要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资源禀赋的城市由于成本更低的原因而构成了产业比较优势。但如果无法提供产业发展基础要素,那么这种资源禀赋就无法转化为实际的产业发展比较优势。而且如果其它城市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优化城市治理,所提供的产业发展基础要素构成了明显的动态比较优势,那么具有静态优势的城市与具有动态优势的城市仍将处于竞争状态,哪个城市更具竞争力将取决于两种优势哪个能提供更低的成本。根据这样的逻辑,我们只能说新区现在已经有了较强的静态比较优势,但尚不能说已经完全使这些静态优势转化成了产业发展优势。为达成这种转化,新区必须着眼于所确定产业需要的各种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私人的作用,努力在较强静态比较优势基础上,打造动态比较优势,从而确保相关产业能持续健康发展。具体似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固定和争取国家支持政策。国家认可和支持新区所提出的发展规划,这是极为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是比较优势得以形成和产生的关键环节。因此需尽快落实国家对新区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从而加快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2、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属于海岛,科技基础薄弱,而新区规划的一些产业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都属于高技术产业,对城市研发水平和科技实力要求较高,因此要适应新区产业发展需要,并逐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吸引与海洋新兴

产业相关的院校、科研机构落户,并推动产学研之间的合作。

3、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高端人才毫无疑问是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同样是提高竞争力、始终保持比较优势的基本路径。因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不单可吸引高技术企业的到来,更能提高企业产品的专业化水平。因此需要政府对教育注入更多的资本.形成训练补充性技术劳动力的制度。

4、提高政府廉洁高效能力。政府的治理城市能力也是比较优势的重要容。政府应健全市场规制与市场监管职能,为进入市场的各个经济主体提供一个信用高、可预期、透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在新区自由流动与配置;应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利益,培育民众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以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和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参考文献

1、《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https://www.360docs.net/doc/4a4836068.html,/Article/CJFDTotal-CSGT201211012.htm

2、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2009。

3、罗堃,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创

新,https://www.360docs.net/doc/4a4836068.html,/news/334055.htm

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国贸80902 郁华萍指导老师:谭燕 摘要:世界经济的发展除了货物贸易又多了服务贸易这样一个新兴元素,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其对于如今的知识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时代来说,服务贸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然而我国是以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为主的国家,在服务贸易的竞争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所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这就要求我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新型人才,大力发展服务业,以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本文从两个比较优势指数出发,计算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优势以及分行业的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人力资本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addition to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trade is a new element,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human 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 the knowledge economy is now dominated era, service trade come very natur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competition. However, our country is mainly in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country, deficiencies still exist in the service trade competition. Since joining WTO in 2001, our country faced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becomes the focal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requires our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ultivate new talents, vigorously develop the service industr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two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132062141 13级金融一班(原13级市场营销一班) 2014-12-12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尤其是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 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起源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在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礼仪、关系、个体精神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在制定决策时或者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时刻记得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主动灵活。 关键词:比较,起源,文化 一、引言 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前进、各自发展,但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迈开资本主义扩张的步伐,中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拐点,文化的交融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伴随着侵略的文化同化手段,被迫进行交融。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方式极大便捷,互联网领域急速拓宽等因素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播极快,真正使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然而,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自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真正交融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也许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二、大河文明与海洋文化 2.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拥有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和雄厚的发展潜能,可以自我调节与更新,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完整;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 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几乎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往与沟通存在艰难,这既使中华文化保留了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又造成了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2.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就像黑格尔的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只有两种产品:呢绒和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投入100单位劳动,葡萄牙则需要90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葡萄牙需要投入80单位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 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葡萄牙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1.1倍(100/90),酒却是1.5倍(120/80),表明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的产量需要放弃100/120的酒,生产1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单位的呢绒,生产呢绒机会成本小,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的酒,90/80大于100/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90/100),在酒上67%(80/120),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0的呢绒,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单位的酒,生产酒机会成本小,而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的呢绒,80/90大于120/100,因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生产呢绒而葡萄牙生产酒,英国可以生产出的2.2单位的(220/100)呢绒,葡萄牙可以生产2.125单位(170/80)的酒。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假定英国以1单位的呢绒换取葡萄牙1单位的酒,那么英国可以多消费0.2单位的呢绒,而葡萄牙可以多消费0.125单位的酒。 结论:实行国际分工使两国可增加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量,通过贸易增加了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双方都有利。 意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上强或弱,无论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以确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更多的产品。 多边贸易和多种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大多是由多个国家参加的,相互之间交换多种产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比较优势是否还起作用? 第一种情况:多个国家,两种产品的贸易 在多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各自的价格优势 假设5个国家参加国际贸易,各国生产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如表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美妙想法。对于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确实,比较优势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因为在古典经济学时代,李嘉图就创立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其内涵在当代还在发展。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比较成本。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本人提出的是比较成本论。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对外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李嘉图也考察了技术对贸易的影响。但他没有考察技术进步的原因,即技术是外生决定的。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李嘉图的例子,李嘉图确实具有机会成本的思想,只不过他考察的只有劳动这一稀缺要素。 2.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机会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成对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实质上是论证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这样,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俄林运用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提出要素比例论,认为一国比较优势的源泉在于其天然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 3.当代经济学阶段,强调比较优势的内生性与动态性。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外生性与静态性,如李嘉图的外生技术比较优势、俄林的外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它们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才能成立,包括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及数量保持固定不变、要素在两国之间完全不流动、不考虑需求差别、无交易成本、实行

比较优势计算

答: 1、分工前根据两个国家生产计算机和小麦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可以确定,A国产品的价格比为1单位计算机=26单位小麦,B国产品的价格比为1单位计算机=20单位小麦; 2、由此可见A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而B国在生产计算机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因此在分工贸易中A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B国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 3、如果分工贸易后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为1单位计算机=22单位小麦,那么对于进口计算机的A国来说,进口的1单位的计算机如果自己生产要耗费104个工作日,而现在A 国用出口22单位小麦换来进口1单位计算机,而生产22单位小麦A国耗费了88个工作日,因此A国节约了(104-88)即16个工作日; 对于进口小麦的B国来说,进口的1单位的小麦如果自己生产要耗费3个工作日,而现在B国用出口1/22个单位计算机换来进口1单位小麦,而生产1/22单位小麦B国耗费了60/22即2.73个工作日,因此B国节约了(3-2.73)即0.17个工作日。 4、如果分工贸易后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为1单位计算机=24单位小麦,那么对于进口计算机的A国来说,进口的1单位的计算机如果自己生产要耗费104个工作日,而现在A国用出口24单位小麦换来进口1单位计算机,而生产24单位小麦A国耗费了96个工

作日,因此A国节约了(104-96)即8个工作日; 对于进口小麦的B国来说,进口的1单位的小麦如果自己生产要耗费3个工作日,而现在B国用出口1/24个单位计算机换来进口1单位小麦,而生产1/24单位小麦B国耗费了60/24即2.5个工作日,因此B国节约了(3-2.5)即0.5个工作日。 5、从第3和第4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当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从1计算机=22小麦变成1单位计算机=24小麦后,A国进口1单位的计算机节省的工作日减少而B国出口1单位的计算机节省的工作日增加,这说明A国的贸易收益减少而B国的贸易收益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将会影响两国国家贸易收益的分配,哪个国家出口的商品价格升高进口的商品价格下降,哪个国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贸易收益。反之亦然。

挖掘天津城市文化资源,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天津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赵佳璐 内容提要:天津作为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东北亚文化与经济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也遇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本文结合天津特色的文化资源总结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独特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字:独特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体制改革 一、天津的地域特色与独特文化 天津“地处九河要津,陆通七省舟车”,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处。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天津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归纳起来天津具有8个方面的独特文化现象: (一) 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清末民初,天津是北京的后花园,皇家的文化和西洋文化融合而生的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特点,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鸦片战争以后,对外开放九大口岸中,上海和天津一南一北,上海对西洋文化的引进、吸纳构成了十里洋场,是投资者的乐园。而天津既有对外开放的早期外来文化的交流,更有清末民初倚仗北京皇家帝王文化,例如张园、静园,它们是西洋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结合。 (二) 天津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具有独一无二的教育文化历史强势。天津有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官办学——北洋大学堂和近代第一个民办大学——南开大学,这两所大学是全国大学文化研究的积淀。 (三) 天津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如近代化学工业、锻造业、机器制造业。上海市从2003年开始就想把上海打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有许多老厂房被保护起来,我们也要做好这方面工作。 (四) 明清两代商埠文化的集散地,特别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点,从而构成天津的历史,其中有老百货大楼、老劝业场、老估衣街等商业建筑。 (五) 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的“租界文化”,天津是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传统建筑被保留完好,从而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如大光明桥、解放路、奥租界领事馆、日租界领事馆、马可波罗广场,此外还有一个极为独特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少有的,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浓缩了百年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利顺德大饭店。 (六) 园林文化,历史上天津居北方园林之冠,如与苏州、杭州遥相呼应园林文化——水西庄。第七,蜚声海内外,以近代天津爱国人士霍元甲为代表的“精武”文化。第八,素有“曲艺之乡”传统的津味“市井文化”。 二、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 天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大、空间大。目前,天津各区县围绕自身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规划制定、项目建设、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取得显著效果,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来源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其不朽巨著《国富论》,提出后世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简单地说来,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单位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地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参与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获益。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对比较优势进行了详细阐述,由此形成较为完整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得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前提假定是各国之间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与此不同,李嘉图的理论则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差别造成的,也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一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不变。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H—O理论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规模报酬仍然不变,市场结构仍为完全竞争。H—O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2.发挥比较优势的意义 正确发挥比较优势,有助于企业增加竞争力,有效地利用原有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拿《天龙八部》里的“南慕容北乔峰”来说,慕容发挥的就是相对比较优势,在帅哥界人武功最好,在武术界人长得最帅;乔峰则是绝对比较优势显著,人内力特深厚,武功极高深。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发挥比较优势有一个大前提:要适应市场需求。你的优势不被市场接受一样是失败的。要不四大恶人武功也不错还被唾弃呢?拿美国通用公司的破产案例来说,汽车产品面对近年国际油价飙升以及经济冷暖引起的汽车消费趋向变化,日本人审时度势,加紧了节能、经济型轿车的研发和生产,而通用公司却明显缺少预见,仍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大排量、高油耗的SUV 和皮卡货车上,不相信双能源汽车将成为潮流,在混合动力车的开发设计上落后丰田公司整整7 年。在新车型的研发上,日本人把精力集中在几个车型上,竭力为新车装配最新科技成果;而通用却将研发费用分布在89 个型号、8 大品牌上,以致每推出一款新车,丰田平均只用3 年,而通用要花4 年时间。通用的客户群平均年龄因此不断提高,其产品在质量性能上与日系汽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消费者对通用投入巨资研发、设计并制造的汽车不买账,注定了通用迟早将面临危机。导致通用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通用过于依赖于非汽车业的金融业模式,另外全球化扩张的模式也对其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过多次兼并收购,通用旗下拥有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悍马、欧宝、庞蒂克、萨博、土星、沃克斯豪尔、通用大宇和霍顿等10 多个品牌,年销量一度达到1000万辆,可谓汽车行业里的“巨无霸”。但是,一味做大带来了资源协同效率低下、成本高、市场反应迟钝等大企业病,以及多品牌运作难题美国长期低油价的大背景下,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通用无视全球汽车行业发动机小型化、车身轻量化的节能减排大趋势,把发展的重心长期放在利润丰厚的大排量SUV 和皮卡上,眼睁睁看着丰田、本田等日系汽车企业在北美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 (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分工前分工后 呢绒酒呢绒酒英国的劳动投入 100 120 220 葡萄牙的劳动投入 90 80 170 总产量 2 2 2.2(220/100) 2.215(170/80)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只有两种产品:呢绒和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投入100单位劳动,葡萄牙则需要90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葡萄牙需要投入80单位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葡萄牙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 1.1倍(100/90),酒却是1.5倍(120/80),表明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的产量需要放弃100/120的酒,生产1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单位的呢绒,生产呢绒机会成本小,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的酒,90/80大于100/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90/100),在酒上67%(80/120),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0的呢绒,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单位的酒,生产酒机会成本小,而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的呢绒,80/90大于120/100,因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生产呢绒而葡萄牙生产酒,英国可以生产出的2.2单位的(220/100)呢绒,葡萄牙可以生产2.125单位(170/80)的酒。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假定英国以1单位的呢绒换取葡萄牙1单位的酒,那么英国可以多消费0.2单位的呢绒,而葡萄牙可以多消费0.125单位的酒。结论:实行国际分工使两国可增加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量,通过贸易增加了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双方都有利。 意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上强或弱,无论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以确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更多的产品。

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以及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从中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表明:比较优势战略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面貌,也无法改变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现象。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推动作用。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有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贸易发展战略,突破比较优势战略的束缚,实行竞争优势战略。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它强调贸易利益的动态性和长期性,为了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贸易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一些中短期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注重产业内部的交换关系和产业的生产率以及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能适应当前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不断上升的趋势,它所关心的是如何将一国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作用的一个必然选择。 比较优势原理虽然发端于对贸易问题的研究,却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依赖于市场体制的充分作用。它与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利用比较优势实际上是对市场机制的遵循。在经济发展每一阶段,运用比较优势可迅速增加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这方面来说,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现实的世界并非是完全自由贸易的。在保护本国产业和维持本国充分就业的压力下,国家就会采取种种贸易壁垒限制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入。在全球劳动力密集的低端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贸易条件日趋恶化的条件下,如果一味运用比较优势参与世界分工,就会强化本国在这种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从而陷入比较利益的陷阱。同时在资本存量增加时,低素质的劳动力数量是阻碍比较优势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若未看到我国的比较优势而盲目地追求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由于资金支持的不足而陷入到赶超的陷阱中。 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和现实性决定了其目标的多元化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说,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的加速阶段,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全面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信息化代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而全球化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须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国际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采取多目标战略。 (1)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虽然在现实的不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价格竞争优势不但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源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但作为一国的发展战略、经济增长、产业演进来说,比较优势仍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如迈克.波特所言,比较优势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产业政策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仍处于劳动要素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禀赋阶段,因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先阶段实施竞争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丰裕的劳动资源、既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和尚可通过技术改进和制度改革拓展的产业发展空间等条件,使得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处于劳动要素具有比较禀赋优势阶段时推动经济增长的理想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地吸引我国城乡中存在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曾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了动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而且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一)、这个阶段,是发展生产力的阶段。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二)、这个阶段,是发展经济的阶段。过去,我们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去建设社会主义,结果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在我们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生产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Course Syllabus for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 课程代码:1012014 课程负责人:李红梅 课程中文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英文名称: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三年级学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理论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 “中西文化比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 课程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个层面上进行 探讨和介绍。通过讲授分析中国与西方主流文化在基本精神、思维方式、语言文 化、宗教信仰、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及差异,使学生明确中西文化的不同起源; 把握中西古代政治制度、道德理想和宗教信仰的异同以及中西哲学和思维方式的 不同特点。增加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要,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 统一性和多样性,关注社会现实,既为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问题贡献 力量,同时也树立起全球性的宽广视野,自觉地去参与、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交流及合作。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历史、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及其走向,能对中西文 化进行有机客观地比较,扬弃糟粕,吸取精华。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 辅以课堂讨论、观看影片以及撰写书评和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 仅掌握较为扎实的有关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而且也不断培 养学生学习文化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程教学方法具有以下 几个特点:(1)采用专题式教学体系,有重点地集中讲授一些重要内容,避免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林君泓1100800130二学位摘要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如下八重理论分别是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补充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在自由贸易与经济保护这对矛盾体中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前的经济危机更使我们有必要深刻思考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更符合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受贸易理论指导的历史和实践多次证明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的自由贸易政策对参与贸易的国家是最有利的。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其中典型的代表为亚当?斯密AdainSnuth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ido的比较优势理论。此后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关理论都是围绕着以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i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展开论述的。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亚当?斯密1776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对重商主义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斯密以家庭的例子推及国家指出一件商品如果在本国制造比在他国制造所花费的成本高就应放弃在本国制造选择从他国进口。这种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会同时提高两国的财富。他否定重商主义所认为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认为国际贸易是正的非零和博弈。斯密不仅回答了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

生贸易而且回答了如何进行贸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在于他所指的正的非零和的博弈仅存在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而对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是否要进行贸易则缺乏解释能力。大卫?李嘉图1816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理》一书中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斯密的理论进行了完善。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强弱只要按照其相对的比较优势生产并交换产品同样能实现正的非零和的博弈。可以说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属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李嘉图的理论也有严格的假设前提即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差异。若去掉这个假设即若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完全一致的话李嘉图则回答不了两个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己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1对外投资的产业。日本对外投资是按照比较成本原则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则是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由于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移植到国外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2对外投资的主体。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

比较优势练习题

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阐述选择的原因。 Table 3.3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Productivity Umbrellas per labor hour 6 1 4 3 Units of corn per labor hour 1.Refer to Table 3.3. The United Kingdom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__________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__________. a.Both goods; neither good b.Neither good; both goods c.Umbrellas; corn d.Corn; umbrellas 2.Refer to Table 3.3. The United Kingdom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__________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__________. a.Both goods; neither good b.Neither good; both goods c.Umbrellas; corn d.Corn; umbrellas 3.Refer to Table 3.3.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a unit of corn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__________ umbrellas an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a unit of corn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__________ umbrellas. a.2/3; 3 b.3; 2/3 c.3/2; 1/3 d.1/3; 3/2

中西文化比较复习资料(完整简约)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各民族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自身留下的痕迹,它对人们始终发生着影响。 文化包括人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和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制度,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多种层次。 二、文化的特征 一是整体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 二是传统性: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 三是独特性:文化相对主义背景下提出的“文化马赛克”、“地球文化马赛克”。 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为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有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想模式和行为倾向。 三、文化的交流与比较 1、交流的必要性: 不同的文化系统,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两种文化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 2、比较的必要性: 文化的比较应当是整体的比较,比较某一个侧面,也应对进入比较的双方整体有一个大致的、了然于胸的认识;文化的比较应当是历史的比较,不能割断历史,需要追溯源流,历史的逆溯可以使我们了解差异的根源。 3、融合的必要性 自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象两条原先互不相交的河流,现在相交汇流了。时至今日,运用先进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极快,地球上的各种文化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时代。 但是,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第一讲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 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 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自给自足的生活条件 2、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有利于复杂多样的文化形态,这种不同丰富的文化碰撞才有丰富的中华文化。 (北方草原社会中发育起来的游牧文化与黄河长江流域生长的农耕文化之间的长期冲突和融合。) 3、温暖湿润的气候 气候湿润、雨水充沛、雨热同期,热量资源也十分丰富,适合于农耕发展。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保护了幼年的中华文明,能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创造

世界旅游文化论文 - 中西方文化差异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考试 考试题目: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课程名称世界旅游文化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5) 学号3210006075 姓名钟柳贤 联系方式jdfgh@https://www.360docs.net/doc/4a4836068.html, 任课教师俎喜红 2012年4月18日

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文化体验与再造。旅游是沟通历史情境与当下现实的一座桥梁。文化是提升旅游业品位与保护人类遗产的内在灵魂。 由于中西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域的差异,分析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或宗教民俗文化等也存在着差异,蕴含的文化特征也有所不同。 一、中西方人文景观文化的差异与蕴含的文化特质 中国有许多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古石窟、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井岗山革命根据地,鲁迅故居,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 目前发现的最早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古代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人类活动的区域中心。垓下古城四面有城墙,北面和西面的天然河道成为护城河,战略位置易守难攻,是战略家首选的战争要地。“霸王别姬”、“十面埋伏”等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广为流传。还有我们熟悉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元谋人遗址、北京山顶洞人遗址、西安半坡遗址等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的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了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长城。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水源充足,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多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地理优势的历代古都,无论在建筑规模、建筑模式或建筑风格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对全国其它城市的建筑有特殊的影响。最著名的古都号称七大古都。如北京古城,中心有一条庄严、笔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是堂堂正正的对称街区,城中部有层层叠叠的紫禁城宫殿群。整个北京犹如一个完整的协调的艺术品,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布局井然,设计匀称,棋盘状街区格外古朴、完整、协调,还有大量方便舒适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与静谧、优美和凝聚着古老历史的胡同。 不得不提的还有中国不同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例如,近几年的旅游“旺地”丽江古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气候垂直分布明显,虽处高原,终年看见雪山,但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还有赖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劳作习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饰、节日活动等,成为旅游热点。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西方文化发源于爱琴海区域,在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及沿岸地区度过其定型时期,随后扩散到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欧洲先民的生活场所土地贫瘠,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缺乏适宜农耕的土地和气候,没有一个自给自足的天然庇护所。因而欧洲先民没有支持一个集权社会的土壤和空间,稀缺的资源只能维持分散的小型城邦。这些城邦以占据制高点的城堡为中心。如西班牙塞哥维亚城堡巨大而雄伟,数百年来,默默俯视著塞哥维亚古城;漂亮的山顶城堡,葡萄牙佩纳城堡,靓丽的外型是其特点;法国圣米歇尔山城堡是法国著名古迹和基督教圣地。最为壮观的是,山顶上锥形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足足比它赖以存在的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两倍。教堂哥特式的尖顶高耸入云,顶上金色的圣米歇尔雕像手持利剑直指苍穹。恍若进入人间仙境一般;德国新天鹅城堡是路德维希二世的杰作。从新天鹅堡远眺,眼前是由法尔格湖,阿尔高阿尔卑斯山和菲森组成的广袤风景。因其壮观美丽及高贵的气质,也被称为是“最接近童话的地方”。不过也因为这座城堡花费了大臣和地方领主太多金钱,这些人联合起来将路德维希二世废黜并放逐,最後把他淹死在施塔恩贝格湖中……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本主义”的回归,人们开始重新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教堂在城市中的核心地位也逐渐地被淡化,城市变得更加宜人,著名的文艺复兴式大拱廊都成为了这一时期欧洲城市的标志。其中著名的城市包括:佛罗伦萨和西耶纳。巴洛克时期,欧洲很多国家,如法国正处于国力最昌盛的阶段,统治者开始希望炫耀王权的伟大和国家的富足,君主专制体制也在这些国家大行其道。于是在这些国家的城市建设中开始出现众多的大广场、大宫殿等现象,如纳沃那广场、圣彼得大广场、马约尔广场等。 二、中西方自然景观文化的差异与蕴含的文化特质 中国在地理形势上是“内陆外海”的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荒原,东面、南面是浩瀚的大海,西边是阿尔泰山及沙漠戈壁,西南处是喜马拉雅山。沧海茫洋与高山大漠形成包围华夏的特殊地理环境,再加上黄河传流而形成丰腴的土地及古代那里十分丰富的植被,不似今日干旱枯燥,当时气候与现在也有差异,较现在温暖而湿润,形成了悠久的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