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壁画说课稿

天上人间——壁画说课稿

天上人间——壁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第8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一下是具体内容:

?一、教材分析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美术知识缺乏2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不到位

?3.障碍点在于正确欣赏和理解美术知识

?

?教学目标

?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壁画》讲课教案 课题:《天上人间—壁画》 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 班级:高中一年级 课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3)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2.过程:(1).组织教学(2).欣赏导入(3).讲授新知(4).课堂小结(5).课后拓展(6).作业布置 3.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幻灯片、讨论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壁画的丰富遗存,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教学难点: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相互参照、比较。中国现代壁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方法上有很大

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照。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课件、作品展示柜等工具。 学具准备:8开纸、记号笔、筒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欣赏导入) 师问:请问一下同学们当代社会的绘画形式有哪些? 学答:(学生自由回答) 师问: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那么本节课我就给大家讲讲中国画中的一种壁画—古代壁画。 板书:天上人间——壁画 三、讲授新知识 1、师问:什么是壁画?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学答:(学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壁画,是以绘画、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的墙壁上制作的画。壁画的发展对于中国绘画起到了先驱作用,为后面绘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壁画分类: (1)墓室壁画: 汉代壁画——最早的壁画作品 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壁画的进一步发展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说课稿

“飞天”凌空 一、说教材 本文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 年11 月25 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 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0 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新闻,初步了解的了新闻的特点,但是对如何写好新闻特写,现场短新闻还不太熟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五、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六、教学课时:1 课时 七、教学准备:PPT、相关视频等 八、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等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图片展示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驾起矫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划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近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这则特写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重点) 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 3.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背景资料 1982 年11 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 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 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四、检查预习 一写字形lng(凌)空lng( 记一记词义1.悄然: 形容寂静无声。2.轻盈: 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3.潇洒: (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潇洒、洒脱”辨析同:二者都有在言谈举止方面自然而不拘束的意思。异:“潇洒”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而“洒脱”则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例:(1)这个转体空翻的动作完成得非常潇洒。(2)他这个人比较洒脱,不会在这种问题上过分纠缠。 五、初读感知 带着问题读课文面描写导思 1.文章是怎样用特写镜头来写吕伟跳水过程的? 侧面描写导思 2.文章描写观众、记者的反应、评价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导思 3.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美好情感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术进行升华,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的赏心悦目。通过敦煌莫高窟中多姿多彩的壁画艺术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肢体动作的各类飞天壁画,使人叹为观止。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家用曲折蜿蜒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舒展、飘逸、灵动的飞天形象,配合丰富的色彩和超高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教案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教材分析 1.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代表的石窟寺佛教壁画遗存、题材内容、艺术价值。2.佛教壁画重要题材举例 佛传故事的“夜半逾城”佛本生故事中的九色鹿王本生 经变题材中的“西方净土变”。这些异域的宗教题材内容 在中国古代壁画创作中是如何被理解和表现的其艺术成就。3.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经验 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气象恢宏的朝元图和连环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一.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典型作品的 介绍 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 到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 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 经变故事、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 体现的宗教意义。宗教美术中 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 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 在表现形式上也受佛教美术影响 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 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候 2、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鉴赏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在讲课前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宗教有哪几种大家一起说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教派的产生都是受当时社会影响 战乱连连 民不聊生 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摆脱苦难人们信仰各自尊崇的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 今尼泊尔境内 王子释迦牟尼所创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相信轮回、放生。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做好事壁画 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那么表现记录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除了纸、绢等形式之外还有壁画。今天我们 欣赏的《天上人间--宗教壁画》只是冰山上的一角 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 同学们 能对宗教壁画有所思考 3、授新课 戈壁滩上的艺术画廊--敦煌莫高窟壁画 它是保存了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的佛教题材的壁画。题材归两大类 一类是 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的故事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本生故事。另一类就是依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经变” 欣赏莫高窟壁画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地理位置。甘肃省敦煌莫高窟 去旅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 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

敦煌壁画中的奥运祥云图案

敦煌壁画中的奥运祥云图案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作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图案在中国渊源久远,历时千年,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地处西北戈壁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缩影,内容丰富的壁画遗存成为了祥云图案千年历史的见证。 祥云作为华夏文明的一种抽象符号,在建筑、雕塑、器皿、家具、图画中都被广泛使用。在“祥云”这一称谓中,“云”是对自然界客观存在物的指称,而“祥”则是一种主观审美倾向的表达。祥云是心物合一的产物,是对“心中之云”的表达,体现着中国人诉诸于云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艺术形态上,云纹以涡形曲线为基本构成元素,按一定结构模式和组合方式构成抽象化、程式化的装饰纹样。其形态或如云朵舒卷缭绕,或如云气弥漫飘逸,或如云霞五彩斑斓,在翻腾盘曲、飞扬流动间,既妙合云象的空间形态特征,又深得其脱俗飘逸的风情神韵。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历时千余年的精美壁画,云纹是敦煌壁画中出现数量最多的图案形象。无论是在飞天佛教画还是建筑装饰画中,丰富的云纹点缀都折射出中国古代艺术家对

“云”的文化兴趣、审美热情及艺术创造力。 飞天是佛国中专施花香和音乐的神灵。莫高窟中的飞天多达6000余身,是敦煌佛教壁画中典型的艺术形象之一。 敦煌飞天在祥云的映衬下臂挽飘带、凌空翱翔的姿态是中国艺术家的伟大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佛教壁画分经变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和佛教史迹故事画等。祥云图案出现较多的是经变画和佛传故事画,如第148窟东壁盛唐的《药师经变》,第397窟西壁龛顶北侧的《乘象入胎》与龛顶南侧的《夜半逾城》,第323窟南壁《昙延法师入朝图》等都有祥云托于脚 下或浮于头上。祥云仿佛是连接人世与佛国世界的纽带,于庄重中透出洒脱,于写意中透出幻化。 在中国传统神话题材壁画中,多用云纹来表现羽化飞升的神仙。第249窟、第285窟等的顶部,于中心画方井,四面画祥云代表仙界,下部画山林、野兽代表大地,形成了具有整体感的宇宙空间画面。祥云在这里宛然成了人间与仙界的分界线,在它那卷聚如菊的祥云纹中,寄托着人们对极乐世界的向往。 祥云图案在敦煌建筑装饰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藻井、台基、勾栏、柱坊等处,每每有祥云图案点缀其间。例如第

(四)天上人间——壁画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课题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3.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分析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壁画的丰富遗存,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类型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讲述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教师讲授、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 使用教材构想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墓室壁画,从题材到艺术表现都是学生不熟悉的,应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选择典型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习质量。第二部分宗教壁画,其中佛教的敦煌壁画与道教的永乐宫壁画都是美术史上的高峰杰作,因此要以这两个美术现象为重点开展教学。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宗教壁画的类型,教师通过典型作品对各类型进行赏析。 中国的宗教壁画资源比较丰富,可以说有道观寺庙的地方就有壁画,应按课文要求调查一下周边的宗教场所的壁画状况,并进行艺术评判。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教学导入 【展示古今各类壁画】 提问:什么是壁画? 教师总结:装饰壁面的画。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筑物内外表面)上制作的画。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样式。但古代壁画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建筑装饰,而主要是发挥美术作品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作用。 中国古代壁画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两个方面。 二、讲授新课 (一)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提问:墓室壁画产生的原因? 赏析作品《辟车伍佰八人》 此壁画出自河北望都东汉墓。“辟车伍佰八人”是墓主出行时,在车前护卫开路的兵卒,个个双目圆睁,须眉怒张,显得勇猛过人。线条简练,有细笔也有阔笔,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 与汉墓壁画同时流行的还有画像石与画像砖,这是一种介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特殊艺术样式。 画像石是在墓室建筑石构件的下面,先绘后刻制成的图像,或是浮雕形式,或为减底平刻,或为阴线线刻。 欣赏【水陆攻战画像石】 墙壁上的画。 读课文第一段并总结。 1、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永生。 2、汉代统治阶级提倡孝廉,厚葬成风。 阅读课文第二段,找出画像石、画像砖的定义、特点。 师生共同赏析。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鉴赏《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 到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情分析 1.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代表的石窟寺佛教壁画遗存、题材内容、艺术价值。 2.佛教壁画重要题材举例;佛传故事的“夜半逾城”佛本生故事中的九色鹿王本生;经变题材中的“西方净土变”。这些异域的宗教题材内容,在中国古代壁画创作中是如何被理解和表现的其艺术成就。 3.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气象恢宏的朝元图和连环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教学目的: 3重点难点 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也受佛教美术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教学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天上人间——壁画 今天我们共同鉴赏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在讲课前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宗教有哪几种大家一起说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教派的产生都是受当时社会影响,战乱连连,民不聊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摆脱苦难人们信仰各自尊崇的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说课稿 https://www.360docs.net/doc/4a541320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沽源县白土窑乡寄宿制学校刘春茹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说课稿

《九色鹿》说课稿 七里甸中心小学王薇 《九色鹿》安排在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以“诚信”为主题,除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外,同时对学生进行“诚实笃信、相互尊重”这一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九色鹿》作为本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体裁是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惩罚的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德,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所以,我将“美”定位为本课的主题,这心灵的“美”包括“守信”。 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人物形象鲜明,用对比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两个人物,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诚信的追求。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思考能力,能通过朗读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比较主观的评价能力,学习这种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的课文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开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评价的能力。”根据教材在主题、体裁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四上提出的四方面重点学习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用“竟然”和“只好”造句。 3. 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4. 明白真正的美在于拥有一颗善良、诚信、弃恶从善的心,懂得做人要学会恪守信用的道理。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品读语言,体会、想象人物的形象,对九色鹿的和调达的品格特点有鲜明的感受,从故事中形成对“美”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对“诚信”积极追求的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 ——敦煌壁画浅析研究报告 摘要:敦煌艺术灿烂辉煌,其壁画艺术蔚为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汇今,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敦煌壁画艺术蕴含“崇高与优雅、对称与和谐、阴柔与阳刚、悲壮与英勇、庄严与浪漫”的显著美学风格。这些陈果都与敦煌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有着莫大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赏析;敦煌壁画;佛教历史;建筑学 一、敦煌壁画艺术源流 这是个民族的遗产,多少实际留下来的积淀,社会逐渐蒸发的结果所形成的结晶。总之,这是一种特有的结构。 ——雨果 敦煌,古称三危,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南有祁连山,北部有北塞山,往西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边缘地带,是个地处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以戈壁、沙漠和山地为主。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自汉代以来,敦煌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域,以后便在附近设立了汗河西四郡之一的瓜州。随着河西走廊的逐渐稳定,敦煌成为了沟通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史书称敦煌“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这里交易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北方的驼、马与当地的粮食,包括中国、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在内的亚洲文明,与来自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这里汇聚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化。与此同时,自汉代中西交通畅通以来,中原文化不断传递到敦煌,在这里深深扎了根,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 敦煌之所以形成以壁画为主的艺术圣地,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敦煌是一片富庶的绿洲,历史上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连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崎岖的北塞山,东靠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历史上的敦煌,有较大的绿洲,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是理想的农牧业区。汉唐两代,敦煌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武帝多次从内地移民到此,汉族逐步超过原来的少数民族,成为主体民族。他们屯田、兴修水利工程,把敦煌的社会生活从以游牧为主转变成为以农耕为主,使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第二,敦煌偏安的历史,使其拥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敦煌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敦煌的发展并不完全与中央王朝的盛衰治乱同步,有很多偏安发展的经历。东汉建立以后,经过200多年的经营,从中原迁来的大族在敦煌逐渐站稳了脚跟;同时,中原文化也在这个地区扎下了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许多汉文典籍开始在这里传播。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战,敦煌有近20年没有

《飞天凌空》说课稿

《“飞天”凌空》说课稿 一、说教科书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注重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二、说学情 新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无论是文体特点还是结构学生都比较陌生,所以要慢慢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们国家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飞天”图片,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片。 2、思考:图片可用于描述生活中的哪些详细的场景?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明确重点词语含义。 翘首屏息如梦初醒眼花缭乱 (三)品读课文,赏析内容 1、听课文朗读,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哪些语段详细阐述了“飞天”的形象?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文章1段,5-8段详细阐述飞天形象。 2、再读。一条龙接读课文,吕伟跳水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明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3、三读课文。齐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吕伟跳水的过程的?默读批注,能够从选词、修辞手法等角度实行品析。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详细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仅仅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4、四读课文。思考哪些语段不是写“飞天”凌空的?能否去掉? (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5、作为中国人,你有怎样的感受? 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

高中美术鉴赏课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课--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教案 教材分析1.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代表的石窟寺佛教壁画遗存、题材内容、艺术价值。2.佛教壁画重要题材举例佛传故事的“夜半逾城”佛本生故事中的九色鹿王本生经变题材中的“西方净土变”。这些异域的宗教题材内容在中国古代壁画创作中是如何被理解和表现的其艺术成就。3.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气象恢宏的朝元图和连环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 到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也受佛教美术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候二、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鉴赏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在讲课前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宗教有哪几种大家一起说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教派的产生都是受当时社会影响战乱连连民不聊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摆脱苦难人们信仰各自尊崇的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相信轮回、放生。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做好事。 道教我国宗教之一。由东汉张道陵所创立。入道者需出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盛行于南北朝。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现世生活的美好鼓励信徒积极生活。 基督教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公元1世纪产生于亚细亚的西部地区奉耶稣为救世主公元11世纪分裂天主教、东正教。耶稣降生后以牺牲自己拯救世人为己任。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那么表现记录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除了纸、绢等形式之外还有壁画。今天我们欣赏的《天上人间--宗教壁画》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同学们能对宗教壁画有所思考三、授新课一戈壁滩上的艺术画廊--敦煌莫高窟壁画 它是保存了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的佛教题材的壁画。题材归两大类一类是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的故事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本生故事。另一类就是依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经变” 欣赏莫高窟壁画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地理位置。?仕嗍《鼗湍呖呷ヂ糜问庇腥趼废咭惶醴苫废吡教趸鸪德废摺?下面向大家介绍两幅生动的佛本生故事的壁画。 1.《九色鹿王本生的故事》 找同学讲述九色鹿王的故事然后教师详细讲述九色鹿王的故事。--真可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本故事体现了对于负义与贪心的谴责。 分析壁画北魏时期作品。当时人们追崇“以瘦为美”秀骨清像。画中九色鹿正好符合当时的审美观点。清秀挺拔美丽高贵。画面以连环画形式表现了六个连续的故事情节。故事从左右两侧开始中间结局。突出慷慨牺牲舍己救人的主题。 2.《尸毗王本生故事》 教师讲述尸毗王割肉护鸽的故事。鸽、鹰神仙的化身为考验尸毗王向善的决心。经得起神仙的考验而重生。

《美丽的集邮册》说课稿

《美丽的集邮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美丽的集邮册》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描述了邮票世界里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全诗共四小节。第一小节写了集邮册的主题、首页、内容。最后一句“记录着历史上那个神圣的时刻。”表达了作者无比自豪之情。 第二、三小节作者分别从两个角度描述了祖国伟大美丽。第二小节描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俊美的名山大川,有迷人的建筑群,有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神奇的古柏。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祖国名胜,建筑古迹,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第三小节叙述了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的智慧。从生动的画像砖到精美的青铜器;从敦煌壁画到石桥古塔;从秦始皇兵马俑到唐三彩。这是每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无疑是我们的祖先劳动的硕果,历史的每一个时期,我们的祖先都给我们留下了智慧的结晶,看了这些邮票,读着这些句子,民族的自豪感不禁会油然而生。第四小节呼应开头,以豪迈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之情。 本文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尤其是第二、三小节中有些句子对仗工整。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适合朗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感悟集邮册美在哪些方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诗歌开篇点题、结尾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和完整的表达方式。 3、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激发学生感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采用多种形

式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历史文化的灿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切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伴轻音乐出示几张邮票)老师看到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看到什么了?有什么想说的吗? 1、同学们,有人曾打过比方,说邮票就像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成就,所以,一本集邮册就像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 2、这节课咱们就一块来欣赏高帆的《美丽的集邮册》。看老师板书课题。(板题)“集邮册”三个字是我们今天随堂要练写的,同学们可以跟着我一起写。(齐读课题。) 二、质疑,初读感知。 (一)看题质疑。 1、读完了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看着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58页,结合书中的插图,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对照生字表读准每个字音,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别忘了你们提出的问题,开始读吧。 (二)检查自读 1.这首诗只有四小节,读好它并不难。我们只要读通这些词语就可以了。

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方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5413206.html, 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方式研究 作者:冷维娟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23期 【摘要】敦煌壁画的色彩体系的特点非常鲜明,也是敦煌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色彩 构成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敦煌艺术的美感。文章主要对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对比方式和调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敦煌壁画;色彩构成;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092-01 敦煌壁画在佛窟中不属于主体的地位,但是其表现的内容丰富程度是雕塑不能比拟的。所以壁画也是敦煌石窟艺术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文对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方式进行简单的研究,仅供参考。 一、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对比分析 (一)敦煌壁画的补色对比分析。敦煌壁画具有非常鲜明的色彩,主要表现在壁画的总体的色彩情况和局部的补色情况。敦煌壁画对于色彩的纯度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在壁画的补色对比上,使用的是橙色和蓝色或者是绿色和红色。对于局部的补色,通常是蓝紫和金黄以及壁画变色以后的白色与黑色。绘画在初始阶段,包含铅白元素的红色将会出现变色情况,逐渐会变成暗灰色,绿色没有很大变化,所以在色彩出现变化之前,补色对比结构一般使用的是绿色与红色,这两者的明晰度相对比较强,色彩也比较相近。在敦煌壁画中,具有的色彩相对比较多,它是在补色的基础上对其他各种色彩进行合理的安排。这种色彩结构的复杂程度是非常高的,并且敦煌的建筑结构也是非常复杂的,这也体现出古代画工的深厚的绘画水平和细腻的绘画技术。并且,通过黑白的对比可以有效弥补壁画色彩明度的弊端,敦煌壁画具有的补色对比结构的特色是非常明显的。 (二)敦煌壁画的明度对比分析。和补色对比相比,明度对比相对来说是较为隐蔽的,但因为明度作为画面最关键的视觉元素是一定要存在的。总的来说,敦煌壁画还是在东方的平面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的,色彩在明度方面主要不是将深度作为表现的重点,也不是相近明度具有的比较单一的彩色结构,一般都是亮和暗之间的极色平面的情况,组合的方法也主要是以平面色块的并置为主,没有有序的渐变和衔接的情况,主要表现出并置具有的节奏感。最明亮的色彩是纯白色,暗的色彩是纯黑色,其他色彩的明度显示主要是浅灰色或深灰色,没有造成黑和白色组具有的差别出现模糊情况,还是保持明度变化明显的平面空间,使得主色调得到强化。在画面中,各种不同的色彩都没有过渡,直接拼接和散落,使得画面的直接对比效果非常明显。在隋唐以后,因为画面的内容比较繁密,色彩使用更加丰富,使得画面的明度层次出现黑、白和灰三个主要的色组。

美术鉴赏第十六课教案

美术鉴赏第十六课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