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2016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2016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1、实施层级监督,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1)抓好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医院结合实际,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多层次的动态二级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网络,即院级领导小组、科室领导小组。医院制定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明确各领导小组网络的工作职责及责任分工,形成分片、分点自控和互控的闭环监督体系。

(2)抓好临床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监督。各科室小组组长,严格按照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标准实时监控本科和相关科室的医疗质量动态,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及时报告本科的医疗差错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同时,科室成员亦行使自控和互控职责,使科室每个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质量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

(3)抓好职能部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监督。医务科每季度组织各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收集反馈各层面质控信息,调查核实医疗缺陷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书面反馈至有关科室和具体医务人员,召开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开展医疗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评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案,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4)抓好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以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分析、处理质量管理重要问题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生医疗风险的情况和典型案例分析情况,及时通报临床

科室,引起高度重视,预防各类医疗事故发生。

(5)建立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科室与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未及时汇报医疗安全隐患的科室与个人加重处罚,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6)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医院充分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目标管理,并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

2、加强医疗管理和安全管理可以增强纪检监察的效能。

医疗安全、医德医风建设、廉政建设工作息息相关,不断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预防“关口”前移,确保医院安全无事故。

3、深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可以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

依靠层级监督抓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科室负责人以及医务人员参与医疗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依法行医、廉洁行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起到长效持久的作用

山东良庄矿业有限公司医院

2016年1月

2016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计划及培训记录(全年)

中西医科医疗质量安全培训计划 2019年度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3.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4.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5.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6.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二、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每本病历均由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进行质控,每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每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半年总结一次,检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4.每月组织进行“三基”培训,每季度组织技能操作考核。 5.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和领会,严格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书写医疗文书。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负责对科室病历归档前进行三级质量检查,查出缺陷及时反馈及改正。 6.提高科室业务学习的质量,保证业务学习的数量。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两次。 每月医疗质量控制培训内容

上半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上半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年初以来,根据医院2013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拟定了各项工作指标,并逐步落实完成。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将2013年半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执业管理:为进一步加强依法执业的执行与落实,保障医疗安全,医事法规科加强对全院的依法执业进行检查、督导、落实、反馈、组织学习与落实,要求全年组织2-4次全院性法律法规学习,科室每月学习1-2次,全年定期组织全院性考试,学习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办法》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要求每次学习有记录,加强执业准入管理,根据怀化市中医医院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各科主任严把入关,无执业资格人员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执业,违反者严格按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进行惩处。为应对上半年医疗纠纷和投诉不断上升的局面,6月至9月组织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全院职工依法行医的意识,保障了医疗安全,医院医疗纠纷和投诉有了大幅度下降,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至目前为止,今年上半年全院医疗纠纷发生10件,无医疗事故发生。 二、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狠抓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定期质量检查:医务科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检查,把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纳入质量检查内容:(1)首诊医师负责制的管理:检

查接诊医师处理病人及时全面、疑难危重病人请示上级医师,他科问题邀请相关会诊情况,三级医师查房、交接班记录、疑难、死亡病例、术前讨论记录本的内容,了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2)加强前五位住院病种的管理:要求各科上报本科前五位病种并熟悉。(3)督促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特点,制定并实施常见病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4)病历书写和病案管理:严格按照《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每周进行二次医疗文书质量督导检查,有效降低了缺陷病历率。为配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的实施,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了学习,并强调临床医务人员在患者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中。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把运行病历的检查作为重中之重来检查,对住院病历、病案首页、医嘱单、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出院记录等内容作了相应的规定,把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可能造成医疗纠纷的隐患问题如病历书写及时性,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知情同意书上病人或病人家属的签名、抢救记录及涂改等问题,从医疗环节上堵漏防错,提高甲级病历率,不合格病历按规定处罚。 2、加强三基培训与考核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为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年初拟定了三基培训计划,科室组织学习和全院性业务学习相结合,尽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务科每年组织2-4次培训学习,进行2次考核,定于6月和12月进行。 三、质量管理初见成效 1、实绩:今年1-6月,门诊量15582人次,同比增长21.67%,急诊847人次,危重病例抢救31人次,平均留观时间2.8天;出院病人数

2015年护理管理学考试题库

单县中心医院 2015年护理管理学理论试题题库 得分: 一、单选题 1、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 C ) A、计划与总结、人员配置、规划与变动 B、结构设计、计划与总结、规划与变动 C、组织设计、人员配置、组织变革 D、结构设计、人员配置、计划与总结 2、组织长期计划一般由(C )制定 A、中层管理者 B、被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基层管理者 3、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 ) A、选人、评人、育人、留人 B、树人、评人、育人、留人 C、选人、树人、育人、留人 D、选人、评人、树人、留人 4、护理人员排班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 ) A、满足病人需要 B、有效利用资源 C、降低人力成本 D、合理组合人力 5、实施护理管理常用的方法有( D ) A、自主管理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数量分析方法、法律方法 B、行政方法、自主管理方法、教育方法、数量分析方法、法律方法 C、行政方法、经济方法、自主管理方法、数量分析方法、法律方法 D、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数量分析方法、法律方法 6、用数字表示预期效果的一种数字化计划称为( C ) A、宗旨 B、预算 C、目标 D、策略 7、管理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的内容有( D ) A、财、物、信息、空间和时间 B、人、财、物、信息、时间 C、人、财物、资料、空间、时间 D、人、财、物、信息、空间、时间、技术 8、管理的职能包括( B ) A 、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指挥、控制 B、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 C、计划、安排、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 D、策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 9、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C ) A、人为属性和环境属性 B、人际关系和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客观性和自然属性 10、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B )

2016秋护理管理复习题--论述题答案

论述题一.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应如何预防护理差错及护理事故的发生? 答:(1)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包括专业思想教育、普法教育、护士法及其有关专题教育;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辅以考核、督促、检查; (3)发挥护理指挥系统的管理职能作用,分层质控; (4)不断提高护理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5)抓好易发生差错的关键环节,预防为主; (6)严格护理教学,防止实习生发生差错; (7)及时做好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加强差错事故管理; (8)加强护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培养。 论述题二(1)结合所学理论评价该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答:护士小张与许多步入临床工作不久的护士一样,工作绩效不明显,稳定性较低,容易失去自我,职业锚还不确定。 然而,护士长在护士小张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①没有帮助护士小张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 ②未将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③未对护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评估与岗位调整相匹配; ④未确定不同职业生涯期护士的职业管理任务。 (2)你认为护士长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阻止护士小张的辞职? 答:①护士长可以帮助小张做自我评估,了解小张的人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个人的职业价值观等,让小张对自己在职业发展方向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工作人员和病人都喜欢小张,小张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掌握度高,说明小张具有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和意愿,护士长可以适度授权授责,发挥小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护士长为小张分析目前的护理人力资源需求、护理组织发展战略等,帮助小张确认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机遇与空间环境,准确把握小张的奋斗目标; ③护士长应该帮助小张选择职业发展的途径,小张是一位有5年工作经验的护士,有胜任临床工作的能力,护士长可以为小张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或进行专科护士培养,并未小张晋升职称提供支持等; ④护士长应根据小张现在的能力对其自我的职业定位进行调整,和小张一起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阶段目标并鼓励小张努力工作。 论述题三(1)结合所学护理管理理论,分析小贺情绪低落的原因。 (2)如果你是护士长,在小贺出现这种情况时会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提示:(1)小贺产生了不公平感,所以情绪低落。用公平理论中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来分析小贺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 答:(1)小贺情绪低落是因为她在跟同学比较奖金数额时,自己还比其他同学工作更忙,其他同学奖金比她高出很多,即她的薪酬与她所在科室护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数量和质量可能不匹配,所以她产生了不公平感。 J.S.亚当斯认为: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他所感受的分配上的公正程度(即公平感),而职工的公平感取决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包括物质上的金钱、福利和精神上的受重视程度、表彰奖励等)与自己工作的投入(包括自己受教育的程度、经验、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消耗等)的比值与他人的报酬和投入的比值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工作的投入的比值同自己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内的这个比值进行比较。 小贺刚到A科室上班发的第一份奖金比其他同学多,感觉忙累都值了,是因为她和同学做了横向比较。觉得他确实应当得到那么高的待遇,于是产量便又会回到过去的水平了,起到了激励作用。但两年后横向比较时,小贺认为收支比率不相等时,便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产生怨恨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当认为自己的收支比率过低时,会产生报酬不足的不公平感,比率差距越大,这种感觉越强烈。

2017上半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总结分析

重庆黔江民族医院普外科 2017年上半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总结分析 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科室医疗与安全管理小组的质控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医疗护理工作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安全,未发生医疗事故、严重并发症及重大医疗纠纷,患者总体上感到满意。 一、1~6月运行状况 1、出院病人554人次,其中手术367例,手术占比66.25%。 门诊量为919人次。 2、平均住院日为7.74~10.11天(月最低至最高,未统计平均值)。 3、住院天数超30天11例(30天3例,最长住院91天)。 4、无2周至30天内再住院病例,无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 5、重点疾病34例,占总出院人次的5.1%(由于前期病历首页填写不规范,可能统计不准确)(18种重点疾病中我科只有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急性胰腺炎)。 6、重点手术96例,占总手术例次的26.16%(由于前期病历首页填写不规范,可能统计不准确)(18种重点手术中我科有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切除术、胰腺切除术、直肠切除术、恶性肿瘤切除术)。 7、患者安全:无死亡病例;发生医疗不良安全事件7例(高风险压疮3例,护理不良事件4例);并发症14例次(其中肺部感染2例、切口血肿2例、血糖紊乱4例次、电解质紊乱6例次)。 8、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药占比为24.84~30.85%(目标值27%),基本药物使用率42.08~54.86%(目标值≥35%),抗菌药物使用率70~82%(目标值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6.44~78.99(目标值40),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22~80%(目标值≤30%),住院病历合理用药率80~100%(目标值≥95%)。 9、接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报告“危急值”68例次,均予及时处理。 10、发生医院内感染8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6例)。 11、共输红细胞72个单位、血浆10个单位、自体血6个单位,均未发生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2015年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2015年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并影响医院的总体医疗质量。为了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依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方案,以求正确、有效的实施标准的护理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1、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2、以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3、护理质量控制以“患者第一”、“全员参与”、“优质服务”、“全程控制”、“持续改进”为原则。 二、质量管理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5%。(危重症) 3、各专科质量管理合格率≥90%。 4、护理人员专业理论考核合格率≥95%。(合格分80分) 5、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 6、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分80分) 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8、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9、病区管理合格率达到95%。 10、年压疮发生率0(难免性压疮除外)。 11、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病人知晓率95%。 12、年护理严重差错,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0。 13、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0%。 14、护理人员培训率达到95%。

15、年工作计划完成率95%。 三、质控组织结构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即医院护理部质控、护士长交叉质控和科室护理质控三级监管,确保护理质量安全。 (一)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人员组成:主任:王金秀(业务副院长) 副主任:张杰(护理部主任) 委员:韩青华李萍周童王秀勤卢小宁谭广霞 张玉萍翟丽萍董晓静张小文丁慧玲李小娟 王芳(妇)屈振菊王亚娟葛琴芳刘欣程红妮 郑凯利 下设办公室在护理部,由张杰兼办公室主任。 (二)医院护理质量监控组:下设7个小组 分工:1、护理管理质控组组长:张小文 组员:卢小宁周童 检查项目:护士长工作质量,护士长测评考核,病区管理,三基 知识 2、安全管理质控组组长:刘欣 组员:谭广霞葛琴芳 检查项目: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换药室、抢救室质量标准、 仪器设备管理、应急预案、人员配置 3、护理效果质控组组长:王芳(妇) 组员:翟丽萍程红妮 检查项目:患者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 4、护理文书质控组组长:卢小宁 组员:王秀勤丁慧玲 检查项目:护理文书、文件资料、护士长手册

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2016年修订)

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顺利通过二甲评审特制订本方案。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活动、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符合客观的要求,促进内涵建设,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二、质量管理宗旨 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增加病人安全可信度及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方针 (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在护理实践中,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1、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率100%(合格分90分) 2、急救物品和药品管理完好率100%(98分合格) 3、分级护理合格率≥90%(90分合格) 4、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90分合格) 5、护理安全管理合格率100%(90分合格) 6、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率100% 7、输血操作合格率100%(98分合格) 8、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00分合格) 9、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95分合格) 10、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85分合格)

11、护理理论考核合格率≥95%(80分合格) 12、病区管理及消毒隔离合格率≥95%(90分合格) 13、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5% 14、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风险评估率≥95% 15、年压疮发生率(难免、带入除外) 0 16、健康教育合格率90%(90分合格) 17、满意度≥90%(优质护理满意度≥95%) 五、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质控组、科护士长质控组、病区质控组组成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一)成立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组织结构: 主任:章志 副主任: 邹国英 委员:胡其红许财凤封小莲熊国凤吴卫英姜小英解秀梅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单元三级控制和管理,并设大外科、大内科、特殊科室3个质量管理小组。 (三)各级质控组人员 1、护理部质控:胡其红邹国英许财凤封小莲熊国凤 2、大科质控: 大内科:熊国凤张国花曾淑华胡月华刘欢欢吴卫英 大外科:封小莲章晓华江虹解秀梅姜小英邱仙红 特殊科室:许财凤李琴胡莉莉黄芳付敏 3、病区质控 内一科:熊国凤江文英张海燕 内二科:曾淑华付艳霞吴小凤 内三科:胡月华严玉兰朱双双 感染科:刘欢欢姚秀华 外一科:江虹黄红英严才英 外二三科:章晓华刘小婷黄晓兰 妇产科(产房):封小莲姜小英游琪华曾珍刘延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计划doc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一: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为了加强医院制度教育,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师们执行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切实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拟定我院《XX年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的战略规划,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精神: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旨在使全院医务人员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法律意识、职业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服务意识,增强我院全体职工的主人公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 三、计划安排:XX年医疗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由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统一安排。在全院范围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并且定期分层指导及评估考查,以促进教育培训的深刻意义。具体安排和要求如下; (一)、科室管理与自身建设。

1、科室全面管理制度完善,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日常管理资料齐全。 2、科室及所开展技术依法准入,医务人员依法执业。 3、制定科室发展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注意科室人才梯队建设。 4、科室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廉政要求,无违法乱纪情况发生。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 ㈠科主任、护士长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运用科学的组织、计划、控制等方式创新性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 ㈡有全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科室质量控制有标准、有措施,建立日常检查、分析、评价、反馈、处理等制度,建立医疗服务质量可追溯制度,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 ㈢定期开展科室全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 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健全,落实到位,有核心制度落实保证措施,有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及记录。医疗质量关键流程,主要指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等,管理制度落实好。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临床操作规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医患比=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护患比=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 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

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 ×100%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

2016年-2020年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范县人民医院护理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院护理工作现状 1、护士队伍不断壮大,护理工作在医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院现有护理人员13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114人,从事临床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128人,护理人员除担当全院护理任务外,还有带教实习人员的任务。年护理病人2万4千余人次,护理人员积极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PICC的置管与维护,熟悉并掌握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各种新型医疗设备的应用,及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年发表护理论文10余篇。在市文明单位、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督导过程中,护理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日渐提高。 2、护理理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发展。 护理理念是护理工作的价值观和专业信仰,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只有首先确立了护理理念,才能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与标准,理念不同,其工作导向也不同。我院护理部在人性化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制定了“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关爱生

命、诚信服务”的服务理念,宗旨是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营造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氛围,为患者提供体贴入微、技术娴熟的人性化服务,使其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舒适,在质量上放心,达到患者和家属满意,零投诉的目标。护理部将加强护理工作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教育,将健康教育知识渗透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项工作的细节过程中,使患者能感受到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全方位、多层次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满足患者健康需求。 3、注重人材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随着国内医疗和护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我们注重护理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大家广泛获取信息,目前,我院护理人员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已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6%。护理部积极创造条件,每年定期组织召开“护理管理新知识培训班”,邀请省市护理专家讲学,为临床护理工作加大了理论指导,使我院护理人员更新了观念,开拓了视野。 有计划地选送了护理骨干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护理管理及业务知识。不断引进护理新理论、新技术,提高护理技术的科技含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三基理论考试采取集中考核的方法,激发护理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定期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疑难病例讨论12次,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 二、护理工作成绩显著,也存在问题

2015年上半年医疗质量检查情况通报

2015年上半年医疗质量检查情况通报

2015年6月份半年病历质量检查情况通报根据区卫计委病历质量检查结果,现将2015年上半病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报如下,请各单位认真讨论,并将整改措施上报医政科。 一、全区各医疗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 1、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临床医务人员基本未掌握。 2、院感管理,药事管理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落实不到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超标,请各单位领导引起重视,按规定使用。 3、处方规范化管理及病历文书管理:大部分单位无门诊病历或填写不完整,成在安全隐患。 4、病历首次病程记录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记录不详细,无鉴别要点。 5、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的不好,三级医师查房流于形式,上级医师不认真查看下级医师病历,病程记录内容简单,无内涵,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未及时进行评价审核签字;部分单位缺少科主任查房和上级医师查房;运行病历病程记录打印不及时。 6、知情谈话记录无告知内容患者先签字,或医患沟通记录及时填写,填写后字迹潦草,有的字不能认识,项目填写不全。 7、无医师交班本或填写项目不全。 8、无危急值登记本及病程无危急值记录,个别危重病例无讨论及抢救记录。

9、出院指导未提供膳食营养指导及带药医嘱和复诊时间。 二、问题分析 1、从检查情况看,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最主要的原因领导对落实核心医疗制度认识不到位;客观原因是单位医务人员少病人多、工作量大。 2、质控活动及记录情况:大多数单位质控小组名存实亡,没有活动。有的单位虽有质控记录,但内容虚假,不是实际操作以后的记录,所以质量控制了,而医疗质量却没有提高,仍在原地踏步。 三、整改措施 1、病历书写记录格式从2015年7月1日起按《病历书写规范》新版本(2014)执行。 2、要求各单位对照上述问题,进行认真检查、纠正,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四、医疗质量检查详细如下: 1、保福卫生院:-8(无住院病历) 核心制度:有核心制度,并认真落实。抽查医护人员各1人对首诊核心制度掌握回答含糊不清掌握不全扣1分。加强院感管理,药事管理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有抗生素管理制度,无质控及奖惩制度;抗菌药物使用率33%、无送检;-1 无I类切口预防性用药;激素:应用合理,激素处方比例<5%。抗生素静脉点滴2联及以上处方比例<25% 。处方规范化管理及病

护理管理学2015年10月自学考试

2015年10月自学考试《护理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J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法约尔 B.泰罗 C.麦格雷戈 D.韦伯 2.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取主要信息来选择行动方案,体现了决策的() A.最优决策原则B满意决策原则 C合理性决策原则D直觉决策原则 3.下列属干前馈控制的是() A.护士长夜查房 B.护士操作中执行查对制度 C.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D.对差错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4下列属于控制主体的是() A.组织总体绩效 B.偏差测量机构 C.作业 D.信息 5.充分重视人际关系、对业绩关心少的领导方式,属于管理方格理论中的() A.乡村俱乐部型 B.权威型 C.团队型 D.贫乏型 6.将被评价者在工作中的有效行为和无效或错误行为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的方法,属于绩效评价方法中的() A.绩效评价表法 B.关键事件法 C.目标管理法 D.描述法 7.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后期存在的问题是() A.稳定性较低,容易迷失自我 B.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反省

C.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 D.职业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8.自我排班的优点是() A.工作人员的自主性增高 B.可根据各单位需求灵活地调配合适人员 C.管理者充分了解自己单位人力需求情况 D.护士过多考虑自己需求,不利于科室团结 9.判断引起风险的相关因素属于风险管理的() A.风险鉴别B风险评估C风险控制D.风险监测 10.为防止病人坠床,为昏迷病人加床档等护理措施属于() A .风险前控制B.风险中控制C.风险后控制D.风险监测 11.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属于() A .PDCADE计划阶段B.PDCA的实施阶段 C .PDCA的检查阶段 D. PDCA的处理阶段 12.下列属于护理技术标准的是() A.护师职责 B.病区环境管理质量标准 C.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常规 D.药品管理制度 13.下列属于社区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的是() A.发病率 B.对戒烟的支持率 C.居家护理率 D.儿童生长发育指标 14.科学的运用物质及精神鼓励来激发员工的潜力实现组织目标,体现了管理的() A.整分合原则 B.动力原则

2016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计划与培训记录(全年)

中西医科医疗质量安全培训计划 2019 年度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 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值班交接班 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 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 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 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 72 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 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 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3.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4.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5.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6.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二、改进措施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 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2.科室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保证终末质量。树立全 员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和监督。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抢救病人 的管理,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管理,治疗知情同意记 录的规范性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治疗的合理性等‘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反 馈,每本病历均由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进行质控,每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 组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每月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评估,半年总结一次,检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4.每月组织进行“三基”培训,每季度组织技能操作考核。 5.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和领会,严格按规定及时、 准确、完整书写医疗文书。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负责对科室病历归档前进行三级质量检查,查出缺陷及时反馈及改正。 6.提高科室业务学习的质量,保证业务学习的数量。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一次,疑 难病例讨论两次。

医疗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总结分析

2017年6月医疗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本月医务科分别组织对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医疗安全质量抽查,其中抽查了抽查运行病历110份,出院病历39份;门诊病历27份。检查项目包括运行病历质量、出院病历质量、门诊病历质量、科室管理质量、临床药品合理应用、危急值专项、临床用血安全专项、医保制度执行等。检查结果已于OA上发至各科室,并发放不合格质量反馈表11份,督促科室加强整改,在科主任护士长例会上进行了通报及质量分析。 一、本月医疗质量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共性问题:出院病历资料打印不及时;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医院评审资料准备不全。 较突出问题: 1、个别外科病历,手术安全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能按照规定执行三方核查(ID00061197,);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签署日期ID0025599。 2、医嘱取消不规范,已执行的医嘱不能取消。 3、会诊病人管理方面:本月共申请急会诊0例,常规会诊病例74例。完成常规会诊72例,因患者原因取消会诊2例。会诊超时14例:其中外科3例,口腔科4例,中医科2例,妇产科2例,皮肤科1例,急诊1例,内二科1例,会诊合格率82%。 4、因病历资料打印不及时导致病历召回。ID00038309,00057770,ID00006593,ID00011006. 5、存在医患沟通方面问题的病例较上月明显减少,但个别病例存在以下问题:知情同意书忘记签署沟通时间,ID00049180;有的医生忘记签字,患者先签字。 6、药占比本月为34.94%,控制目标值为40%,降低5.06%;

二、根据信息科本月汇总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分析:本月质量目标已基本完成。床位使用率为68.9%,低于目标值85%-95%。主要是由于医院住院患者相对较少,导致床位使用率较低。药占比本月为34.94%,控制目标值为40%,降低5.06%;各科室临床医师药占比均不超标。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质量目标要求。 三、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及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一)、通过对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医疗风险意识及医患沟通知识培训,本月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上月明显减少,且没有出现因沟通不到位引起的医疗纠纷,但个别医生仍存在不够注重沟通细节,如沟通时间及签字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注意加强督导。 (二)、针对手术安全管理方面,本月的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存在手术科室临床医生对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风险评估、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方面,分析原因:主要为外科临床医师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较差。改进措施:组织对外科系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安全相关制度的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加强监督考核。 (三)关于会诊制度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如下: 1、本月各科会诊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出:参加会诊较多的科室主要为康复医学科、中医科,其次为口腔科、皮肤科,内科系较少,这与我院收治病人的病种结构特点有关,我院收治病人以内科病人为主,跨专业科室间会诊,也会表现为内科系以外的科室,如康复及中医理疗科室。 2、本月各科会诊完成情况,从海泰电子病历系统统计的数据来看,本月统计数据不是很好,详见下图。主要表现为常规会诊不能及时完成,经向各相关科室调查分析,得知主要原因为,我院目前刚开始使用海泰病历系统传输会诊信息的1月,个别医生对会诊病例系统操作不熟练,在实际完成会诊后,没有及时从病历系统上提交会诊意见导致,导致全院常规会诊合格率为82%。会诊次数越多的科室,合格率越高,

完整word版2015年护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2015 年护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各临床科室: 为了提高我院护理质量并持续改进,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 版)》的要求,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达到连续、无间隙的护理,根据医院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我院日常护理质量的实际情况, 对临床科室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目标任务指标要求 一)护理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5% (合格标准90分)。 2. 一级护理合格率》90% (合格标准90分)。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合格标准90分)。 4. 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5. 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7.护理“三基”考核合格率》95% (合格标准:理论考试》80分,技术操作》90分)。 8.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进修、产假、病假除外),继续 教育学分达标率为100%。 新护士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合格标准90分)。 岗前培训率100%专科技能培训合格率》100% 10. 非难免压疮发生次数为0。 11. 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0。

9.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理论考试合格率》95% (合格标准80 12. 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二、护理工作任务 1.护士长及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理人员需发表论文》 年,且护士长必须承担或承办全院性护理讲课或查房至少年。 2.所有病区继续开展具有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 3.制定本病区护理工作计划,做到季、月有重点,周、安排,年终有总结,并制定本病房护理管理目标及达标措施。 4.根据科室人力资源,实行弹性合理排班,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护理工作;严格依法执业,护士不超范围执业。 5.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层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有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措施制度。 6.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和报告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7. 每周组织科室质量检查一次,护士长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应有记录,并与奖惩挂钩。

2016年护理目标管理总结及分析模板

**医院护理部 2016年护理目标管理达标情况的通报 2016年对照本年度护理管理目标,护理部对各科室目标管理达成情况进行了检查,现通报如下,请各科室及时整改,于本通报下发后7个工作日内将目标管理持续改进记录表交回护理部。 一、护理管理目标达成情况 项目急 诊 科 内 三 科 针 灸 科 供 应 室 儿 科 妇 产 科 骨 伤 科 平 均 值 目标管理得分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基础护理 护理文件书写跌倒/坠床管理压疮管理 导管护理 护理满意度抢救器材完好 灭菌物品 理论考试 操作考核

压疮发生例数/同期出院人次发生率% 输液反应发生人次/同期输液出院 人次 发生率% 输血反应发生人次/同期输血出院 人次 发生率% 跌倒/坠床发生例数/同期出院人次 发生率% 二、护理目标管理中存在问题 科室存在问题 急诊科1.护理管理(-1分):科室无护理工作小结。 2.护理安全(-1分):吸引器内消毒液超过2/3,护士不明确吸引器内装水的目的。 3.病室环境管理(-0.5分):护士在医生办公室吃零食,办公区脏乱。 内三科1.护理管理(-1分):无半年工作总结。 2.护理安全(-3分):急救物品设备不全;跌倒事件1例。 3.消毒隔离管理(-2分):空针裸放;医疗废物未及时处理。 4.病室环境管理(-0.5分):锐器盒内针头超过3/4。 中医康复针灸科1.护理管理(-0.5分):护士着装不规范。 2.护理安全(-1分):无急救物品一览表。 3.消毒隔离管理(-1分):治疗盘、治疗巾未保持清洁。4.病室环境管理(-0.5分):医疗废物桶未及时加盖。 消毒供应室1.消毒隔离管理(-1分):无菌物品存放区环境不清洁。2.病室环境管理(-0.5分):无菌室空调柜上不清洁。 儿科1. 护理管理(-2.5分):无半年工作记录;无疑难病例讨论;护士着装不规范。 2.护理安全(-1分):血压计未放在指定位置。 3.消毒隔离管理(-1分):空针裸放,用后未及时处理。 4.病室环境管理(-0.5分):治疗盘、安尔碘瓶架不清洁。

2018科室上半年医疗质量分析总结

2018年xx科上半年质量分析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达到根本目的。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考核科室运行情况的重要内容。现将2018年xx科上半年医疗质量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1、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住院超过30天分析 我科上半年出院781例患者,较去年同期出院增加。收治患者例数增呈长趋势。2018年上半年我科平均住院天数7天,完成医院规定目标值(<10天)。 2018年上半年我科住院超30天共5例。 住院超过30天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低年资医师的诊疗水平 2.加强医患沟通 3.完善双向转诊,对需长期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说服其下转乡镇医院 4.对于出于个人目的延长住院日,浪费医疗资源的患者,要积极说服出院,通过宣教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认识 5.加强住院病人管理,规范诊疗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病床使用率超标,说明病床超负荷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应严格把控住院指征,达出院指征者及时出院,加强病区医疗安全管理。 2、合理用药分析 1)存在问题: 药占比超标;部分病历使用抗生素前无细菌培养,部分病历使用抗生素后无实验室复查,对抗生素疗效无法判断;部分病历抗生素选择不合理,疗程不合理;部分存在无指征用药,药物使用无临床诊断,无病史记录。 2)原因分析 个别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掌握不到位,导致抗药物使用时间过长。且病程记录书写不认真,无用药分析。 出院带药剂量过大。腹膜透析液使用量大。

3)整改措施: 规范出院带药,不超剂量开药,严格执行医院规定。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的管理及监督,加强预防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的规范和管理,严格评估患者病情,使用疗程及使用剂量方面严格评估把控。 在医院监管下,科室加大对抗菌药使用监管,严格按医院的规定执行。不仅对症用药,还注重药物的合理应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必要时加强与药剂科医师进行沟通,规范医师用药指征。 规范病程书写,尤其病程记录内容,对特殊药用,特殊病情需要延长用药时间等患者病情进行详细分析,记录用药指证及目的。 规范出院带药,不超剂量开药,严格执行医院规定。 二、病历书写质量 上半年病历抽查甲级病历率汇总 科室病历自查及职能科室督查存在以下问题: 1.首页、眉栏及相关表格填写不全,有空缺。 2.病程记录年、月、日出现错误 3.运行病历书写不及时 4.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输血史有缺项或填写不全。 5.知情同意方面:空白或填写不完整,“知情告知”履行不充分 6.病程记录、三级查房内容过于简单,空泛、缺乏应有的指导性内容;病程记录中记录上级医生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过于简单;改换重要医嘱原因未说明;病历书写不及时;归档逾期现象较普遍;运用术语不规范、不准确(如病程记录中常常出现“继观”,未写明观察的重点内容)。 7.病历存在复制粘贴现象,且粘贴错误十分普遍 8.重要辅助检查报告单结果未记入病程中或会诊单 9.治疗用药和诊断不相符合情况时有发生,诊疗计划和医嘱用药两回事 原因分析 1.对病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薄弱 病历既是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分析和判断,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