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解剖,咽炎扁桃体炎及腺样体

咽部解剖,咽炎扁桃体炎及腺样体
咽部解剖,咽炎扁桃体炎及腺样体

第 4次课授课时间2016年11月 21日第1-3节课教案完成时间2016年8月 6日

课程

名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员杨俊慧职称副教授

专业层次临床医学专业5年

制本科

年级2013级授课方式理论课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篇第一章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第四章咽炎第五章扁桃体炎第六章腺样体疾病第七章咽部脓肿

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和相关网站基本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参考书:《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相关网站: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b11100650.html,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1.腭扁桃体的结构特点。2.咽后及咽旁间隙。3.急、慢性咽炎的病因、临床特点。4.

急、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因。5. 扁桃体手术方法。

理解:1.咽淋巴环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2.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3.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的划分及主要解剖结构。4.咽炎与咽感觉异常的鉴别。5.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分类(充血性,化脓性)。6.腺样体肥大治疗的意义。

掌握:1.急性咽炎的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方法。2.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依据。3扁桃体炎的常见并发症4.扁桃体周围脓肿的诊断性穿刺及切开引流。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共120分钟

1.咽的应用解剖20分钟

2. 咽的生理功能 20分钟

3.急性咽炎 15分钟、慢性咽炎20分钟

4.扁桃体疾病 20分钟

5.腺样体疾病 20分钟

6.小结 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鼻咽顶及侧壁的主要结构。2.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3.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4.增殖体肥大的诊断。

难点:1.咽淋巴环的理解及临床意义。2.慢性咽炎的治疗。3.扁桃体切除的时机的掌握。4.增殖体肥大的影像学表现。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通过身边亲友同学的病例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范畴与特点,同时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出思考题和指出知识要点。

教学组长审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审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篇咽科学

第一章咽部应用解剖学与生理学

(一)咽的分部

共分三部分:

鼻咽、口咽、喉咽(颅底、硬腭、舌骨、环状软骨下缘)

(一)鼻咽部

1、顶壁:为蝶骨体及枕骨底部,呈穹窿状。

2、后壁:C1-2

顶、后壁交界处,淋巴组织团块→腺样体:

形似半个剥了皮的桔子,表面不平,有5-6条纵形沟隙,居中的最深形成中央隐窝。

6-7岁时最大,10岁后逐渐退化萎缩。

3、前方:借后鼻孔与鼻腔相通。

4、下方:与口咽相延续。

5、侧壁:咽鼓管咽口、咽隐窝

(二)口咽部

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后壁平对第2、3颈椎,前方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舌背、两侧腭舌弓及腭咽弓共同构成。

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是腭扁桃腺。

舌根与会厌之间有舌会厌正中襞,左右的浅凹陷为会厌谷。

(三)喉咽部

又称下咽,位于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向下连接食管,该处有环咽肌环绕。

后壁平对第3~6颈椎。

前面有会厌及杓会厌襞与杓状软骨围成的喉口。

喉口两侧有两个较深的隐窝为梨状窝。

二、咽壁的结构

符合消化道壁组织学,即四层结构:

粘膜层、纤维层、肌层、外膜层。

三、筋膜间隙:多媒体图片示鼻咽部各壁。

重点掌握腺样体的位置和重要性。10分钟

多媒体图片示口咽部解剖。

多媒体图片喉咽部解剖。

多媒体图片

5分钟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时间分配

1.咽后隙→内含咽后淋巴结

2.咽旁隙→咽旁隙后隙走行有众多大的血管及神经。内侧借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同侧扁桃体相邻。

四、咽部的淋巴组织

咽淋巴环(Waldeyer):

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

内环: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成内环。

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一).腺样体

位于鼻咽顶后壁交界处的淋巴组织,表面不平,一般在6~7岁最大,10岁后萎缩。

(二).腭扁桃体

俗称扁桃体,位于舌、咽腭弓间的扁桃体窝内,扁桃体的外侧有一层包膜,与咽上缩肌相邻,它们间有一潜在间隙,称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内侧游离面有许多伸向扁桃体实质内的隐窝,易为病毒、细菌存留,形成感染。扁桃体上端粘膜与舌腭弓、咽腭弓相连,为半月襞,下端由舌腭弓延伸至扁桃体表面,为三角襞。

扁桃体的动脉供应:

(1)腭降动脉;

(2)腭升动脉;

(3)面动脉的扁桃体支;

(4)咽升动脉扁桃体支;

(5)舌背动脉。

五、咽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动脉:颈外动脉的分支,有咽升动脉的咽支、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的腭升动脉及及腭降动脉、舌背动脉等。

静脉:咽静脉丛→翼丛→面静脉及颈内静脉。

神经:咽丛由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构成。掌握咽淋巴环的组成。10分钟

多媒体图片说明。

多媒体图片说明。

5分钟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时间分配

六、咽的生理学

1、呼吸功能:气流出入通道,咽粘膜下腺体组织丰富,对气流有调节温度、湿度及清洁作用。

2、言语形成。共鸣腔

3、吞咽功能。

4、防御保护功能。咽反射

5、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6.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含吞噬细胞,制造具有免疫力的细胞和抗体: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免疫球蛋白等。

第三篇咽科学

第四章咽炎

第一节急性咽炎

(一)概念:

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

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常见于秋冬及冬春之交。

(二)病因:

1.病毒: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见。

2.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双球菌多见,以A组乙型链球菌感染最为严重。

3.环境因素:如干燥、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

(三)临床表现:起病急

1、咽干、咽痛、灼热。

2、吞咽时加重。

3、全身症状:

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

4、炎症波及喉部→声嘶、咳嗽等。

5、查体:粘膜充血、水肿等。

(四)诊断和并发症: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即可诊断。

常见并发症:

中耳炎、鼻窦炎、喉炎、气管炎及肺炎、急性脓毒性咽炎,多媒体图片说明。10分钟

典型症状为空咽时比咽水或食物时疼痛更加明显。

15分钟

多媒体图示急性咽炎。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时间分配

可能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及败血症等。

应注意是否为急性传染病的前趋症状或伴发症状。若发生假膜性坏死,应首先排除血液病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1.治疗

1.抗感染;

2.全身对症;

3.中医中药;

4.局部含化片等。

第二节慢性咽炎

(一)概念:

是指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病程长、顽固。

(二)病因(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1、急→慢: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2、鼻部疾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3、烟酒,粉尘,有害空气,辛辣食物等;

4、全身各种慢性疾病,如贫血、便秘、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等。

(三)病理

1、慢性单纯性:咽粘膜层慢性充血,粘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粘液腺肥大,分泌亢进;

2、慢性肥厚性:咽粘膜慢性充血、肥厚,粘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形成咽后壁颗粒状的隆起,有时甚至融合化脓。若咽侧索淋巴组织增生,则该处呈条索状增厚。

3、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少见,腺体分泌少,粘膜萎缩变薄。

(四)临床表现

【症状】

多种多样,因人而异,轻重不一。

咽部有异物感,灼热感或微痛感。

常有分泌物附着于咽喉壁。

晨起刺激性咳嗽等。

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有恶心感﹑刺激性干咳无痰。

【检查】

慢性单纯性咽炎:粘膜慢性充血,小血管扩张,暗红色,有分泌物;

慢性肥厚性咽炎:粘膜肥厚,弥漫充血,淋巴滤泡增生,侧索肥提问同学:慢性咽炎的症状?

5分钟

多媒体图片说明。5分钟

结合多媒体讲解

5分钟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时间分配

厚,咽反射敏感,分泌亢进,痰多;

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粘膜干燥,萎缩变薄,附有粘稠分泌物或带臭味的黄褐色痂皮。

(五)诊断:

需首先排除早期肿瘤性疾病。

注意询问病史。

仔细全面检查,特别是鼻咽部﹑喉部,排除严重病变、全身疾病、肿瘤。

分三型(指导治疗)。

(六)治疗:

1、病因治疗:

坚持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烟酒﹑辛辣刺激物﹑有毒气体等。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积极治疗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其他疾病。

2、局部治疗

单纯性咽炎:含片、雾化

肥厚性咽炎:含片、烧灼法﹑激光

萎缩性咽炎:2%碘甘油涂抹咽部、雾化、喷雾剂。

3、抗病毒、中医药

阴虚,虚火上扰,宜滋阴清热。

多用桂林西瓜霜、草珊瑚含片、口含片:咽喉爽等。

4.咽部注射。

5.肥厚性→烧灼等。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肥大的淋巴滤泡或用冷冻或激光治疗。不易治愈。

第五章扁桃体炎

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一)概念

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往往伴有程度不等的咽粘膜和其他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易发病。

(二)病因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引起。

隐窝病毒(机体抵抗力下降)→外界大量繁殖→发病。

受凉、劳累、烟酒过度均为诱因。

具有传染性2~4天。

(三)病理

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轻,病变局限于表面粘膜。

2.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重,侵及淋巴滤泡,脓点。

3.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炎症始于隐窝,继而侵入实质。假膜。典型症状为空咽时比咽水或食物时疼痛更加明显。

多媒体图示慢性咽炎。

5分钟

多媒体图示急性扁桃体炎病理分型。5分钟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时间分配

(四)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周身不适、便秘等。

2、局部症状:咽痛为主,疼痛剧烈,常放射至耳部,吞咽困难,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五)诊断:病史+体征,容易诊断

(六)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淋巴结炎等。

2.全身并发症:链球菌侵入门户→风湿、心、肾、关节炎等。(七)治疗:抗菌消炎为治疗原则。青霉素首选。

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一)概念

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疾病之一。

(二)病因

1.急→慢: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2.隐窝的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感染滋生所致。

3.某些急性传染病后可引起慢性病变,如猩红热、麻疹、白喉等。(三)病理

分为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

主要病变在隐窝,隐窝粘膜受损,上皮增厚或形成小溃疡,坏死物呈干酪样物,向隐窝口排出,溃疡愈合可形成瘢痕。

若开口受阻,则隐窝扩张成小囊肿或小脓肿。

(四)临床表现

本病特点是常有反复急性发作病史,而平时多无自觉症状。

常有反复急性发作史---最主要;

扁桃体及腭舌弓呈慢性充血;

隐窝口见黄、白色干酪样物;

扁桃体肿大,表面疤痕,凹凸不平;

与周围组织有粘连;颌下淋巴结肿大;

呼吸不畅(鼾声、共鸣障碍)。

【扁桃体肿大分度】

1度:两腭弓之间 2度:超过咽腭弓 3度:靠近正中线(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有反复急性发作病史;结合局部检查。

【鉴别诊断】扁桃体角化症;

扁桃体肿瘤;互动:提问学生

问题: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多媒体图片示慢性扁桃体炎。

5分钟

提问,

扁桃体肥大的危害性(案例1)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

时间分配

(六)并发症咽炎。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肾炎。

扁桃体的免疫研究。

扁桃体“病灶”问题。

(七)治疗

1.保守治疗:应用抗菌药物,抗变应性药物和增强免疫力的药

物,局部涂药,隐窝灌洗,加强体育锻炼。

2.手术治疗:扁桃体切除术。

适应证:

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合并有扁周脓肿者。

2.扁桃体大→影响正常功能、呼吸、吞咽等。

3.引起体内其它脏器病变的病灶;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或急性中耳炎与扁桃体有明显全身炎症者。

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5.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慎重选择。

禁忌证:

1.急性期,合并扁周炎、扁周脓肿形成者可急性期进行手术。

2.造血系统疾病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如再障、紫癜病等。

3.全身性疾病,如TB、风湿等活动期,高血压未控者。

4.脊髓灰、白质炎(少见)或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期。

5.妇女月经期间和月经前期,妊娠期。

6.家族中有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特别低者。

手术方法: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挤切术。

术后护理:卧床休息,即时排唾液,饮食控制,镇痛止咳。

手术的并发症:出血,伤口感染,肺部并发症。

案例:患儿,男,3岁,咽痛,发热两天,检查见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充血,既往无扁桃体反复发作病史,宜采取的治疗为:

A. 扁桃体剥离术

B. 扁桃体挤切术

C. 全身应用抗生素

D. 隐窝灌洗

E. 激光疗法

解析:扁桃体是个重要的免疫器官。从免疫观点来看, 2~5岁小儿这些作用最为活跃,绝不应在小儿免疫未充分形成之前将扁桃体切除。小儿扁桃体肥大,常是生理现象,是免疫活动正在增长的表现,也可能是变态反应的表现。如未影响呼吸或吞咽者,不应行扁桃体摘除术。若扁桃体成为病灶损害机体,可行手术切除。治疗3分钟

重点掌握扁桃体切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案例2,具体解析扁桃体切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图示不同的手术方法2分钟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七章咽部脓肿

第一节扁桃体周围脓肿

一、概念:

扁桃体周围隙内的化脓性炎炎症。早期形成蜂窝织炎(称扁桃体周围炎),继之形成脓肿。

二、病因及病理

致病菌:金葡菌、链球菌。

继发于扁桃体炎,位于一侧扁桃体周围隙

三、临床表现:

急性扁桃体炎3~4天后,发热仍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重,可向同侧耳部放射,进而出现吞咽困难、张口受限等症状。需考虑扁桃体周围炎及扁桃体周围脓肿形成。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急性扁桃体炎后一侧咽痛加剧;扁桃体周围隆起明显;穿刺抽出脓液。

鉴别诊断:咽旁脓肿、肿瘤。多媒体图片

3分钟

多媒体图片显示病理和外观。

2分钟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五、治疗:

脓肿形成前的处理:按急性扁桃体炎处理。抗生素,对症处理。

脓肿形成后的处理:穿刺抽脓,切开排脓,扁桃体切除术。

大剂量足疗程的有效抗生素(药敏);

穿刺抽脓、切开排脓:

“穿刺点定位”两线相交(悬雍垂根部水平线—舌腭弓垂直线)

结合多媒体讲解

切开引流要点:

准、深、多次、充分;扁桃体切除术。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六章腺样体疾病

急性腺样体炎【临床表现】

患儿突发高热,体温高达40℃

鼻塞→用口呼吸→哺乳困难

腺样体炎症→咽鼓管→耳闷胀、耳痛、听力下降→中耳炎【检查】结合多媒体讲解5分钟

结合病例讲解

5分钟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时间分配

腺样体急性充血肿大,表面有渗出物

【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对症治疗,退热、休息。

局部应用0.5%麻黄素点鼻

第二节腺样体肥大

定义:

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称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临床表现:

耳部症状:咽鼓管咽口受阻→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及耳鸣鼻部症状:引流受阻→鼻炎,鼻窦炎→鼻塞流涕,闭塞性鼻音咽部症状:分泌物→刺激咽部粘膜→咳嗽,咽部不适

腺样体面容

全身症状:发育冀营养差,夜惊,磨牙,遗尿

检查:

硬腭高窄,扁桃体肥大结合多媒体讲解10分钟

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时间分配

张口呼吸,腺样体面容

鼻咽顶部和后部可见腺体分叶状增生,似橘瓣

鼻咽部可触及柔软肿块

X线侧位片示鼻咽部软组织影

治疗:腺样体切除术

小结

结合多媒体讲解

5分钟

小结1.鼻咽顶及侧壁的主要结构、腭扁桃体的构造。

2.咽淋巴环的理解及临床意义。

3. 咽的生理功能。

4.咽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扁周脓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5.熟悉:咽炎、扁桃体炎及扁周脓肿的病因。

6.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

思考题及作业题1、描述咽的分部。

2. 何为内淋巴环和外淋巴环,其构成如何?有何意义?

3.咽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员签名:年月日

鼻咽部断层解剖图

借花献佛------刘国清(广东省中医院影像中心,2010.11) 1 Orbicularis oris muscle(口轮匝肌) 2 Levator labii superioris muscle(提上唇肌) 3 Maxilla (palatine process) and incisive canal(上颌骨和门齿管) 4 Levator anguli oris muscle(提口角肌) 5 Maxillary sinus(上颌窦) 6 Major zygomaticus muscle(颧大肌) 7 Soft palate(软腭) 8 Masseter muscle(咬肌) 9 Nasopharynx(鼻咽) 10 Medial pterygoid muscle(翼内肌) 11 Temporal muscle(颞肌) 12 Tensor veli palatini muscle(腭帆张肌) 13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翼外肌) 14 Mandibular nerve (V3)(下颌神经) 15 Pharyngotympanic tube (auditory tube)(咽鼓管)(torus levatorius)(提肌圆枕/咽鼓管圆枕) 16 Maxillary artery(上颌动脉) 17 Longus capitis muscle(头长肌) 18 Retromandibular vein(下颌后静脉) 19 Ramus of mandible(下颌支) 20 Levator veli palatini muscle(腭帆提肌) 21 Glossopharyngeal nerve (IX)(舌咽神经) 22 Occipital bone, basilar part(basion)(枕骨/枕骨斜坡) 23 Internal carotid artery(颈内动脉)

咽部解剖,咽炎扁桃体炎及腺样体

第 4次课授课时间2016年11月 21日第1-3节课教案完成时间2016年8月 6日 课程 名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员杨俊慧职称副教授 专业层次临床医学专业5年 制本科 年级2013级授课方式理论课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篇第一章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第四章咽炎第五章扁桃体炎第六章腺样体疾病第七章咽部脓肿 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和相关网站基本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参考书:《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相关网站: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4b11100650.html,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1.腭扁桃体的结构特点。2.咽后及咽旁间隙。3.急、慢性咽炎的病因、临床特点。4. 急、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因。5. 扁桃体手术方法。 理解:1.咽淋巴环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2.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3.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的划分及主要解剖结构。4.咽炎与咽感觉异常的鉴别。5.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分类(充血性,化脓性)。6.腺样体肥大治疗的意义。 掌握:1.急性咽炎的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方法。2.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依据。3扁桃体炎的常见并发症4.扁桃体周围脓肿的诊断性穿刺及切开引流。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共120分钟 1.咽的应用解剖20分钟 2. 咽的生理功能 20分钟 3.急性咽炎 15分钟、慢性咽炎20分钟 4.扁桃体疾病 20分钟 5.腺样体疾病 20分钟 6.小结 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鼻咽顶及侧壁的主要结构。2.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3.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4.增殖体肥大的诊断。 难点:1.咽淋巴环的理解及临床意义。2.慢性咽炎的治疗。3.扁桃体切除的时机的掌握。4.增殖体肥大的影像学表现。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通过身边亲友同学的病例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范畴与特点,同时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出思考题和指出知识要点。 教学组长审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审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

咽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咽部的解剖及疾病 2014-2015(一)临专、口专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研室某某某 同学们好,我是今天授课老师王晓凤,今天我们学习咽部的解剖,请大家看幻灯片。 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及要求如下: 1、咽的分部 2、咽壁的构造 3、咽的淋巴组织 4、咽的血管及神经 5、咽的生理学 6、咽部疾病 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咽腔的口咽和喉咽两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一)鼻咽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 ⑴鼻咽部上壁后部的粘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幼儿时期较发达,6-7岁时开始萎缩,约至10岁以后完全退化。 ⑵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⑶咽鼓管咽口咽腔经此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咽鼓管咽口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或用力张口时,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波及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二)口咽 口咽位于腭帆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上续鼻咽部,下通喉咽部。 腭扁桃体位于扁桃体窝内,是淋巴上皮器官,具有防御功能。 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 (三)喉咽 喉咽是咽的最下部,稍狭窄,上起自会厌上缘平面,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食管相续。喉咽部的前壁上份有喉口通入喉腔。在喉口的两侧各有一深窝称梨状隐窝,为异物常滞留之处。 (四)咽壁肌 咽肌为骨骼肌,包括咽缩肌和咽提肌。咽缩肌包括上、中、下3部,呈叠瓦状排列,即咽下缩肌覆盖于咽中缩肌下部,咽中缩肌覆盖于咽上缩肌下部。当吞咽时,各咽缩肌自上而下依次收缩,即将食团推向食管。咽提肌位于咽缩肌深部,肌纤维纵行,起自茎突(茎突咽肌)、咽鼓管软骨(咽鼓管咽肌)及腭骨(腭咽肌),止于咽壁及甲状软骨上缘。咽提肌收缩时,上提咽和喉,舌根后压,会厌封闭喉口,食团越过会厌,经喉咽进入食管。 (五)咽壁分层 咽壁从内至外有4层,即黏膜层、纤维层、肌层和外膜层。其特点是无明显黏膜下组织层,纤维层与黏膜层紧密附着。 1、黏膜层咽的黏膜与咽鼓管、鼻腔、口腔和喉的黏膜连续。鼻咽部的黏膜主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咽的应用解剖学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同通道,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略呈漏斗形。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全长约12CM。前面与鼻腔、口腔和喉相通;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两侧与大血管和神经毗邻。 咽的分部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一、鼻咽(上咽) 位于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下方,前方正中为鼻中隔后缘,两侧为后鼻孔,后面平对第 1、2颈椎;顶部由蝶骨体、枕骨底部构成,后壁呈穹隆状。腺样体(咽扁桃体)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咽鼓管扁桃体 二、口咽(中咽) 是口腔向后方的延续部,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后壁平对第 2、3颈椎体,粘膜下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腭舌弓腭咽弓悬雍垂咽峡腭扁桃体咽侧索腭(硬腭、软腭)舌扁桃体 三、喉咽(下咽) 位于会厌软骨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后壁平对第3~6颈椎;前面为由会厌、杓会厌襞和杓状软骨所围成的喉口,与喉腔相通。其下方为食道入口。会厌舌会厌外侧襞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梨状窝环后隙 咽壁的构造 一、咽壁的分层

咽壁从内至外有4层,即粘膜层、纤维层、肌肉层和外膜层。特点是无明显粘膜下组织层,纤维层与粘膜紧密附着。 1、粘膜层 与咽鼓管、鼻腔、口腔和喉的粘膜连续。鼻咽部的粘膜主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中含混合腺。口咽和喉咽的粘膜均为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喊丰富的粘液腺、浆液腺和大量的淋巴组织。 2、纤维层 又称腱膜层,主要由咽颅筋膜构成,介于粘膜和肌层之间,上厚下薄,两侧的纤维组织在后壁正中线上形成咽缝,为咽缩肌附着处。 3、肌肉层 按其功能的不同分3组: (1)咽缩肌组: 包括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和咽下缩肌。共同收缩时可使咽腔缩小。 (2)咽提肌组: 包括茎突咽肌、咽腭肌和咽鼓管咽肌。收缩时可使咽、喉上举,咽部松弛,封闭喉口,开放梨状窝,食物越过会厌进入食管,以协调吞咽动作。 (3)腭帆肌组: 包括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舌腭肌、咽腭肌和悬雍垂肌。上提软腭、控制鼻咽峡启闭、分隔鼻咽和口咽的同时,也可使咽鼓管咽口开放。 (4)外膜层又称筋膜层,系颊咽筋膜的延续。二、筋膜间隙 1、咽后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

咽部应用解剖

咽部应用解剖 Applied Anatomy of Pharynx (一)咽的分部(图1) 咽为上宽下窄、前后稍扁呈漏斗形的肌膜管。上起颅底,顶壁以纤维膜紧密附着于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在环状软骨下缘结续接食管;前壁自上而下与后鼻孔、咽峡和喉口相通,所以此壁几乎不存在,仅在其下分借喉的后壁构成咽的前界;后壁借疏松结缔组织、椎前筋膜和椎前诸肌与颈椎相邻;两侧壁有茎突和附着于茎突的肌肉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咽腔是连接口腔食管、鼻腔到喉腔的共同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相交叉的部分。咽腔根据其前方的毗邻,以软腭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图1 图2 1.鼻咽部:鼻咽部又称上咽部,位于颅中窝底与软腭平面间,为顶部呈圆形的近似立方形腔道,连接鼻腔和口咽部。顶壁:呈穹隆状,以纤维膜贴于蝶骨体及枕骨基底部的下面,顶壁外侧邻近破裂孔,肿瘤常经此侵入颅内;后壁,平对第一、二颈椎,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构成咽扁桃体;前壁:正中为鼻中隔的后缘,两侧为后鼻孔;底壁:由软腭及其后边缘与咽后壁之间的鼻咽峡构成;侧壁:在相当于下鼻平面、距下鼻甲后端1~1.5cm处有咽鼓管咽口,其后上方为咽鼓管圆枕,圆枕后上方的凹陷为咽隐窗,是鼻咽癌好发部位(图2)。 2.口咽部:口咽部又称中咽部,位于软腭平面以下和会厌上缘平面以上,上接鼻咽部,下续喉咽部。上壁:软腭前面,包括悬雍垂;前壁:上份为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舌腭弓、咽腭弓构成,两弓之间为扁桃体窝,腭扁桃体位于此窝内(图3)。

图3 图4 3.喉咽部:喉咽部又称下咽部,位于会厌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上接口咽,下续食管。前壁:为会厌、杓会厌襞和杓状软骨所围成的喉入口;后壁:平对第四至第六颈椎;侧壁:为梨状窝。喉咽分区:①下咽上区:前界为轮廓乳头线1cm 后的舌根;后界为会厌舌面;下界为会厌谷;两侧为舌会厌襞。②下咽下区(梨状窝区):上界为舌会厌襞;下界为梨状窝尖;外侧界上部为甲舌膜,下部为甲状软骨翼板;内侧界上部为杓会厌皱襞,下部为环状软骨。甲舌膜与杓会厌皱襞之间为膜部,甲状软界与环状软骨之间为软骨间部。③下咽后壁区:为上自会厌尖平面、下至环咽肌间的下咽后壁。④环后区:系环状软骨后面和环咽肌区,上自环杓关节平面,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前壁为环状软骨后粘膜,后壁为椎前筋膜(图4)。 (二)咽壁的解剖及咽周间隙 1.咽壁的结构:咽壁组织由四层构成:①粘膜层:鼻咽部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口咽部、喉咽部为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含有咽腺及大量淋巴组织。②腱膜层:由纤维组织构成,上部坚韧肥厚,形成咽腱膜,下部形成坚韧的咽缝,为咽缩肌附着处。③肌肉层:一为 咽缩肌组:分为上、中、下三对,自上向下呈覆瓦状排列,分别起自翼突、舌骨大角和小角、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均止于咽缝;二为咽提肌组:由茎突咽肌为主要咽提肌,起自茎 突,止于咽后壁等处;三为腭帆肌组: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悬雍垂肌等组成。④筋膜层:为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包裹于肌层之外(图5)。 2.咽周间隙:包括咽后间隙和咽旁间隙。①咽后间隙:位于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上至颅底,下达气管分又平面,两侧有筋膜与咽旁间隙分开。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在咽后正中线处紧密附着,将咽后间隙分成左右两个互不相通的间隙。咽后间隙内有咽后淋巴结。② 咽旁间隙:左右各一,形如锥体,底朝上,尖向下。上起颅底,下至舌骨,内侧壁为下颌骨 升支、翼内肌和腮腺,后壁为椎前筋膜。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将旁间隙分为前、后两部。茎突前间隙较小,内含蜂窝组织及少数淋巴结,茎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动脉和静脉、颈外动脉、咽升动脉、腭升动脉、后四对颅神经、交感神经以及颈深上淋巴结(图6)。

咽部解剖,咽炎扁桃体炎及腺样体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 第4_次课授课时间2016年11月2±_日第1?节课教案完成时间2016年8月日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第三篇咽科学 第一章咽部应用解剖学与生理学 (一)咽的分部 共分三部分: 鼻咽、口咽、喉咽(颅底、硬腭、舌骨、环状软骨下缘) (一)鼻咽部 1、顶壁:为蝶骨体及枕骨底部,呈穹窿状。 2、后壁:C i-2 顶、后壁交界处,淋巴组织团块T腺样体: 形似半个剥了皮的桔子,表面不平,有5-6条纵形沟隙,居中的最深形成中央隐窝。 6-7岁时最大,10岁后逐渐退化萎缩。 3、前方:借后鼻孔与鼻腔相通。 4、下方:与口咽相延续。 5、侧壁:咽鼓管咽口、咽隐窝 (二)口咽部 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后壁平对第2、3颈椎,前方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舌背、两侧腭舌弓及腭咽弓共同构成。 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是腭扁桃腺。 教学方法手段 和时间分配 多媒体图片示鼻咽部各壁。 重点掌握腺样体的位置和重要性。 10分钟 多媒体图片示口咽部解剖。 多媒体图片喉咽部解剖。

舌根与会厌之间有舌会厌正中襞,左右的浅凹陷为会厌谷。 (三)喉咽部 又称下咽,位于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向下连接食管,该处有环咽肌环绕。 后壁平对第3?6颈椎。 前面有会厌及杓会厌襞与杓状软骨围成的喉口。 喉口两侧有两个较深的隐窝为梨状窝。 二、咽壁的结构 符合消化道壁组织学,即四层结构: 粘膜层、纤维层、肌层、外膜层。 三、筋膜间隙: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和 时间分配 多媒体图片 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