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六标准看声声慢的英译本

从翻译六标准看声声慢的英译本
从翻译六标准看声声慢的英译本

从诗歌翻译六标准看《声声慢》的英译本

摘要: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复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把中国古典文学唐诗宋词译成英文。一门旨在建立翻译规范并依据规范而进行的学术评判活动即翻译批评应运而生。如今,建构一个为文学翻译批评实践活动提供完整参数系统的批评体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书中,提出了以诗歌翻译为模式新建的文学翻译评价的六条标准即:体制、诗味、语言、文化、倾向。本文欲借助这六条标准对李清照词作《声声慢》的两种英译本进行评析,以期获得更加规范系统的翻译批评准则,从而更好地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关键词:诗歌翻译;翻译批评;评判标准;《声声慢》

一、引言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全世界人民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美,诗歌的英译被提上日程。然而诗歌的翻译之难众所周知。正如顾正阳所说“一首诗歌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翻译中的任何不慎都将破坏这件艺术品的完美, 严格地说, 诗歌是不可译的, 至少具有不可译性, 宽宏地说, 诗歌翻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1994:73)。那么怎样的翻译才是科学贴切的呢?目前翻译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翻译实践,就必然有翻译批评。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条根本纽带”[l]。然而对于如何展开翻译批评,翻译界一向众说纷纭。因而笔者认为翻译批评的当务之急是建构一个为文学翻译批评实践活动提供完整参数系统的批评体系。在试图建立文学翻译批评规范的过程中,翻译标准问题这一始终居于翻译批评核心位置的问题又一次被提及。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书中提出了诗歌翻译评判的六条标准:(l)译文体制是否与原文体制相一致而且合适(体制问题);(2)译文是否象原诗一样具有诗味而且有可读性(诗味问题);(3)译文是否具有译人语应当具有的文学语言特色(语言问题);(4)译文是否

体现译人语(或译出语)的文化特色而且和谐一致(文化问题);(5)译文在思想内容上是否符合原作的创作倾向(倾向问题);(6)译文的表现风格是否与原作属于同一类型(风格问题)。本文将参照这六条标准,对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两个英译本进行评析。

二、《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及其略解读

《声声慢》是宋代著名词人,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与之志趣相投的丈夫李明诚也病死在任上。此时,年仅50的李清照孤单一人,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尽尝了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悲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以其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词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之后的“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三、《声声慢》英译本

《声声慢》大气包举,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衰,堪称翻译界的歌德巴赫猜想。它难译之至,以至于很多人都反对翻译这首词,也正因为其有无与伦比的挑战性,所以才吸引了众多译者不懈的尝试。目前已有10余种译文,笔者认为以林语堂先生和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尤具代表性(以下简称林译、许译)。

So dim, so dark, / So dense, so dull, / So damp, so dank, / So dead!

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 / Makes it harder than ever to forget!

How can a few cups of thin wine / Bring warmth against / The chilly winds of sunset?

I recognize the geese flying overhead: / My old friends, / Bring not the old memories back!

Let fa llen ?owers lie where they fall. / To what purpose/And for whom should I decorate?

By the window shut, / Guarding it alone, / To see the sky has turned so black!

And the drizzle on the kola nut / Keeps on droning: / Pit-a-pat, pit-a-pat!

Is this the kind of mood and moment / To be expressed!

(林译)

I look for what I miss; / I know not what it is. / I feel so sad, so drear, /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How hard is it / To keep me fit / In this lingering cold.

By cup on cup / Of wine so dry / Oh, how could I / Endure at dusk the drift / Of wind so swift?

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yellow ?owers, / 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 Who will pick them up now?

Sitting alone at the window, how/ Could I but quicken / The pace of darkness that

won’t thicken?

On parasol-trees a fine rain drizzles, /As twilight grizzles.

By one word “sad” ? / Oh, what can I do with a grief/ Beyond belief!

(许译) 四、《声声慢》林译本和许译本的评析

文学翻译批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摆脱了凭主观印象“感悟式”的批评模式,但一直以来,“文学翻译批评一方面仍将自身囿于文本之中,旨在对译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却踟蹰于文本中心论和读者批评论等诸多批评理论间而裹足不前。王宏印教授在其论著《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文中提出了以诗歌翻译为模式的文学翻译评判的六条标准,对文学翻译批评系统化、规范化的作了有益探索。在接下来的论述中,笔者将参照王教授所提的六条标准,对上述李清照词《声声慢》的林译本和许译本做出分析评价。

(一)体制问题

如同应用文要符合交际原则,学术论文要符合学术规范一样,翻译诗词也要遵守诗词特定的体制。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宋词以其独特的体制美为人们称道。在翻译的时候,也要尽量遵守这种特有的体制,即使无法做到形式对等,也要做到形式相近。

从字数上看,《声声慢》词共97字,上阕49字,下阕48字。林译本分上下两节,上节58字,下节54字,与原作相差无几。许译本上节73字,下节58字,字数与原作略有差距,但也基本合适。由此可见,两种译文虽然在字数形式上与原词有不同程度的出人,但从体制上来看,都属以诗译诗,与原文体制相一致。(二)诗味问题

译诗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把原诗的意思翻译出来,甚至把原诗的体制移植过来是远远不够的。诗词与其它文学体裁的不同之处关键在于诗具有独特的诗味。字对字的翻译会使诗味全无。因此,在准确理解诗歌含义,认真研究其格律体制的同时,译者也应注意诗味的还原。

诗歌不仅讲究意境优美,更要讲究音韵和谐、自然、流畅。《声声慢》的词句

长短交错,吟诵起来时而舒缓悠长,时而短促有力。林语堂先生的译文,模仿原诗的结构,在开头很有气势地运用了多个重复强调结构,与原诗的重叠结构有异曲同工之效。特别是开头几句“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dead!”堪称绝译。林先生巧妙地利用头韵,选择了八个以“d”开头的形容词,使英诗传达的音韵美丝毫不逊于汉语叠词。用7个“so+adj.”的结构一字排开,将7对叠字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细腻的感情发展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揭开,将词人由感伤自己的身世悲惨到肝肠寸断、悲观无望的心情刻画地入木三分。许渊冲先生也充分发挥英语格律诗的优势,在译诗过程中注意原诗整体格律的保留,使其译作更具诗味。例如许译本中/s/、/i:/、/t/、/ai/、/ao/、/f/、/n/头韵和尾韵压得很美,特别是/i:/韵和原文中的“凄凄惨惨戚戚”极为相似!

另外,词中所描写的动作和烘托的气氛只是一种物化的场景,而它要真正传达的是一种无法用语言直接勾勒的愁绪,这种愁绪只能通过物象间接地勾起读者的想象。笔者认为,上述林译本和许译本都对这首词的意境有着良好的把握,较好地保留了原有的诗味。

(三)语言问题

《声声慢》这首词现实了词人在语言技巧方面卓越的艺术造诣。词人巧妙运用了舌音、齿音重叠,尾韵头韵及双声叠韵等艺术语言特征。如何在译文中将原作中的语言特色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是颇具思量的。

此外,李清照写词相当重视音律,这首《声声慢》运用的音乐性的抒情语言就很有特色。林语堂译本中第一节“So dim,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运用双声和头韵,生动地再现了黄昏细雨、孤苦无依的境况,而且共用十四个音节,与原词完全一致,前面用六个形容词描绘周围环境,而以“dead一词收住,情景交融,份量极重,完美地体现了原词意思上的递进。同时林语堂译本中也多次用到/n/、/l/压韵,有一定的音律之美。

相较于林语堂,许渊冲先生在译诗时对音律美的研究更为讲究,为了实现译诗与原词音律上的同等效果,他采用了英译诗中典型的押尾韵、押头韵、双声等翻译技法,使得译诗读来音乐感十足,充分传达了原词那种悲悲切切的伤感。第一节押的是AABBCCD 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好地传达了“音美”。除此之外,整首诗压得尾韵也极具考量。上片:/s//z//i//t//d//p//ai//t//s//d/;下片:/z//au//n//z//f/

——这些发音都很有特色。首先,从发音位置看,/s//z//t//d//p/这些辅音基本上都集中在舌尖、齿尖与嘴唇,是齿像音和双唇音;其次,从其发音方式看,它们是摩擦音和爆破音,因此声气出来不自由,不能纵情奔放,这些声音的本身便有一种艰涩凄楚的感觉,最适于表达凄楚艰涩或类似的情调。

此外,许渊冲在音美上也作了许多细节的处理。例如:他将原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几句诗句翻译为:It breaks my heart,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短短的3 行诗中却反复/s//z//t//d/的摩擦爆破辅音,读来节奏感强一连串的/s/声,把女词人痛苦无奈的呼声和撕心裂肺的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原词“雁过也,正伤心”所传达的含蓄的绝望情绪似乎更进一层。许渊冲这样精心而自然地运用语音表达情绪,将声音口吻与所要抒发的内在感情和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四)文化问题

不同国家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等原因,有其自己的语言特色。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在翻译中必然会时刻体现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两种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造成原文在其本土文化背景下由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之美的缺失,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这种以意境为生命的体裁。正如舒奇志所言,“文化意象是文化记录的语言符号,它凝聚着人类的经验和智慧,是世界各民族观察、分析外部世界的心灵果实,是各民族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结晶,它高度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各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舒奇志,2007: 58)

例如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借助“雁”这一典型的中国文化意象,一方面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暗含鸿雁,表达了词人思念亡夫的孤独落寞哀伤的情绪。在翻译时,译者要将这一互文性意象内涵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浸染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的读者看到“雁”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其中的种种意蕴,但大部分浸染于英语文化中的读者仅凭借字面固有信息是很难体会到这种种意蕴的,因此,如何把这一文化意象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是对译者显然是一个考验。

林语堂将“雁”译为“geese”,许渊冲将其译为“wild geese”,二者的处理方式大同小异,都未能将“雁”的厚重文化意蕴传递出来。在未加任何注解的情况下,译文读者很难通过“geese”一词联想到其中包含的词人思念家乡、思念丈

夫的悲苦情绪。此外,在英语文化里,“geese”还含有贬义色彩,指傻瓜笨蛋,这更和原文的意蕴相差甚远。

此外,“梧桐”作为另一个古典诗词中充满文化含义的意象,在诗词中常用来表示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早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就有了对这一意象的化用,“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在这首词的情境里,“梧桐更兼细雨”更能衬托出女词人的阵阵哀愁。在对梧桐一树的翻译中,林译为And thedrizzle on the Kola nut/keeps on droning:/Pit- a- pat, pit- a- pat。许诗译为On parasol- trees a fine rain drizzles。可见,翻译后的文本只满足了意义的准确性,却少了这些文化背景的独特理解,因此,英语读者是很难去深刻体味文中那种意境的深邃之美的。

由此可见,在英译古典诗歌时,译者能做的只能是在某种程度上无限接近原诗的意境。由于文化的文学习惯的以及语言方面的无可逾越的差异问题,我们无法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歌意境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的转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试图翻译这首千古绝唱中的字句。

(五)倾向问题

写作倾向往往最接近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于作品的主题和主旨具有统摄作用,或者作为一种气氛和情绪,笼罩于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在翻译中由于语言差异、寒化差异、个性差异,时而会改变原作的主导倾向,发生重大的或细微的偏差。所谓译作的总体倾向要和原作保持一致,就是指在方向上一致,在程度上相当。

《声声慢》这首词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为全词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作者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是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人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直到全词最后一句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道破满腹愁滋味。林译本和许译本都较好把握了原词的意境,以关键词切人,在音、形、意上都有所顾及,基本再现了词人悲苦欲绝的心情。译文的思想内容都符合原诗的态度,与原作保持一致。

(六)风格问题

考虑到风格传达的高难度,要求译文和原作的风格完全一样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至少应该保证译文和原作的风格保持同一类型。所谓同一类型,就是至少不使一种风格混同于相近的另一种风格,更莫要演变为相反的风格,即高古莫为典雅,豪放莫为旷达,幽默莫失之贫嘴,简洁更莫以害义为代价,如此而已。

易安体的一大特征是口语的频繁使用。李清照善于运用两宋时期的口语,辅之以自然动人的文风,这都使她的词作浅显自然,通俗而不俗气。因此翻译当中也应该与此对应,选用简单的小词小句。《声声慢》这首词语言中就包括“乍”“还”“怎生得”“堪”等当时的口语词,使词浅显自然,通俗平易。林译本和许译本的创作风格与原作风格基本保持同一风格,语言平实无华,也无刻意雕琢之感。例如“乍”是初、才的意思。“乍暖还寒”应理解为才刚暖和了几天,天气又冷了。林语堂将此句翻译为“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措辞极为通俗易懂,却将词人对天气变化无常的无奈心境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其巧妙之处与原词相得益彰。相较于林译本的浅显通俗,许渊冲先生则选用了lingering cold这样的词,颇有奇趣。笔者认为,译文的意象比原文都要巧妙,译者巧用拟人手法,把秋末天气的冷暖无常比拟成一个似乎要走却又依恋不舍而有意逗留的人,从而使读者的眼前衍生出一种诗意美,就像看见女词人身披寒衣而无法御寒的孤独背影。

四、结语

通过对林语堂和许渊冲的译作分析,可以看到两个翻译家都凭着自己深厚的中英文语言功底对原词从不同侧面作了令人叹服的翻译尝试。我认为,在处理原文中的意境的转换时应该有所表现亦有所保留,力求达到传神传意的效果。诗歌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向译语读者进行不同文化意境的传递,诗歌翻译的最大障碍在于意象美的传达。为了克服文化差异,最低限度地减少诗歌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在翻译诗词时我们应做到不要把文学翻译等同于科学翻译,不能拘泥于原作的字面表达,要通过文化形象转换的方法,对原文中的文化形象进行保留、替代、增添、删减,把一种语言塑造的艺术文化形象用另一种语言再塑造起来,把与原作一样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译作展现给译语读者。

翻译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有节制的艺术”,译诗更是如此,犹如“戴着脚镣跳舞”。译诗难,评诗更难。笔者以根据王宏印教授诗歌翻译评判参考标准,只旨在

探讨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科学化的诗歌翻译批评参数,以更好地指导诗歌翻译实践。用严复的话说:“译诗三难:安身、立命、传世。求安身已大难矣!顾安身而无意立命,虽译犹不译也,逞论传世哉。”

参考文献:

[1]Chang,Kang -i Sun.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2]Hatim,B &Mason,I.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Newmark,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6.

[4]林语堂.诗词翻译的艺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

[5]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

[6]许渊冲.许译中国经典诗词: 李清照词选[M].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7]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10.

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拼音及翻译整理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shēnɡ 声shēnɡ 声màn 慢·xún 寻xún 寻mì 觅mì 觅 lǐ 李qīnɡ 清zhào 照 x ún 寻 x ún 寻 m ì 觅 m ì 觅 , l ěn ɡ 冷 l ěn ɡ 冷 q īn ɡ 清 q īn ɡ 清 , q ī 凄 q ī 凄 c ǎn 惨 c ǎn 惨 q ī 戚 q ī 戚 。 z h à 乍 n u ǎn 暖 h u án 还h án 寒s h í 时h óu 侯 , z u ì 最 n án 难 j i ān ɡ 将 x ī 息 。 s ān 三b ēi 杯 l i ǎn ɡ 两 z h ǎn 盏d àn 淡 j i ǔ 酒 , z ěn 怎d í 敌t ā 他 、w ǎn 晚 l ái 来 f ēn ɡ 风j í 急 。 y àn 雁ɡu ò 过y ě 也 ,z h èn g 正 s h ān ɡ 伤 x īn 心 ,q u è 却 s h ì 是 j i ù 旧 s h í 时x i ān ɡ 相s h í 识 。 m ǎn 满 d ì 地 h u án ɡ 黄 h u ā 花 d u ī 堆 j ī 积 ,q i áo 憔 c u ì 悴s ǔn 损 、r ú 如 j īn 今 y ǒu 有s h u í 谁 k ān 堪z h āi 摘 。 s h ǒu 守 z h e 着 c h u ān ɡ 窗ér 儿 ,d ú 独 z ì 自z ěn 怎s h ēn ɡ 生d é 得 h ēi 黑 ? w ú 梧 t ón ɡ 桐ɡèn ɡ 更 j i ān 兼 x ì 细 y ǔ 雨 ,d ào 到h u án ɡ 黄 h ūn 昏 、d i ǎn 点 d i ǎn 点 d ī 滴d ī 滴 。

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译本

从翻译美学角度 对比分析《声声慢》英文译本 姓名:邢娜 学号:2120111442

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英文译本 姓名:邢娜 学号:2120111442 摘要:诗歌是人类文学殿堂的瑰宝,是最为纯粹的文学形式。古诗英译不能仅仅 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在目的语中再现美感。本文从讨论翻译美学和翻译学“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出发阐述了诗歌翻译美学,并在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基础上,对美国肯尼思.雷克斯罗斯、我国许渊冲和徐忠杰的三种英文译 本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诠释了翻译诗歌美学,并对比总结出“三美原则” 在译作中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声声慢》,翻译美学,“三美”,译本,艺术 第一章李清照与《声声慢》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著名学 者李格非之女,自幼博通诗书。她写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 有成就,曾被称为“易安体”,被目为婉约派正宗,对词的看法相当保守。其词 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苍凉沉郁,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声声慢》,中国文学史上的“叠音绝唱”,是李清照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 所作的词,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一共用了九次叠音,尤其是开篇七叠连用,音凄情苦,自古以来令人哀伤叹绝。 李清照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此首《声声慢》是她晚年的 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此时正值外敌入侵,她在故乡山东的房子也被敌兵付 之一炬。丈夫已病死,而夫妻二人费尽半生心血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在慌忙避难 过程中丢失殆尽。作者当时已经年近五十,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于是在深秋的某一天,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默写、选择题积累

《声声慢.寻寻觅觅》习题及答案李清照【部编版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说明:选自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教材,精心编辑了诗的翻译、理解性默写、辨析选择题。 【习题】 一)翻译: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翻译: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翻译: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翻译: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翻译: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⑤满地黄花堆积。 翻译: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 ⑥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翻译: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 ⑦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翻译: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 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翻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二)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

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三)选择题: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B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D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讲解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讲解 作品原文 声声慢 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独自⑻,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 词句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摘:可摘。 ⑻着: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3-6] 白话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文学赏析 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

李清照声声慢数种英文译本

李清照声声慢数种英文译本 (2011-04-27 10:05:41) 转载 分类:文学留声机 标签: 杂谈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 任治稷、余正译 Sheng Sheng Man Restless and lost, Cold and lonely, Wretched, miserable and anxious. Early warmth laced with chill, Hardest time for convalescing. Two or three cups of light wine, No antidote against the gusty evening wind. Wild geese just flying by, Heart-wrenching, Turned out to be old acquaintances. The yard piled up all over with yellow blossoms, Withered and ruined, Now none worth picking. Vigil by the window alone, What heavy time before dark! Wutong trees on top of fine drizzling, Until dark, Dripping and trickling, Things in this order, How gloomy can the "gloom" be?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声声慢》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词人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下面是关于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声声慢——[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有平韵仄韵二体,本篇是仄韵体。 寻寻觅觅:若有所失,想把它寻找回来而不可得的心理状态。形容内心空虚,心神无主的样子。寻,寻思。觅,搜索。 冷冷清清:既是指环境的冷清,也指心情的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描绘内心孤独痛苦的感觉。凄凄,凄苦

寒冷悲伤的样子。惨惨,悲惨,内心忧郁的状态。语出《诗经·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虚。”戚戚,忧愁,心有所动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于我心有戚戚焉。”形容心情极度忧伤。 乍暖还寒时候:指深秋天气变化无常,由暖而变寒,忽暖忽寒。语出张先《青门引》“乍暖还清冷。”乍,刚,初。还,旋即。 最难将息:很难调养自己。将息,休养,调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无限伤心的时候,偏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相识。此句是见景生情,回忆早年寄给丈夫的《一剪梅》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来时,月门西楼。”因此这里称雁为旧时相识。 憔悴损:枯萎凋零。 如今有谁堪摘:如今有谁还会有兴致采摘呢 独自怎生得黑:独自一人,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呢怎生,怎么。黑,天黑。 梧桐更兼细雨:再加上细雨打到梧桐树叶上。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次第:这种情况,或这般光景(宋时的口语)。次地,有一系列、一连串的意思。 怎一个愁字了得:怎能是一个愁字概括的了得呢! 【翻译】

《声声慢》的英译

这首《声声慢》曲式李清照的代表作,开头七对叠字被认为是千古绝唱。“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的动态,“冷冷清清”是有所失的静态结果,“凄凄惨惨”是内心的表层,“戚戚”是内心的深处。这三句由动而静,由浅入深,写出了女词人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悲痛。“乍暖还寒时候”,我认为是刚暖还冷的春天,这种时候最难保养身体。女词人喝上两三杯味不浓烈的淡酒,怎能抵御晚上吹来的寒风呢?风吹雁叫,一听更加伤心,因为从前看见雁过,总是春回大地,如果丈夫在外,则希望会带来他的消息,现在丈夫已死,过雁还能带来什么希?只能令人心碎断肠。 The beating of the slow 曲式李清照were beginning to field of seven is considered 千古绝唱寻寻觅觅. "" if there is a dynamic and "cold" are of the motionless as a result, the "miserable" inner surface, the "inner distress" is the depth of three. it is still and quiet, build and write the 词人find his homeland, the sorrow. "乍暖还寒, i think that's just warming is still a cold spring, when the most difficult to maintain body 下片转入秋天,“满地黄花堆积”,回想从前与丈夫饮酒赏菊,而今花谢飘零,有谁还会来“采菊东篱”呢?只好一个人坐在窗前,望着落花,形单影只,怎样才能熬到天黑啊!更难堪的是,到了黄昏时分,忽然下起雨来,一点一滴落在梧桐叶上,都像是对女词人心灵的打击。这样的哀愁,从春到秋,周而复始,叫一个孤苦伶仃的女词人如何受得了! XiaPian into the autumn, the ground "stack" flower, recall the past with her husband, now take drink chrysanthemum appreciation xie wandering, who would come "adopt chrysanthemum"? To a person to sit by the window, looking out, how can I stay up until, dark! More embarrassed, by nightfall, suddenly it started to rain, and a drop in phoenix, like to leaf of heart attack poetess. This sorrow from spring arrive autumn, round and round, a famous female poet of how his stand! 全词都用仄韵: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摘、得,更增加了愁苦之情。英译文用miss,cheer,和觅、戚音似;用drift/swift,quicken/thicken,drizzles/grizzles等,也是用音美来传达原词的意美。 这句原文全是口语,因为有韵有调,所以阴雨袅袅,不绝于耳。美国译者Rexroth 的译文是How can I drive off this word—/Hopelessness?(我怎能把“失望”这个词赶走?)译文无韵无调,用词又散文化,不能传达原文的三美。 The word was with rhyme: an emotion, qi, interest, urgent, general, and pick, black, picking, too, more added sorrow.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o use here, look like; QiYin, Drift with swift, quicken thicken / / drizzles, etc, also use grizzles/beauty to convey the original word meaning beauty. This sentence is spoken, because there YuanWenQuan rhyme, so there is unusually early-between curl. America is the translator Rexroth while I drive off regardless of Hopelessness - / word? (I can put "down" this word away? It is no rhyme, words and text can convey the prosification, three beautiful 中国译者徐忠杰的译文是How, in the word “miserable”, Can one find—/The total effects of all these on the mind!(怎能在“悲惨”这个词中找到这些事在我心头产生的全部效果?)句型整齐平衡,远不如长短句的短句压抑,长句奔放,效果不大相同。比较一下现译:Oh, what can I do with a grief/Beyond belief! (这种难以相信的哀愁让我如何受得了!)现译不如前两种译文符合“信达切”的标准,但是前长后短,后句四个音节,和原文相近,而且用了两个be和两个ief,读来富有音美,能够使人回肠断气,一唱三叹。由此可见,文学翻译应该发挥译语的优势,选择最好的(而不是最切的或最佳近似的)表达方式,才能译出精品。 China XuZhongJi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is How, in the word "miserable", Can one find The total - / exploration nowadays all The mind! (how the word "in" tragic find these

(完整版)英文版《声声慢》许渊冲译

声声慢Tune:"Slow, Slow Tune" [许渊冲译]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凄凄惨惨戚戚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Hardly warmed up By cup on cup Of wine so dry, Oh, how could I Endure at dusk the drift Of wind so swift?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而今有谁堪摘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yellow flowers 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 Who will pick them up now?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Sitting alonw at the window, how Could I but quicken The pace of darkness which won't thicken?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On parasol-trees leaves a fine rain drizzles As twilight grizzles. Oh! what can I do with a grief Beyond belief?

声声慢原文及译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 WEARY SONG TO A SLOW SAD TUNE Search.Search.Seek.Seek. Cold.Cold.Clear.Clear. Sorrow.Sorrow.Pain.Pain. Hot flashes.Sudden chills. Stabbing pains.Slow agonies. I drink two cups,then three bowls, Of clear wine until I can't Stand up against a gust of wind. Wild geese fly over head. They wrench my heart. They were our friends in the old days. Gold chrysanthemums litter The ground,pile up,faded,dead. This season I could not bear To pick them.All alone, Motionless at my window. I watch the gathering shadows. Fine rain sifts through the wu t'ung trees, And drips,drop by drop,through the dusk. What can I ever do now? How can I drive off this word一Hopelessness? ——Translated by Kenneth Rexroth GRIEF BEYOND BELIEF Tune:"SLOW一SLOW SONG"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Hardly warmed up By cup on cup Of wind so dry, Oh,how could I Endure at dusk the drift Of wind so swift? It breaks my heart,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yellow flowers 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 Who will pick them up now? Sitting alone at the window,how Could I but quicken The pace of darkness that won't thicken? On plane's broad leaves a fine rain drizzles At twilight grizzles. Oh,what can I do with a grief Beyond belief! ——Translated by Xu Yuanchong

【课外阅读】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课外阅读】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翻译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翻译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下面是声声慢寻觅觅的翻译,请参考。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原文 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得⑿! 翻译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词句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拼音及翻译整理

令狐采学创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 令狐采学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shēnɡ声shēnɡ声màn 慢·xún 寻xún 寻mì觅mì觅 lǐ李qīnɡ清zhào 照 x ún 寻x ún 寻m ì觅m ì觅,l ěn ɡ冷l ěn ɡ冷q īn ɡ清q īn ɡ清 ,q ī凄q ī凄c ǎn 惨c ǎn 惨q ī戚q ī戚 。 z h à乍n u ǎn 暖h u án 还h án 寒s h í时h óu 侯,z u ì最n án 难j i ān ɡ将x ī息 。 s ān 三b ēi 杯l i ǎn ɡ两z h ǎn 盏d àn 淡j i ǔ酒,z ěn 怎d í敌t ā他、w ǎn 晚l ái 来f ēn ɡ风j í急 。

y àn 雁ɡu ò过y ě也,z h èn g 正s h ān ɡ伤x īn 心,q u è却s h ì是j i ù旧s h í时x i ān ɡ相s h í识 。 m ǎn 满d ì地h u án ɡ黄h u ā花d u ī堆j ī积,q i áo 憔c u ì悴s ǔn 损、r ú如j īn 今y ǒu 有s h u í谁k ān 堪z h āi 摘 。 s h ǒu 守z h e 着c h u ān ɡ窗ér 儿,d ú独z ì自z ěn 怎s h ēn ɡ生d é得h ēi 黑 ? w ú梧t ón ɡ桐ɡèn ɡ更j i ān 兼x ì细y ǔ雨,d ào 到h u án ɡ黄h ūn 昏、d i ǎn 点d i ǎn 点d ī滴d ī滴 。 z h ě这c ì次d ì第,z ěn 怎y í一ɡè个c h óu 愁z ì字l i ǎo 了d e 得 。 一、原文译文

李清照 声声慢英文翻译教学文案

Tune:"Slow, Slow Tune"[许渊冲译]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 凄凄惨惨戚戚 I 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How hard is itTo keep me fitIn this lingering cold!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Hardly warmed upBy cup on cupOf wine so dry,Oh, how could IEndure at dusk the driftOf wind so swift?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yellow flowers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Who will pick them up now?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Sitting alonw at the window, howCould I but quickenThe pace of darkness which won't thicken?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On parasol-trees leaves a fine rain drizzlesAs twilight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必修上册】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必修上册】【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翻译: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翻译: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翻译: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翻译: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翻译: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⑤满地黄花堆积。 翻译: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 ⑥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翻译: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

⑦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翻译: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 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翻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二、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三、简答: 1.《声声慢》一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处境与心情? 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惨心情。 2.这首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答:这首词通过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来渲染愁情。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情感内容? 答:表达了三方面情感:一是写国破家亡以后孤苦无依的凄惨心情;一是流露出故国之思;三是抒发昔盛今衰之感。

声声慢英文翻译

《声声慢》意境:以凄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在词中,无论忽寒忽暖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忽起的秋风、天上的大雁、满地的黄花,还是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景景含愁,处处成愁。这种浓重的凄苦氛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的愁苦,强烈震撼读者的心。 Written by Li Yi-an Translated by: Lin Yutang 文:李易安英译:林语堂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 Makes it harder Then ever to forget!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How can a few cups of thin wine Bring warmth against The chilly winds of sunset?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I recognize the geese flying overhead: My old friends, Bring not the old memories back!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Let fallen flowers lie where they fall. To what purpose and for whom should I decorate?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By the window shut, Guarding it alone, To see the sky has turned to black!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赏析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声声慢》是其代表作。历来也备受翻译大家的青睐,其中英译文以林语堂,杨宪益夫妇、徐忠杰和许渊冲的译文尤具代表性。普特英语将这四种译文进行比较,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拓展大家的翻译思路。 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林译: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杨译:Seeking, seeking,/ Chilly and quiet,/ Desolate, painful and miserable. 徐译: 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bl eak. /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 许译: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解析:1)林译全部选用单音节词,押头韵,且词语的选用层层递进,可谓独具匠心。“dim”和“dark”表明天色已晚, “dense”和“dull”展现了浓重不化,寻觅不得的忧愁和失落,继而“damp”和“dank”渲染阴冷凄苦的氛围,最后“dead”推向高潮,体现了词人绝望无助,凄凉痛苦的内心。译文言语简练,内涵丰富。 2)杨译用七个形容词对应七对叠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词人情感的变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徐译,相较而言,不免显得不够简短。译者另辟蹊径,将词诗歌化,但由于句子偏长,翻译得过于明白,失去了原词的意境。 4)许译增加了主语,点明了寻觅之物是“what I miss”,似乎过于直白,少了原词的委婉朦胧之感。译者韵脚的选择十分用心,“miss”与汉语“觅”音似,“cheer”与“戚”相似。

从翻译六标准看声声慢的英译本

从诗歌翻译六标准看《声声慢》的英译本 摘要: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复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把中国古典文学唐诗宋词译成英文。一门旨在建立翻译规范并依据规范而进行的学术评判活动即翻译批评应运而生。如今,建构一个为文学翻译批评实践活动提供完整参数系统的批评体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书中,提出了以诗歌翻译为模式新建的文学翻译评价的六条标准即:体制、诗味、语言、文化、倾向。本文欲借助这六条标准对李清照词作《声声慢》的两种英译本进行评析,以期获得更加规范系统的翻译批评准则,从而更好地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关键词:诗歌翻译;翻译批评;评判标准;《声声慢》 一、引言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全世界人民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美,诗歌的英译被提上日程。然而诗歌的翻译之难众所周知。正如顾正阳所说“一首诗歌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翻译中的任何不慎都将破坏这件艺术品的完美, 严格地说, 诗歌是不可译的, 至少具有不可译性, 宽宏地说, 诗歌翻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1994:73)。那么怎样的翻译才是科学贴切的呢?目前翻译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翻译实践,就必然有翻译批评。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条根本纽带”[l]。然而对于如何展开翻译批评,翻译界一向众说纷纭。因而笔者认为翻译批评的当务之急是建构一个为文学翻译批评实践活动提供完整参数系统的批评体系。在试图建立文学翻译批评规范的过程中,翻译标准问题这一始终居于翻译批评核心位置的问题又一次被提及。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书中提出了诗歌翻译评判的六条标准:(l)译文体制是否与原文体制相一致而且合适(体制问题);(2)译文是否象原诗一样具有诗味而且有可读性(诗味问题);(3)译文是否具有译人语应当具有的文学语言特色(语言问题);(4)译文是否

声声慢全文翻译

声声慢全文翻译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声声慢全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然而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者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然而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然而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