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发展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我国现代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起步于上世纪初,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生鲜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及运输等环节逐步得到应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各节点的有效衔接。其主要节点情况:上游有养殖或者种植基地、冷藏仓库、生产加工基地、冷冻冷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中游有冷藏仓库、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中间商和供应商等;下游有农贸市场、超市、零售商、餐饮、家庭等。由这些节点连接构成冷链物流网络。

有机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供应链系统对冷链物流的特殊需求,发展冷链物流是有机农产品在供应链中质量保证的基础。

农产品冷链发展不足的表现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 ,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

率过低。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 ,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在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冷链保鲜设施和有效管理的不足,国内出现了多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影响到消费者生命健康。建立健全冷链体系,可以有效延长生鲜农产品保存期、保障新鲜度、保持营养成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新鲜、营养的农产品。

(二)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构建起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对于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提高生活品质,提升上海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适应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降低流通损耗、稳定市场供应的有效途径

由于缺乏产后流通过程中的保鲜冷藏,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并反映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冷链物流可以显著降低各类鲜活农产品流通损耗,延长生鲜农产品货架期。同时,利用冷藏设施对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进行调节,有助于均衡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农民和消费者利益。

(四)适应农产品流通消费新模式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农产品的跨区域、反季节、长距离流通特点,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生鲜宅配、中央厨房等新型消费模式需求,以及产销对接、团购直配等新型流通方式,都需要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保障。

农产品冷链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

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流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改造和建设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保鲜、冷藏、冷冻等冷链基础设施。依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促进海、空口岸冷链设施建设,服务生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国际分拨配送、流通加工功能。以满足居民基本需求、保障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加强中心批发市场、区域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场、大型超市、连锁零售网点的储存冷库、冷柜等设施配置。鼓励建设现代化生鲜农产品低温加工配送中心,提供社会化物流服务。

(二)提升农产品冷链运输水平

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配置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淘汰“冰块+棉被”等简陋冷藏运输方式。重点支持农产品城市配送的冷链运输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农产品冷链运输车辆匹配比例,推行农产品冷链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和车型标准化,推广具有常温、冷藏、冷冻等多温层功能农产品运输车辆。引导和鼓励企业使用托盘、容器、包装等标准化运输工具。

(三)打造重点品种冷链体系

强化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冷鲜肉消费,提高本市肉类制品生产、加工、配送的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切实保障肉类食品消费安全。支持肉类全程冷链体系建设,发展集屠宰加工、鲜肉分割、分销配送、专卖零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肉类生产企业。提倡改变禽肉的销售、食用方式,推广冷鲜禽消费,引导形成卫生健康的消费习惯。

健全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形成低温储藏、低温加工包装、冷链配送的一体化水产品冷链。加强远洋渔业的捕捞后加工能力,发展超低温储藏设施。加强水产品批发市场的配套冷库、冷柜等设施配置。强化餐饮企业的水产品冷链管理和监督检查,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

逐步推进果疏冷链物流发展。推广本市地产果蔬产后预冷、初级加工、储存保鲜技术,提高产后附加值。鼓励本市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产地合作,建设产地低温冷藏设施,从源头加强进沪果蔬等农产品冷链保障。针对高价值果蔬,鼓励企业采取全程冷链,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果蔬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增强耐储果蔬品种的储存能力,调节市场供需平衡。鼓励上下游企业间开展合作,对果蔬冷链的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评估,探索可持续的果蔬冷链物流运营模式。

(四)鼓励冷链物流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

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保鲜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果蔬气调库和预制装配式冷库,加强CO2等环保冷媒技术的跟踪、研究和应用。在终端城配环节,推广使用移动式冷柜、便携式冷藏箱等设备。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生鲜宅配、中央厨房等新型商业模式,满足新型消费和生活方式需要。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中的应用,鼓励生鲜电商企业利用信息平台优势开展大数据分析,合理安排采购、库存、配送,提高供应链全程管控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