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第七章

《论语.里仁篇》第七章
《论语.里仁篇》第七章

《论语.里仁篇》第七章

第七章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

斯知仁矣。

此章有观过知仁的意思。而这句话表面看来

有歧义,但是其儒家的生命价值是肯定的,也是

不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仁训为人;党为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过错分别归于不同

的类别,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了

解一个人仁还是不仁了。再有一种的解释就是:

人指君子。过指过错。结合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来理解,人之过也的人就是君子。君子可能犯过错,各有所不同,观察君子的过错,才能知道其

为仁如何。此解较为妥当。以下几种解释可资参考:

孔安国曰: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

为仁矣。(《论语注疏》)

二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

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

尹焞曰: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

后汉吴佑谓:掾以亲故:受污辱之名,所谓

观过知仁是也。

朱熹按:此亦但言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谓必俟其有过,而后贤否可知也。(《论语集解》)

现在看来,仁与不仁是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标准,然而,时过境迁,物似人非。人们的道德和法律也在不断变化,仁与不仁也不断呈现新的意义,君子小人也在以不同面貌显现。所以,因恪尽职守,理解偏差造成的失误,是君子之过;而故意知法犯法,穿凿附会,钻法律的空子则是小人之恶了。因此,我们不仅要观过知仁,还要观恶知非啊!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某项目建设期为两年,每年贷款100万元,贷款利率为10%,第三年开始投产,则建设期利息是万元。 2、已知某项目第五年的净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金流量分别是100万元和-100万元,第六年的净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金流量分别是200万元和100万元,则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是年。 3、如果某项目每年的总成本费用是1000万元,其中折旧费是150万元,摊销费50万元,利息支出20万元,生产成本500万元,其年经营成本是万元。 4、如果去年银行活期存款的名义利率是10%,通货膨胀率是12%,应用精确计算方法,去年的实际利率是。 5、某项目第五年的利润总额是-100万元,第六年的利润总额是200万元,如果所得税率是30%,那么第六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是万元。 6、某项目可能获得的净现值分别是-2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250万元,对应的概率分别是0.1、0.2、0.4、0.3,则该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是万元。 7、已知年名义利率是10%,如果每月计算一次利息,则年有效利率是。 8、如果某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50万元,建设期利息是1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是250万元,则该项目的建设工程总造价是万元。 9、某项目在第五年的销售收入是1000万元,经营成本是3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是50万元,所得税是150万元,利息支出是30万元,则当年的净现金流量是万元。 10、已知e = 2.72,如果年名义利率是10%,采用连续复利计息法,则年有效利率是。 11、如果去年年名义利率是10%,通货膨胀率是12%,应用粗略计算法,去年的实际利率是。 12、某项目的初始投资是1000万元,净现值是400万元,那么该项目的净现值比率是万元。 二、单选题 1、关于“经济”在技术经济学中的含义,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社会再生产过程 B、社会经济制度 C、经济总量 D、经济效益 2、建设工程总造价最终不会形成下列哪项资产。() A、固定资产 B、流动资产 C、无形资产 D、递延资产 3、下列哪项关于利息的表述是错误的。() A、固定资产投资借款产生的利息全部计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B、建设期利息是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在建设期产生的各年利息之和 C、流动资金借款在第一年采用全年计息法

第七章-冷却系统设计

第七章冷却系统设计 在注塑过程中,对模具型腔进行填充的塑胶熔体温度达220°--230°,甚至更高,这使得模具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其模具温度将会很高,而顶出来的已成形的塑胶产品温度也只有五六十度。在高速生产成形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制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适宜顶出的温度?这里就必须考虑一个冷却的问题。使得模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不至于影响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模具里面就出现了冷却系统。 高温塑料熔液进入模腔,经过冷却固化,才能得到所需制品.成型周期中一半以上时间用于对制品的冷却,可见其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意义;由于制品形状复杂,壁厚不均,充模顺序不同等因素,使塑料在固化过程中,不同位置温度不一样,这种热交换产生的应力会直接影响制品尺寸精度及外观.冷却系统的设计理念就是保持与塑料特性,制品质量相适应的温度.最大限度消除或减少这种应力,改善塑料的物理性能,得到高质量制品;冷却系统以冷却水道(运水)为主.其工作目的不仅仅使模具冷却,而且要把成型过程中塑料熔液带给模具的高温不断散发掉,使模具保持恒定温度,控制塑料熔液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太快会影响填充,太慢会因温度过高引起制品产生缺陷和使成型周期加长.) 模具的冷却方法有水冷却、空气冷却、油冷却等, 1、用水冷却模具,这种方式最常见,运用最多。 2、用油冷却模具,不常见。 3、用压缩空气冷却模具。 4、自然冷却。对于特简单的模具,注塑完毕之后,依据空气中与模具的温差来冷却。本章我们将以最普通的冷却方式―――水冷却,来讲述模具设计中冷却系统的设计。

6.1 常用冷却方式介绍 用水冷却模具,其实也就是在模具当中钻些管道通过水流进行冷却,简称“运水”设计。运水设计虽说理解上简单,但具体设计还颇需要仔细考虑一番:譬如,冷却管道该如何布置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等等,下面我们将详细讲解。 6.1.1 直通式水路 直通式水路可分为直通模板式和直通模板模仁式两种。这两种方式存在一个很小的差别,但这个差别往往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这个差别就是水管接头固定的位置不一样:直通模板式水路水管接头固定在模板上,而直通模板模仁式水路的水管接头固定在模仁上,这样的话,才能密封,不致于漏水。由于水管接头位置不一样,其样式也有一些变化。主要是锁定螺纹部分。如下图。 图 图 直通式水路还有其它的形式,如图所示:

离散数学 第七章检测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第七章检测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图中是哈密尔顿图的是( 2 ) 2.下面给出的四个图中,哪个不是汉密尔顿图( (4) ). 3.下列是欧拉图的是( 2 ) 4. 下列各图不是欧拉图的是( 4 ) 5.设()A G 是有向图,G V E =的邻接矩阵,其第i 列中“1”的数目为( )。 (C) (1).结点i v 的度数; (2).结点i v 的出度; (3).结点i v 的入度; (4).结点j v 的度数。 6.无向图G 中有16条边,且每个结点的度数均为2,则结点数是( 2 ) (1).8 (2).16 (3).4 (4).32 7.设G=为无向图??E V ,,23,7==E V ,则G一定是( (4) ).

(1).完全图; (2).零图; (3).简单图; (4).多重图. 8.若具有n 个结点的完全图是欧拉图,则n 为( 2 ). (1).偶数;(2).奇数; (3). 9; (4). 10. 9.无向图G 是欧拉图,当且仅当( ). (1) (1).G 连通且所有结点的度数为偶数; (2).G 的所有结点的度数为偶数; (3).G 连通且所有结点的度数为奇数; (4).G 的所有结点的度数为奇数. 10.下面哪一种图不一定是树( ). (3) (1).无圈连通图; (2).有n 个结点1n -条边的连通图; (3).每对结点间都有路的图; (4).连通但删去一条边就不连通的图. 二、 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在下图中,结点v 2的度数是 4 ,结点v 5的度数是 3 。 2.在一棵根树中,有且只有一个结点的入度为__0___,其余所有结点的入度均为_1__。 其中入度为__0___的结点称为树根,出度为__0___的结点称为树叶。 3.设图111,G V E =,22221,,G V E E E =?且,如果 ,则称2G 是1G 的子图,如果 ,则称2G 是1G 的生成子图。(2121,V V V V ?=) 4.在任何图,G V E =中,∑∈V v v )deg(= 2 │E │ ,其奇数度结点的个数必为 偶数 。 5.一棵有6个叶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有___5__个内点;而若一棵树有2个结点度数为2,一个结点度数为3,3个结点度数为4,其余是叶结点,则该树有__9___个叶结点。 6 .设图,G V E =,V ={ 1v ,2v ,3v ,4v }的邻接矩阵()A G = ????? ???? ???00 1 00111 101 1010, 则 1v 的入度)(deg 1v = 3 ,4v 的出度)(deg 4v = 1 。 7.一个无向树中有6条边,则它结点数为 7 。 三、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有向图,G V E =求解下列问题: (1)写出邻接矩阵A ;

转向系统设计

标题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概述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需要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这就是所谓的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和保持汽车直线行使的机构,既要保持车辆沿直线

汽车设计第七章 测验题

第七章测验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转向器的正效率 2、转向器的力传动比 3、转向系角传动比 二、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变传动比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从中部向两端传动比逐渐变大,则()。(A)齿条模数减小,压力角增大 (B)齿条模数增大,压力角减小 (C)齿条模数、压力角都增大 (D)齿条模数、压力角都减小 2、循环球式转向器螺杆导程角增加,则()。 (A)正、逆效率均减小 (B)正、逆效率均增大 (C)正效率增大、逆效率减小 (D)正效率减小、逆效率增大 3、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增大,则力传动比()。 (A)也随之增加 (B)也随之减小 (C)先增加再减小 (D)先减小再增加 三、问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转向器传动间隙特性?其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0分)

2、与其它形式转向器比较,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主要优点是什么?(10分) 3、试解释为什么普通转向器存在“轻”和“灵”的矛盾?(20分)

第七章测验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转向器的正效率 功率从转向器的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 2、转向器的力传动比 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称为力传动比ip,即ip =2Fw/ Fh。 3、转向系角传动比 转向盘角速度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之比称为转向系角传动比。 二、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D 2、 B 3、 A 三、问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转向器传动间隙特性?其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0分) 答: 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之间的间隙。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改变,并把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 传动副的传动间隙特性应当设计成中间小,离开中间位置以后逐渐加大的形状。 这样既可以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稳定性,还可以保证磨损后调整时,转向器无卡住现象。 2、与其它形式转向器比较,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主要优点是什么?(10分) 答: 1、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 2、传动效率高;

离散数学第七章图

第七章图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中,用图形来描述和表示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既方便又直观。例如用工艺流程图来描述某项工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先后关系,用网络图来描述某通讯系统中各通讯站之间信息传递关系,用开关电路图来描述IC中各元件电路导线连接关系等等。图论起源于18世纪,它是研究由线连成的点集的理论。一个图中的结点表示对象,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特定关系(先后关系、胜负关系、传递关系和连接关系等)。事实上,任何一个包含了某种二元关系的系统都可以用图形来模拟。由于我们感兴趣的是两对象之间是否有某种特定关系,所以图形中两点之间连接与否最重要,而连接线的曲直长短则无关紧要。由此经数学抽象产生了图的概念。研究图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图的理论及其应用构成了图论的主要内容。 7.1 图的基本概念 7.1.1图的定义 7.1.1.1无向图 定义7.1.1 设A,B是任意集合。集合{(a,b)|a∈A且b∈B}称为A和B的无序积,记为A &B。 在无序积中,两个元素间的顺序是无关紧要的,即(a,b)=(b,a)。 定义7.1.2 无向图G是一个二元组,记作G=,其中V是一个非空有限集合,其元素称为结点(顶点)。E是一个V&V的多重子集,其元素称为边(无向边)。 我们可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顶点,两点间的连线表示边,从而将任一个无向图用图形表示出来。 [例7.1.1]无向图G=,其中V={a,b,c,d,e,f},E={(a,b),(a,c),(a,d),(b,b),(b,c),(b,c),(b,d),(c,d)}。 7.1.1.2有向图 定义7.1.3 有向图G是一个二元组,记作G=,其中V是一个非空有限集合,其元素称为顶点,E是一个V?V的多重子集,其元素称为有向边或弧,简称为边。

方程式赛车转向系统设计(转向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转向器设计) 2013年 5 月 30 日

方程式赛车转向系统设计(转向系统) 摘要 赛车转向系的设计对赛车转向行驶性能、操纵稳定性等性能都有较大影响。在赛车转向系设计过程中首先通过转向系统受力计算和UG草图功能进行运动分析,确定转向系的传动比,确定了方向盘转角输入与轮胎转角输出之间的角传动比为3.67;运用空间机构运动学的原理,采用Matlab软件编制转向梯形断开点的通用优化计算程序,确定汽车转向梯形断开点的最佳位置,从而将悬架导向机构与转向杆系的运动干涉减至最小;然后采用UG运动分析的方法,分析转向系在转向时的运动,求解内外轮转角、拉杆与转向器及转向节臂的传动角、转向器的行程的对应关系,为转向梯形设计及优化提供数据依据。 完成结构设计与优化后我们对转向纵拉杆与横拉杆计算球铰的强度与耐磨性校核以及对一些易断的杆件进行了校核计算,确保赛车有足够的强度与寿命。完成了对转向轻便性的计算,我们计算了转向轮的转向力矩M转,转向盘上作用力p手以及转向盘回转总圈数n,以确认是否达到赛车规则中所规定的要求以及转向的灵活性与轻便性。最后我们建立三维模型数据进行预装配,在软件上检查我们设计的转向系是否存在干涉等现象以及检查我们的转向系是否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对我们的设计进行改进。 关键词:赛车,转向,UG,转向梯形,运动分析,齿轮齿条

The design of Formula front and rear suspension and steering system (steering system) ABSTRACT Steering System Design of a ca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driving performance, steering stability. In the car design process, first through the steering force calculations and the UG kinetic analysis we determine the ratio of steering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eel angle input and output; The principles of spatial mechanism kinetics and a related optimization program by using Matlab are appli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patial motion of the ackerman steering linkage. By using the method,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suspension guiding mechanism and steering linkage is minimized; then UG kinetic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sis the motion of steering system when turning and calculating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turning angle of inside and outside wheels, the transmission angle of steering linkage and steering box or steering linkage and track-rod, and steering box stroke. And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the steering trapezoidal mechanism. After the work we calculate the ball joints tie rod strength and wear resistance, and some calculations was made on some dangerous bars, to ensure the car has enough strength and life. After carrying out a complete calculation of the portability, we calculate the torque of the wheel, the force of steering wheel on the hand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urns ,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car rules. Finally, we set up pre-assembl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data, checking the steering we designed whether there is interference phenomena and to examine whether our steering meet our design requirements, to improve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7章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7章习题解答 7.1 (1),(2),(3),(5)都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其中除(5)外又都能构成无向简单图的度数列. 分析1°非负整数列d,d ,L,d 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当且仅当n di为 1 2n∑ i=1偶数,即d1,d2,L,dn中的奇数为偶数个.(1),(2),(3),(5)中分别有4个,0个,4个,4 个奇数,所以,它们都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当然,所对应的无向图很可能是非简 单图.而(4)中有 3 个奇数,因而它不能构成无向图度数列.否则就违背了握手定理的推论. 2°(5) 虽然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但不能构成无向简单度数列.否则,若存在无向简单图G,以1,3,3,3 为度数列,不妨设G 中顶点为v1,v2,v3,v4,且d(vi)=1,于是d(v2)=d(v3)=d(v4)=3.而v1只能与v2,v3,v4之一相邻,设v1与v2相邻,这样一来,除v2能达到3度外, v3,v4都达不到3度,这是矛盾的. 在图7.5所示的4个图中,(1) 以1为度数列,(2)以2为度数列,(3)以3为度数列,(4)以4为度数列(非简单图). 7.2 设有几简单图D以2,2,3,3为度数列,对应的顶点分别为v1,v2,v3,v4,由于d(v)=d+(v)+d_(v),所示,d+(v)-d-(v)=2-0=2,d+(v )=d(v )-d-(v ) 11222=2-0=2,d+(v)=d(v)-d-(v)=3-2=1,d+(v)=d(v)-d-(v)=3-3=0 333444 81 由此可知,D 的出度列为2,2,1,0,且满足d+(v)= d-(v).请读者画出 ∑i∑i 一个有向图.以2,2,3,3为度数列,且以0,0,2,3为入度列,以2,2,1,0为出度列. 7.3 D 的入度列不可能为1,1,1,1.否则,必有出度列为2,2,2,2(因为d(v)=d+(v)+d-(v)),)此时,入度列元素之和为4,不等于出度列元素之和8,这违背握手定理.类似地讨论可知,1,1,1,1也不能为D的出席列. 7.4 不能. N阶无向简单图的最大度Δ≤n-1.而这里的n个正整数彼此不同,因而这n个数不能构成无向简单图的度数列,否则所得图的最大度大于n,这与最大度应该小于等于n-1矛盾.

离散数学-第七章二元关系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讲课教案

第七章作业 评分要求: 1. 合计100分 2. 给出每小题得分(注意: 写出扣分理由). 3. 总得分在采分点1处正确设置. 1 设R={|x,y∈N且x+3y=12}.【本题合计10分】 (1) 求R的集合表达式(列元素法); (2) 求domR, ranR; (3) 求R?R; (4) 求R?{2,3,4,6}; (5) 求R[{3}]; 解 (1) R={<0,4>,<3,3>,<6,2>,<9,1>,<12,0>}【2分】 (2) domR={0,3,6,9,12}, ranR={0,1,2,3,4}【2分】 (3) R?R={<3,3>, <0,4>}【2分】 (4) R?{2,3,4,6}={<3,3>, <6,2>}【2分】 (5) R[{3}]={3}【2分】 2 设R,F,G为A上的二元关系. 证明: (1)R?(F∪G)=R?F∪R?G (2)R?(F∩G)?R?F∩R?G (3)R?(F?G)=(R?F)?G. 【本题合计18分:每小题6分,证明格式正确得3分,错一步扣1分】证明 (1)?, ∈R?(F∪G) ??t (xRt∧t(F∪G)y) 复合定义 ??t(xRt∧(tFy∨tGy) ∪定义 ??t((xRt∧tFy)∨(xRt∧tGy)) ∧对∨分配律 ??t(xRt∧tFy)∨?t(xRt∧tGy) ?对∨分配律 ?x(R?F)y∨x(R?G)y 复合定义 ?x(R?F∪R?G)y ∪定义 得证 (2)?, x(R?(F∩G))y ??t(xRt∧t(F∩G)y) 复合定义 ??t(xRt∧(tFy∧tGy)) ∩定义 ??t((xRt∧tFy)∧(xRt∧tGy)) ∧幂等律, ∧交换律, ∧结合律 ??t(xRt∧tFy)∧?t(xRt∧tGy) 补充的量词推理定律 ?x(R?F)y∧x(R?G)y 复合定义 ?x(R?F∪R?G)y ∪定义

《离散数学》刘任任版第七章

习题七 1.对图7.7中的两个图,各作出两个顶点割。 解: 对图7.7增加加节点标记如下图所示, 则(a)的两个顶点割为: V11={a,b} ; V12={c,d} (b)的两个顶点割为: V21={u,v} ; V12={y} 2.求图7.7中两个图的()G κ和()G λ. 解:如上两个图,有 k(G1)=λ(G1)=2, k(G2)=1, λ(G2)=2 3.试作出一个连通图G , 使之满足:()()()G G G δλκ== 解:做连通图G 如下,于是有 : (a ) (b ) 图7.7 ) (a 7 .7图w y ) ()()(G G G k δλ==

4.求证, 若()q p G ,是-k 边连通的, 则2/kp q ≥. 证明:设G 是k —边连通的,由定义有λ(G)≧k. 又由定理7.1.2知λ(G)≦ ,因此有 k ≦λ(G) ≦ ≦ 即 k ≦ ,从而 5.求证, 若G 是p 阶简单图, 且()2-≥p G δ, 则()()G G δκ=. 分析:由G 是简单图,且()2-≥p G δ,可知G 中的δ(G)只能等于 p-1或p-2; 如δ(G)= p-1,则G 是一个完全图,根据书中规定,有k(G)=p-1=δ(G); 如δ(G)= p-2,则从G 中任取V (G )的子集V1,其中|V1|=3,则V(G)-V1的点导出子图是连通的,否则在V1中存在一个顶点v ,与其他两个顶点都不连通。则在G 中,顶点v 最多与G 中其他p-3个顶点邻接,所以d(v)≤p-3,与δ(G)= p-2矛盾。这说明了在G 中,去掉任意p-3个顶点后G 还是连通的,按照点连通度的定义有k(G)>k-3,又根据定义7.1.1,()()G G δκ≤,有k(G)=k-2。 证明:因为G 是简单图 ,所以d(v)≦p-1,v ∈V(G),已知δ(G)≧p-2 (ⅰ)若δ(G)= p-1,则G=Kp (完全图),故k(G)=p-1=δ(G)。 (ⅱ)若δ(G)= p-2, 则 G ≠Kp,设u,v 不邻接,但对任意的w ∈V(G),有 uw,vw ∈E(G).于是,对任意的V1?V(G), | V1|=p-3 ,G-V1必连通. 因此必有k(G) ≧p-2=δ(G),但k(G) ≦δ(G)。 故k(G) =δ(G)。 6.找出一个p 阶简单图, 使()3-=p G δ, 但()()G G δκ<. 解: ??????p q 2?? ? ???p q 2p q 2p q 2。2kp q ≥。 ,如图)(1)(,32)(,5G G p G p G δκδ<=-===

第七章系统设计

第七章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就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如果说需求分析解决了系统“是什么”和“干什么”的问题,那么系统设计则解决“怎么干”,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最终需要交付系统设计说明书,做为系统实施阶段的“施工图纸”。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1.掌握总体结构设计的方法 2.掌握详细设计的方法 3.理解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一、本章知识点 1.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资料,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新系统在计算机内应该由哪些程序模块组成,以及各模块之间应以什么方式联结等问题。以及进行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处理设计和安全设计等。 2.系统设计的原则 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简单性原则 (2)一致性和完整性原则 (3)灵活和适应性原则 (4)可靠性原则 (5)安全性原则 (6)经济性原则 3.系统设计的两大阶段 (1)总体设计 子系统的划分与确认 模块结构设计 网络设计与设备配置方案 (2)系统详细设计 编码设计 输出设计 输入设计 处理过程设计 数据库设计

安全设计 4.子系统划分的原则 (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2)使数据冗余小 (3)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4)适应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5.子系统划分的方法 (1)按职能划分 (2)按逻辑功能划分 (3)按通信划分 (4)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 (5)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划分 6.模块设计的主要工作步骤 首先要考虑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然后是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数据交换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7.模块结构图与模块应具备的要素 模块结构图:模块组合的图形表示就是模块结构图。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和转接等五种基本符号组成。 (1)模块 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个模块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输入和输出。模块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去向都是同一个调用者,即一个模块从调用者那里取是输入,进行加工后再把输出返回给调用者。 ●加工处理功能。指模块把输入转换成输出所作的工作,这部分内容是由程序代码完成的。 ●内部数据。指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 ●程序代码。指用来实现模块功能的程序。 (2)调用

转向系统设计

转向系统设计

标题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须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

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概述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需要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这就是所谓的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和保持汽车直线行使的机构,既要保持车辆沿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又要保证车辆转向的灵活性。转向性能是保证车辆安全,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动力转向系统则是一套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这样驾驶员就能够轻便灵活的操纵吨位较大的汽车转向,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行使安全性。 可是动力转向系统一直存在“轻”与“灵”的矛盾。为缓和这一矛盾,过去人们将减速器设计成壳变速比,在转向盘小转角时,以“灵”为主,在转向盘大转角时,以“轻”为主。但

汽车设计_转向系统

第一节概述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机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有些汽车还装有防伤机构和转向减振器。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还装有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来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5)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6)操纵轻便。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盘与转向轮转动方向一致。 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可以使第一项要求得到保证。转向系中设置有转向减振器时,能够防止转向轮产生自振,同时又能使传到转向盘上的反冲力明显降低。为了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车轮轨迹计算,其最小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2~2.5倍。通常用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

和转向盘转动圈数多少两项指标来评价操纵轻便性。没有装置动力转向的轿车,在行驶中转向,此力应为50—100N;有动力转向时,此力在20—50N。当货车从直线行驶状态,以10km /h速度在柏油或水泥的水平路段上转入沿半径为12m的圆周行驶,且路面干燥,若转向系内没有装动力转向器,上述切向力不得超过250N;有动力转向器时,不得超过120N。轿车转向盘从中间位置转到每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2.0圈,货车则要求不超过3.0圈。·近年来,电动、电控动力转向器已得到较快发展,不久的将来可以转入商品装车使用。电控动力转向可以实现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转动转向盘的力都轻便。 第二节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一、转向器的效率 功率P1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用符号 η+表示,η+=(P1—P2)/P l;反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η-表示,η- =(P3—P2)/P3。式中,P2为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P3为作用在转向摇臂轴上的功率。为了保证转向时驾驶员转动转向盘轻便,要求正效率高。为了保证汽车转向后转向轮和转向盘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又需要有一定的逆效率。为了减轻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的疲劳,车轮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传至转向盘上要尽可能小,防止打手又要求此逆效率尽可能低。 1.转向器的正效率η+ 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制造质量等。 (1)转向器类型、结构特点与效率在前述四种转向器中,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效率比较高,而蜗杆指销式特别是固定销和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正效率要明显的低些。 同一类型转向器,因结构不同效率也不一样。如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滚轮与支持轴之间的轴承可以选用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球轴承等三种结构之一。第一种结构除滚轮与滚针之间有摩擦损失外,滚轮侧翼与垫片之间还存在滑动摩擦损失,故这种转向器的效率ly+仅有54%。另外两种结构的转向器效率,根据试验结果分别为70%和75%。 转向摇臂轴轴承的形式对效率也有影响,用滚针轴承比用滑动轴承可使正或逆效率提高

离散数学 尹宝林版 第7章作业答案

第七章习题答案 2. 试问下列关系中哪个能构成函数: (1){< x1, x2 > | x1, x2∈N, x1 + x2 <10} (2){< x, y > | x, y∈R, y = x2} (3){< x, y > | x, y∈R, y2 = x} 解只有(2)满足单值性,能构成函数。 6. 设X = {0, 1, 2},求出X X中的如下函数: (1)f2(x) = f (x) (2)f2(x) = x (3)f3(x) = x 解(1) 任取y∈ran( f ),则有x∈X使得f (x) = y,因而 f (y) = f2(x) = f (x) = y 若ran( f ) = {0},则f1 = {< 0, 0 >,< 1, 0 >,< 2, 0 >}。 若ran( f ) = {1},则f2 = {< 0, 1 >,< 1, 1 >,< 2, 1 >}。 若ran( f ) = {2},则f3 = {< 0, 2 >,< 1, 2 >,< 2, 2 >}。 若ran( f ) = {0, 1},则有两个函数 f4 = {< 0, 0 >,< 1, 1 >,< 2, 0 >}和 f5 = {< 0, 0 >,< 1, 1 >,< 2, 1 >}。 若ran( f ) = {0, 2},则有两个函数 f6 = {< 0, 0 >,< 1, 0 >,< 2, 2 >}和 f7 = {< 0, 0 >,< 1, 2 >,< 2, 2 >}。 若ran( f ) = {1, 2},则有两个函数 f8 = {< 0, 1 >,< 1, 1 >,< 2, 2 >}和 f9 = {< 0, 2 >,< 1, 1 >,< 2, 2 >}。 若ran( f ) = {0, 1, 2},则f10必为I X 。所以,共有10个函数满足条件。 (2) 若f (x) = y≠x,则f (y) = f2(x) = x。集合 { x | x∈X∧ f (x) ≠x }的元素个数为偶数,可为0或2。若它为0,则f1必为I X 。若它为2,则有三个函数 f2 = {< 0, 0 >,< 1, 2 >,< 2, 1 >} f3 = {< 0, 2 >,< 1, 1 >,< 2, 0 >} f4 = {< 0, 1 >,< 1, 0 >,< 2, 2 >} 所以,共有4个函数满足条件。 (3) 设f (x) = y≠x,f (y) = z。若z = x,则 f3(x) = f2(y) = f (z) = f (x) = y≠x, 矛盾,所以z≠x。若z = y,则 f3(x) = f2(y) = f (z) = f (y) = z≠x,

7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修改

第七章转向系设计 一、简答题: 1.掌握汽车转向系的组成与功用,以及转向器的特点。 2.对汽车转向系设计有哪些要求? 3.何为转向器的η+,在设计中如何提高η+,哪一种转向器的η+最高? 4.何为转向器的η—,根据η—所分的三种转向器各有什么优缺点?目前汽车上广泛使用的是哪一种转向器?为什么? 5.转向器的角传动比,传动装置的角传动比和转向系的角传动比指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转向器角传动比如何选择? 6.转向系的力传动比指的是什么?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有何关系? 7.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特性是什么?在不装动力转向的车上采用什么措施来解决轻和灵的矛盾? 8.转向系刚度和方向盘转角对转向性能有何影响? 9.汽车转向轴内外轮必须满足的理论转角关系式是什么?试证明EC 线就是满足该式的转向特性曲线? 10.最小转弯半径指的是什么?如何计算?当考虑轮胎的侧偏影响后,又如何计算? 11.考虑轮胎的侧偏影响后,瞬时转向中心如何确定? 12.对汽车的转向梯形机构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是那种结构形式?在布置设计时应注意什么? 13.如何评价转向轻便性? 14.计算转向系计算载荷的方法有几种?是说明之。 15.计算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几个经验公式是什么?最常用的是哪个? 16.如何计算方向盘上的手里和方向盘上的总回转圈数? 17.提高转向轻便性和操纵性的途径是什么?试分析采用动力转向的优缺点? 18.对动力转向得有什么要求?掌握动力转向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9.动力转向系统有几种布置形式?今打算在现有客车底盘上加装动力转向,采用哪种布置形式最好?为什么? 20.如何评价动力转向的灵敏度? 21.转向系传动副中的间隙随转向盘转角应如何变化?为什么? 22.转向系刚度与不足转向的关系如何?

离散数学第七章部分答案

列各组数中,那些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那些能构成无向简单图的度数列? (1)1,1,1,2,3 (2)2,2,2,2,2 (3)3,3,3,3 (4)1,2,3,4,5 (5)1,3,3,3 解答:(1),(2),(3),(5)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 (1),(2),(3)能构成五项简单图的度数列。 设有向简单图D 的度数列为2,2,3,3,入度列为0,0,2,3,试求D 的出度列。 解:因为 出度=度数-入度,所以出度列为2,2,1,0。 设D 是4阶有向简单图,度数列为3,3,3,3。它的入度列(或出度列)能为1,1, 1,1吗? 解:由定理可知,有向图的总入度=总出度。该有向图的总入度=1+1+1+1=4,总出度=2+2+2+2=8,4!=8,所以它的出度列(或入度列)不能为1,1,1,1。 35条边,每个顶点的度数至少为3的图最多有几个顶点? 解:根据握手定理,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为70,假设每个顶点的度数都为3,则 n 为小于等于3 70的最大整数,即:23 ∴ 最多有23个顶点 7.7 设n 阶无向简单图G 中,δ(G )=n-1,问△(G )应为多少? 解: 假设n 阶简单图图n 阶无向完全图,在K n 共有 2)1(-n n 条边,各个顶点度数之和为n (n-1) ∴每个顶点的度数为 n n n )1(-=n-1 ∴△(G )=δ(G )=n-1 一个n (n ≥2)阶无向简单图G中,n 为奇数,有r 个奇度数顶点,问G的补图G 中有几个奇度顶点? 解:在K n 图中,每个顶点的度均为(n-1),n 为奇数,在G中度为奇数的顶点在G 中仍然为奇数, ∴共有r 个奇度顶点在G 中 7.9 设D是n 阶有向简单图,D’是D的子图,已知D’的边数m ’=n (n-1),问D的边数m 为多少? 解: 在D’中m ’=n (n-1) 可见D’为有个n 阶有向完全图,则D=D’ 即D’就是D本身, ∴m=n (n-1) 有向图D 入图所示。求D 中长度为4 的通路总数,并指出其中有多少条是回路?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练习题资料讲解

第七章习题 7.1 单项选择题 7.1.1 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B)阶段的任务。 a.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b. 系统设计 c. 系统分析 d. 系统规划 7.1.2 磁盘文件是一种(C) a. 输人文件 b. 输出文件 c. 输人输出文件 d.周转文件 7.1.3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D)。 a. 权 b. 模 c. 除得的商 d. 除得的余数 7.1.4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C)。 a.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 b. 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 c. 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d. 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 7.1.5 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a a. 共享文件 b. 非共享文件 c.中间文件 d. 处理文件 7.1.6 代码设计工作应在(B)阶段就开始。 a. 系统设计 b. 系统分析 c. 系统实施 d. 系统规划 7.1.7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A)。 a. 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b. 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 c. 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d. 固定属性的数据 7.1.8 石邮政编码是一种(D)。 a. 缩写码 b. 助忆码 c. 顺序码 d. 区间码 7.1.9 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C)。 a. 很合适的 b. 合适的 c. 不合适的 d. 常用的 7.1.10 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惜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C)。 a. 界限校验 b. 重复校 c. 平衡校验 d.记录计数校验 7.1.11 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B)。 a. 每天的数据输出量 b. 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c. 每秒的数据处理量 d. 每日的数据输人量7.1.12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D)。 a. 组织机构图 b. 功能结构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 7.1.13 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人文件、输出文件和(d a. 顺序文件 b. 索引文件 c. 直接文件 d. 输人输出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