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8-04-02T14:07:41.7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作者:农燕君

[导读] 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推动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

摘要:我国经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但是社会经济化的发展造成城市水资源匮乏,城市内涝和水质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推动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渭东新城;低影响开发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地面被不透水的钢筋水泥所覆盖,与此同时,开发建设的不合理性使原有的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的面积骤然减少。想要解决雨水排放的问题和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已经不能单纯的依靠大规模的管网建设来实现了。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频繁,严重时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因此,人们对雨水在用水安全性和环境影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逐渐加深了意识,由于城市内涝与河流湖泊干涸的情况并存,公园绿地在内涝时期将雨水排往雨水管道,等到干旱季节时绿地又需要人工浇水,在浪费雨水资源的同时,给市政排水系统也增加了排水压力。所以,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有必要的。

一、海绵城市与公园绿地的概述

1.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储、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不用以前下水道等“灰色设施”。有效的将雨水径流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使雨水的自然净化初步实现。

2.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环境,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规模没有局限性可大可小。

二、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发现概况

1.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在国外,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中,提出了下沉式绿地、多种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方式和防止地表径流的相关措施。具体措施有下沉式绿地土壤夯实度的降低,对土壤结构进行改变,下沉式绿地与周围铺设的花岗岩之类的硬质铺装进行合理的设计,地表种植的植物类型要进行合理搭配,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的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的渗水率。美国、英国还有日本早已经相继提出了相关法律条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解决了传统城市排水体制中产生的问题,促进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可持续性思路方法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与之相关的技术规范。

2.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我国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才第一次提出与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起步较晚,大多数城市对雨水的处理方式都是以排为主,管理措施非常的单一。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原始的排水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与研究刻不容缓,国内目前对海绵城市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理论研究中,国内专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低影响开发方面,为推广我国海绵城市的应用打下了牢固的基石。有关专家通过SWMM的应用,研究了在不同降雨的情况下使用低影响开发措施下削减雨洪与面源污染的效果。在我国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杭州的西溪湿地等都是海绵城市建设成功的案例,2016年陕西省也提出了各市区要进行全面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编制的专项规划,虽然其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但是其发展正在快速进行中。

三、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设计要点

1.综合性公园的设计要点分析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还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城市居民进行短时游赏活动。综合性公园可分为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两种类型,无论是市级公园还是区级公园其占地面积都是比较大的,市级公园一般比区级公园大一倍左右。这类公园在设计方面应该结合其与城市自然水体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特点为设计要点,充分发挥出自然水体在雨洪时期的蓄水功能。在雨洪时期雨水在综合公园中经历了径流、传输和滞留,因此抓住雨水径流的关键点,将雨水设施进行合理的利用,提高雨水管理的利用效率。设计渗透滞留设施使局部和周边区域的雨水径流能够有效的收集与净化(例如雨水花园等)。还可以将公园中的自然水体与公园景观用水设施相连接,在解决公园景观自身用水的同时,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总而言之,综合性公园即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娱乐文化生活,又实现了雨水在城市公园中的弹性管理。

2.专类公园的设计要点分析

专类公园是以某种使用功能为主的公园绿地。比如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湿地公园等等,每一种专类公园都有其特有的形式内容,所以想要在满足其特殊功的同时还要对雨水进行合理化管理,就要根据其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专类公园中的湿地公园,其环境具有半干半湿的特殊性,因此其景观设计应该以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为主要设计要点。在设计中利用是地中水生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吸附与沉淀功能,将水质进行自然净化,使环境在进行生态修复中得到良好的优化作用。

3.带状公园的设计要点分析

带状公园主要指沿着尘世道路、城墙、水系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陆地。一般这类公园绿地的宽度不会小于8米,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滨水带状公园、路侧带状公园和保护带状公园。

滨水带状公园主要建设在河流的两侧地带。所以,应该以河景或者江景引入城市为设计的要点,同时还应该以绿化空间为主,特别是临水区域。路测带状公园的路测绿地是构成城市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遮荫、防尘、降噪的功能。保护带状公园一般建设在城墙或墙基之上,所以又称墙基带状绿地,其作用主要是为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城墙或墙基,沿城墙一侧或者两侧划出一定宽度的范围,建设带状公园,设置园路和休憩设施。以上几种类型的带状公园都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是其设计理念都应该围绕着对周边道路及自身雨水的收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方式

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通过城市道路改造,选用优质环保路面材料,减少地表水污染,建设地表水调蓄系统,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 一、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哪有,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即指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生态目标,也要满足城市功能。因此,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必须要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统筹配合,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 城市道路建设在低影响开发中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硬化地面减弱了雨水的渗透,雨季降雨量大时容易形成洪峰,导致城市部分区域积水;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加剧,极端气象条件和极端水文条件增多。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道路面积不断增加,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道路路基范围收集到的雨水量非常可观,而目前这些资源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如果能在现有雨水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绿化带用水特点,研究新型路面材料、雨水就地渗蓄、利用方式,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作为地下水、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对推动低影响开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低影响开发城市道路建设设计方式 3.1 城市道路实施现状 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以满足城市道路功能为目的,在雨水控制和利用思路上主要体现“排”上,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的影响;这种以“路面横坡收集-雨水口-市政管网”为主的道路雨水排放方式,主要缺陷有:①道路雨水经市政排水管网直接进入河道,道路绿地不能有效地滞蓄雨水,不能对地下水进行补充;②绿化带不能有效蓄留雨水,因经常性的浇灌绿化成为道路用水大户,每年都消耗大量自来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 ③雨季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造成洪涝灾害;④雨季地表水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严重,面层湿滑,引发交通事故。 3.2 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城市道路路面传统做法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为城市建设需要、改善生态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报告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 调研背景 居住绿地(G4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居民日常休憩娱乐的理想选择。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丰富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居住绿地也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等。 居住绿地与居民日常的户外游憩,社区交流,健身体育,儿童游戏休憩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美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调研对象 天大六村位于南开区天津大学西面,是一个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其中有一处公共庭院,为人们日常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和居民交流的场所。我们选取该公共庭院为调研对象,从空间绿地功能、空间形态、服务对象、利用效率、公众评价等方面,对选定对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策略。 3 调研方法与思路 通过对实地考察和与居民进行访谈,我们了解了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使用情况,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编辑梳理,分析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谈论分析,征求居民意见等途径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图1—1天大六村及绿地

二基地概况 天大六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邻天津大学,东邻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南邻南开大学,北至湖滨道。该居住小区占地5.7公顷,其中的公共庭院面积为0.33公顷,位于居住小区的东北角,是小区内的核心开敞空间,也是居住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小区绿化覆盖率为10%,容积率为2.07,虽然建设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建筑组合方式以及小区的生态绿化环境都比较好:建筑排布有秩序同时又富于变化,宅前绿地也种植了草坪和高大树木。以我们主要调研的公共庭院为例,庭院四周有建筑围合,其中南,北,东三面是檐墙面对庭院,西面则为建筑山墙面对,由于庭院在小区的东北角,因此小区中的居民可以从庭院西面进入庭院。同时庭院北面正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小区提供了一个从开敞向半私密再向私密的过渡空间。 该公共庭院的地面主要为硬质铺地为主,四周边缘种植有一圈低矮的灌木,内部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为主,种植较为密集。同时在部分树木周围设置了木质座椅,供人们休憩乘凉。还有部分石质的座椅,供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和交流。总体来看,该庭院的各种设施比较宜人,是人们在居住小区内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调研内容及主要问题 1 绿地的功能与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为居住小区内居民活动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小区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该公共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较多,对调节居住小区内的小气候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浓密的树木为居民带来了凉爽和湿润的舒适环境,与外部燥热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密集种植的树木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阻隔居住小区外部对内部产生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这个庭院受到了居民们欢迎和好评。 该公共庭院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使用,同时由于该小区靠近天津大学学生生活的区域,因此有时也为学校内的学生使用。但与校园内热闹的景象不同,这片庭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保证了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打扰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凄凉偏僻。 2 植被的分布情况 庭院内的绿化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其余只在四周种植了约半米宽的绿带,其中以草地为主,间或种植了一些低矮的灌木。而树木的种是很密集的,从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几乎已经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沿东西向走在庭院中,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树木。树木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基本成行,但是每一列没有对齐。密集的树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和舒适的环境。在现在的大多数居住小区中这是很少见的。然而,尽管庭院内的树木较多,但是草地和其他植物过少显得庭院中的绿化比较单调,空间层次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庭院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以假山石的堆叠为主的圆形花坛, 图2—1天大六村绿地鸟瞰图 图2—2 天大六村绿地卫星地图 图3—1公共庭院是居民日 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3—2 庭院周围的低矮灌木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 50420-2007(2016年版) 目录 1总则 3基本规定 4竖向设计 5种植设计 6道路桥梁 6.1 道路 6.2 桥梁 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 7.1 园林建筑 7.3 厕所 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 7.7 园灯 7.9 标识 8给水、排水及电气 8.1 给水 8.2 排水 8.3 电气

1总则 总则 1.0.1 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0.2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1.0.4 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3.0.1 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 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4、3.0.5 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0.6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 2030)》 近日,《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广州要新建、改造51个海绵公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新建25处人工湿地和128处植被缓冲带,集中净化建成区的黑臭河涌水体……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公共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 《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规划中提出,以市政设施为基础,构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的分散型海绵系统。新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保护河湖水系等自然生态本底,高标准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控制率。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雨水收集利用等,改善修复水生态环境。 规划中特别提出,城市建成区要建设自然“蓄水”系统。首先,要新建海绵公园与湿地公园73个,结合现有的水库、人工湖等,减轻相关排水分区的排水防涝压力,提升排水防涝标准,弹性适应洪潮与海平面上升。其中海绵公园51个,包括现有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和新建公园。例如,海珠区就要建设广州大道海绵绿地,白云区要建设高埔工业区绿地,而荔湾区的文化公园和越秀区的流花湖公园等都要进行海绵化改造等。 此外,拟生态整治和修复97条综合效益较高的河涌,以重建河涌水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模拟河流的自然形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利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26、桃树不是抗SO2的树种。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速度的稳步提升,规模化的城镇建设一定程度上使城区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而随着“海绵城市”理念为主的城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被提出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促进生态城市发展的主要前提条件。 标签:海绵城市;城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当前我国对城市建设的要求逐渐提高,建设高标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海绵城市对解决城市降水分流,满足城市水资源条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来对城市绿地做系统规划也是城市品质能够得以提升的关键。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般,在面临环境变化和雨水产生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使城市能够做到一定的“吸水”、“渗水”、“蓄水”、“净水”等功效。对水资源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做到对城市地下水的补充和整体水循环上的调节作用。海绵城市对在解决我国城市雨洪问题方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向,其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前提之下,能够最大限度将雨水在城市区域内存储、渗透、精华以达到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以海绵城市理念,来对城市景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建设时,应把握好其理念的整体性原则,将绿地根据更能统一规划布局,做到功能上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2、城市景观绿地系统布局 2.1确定绿地结构布局主要考虑因素 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前提的城市景观绿地系统布局:(1)先要做好对河流水系的掌握,河流水系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资源和空间依托,其是沟通城市内外的重要生态廊道。(2)对大型公园绿地的建设,使大型公园绿地成为城市内部较为重要的生态板块。(3)对绿地布局结构的科学合理性。(4)做好对应的绿地系统分类。 2.2公园绿地规划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城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居住区、公共设施用地分布状況,最好对均匀地布局各级公园绿地的规划,使公园绿地能达到五百米服务半径全覆盖,提高城市景观同时做到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并且使海绵城市的功能能够发挥至最大化。以不同规模、功能特征进行分级配置,在规划各级公园定位、功能、内容同时,重点确定综合公园与专类公园的相关配置,中小型公园绿地建设应通过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来加强其整体的观赏性,对数量较多的街旁公园、社区公园以及带状公园等公园绿地做好合理的配置。通过海绵

公园绿地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公园绿地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1.1 总体规定 公园绿地按类型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头游园五类。 (1)综合公园面积宜大于10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结合花坛、花镜等形式,丰富公园整体绿化效果。 (2)社区公园的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面积大于0.5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 (3)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历史名园等多种特定主题的公园,其中儿童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依据不同的公园主题灵活的配置,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4)带状公园的绿地率不低于65%,绿化宜采用自然式手法。 (5)街头游园应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提供短暂休憩的设施。其面积宜大于0.1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65%。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手法。 1.2植物配置 (1) 公园绿地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数量比)或7:

3(面积比),常绿树与阔叶树的比例控制在1:3(数量比)比较符合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的特征,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比例约为10:1。 乔木是园林树木的骨干,它具有良好的改善气候调节环境的功能。公园绿地乔木覆盖面积不低于绿地面积的60%,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约为3:4:3(数量比)。 长春南湖公园鸟瞰 (2) 乔木应大量种植胸径8-12cm的壮龄树,胸径在15-20cm的苗木可少量搭配,胸径在20cm以上的大树根据景观 需要个别搭配,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成活。古

城市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

城市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 1背景 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国土面积的1%,却承载了54%的人口,产出了84%的GDP。 快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开发强度过高,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以我国北方为例,城市开发建设前,在自然地势地貌的下垫面条件下,70%~80%的降雨可以通过自然滞渗进入地下,涵养了本地的水源和生态,只有20%-30%的雨水形成径流外排(见图1a);而城市开发建设后,由于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的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见图1b),破坏了自然生态本底,呈现了相反的水文特征,破坏了自然“海绵体”,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a开发建设前b开发建设后 图1城市开发前后径流变化情况(以我国北方为例) 针对当前这种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针对城市地下水涵养、雨洪资源利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排水能力提升与内涝风险防控等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丰水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枯水期将蓄存的水“缓释”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原理 住建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实践,于2014年10月编制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即建设“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本质是通过降低雨水的产汇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自然状态(见图1a),即建设“海绵体”。 径流系数是表征水文特征的重要参数,是自然状态下地表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与

浙江金华的燕尾洲公园,实践了一个“海绵城市”的概念

浙江金华的燕尾洲公园,实践了一个“海绵城市”的概念 今年 11 月,一年一度的世界建筑节大奖(WorldArchitecture Festival)在新加坡公布,在此前的文章里,我们介绍了 OMA 和 Buro OleScheeren 设计的新加坡住宅“交错”(Interlace),它获得了“年度最佳已建成建筑奖”。除了这个奖项,WAF 还评选出了“最佳景观建筑奖”和“最佳未来建筑奖”,其中,景观建筑奖(Landscape of the Year)由浙江金华的三江燕尾洲获得,它从 8 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也是今年中国唯一获得这奖项的项目。 燕尾洲公园位于浙江金华

燕尾洲公园使用了大量的透水混凝土瓷砖,还有下凹绿地、人工湿地等

燕尾洲公园来自“土人设计”,这是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创立的设计品牌。在他们的官方网站上,他们这样介绍燕尾洲公园:这个项目 是 2014 年 5 月建成的,占地 26 公顷,它的设计倡导了“与洪水为友”,公园内有不少富有弹性的生态防洪堤,保护了河漫滩的湿地。 它经历过一次洪水的考验,成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所谓的海绵城市,是说城市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现在的燕尾洲公园,每天有近 4 万人使用。 洪水淹没时的景观 洪水退去后的景观

弹性的生态防洪堤 生态防洪堤 除了生态防洪堤,燕尾洲公园同时还有一个景观桥,这座桥是从“板凳龙”的传统舞龙习俗中获得的灵感,扮演了将两座城市连为一体的角色。

设计者从“板凳龙”等舞龙习俗中获得了设计灵感 步行桥与河流曲线相适应 题图来源:dezeen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先写总结——————————————? 入口设计、功能分区、景色分区、园路设计、地形处理、种植设计。? —————————正文开始———————————? 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一)概念?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1、政治文化方面? 2、游乐休憩方面? 3、科普教育方面? (三)综合性公园的类型? 1、市级公园? 2、区级公园? (四)面积和位置的确定? 1、面积? 面积不少于10hm2,10-50m2/人。? 游人容量为服务范围的15%-2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容纳10%的游人。? 结合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因素来考虑。? 2、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考虑。? 方便居民使用? 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形? 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 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 有历史遗址和名胜古迹的地方? 公园规划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留有发展用地)? (五)公园的游人容量? 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公园游人容量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通过游人数量的控制,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人均占地面积(㎡/人)。? (六)项目与活动内容? 1、活动内容? 观赏游览、安静休息、文化娱乐、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 2、设置因素? 当地人们的习惯爱好? 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 公园附近的城市文化娱乐设置情况? 公园面积的大小? (七)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贯彻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 继承和革新我国传统造园艺术,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表现地方特色和风格? 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设置人们喜爱的各种内容。? 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 切合实际,分期建设? 与周围环境(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相协调? ——————————————————————————————————————————————————————? 二、综合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一)条件分析? 任务书(建园的审批文件、投资额)? 历史沿革、社会人文条件分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9-11-13T14:12:12.19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9期作者:王栓平 [导读] 城市景观的设计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是解决民生工程的重大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加速,城市面积不断向郊区甚至乡村扩张,河流改道、湖泊和绿地重新规划等,这些天然的海绵体占地面积不断较小,被大量不透水的材料替代,城市的自然水循环和水系统遭到破坏。城市景观的设计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是解决民生工程的重大问题。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保证城市在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缓解城市化带来的水循环问题,这是城市规划可持续性发展中必不可缺的改造实施方案。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工业化发展迅猛,城市化发展加速都导致水资源的紧张,城市土地在开发中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例如,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中市民休闲娱乐的最重要场所,其对于雨洪的管理调控应当平衡城市扩张改造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作为调节城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支持。本文先介绍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分析景观的结构和理念的技术实施,提出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其次针对上节的理论基础,提出不同城市景观中系统设计的具体改造办法;最后分析城市中不同场所的设计方案,总结出城市景观设计的具体改造方法。 1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使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较完备的管理体系。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构建“渗、滞、蓄、净、用、排”技术体系,在确保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我国对雨洪管理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仍简单地以“排”为主,将雨水当作“废水”完全排放出,有悖于建設节约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更多不透水材料建设阻挡了雨水渗入地下,进一步造成径流污染、洪涝灾害等一些列突出问题。 2海景城市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相关技术设施 2.1滞留渗透系统的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思想就是通过自然和人工的力量将城市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生态系统,净水、储水、吸水都如同海绵一样的城市。城市景觀设计涉及的相关技术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滞留渗透系统,其中生物滞留设施主要包括土壤层和浅表植被,这些生物在水循环过程中可以清除净化雨水中的悬浮固体、碳氢化合物等污染,增加水的渗透率,流经地表的水被植物带入土壤中后进入循环系统。春季雨水较多,水位高,生物滞留设施因季节性的因素底部排水系统设计不同。植被土壤层设施是为植被生长提供生长的养分,吸收空气和水土中的污染物,因此具有一定坡度的土壤层设置可以让更多的水分流入植被中,同时避免将植被设置在景观中心,导致植被一直处于被淹没的状态。土壤层下方是起过度作用的砂土层,厚度设置要足够大,达到土壤层渗透率两倍以上。生物滞留层在景观中位置的设置要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在此基础上考虑景观审美效果。此外,透水路面相较于传统水泥柏油路透水性更强,雨水能够及时渗入下层土壤中,减小地表积水补充地下水,透水路面铺设讲究材料和方法,多孔铺设和透水铺设根据材料来区分铺设方式,储存式铺设和非存储式铺设更具存储层的需求有无来区分,存储层不仅蓄水还可以过滤进化地表水。 2.2传输进化系统 传输系统也有很多部分,草洼地就是用于雨水的传输和处理,覆盖在草坪下的草洼地可以将雨水边传输边过滤到下游。雨洪进入草洼地的径流途径有两种,可以从单点进入,也可以沿着草洼地线形分散进入,后者应用更为广泛,植被的设置不仅美观而且增加了绿色占地面积。线型草洼地的设计长度、深度、雨洪流速等都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结构和地形,设计出适合环境的合理配比。草洼地的位置设计有所讲究,需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保证植物正常生长,还要进行定期修剪,保证其传输功能的正常运作。植物层过滤带也是传输进化的一种,植物层设置的坡度小,带状稳定,用于清除雨水流过后沉淀在表面的污染物。植物的截留和土壤的下渗作用使得过滤带可以起到减缓流速和延缓流经汇流的作用,避免出现洪峰或者缓和洪峰对土壤的压力。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3.1水体景观的海绵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水循环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协调问题,运用好海绵城市理念就需要处理好雨水景观改造设计中的水循环难题,通过地面、土壤、建筑、生态环境各因素调整,形成一个集视觉艺术与蓄水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设计。水体景观的设计首先要根据水的形态,尽量保护和维持原有水态的平衡,其次根据海绵城市理念,一句水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可能性,动静结合营造多样性的水体景观,带来视觉艺术的审美享受。然而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排放超标,水质下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健康。通过对城市水体景观的修复和改造,重新培育被严重破坏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维护现有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通过水体景观的改造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态景观。对水体进行设计首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生物生存现状和生存空间,最大程度维持其生物链的循环平衡。注重水域和陆域还有空域之间的连贯性,保护水体周边环境的完整性。 3.2道路的海绵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自然保护工作,保证对自然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最小限度干预,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在马路表面设计透水式人行道,雨水直接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达到快速排水效果,防止城市道路内涝的情况,并具备一定的吸水性,缓解排水管道压力;在道路两旁设计树池,通过树池提供树木水分,选择吸水性和排水性较好的沙石土壤和过滤性好的土层,路缘石拓展带为软质土壤。在进行生态林荫道景观设计中,以中央绿化带为主要形式,保证雨水处理性能。但就现在而言,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一般主干道设计较宽,大面积使用不渗透地面,使得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形成城市内涝问题。 3.3园建小品的海绵化设计 城市景观中的建筑和景观小品是城市中集点缀装饰和功能于一体,是空间的焦点和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联系本文强调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店铺、茶室等建筑物上绿色屋顶的设计可以保护建筑,丰富景观层次,同时和周围的动植物相互映衬,提供给飞禽类动物栖息地。此外绿色屋顶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合理建筑,缓和热岛效应。对于市民居住区域或者公园内的建筑,进行简单的改造,将落雨管与市政管道的连接转变为将建筑屋顶收集到的雨水排至建筑物脚下的雨水花园中,在优化水循环系统的同时,丰富了景观审美的空间性。

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探析

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探析 发表时间:2019-05-14T16:30:22.9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朱古月[导读] 摘要:在海绵城市的构建中,城市绿地作为其最主要组成的部分,既受到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又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各种绿地建设方式和技术措施构成了海绵城市绿地体系。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人民政府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在海绵城市的构建中,城市绿地作为其最主要组成的部分,既受到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又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各种绿地建设方式和技术措施构成了海绵城市绿地体系。与城市传统的依靠市政排水管网系统及末端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模式不同,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以下简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更重视和强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乡规划上,充分考虑城市用地 尤其是城市绿地、广场、街道对雨水截留、保渗、调蓄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影响探析 1、前言 根据我国国情和城市水环境、雨水系统管理等问题,提出构建海绵城市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绿地由于对雨水具有鲜明的截留、渗透、存储及净化等功能,使其成为实现海绵城市目标的载体之一。在中国掀起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浪潮推动下,势必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2、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 2.1?传统绿地规划观念的转变与提升 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渗透、滞留、净化等作用,是城市绿地部分生态功能的体现。传统绿地系统规划虽然也强化对绿地生态功能及效益的重视,强调通过丰富绿地类型、完善绿地布局结构、强化绿地建设指标和推广相关树种的应用来凸显绿地生态功能;重视和强化绿地建设的系统观,重视绿地点、线、面的联系。而海绵城市则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研究对中微观层面的绿地空间建设在雨水循环方面的作用。海绵城市的这一特点,将影响城市在宏观规划布局绿地时,会更系统全面考虑城市及区域水环境组成特点、降水分布情况、雨水收集处理目标以及城市水系统循环保护的目标来综合协调绿地系统“量”的确定、“位”的布局和“质”的保障。需确定城市绿地的数量和具有“海绵效应”的绿地比重,并合理规划布局绿地,使得绿地与自然河道、林地空间及其他具有海绵效应的用地空间尽可能实现具有联系的循环系统。在此基础上,强化后期绿地建设技术对规划目标实现的保障。 2.2?丰富绿地类型和完善绿地功能 不同的绿地类型及构成形态,在雨水自然循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差异性,而且根据各地水文气象条件及城市水问题的不同,对基于海绵城市发展目标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建设提出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城市绿地虽然具有一定的对降雨的渗透、存储、净化等功能,但是遇到强降雨或大暴雨时,绝大多数的降雨还是会形成径流排放出去。这对水源比较紧缺尤其是一些干旱地区的城市来讲是非常可惜的。这种情况,则强调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的蓄留、储存和利用。而对于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则关注绿地系统对雨水的渗透和调节。显然,传统的绿地类型中只有如湿地、下沉式绿地等具有较为鲜明的存储、调节作用。鉴于此,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方面,对绿地的雨水储存功能进行相关研究,并产生一些新的绿地类型,如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指在种有园林树木的园林绿地低洼区域,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处理,将雨水滞留渗透下来补充地下水,集雨水收集与园林游憩观光为一体。代表案例有塔博尔山中学雨水花园(Mount…Tabor…Middle…School…Rain…Garden)、波特兰市西南第12大道绿街工程(SW…12th…Avenue…Green…Street…Project)等。 鉴于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及雨水花园的作用,我国在探索海绵城市的实践道路上,雨水花园的实践将不断被借鉴应用到海绵城市中;并且结合城市景观环境的建设,雨水花园与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将由点到面、由面到域。对雨水花园及其他新型绿地类型的研究,将从小尺度的绿地空间提升到大尺度的绿地系统。而随着对海绵城市探索的深入,未来除了雨水花园等典型性绿地外,必然还会延伸出新型的绿地类型,而这也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绿地在水循环方面的海绵效应。 2.3?强化绿地系统整体布局结构 城市绿地根据形态分为点状、线状及面状绿地,各种形态的绿地在海绵城市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点状绿地主要是分散、散点式分布的公园绿地,虽然单个绿地面积尺度大,但是分散,且覆盖比重没有面状的附属绿地范围广。因此,对于整个城市来讲,需要通过线状的可渗透式的城市街道绿地、植草沟、生态沟等将尺度大的点状公园和覆盖面广的附属绿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布局形态,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结构,共同控制雨水径流量、控制雨水峰值和雨水调蓄存储,促进雨水的自然、生态循环。 2.4?绿地规划海绵效应相关指标的具体化和明确化 目前衡量及评价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状况主要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为主。而一般的园林绿地与湿地、雨水花园和暴雨花园等比较起来,在海绵效应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对于同一个城市,园林绿地数量的多寡在海绵体系中的作用也有差异。显然,单靠目前的常用规划指标无法达到有针对性地来引导和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海绵效益。因此,从城市整体角度出发,需要配置多少量的城市绿地及湿地、雨水花园和其它具有鲜明海绵效应的绿地类型,则需要根据城市水文和降雨情况来综合考虑。而随着绿地系统规划观的不断发展和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相关的规划指标将更具体化和明确化。 2.5?推动绿地建设技术的发展 根据胡楠等人的研究,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中对雨水径流的控制率约为30%~40%,而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不同植物群落、不同绿地类型及同一绿地类型如雨水花园,由于结构层的厚度的不同,削减径流及污染物能力具有差异。随着对绿地海绵效应的认识及相关实践的不断开展,对绿地系统尤其是海绵效应突出的绿色屋顶、生态沟、雨水花园、暴雨花园等建设技术势必更加成熟完善。 2.6?绿地规划规范和标准的完善和制定 雨水系统的管理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同时涉及多方利益。为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的构建,首先要建立较为健全的规划及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规范性文件管理和引导规划及行政管理行为。同时,应根据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的状态,区分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地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指标及目标。针对已建成区,侧重对局部重点空间地段的城市绿地的海绵效应;针对新城区,则应尽量构建点线面联系的绿地…海绵体。这些都需要通过规范性文件来实现管理控制的目标。 3、结语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规划背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文件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为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并做好申报下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准备工作,中心城区需要编制**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规划目标 主要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建设海绵城市。 三、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2.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

能力。 四、规划范围及内容 规划范围为《**城镇群规划(2016-2030)》确定的**区、**区、**区、**县和**新区,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同时,选择高铁新区及周边面积约20平方公里范围作为试点建设区域,并做好江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规划设计内容:**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试点建设区详细规划。 五、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2017-2030年 六、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4、《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9、《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11) 10、《**城镇群规划(2016-2030)》 11、《**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1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