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的季节变化规律

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的季节变化规律
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的季节变化规律

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天文现象:公转速度、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大气与气候要素:对流层厚度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季风环流控制下的气压系统和风向的变化、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降水类型(对流雨、台风雨、锋面雨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气团、锋面活动(快行冷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的沙尘天气、冬季的寒潮等)、不同气候区光、热、水状况的季节变化(即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等(附表)

3.水文现象:水循环和水平衡——气温高、降水多则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储水变化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海水温度、盐度;季风洋流;河流径流;雪线;地下水水位。

4.地质作用:由于太阳辐射能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季节变化,造成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强弱也有季节变化,如温度变化、水、大气、生物等要素的变化使风化作用在不同季节不同;风力、流水的侵蚀、搬运强度随风速、流水速度的改变造成的沉积作用也有季节变化。

5.植物形态和动物的迁徙:自然景观的变化、植食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也随之迁徙。斑马、驯鹿等

6.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我国冬季带鱼汛、夏季墨鱼讯(我国近海实行了伏季休渔制度——可持续发展),海盐晒制时间——长卢盐场应在雨季之前。

7.能源的利用:水力发电、太阳能、沼气等

8.农业生产:种植业——小麦(春小麦、冬小麦)、水稻(温带季风区秋季收获、双季早稻夏季收获、晚稻夏播秋收)、玉米春夏播种秋季收获,生长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棉花春夏播种,雨季(灌溉)生长,秋季收获;甘蔗、甜菜秋季收获。林业——苹果、柑桔秋季成熟;江南丘陵的早茶在春季收采。畜牧业——山地牧场的季节变化

9.工业:制糖工业、水力发电及依靠水电耗能多的工业10.环境问题:泥石流、水土流失,赤潮和水华现象的产生与水体的有机物的过渡生长有关,因此在气温、水温较高季节发生频率增大。沙尘暴发生在降水较少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冬春季节。燃煤季节空气质量较差,尤其是逆温情况下容易发生大气污染事件。

11.其它:极地科考,旅游业(滑雪、冰灯、海滨浴场等),洋流、

盛行风与海运,内河航运与水量变化等

注: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变化,均应以北半球为基础进行记忆,南半球相反进行理解。从而避免时空的混乱或混淆。

一.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几点补充意见:

(区域地理复习辅导提纲(夏老师提供)已从网上下发)

1.区域地理落实的基本步骤:

(1)认定位置:根据经纬度、特殊地理事物和轮廓特征等

(2)记住重要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城市等

(3)概括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类型、自然带、水文特征等

(4)能对当地地理环境中各地理要素的组合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即整体性)加以分析与解释

(5)评价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经济部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劣势,可持续发展方向等

(以东亚、中亚为例)

2.世界区域地理复习中,分区概述中提到了哪些国家?有什么特征?

——归纳其单项特征能帮助理解区域特征(也不超纲)

现归纳如下:

东亚:工农业发达的东部地区,畜牧业为主的内陆地区。

其中蒙古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人均牧场面积居世界

之首,畜牧业是其国民经济的基础。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位置,复杂的地形、暖湿的气候、丰富的物产、稠密的人口、发展中的经济。

新加坡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马、泰的旅游业发

达。

南亚:背山面海的南亚次大陆,热带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巴基斯坦最大工业部门是棉纺织工业、孟加拉发展了黄

麻加工工业、斯里兰卡发展以开采宝石、石墨为主的采

矿业和食品、烟草等加工工业。

中亚:亚欧大陆的腹地、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灌溉农业发达,发展了棉花

生产,是世界重要产棉区。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在中亚

各国都占有一定的位置。中亚矿产资源丰富,能源矿中

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量极其可观。

西亚:兵家必争之地——重要的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极端缺乏的水资源;民族矛盾、宗教纷

争、领土争端异常激烈。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北非:炎热干旱的气候、撒哈拉沙漠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铀矿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高原大陆、热带大陆、干旱和荒漠化问题严重、民族经济有待发展。

欧洲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达的海陆交通运输、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地区差异大、丰富

多彩的旅游胜地。白色人种、人口稠密。

瑞士的钟表制造、挪威的铁矿开采和特殊钢生产、

瑞典和芬兰的木材加工等工业非常著名。荷兰的牛

奶、花卉、蔬菜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丹麦是世界

著名的乳肉生产国和出口国。挪威捕鱼业十分发达。欧洲东部和北亚:曾经都属于原苏联的领土。1991年原苏联解体,

欧洲东部又出现了6个独立的国家。(波罗的海东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东欧平原西部的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俄罗斯仍然地跨欧亚两大洲,欧洲东部地区的大部分属俄罗斯,北亚则全部为俄罗斯领土。

北美: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北美洲北部地区,南北延伸、东西并列的三大地形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拉丁美洲:幅员辽阔、位置重要,独特的拉美文化,复杂的地形、暖湿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墨西哥的银,智利的铜和硝石,巴西的铁以及牙买加的铝土,在世界

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阿根廷境内有著名的潘帕斯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阿根廷的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大洋洲:位置重要、岛屿众多、人口稀少、日界线南北纵贯。3.关注世界区域地理中的人文区域:

——不仅要注意课文中的13个分区和8个国家

——还要关注人文区域:阿拉伯世界、拉丁美洲、黑人分布区、世界人口密集区、畜牧业为主(或发达)的地区、能源集中产地、重要稻米产区、重要棉产区、四大文明发祥地、自然灾害多发区、生态环境脆弱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等

——重大地理时事区域:我国西部、中东、东盟等。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考情分析】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主要侧重春、夏、秋、冬四季节发生的地理事象,试题一般提供可以判断季节信息,然后得出结论,再提供若干地理现象,需要确定与题干地理现象发生的季节相同的。考生需要注重在平时归纳同一季节的地理现象,把握基本规律。 这部分试题,相对比较分散,存在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但需要进一步转化题干的季节信息。考查内容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兼顾人文地理中的农业、游游等知识。 【重难点剖析】 不同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半球季节变化差异也明显,通过对各地理环境季节差异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空间观念,养成比较维习惯,强化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1、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3、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 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9、旅游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春季,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夏季,气温升高,海边、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一般地说,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高山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鸟岛观鸟 5月是最佳时机;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练习】请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出现在北半球的哪个季节 1、东北地区的河流在一年中首次进入汛期()3、尼罗河洪水开始消退() 6、南极考察一片繁忙() 7、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8、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13、长芦盐场晒盐的佳期()15、青尼罗河河水量在一年中达最大值() 16、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19、硅谷地区天气干燥()23、北印度洋的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流动()24、南极中山站白昼长于南极长城站()25、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30、甜菜活跃生长期()31、舟山渔场出现墨鱼汛()32、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34、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放牧()36、一场雨后带来一场凉()37、开普敦多雨( 38、洛杉矶多雨()39、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 41、非洲北部草原正值雨季()42、从日本到波斯湾的航船在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43、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出现“白夜”现象()44、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51、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53、好望角一带炎热于燥() 59、悉尼白昼比香港长() 【参考答案】1.春季 3. 秋季6. 冬季7. 夏季 8. 夏季13.春季15. 夏季16. 夏季19. 夏季20. 冬季23. 夏季24. 冬季25.夏季30.秋季31. 夏季 32. 夏季34. 夏季36、秋季37、夏季38、冬季39、夏季41、夏季42、冬季43、夏季44、春季51、冬季53、冬季59、冬季【季节判读方法】 1.了解图象载体,提升获取和解读季节信息能力 季节判读的图象载体主要有坐标图、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等。要学会读图,养成析图习惯,经常提取图上的季节信息。例如,提取光照示意图上的季节信息,可以归纳为“切点法”、“交角法”和“直观法”。 “切点法”是指晨昏线切于极圈为冬夏二至,切于极点为春秋二分,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交角法”是指晨昏线与经线间的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交角变化会带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进而带来其他相关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直观法”是指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要学会五看:一看太阳升落方向,二看正午太阳位置,三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四看昼夜长短,五看直射点纬度。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一、选择题 近几年旧衣物回收箱更高频率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般是通过市慈善总会在城市社区设立回收箱,志愿者对废旧衣物统一回收、分拣,较好的衣物经清洗、消毒、熨烫、包装后捐给公益组织,不能捐助的经分解处理后再次加工成拖把、毛毡制品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下图示意工业区位选择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属于图1中的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2.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有 ①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用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臭氧层③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④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B 2.A【解析】第1题,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是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不是原料重新加工;也不是重新回归市场销售;更不需要高科技重新加工;应是劳动力回收过程。第2题,旧衣物回收再利用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可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回收重利用没有污染,与保护臭氧层无关。 “空中菜园”是指利用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读图,完成3-5题。

3. 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 ) A.铺煤渣节约土壤 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 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4.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5.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 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3.D 4.B 5.C 【解析】第3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煤渣不是土壤,不能替代土壤,因此不是为了节约土壤。煤渣位于土壤下部,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煤渣不能增加土壤肥力。第4题,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楼顶、阳台多为水泥面,因此限制性自然因素是土壤。第5题,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与城市蔬菜价格高有关。将花园改变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 聚落是一种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包含民居及其周边地理环境。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图1示意宝胜村聚落。据此完成6-8题。

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阐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阐释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地理分布的描述与阐释 一、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等值线图中)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方法: 极值变化法。把握地理事物分布的极值,再由极大值向极小值连续描述。(有时需要指出极值所在) 原因分析:依据各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 (1)概述图示地区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变化的特点。(6分) (2)写出甲城市所在地与乙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值,并简要说明乙地年太阳总辐射量不同于甲地的原因。(10分) daan1)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递减(6分) (2)2500(2000—3000)百万焦耳/米’·年(4分)乙地相对地势较低,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水汽较多、云量较大(6分) 指出图示区域相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6分) 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 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 极值变化法。把握地理事物分布的极值,再由极大值向极小值连续描述。(有时需要指出极值所在) 等值线(分布的另一种体现)的描述方法: 延伸方向(走向) 疏密(面积大小) 2003文综36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影响。 西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的影响(黄土高原东缘)。 下图94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出影响因素。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问题专题复习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描述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时间:季节年际日) [空间:水平垂直纬度(南北)海陆(东西)] ◆阐释地理事物及现象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地理事物呈点状,说明其背景比例尺很小,往往是要求描述其分布特点。描述时应从大范围去考虑。 例1:读图3,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地区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 美洲)。 答案分析: 此题要求描述的是点状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图 中给出的是海陆简图,不是地形图,不需要考虑 海拔差异。又因为这些城市都是分布在陆地上, 也不必考虑海陆差异。所以只需纬度(南北)差 异。 例2: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 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4 分)(08广东卷)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答:地理分布特点: 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 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 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 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疏 密 方 位 叠 加

1、点状分布图答题方法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2.读图6,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多数分布在季风区内,沿河近海的平原地区; 多数 分布在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人口、城市密集地 区。 3.读“某国南部水系及其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概括乙河南部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城市多沿河分布,较为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 少,且距离较远。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作业手册 专题限时集训 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 [专题十四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图Z14-1),完成1~2题。 图Z14-1 1.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1月1日16:00 B.3月1日6:00 C.7月1日6:00 D.8月1日16:00 2.此时( ) A.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 B.澳大利亚北部天气高温多雨 C.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 D.从亚丁湾驶向马六甲海峡的轮船顺风顺水 图Z14-2为某时刻夜半球示意图,OP为地轴,P地是极点且位于海洋上。读图回答3~4题。 图Z14-2 3.该日,太阳直射( ) A.赤道 B.北纬20°纬线 C.南纬20°纬线 D.北回归线 4.图Z14-2所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夏威夷高压强盛 C.黄河水量大增 D.东北平原积雪覆盖 王教授于2012年7月到非洲旅游,图Z14-3是他于当地时间12:00拍摄到的赤道标志牌照片。分析照片完成5~6题。

图Z14-3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拍摄者位于北半球,标志牌影子朝正北 B.拍摄者位于南半球,标志牌影子朝正北 C.拍摄者位于北半球,标志牌影子朝正南 D.拍摄者位于南半球,标志牌影子朝正南 6.此照片拍摄地可能位于( ) A.埃及 B.南非 C.肯尼亚 D.埃塞俄比亚 图Z14-4为世界某区域某月份气压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7~8题。 图Z14-4 7.图示月份为( ) A.7月B.11月C.1月D.3月 8.下列与甲处天气系统一致的选项是( ) A B C D 图Z14-5 读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昏线的组合图(图Z14-6),回答9~10题。

判断地理事象类

类型三判断地理事象类 判断类试题主要是判断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解答此类试题的主要思路是找依据。找依据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找:一找基本原理和规律,如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判断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及其昼夜长短等。二找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的名称等。三找学过的基本方法,如利用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左右手定则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判断等压线上某点的风向等。 考向1自然地理事象的判断 [真题再现] (2015·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答案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解析根据黄河的流向以及引水口和出水口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模板构建]常见问题的答题术语

[对点练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的说,A 地比B 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 气流与D 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C 气流与D 气流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该气压带是________原因形成的。 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 (2)丰富 A 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 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 气流,被迫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解析 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应是冬季。A 地是盛行西风带,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B 地是东北信风带,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难以成云致雨。C 是来自30°S 附近副热带高压的暖轻气流,所以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 时向上爬升。C 与D 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考向2 人文地理事象的判断 [真题再现] (2011·安徽文综)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特殊的地理现象

特殊的地理现象 在地球上,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分布不符合一般规律,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个性特征,从而形成了独特有趣的地理现象。下面试举数例分析说明。 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因为这里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此外,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程度,使荒漠区一直延伸到海岸边。其中最典型的是南美洲的智利北部和秘鲁沿海地区,这里不仅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气候最干旱的地区,而且荒漠区随强大的秘鲁寒流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成为一大自然奇观。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但是,这一带并非到处都少雨。例如我国华南地区,虽然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但因位于大陆东岸,地理位置优越,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每年夏季风和台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造成丰沛的降水。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植被繁茂。特别是广东省的鼎湖山,森林茂密,万木葱茏,恰似镶嵌在华南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赢得了“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之美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现已参加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这是因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特别是赤道附近云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加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撒哈拉沙漠地区终日晴空万里,烈日当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加上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空气干燥,增温强烈,所以就形成了全球的炎热中心。 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渔场几乎都位于这些海区。例如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等。但是,作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却与众不同,它的形成跟这里的上升流有关。上升流把海水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上层,供给海洋浮游生物所需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纵观近几年高考,季节判断在每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下归纳了10个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1.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中,与季节有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是地球公转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等。 公转位置:夏至点(或远日点)附近——夏季;冬至点(或近日点)附近——冬季。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夏季;最小的季节——冬季。 日出方位: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南半球——夏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冬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夏季;昼短夜长——冬季。 2.气候:各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向、气压等)、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⑴气温:夏高冬低;同纬度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等温线夏季陆地向高纬凸出, 海洋向低纬凸出,冬季相反 ⑵降水: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如:地中海气候区(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季森林火险等级高贵阳冬季多阴雨冷湿天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 ⑶风: 风向:亚洲东部: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亚洲南部: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冬季——东南风。 风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夏季相反。如英吉利海峡冬季风力大,风浪也大。 ⑷气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夏季气压低,冬季气压高;海洋相反。 (这种现象在季风气候区较明显) ⑸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与春秋分位置相比) 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⑹雪线:一般地,受气温影响显著的山脉,雪线夏季高,冬季低。但如果受降水影响大 的山地迎风坡,雪线旱季高,雨季低。如珠穆朗玛峰的南坡雪线夏季低(夏季 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冬季雪线高。 ⑺山地景观:黄山旅游最好是夏季(降水多,多云雾,景色美)。 3.河流:水文特征(汛期、冰期及凌汛等)、河口海水的盐度(等盐度线的弯曲变化)、河流的补给、水库的蓄水与排水、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等。 ⑴汛期: 夏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夏季,如季风气候(如我国的松花江、长江,南亚的恒河等)、热带草原气候区(非洲的尼罗河等)。 冬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冬季,如意大利的波河。 ⑵冰期及凌汛:冰期发生在冬季;凌汛发生在初冬和初春。 ⑶河口海水盐度的变化:与河流的径流量有关。汛期时,河流水量大,河口海水的盐度低。

地理答题要点之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

地理答题要点之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 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各种因素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 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

生活现象与地理原理的辩证

生活现象与地理原理的辩证 浙江省乐清市总工会职业技术学校刘诗先 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些习惯说法,如“水平如镜”,“太阳升起来了”等,似乎都无可厚非。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看,有些说法却不一定站得住脚。生活中之所以大家都这么说,主要是依据认知和感受的直观性;其次是人的生活局于一隅,视野狭小,只看到了自己生活周围的这一片空间,而没有也无法用肉眼从整个地球及其宇宙环境的广阔空间去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当然,这些说法,在生活中是天经地义的,或者说是相对正确的,作为一部分交际内容,不会引起误解或交际障碍。但在教学中,这些说法却是妨碍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球空间概念的绊脚石,教师必须把这些说法从地理教学的角度跟学生讲清楚,从科学的角度辩证地、理性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讲清楚这些,有利于学生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科学而准确地建立地球的空间概念。否则,学生对地球的特点和运动特征的认识就会存在盲区,甚至误解;地球的空间概念在学生的大脑中便会不完整、不深刻,甚至散乱和模糊。笔者从众多可辩证的自然现象中抽取八种,作 一种简单的论析,以求方家之雅见。 辩证之一:水面是平的 在生活中,小范围的水面看上去确实是平的。如一口塘,一个水库,看上去水面的确是平的。但水面范围一扩大,水面就不是平的了。例如,大洋的表面(水面)就是球面凸起的。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水体被地心引力吸附于地球表面,而地心引力具有均势效应,所以面积广大的大洋表面就以相对平面呈球面隆起,成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例如:从卫星拍的照片上看或从地球仪上看,太平洋的水面就是一大块球面,是凸起的。人站在大海边看日出或看轮船由远驶来,仿佛它们是从水里钻出来一样,就因为大范围的水面凸起呈球面状,而人的视线不能弯曲。而当太阳或轮船在凸面的那一边被挡住时,我们当然看不到。所以,地球表面的水面,不是平的,而是球面凸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范围的水面也不是绝对平的,也会有一点点的凸起。只不过水面太小而地球太大,这个凸起率小到无法计算而可以忽略的程度而已。 辩证之二:人到了南极,就会脚朝上,头朝下倒挂在地球上 有学生问:人到了南极不会往下掉到太空去吗?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忽略了一个平常而又重要的问题──地心吸引力。人们(学生)对地球形状的最直观的认识来自于地球仪,而地球仪都是北极朝上而南极朝下,南极附近的地面都是如同天花板一般的倒面,所以容易给人造成这种错觉;其实,把地球仪倒过来放也无所谓。实际上,地心引力在任何地方都垂直于地面,人站立于地球表面,人走到任何地方都是脚被地球引力吸住并且身体垂直于地面。但是,在地球仪上演示人的站立,在赤道处人体是“横插”在地球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6)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限时集训(含答案)

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2019.4 一、选择题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人工湖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的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图Z16-1,回答1~3题。 图Z16-1 1.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B.地下水 C.湖泊水D.人工提水 2.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B.5—9月 C.8—12月D.11月—次年4月 3.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哪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 A.甘蔗B.油菜C.棉花D.花生 栓皮栎的树皮在树干水分较少时采剥,风干后作为制造软木塞的材料。图Z16-2为某国示意图,栓皮栎主要生长在该国的南部地区。据此完成4~5题。 图Z16-2 4.该国采剥栓皮栎树皮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下列关于A河与B河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汛期出现在夏季,B河汛期出现在冬季 B.两河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C.两河径流量的变化都较小 D.A河径流量的变化比B河的小 图Z16-3中M地在某纬线上,N、P两地在某经线上并关于M地所在纬线对称分布,N、P 两地相距30°。据此完成6~7题。 图Z16-3 6.若N地5时15分日出,M地纬度为20°,则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6月B.3月 C.12月D.10月 7.若N地18时20分太阳已落,P地仍斜阳普照,则这一季节() A.长江入海口盐度较低 B.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C.青尼罗河处于丰水期 D.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作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据材料,完成8~9题。 8.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A.迁移农业B.混合农业 C.乳畜业D.游牧业 9.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的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A.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 C.河谷低地—冬季 D.沙漠—秋季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蕴藏的能量,是驱动地球内部一切热过程的动力源。地热能属于清洁能源,图Z16-4示意某国地热发电站景观。读图完成10~11题。 图Z16-4 10.该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A.意大利南部B.乌克兰北部 C.巴西东南部D.美国五大湖地区

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的季节变化规律

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天文现象:公转速度、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大气与气候要素:对流层厚度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季风环流控制下的气压系统和风向的变化、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降水类型(对流雨、台风雨、锋面雨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气团、锋面活动(快行冷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的沙尘天气、冬季的寒潮等)、不同气候区光、热、水状况的季节变化(即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等(附表) 3.水文现象:水循环和水平衡——气温高、降水多则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储水变化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海水温度、盐度;季风洋流;河流径流;雪线;地下水水位。

4.地质作用:由于太阳辐射能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季节变化,造成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强弱也有季节变化,如温度变化、水、大气、生物等要素的变化使风化作用在不同季节不同;风力、流水的侵蚀、搬运强度随风速、流水速度的改变造成的沉积作用也有季节变化。 5.植物形态和动物的迁徙:自然景观的变化、植食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也随之迁徙。斑马、驯鹿等 6.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我国冬季带鱼汛、夏季墨鱼讯(我国近海实行了伏季休渔制度——可持续发展),海盐晒制时间——长卢盐场应在雨季之前。 7.能源的利用:水力发电、太阳能、沼气等 8.农业生产:种植业——小麦(春小麦、冬小麦)、水稻(温带季风区秋季收获、双季早稻夏季收获、晚稻夏播秋收)、玉米春夏播种秋季收获,生长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棉花春夏播种,雨季(灌溉)生长,秋季收获;甘蔗、甜菜秋季收获。林业——苹果、柑桔秋季成熟;江南丘陵的早茶在春季收采。畜牧业——山地牧场的季节变化 9.工业:制糖工业、水力发电及依靠水电耗能多的工业10.环境问题:泥石流、水土流失,赤潮和水华现象的产生与水体的有机物的过渡生长有关,因此在气温、水温较高季节发生频率增大。沙尘暴发生在降水较少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冬春季节。燃煤季节空气质量较差,尤其是逆温情况下容易发生大气污染事件。 11.其它:极地科考,旅游业(滑雪、冰灯、海滨浴场等),洋流、

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一、地理过程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概念:“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地理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 二、2015年高考地理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D) A.① B.② C.③ D.④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B) A.① B.② C.③ D.④ 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差异)。 【例1】读温带锋面气旋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前 b.初生阶段 c.发展阶段 A.该图所示锋面气旋为北半球低纬度的情况 B.M锋面为暖锋,N锋面为冷锋 C.M锋面锋后多雨,N锋面锋前多雨 D.图中冷区风来源于陆地,暖区风来源于海洋 【参考答案】C 【例2】读世界某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岸线的位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图中A城市附近海岸线进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A是近百年来新建的港口城市,分析该城市布局的有利自然利条件。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二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微专题二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Z 知能整合 hi neng zheng he K 考题调研 ao ti diao yan (2018·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受来自大陆冰盖的强降风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风力地貌。下图中a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b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c图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读图完成(1)~(3)题。 (1) 作为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下列推测与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C) A.稀疏灌丛分布,风力作用强 B.冰川作用强,多曲折幽深的峡湾 C.暖季苔藓地衣生长旺盛,流水作用弱 D.海浪作用强,沿海陡崖沙滩交错分布 (2)关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的描述,正确的是(B)

A.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大,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小 B.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小,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大 C.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 (3)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D) ①冰川侵蚀了风力地貌②风力变率大 ③地表碎屑物少④地表被积雪覆盖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1)该区域为南极高寒地区的大陆边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故风力、冰川、海浪作用明显,水体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流水作用在该地区表现较弱,气候严寒干燥,无法发育灌丛植被,短暂的暖季苔原植被(苔藓、地衣)生长迅速、旺盛,南极大陆由巨厚现代冰川覆盖,基底陆地很少出露,故峡湾、海岸地貌难以形成,所以C正确。(2)从图中可知,南半球春季至夏季(9月至次年2月)强风频率变小,南半球夏季至秋季(12月至次年5月)强风频率变大。南半球冬季强风频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季14~20时常出现强风,所以B正确。(3)拉斯曼丘陵地区虽然风力强度大,稳定性高,但是由于地表松散物质(沉积和风力碎屑)稀少,加之积雪的覆盖,使地表裸露时间短暂,大大限制了风力作用的进程,故风力地貌不明显,所以D正确。 G 归纳拓展 ui na tuo zhan 1.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 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 时,就易形成雾。图14–1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 市。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图14–1 【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要点突破: [解析] D S市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考点透析】 1.天文现象和地球运动的季节变化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 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如图14–2。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5)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 ①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90°— 66°34′— 90°— 66°34′——90° ②晨昏圈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0°—23°26′— 0°— 23°26′—0° 2.大气运动的季节变化 (1)气温水平分布的季节变化 ①夏季: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向低纬凸出。 ②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高纬凸出。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①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②春、秋分,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3)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势力的季节变化 ①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亚欧大陆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控制。 ②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亚欧大陆被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势力强。 (4)亚洲的季风气候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风向的季节变化 ①亚洲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②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③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季(1月)盛行西北季风,冬季(7月)盛行东南风。 (5)气压势力强弱和盛行风风力大小的季节变化 冬季,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差较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强,如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冬季更盛。但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势力比冬季风强。 (6)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 ①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所在半球为夏半年)高温多雨,干季(所在半球为冬半年)炎热干燥。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③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7)特殊天气现象与季节变化 江淮地区 6 月有梅雨天气,长江流域 7 月中旬伏旱,贵阳冬季多雨。 (8)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季节变化 我国东南沿海、美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飓风),我国广大地区深秋到第二年早春多寒潮,华北、西北地区冬春多干旱。 3.水体运动的季节变化 (1)河流水文特征的季节变化

(完整版)题型2地理事象判断类

题型2地理事象判断类 【题型解读】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类试题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例如,有的设问是“此时A城镇的风向是________”;“四个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图中所示是________海区”等等,分别属于对地理事物形式、特点和分布的判断。此类题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判断某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是什么,属于什么;判断人类生产活动怎么样,是否合理。 典型例题 1.(2016·4月浙江省普通 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 题。 材料一图1为美国西部 略图。图中85号州际公 路沿线是美国重要的制 造业带,分布众多的纺织工业基地,但近年来纺织 工业发展缓慢,棉花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图2为85号州际公路在洛杉矶市的一块标志碑(南北朝向)。 材料二洛杉矶市(34°N,118°W)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6月22日,某观测者测得图2中标志碑影子的最小面积是0.3平方米;另于该日某时(北京时间10:30)观测到该碑影子朝向东南。判断上述两种观测结果是否正确,并分别说明

理由。(4分) 阅 卷 现 场 标准答案 1.面积错误。6月22日,洛杉矶市正午时太阳高度79.5°(大于45°),影子长度小于0.5 米,面积小于0.3平方米。 2.朝向正确。(6月22日北京时间10:30时,当地地方时18:38,接近日落,)太阳位 于西北方,影子朝向东南。

典 型 例 题 2.(2016·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 目考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贵州省略图。 材料二贵州省拥有国家级贫困县50个, 贫困人口623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 比重较高的省份。根据“十三五”规划, 贵州省拟通过易地搬迁实现142万贫困 人口脱贫,就近相对集中安置迁出人口。 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各写出一个易地搬迁后劳动力就业的合理方向,并分别说明理由。(3分) 阅 卷 现 场 阅卷展 示 标准答案\ 特色、生态农业等:农业类型多样,种植经验丰富。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产

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

六、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各种因素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 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