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学案(含答案)

2.2.1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学案(含答案)
2.2.1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学案(含答案)

2.2.1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学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学习目标定位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熟悉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会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究1按照下列各实验的操作步骤,完成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填入表中。1铝与盐酸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产生大量________.温度计指示温度______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热量2BaOH28H2O与NH4Cl晶体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气体产生用手摸烧杯底部有________感觉用手拿起烧杯,玻璃片

__________烧杯内反应物成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__热量由上述实验可知,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________能量,有的________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化学上把有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2根据前面的学习和生活常识,分析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H2SO42KOHK2SO42H2OMg2HClMgCl2H2NH4Cl,HClNH32AlFe2O3高温,Al2O32Fe2MgO2点燃,2MgOCaOH22NH4ClCaCl22NH32H2OCCO2高温,2COCH2Og高温,COH

21.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铝热反应;5活泼金属与酸或H2O的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1消石灰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3碳与水蒸气的反应;4以

C.H

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液态水汽化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苛性钠固体溶于水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干冰升华ABCD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1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请根据下列信息分析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时,为什么会发生能量变化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出来若E1E2,反应________能量;若E1E2,反应________能量。2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内部能量的关系1从物质内部能量分析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看作“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或光能等形式释放出来,或者是热能.电能或光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被“储存”起来的过程。2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内部能量的关系图中反应物内部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内部的总能量,反应________能量;图中反应物内部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内部的总能量,反应

________能量。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一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即有新物质生成;二是能量发生了变化,即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2由于拆开不同的化学键________的能量________,形成不同的化学键

________的能量也________,所以化学反应中总会伴有________的变化,最终的反应结果表现为________能量和________能量。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已知反应ZnsCuSO4aqZnSO4aqCus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D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4已知断开

1mol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kJ,形成1molHN键放出的能量为

391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2NH3,反应完1molN2放出的能量为

92.4kJ,则断开1molNN键需吸收的能量是A431kJB9

45.6kJC649kJD869kJ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1所有化学反应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2不同的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一般是不相同的3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不同时,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却相同4放出能量越多的反应,通常生成物越不稳定5因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放出能量的,所以水的分解反应一定是吸收能量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

的总能量一定相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的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引发后,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A只有B只有CD4已知反应A2B22AB,破坏

1molA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B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AB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

Q3k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2和B2的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的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B若A2和B2的总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的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C若该反应放出能量,则Q1Q2Q3D若该反应吸收能量,则Q1Q2Q35已知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

1.9kJ的热量。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___变化。2石墨和金刚石相比,________能量高,________更稳定。3推测石墨与金刚石各1mol在相同条件下燃烧,________放出的热量多。答案精析新知导学

一.11气泡升高2Al6H2Al33H2放出2刺激性气味冰凉粘结到烧杯的底部糊状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吸收放出吸收热量放出吸收热量2为吸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活学活用1C化学反应不一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如气相反应氮气与氢气化合生

成氨气无状态变化。2B不是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是放热反应。

二.11从给出的信息可知,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生成物分子中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断裂

1molH2和molO2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总和为

436kJ249kJ685kJ,而形成1molH2O的共价键释放930kJ能量,放出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故该反应要放出能量。2吸收放出22大于释放小于吸收归纳总结2消耗不同释放不同能量吸收放出活学活用3B

4.B达标检测112345解析4放出能量越多的反应,说明生成物的能量越低,生成物越稳定。2A3A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铜在氯气中燃烧;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N2与H2合成NH3;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放热反应,如果反应放出的热量达到反应所需要的热量,停止加热反应也能继续进行,如FeSFeS。4A若反应物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之和,则反应放热,反之,反应吸热。若破坏反应物化学键消耗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则反应放热,反之,反应吸热。51化学2金刚石石墨3金刚石解析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反应吸收

1.9kJ的热量,属于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的能量低,故石墨更稳定;石墨与金刚石各1mol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 培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Ni(OH)2 开始沉淀的pH 2.1 6.5 3.77.1 沉淀完全的pH 3.39.7 4.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调pH”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4)“沉镍”过程中,若滤液A中c(Ni2+)=1.0mol/L,欲使100mL该滤液中的Ni2+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Ni2+)≤1.0×10-5],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g。(已知K sp(NiCO3)=6.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流程中由溶液得到NiCl2·6H2O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或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提高酸的浓度) H2O2+2Fe2++2H+=2Fe3++2H2O 4.7≤pH<7.1或[4.7,7.1) 17.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加盐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主要含有H+、 Ni2+、Fe2+、Al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 H2O2+2Fe2++2H+=2Fe3++2H2O,加入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范围4.7≤pH<7.1,使Fe3+、Al3+全部沉淀,滤渣为Fe(OH)3、Al(OH)3,滤液主要含有Ni2+,加入Na2CO3溶液沉淀Ni2+,将得到的NiCO3沉淀用盐酸溶解得到二氧化碳和NiCl2溶液,将NiCl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2?6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搅拌、适当升高温度方法、提高溶液中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 (2)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导学案)

编号: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年___ 月___日 班级:_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 编写:刘红旗 审核:张先斌 审批:苏自先 选选修修四四::第第一一章章 化化学学反反应应与与能能量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内导学案(第1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知道焓变,△H 的“+”与“一”。 3、掌握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类型。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焓变 反应热 (一)焓变 1、焓( )是与______有关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_______( )决定。 2、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时,此时的反应热等于_______,用____表示,常用单位为_______。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1、反应热产生的原因:任何化学反应都有_______,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的化学键_____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_____作用,这需要_____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时,即新化学健_____时,又要_____能量。 2、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 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 的变化。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 守恒和 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______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习】 1、化学反应的本质: 2、以H 2(g) + Cl 2(g) = 2HCl(g)为例,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_。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学案(苏教版)

疏导引导 知识点1: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热 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heat of reaction)。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1)活泼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如 Fe+2HCl====FeCl2+H2↑ (2)酸碱中和反应。如 2KOH+H2SO4====K2SO4+2H2O (3)燃烧反应,如 2H2+O2点燃2H2O (4)多数化合反应,如 SO3+H2O====H2SO4CaO+H2O====Ca(OH)2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1)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CaCO3高温CaO+CO2↑ FeSO4·7H2O △ FeSO4+7H2O (2)部分特殊反应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C(s)+H2O(g)高温CO+H2CO2+C △ 2CO 2.反应条件与吸放热的关系 不同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有的常温下就可以发生,有的则需要加热。实验证明,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中和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如NH4Cl和 Ba(OH)2·8H2O的反应。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如C+CO2△ 2CO,也 可能是放热反应,如2H2+O2点燃 2H2O,两者的区别是放热反应撤去热源后仍能继续进行, 吸热反应必须持续加热才能继续进行。由上可见,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而是由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高低决定的。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要吸收热量,其原因是:(1)化学反应必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不同;(2)能量是不能再生也不能消灭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电能转化为光能或热能等,或从一种物质中传递到另一种物质中去,即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4)物质所具有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 一、建构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零碎,要注意按照知识得内在联系站在全章得角度,重新审视、整合知识,借组图表把零散得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如本章内容,可以整合成如下框图: 二、整合重点知识 1、常见得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1)常见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③C+H2O 高温 CO+H2,④C+CO2 高温 2CO。 (2)常见放热反应 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燃烧,③中与反应,④活泼金属与酸反应,⑤铝热反应。 2、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得原因 (1)微观角度 化学反应得本质就是旧化学键得破裂与新化学键得形成,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若断开化学键吸收得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得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断开化学键吸收得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得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2)宏观角度 一个确定得化学反应完成后就是吸收能量还就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得总能量与生成物得总能量得大小关系。若E(生成物)>E(反应物) ,反应为吸热反应;若E(生成物)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和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发现主要考点有宏观、微观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反应热、焓变、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理解,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能源等。 统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本部分内容与后面电化学基础形成了一个能量转化的体系,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了整体认识。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一问中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工艺流程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常与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有关。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与新能源问题相关的考点也引起了关注。 命题趋向:预计在2019年高考中,反应热的考查内容将不断拓宽,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应用要求会有所提高,另外试题会更加关注能源问题,以期引导考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在必修2和选修4中都有,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能书写和判断简单的热化学方程式,并且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反应热。但是由于时间较长,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所遗忘,尤其是反应热与焓变、燃烧热与中和热等概念又混淆不清,在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时,分不清物质中到底含有多少个化学键,在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复杂反应的反应热时,不知道怎么通过变形得到目标方程等。 针对这些问题,一轮复习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复习、归纳,对比、总结,将知识系统化,考点突出化、方法具体化,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多媒体辅助、讲解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真题演练、反思归纳等等 将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点、易混淆点,采用多台阶、小步幅的方法层层推进,使学生在教学的进程中潜移默化地收获和提高。 学法:查教材和资料梳理相关内容,分析真题,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自主探究或讨论,攻坚克难,整理归纳条理清晰。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础) 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重点) 第三课时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重点、难点) 六、教学设计 基本思路:知识梳理典例分析真题演练归纳总结习题巩固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反应热和焓变 【复习巩固教材,构建知识体系】首先梳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如反应热、焓变、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 【投影展示图像】对比分析图像,理解图像的含义,加深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以及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的理解。如图1从宏观角度分析为放热反应,图2从微观角度分析为放热反应,图3图4是关于催化剂、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通过图像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概念,便于掌握。 【真题演练】弄清考法,有的放矢。15年北京理综第9题就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2、燃烧热和中和热 【知识梳理】弄清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1、燃烧热:在101 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注意:两者标准不同。燃烧热的标准是1mol纯物质,中和热的标准是1mol液态水。通过概念的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加深理解。 【投影展示例题】学生分组讨论结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注意易错点,如C——CO2,H——H2O,S——SO2等;中和热必须是稀的强酸跟强碱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1 mol 液态水的反应热才为57.3kJ·mol-1 【习题巩固】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解决能源危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高考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 1 页 共 1 页 高考考查主要内容和方向: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如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判断、理解、解释(结合图像),及在平衡移动中的应用;反应热大小的比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包括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考查;盖斯定律及简单计算。 一、焓变与反应热 1、 化学变化中不仅有物质变化,一定伴随着_________变化(热能、光能、电能等)。 化学变化中吸收或放出的_______,称为反应热; _____条件下进行反应的________称为焓变, 焓变的符号为_____、单位为________或________。 ★ 放热反应的△H 为___(+、-)或___0;吸热反应的△H 为____或_____0 2、 化学键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旧的化学键断裂______(吸收、释放)能量,新的化学键生成______能量。 这两个过程中的能量不相等,因此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 常见的放热反应:1、可燃物的_____ 2、酸碱的________ 3、大部分的化合反应4、酸与 金属的_______ 5、缓慢氧化 ★ 常见的吸热反应:1、C 和CO 2生成____ 2、C 和______生成水煤气 3、部分分解反应(煅 烧______)4、___类的水解 5、电离过程(旧键断裂) 6、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 反应热(△H )有“+” “-”;热量只有正值。 【练习1】、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1 mol H 2与1 mol F 2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F 放出 的热量小于270 kJ 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 2与1 mol F 2的能量总和 大于2 mol HF 气体的能量 D .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右图来表示 【 练习2 】白磷在高压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急速冷却,可得钢灰色固体——黑磷,其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黑磷比白磷稳定 B. 黑磷与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白磷转化为黑磷是氧化还原反应 D. 白磷转化为黑磷是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键 反应能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____ 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 反应能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____ 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 内能 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目标】: 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原理(重点) 3、利用电子守恒进行计算(难点)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自主复习1】 一、反应热的概念 1、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_______________下进行时,反应所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的热量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 2、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和热 在________________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 三、燃烧热 25摄氏度,101KPa__________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四、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_;(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五、焓变的计算方法 1、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时沪科版

化学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时沪科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共4课时) 第4课时铜锌原电池及其原理 ——电池生电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及生电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不同的电池,发现电池结构的共性。 (2)通过自主构建原电池,经历探究电池的构成条件。 (3)根据实验现象经历探究电池生电的原理。 (4)通过实验研究过程,认识控制变量的化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电流产生的原理。 2.难点 原电池中电流产生的原理。 三.教学用品 锌片、铜片、碳棒、稀硫酸(1mol/L)、饱和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99%)、导线、电流表、培养皿、洗瓶、烧杯。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寻找知识增长点,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首先从生活中的电池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类电池的结构;然后自主构建原电池。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体验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自主形成相关概念,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初步形成了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2.教学流程 3.教学流程说明 (1)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①观察生活—发现电池结构。 ②自主实验,构建电池—发现电池构成的条件。 ③对实验现象进行反思—发现电池工作的原理。 ④应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以下问题,教师应视情况给予适当的解释或引导: ①理论上讲,在“Zn/Cu/稀硫酸”原电池中应该观察到Cu上有气泡,Zn 上无气泡,但若Zn片的纯度不够,则Zn上也能观察到气泡。 ②有一些原电池不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而是空气中的一些成 分参与了反应,如吸氧腐蚀等。 ③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把两个电极直接接触或变化两电极间的距离,发 现电流的强弱不同。还有的学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原电池的电流会越来越弱。这些现象仅利用化学知识是无法解释的,可以鼓励他们请教物理老师,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3)根据具体的教学状况对教学过程可做以下调整或补充: ①课堂引入可改为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会比较容易上手。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姓名:班级:学案编号:4001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编写:耿爱茸.08.30 教学目标: 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 △H的“+”与“—” 【复习回忆】 1. 举例说明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哪些是放热反应? 2. 化学键在形成和断裂的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 【学习新知】 一.反应热焓变(认真阅读课本第2—3页,填写下列空格) 1、反应热焓变的定义、符号、单位 ⑴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_____反应还是_____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______ 即焓变(△H)决定。化学反应过程所______ 或______ 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 反应热等于焓变。 ⑵单位:_________ 或__________ ⑶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_______测得。 2、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微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时,需要_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能量;当,即新化学键时,又要______ 能量。如果反应完成时,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比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这是放热反应。反之,就是吸热反应。 举例:以H2和Cl2反应生成HCl为例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参考课本第二页) 3、△H符号的规定 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_ ”。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ΔH为“ ”。 当ΔH为“___ __”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_ _”或ΔH_ __0时,为吸热反应。 【动脑筋】结合上例,能否得出反应Cl2 + H2 = 2HCl的反应热△H? 4.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B.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下列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碳的燃烧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④⑤ 3. 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 C. 在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 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131.5 kJ的热量。此反应的△H 是多少?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空白处,谢谢! 第1页共1页

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学案 人教选修4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人教选修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焓、焓变的概念、符号、单位 ②、掌握从两种角度判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方法 ③、掌握从键能角度定量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积极讨论、踊跃展示、探究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逻辑推理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重温旧知 典型的放热反应类型: 。 典型的吸热反应类型: 。 二、新课探究 1、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思考1:液态H20转变为气态水时要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是反应热吗? 注意: 阅读教材P2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 (2)焓:①、概念: ②、符号:③、单位: (3)焓变:①、概念: ②、符号:③、单位: 思考2:①、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②、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教材P2第四、五自然段,仔细领悟图1-1,并思考如何用坐标图呈现图1-1内容: 0 反应过程0 反应过程1molH2与1molCl2反应能量变化示意图2molHI分解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思考3:①、对比反应过程中放出、吸收热量的数据,判断这属于那种类型的化学反应? ②、从物质的总能量角度来看,放热反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③、图中生成物总能量对应纵坐标在什么位置?在反应物总能量纵坐标的上方还是下方? ④、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和从物质总能量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1molH2与1molCl2反应实际产生多少能量? ⑤、反应热中“/mol”针对具体的物质吗?如果是,是针对那种物质呢? ⑥、如果是2molH2与2molCl2反应,反应放出多少能量?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和此图一致吗? 已知化学键的键能:H-H键436KJ/mol,H-I键298.7KJ/mol,I-I键152.7KJ/mol;请在坐标图上画出2molHI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4)、结论: 反应类型从物质总能量的角度(宏观角度描述)从键能的角度(微观角度描述)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应用 H 0H 0 ③、从键能的角度计算反应热: 【课堂反馈】 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Al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C与H2O蒸汽反应 D、CH4在O2中的燃烧反应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 B、焓变是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C、C(石墨)=C(金刚石) ?H= +1.19KJ/mol,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D、放热反应的反应热总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热 3、已知:1mol硅晶体中含有2molSi-Si键,1molSiO2晶体中含有4molSi-O键,试计算2molSi 完全燃烧时的?H= 。 4、已知生成4molNH3时放出184.8KJ能量,试计算N≡N键的键能为。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8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 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反应热的涵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反应热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反应热 【复习引入】高一时曾做过铝片与盐酸、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实验。在这两个实验当中,能量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还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化学反应必定伴有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当时放出能量,当 时吸收能量。 2、从能量的角度看,断裂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讲解】通过以上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常伴有能量的变化,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或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2、符合:用表示。 3、单位:一般采用。 4、可直接测量,测量的仪器叫量热计。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板书) 【思考】例如:H2(g)+Cl2(g)2HCl(g)实验测的1mol H2与1mol Cl2反应生成2molHCl时放出184.6KJ的热量,从微观的角度如何解释? 【阅读】教材第2页图 【分析】(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KJ (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KJ (3)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的差就是此发应的反应热。【思考】1、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如何理解△H的“+”与“—”?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3页及图1—2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放出能量,这就是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就是吸热反应。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决定因素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学案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 能量转化形式。 2.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会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4.能结合能量变化图像分析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体会引入焓变概念的价值。 一、焓变反应热 1.焓变 ①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ΔH):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决定了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反应热 ①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②与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单位kJ·mol-1。 二、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 ①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特点 ②举例(以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

2.宏观角度 3.结论: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三、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示

2.举例 1 mol C和1 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需吸收131.5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131.5_kJ·mol-1。 探究点一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 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 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 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 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 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ΔH<0 ΔH>0 图像表示 说明1.(1)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0,即ΔH为“-”。 (2)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吸收来自环境的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ΔH>0,即ΔH为“+”。 2.同一个反应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时,一个方向释放能量,另一个方向必然吸收能量,但能量的绝对值相等。 (1)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木炭、H2、CH4等在O2中的燃烧,H2在Cl2中的燃烧。

知识讲解_《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与巩固_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与巩固 要点一、化学能与热能 要点诠释: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其中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关系: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 3.反应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2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3)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4.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5.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 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气、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要点二、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 要点诠释: 能量变化 化学能 转化为热能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类型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 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遵循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利用 燃料充分燃烧 减少污染 新能源的开发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导学案

课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自学评价] 1、形形色色的反应都有对应的反应热,这些反应热数据都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吗? 2、怎样准确的获得“2C(s)+O2(g)==2CO(g)”的△H值? [互动学习] 一、盖斯定律 问题一盖斯定律含义 大量事实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_______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和_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_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问题二盖斯定律应用 间接计算某些反应(反应热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若某个化学反应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而得到,那么该化学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如: △H=___________ [经典范例] 例1、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 C(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1 据此判断,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___________(“放热”还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___________(“高”还是“低”); 例2、发射“神六”时用肼(N2H4)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NO2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 N2(g)+2O2(g)==2NO2(g)△H=+67.7kJ/mol 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2H4(g)+2NO2(g)==3N2(g)+4H2O(l)△H=-1135.7kJ/mol B、2N2H4(g)+2NO2(g)==3N2(g)+4H2O(g)△H=-1000.3kJ/mol

第一节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 学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二、问题与例题 第一部分、自学(8分钟)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 2、符号: 3、单位: 4、反应热表示方法: 二、△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三、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和。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也不同。 四、中和热 1、中和热: 第二部分、新课学习(20-30分钟) 问题1、如何区分反应热和焓变? 【例题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 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变式训练1】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问题2、如何计算△H?

化学反应与能量 电化学基础

质量检测(四) (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过程通电后才能进行的是() ①电离②电解③电镀④电泳⑤电化学腐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全部 解析:电解质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即可电离,①不需要通电;电化学腐蚀是自发进行的过程,⑤不需要通电;②③④通电后才能进行,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2.(2012年辽宁六校联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溶液红色加深,则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也可以表现为电能和光能的变化。 答案:A 3.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ΔH1,ClO+O===Cl +O2ΔH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O3+O===2O2的ΔH=E1-E3

B .反应O 3+O===2O 2的ΔH =E 2-E 3 C .O 3+O===2O 2是吸热反应 D .ΔH =ΔH 1+ΔH 2 解析:从能量关系图来看,ΔH =E 3-E 2,故A 、B 项错;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C 项错。 答案:D 4.(2012年九江模考)氢气的制取、储存和利用一直是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H 2O 热分解可以得到H 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A 、 B 表示的粒子依次是O 和H B .图中A 、B 表示的粒子依次是H +和O 2- C .图中A 、B 重新生成水时的活化能等于0 D .图中A 、B 重新生成水时的活化能大于0 解析:水分解时首先断裂化学键形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组合生成氧气和氢气,由于生成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氧原子的两倍,所以A 是氢原子,B 是氧原子,氢原子与氧原子组合成水,不需断裂化学键,即活化能为0。 答案:C 5.(2013年东北三市联考)已知在25℃下,101 kPa 下,1 g 辛烷C 8H 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 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g) ΔH =-48.40 kJ·mol -1 B .2 C 8H 18(l)+25O 2(g)===16CO 2(g)+18H 2O(g) ΔH =+11035.2 kJ·mol -1 C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ΔH =+5517.6 kJ·mol -1 D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ΔH =-5517.6 kJ·mol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