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应艳

【期刊名称】《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发展社团文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校中的社团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引导和管理,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本人就所了解到的信息,从社团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叙述了个人之所见.

【总页数】1页(42)

【关键词】大学;社团;问题;对策

【作者】应艳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5

【相关文献】

1.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J], 应艳

2.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新思路——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J], 刘玉

3.发挥优质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构建高校精英人才培养平台——以浙江工业大学生环学院为例 [J], 陈皓

4.优化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策略与实践 [J], 张宝根; 徐天兰

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2011——2012年度 关 于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与 社 团 育 人 功 能 的 论 述 政法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2011年11月19日

论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论文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它不受专业的限制,是大学生在自身兴趣、爱好基础上自由结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它以“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服务”为目的。它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了广大学生,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而言,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以及组织与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在我们平顶山学院中,6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曾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目前我校有理论学习型、学术科研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实践型、志愿服务型等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示范作用、育人功能日益显现。 但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我省高校的全面建设,学生社团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满足多元化需求等问题。从分析社团的现状,对新时期我校社团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 论文关键词: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功能发展重点一、当前学生社团的位置与发展状况 (一)学生社团的位置 大学生社团自诞生之日以来,一直是按照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来组织,由兴趣、爱好、志向相同或相似的学生自愿组成,虽说其工作也是“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教育的范畴,但其活动自由、组织机构较为松散,对成员没有强

制性、约束力,气氛较为宽松、活泼、平等。活动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对校园良好学术与人文文化等综合性育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并通过会员兴趣爱好来巩固发展,以及用这种文化氛围的渗透、感染来教育人、影响人。而学生会又同样是校团委下设的学生自治组织,二者是促进学校发展与学生成材的两个并行而又相互补充的组织体系,因此应进一步研究我校学生会与社团所处的位置与管理模式,相互对比以寻找出适合社团发挥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二)我校学生社团的状况 目前,我校的社团管理模式是: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直接隶属于团委。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享受相当的地位待遇——同级。社团联合会在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是随着社团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是建立在学生会与社团在我校学生的“三自”教育中的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基础上的。基本上把握住了社团地位、作用与如何发挥社团重要功能的正确认识,对正确引导与科学管理高校社团有较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我校社团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质量差、各社团的发展波动大。造成这种各个社团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①学校对各社团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认识不一; ②我校在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中对各社团的重视与支持不一样,在基本的物资保障与经费支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③我校对学生社团的领导与其活动的具体指导方面的力度不一样;④我校对社团组织及社团干部培育的力度还有欠缺。⑤我校对一些社团的发展还没有提供必要的

浅谈学生社团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作用

浅谈学生社团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作用 1.培养艺术兴趣的功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进人的学习和发展。学生社团的性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愿参加的一种组织。比如,有些初进社团的学生兴趣并不高,但一旦进入一个特殊的氛围后,很容易被环境感染,慢慢就有了兴趣,有些学生本来对某方面就有兴趣,经过跟大家的接触和交流,兴趣也更浓。有了兴趣,艺术发展才能成为可能,有了兴趣,艺术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学生社团为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提供了环境,使他们的艺术兴趣得到进一步升华。 2.发展艺术特长的功能。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本身就有特长,也有一些学生从小就学习了某种艺术,在学校,他们往往感觉到展现和表现才能的机会远远不够,但有了学生社团,他们就有了自己的舞台,因为在这里可以互相切磋,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有了学生社团,他们可以如鱼得水地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 3.推进艺术活动的功能。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形式。有些教师没活动时没事做,而一遇到活动就累得趴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乏长远计划,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建设学生社团。有了社团,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艺术作品,社团每天在活动,每天都处于“战备”状态,也就不怕为了一个活动而赶时间排练了。以我校的话剧社为例,我校话剧社已经连续开展了五年,剧社每周都有学习,每次

学习都有练习和排练,因此,不管遇到什么活动和任务,话剧社随时都能拿得起,走得出,其他诸如舞蹈社、美术社等别的社团也是如此。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些学生社团,学校的各种活动才得以更顺利地开展。 1.制度先行,规范管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制度约束的组织,只是一个涣散的组织,最终结局只能是解散。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章程》,其详尽地规定了学生社团的性质,学生社团的管理办法,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聘任办法,学生社团的考评及奖惩办法,等等。通过制度管理和指导社团工作,每个社团都有本社团的管理办法及考评制度。有了这些制度,学校社团活动可说是如火如荼,蒸蒸日上。 2.注重引导,有序发展。学生社团不应只是一个兴趣班,一个训练场,而应是学生身心、艺术发展的摇篮,话剧社每天排练的剧本宣扬的是什么思想?同学们在一起都在做些什么?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那么这些问题还真没有确切答案,但有了老师的引导,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他们排练的作品不仅感动了别人,更教育了自己。 3.借力登高,整合资源。以普通高中为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艺术有十二个模块,从理论上讲,这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的帮助很大,但现实中很少有学校开齐这么多门课。学生社团恰恰可以成为这个缺憾的有益补充。学生社团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这一纲领为支持,而课程标

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发表时间:2011-12-07T15:18:42.72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上期供稿作者:应艳 [导读] 一个社团活动开展得如何,社团骨干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应艳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 315175)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摘要: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发展社团文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校中的社团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引导和管理,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本人就所了解到的信息,从社团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叙述了个人之所见。 关键词:大学社团问题对策 一、学生社团有效形式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学生社团是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非正式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因此,发展社团文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团组织能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使自己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学生社团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化的场所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它不仅是大学生课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大熔炉。这样的社团组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二)社团组织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改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借助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素质。在各级党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三)社团组织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个人情操,使自己的技能得到了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如茶艺社,成员不仅从中发展了兴趣,提高了茶叶的鉴定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更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社团组织能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多单位都普遍认为现今的大学生书本知识学了不少,但社会实践能力差,社会经验少,加之应试教育的弊端,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社团正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活动,锻炼他们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了学校和社会需要的差距,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团的自身现状存在许多问题 (一)社团活动缺乏计划性 各种社团都会在新学年开始时,大肆宣传,招兵买马,开展一些活动,兴致极高,但不久会员兴趣递减,活动也越来越少,最终处于闲歇状态,这样的无计划性活动,导致社团发展一直处在摸索阶段,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导致社团的总体水平提高不了,甚至有些关门大吉。 (二)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学生社团的日常事物基本都是由学生来完成,部分社团开展的活动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正确树立,而且又缺乏少实际的操作经验,使得某些社团的创建本身就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功利性,不以推动校园建设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所以,有个正确的导向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生社团活动水平不够高,学术气氛不够浓 不少学生社团的活动缺乏创新,形式较单一,参与面较狭宰,活动内容易于落入俗套。让社团成员感觉乏味,没有能够真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一些社会焦点问题却不关注,总是重复着以前的活动,很难长期吸引大学生,活动的效果自然很差。还有社团活动结束后,没能及时进行总结,不能有效的巩固和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对社团活动漠不关心,对校园文化和精神面貌的影响力会大大削弱。 (四)社团工作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些与社团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对社团发展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表现在对学生社团发展的态势疏于观察、研究和判断,出主意、出点子少,缺乏及时的、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对学生社团自身对会员的激励不够,学生社团会员做出了成绩,不够像其他领域有业绩的集体和个人一样被学校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动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发展中的引导和管理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 有些社团的开展单凭学生的个人多方面热情或欲望而创建经营,不以推动校园建设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所以,对于学生社团

实践育人篇定稿

实践育人篇 实践育人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在狠抓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紧紧围绕学科专业特点,坚持围绕“至善”精神打造学院校园文化品牌,通过搭建“专业至善”、“公益行善”、“典型扬善”三级平台,广泛开展实践育人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和层次,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逐渐形成“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格局,探索出一条实践育人的新途径,真正做到“扬至善风帆,达至善人生”。 第一章让至善与志愿者旗帜一同飘扬 第一节组织文化融入至善灵魂,社团活动培育至善学子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章立制,为实践育人保驾护航。 高校的学生活动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由学校团委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工作,而在这当中,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又主要依靠学生组织来进行落实,因此,学生组织成为每个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展开的主要依托和活动载体,学生组织也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漓江学院一向重视组织文化与至善文化的融合与渗透,通过学生组织以及学生干部的力量,依托学生活动的形式,将至善文化以多种方式呈现,以此推动学院“一日一善行,一周一善扬,一月一善评和一年一善集”这一系列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另外,学院党委也非常重视学生个体的先进示范作用。在学院党委的组织带领下,学院团委、学院党校对学生入党推优、党校培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团委明确要求学生参加入党推优,必须在此之前的一学期完成10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党校培训要求学员在参加党校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至少8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以上要求的提出,表示学院要求具有入党意向的学生不仅在思想上要先进,在行动上也要以身垂范,成为学院践行至善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二、以学生组织为依托,提高育人有效覆盖。 漓江学院的学生组织繁多,学院依托各级党团组织和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将至善理念融会贯通,在方案设计上加强实践育人的功能与功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良好的第二课堂平台。目前,学院共有23个学生党支部、152个团支部,拥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28个,全院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人数超过学生总数的90%。学院组织开展的漓苑星空校园文化节、创业文化节、社团文化月、社团嘉年华等一系列大型学生活动效果突出,缤纷的校园活动呈现出了参与面广、参与人数多等特点,逐渐形成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达到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塑造人和凝聚人的目的,充分彰显了校园文化的实践育人功能。 三、重视社团实践布局,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育人活动。 学生社团是高校当中最活跃的学生组织,漓江学院充分运用学生社团对学生吸引力高、影响力大、创新性强等特点,由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发起和组织,倡导各学生社团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运用自身社团特色开展文艺下乡、医疗卫生下乡、法律援助下乡、关爱活动下乡、科技文化下乡等“五下乡”系列公益活动。活动涵盖内容广泛,且注重与各学生社团本身特点的融合,各项公益活动对社团的专业性质都有所涉猎,这样的大型活动也成为同学们外出实践锻炼、积累经验和验证自己专业能力的宝贵机会,因此吸引了大批学生报名参加活动担当志愿者。每年3月至5月开展的“五下乡”活动参与师生达到千余人,同学们高

学生理论社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略探蔡路

第9卷第5期 2012年5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y.2012Vol.9No.5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专任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教育方式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构建大学“德育”工程中独特优势和作用的凸显,理论社团的蓬勃发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开放性、多样性问题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契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理论社团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积极拓展空间,形成育人合力,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无疑会起到有益作用。 一、理论社团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之处(一)在根本目的上契合一致:强调思想引领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相关文件有明确的规定。教社政[2005]5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对于理论社团的性质和作用,相关文件也有明确规定:“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2]显然,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和理论社团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在基本理念上契合一致:坚持实践育人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社政[2005]5号文件就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3]高校理论社团日常工作运转的主要形式就是组织理论学习、开展各种活动。理论社团引导广大同学走出校 园,关注社会,通过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农村支教、理论宣讲等活动,使青年学生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在更高层面上激发他们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使广大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理论社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坚持“实践育人”理念上的一致性显而易见。 (三)在具体功能上契合一致:注重素质提升 高校理论社团一贯坚持在理论、学习和能力三方面全面培养人才。长期以来,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吸引了大量青年学生积极加盟。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考虑问题往往更讲究实际、实用。高校理论社团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要,为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提供了平台,这是青年学生主动选择其的重要原因。目前“05方案”规定的在大学本科生中开设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如何真正使广大学生接受、认同、践行、受益,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所在学校在评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除了试卷考试之外,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积极认真;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是否是独立完成,是否保质保量完;同时还特别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从参与度、协作度、创新意识、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力度。显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出其能力培养的功能,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 (四)在实现方式上契合一致:倡导点面结合 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只有科学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共性与个性,才能掌握从一般到个别和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是大班教学,一个专业的几个班级一起上课,有的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因为高校学生数量较多,这种教学方式对任课老师来讲相对压力较小, 学生理论社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略探 蔡 路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 要:理论社团的建设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根本目的、基本理念、具体功能和实现方式等方面基本 保持一致。依托理论社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益于延伸教学课堂、增强教学实效、创新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充分借助理论社团的突出优势和特殊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理论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实践育人 143··

陈建军 中职学生社团建设的运作及成效

《中职学生社团建设的运作及成效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学生实习实验、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国情民情,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教育,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职学生相对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虽然中考失利,文化基础知识不如普通高中学生,但是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并不一定比普高学生差。因此,在中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生社团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实践和活动的途径和形式,对于扩展中职学生生活的空间,培养综合能力,社团活动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实现的教育价值。许多中职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却可以从自己的某方面突出的技能和与同伴的相处中获得极大满足,充满自信,在中学生涯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社团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还是实施素质拓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成长。而这正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

在陶行知育人理念下建构的学生社团实践运用路径

在陶行知育人理念下建构的学生社团实践运用路径 本文以陶行知育人理念在学生社团发展中的指导意义为主要切入口,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小先生”学生社团发展为例,探究陶行知育人理念的当代教育意义。文章从学校实践经验出发,归纳总结了陶行知民主自治思想、教学做合一思想、经费管理思想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009年,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杭州市富阳高教区建校,从这一年起,学生社团伴随学校开始走上了建设、发展、转型的“快速道”。从数量上看,截至2015年7月,学校注册学生社团共142个,其中专业社团58个,非专业社团84个。从质量上来看,截至2015年7月,学生社团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5项,省级124项,市级19项。在2015年4月《关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现状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中显示,学校加入学生社团的人数超过75%,57%的学生每周参加社团活动,每两周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人数超过91.82%。在满意度方面,58.5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社团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学校将陶行知育人理念运用于社团建设工作的实践中。 一、将陶行知用于我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实需求。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僻,校园周边配套设施较少。于是,在校团委的主导下,学生社团应运而生。工商学院提出了在学生社团中推行“小先生制”,直接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育人理念运用到学生社团中。另一方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重视与一线生产相对接。这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教学做合一”又有不谋而合之处。 二、陶行知育人理念的品性与学生社团建设 1.实践性格 陶行知对科学生活的理解,即:“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生行动,如此循环”。这种实践性格在学生社团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实践。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社团占比40.8%,有60余个学生社团与校外社会组织、企业建立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具有实践性;二是生活实践。和其他的学生组织不同,学生社团是基于学生兴趣爱好主动结交一起的组织群体,状态更接近于工作后的“同事”、“朋友”关系。学生在社团中实践这些关系的经验将对其走上社会后有指导作用,这也符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 2.主体意蕴。最能体现陶行知育人理念中“主体意蕴”品性的是其关于学生自治问题的重视。在其看来,“自治”就是“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执法、司法的意思”。“主体意蕴”是学校建构学生社团体系时有意培养的品格特征,“自治”则是实践过程中的现实需要。无论是学生基于实践基础自觉建构社团管理制度,还是“小先生制”中社员的相互学习,都是学生“主体意蕴”的现实表达。另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机制研究

摘要: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在大学要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科研创新能力教育以及社会融入能力教育。在社会实践育人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研究 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目的是帮助国家培育有用人才,帮助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在假期生活的实践教育机会,学校帮助学生创建实践平台,完善实践教育机制,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基于此,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机制的研究成为现在的教学重点。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一)增强大学生专业化教育。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在进行社会体验时的有力保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了解知识在社会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在社会体验中,不但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复习专业知识,加深专业知识的运用,提升理论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有这样一个示例:有人将学生分为两组,两组分别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宣传教育,一组是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一组是对教育技术进行传播,学生在实践以后,都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或者技术在实践中展示出来,并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有效将教育和社会实践融合。现在的高校已经打开校门,将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社会中的工作体验能够明白不同领域的人有着的不同职责及能力,而且及时了解目前我国发展的进程;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实际分析社会的发展状态,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以后步入社会提供保障。在进入社会的体验阶段中,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轻松的适应社会发展,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尤为突出,实践单位会与其签订聘请合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就确定了工作,同时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实现措施 (一)健全机制建设,提升社会活动管理的规范性。要想继续进行大学生实践活动,就需要设立完善的相关组织管理机构。要对大学生实践管理组织机构不断完备,设定管理制度,就比如说学生需要有负责人的带领,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评价,可以有赏有罚,但活动开展前需要培养、训练学生的积极性,确定实践项目,活动结束后需要开会总结,提出优点进行表扬,针对不足要及时提出解决办法。所以完善学生的社会体验管理制度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实际规划学校所有部门的任务,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提高集体工作效率。接下来就是严格实施奖赏、鼓励制度,包括鼓舞老师投入到学生活动中;对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体要给予奖赏,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当然,对于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教育基地也会给予奖励。更重要的是对于活动的评价任务,完善活动评价制度,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成为每年的综合成绩评定的一部分,为学生入党或者学期末优秀学生评比增加评选机会。只有使学生实践活动的各项管理机制都趋近于完美,才能够加大实践活动的实施力度,对学生假期在社会上的体验及时检测、评定,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丰富实践方式,增强社会活动的实践育人作用。社会实践是教育学生的最有效的方法,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社会发展进程为基础,及时更新社会信息,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方案,还要注意结合时代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时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做到与时代共同进步。开创多种实践项目,是鼓励学生勇于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挑战不同领域的角色的基本途径,比如家教、话务员、秘书助理等工作,都可以

开展小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

开展小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 一、社团是小学生素质拓展的载体 参加小学生社团的是分散在学校校园中,具有共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种群体优势。在共同目标鼓舞下,大家能够集思广益,采集创新资源,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思想的财富。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激发小学生不断去创新知识。 二、社团增强了小学生的社交能力 ㈠社团提高了小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情感,寻求理解,建立友谊,切磋学问。小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在社团组织中,由于参与的自由性,吸引了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学生,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对小学生来说,社团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的信息来源,使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他人的交往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 然而小学生仅有交往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因为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群体动力学研究表明,民主式的群体气氛,使成员之间充满信任,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激发成员的创造力,而且群体的内聚力能提高群体成员的士气,明确活动的目的,使大家自觉合作,努力完成群体目标②。 ㈡社团促进了小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 互作用,理解和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而社会化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社会实践,社团组织正是为小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模拟的社会情景和实践平台,社团就像一个“微型社会”,迈进社团,犹如走进社会。他们还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学会了承担责任,理解信誉,尊重承诺,协调人际关系,规范自己的行为,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等,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了准备。 三、业务内容

高校学生资助社团育人功能研究

高校学生资助社团育人功能研究 摘要: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目前困扰高校发展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在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把育人贯穿于资助工作全过程,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天津农学院自强社的实际情况,论述了高校学生资助社团是资助育人的最佳结合平台,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资助社团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高校;资助社团;育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0)03-0174-02 一、高校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助和育人脱节。通过与其他高校同类社团交流发现,当前各高校相关部门普遍存在重资助轻教育情况。在具体工作中许多高校相关部门认为资助工作只要保证困难生能上学,有饭吃就算完成任务,对学生思想教育、综合素质提升以及由经济困难所导致的一些心理、社交等方面的能力缺失缺乏足够重视。 2.资助结构导致部分困难学生对资助工作认识产生偏差,不利于学生自立自强。现行资助政策无偿资助比例较高,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贫困就可以拿到助学金,产生消极思想,认为获得资助是理所应当的,觉得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部分学生“等、靠、要”思想蔓延,产生依赖心理,缺乏与贫困作斗争的勇气,更有甚者不注意勤俭节约,与其他同学盲目攀比,把资助金用在与自身经济条件不相符

的消费上。 3.家庭生活环境为贫困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精神上的贫困。少数困难学生缺乏诚信意识,有的夸大困难情况,获取不当资助;有的碍于面子隐瞒家庭经济情况,不愿提出资助申请;更有甚者毕业后将还款责任置之脑后,违约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反应出部分困难生由于较差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精神上的贫困。二、资助社团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天津农学院新长城自强社创建于2020年,最初由受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自强助学金资助的学生组成,由60人组成,发展十年至今,社团成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受新长城资助的学生,而是吸纳了许多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有社团成员700余名,覆盖全校11个学院四个年级,自强社成立以来,在帮助困难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立自强,展现自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建的群众性组织,是具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学生自发成立的。贫困大学生由于其家庭情况、生活背景等因素,很多学生表现为不善交际、性格内向、自我封闭、自卑敏感等特点。通过组建贫困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让贫困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激发贫困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愿望、促使其参与活动、加强交往、提升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每一次大型的社团活动,从组织策划、场地布置、人员安排、会场管理等等,需要很多人参与其中,这也是贫困生加强沟通、协调、支持、帮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实现主动交往、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主课堂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是不够的,还必须依托学生社团组织,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文化素质。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来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文章就高校社团的特点、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提出了研究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因共同志趣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的,并按其章程相对独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团体。也是在实践中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发挥着课堂教学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对实施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大学生服务社会功能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它对学生思想文化素质造成的影响,学校管理部门也将其列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抓手,是高校思想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学风的发扬,以及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的社团组织种类很多,他们所从事活动的主题内容、开展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组织特点却有很多相同之处。 1.有共同的活动目标,团队意识强。大学生社团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聚在一起的学生群众组织,有着共同的活动目标,一次次成功的社团活动对于成员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帮助成员增强团体意识,使得社团更有生命力。 2.有多维的交往空间,自主意识强。大学生社团成员打破了院系班级的身份,与本社团内部成员、外社团成员,以及其他社团之间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发生关系,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改变着自己。 3.有充分的发展舞台,创新意识强。不同的学生社团尽管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社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是社团的主人,任何大胆的、出格的设想都允许争论和保留,充分尊重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原创思想。 4.有广泛的活动范围,社会意识强。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与社会需求接轨,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对将来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因此,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区域,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步由校园型为主向社会型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