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作为我国独创的新剂型,中药注射剂肩负着促进我国中药振兴和发展的重大使命[1]。

参考文献

[1]傅喆暾,马明华,赵勇.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和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 16) : 90 - 91.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 但是发展缓慢, 至1941年, 八路军在太行根据地山西武乡成立了野站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后定名为利华药厂),研制成功了柴胡注射液, 开了中药注射剂之先河。1954 年12月武汉制药厂对传统柴胡注射液进行了重新鉴定, 确定疗效,投入大批生产, 成为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中药注射剂。20世纪50、60年代还研制出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达700多个, 5中国药典6 1977年版(一部) 收载了23种中药注射剂。20世纪80年代中药注射剂达1400种左右。1985年以后, 国家法定标准收载的中药注射剂达72种。新药上市及地标整顿以后, 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为105种。

[4]李春兰, 李学林, 陈天朝影响中药注射剂发展的因素和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16):0157-0159

在20 世纪30 年代就开始了中药注射剂的创制研究,但发展较缓慢。20 世纪40 年代第一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药注射剂的诞生。1954 年12 月,柴胡注射剂在武汉制药厂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成为国内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注射剂。60 年代兴起了研究热潮,相继研制出“抗601 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 多个品种。这一时期的中药注射剂有的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与此同时,1963 年版的《中国药典》第一次收载了中药注射剂。

2. 2 中药注射剂的迅猛发展进入20 世纪70 年代,由于质

作为中药创新的重要体现,中药注射剂已有60 多年的历史。在这60 多年中,中药注射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种类稀少到种类众多,从数量增多到质量上升的各种阶段。现在随着国家投入和各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的逐渐增多,以及社会重视程度的加大,中药注射剂正朝着不断提高注射剂的质量、优化临床使用和确保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有效这一方向发展。随着各种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药注射剂将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1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

1. 1 《中药注射剂学》的定义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2]。

1. 2 《中药药剂学》的定义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称为中药注射剂[3]。

1. 3 2005 版《中国药典》的定义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4]。

1. 4 著名学者周超凡研究员提出的定义中药注射剂一般是指在中医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功能主治用中医药术语或同时用中医药术语与相关的西医药术语联合表述的供注入体内的各种无菌制剂[5]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液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1]。

[1]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S].卫医发政发[2008]71号.

中药注射剂的研发在我国医疗健康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频繁发生,其导致的过敏反应可能造成休克和死亡等严重后果,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鱼腥草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剂安全性事件,波及到了整个中药行业,严重影响到中医药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使得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新药研制和开发十分困难,导致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考验

本文综合文献,归纳总结,对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发展进行总结并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中药注射剂研究发展的应对措施,为中药注射剂的生存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

中药注射剂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此方面的研究,但发展缓慢,60年代兴起了研究热潮,但进展不大。进入70年代,中药注射剂逐步被人们认识并接受,80年代后中药注射剂又掀起了研究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药注射剂的诞生与发展的历程,正处于我国由贫穷落后走向脱贫致富、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因此在其研制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陷及问题。受研发条件、仪器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工艺制造水平低、质量标准不完善、药品稳定性差等问题在中药注射液中广泛存在,在临床中也相应地出现了大量的不良反应。目前,注射剂的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管道化和自动化,高速离心、膜过滤、冷冻干燥等新技术,使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4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实施案例

据悉,注射用双黄连即将成为我国首个采用指纹图谱控制产品质量的中药注射剂,那么,注射用双黄连指纹图谱是如何实施的呢?

注射用双黄连指纹图谱标准实施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4.1 指纹图谱标准的研究及方法建立

4.1.1 原料指纹图谱标准的建立;金银花指纹图谱的研究;连翘指纹图谱的研究;黄芩指纹图谱的研究。

4.1.2 提取物指纹图谱标准的建立;金银花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研究;连翘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研究;黄芩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研究。

4.1.3 半成品指纹图谱标准的建立;成粉前药液指纹图谱的研究;成品指纹图谱标准的建立。

[1] 王刚,刘世璧,浅谈中药注射剂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3(16):001

20 世纪90 年代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药品标准来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以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疗效和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规范化发展。《中药注射剂研制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等先后出台。虽然在1990 年,双黄连粉针剂作为世界上第一支中药粉针剂型诞生,并进入工业化生产。但这一时期批准的新的中药注射剂的数量很少。1990 年版的《中国药典》未收载中药注射剂, 1995 年版和2000年版均只收载中药注射剂2 个品种。2005 年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4 个,另外在部颁标准中收载中药注射剂70 个品种。按照国家近年来颁布的相关注册审评办法和政策,部分品种调整后,目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共计117 个品种[5]

[5]田原, 我国中药注射制剂发展现状及前景述评[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 1) : 35 - 38.

中药注射剂绝大部分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6]

[6]王丽华,袁耀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 11) : 881.

中药注射剂是在我国传统中药长期临床用药基础上研究开发的新剂型,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中药传统给药方式,相对其他中药剂型,具有以下优点:起效迅速可靠、生物利用度高。注射剂中的药物成分以液体状态注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内,快速分布于靶组织或受体,作用迅速,并且注射剂不经胃肠道的代谢,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确保剂量准确,作用可靠。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适用于抢救危重患者,打破了传统中药只适合治疗慢性病的思维,为中药对急症、重症的治疗开辟了道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细菌和病毒感染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7]。

[7]王梅,刘国强,王志锋,中药注射剂的发展现状与分析展望[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22):0156 -0158

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和药物: 对于由于神志不清、昏迷、惊厥及消化系统功能不佳而难以进行口服用药的患者,采用注射剂是较为合理有效的给药途径。一些药物由于自身的理化性质,不易被胃肠道吸收或吸收后容易失活,还有一些药物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性[8]。

[8]黄江虹.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7,18( 5) 1271 - 1272.

具有中医药的特点: 中药注射剂在满足注射剂使用要求的同时,还以中医理论原则为指导,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进行辨证论治。如穴位注射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时、定位、定向的药效,可针对一些特定的疾病起到快速治疗的作用[9]。[9] 安英子,崔明花.探讨中药注射剂的特点、不良反应原因及其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4) : 176 - 177.

目前,中药注射剂主要存在原料药质量不稳定、成分复杂、处方不合理、制剂工艺不规范、质量标准不完善、临床使用不当等问题。药材是生产中药注射剂的源头,源头质量关如果出现问题,将很难保证中间体和终产品的质量。质量标准不完善及要求过低难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10]。

[10]李金玲,薛强,张聪聪,唐勤,徐晓玉,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中药与临床,2012,3(3):61-62

超滤技术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超滤原理及特点:中药注射剂在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有些杂质较难去除,如鞣质、蛋白质、树脂、淀粉等,从而影响了注射剂的澄明度、刺激性等质量指标。一般来说,超滤膜孔径约为50~10 000A,可以截留的孔径为1~20Nm,相当于分子量为300~300 000的各种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截留相应粒径的胶体微粒。用截留分子量1~30 000的超滤膜基本上可以保证有效成分的通过,而将分子量数万至数百万的杂质和热原阻截,可达到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的目的[11]。

[11]杨艳.王文正.何葆华,超滤技术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03(12):005-007

超滤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煎煮液无需冷却或加热可直接过滤,减少生产环节,降低能耗;(2)膜的性能易于恢复,除菌彻底,膜本身可直接灭菌;(3)对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效率高,可有效去除非药效成分、色素、细菌及热原。提高产品的澄明度和纯度;(4)减少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可连续操作,适宜于大规模生产;(5)对单方和复方中药均适用。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超滤主要应用于有效成分分离及除热原两个方面。

中药注射剂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目前在临床用药中占主导地位的中药产品属于中药西制类,它们的剂型和生产工艺有别于传统中成药[12]。据统计,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最多的分别是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排名前20位的产品中,绝大部分是心脑血管类产品[13]。目前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已达120多种,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细菌和病毒感染;另外,还有作为西药申报和批准上市的植物药注射剂[14]。

[12]谢升阳,姜丽丽.中草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药导报,2003,22(10):728—729.

[13]李霖,于芝颖,李玉珍,等.2003—2005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事。2007。21(6):433—435.

[14]张丽芝,翟光喜.中药注射剂的发展现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7):1547—1548.

心脑血管类,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涉及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合并休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品种有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葛根紊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15]。

抗肿瘤类,中药注射液对肿瘤的药效物质大多由两种以上的化学成分组成,作用于人体具有多方位、多靶点的特点,符合肿瘤多因素、多环节致病的机理。虽然直接抑瘤作用较化学合成药物为弱,但由于具备毒副作用少、不易产生耐药性、综合抗肿瘤效应明显等优势,临床应用较为普遍[16]。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中药注射液有华蟾素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爱迪注射液等。

清热解毒类,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注射剂多用于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用于耐西药的细菌及病毒感染、不耐受抗生素的患者群体。如双黄连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山豆根注射液等,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具有抗肿瘤功能。因此,清热解毒类与抗肿瘤类难以截然划分。

[15]高颖,郭鹏,张静泽,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3(18):249-251

[16]何岚,蔡宇,徐月红,等.中药注射液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4,26(10):846—848.

除以上三大类以外,中药注射剂在治疗风湿、皮肤病等病种上也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有黄瑞香、正清风痛宁、丁公藤、健骨注射液、红茴香注射液等,以及用于痔疮的消痔灵注射液等。

谢正安等[17]对不同厂家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厂家清开灵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基本一致,可以利用指纹图谱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游松等[18]副以芦丁为内标物,采用HPI£法分析银杏黄酮苷,建立了银杏叶药材、中间体及其注射剂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夏晶等[19]应用HPI£色谱法建立了生脉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各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标准指纹图谱由20个特征峰组成。王怡君等[20]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油酸进行分析,建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指纹图谱,确定4个色谱峰作为特征指纹峰,并对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油酸进行了测定。由于原料药材的不稳定,仪器的不统一等诸多因素,现阶段中药

注射剂的指纹图谱标准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如何消除仪器、色谱条件的差异,使指纹图谱真正反映药品的内在质量情况,是指纹图谱能否实施的关键[21]引。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建立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作,也是建立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核心。

[17]谢正安,姚金成,赵绪元。等.不同厂家清开灵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233—1235.

[18]游松,王亮,蒋雅红,等.银杏叶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草药,2002,33(3):216—218.

[19]夏晶,王钢力,季申,等.生脉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成药,2006,28(8):1093—1095.

[20]王怡君,徐韵梅.鸦胆子油乳注射液GC指纹图谱研究[J].中成药,2006,28(8):1095—1097.

[21]王旭,王国荣.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现状和分析[J].中国药品标准,2005,6(4):48—50.

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等优点,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细菌和病毒感染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突破了传统汤剂的局限,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看作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之一。但中药注射剂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特色疗效,需要从安全性、有效性、处方的合理性及工艺制造等方面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上市后的再评价。开发中药注射剂不仅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同时也是中药产业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方向之一,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注射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突破了传统汤剂的局限,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看作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之一。不仅可以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辨证使用,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更是给了我们更为明确的用药指导。然而,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问题,生产工艺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有理由相信,众多的实验研究结合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必定会开发出更加优质,更加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液,更多的药理作用机制也将被逐步发现,中药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有着一定的前景。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特约专稿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10期 中药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210029) 提要自1996年国家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来 ,中药学的研究和产业均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回顾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历程 ,充分认识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明确中药现代化的内容和任务 ,并建议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措施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397X(2004) 10 - 0001 - 04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千百年来 ,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朽贡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 ,中药在现代医药学领域的地位日显重要 ,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性潮流中 ,中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中药学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 ,长期以来 ,学科及其产业化发展均较为缓慢 ,逐渐拉大了与现代科学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药产业持续发展 ,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与此同时在学科发展方面相对落后的现状亦日益突出 ,为此 ,国家自 1996 年以来启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并在此基础上 ,于 2002 年 11 月由国家科技部、计委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 - 2010年)”,极大地推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1 . 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1.1.1中药资源丰富 20世纪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达 12807 种 ,其中药用植物 11146 种 ,药用动物 1581 种 ,药用矿物80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580 万亩 ,药材生产基地600 多个 ,具有一定规模的栽培药材达 200 余种。自国家推进中药代化工程实施以来 ,各地陆续组建培育了一批地产中药材的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 ,将一些名贵道地药材的生产 ,加工由零星的不规范状态 ,逐渐向集约化、规范化、优质化发展 ,为全面推进 GAP打下了一定基础。此外 ,在野生变家种方面 ,尤其是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的人工养殖和种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1.1.2 科学研究力量较强多年来 ,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中药科研人员 ,形成了具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的科技队伍 ,中药的学科建设初具规模。此外 ,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正在中药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重点研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扶持了一批骨干制药企业 ,以加强中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新药的研究开发 ,仪器设备、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 ,我国历代积累了丰富的中药临床应用经验 ,中医药文献浩如烟海 ,仅可统计的秘方、验方即达30余万首 ,有记载的就有 6 万余首 ,被国际药学界称为人种药理学的原始资料。对这些珍贵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功 ,一批中药文献数据库已经建成。 1.1.3 中药标准化及规范化建设业已起步近年来国家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九五”至“十五”期间组织进行了“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以及“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等攻关研究。自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以来 ,我国在药品研究与生产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此后又陆续制定了《新药审批方法》及有关中药部分的一系列补充规定 ,对中药的分类、药物安全性的非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内容以及要求均有明确和详细规定 ,为我国中药规范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88年国家科委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与卫生部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验动物标准》 ,以及1993年国家科委推行的《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实施的 GLP 正式启动。1982 年卫生部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9年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这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精)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治国研究员 [摘要]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宝藏,中医学必须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保健作出贡献。自1995年起我国已启动了中药现化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中药现化代引发了中医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和中医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中药;中医;现代化; [Abstract]TCM is a great storehou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CM must modernize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more healthy.Our country have start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since 1995.We have gain great success,but face some difficulties als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requir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The modernization of herb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re relating and accelerating one another. [KEY WORDS] chinese herb,TCM, modernization 一、中医药的现状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传统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人类的医疗模式也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

中药注射剂发展问题的思考

中药注射剂发展问题的思考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中药注射剂未来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中药注射剂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怎样应对中药注射剂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发展 据了解,从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到2008年的“刺五加注射液事件”和“茵栀黄注射液事件”,再到今年的“双黄连注射液事件”,中药注射液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两年来频频发生[1],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不少医疗单位因此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的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何在?自柴胡注射剂—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出现[2],便以作用快、剂量小而准确,可局部病灶注射或穴位注射的优点,为临床急症重症的治疗开辟了道路,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也改变了人们对中医中药“只能治疗慢性病”的传统认识。并且中药注射剂中药在生理功能的调节、病毒性感染和养生保健、延缓衰老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西药在这些领域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药正好能对

西药的缺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3]。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必须从中药注射剂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多环节的严格控制,并进行药物基础研究,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和创新。 1中药注射剂多环节严格控制 1.1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的控制 1.1.1控制原料质量 严格控制中药来源、产地、采收、加工、炮制等方面的差异,这种控制不仅仅是目前操作过程中的控制,更需要制定严格的中药鉴别标准、采收加工标准,炮制标准,饮片质量标准等,以更好的使中药注射剂的原材料质量规范化。 1.1.2制备工艺的优化与创新 提取、分离、精制方法应在水煎法、水醇法、醇水法为主的基础上,采用高科技成果。规范配伍与单味煎煮、规范煎煮时间、规范加水量、规范水质、规范容器材质,改进衡量提取质量的标准。提高中药注射剂生产设备管道化率,实行规范化流水作业,使用先进的中药提取、减压浓缩、干燥等设备。 1.1.3现代新技术的应用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注射液的澄明度,还能降低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超临界萃取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挥发油、生物碱及内酯类成分的萃取分离。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的特点。

中药现代化 进程

“中药现代化”的演进 中药现代化概念历经30多年发展,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形成。从1973年,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我国关于中成药发展的国家级文件国发(121)号文件《关于改进中成药质量的报告》,我国才开始其真正意义上转变中药生产方式,在政府的领导推动下,积极改善设备,使中成药的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中药行业逐步吸收了现代医药的管理理念,随着成套设备的研制和应用,中成药生产向工业化过渡。1996年,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实现中药与中药生产现代化”的目标,中药现代化上升到国家产业的高度。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文】,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中药产业,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1997年底,按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提出的计划要求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科技部将“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业开发”列为95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在国家的重点扶持和政策的有力保障下,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最近十几年来,凡谈中药发展必称中药现代化。 二、中药现代化思潮可分为三类: 一、实施环境类。该类思潮主要是围绕目标,政府管理政策措施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管制度层面的东西,也称为中药现代化实施的环境时,将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本身也作为思潮来加以表述。 二、整体阐释类。该类思潮把中医药作为一个认识,认为中医药是不能分开的统一体,中药 必须也包含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否则没有中药现代化可言。只有解决中医药理论的现代认知问题,中药现代化的目标才能实现。在此种观点的指导下,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三、技术实施类。该类思潮主要是抓住上述主要矛盾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偏重于技术工具类。实施环境类 2002年10月10日,科技部、国家计委、经贸委、卫生部、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中医药局、中科院联合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该纲要明确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该纲要是对于若干年来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指导今后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l)纲要明确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理论,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与中医现代化协调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与中药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如征候理论、组方理论、药性理论…”等,充分表明了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并重的发展观,它对于“医药并举”的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鉴于它是以政府文件的方式颁布,医药并举论就有了官方的性质,对于回答中药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中药西化、中药植化化等背离中医药理论的观点,具有判断性的标杆作用。当然,应当看到的是医药并举论在宏观层面是不存在争议的,一旦进人微观操作层面,则各种偏颇就都会存在和发生。 (2)纲要突出强调了中药现代化的市场意义。统揽纲要,将市场价值作为中药现代化的必然内涵一目了然。“…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政府引导和企业为主共同推进。…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围绕国家战略目标,不断创新”、“…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中药产品的出口份额,争取2—3个中药品种进人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跨国集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中药产品产业化进程,促进中药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扩大中成药的出口比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拓展中药国际市场”、“…推进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兼并重组,…使企业成为中药现代化的主体”等等,纲要对中药现代化赋予了明确的市场价值属性,一方面顺应和适合了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要求,规定了中药现代化在战略和策略层面对于市场手段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有了可以具体衡量的坐标体系。 (3)纲要以创新作为中药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创新,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品种”、“坚持继承创新、跨越发展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构筑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新产品”、“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中药研发平台”等等,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市场,是纲要的基本精神之一。它明确了创新在中药现代化发展中的核心和关键地位。(4)纲要明确了政府在中药现代化中应处的地位。“政府通过制订国家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在纲要“主要措施”一节,通篇是对政府层面实施中药现代化的责任要求和引导性条款,究其实乃是对于创造良好环境的注解。这个纲要到2010年止,此间这些主要措施的落实,将对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2年11月3—5日,四川成都,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发表了新世纪中药现

论中药现代化的利与弊

医药论坛 论中药现代化的利与弊 柴振平,马国静,白亚灵,曹伟敏 河北以岭医药集团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由传统中药发展来的中药现代化存在的优势与弊端。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利;弊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82(2010)05-743-03 2009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甲流全球肆虐,中药发挥独特防治优势:甲型H1N1流感疫情首现墨西哥,随后迅速蔓延至全球。中药在甲流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连花清瘟胶囊成为我国首个与达菲对照进行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治疗甲流疗效确切的药物。连花清瘟胶囊与达菲相比,病毒转阴率相当,在退热,改善咳嗽、周身酸痛、乏力方面明显优于达菲,并且安全性高。连花清瘟胶囊在抗甲流战役中,发挥了积极而明显的作用。中药现代化惠泽苍生。 所谓中药现代化,即在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实践积累上,依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传统中医与高科技嫁接!,让几千年蒸煮在砂锅里的中药,走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这使得中药现代化与传统中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药现代化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更加彻底坚决。 1 基础性研究 随着自然科学中许多新概念、新方法的渗入,加上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进,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a、中药种质资源质量标准化研究;b、传统中药化学成分分析;c、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研究也从探讨药效学为主开始转向作用机制、方剂组成、配伍规律等多方位发展,并从单一药效学指标向多指标研究发展;d、中药的毒理学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于本世纪初创立了络病理论系统[1],提出了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并通过广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通络代表方药通心络胶囊对络病共性病理环节的确切治疗作用。以岭的络病理论创新以及应用,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2 规范建设[2] 2 1 中药的良好农业规范(G ood A g ricu ltura l P ractices, GA P)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成药与中药饮片的质量、疗效。中药材质量的优劣涉及到很多方面。中药的GA P包括了中药材的种质研究、选种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炮制规范及质量评价方法,以及中药材生产经营的集约 5158 978 9799 74 6159 219 0299 70 7159 118 9999 66 8158 959 0199 72 9158 899 0099 68 10158 878 9899 72 平均158 888 9999 70?7-ACT:A E活性酯=1:1 1(质量比) 序号收率(%)水分(%)含量(%) 1159 479 0499 85 2159 809 0199 83 3160 028 9799 78 4159 778 8899 80 5159 898 9699 79 6159 969 1299 84 7159 998 9899 83 8160 019 0399 81 9159 909 0199 83 10159 828 9999 81 平均159 869 0099 82 #7-ACT:A E活性酯=1:1 2(质量比) 序号收率(%)水分(%)含量(%) 1158 858 9799 73 2158 478 9999 74 3157 999 0399 71 4158 369 0599 70 5157 988 8999 72 6158 668 9799 68 7158 689 1099 70 8158 799 0899 67 9158 469 0399 73 10158 498 9899 68 平均158 479 0199 71 3 讨论 头孢曲松钠作为国家基本药物有很大发展前景,其低毒、长效、抑菌作用强的特点使其使用非常广泛,现今头孢曲松钠的合成工艺已日臻完善,再提高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通过降成本,提高质量才能达到市场要求。通过本实验,认为原料质量比7-ACT:A E活性酯=1:1 1时的收率最高含量最高质量最好,所以认为这种配比为最适配比。 参考文献 [1] 王汝龙,原正平 药物[M],1999年第三版 [2] 谢如刚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 许恩忠 头孢三嗪[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3 14 收稿日期:2010-03-08 743 黑龙江医药H e ilong ji ang M edic i ne Journal V o l 23N o 52010

“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从中药产品“二次开发”到中药企

“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从中药产 品“二次开发”到中药企 中医药行业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巨大增长潜力的行业,在我国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标志着我国中药产业在该类产品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目前,我国中药出口已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额达6亿多美元。然而,我国中药企业数量居多,但产品集中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多,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仅占5%的份额,产品生命周期短、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据预测,国际植物药市场今后将以每年10%到20%左右的速度增长。如何抓住植物药产品市场,还应加快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这是我国中药企业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为此,必须尽快制订“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本文在对东胶集团产品“二次开发”作一个案剖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中药企业如何在中药产品现代化的基础上大有作为,从而提出“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其论证分析。 第一部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背景、现状分析

一、背景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产业和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发展机遇。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各产业的发展形势会有所变化,需要对产业比较优势做进一步分析。对药业而言,中国最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就是中药,中药是中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中药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现代产业,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大量的中药、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获得国际专利,符合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二)“三观”的变化。由于中医药符合全球“发展观”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消费观”向重视生活质量方向发展的潮流,“医疗保健观”转向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整体医疗保健的潮流。因此,中药成为一些国家发展的重点,它们多从国家角度提出发展战略支持中药业发展,而且都把中国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战略上的赶超目标。这些国家的判断是,当前中国尚无国家级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对它们而言是好时机,如果中国制定出适宜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它们和中国竞争将会是很艰难的。世界需要现代化的中药,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宗旨在于促进中药产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让我国几千年发展积累并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药为全人类做出新贡献。这就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docx

摘要 :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 是中 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 ,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 , 也成为一大研究热 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 , 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 ,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 来, 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 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 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 , 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 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 ,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 , 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 , 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 , 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 , 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 , 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 (HTS 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 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 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 , 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 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 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 ,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 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 , 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 [3] 。 (2 超声波浸取技术。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 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4]。 (3 微波浸取技术。微波浸取技术[5] 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 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 , 平均动能迅速增加 , 使其温度迅速升高 ; 二是通过离子传导 , 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 , 做转向及定向排列 , 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3、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 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 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6] 。 (1 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 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7] 。一般情况 , 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 , 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 , 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 , 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 10-14 倍, 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 30%,醇沉法约为 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8] 。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 纯化和浓缩。 4、制剂新技术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1第二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加速洗牌在即--------------------------- 2第三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使用须重视安全--------------------------------- 4第四篇:“一带一路”带动中药材行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 6第五篇:中药饮片企业现状分析加速洗牌中--------------------------------------- 7第六篇: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 12 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表: ------------------------------- 12第七篇: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 13 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表:-------------------------------- 13第十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传统市场地位稳固--------------------------- 15第十一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回顾--------------------------------- 16第十二篇:2015年中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7第十三篇: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迎来国家级规划------------------------------ 18第十四篇:我国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 18第十五篇:中药企业“走出去”需要攻克壁垒分析-------------------------------- 19第十六篇:2014年中药材出口需要关注的现象----------------------------------- 20第十七篇:2014年广东省中药材出口情况分析----------------------------------- 21第十八篇:中药材价格飙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剧------------------------------------ 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涉及从种质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至今,已有10个年头。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60个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的公告。在公布的60个建设项目中,重点扶持的38个品种都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的100个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选定的,包括30万亩茯苓、20万亩连翘、5万亩山茱萸、3万亩滇龙胆等30个品种、共49个项目的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这体现了国家对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的重视。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 姓名:刘曙辉学号:5801308021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优秀文化数不胜数,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医药博大精深的理论流传到今天仍然深受人们认可,常年作为国人看 病就医的首选,它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粹的传承和发扬。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因其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而具有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综合作用。近年来,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潮流兴起传统天然药物日益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产业前景,已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什么是中药现代化 将中药的使用从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与现代药学技术相接轨,这个说法说要比中药现代化更准确一些。 中医药现代化必须走系统医学的道路。也就是说,必须彻底摆脱西医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在系统论指导下的医学研究,才是中医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医现代化走中西方思维方式互补之路。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西方人惯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即将整个世界(包括人自身在内)作为一种外在的对象进行研究,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截然分开,相互对立(即主体和客体呈二元性)。 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中药发展提高到现代化中药;具体地说,中药现代化来源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依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这个过程,就是中药现代化。其具体内容包括:中药理论现代化、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的现代化、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中药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和提高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临床药学的一新分支,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由于难度较大,尤其是医院中药房条件较差,力量薄弱,困难较多,加之部分医院领导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够重视,使中药临床药学未得到很好地开展和应有的发展。为此,笔者就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任务、主要研究内容和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思考作如下探讨,以引起同道重视。 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 1.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 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病人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以病人为对象,是指为适应各种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临床病人的状况,指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过程及摸索用药规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中药临床药学与临床中药学 目前,学术界有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提法,我们认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都涵盖临床、中药,从广义上讲,二者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中药,研究范畴均限于临床。二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其核心是

临床合理用药。但从狭义上讲,二者的逻辑定义却各有侧重。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大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是如何应用的, 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直接根源于临床的,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药物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多种现代监测为手段,研究中药的体内作用机理,以及如何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学科。中药临 床药学,就其属性来说,它是临床药学下面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重点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总之,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虽各有侧重,但大体的内容是一致的。我们赞成提中药临床药学,因其更侧重于合理用药,更符合现代临床药学的核心内容。 2中药临床药学的任务 临床中药师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中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包括药效和不良反应监测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监测;药物情报的收集与咨询服务;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的研究;临床试验及药物评价等。这些也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3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

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规定

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 用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通知各科室: 按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制定《XX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制度》,内容如下: (一)中药注射剂应当在本院内凭医师处方使用,各科室应当做好对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进行抢救的措施。 (二)药库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采购、验收、储存的管理。严格执行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记录,保证药品来源可追溯,坚决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库;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药品储存条件储存药品。 (三)医护人员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见附件)使用中药注射剂。医生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药师应加强处方审核和用药监测工作,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解决,并及时填写用药失误报告;护士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报告。 (四)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要准确掌握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情况,做好临床观察和病历记录,发现可疑不良事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出现损害的患者及时救治。妥善保留相关药品、患者使用后的残存药液及输液器等,以备检验,按照规定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同时及时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小组报告。 医务科 药政科

二○○九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2.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5.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6.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7.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中药的发展史

中药的发展史 1. 1. 中药的发展史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由于中药,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据考证,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为《神衣本草经》。该书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经秦汉医家不断抄录、增补而成。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著有《名医别录》。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中药还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几个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药发展的措施,中医药的教育、科研事业也有了空前的发展。中医药学的中、外交流逐渐增加,近三十年来这种交流尤为频繁。凡此种种,无不标志着中药科学在社会主义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展示了中药事业光辉而广阔的前景。 2.影响中药发展的因素

2.1中药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n 中药原料来自自然,又多为人工分散采收、加工,受天气、地域差别及人为影响因素很大;过度开发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无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控方法,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对人工种植的中草药,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超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质量。并且中药现代化程度不高。虽然传统的中医药煎煮法疗效相对显著,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大为改变。并且其有浓重点中药味的汤剂和体积过大的中药丸,而且中药汤剂的煎熬过程和火候也是西方人难以掌握的。凡此种种都影响中药的发展。 2.2中药行业所存在问题极其措施 问题主要有: 1.研究能力有限。我国药用资源丰富,以药用植物为例,有一

药学概论中药现代化的方法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学概论》 主讲教师:李月明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5)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试论有机合成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2)试论述药学与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3)试论述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 4)简述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5)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论述中药现代化的方法 6)试论述药物化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7)简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主要途径 8)简述药理学研究在新药创制过程中的作用 9)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新药创制的影响 10)论述药物制剂对药物药效的影响 11)试总结近二十年来药物制剂方面出现的新技术 12)结合反应停事件论述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13)简述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作用 14)简述药理学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15)简述生物工程在新药创制中的作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3500-4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