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的含水率详细介绍以及全国含水率表格模板

木材的含水率详细介绍以及全国含水率表格模板
木材的含水率详细介绍以及全国含水率表格模板

关于木材含水率

1、什么是木材的含水率?

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

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含水率可以用全干木材的重量作为计算基准,算出的数值叫做绝对含水率,并简称为含水率

(W,%)。计算公式:

W=(Gs-Ggo)/Ggo×100%

其中:W——木材绝对含水率;

Gs——湿木材重量;

Ggoo——绝干材重量。

2、掌握木材含水率的重要性

为什么有些木门、木地板、木制家具等木制品销售出去以后会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呢?怎

样减少这些问题对木业企业的损失呢?

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生产制造企业需要正确掌握木制品的含水率。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

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

销售木制品的经销商,也应该对所销售的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掌握所销售产品的质量状态。

选择产品质量好的厂家,凡是注重产品质量的生产厂家,都会对其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

对于高素质的采购木制品的部门,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也越来越多地注重木制品的含水率指标。过去国外的采购商就很注重这一指标,许多做出口产品和半成品的木业厂家对此深有体会。

3、木材干燥,越干越好吗?应该干燥到什么程度呢?

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木材平衡含水率:

木材在一定的空气状态下,最后达到的吸湿稳定含水率或解吸稳定含水率,叫做木材的平衡含水

率(木材水分稳定状态)。

测量木材含水率的方法有烘干法、电测法、干馏法、滴定法和湿度法,在木材加工领域里,通常

采用烘干法。

烘干法:

烘干法就是将木材的含水率试片烘至全干来测其含水率的方法。

首先在被测的木材中锯取一片顺纹厚度为10~12mm的有代表性的含水率试片。所谓代表性就是这块试片的干湿程度与整块木材相一致,并没有夹皮、节疤、腐朽、虫蛀等缺陷。一般应在距离锯材端头250~300mm处截取。将含水率试片刮净毛刺和锯屑后,应立即在精确度为0.01g,量程不小于200g的天平上称其重量,将该重量记为G,然后将试片放入温度为103±2℃的恒温箱中烘6h 左右,再取出称重,并作记录,然后再放回烘箱中继续烘干。随后每隔2h称重一次,直到最后两次称量的重量不变,就是绝干重,记为Go。这样就可按下式计算出含水率

W=(G-Go)/Go×100%

由于薄试片暴露在空气中其水分容易发生变化,因此,测量时要注意截取试片后或取出烘箱后应立即称重,如不能立即称重,须立即用塑料袋包装,防止水分蒸发。

用烘干法测量木材含水率准确可靠,而且不受含水率范围的限制。但测量时需要截取试样,破坏

木材,并需要一定的时间。

烘干法是测量木材含水率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上式表示的是绝对含水率,也是在木

材加工上通常所说的木材含水率。

我国主要城市木材平衡含水率全年各月份含水率表:

一、商业因素的考虑

天然的树木经过锯解,烘干后成为制造家具用的木材,木材离开干燥炉以后它的含水率并不是不变的,在运输、储存、制作过程中它会不断的吸湿和解吸,甚至经过完善的油漆涂装成为一件家具吸湿和解吸的行为仍然不会停止,只是由于油漆的阻隔作用,使得吸湿和解吸变得相对缓慢,不再那么强烈地造成家具尺寸变化,引起结构和木材质及表面涂层开裂。应该注意到:无论吸湿和解潮同样都会引起家具结构和木质及表面涂层开裂,都不是我们所愿意出现而肯定会出现的。如果片面地追求木材含水率低,甚至把吸湿涨裂也当作不够干引起的,这是很大很危险的误解。

况且木材太干了切削,砂磨,成型,雕刻都不好做,干—脆,干—枯是因果关系。

通常对木材含水率标准有三种不同的要求,(1)木材的干燥标准,是指木材在干燥炉内停止干燥作业时的最终含水率,家具用材通常会选择6~9%。(2)

木材进行加工时的含水率,国内外都是“不高于加工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3)

成品家具的木材含水率则又要求“不高于使用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这三个标准应如

何统一呢。我们的经验是毫不含糊地做到(1)

,这样实际基本上也做到了(2),必要时在油漆前通过用恒温脱湿室把制品的含水率控制到可满足(3)。有厂商说:他的美国客户要求木材含水率为6~9%。其实这是指

(1)。我们的国家标准也是这样要求的。要成品家具的含水率为6~9%,不但很困难,成本很高,也不一定有这个必要,因为这可能产生质量过剩的浪费,另方面又会引起一些新的质量不稳定的

因素。

例如木材是从美国进口的OAK,它一定能达到(1),交货状态美国进口的OAK含水率是12%,这不会高于我国东南沿海大多数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能够满足(2)的条件。假如买回来的木材吸湿严重,那就应该先对木材干燥处理,然后才进行制作加工。很多工厂都会有脱湿处

理室用来满足(3)。

要做到产品含水率“不高于使用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就必须知道使用地区的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平衡含水率是一个变数,随相对湿度—温度变化而变化,要想用一个不变的平衡含水率去包打天下所有未知气候情况的地区的销售市场,是不现实的。

假如产品出厂时含水率是12%,卖去美国的阿特兰大或者落杉矶,当地的年户外平均平衡含水率是13%和13.7%,那不会有问题。但是卖去菲尼克斯就会有问题,因为那里的年户外平均平衡含水率是7.2%,虽然室内可能会没那么干燥,但还是有很大机会出问题。同理,卖去阿拉斯加州朱诺市,那里的年户外平均平衡含水率是16%,那就要特别加强对家具的封闭处理,必要时还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尺寸稳定工艺,防止吸湿膨胀引起结构变形开裂。

了解和把握着这个原则,签合同之前不妨先问一问货品的销售地区,在对方不愿意提供销售地区的情况下,就应该以商品进口国的年户外平均平衡含水率为准了。如果遇到因为木材含水率问题的质量投诉、索赔时也可以据此来思考对应,在我帮助过的厂家中此类事情屡见不鲜,因此我想这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也还关系到企业自己的商业安全,因为确实是有些无良的客商利用

这一点设置质量陷阱,并以此为由来索赔或拒付。

美国是我国家具的主要出口国。下表是美国的一些地区1997年的户外木材平衡含水率数据,仅供

参考:

含水率是木材的重要参数之一,木材还有许多重要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抗拉、抗弯、剪切的强度、刚度、弹性模量,握钉力,冷热缩胀系数,和电、热、声、方面的参数。上述参数几乎都与含水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木材手册上所提供各种木材的这些参数基本上都是在含水率12%的条件下取得的。见GB1929—91及它所等效使用的ISO3129—1957。因此国际木材贸易大多数都标

定含水率不大于12%的条件下交货。

我国是家具出口大国,每年有大量家具销往世界各地,2003年仅出口到美国的家具就达到68亿万美元。为了自身的生产制造过程的需要,也为了牢牢地占领已经开发了的市场,我们很有必要尽

快收集市场所在地的相关标准和气候资料。

二、生产上最常见的问题

有效地控制木材含水率的确是木制品生产厂家的一件大事。我们知道木质开裂和木材的含水率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只是盯住含水率是不够的,要知道木材干燥的质量指标不仅仅是含水率一项,其他指标例如含水率的均匀度、内应力同样不可忽视。否则很容易忽略了真正的原因。认为木材是越干越好,只要够干就不会裂,不但白白加大干燥成本而且会带来更多的质量事故。是很无知

和荒谬的错误。

应该循应力—应变的思路来分析具体现象,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经验告诉我们,单一块干燥到8%含水率的木板,放在仓库里几经寒暑反复干湿它不会开裂,因为

它的膨胀收缩没有约束。

用多块干燥到8%含水率的木板按合理的工艺胶合成一批板件做以下的试验观察:全部砂光好,分成三份;将其中二份,一面按家具表面作完好的油漆另一面不做认真的油漆;把经过油漆的板件,再拿其中的一半,在没有经过认真油漆的那一面上,垂直于胶合线安上(胶合加圆木榫)两到三条强劲的木枋。然后让工件上下两个表面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与大气接触,那么我们可以观察到:A 组砂光,B组砂光+油漆,C组砂光+油漆+木枋增强,在几经冷热反复干湿之后,A表面失去平整,几何寸变化很大,木板的端面有裂纹,整体仍然保持形状。B全部出现弯曲,油漆的一面凹下没油漆的一面有裂缝,C情况最严重,虽然弯曲的情况略好于B,但是相当多的工件在油漆的一面出

现裂纹。

对于上述的试验大致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试验中引起木材变形开裂的不是木材含水率过高,吸湿胀裂是主要的,油漆封闭很重要,在尺寸变化不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如A,应力—应变可以顺其自然;当应力不均匀如B,应变又被约束着的时候如C,就会出现应力集中并且找到薄弱的地

方以其最容易的实现方式—

裂开—把应变表达出来。看看变形的B就可以想象得到C忍受着多大的应力。

木板在纵剖时都会出现顺锯的弯曲,锯开后摆上24小时,弯曲会更明显,如果在干燥的末期没有做消除内应力的处理,则弯曲会非常严重,我们把一些木板直接用单片锯纵剖,放上几天之后观察和测量它的变形量,再把几块这些木板并合起来,那么施加的夹紧力会等于克服全部弯曲变形使所有木板变直的力加上胶合压力,因为首先要使木板变直然后才会在胶合面形成胶合压力,于是一连串问题随之而来,木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要费很大的力量,多块木板在宽度方向上弯曲例如并合桌面板或椅坐板,所需的力更大,并板机提供的夹紧力能满足吗?—不能,就造成并板胶合不良甚至失败。—能,那么虽然胶合成功,但是迫使木板变形的力将作为预应力留在了木板里面,它在以后的日子里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让木板裂开。现在大多数工厂都会以最短的生产周期来安排生产,纵剖—修边面—胶合一气呵成,当时胶合会成功,但应力却没有释放,存在着木板开裂的隐患,或者当时虽然胶合好象是成功的,卸去夹紧器后,在养生期内胶合还没有达到预定的

强度,而木板的变形却开始破坏胶合,使并板在胶缝处裂开。我处理过几家工厂,他们长时间出现上述的情况,不幸的是他们老是在含水率上找原因,多次更换胶粘剂,而买方验货又把重点定在含水率上,验货员拿着测湿计对成品和在制品实行严格的测控,结果木材成本搞得高高的,尽管木材已经很干,问题还是不断出现,外商总在抱怨,索赔了一次又一次。后来给工厂整顿工艺调整生产节奏,问题就解决了,接着又适度地放宽含水率的要求,制造过程中锯、铣、车、雕刻、装配、运输时的崩损、折断大大减少,而制品的表面加工质量却有了明显的改善,成本下降生产

畅顺。

我国木材市场供应是有季节性的,一些使用国产木材的工厂常常在冬春季时会遇到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到了四、五月新锯的板材进厂,就立即把它放入干燥窑里烘干,其后又把刚刚干燥好的木材,还在暖乎乎的时候就锯解、并接,车铣……造成家具,整个制造过程都问题不断,买出去的产品投诉多多;集中在变形,开裂两项。以后的几个月情况逐步好转,八、九月趋于平静,到了第二年又来闹腾一次。企业的质量报表统计显示,不同年度相同月份会有相似的质量波动,(出口产品信息会滞后一到两个月)。有几个我很熟悉的工厂都遇到了上述的困扰,在和他们一起分析研究原因时,我看了他们的干燥质量检验记录,几乎都是只测查含水率一项,而真正存在着的主要干燥质量问题是:普遍含水率不均匀,同一块木板上不同点的含水率偏差很大,有些点上含水率略偏高。干燥结束前的平衡热湿处理时间不够。也没有做内应力叉齿试验。对这些木板做内应力叉齿试验会立即表现出很大的内应力,把那些开裂的工件(如椅子的坐板)顺着裂纹方向每隔15MM剖锯一条,大多数锯下来的木条条都会马上变弯。后来这些工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控

制干燥质量,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在南方有一种情况每年都会出现多次,生产工厂对它既头疼又无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冬季大气中的相对湿度是比较低的,但是在寒流到来时,北风一吹,昼夜之间气温下降七八度或十多度,不管寒流带来的天气是阴湿还是干晴,工厂里都会有一些产成品出现端裂;胚料,在制品,

无论涂装与否概莫能免。

是干、冷收缩裂吗?不能简单下这个结论,因为这样形态的端裂也同时出现在吸湿情况下的木材。这里冷收缩是肯定的,干缩却是或然的。出问题的零件的外尺寸大都没有缩小,含水率并不一定

是下降,也有上升的,变化大约在

±1-2%之间,假如木材的含水率下降了的话,按干、冷收缩系数来计算,其总收缩量远远小于裂缝的宽度。大多数情况下当按干、冷收缩系数来计算,其总收缩量小于(各条)裂缝宽度的总和时,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些)裂缝产生的原因不一定完全是干、冷收缩引起的,必须小心地寻找和排

除其他可能引起开裂的因素。

我在不同地点,不同的木工厂观察过许多个冬季,特别集中观察在制的零件,我有以下的观点:这种缺陷的产生与原质木材的含水率关系不大,也不是吸湿和解吸引起的,撇开温度下降的因素,对木材来说在相同的时间里,有着同样含水率变化的别的时候,例如吸湿和解吸都很强烈的夏天,就不会产生这种缺陷。缺陷产生的部位在端面和其他一些约束条件比较弱的地方。产生缺陷的零件几乎都是新近加工的在线产品,如果产品所用的木材是干燥后贮存时间不长或者木材制造前因含水率过高经过返烘的,那么产生这种缺陷的几率会高许多。

以下的现象和实验会有助于解释内应力在引起上述缺陷时是如何行为的。

理论上木材的弦向收缩率大于径向收缩率,那是用20MM*20MM*20MM的小试块作实验得到的结论,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木材干燥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实木板材不管它是弦切还是径切,在完成干燥后表现出来的却是厚度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宽度方向上的收缩率。这是因为木材干燥是由外而里逐渐变干的,伴随着干燥而产生的收缩不是均匀地同时的进行,木材内部还没有收缩的物质对已收缩的和正在收缩的物质有强烈的抗抑作用,厚度方向上参与这种对抗的物质总量小于宽度方向上参与这种对抗的物质总量;结果厚度方向上的收缩得完全一些,宽度方向上的收缩就很不完全。当积集在某些部位的收缩拉应力大到足以从内部撕裂木质时,木板就会形成内裂缺陷。而更多的时候木板并没有出现内裂,但是应力、应变却存在着,木板内部裂开的条件和趋势仍然存在着,只是木材收缩处于弹性变形,或者已经出现了许多眼睛看不见的微小的裂纹,尚未连成大的裂缝,一切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通过长时间的自然时效,木材对水分

反复的吸湿—解吸作用,可以消除内应力或者“变定”使这种平衡状态稳定下来。假如木板被截解开,截面上原来的约束条件就改变了,再遇到突然降温,收缩应力进一步增强,旧的平衡彻底

打破,木块就会出现裂缝。

可以通过实验把上述的现象再现出来:取一块刚刚经干燥炉烘干出来干燥质量合格的国产柞木弦切板材,含水率为8%,大小为50MM*200MM*2000MM,截去两端各100MM。用窄薄的带锯把余下1800MM横截出20MM长的若干段,把相邻的两段做一组并在同一次锯解中分开的两个面上作标记An—A?nBn—Bn?Cn—C?n,然后将两件一组装进密封袋里,这里有等量的ABC三大组。取出全部B?件作防裂油处理,取出全部C?件很温和的小心地让它们反复吸湿—解吸(过程尽量模拟气候、昼夜温度湿度的变化)多次;待C?件处理完毕,把所有试件一起暴露在相对湿度75—85%,温度25°C的环境中两三天,再把试件置于冷柜中让它们降温10°—15°C。结果:AA′BC绝大部分有端裂出现,同组An—A′n上裂纹的位置和形状有十分明显的对应关系,说明裂开的地方正是应力集中的地方,在这里裂开一条这个样子的裂缝,不是偶然的。由于防裂油的作用,

B′

端裂较少,但Bn—Bn?仍可以隐约看出裂纹的对应关系;C′甚少端裂,而且有端裂的Cn—C?n 已经找不到裂纹的对应关系了,因为在反复吸湿和解吸的过程木材内部的应力得到释放缓解,应

力集中的位置也有了改变。

生产经验告诉我们:

1.木材窑干后期的平衡应力处理非常重要。

2.如果木材在窑干以后再有一段时间的自然时效,那么这些木材会更加稳定。国家标准上面规定的

时间(2—7天,见GB6491—994.14)是一个最起码的时间。

3.人工林出产的木材比自然林出产的木材质量要稳定得多。

4.同一林产地区出产的木材;经同一工厂干燥的木材比较易于实现品质控制。在木材市场上东一家西一家收购回来的木材,由于产地杂,干燥效果(窑干基准、终含水率、残留应力)不一,用这样混杂的木材去制造家具,品质控制将会很困难,而且隐患非常多。

5.太干的木材在车、铣、雕刻时很易崩损,胶合时胶粘剂不易浸润其表面,所以有些老师傅会故意

用水着湿加工面,这不会带来质量问题,相反可以改善工况提高加工质量。

三、从行业发展角度引申的话题—专业教育及基础理论研究应更面向生产实际。

我常常和在高等院校做教学、研究工作的朋友谈到以下一些我的朋友们也深有同感的观点:如果拿金属学、机械制造业与木材学、木器制造业做比较,我们觉得前者人员群体之大及整体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绝非后者之可比。前者对于有着晶体结构的各向同性的金属,在分析研究问题时的确大量地运用了形而上的研究方法,把复杂的事物简约为质点、刚体、杆、连续梁……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计算时却小心翼翼的用经验公式,修正系数加以订正,力图使计算符合真实情况。

>后者对于本质是生物体的,有着细胞组织的,各向异性的木材在运用形而上的研究方法去观察和解决问题时却往往不够谨慎,要么把结论下得很武断使研究显得粗糙、卤莽。要么就是整个实验研究,都完全立足于把木材形而上的看成是匀质的各向同性的,在得一系列的结论之后才提醒读者,木材不是匀质的而且是各向异性的,其结构、成分是复杂的,细胞形态也是多样的,甚至同一棵树木因为向阳、迎风,或同一树种不同的个体长在平地与坡地其物理各特征值也会不同。

类似这样的研究,从方法论角度来说,研究结论所指言的合取域几乎是无限大,但试验的个体却又接近于绝无仅有,这样的实验简直难以重复,于是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就会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那么通过这样的结果而导出的结论,其本身的客观真理性也就不能不被怀疑了。充其量也只能把这类研究结论看成是,“由个别事实命题”引申出来的随时“可能被证伪的推理的假定”。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木材加工专业的大学教科书上却不乏这种随时可能被证伪的推理的假定,假如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又把这些本应被拒斥的“东西”当成是正确的概念用之于判断生产工

作中的问题,其后果可想而知。

另外工科大学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学期间都受到过对本专业各类标准和手册使用的相关的训练,所以他们毕业后在工作中对手册和标准的使用并不陌生,而我们木材加工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远不如他们(有些甚至是缺失),这不但给学生他们自己和企业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影响了

本行业施行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应该充分肯定我国木材及家具制造业的国家标准并不是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标准或者ISO标准有着很大的差异或者差距,情况正好相反是很接近有些还等效使用了ISO标准。我国有关的木材手册,工业制造实用性的各种工具书是很严谨也非常实用的,一点也不比人家的差。我国出版的一些期刊也是很有水准的,问题是宣传,引导,强制使用做得不够,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在校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我国1985年家具工业产值为29亿元,多年来持续的快速增长。1995年已猛增至446.21亿元,1997年家具工业产值又再增至780亿元;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已达1200亿元,比1999年度增长了15.4%,2001年家具工业总产值达1400亿元,比2000年增长16.7%;从1985年到2002年,平均每年家具产值增长速度不低于15%,相对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7%左右的增长率来说,数年来家具产业的发展比整体经济的发展快得多。截至2002年我国家具产值达到1650亿元,较上年增长17.8%,出口54.17亿美元,较上年41.76亿美元激增36.5%。目前我国家具企业有5万多家,从业员工为500多万人是世界上最多的。已成为世界家具制造大国、出口大国。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包括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的业内同仁确实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劳动。但是支持目前这样巨大的一个产业,我们的确还需要很多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需要教育、科

研部门与企业更好地联合起来。

中国是如何来满足每年巨大的木材消耗需求

中国是如何来满足每年巨大的木材消耗需求 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月1日~2日,发展中国家促进木材综合加工利用与贸易部级论坛在义乌成功举行。论坛上,来自几内亚比绍、东帝汶、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津巴布韦、瓦努阿图、格鲁吉亚、泰国、秘鲁和马拉维等13个国家的27名官员和专家,与中国林业学者共同分享了“速生丰产人工林营造”、“非木质林产品培育”、“木材加工利用”、“国际林业合作”等方面的经验。 中国是如何来满足每年巨大的木材消耗需求

“中国木材加工企业如何处理原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锯末废料?”“中国是如何 来满足每年巨大的木材消耗需求的?”在论坛上,来自秘鲁、东帝汶的一些官员提出了不少基于本国国情的问题。 针对锯末废料的问题,福马集团的代表崔晓东认为,以中国目前的木材加工技术,完全可以使一根原木的利用率达到100%的水平。“原木进行截断、锯解、再剖、板材截断、定尺等程序的初加工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边皮、锯末等废料。初加工的出材率在63%左右,其余的都为废料,浪费严重,木材的价值难以全部体现。但是我们通过对废料的加工利用,可以实现木材的100%利用率。”崔晓东说,“以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端头、枝桠材等废料为原料,可以回收用于生产刨花板、纤维板或集成材;而无法作为原料利用的树皮和木质粉尘、锯末等,则回收用于生产所需热能的燃料或生物质发电所需原料。”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木材加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锯材、旋切、刨切、中纤板、刨花板、指接材、细木工板、贴面、家具、地板等环节,各种产品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并存,能够完全消化原木,达到100%利用。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金菊婉则对中国如何满足大量的木材需求问题进行了回答。“中国的木材需求主要靠两个渠道满足:一是靠进口,中国大约有35%的木材需要从国外进口,比如说在秘鲁或是东帝汶设厂,合作开发林业资源;另一个是依靠国内的种植林,种植林能满足大部分的木材需求。此外,像我们国内的竹林利用、废旧木材回收等方式都是解决中国对木材需求的渠道之一。” 论坛上,与会专家们还对发展中国家的森林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议:一是木材综合加工利用应当由政府主导,进行工业园建设,同时完善木材加工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促成林业加工产业的形成,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发展的推力,形

木材含水率明细表

杭州16.3 18.0 16.9 16.0 16.0 16.4 15.4 15.7 16.3 16.3 16.7 17.0 16.5 温州15.9 18.1 19.0 18.4 19.7 19.9 18.0 17.0 17.1 14.9 14.9 15.1 17.3 南昌16.4 19.3 18.2 17.4 17.0 16.3 14.7 14.1 15.0 14.4 14.7 15.2 16.0 九江16.0 17.1 16.4 15.7 15.8 16.3 15.3 15.0 15.2 14.7 15.0 15.3 15.8 长沙18.0 19.5 19.2 18.1 16.6 15.5 14.2 14.3 14.7 15.3 15.5 16.1 16.5 衡阳19.0 20.6 19.7 18.9 16.5 15.1 14.1 13.6 15.0 16.7 19.0 17.0 16.8 福州15.1 16.8 17.6 16.5 18.0 17.1 15.5 14.8 15.1 13.5 13.4 14.2 15.6 永安16.5 17.7 17.0 16.9 17.3 15.1 14.5 14.9 15.9 15.2 16.0 17.7 16.3 厦门14.5 15.6 16.6 16.4 17.9 18.0 16.5 15.0 14.6 12.6 13.1 13.8 15.2 崇安14.7 16.5 17.6 16.0 16.7 15.9 14.8 14.3 14.5 13.2 13.9 14.1 15.0 南平15.8 17.1 16.6 16.3 17.0 16.7 14.8 14.9 15.6 14.9 15.8 16.4 16.1 南宁14.7 16.1 17.4 16.6 15.9 16.2 16.1 16.5 14.8 13.6 13.5 13.6 15.4

中国家具耗用木材知多少

中国家具耗用木材知多少 中国家具每年用掉的树木种在一起相当于10个香港的面积。可想而知,中国家具每年所用木材需求量之大。 中国家具业过去的传统用材是实木,在计划经济时代(1978年以前),中国家具耗用的木材占全国木材消耗量的11%,2005年则下降到9.1%。1999年全国木材消耗1.4亿立方米,其中家具耗用2400万立方米。2004年家具耗用木材4400万立方米,5年时间,中国家具用材几乎增加一倍,2006年耗用木材下降到3800万立方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家具业开始大量采用人造板制造家具。 中国最大家具出口企业台升集团,生产两亿美元的木质家具,要耗费8.2万立方米木材和9.3万立方米人造板,人造板比例占53%。我国家具第一大省的广东,每年耗用人造板900万立方米。大中型家具企业,按材料利用率计算,人造板比原木利用率高,原木为60%,人造板利用率达到90%。 中国家具用材与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比较,同样做一件家具,中国比日本要多用3.8 倍的木材,比德国要多用4.2倍的木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实木材的比例为47%,而美国的一项调查,实木用于家具制造的是23%(中国比美国高一倍)。意大利为家具生产大国,而使用实木的家具仅15%,实木一般都用来制作高档的传统家具。 我国木家具企业到底有多少?据2002年工业普查统计显示,规模以上家具企业26320个,其中木家具企业20218个,占了76.82%。轻工业信息中心统计资料,2005年我国出口的137亿美元的家具中,木家具有46.58亿美元,占33.83%,2006年木家具出口87.8亿美元。 自1998年中国国内禁止采伐原始林以来,中国木材依靠进口的趋势强劲增长。据统计,到2003年,木材已成为仅次于石油和钢铁的第三大用汇产品。2004年进口原木2600万立方米,2006年中国进口木材(原木和锯材)3800万立方米,预计今年进口木材约4300万立方米。 来自美国的一份数据分析显示,未来10年里,中国对工业木材的消费量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该分析还预测说,中国国内的木材供不应求,平均每年要从国外进口0.8亿立方米的木材。 中国每年进口的大量木材,90%被加工成木制品出口了。以2005年为例,全年进口原木2956万立方米,而当年出口的木制品(包括家具、人造板、木门、地板等)折合木材也达2660万立方米,相当于进口木材的90.06%,这其中大量又都是人造板材。 木家具属于资源性产品,由于绿色环保和国际舆论的压力,国家不鼓励出口。所以,我国木家具出口大幅回落。2002年占47%,2004年占35%,2007年则下降到29%。据透露,今年底家具出口退税有可能全部取消。2009年出口必须向商务部申请配额.

中国木材含水率明细表

中国木材含水率明细表 1、什么是木材的含水率? 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含水率可以用全干木材的重量作为计算基准,算出的数值叫做绝对含水率,并简称为含水率(W,%)。计算公式: W=(Gs-Ggo)/ Ggo×100% 其中:W——木材绝对含水率; Gs——湿木材重量; Ggoo——绝干材重量。 2、掌握木材含水率的重要性 为什么有些木门、木地板、木制家具等木制品销售出去以后会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呢?怎样减少这些问题对木业企业的损失呢? 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生产制造企业需要正确掌握木制品的含水率。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 销售木制品的经销商,也应该对所销售的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掌握所销售产品的质量状态。选择产品质量好的厂家,凡是注重产品质量的生产厂家,都会对其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 对于高素质的采购木制品的部门,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也越来越多地注重木制品的含水率指标。过去国外的采购商就很注重这一指标,许多做出口产品和半成品的木业厂家对此深有体会。 3、木材干燥,越干越好吗?应该干燥到什么程度呢? 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木材平衡含水率: 木材在一定的空气状态下,最后达到的吸湿稳定含水率或解吸稳定含水率,叫做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木材水分稳定状态)。 5、我国主要城市木材平衡含水率年平均值:

木材的含水率详细介绍以及全国含水率表

关于木材含水率 1、什么是木材的含水率? 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含水率可以用全干木材的重量作为计算基准,算出的数值叫做绝对含水率,并简称为含水率(W,%)。计算公式: W=(Gs-Ggo)/ Ggo×100% 其中:W——木材绝对含水率; Gs——湿木材重量; Ggoo——绝干材重量。 2、掌握木材含水率的重要性 为什么有些木门、木地板、木制家具等木制品销售出去以后会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呢?怎样减少这些问题对木业企业的损失呢? 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生产制造企业需要正确掌握木制品的含水率。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 销售木制品的经销商,也应该对所销售的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掌握所销售产品的质量状态。选择产品质量好的厂家,凡是注重产品质量的生产厂家,都会对其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 对于高素质的采购木制品的部门,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也越来越多地注重木制品的含水率指标。过去国外的采购商就很注重这一指标,许多做出口产品和半成品的木业厂家对此深有体会。 3、木材干燥,越干越好吗?应该干燥到什么程度呢? 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木材平衡含水率: 木材在一定的空气状态下,最后达到的吸湿稳定含水率或解吸稳定含水率,叫做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木材水分稳定状态)。

土壤含水量实验报告

常州工学院市政工程 检测实习报告 土壤水分的测定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12土一班 姓名申海彬苏磊孙玉鹏王佳男 学号 成绩

日期 2015年10月22日 一、实验目的 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铝盒、烘箱、干燥器、天平、土钻、小刀。 三、实验内容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烘干法。

1. 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 烘干法是测定土壤含水量的通用方法,测定本身的误差取决于所用天平的精确度和取样的代表性,所以在田间取样时,需要注意取样点的代表性。 测定步骤如下: (一) 用已知重量的铝盒在天平上称取欲测土样15—20克。 (二) 将盛土样的铝盒放入烘箱内,打开盖,在105~110℃温度条件下连续烘6小时,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三) 将铝盒盖盖上,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 (四) 称后再将盖打开,放入105~110℃温度的烘箱中烘2小时,取出称重,如此连续烘至恒重(两次差数小于克) 四、实验结果 土壤含水量(%)= 100A C C B ?-- 式中:A — 铝盒重(g ) B — 铝盒加湿土重(g )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 即:土壤含水量%=(湿土重—干土重)/干土重*100

中国木材资源和未来

中国木材资源的现状与未来 一、中国林产工业产品总产量已名列前茅 2005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8458亿元(人民币,下同),林产制造业3422亿元,其中人造板产值1094亿元,人造板总产量6393万m3,其中胶合板2515万m3,干法纤维板2061万m3(MDF属于干法纤维板的主要品种),刨花板576万m3,细木工板982万m3。人造板总产量、胶合板产量及干法纤维板近3年增加的生产能力均位居世界第一位。纸和纸板总生产量与总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另外,木地板产销量仅低于欧盟总量,脂松香产品保持世界首位。 二、中国森林资源现状 2005年1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结果显示,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hm2 。森林蓄积124.56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5325万hm2,蓄积15.05亿m3,占世界人工林总量的28%,居世界首位。 虽然中国是人工林大国,但基本以中幼林为主,成熟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也仅为71.55 m3,为成熟天然林的41%,远不能满足人造板生产发展的需求。 中国现有用材林面积9940万hm2 ,总蓄积量72.1亿m3 ,年均净生长量4.9亿m3 ,2005年生产用材供应量为1.69亿m3 ,预测到2015年生产用材供应量为1.95亿m3 。 三、中国木材消耗量及进口量 中国年均净消耗森林资源3.65亿m3 ,其中国产木材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缺额部分依赖进口木材,供给缺口1-1.5亿m3 。 2004年中国木材缺口已达1.09亿m3 ,比2000年增长了202%,预计到2015年中国生产建设用材需求量约为4.8亿m3 ,缺口将达到1.9亿m3 。 2003年中国进口木材及木材类产品约1.14亿m3 ,2004年约1.4亿m3 。胶合板生产、家具、地板用阔叶材长期依靠进口为主。国产纤维用材供应十分紧张,进口纤维类木材产品占年进口木材的80%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林产品进口国,每年进口木材类产品1亿m3 左右,进口额仅次于石油、钢铁而位居第三。 四、中国加快林业发展的举措和前景 1. 政策导向和支持 中国政府已高度重视林业发展,2003年中央和国务院颁发了指导性文件——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含水率报告

土的含水率报告(酒精燃烧法) 土的含水率w 是指土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与达到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它可使土变成半固态、可塑状态或流动状态,可使土变成稍湿状态、很湿状态或饱和状态,也可造成土在压缩性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含水率还是计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建筑物地基、路堤、土坝等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两次试验的平均差值不得大于下列规定: 酒精燃烧法是将试样和酒精拌合,点燃酒精,随着酒精的燃烧使试样水分蒸发的方法。 1、仪器设备 (1)恒质量的铝制称量盒; (2)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纯度95%的酒精; (4)滴管、火柴和调土刀。 2、操作步骤 (1)从土样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粘性土5~10g ),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 。 (2)打开盒盖,用滴管将酒精注入放有试样的称量盒内,直至盒中出现自由液面为止,并使酒精在试样中充分混合均匀。 (3)将盒中酒精点燃,并烧至火焰自然熄灭。 (4)将试样冷却数分钟后,按上述方法再重复燃烧二次,当第三次火焰熄灭后,立即盖上盒盖,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 3、成果整理 酒精燃烧法试验同样应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测定,其含水率计算见下式 % 1000 22 1?--= m m m m w 式中 w —含水率(%),精确至0.1%;

m—称量盒加湿土质量(g); 1 m—称量盒加干土质量(g); 2 m—称量盒质量(g)。 4、试验记录(酒精燃烧法) 工程名称试验者工程编号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

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

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 木材含水率对其性质有何影响什么是木材的含水率? 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生产制造企业需要正确掌握木制品的含水率。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 销售木制品的经销商,也应该对所销售的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掌握所销售产品的质量状态。选择产品质量好的厂家,凡是注重产品质量的生产厂家,都会对其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 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一、强度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其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吸附水的增加使木材的细胞壁逐渐软化所致。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木材的强度等性能基本稳定,不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含水率对木材的顺纹抗压及抗弯强度影响较大,而对顺纹抗拉强度几乎无影响。我国标准规定,以含水率为15%时的强度值作为标准,其他含水率时的强度可通过公式换算。 二、湿胀干缩木材的湿胀干缩变形是由于细胞壁内吸附水量的变化引起的。当木材由潮湿状态干燥至纤维饱和点时,其尺寸不变,而继续干燥到其细胞壁中的吸附水开始蒸发时,则木材开始发生体积收缩(干缩)。在逆过程中,即干燥木材吸湿时,随着吸附水的增加,木材将发生体积膨胀(湿胀),直到含水率达到纤维饱和点为止,此后,尽管木材含水量会继续增加,既自由水增加,但体积不再发生膨胀。木材的胀缩性因树种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体积密度大的、夏材含量多的,胀缩较大;另外各方向胀缩也不一样,顺纹方向最小,径向较大,弦向最大。胀缩会使木材构件松弛或凸起。

木材含水率

木材含水率 No. 1 Issue: May, 18, 2007 1、木材含水率 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绝干后木材质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2、木材为什么要干燥 新鲜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环境下水分会不断蒸发。水分的自然蒸发会导致木材出现干缩、开裂、弯曲变形、霉变等缺陷,严重影响木材制品的品质,因此木材在制成各类木制品之前必须进行强制(受控制)干燥处理。正确的干燥处理可以克服上述木材缺陷,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加工性能。它是合理利用木材,使木材增值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木制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首要工序。 3、木材干燥,应该干燥到什么程度 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含水率测量的方法 生产中一般采用烘干法和电测法。烘干法就是计量木材试片烘干前和烘干后(绝干)含水量差异来测出含水率的方法,此方法精确度高,但费时繁琐,一般适用于实验室。电测法是根据木材的某些电学特性与含水率的关系,设计成含水率测量仪器直接测量木材含水率的方法,快速方便,精度不如烘干法,但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适合于大批量木竹制品生产等方面应用。 1)烘干法测量(绝干实验法) 首先在被测的木材中锯取大约20mmX20mmX20mm尺寸的有代表性的含水率试片。所谓代表性就是这块试片的干湿程度与整块木材相一致,并没有夹皮、节疤、腐朽、虫蛀等缺陷。一般应在距离锯材端头250~300mm处截取。将含水率试片刮净毛刺和锯屑后,应立即在精确度为 0.01g,量程不小于200g的天平上称其质量,将该质量记为M,然后将试片放入温度为103±2℃ 的恒温箱中烘6h左右,再取出称质量,并作记录,然后再放回烘箱中继续烘干。随后每隔2h 称一次,直到最后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就是绝干质量,记为Mo。这样就可按下式计算出含水率:W=(M-Mo)/ Mo×100% 注意事项:由于薄试片暴露在空气中其水分容易发生变化,因此,测量时要注意截取试片后或取出烘箱后应立即称质量,如不能立即称质量,须立即用塑料袋包装,防止水分蒸发。 2)电测法测量 电测法一般以直流电阻式(插针式)和交流介电式(感应式)为主。 插针式木材含水率测定仪是用探针插入木材内层,测得两电极之间的电阻。此测量仪用于木材、人造板的含水率测定比较好。 插针式注意事项: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书

1.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烘干法与酒精燃烧法) 一、目的意义 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自然含水量是指田间土壤中实际的含水量,它随时在变化之中,不是一个常数。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介绍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一)烘干法 1.方法原理 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2.操作步骤 (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 )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 ),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4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1%时为止(C )。 3.结果计算 土壤含水量(%)= 100A C C B ?-- 式中:A — 铝盒重(g ) B — 铝盒加湿土重(g ) C — 铝盒加烘干土重(g ) 4.注意事项 (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在烘箱中,一

木材含水率

第五章木材物理性质[本章重点与难点]:木材中的吸着水、纤维饱和点、吸着滞后现象和平衡含水率慨念及其生产上指导意义;木材干缩湿胀发生规律、原因及其对木材利用的影响;木材密度种类及其意义;木材物理学特性与人类居住环境特性间的关系等。 5.1 木材中的水分 5.2 木材的干缩与湿胀 5.3 木材密度 5.4 木材的热学性质 5.5 木材的电学性质 5.6 木材的声学性质 5.7 木材的环境学特性及其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 补充阅读材料:木材物理性质和木材环境学特性 木材物理性质是指不涉及木材化学变化和不破坏试样的完整性条件下测得的性质,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使用中所接触到和感受到的。本章对木材中水分、干缩和湿胀、木材密度等进行了祥细的阐述,对于木材热学、电学、声学和木材环境学特性作了慨要性的叙述,可参阅木材物理性质和环境特性方面的教材与著作。 5.1 木材中的水分研究木材与水分的关系,必须先了解木材中水分来源、水分存在的状态、它的分布规律、以及木材中水分的测定和计算方法,这是研究木材与水分关系的基础和起点,现代木材处理技术或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都与水分有关。 树木中水分使细胞壁处于膨胀状态以支持其自身的重量和避免自然界风力的变化而造成的破坏。树木通过叶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其生长过程离不开水、二氧化碳和各类矿质营养元素。树木体内的水分是处于连续不断的状态,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含有矿物营养的水分,通过边材输送到树木各个器官;同时,树叶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韧皮部向下输送到根系和树干各部位。树木中水分以液体形式出现,是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混合液,其水分含量随着树种、季节和部位及不同的生长环境的变化而有差异。因此刚采伐的树木(伐倒木)体内有很高的含水率。伐倒木中水分含量与不仅与树种和树干部位有关,不同季节采伐对其体内含水量有很大的影响。伐倒木造材的产品——原木及其解锯后制成的板方材在存放和储运过程中,其水分含量都会发生变化。木材是由木质细胞组成多孔性的材料,干燥的木材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对于液态水和水蒸汽均具有亲和力,这也会导致木材及其产品含水量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木质门窗水湿后会关闭不上、盆桶失水后会产生缝隙、有暖气房间地面所铺实木地板间产生的缝隙及潮湿吸水产生的局部隆起、实木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结合部件松动脱落及木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虫蛀和腐朽等现象与问题都与木材中的水分含量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水分对木材本身性质、木材储运保存、木材使用性能及以木质材料为基材的人造板性能和加工工艺等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掌握理解木材中水分对木材的合理加工与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5.1.1 木材含水率及其测定5.1.1.1 木材中水分存在的状态木材中的水分按其存在的状态可分自由水(毛细管水)、吸着水和化合水三类。 (1)自由水自由水是指以游离态存在于木材细胞的胞腔、细胞间隙和纹孔腔这类大毛细管中的水分,包括液态水和细胞腔内水蒸汽两部分;理论上,毛细管内的水均受毛细管张力的束缚,张力大小与毛细管直径大小成反比,直径越大,表面张力越小,束缚力也越小。木材中大毛细管对水分的束缚力较微弱,水分蒸发、移动与水在自由界面的蒸发和移动相近。自由水多少主要由木材孔隙体积(孔隙度)决定,它影响到木材重量、燃烧性、渗透性和耐久性,对木材体积稳定性、力学、电学等性质无影响。

木材加工行业报告-中国综述

中国木材加工行业的分析报告 一、木材加工行业概述 目前,木材加工行业已经成为国内发展速度较快且具有良好前景的制造产业之一,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木材具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从古至今都被列为重要的原材料。在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中,木材工业由于具有能源消耗低、污染少、资源有再生性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占非常重要地位。 现在产品已从原木的初加工品如电杆、坑木、枕木和各种锯材,发展到成材的再加工品如建筑构件、家具、车辆、船舶、文体用品、包装容器等木制品,以至木材的再造加工品即各种人造板、胶合板等,从而使木材工业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共有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1367家,中国木材加工行业资产总额为549.92亿元,同比增长15.38%,行业负债总额为218.21亿元,同比增长9.26%。2013年1-9月,木材加工行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为1161.87亿元,同比增长15.76%;木材加工行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达75.4亿元,同比增长48.20%。 未来我国林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形成了国内林产品市场的巨大空间,为农村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林业的需求已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木材等可再生性原材料和生物质能源需求增长显著,木本粮油产品、森林食品、药品及保健品需求日趋旺盛,森林旅游快速发展,这些都为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动力。此外,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多、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住房消费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快速增长,这些都将继续推动装饰装修业、地板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投资机会。 林业产业概述补充: 1、我国林业产业蓬勃发展,产值增长迅速 森林通常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竹林;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3 1 2 4 5 图4-1锥式液限仪(单位:mm )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 实验三 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人: 学号: 一、概述 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 L w ;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 s w 。 土的塑性指数p I 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含有粒径大于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的筛。 二、液限试验 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这里介绍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 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 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 恰好沉入土中 10mm 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 (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 分:①质量为76g 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

角30°,高25mm,距锥尖10mm处有环状刻度;②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mm,高度不小于20mm;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 (2)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标准筛、研体等设备。 2、操作步骤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的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然后放入调土皿中,盖上湿布,浸润过夜。 (3)将土样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后,分层装入试样杯中,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装满试杯后刮去余土使土样与杯口齐平,并将试样放在底座上。 (4)将圆锥仪擦拭干净,并在锥尖上抹一薄层凡士林,两指捏住圆锥仪手柄,保持锥体垂直,当圆锥仪锥尖与试样表面正好接触时,轻轻松手让锥体自由沉入土中。 (5)放锥后约经5s,锥体入土深度恰好为10mm的圆锥环状刻度线处,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6)若锥体入土深度超过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的含水率高于或低于液限,应该用小刀挖去粘有凡士林的土,然后将试样全部取出,放在橡皮板或毛玻璃板上,根据试样的干、湿情况,适当加纯水或边调边风干重新拌和,然后重复(3)~(5)试验步骤。 (7)取出锥体,用小刀挖去粘有凡士林的土,然后取锥孔附近土样约10~15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其含水率。 3、成果整理 按式(4-1)计算液限:

中国木材含水率明细表

1、什么是木材的含水率? 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含水率可以用全干木材的重量作为计算基准,算出的数值叫做绝对含水率,并简称为含水率(W,%)。计算公式: W=(Gs-Ggo)/ Ggo×100% 其中:W——木材绝对含水率; Gs——湿木材重量; Ggoo——绝干材重量。 2、掌握木材含水率的重要性 为什么有些木门、木地板、木制家具等木制品销售出去以后会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呢怎样减少这些问题对木业企业的损失呢 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生产制造企业需要正确掌握木制品的含水率。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 销售木制品的经销商,也应该对所销售的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掌握所销售产品的质量状态。选择产品质量好的厂家,凡是注重产品质量的生产厂家,都会对其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测。 对于高素质的采购木制品的部门,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也越来越多地注重木制品的含水率指标。过去国外的采购商就很注重这一指标,许多做出口产品和半成品的木业厂家对此深有体会。 3、木材干燥,越干越好吗应该干燥到什么程度呢 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北京地区却为%。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木材平衡含水率: 木材在一定的空气状态下,最后达到的吸湿稳定含水率或解吸稳定含水率,叫做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木材水分稳定状态)。

常用木材的气干密和含水率

常用木材的气干密和含水率 木材名称 气干密度 木材名称 气干密度 木材名称 气干密度 贝壳杉 0.45~ 0.55g /cm3 破布木 >0.65~ 0.8g /cm3 橡胶木 约 0.65g /cm3 南洋杉 0.45~ 0.55g /cm3 橄榄木 0.5~ 0.7g /cm3 龙骨豆 > 0.96g /cm3 冷杉 0.42~ 0.48g /cm3 四榄木 约 0.87g /cm3 二翅豆 > 1.0g /cm3 雪松 0.56~ 0.58g /cm3 缅茄木 约 0.8g /cm3 美木豆 约 0.7g /cm3 落叶松 0.56~ 0.7g /cm3 铁苏木 约 0.83g /cm3 紫檀 1.05~ 1.26g /cm3 云杉 0.4~ 0.52g /cm3 鞋木 约 0.72g /cm3 花梨 > 0.76g /cm3 硬木松 0.5~ 0.7g /cm3 摘亚木 > 0.8g /cm3 水青冈(山毛榉) 0.67~ 0.72g /cm3 软木松 0.4~ 0.5g /cm3 印茄木(波罗格) 约 0.8g /cm3 红栎(橡木) 0.66~ 0.77g /cm3 ( 黄杉 ) 花 旗松 约 0.53g /cm3 大甘巴豆 > 0.8g /cm3 白栎(橡木) 0.63~ 0.79g /cm3 铁杉 约 0.47g /cm3 甘巴豆 0.77~ 1.1g /cm3 铁樟木 约 0.8g /cm3 新西兰罗汉 松 约 0.48g /cm3 马蹄豆木 0.9~ 1.0g /cm3 坤甸铁樟木 约 1.0g /cm3 腰果木 约 0.56g /cm3 酸豆木 > 0.8g /cm3 木荚豆 1.0~ 1.18g /cm3 人面子木 约 0.6g /cm3 类樟 约 0.9g /cm3 白蜡木 0.6~ 0.72g /cm3 夹竹桃木 约 0.44g /cm3 木麻黄 约 0.92g /cm3 铁线子 0.9~ 1.1g /cm3 重盾籽木 0.91~ 0.95g /cm3 冠瓣木 0.48~ 0.64g /cm3 纳托山榄 0.56~ 0.77g /cm3 红盾籽木 约 0.75g /cm3 异翅香 约 0.6g /cm3 四籽木 约 0.78g /cm3 鸭脚木 约 0.55g /cm3 龙脑香 0.7~ 0.8g /cm3 椴木 0.42~ 0.56g /cm3 桤木 0.43~ 0.53g /cm3 冰片香 约 0.8g /cm3 榆木 0.58~ 0.78g /cm3 桦木 0.55~ 0.75g /cm3 重黄娑罗双 0.85~ 1.15g /cm3 榉木 约 0.79g /cm3 重蚁木 > 0.9g /cm3 重红娑罗双 0.8~ 0.88g /cm3 石梓 0.5~ 0.64g /cm3 蚁木 0.6~ 0.7g /cm3 黄娑罗双 0.58~ 0.74g /cm3 柚木 0.58~ 0.67g /cm3 木棉 约 0.4g /cm3 青皮 > 0.8g /cm3 苏木 > 1.0g /cm 3 非洲破布木 < 0.43g /cm3 乌木 > 0.96g /cm3 香脂树 0.7~ 0.78g /cm3

木材含水率

木材含水率 木材含水率的变化会引起木材尺寸的变化。对于木材的每一个几何面——径向、切向、以及纵向尺寸的变化也会有不同。所以,对于木材方面的操作工来说,了解当所干燥木材的含水率达到车间内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的尺寸就不在发生变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什么是木材的相对含水率?通常来说,新鲜的硬木含水率是60%,而软木是硬木的两倍以上。木材中的水存在有两种形式——吸着水和自由水。原木风干的首要目的在于降低木材对水的化学粘合,以便于使剩余水份自由移动。温度越高,水分移动的速度就越快,这就是窖干会省时的原因。然而,窖内过高的温度会降低木材的性能,大多数的窖干会尽可能快地完成干燥,以便于制造廉价的建筑用软木。对仪表制造商来说,窖干的名声很差,原因就在于此。 娴熟的窖干工艺能够生产出比气干质量更好的木材。风干时,由于外部比内部干燥要快,这就会在木材内部形成残余应力。如果窖内的湿度在整个干燥过程中被控制以减少木材的内部应力,高温的环境就会加速木材内部降低水分化学粘合及达到平衡含水率的速率。残余应力也会比风干木材极大的减少。只要瞧一瞧窖干后的一块窖干后的木材你就清楚了,不然别无他法。 气干 木材的含水率最终会达到与空气的含水率平衡,两者关系大约如下: 的扩散方程可以写成: t=L2/D 其中D=1x10-6cm/s(沿横向及径向),1x10-5cm/s(沿纵向) L是沿扩散方向的长度 t是含水率变化1/e所用的时间,也就是含水率变化量是平衡含水率的63%时所用时间。 如果你有一块2cm厚已风干的木材,此地户外的含水率为15%,你想估计在你车间30%的相对湿度(含水率为7%),其全暴露在空气条件下,它达到平衡含水率所用的时间。若L=1cm则由扩散方程可以得出t=1x106s,也就是11天。平衡含水率要求达到量是8%,所以在11天后你会得到8%的63%,即5%的低含水率,此时总含水率是10%。还有3%的含水率还有待于继续干燥,你可以在11天后再花时间去干燥。对于2cm厚的的木材,干燥完成用3周的时间应该是足够了。如果你的木材是4cm厚,需要3个月的时间,6cm 厚,需要7个月时间。参照文献,大多数气干木材的含水率以此范围内20%的速率变化。 新鲜的原木在一个较为干燥的地方一段时间端部常会产生裂纹,这是由于木材中的水分沿纵向扩散速度是斜穿方向的十倍。与原木中心相比,离端部越近,干燥得越快,木材收缩也越快。为了防止端部产生裂纹,可以用一些阻止挥发的东西覆盖木材端部,这些东西如石蜡或密封剂。 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水分在木材内靠毛细管力而移动,速度要比靠扩散要快一些。与风干木材水分的移动相比,最初木材收缩量随树种变化更为显著。让一块价值很高的原木在空气中风干一年,甚至第一年将其浸入水中,以保持其湿度,并减轻因干燥速度过快而引起的开裂,这是行得通的。这种方法也使得木材颜色趋于稳定,尤其适用于像胡桃一类黑色木材。

中国家具常用木材

实木: 其材质主要分为硬木和软木。硬木材质更适合透雕工艺,而用软木制作的家具价格实惠。 一 . 硬木 因为木性稳定,所制成的家具流传时间也很长。常见的硬木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和酸枝等。 紫檀:最名贵的木材,质地坚实但生长缓慢,因此大部分家具都是数块接榫而成,如出现整面板材则是相当珍贵难得的。其色泽多为紫黑色,散发出静穆高贵的气质。 花梨木:紫檀类,豆科蝶形花亚科紫檀属中具优质深色心材的珍贵树种。花梨木心材边材区别明显,边材黄白色至灰褐色;心材红褐色、紫红色至紫褐色;材色较均匀,可见深色条纹,生长轮不明显或略明显。散孔材或半环孔材,单管孔,少数径列复管孔,内含深色树胶、沉积物或侵填体。轴向薄壁组织翼状、聚翼状、带状、环管束状和轮界状。木射线细至甚细,以单列为主,径面斑纹不明显或略明显,弦面具波痕。木材有光泽,具轻微或显著清香气,纹理交错,结构细而匀,部分南美、非洲产略粗,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部分中等,强度高,部分中等,通常浮于水,木粉或木屑水浸液显荧光现象。多半出现在明式家具上,木质致密,颜色从浅黄到暗棕。一般黄花梨家具使用越久,色泽反而越光亮,更适用于现代空间。鸡翅木:质地坚实、纹理紫褐色深浅相间。现代在使用时,令其线条更为流畅,在传统中注入了新意。酸枝:好的酸枝木料近似紫檀,但光泽与颜色略淡、色泽温厚、产量较多。 二.软木 种类繁多,制成家具,价格上能为大多数人接受。许多软木在使用时也多和硬木搭配。如榉木、楠木、樟木、松木和杉木都是常见的软木材料。 1 、黑胡桃,胡桃属木材中最优质的一种,主要产自北美和欧洲。国产的胡桃木,颜色较浅。黑胡桃呈浅黑褐色带紫色,弦切面为美丽的大抛物线花纹( 大山纹)。黑胡桃非常昂贵,做家具通常用木皮,极少用实木。 2 、樱桃,进口樱桃木主要产自欧洲和北美,木材浅黄褐色,纹理雅致,弦切面为中等的抛物线花纹,间有小圈纹。樱桃木也是高档木材,做家具也是通常用木皮,很少用实木。 3 、榉木,这里的榉木是指山毛榉,与中国传统家具中“ 南榉北榆” 的榉木是两回事。榉木色泽明亮浅黄,有密集的“ 针” ( 木射线) ,旋切有山纹。欧洲进口山毛榉瑕疵较少,比国产的好很多。进口榉木在国内属于中高档木材,常用木皮,实木也用作餐椅和小方条等。 4 、枫木,枫木色泽浅黄,有小山纹,最大特征是有“ 影” ( 局部光泽明显) 。枫木是中档木材,木皮和实木都很常见。 5 、桦木,桦木色泽浅黄,易分特征是多“ 水线” ( 黑线) 。桦木也是中档木材,实木和木皮都常见。 6、橡胶木,原产于巴西、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内产于云南、海南及沿海一带,是乳胶的原料。橡胶木颜色呈浅黄褐色,有杂乱的小射线,年轮明显,轮界为深色带,管孔甚少。木质结构粗且均匀。纹理斜,木质较硬。优点:切面光滑,易胶粘,油漆涂装性能好。 缺点:橡胶木有异味,因含糖分多,易变色、腐朽和虫蛀。不容易干燥,不耐磨,易开裂,容易弯曲变形,木材加工易,而板材加工易变形。 7 、柞木:材质重而硬,结构粗,木射线很明显,力学强度高,木材很不易干燥,加工困难,耐损,胶结不易,但着色性能好,弯曲性能很好,常用作家具表面材和做薄木贴面。 8 、松木:不需雕饰,纹理清晰,线条细腻 . 带有松香味,有漂亮的结疤。生产过程要求高, 需要干燥除脂。 9 、楸木: 木材有光泽,结构略粗,干燥速度慢,不易翘曲,易加工,钉着力强。 10 、榆木: 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有“鸡翅木”的花纹,榆木经烘干、整形、雕磨髹漆、可制作精美的雕漆工艺品。在北方的家具市场随处可见。榆木与南方产的榉木有“北榆南榉”之称。且材幅宽大,质地温存优良;变形率小,雕刻纹饰多以粗犷为主。榆木有黄榆和紫榆之分。黄榆多见,木料新剖开时呈淡黄,随年代久远颜色逐步加深;而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红木的颜色。北方家具以榆木为最大宗,有擦蜡做,也有擦漆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