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言文知识总结

《三峡》文言文知识总结
《三峡》文言文知识总结

《三峡》郦道元

一、实词(一词多义)

1.自

(1)“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郦道元)

(2)“如果”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郦道元)

(3)“自己”

a.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司马光)

b.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4)通“只”,只是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5)“从,自”

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周敦颐)

b.屠自后断其股。(《狼》蒲松龄)

c.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刘禹锡)

2.绝

(1):“隔断”

沿溯阻绝。(《三峡》郦道元)

(2)“极(高)”

绝巘多生怪柏。(《三峡》郦道元)

(3)“停止”

哀转久绝。(《三峡》郦道元)

(4)“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吴均)

(5)“隔绝,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下

3.素

(1)“白色”

素湍绿潭。(《三峡》郦道元)

(2)“不加装饰”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刘禹锡)

(3)“白色的生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汉乐府诗)高中(4)“平素,一向”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高中

4.属

(1)“连接”

属引凄异。(《三峡》郦道元)

(2)通“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范仲淹),九上

二、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三、古今异义字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组合,“到了”

今义:常连用为一个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另提一事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良多趣味

古义;甚,很

今义:良好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4.空谷传响。

名词用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

《三峡》知识点梳理

《三峡》知识点梳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三峡》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二、一词多义 1、绝: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清澈)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重点词语: 略无 ..:毫无亭午 ..:正午夜分 ..: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 ..:到了襄.: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不以.疾也(及,比得上)宣.:传达御.:驾。 有时 ..:这时候疾.:快素.:白色;飞漱 ..: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实在响.:回声 晴初 ..:天刚晴属引 ..: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六、《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著有 《水经注》。 ★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三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八、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增添了诗的意境,渲染了秋季悲 凉肃杀的气氛,突出了山高峡长的特点。 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十、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答: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①夏水最盛,最为凶 险、迅疾,最具有特点。②夏天江水暴涨,水势最浩大,春冬风平浪 静,秋天水枯谷空,水势由多到少,顺势而下。③顺上层山势的高峻、 江面的狭窄之势而写。 十一、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 (2)写夏水的句子:(a)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写春冬三峡江水清澈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的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2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 郦道元 【人物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全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

固体物理复习_简述题

《固体物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什么是晶体、非晶体和多晶?() 晶面有规则、对称配置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特点的固体称为晶体;在凝结过程中不经过结晶(即有序化)的阶段,原子的排列为长程无序的固体称为非晶体。由许许多多个大小在微米量级的晶粒组成的固体,称为多晶。 2) 什么是原胞和晶胞?() 原胞是一个晶格最小的周期性单元,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反应晶格的对称性; 为了反应晶格的对称性,选取的较大的周期单元,称为晶胞。 3) 晶体共有几种晶系和布拉伐格子?() 按结构划分,晶体可分为7大晶系, 共14布拉伐格子。 4) 立方晶系有几种布拉伐格子?画出相应的格子。() 立方晶系有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三种布拉伐格子。 5) 什么是简单晶格和复式格子?分别举3个简单晶格和复式晶格的例子。() 简单晶格中,一个原胞只包含一个原子,所有的原子在几何位置和化学性质上是完全等价的。碱金属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Au、Ag和Cu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均为简单晶格 复式格子则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价原子,不同等价原子各自构成相同的简单晶格,复式格子由它们的子晶格相套而成。 一种是不同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晶体,如:NaCl、CsCl、ZnS等;一种是相同原子但几何位置不等价的原子构成的晶体,如:具有金刚石结构的C、Si、Ge等 6) 钛酸钡是由几个何种简单晶格穿套形成的?() BaTiO在立方体的项角上是钡(Ba),钛(Ti)位于体心,面心上是三组氧(O)。三组氧(OI,OII,3 OIII)周围的情况各不相同,整个晶格是由 Ba、 Ti和 OI、 OII、 OIII各自组成的简立方结构子晶格(共5个)套构而成的。 7) 为什么金刚石是复式格子?金刚石原胞中有几个原子?晶胞中有几个原子?() 金刚石中有两种等价的C原子,即立方体中的8个顶角和6个面的中心的原子等价,体对角线1/4处的C原子等价。金刚石结构由两套完全等价的面心立方格子穿套构成。金刚石属于面心立方格子,原胞中有2个C原子,单胞中有8个C原子。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三峡》知识点归纳以及复习题

《三峡》复习要点归纳以及练习题 文学文化常识 1.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课文选自《水经注疏》。 2.“三峡”按从下游到上游的顺序依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3.《三峡》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起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三峡》分别从夏季、春冬之季、秋季描写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5.分别用四个字写出春冬之季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清荣峻茂(清险奇秀),林寒涧肃(清冷凄寂)。6.清荣峻茂”是对水、树、山、草四个对象的描写 7.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中最见秋之精神的几个字是:寒、肃、凄、哀。 8.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课文内容分析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 不同景象。 ?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 ◆(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 ?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9、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清荣峻茂。 ?10、“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1、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

材料科学基础 第零章材料概论 该课程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为对象,从材料的电子、原子尺度入手,介绍了材料科学理论及纳观、微观尺度组织、细观尺度断裂机制及宏观性能。核心是介绍材料的成分、微观结构、制备工艺及性能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原子排列、晶体结构与缺陷、相结构和相图、晶体及非晶体的凝固、扩散与固态相变、塑性变形及强韧化、材料概论、复合材料及界面,并简要介绍材料科学理论新发展及高性能材料研究新成果。 材料是指:能够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就有一定形态和物理化学性状的物质。 按基本组成分为: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通过冶炼方法制成的一类晶体材料,如Fe、

Cu、Ni等。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是金属键。陶瓷材料是由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经烧结或合成而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可以是晶体、非晶体或混合晶体。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是离子键,共价键。 聚合物是用聚合工艺合成的、原子之间以共价键连接的、由长分子链组成的髙分子材料。它主要是非晶体或晶体与非晶体的混合物。原子的键合方式通常是共价键。 复合材料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的材料组成的、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类面向应用的新材料。其原子间的键合方式是混合键。 材料选择: 密度 弹性模量: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破坏的能力。 韧性:表征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功能成本

结构(Structure) 性质(Properties) 加工(Processing) 使用性能(Performance) 在四要素中,基本的是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而“材料科学”这门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宏观结构←显微镜下的结构←晶体结构←原子、电子结构 重点讨论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结构)和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显微组织)的关系。以及有哪些主要因素能够影响和改变结构,实现控制结构和性能的目的。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引言 材料的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 同种材料因制备方法不同,其性能也不同。这是与材料的内部结构有关:原子结构、原子键合、原子排列、显微组织。 原子结构 主量子数n

部编版八年级上《三峡》综合复习 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三峡》综合复习知识点梳理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一书,此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一、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二、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三、实词: 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接连不断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7、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8、或王命急宣:有时。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自:在。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巚: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实在、真。肃:寂静。属:(zhǔ)连续。引:延长。绝:消失。素:白色;旦:早晨。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朝:早晨。 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1)“霜旦”应译为“降霜的早晨”。(2)“林寒涧肃”应译为“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3)“高猿”应译为“高处的猿猴”。(4)“久绝”应译为“很长时间才消失”。 三、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四、注意区别: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绝:哀转久绝(消失)。 绝(山峰):极。 沿溯阻绝:断。 自三峡……(在)。自非……(如果)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五、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六、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一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问题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固体物理》考试大纲知识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固体物理》考试大 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固体物理》考试大纲 本《固体物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物理性质,以及构成物质的各种粒子的运动规律的学科,是凝聚态物理的最大分支。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晶体结构、晶格振动、能带理论和金属电子论等。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其基本概念,有清楚的物理图象,熟练掌握基本的物理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形式 (一)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简答题,共50分 第二部分:计算题、证明题,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 (一)晶体结构 1、单晶、准晶和非晶的结构上的差别 2、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特点、晶面、晶列、对称性 3、简单的晶体结构,二维和三维晶格的分类 4、倒易点阵和布里渊区 5、 X射线衍射条件、基元的几何结构因子及原子形状因子 (二) 固体的结合 1、固体结合的基本形式

2、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与离子晶体,范德瓦尔斯结合,氢键,马德隆常数 (三) 晶体中的缺陷和扩散 1、晶体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点缺陷 2、扩散及微观机理 3、位错的物理特性 4、离子晶体中的点缺陷和离子性导电 (四) 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 1、一维链的振动:单原子链、双原子链、声学支、光学支、色散关系 2、格波、简正坐标、声子、声子振动态密度、长波近似 3、固体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 4、非简谐效应:热膨胀、热传导 5、中子的非弹性散射测声子能谱 (五) 能带理论 1、布洛赫定理 2、近自由电子模型 3、紧束缚近似 4、费密面、能态密度和能带的特点 5、表面电子态 (六) 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1、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 2、用能带论解释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以及空穴的概念

高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1.(劝学《荀子》)(必修3)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师说》韩愈)(必修3)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

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 而已。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 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 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 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赤壁赋》苏轼)(必修2)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 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三峡 含答案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三峡 ☆课文导读 《三峡》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三峡》既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一篇优美的文学篇章。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阙.处(quē)襄.陵(xiānɡ) 绝巘.(yǎn)属.引(zhǔ) 沿溯.(sù)飞漱.(shù) 御.风(yù)林寒涧.肃(jiàn) 猿.鸣(yuán)长啸.(xiào) 曦.月(xī)急湍.(tuān) 长啸.(xiào)重岩叠嶂.(zhànɡ) 二、词语释义 重岩叠障: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襄,漫上。 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林寒涧肃:肃,寂静。 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 空谷传响:传,同“啭”,声音婉转。 三、语句解读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作家作品 郦道元(?— 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显身手

《三峡》知识梳理

《三峡》知识梳理2017.8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文学常识 1.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2.作者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朝代)地理学家。他撰写了《水经注》一书,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2、略无 ..阙处:完全没有。 3、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4、重岩叠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 5、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6、自非 ..亭午夜分:如果不是。7、自非亭午 ..夜分:正午。8、自非亭午夜分 ..:半夜。 9、至于夏水襄.陵:升到高处。10、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1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12、或.王命急宣:有时。 13、虽.乘奔御风:即使。14、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15、乘奔御.风:驾。16、不以疾也:没有这么快。 17、素湍 ..绿潭: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8、素湍.绿潭:急流。 19、回清 ..倒影:回旋的清波。20、绝巘 ..:极高的山峰。 21、飞漱 ..其间:飞速地往下冲荡。22、良.多趣味:甚、很。 23、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24、清荣.峻茂:茂盛 25、每至晴初 ..霜旦:天刚放晴。26、晴初霜旦 ..:下霜的早晨。 27、林寒涧肃.:肃杀、凄寒。28、属引 ..凄异:接连不断。 29、属.引凄异:连接。30、属引.凄异:延长。 31、属引凄异 ..:凄惨悲凉。32、哀转久绝.:消失。 三、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群山连绵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从侧面描写山岭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季江水暴涨、阻断交通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从侧面写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写三峡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描写春冬之时泉水飞流而下的动态美的句子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文中总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清荣峻茂。 8、表达作者对春冬之景赞叹之情的句子是:良多趣味。 9、引用渔歌,暗含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本文中与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1、《与朱元思书》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形容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 1

半导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半导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讨论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状态。主要介绍了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半导体中能带的形成,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特点,在讲解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时,引入了有效质量的概念。阐述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引入了空穴散射的概念。最后,介绍了Si、Ge和GaAs的能带结构。 在1.1节,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及结合性质。(重点掌握)在1.2节,为了深入理解能带的形成,介绍了电子的共有化运动。介绍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特点,并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入本征激发的概念。(重点掌握)在1.3节,引入有效质量的概念。讨论半导体中电子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重点掌握)在1.4节,阐述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由此引入了空穴散射的概念,得到空穴的特点。(重点掌握)在1.5节,介绍回旋共振测试有效质量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即可)在1.6节,介绍Si、Ge的能带结构。(掌握能带结构特征)在1.7节,介绍Ⅲ-Ⅴ族化合物的能带结构,主要了解GaAs的能带结构。(掌握能带结构特征)本章重难点: 重点: 1、半导体硅、锗的晶体结构(金刚石型结构)及其特点; 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的闪锌矿型结构及其特点。 2、熟悉晶体中电子、孤立原子的电子、自由电子的运动有何不同:孤立原子中的电子是在该原子的核和其它电子的势场中运动,自由电子是在恒定为零的势场中运动,而晶体中的电子是在严格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原子间运动(共有化运动),单电子近似认为,晶体中的某一个电子是在周期性排列且固定不动的原子核的势场以及其它大量电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这个势场也是周期性变化的,而且它的周期与晶格周期相同。 3、晶体中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导致分立的能级发生劈裂,是形成半导体能带的原因,半导体能带的特点: ①存在轨道杂化,失去能级与能带的对应关系。杂化后能带重新分开为上能带和下能带,上能带称为导带,下能带称为价带②低温下,价带填满电子,导带全空,高温下价带中的一部分电子跃迁到导带,使晶体呈现弱导电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 结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 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 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 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 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 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常见考法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 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 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 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 二、一词多义 1、绝:①沿泝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yǎn多生怪柏(极) 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清澈)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 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襄:冲上) 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 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8、沿泝阻绝(沿,顺流而下)(通“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11、不以疾也(快)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020年最新 9《三峡》知识点 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 1、[略无]毫无。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疾]快。 8、[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10、[漱(sh ù)]冲刷。11、清[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14、[旦]早晨。 [肃]寂静。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16:[沾]沾湿。三声:几声,[三]表示概数。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 7.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4、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5、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8、重点句翻译: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⑩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如有皇帝命令急需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荆州, ⑾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间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冲荡下来, (1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9、理解性背诵: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0、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11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二、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三峡》最全知识点总结

《三峡》 1 基本知识 * 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上。[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ǎn)]婉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 1 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 问题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