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根据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中,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

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坐、立、走的录像,再请特约嘉宾--民警叔叔现场表演各种队列和规范的坐、立、走的姿势。然后在民警叔叔的示范下,讨论分析坐正、立直、走稳的基本要领,最后通过练习模仿、个别指导、小组比赛、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又如教《我换牙了》一课,如何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呢?在课堂中教师先出示牙模型,请同学上来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其他同学朗诵儿歌“小牙刷,手中拿,顺着牙缝上下刷。里里外外都刷到,牙齿洁白我欢笑!”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掌握了刷牙的正确方法,而且增强了趣味性。

四、体验生活过程,巩固学习兴趣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感受到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让我们对残疾人献上爱心吧!又如《关心老人》一课,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开展“我关心爷爷奶奶”活动,模仿给老人们梳头、端水、捶背、过马路等,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关心老人给老人们带来的快乐,巩固了学习的兴趣。在《春天来了》一课,我给学生设计的“找春天”活动,让学生从身上找、在家里找、去大自然中,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要以育人为目的,提高国民素质为核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教师思想品德心得3篇(完整版)

教师思想品德心得3篇 教师思想品德心得3篇 教师思想品德心得范文1: 我参加了尧都区教育局举行的为期一天的全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培训会。观摩听评示范课,领导、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让我收获很大,获益匪浅。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更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下面我就谈一下这次培训的收获。 一教学策略的更新认识 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学校都积极地投入到这次课改的大潮中,我们学校也积极推行、组织了大规模的学策略、考策略、用策略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新策略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虽是如此,但我一直以来认为,教学策略仅仅是一个模式,是一个公式化的东西,只要我们按照它的教学流程去设计课堂,去组织活动就可以了。听了几位骨干老师的精彩的发言后,我才认识到我对教学策略的认识的肤浅,才领会到教学策略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我们做的绝不是生搬硬套,而应该是融会贯通;所以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二、小组教学要落到实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评比竞争,能有效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责任分工明确,又相互依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

争意识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 我们光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操作起来却不能落到实处,比如: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公开课上,老师出示了问题后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学习,在听课老师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甚是活跃,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学习讨论后并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所以说这是华而不实的,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杜绝的。李老师的精彩发言,就如何开展小组教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式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学习、借鉴。 同时,李老师的精彩发言中还指出: 运用实践性活动,提升课堂教学价值,这一点我觉得提的很好。因为我们现在的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能力相对来说更差,利用好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来体现价值。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比老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说教、父母在家中的反复絮叨要实在、动人的多,也有效的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品课的最大功效: 德育无痕 !

初中政治教学心得

初中政治教学心得 初中教师,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密切关注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几点体会: 1.转换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不成功的,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 1)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一、《品德与社会》教材特点 (一)结构框架:主题板块相对独立,同心圆交叉递进。 1.安排合理的梯度,相同内容虽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2 .根据儿童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的实际,以他们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采用跨学科、融会综合的编写模式。 (二)教材倾向:凸现爱心、责任感教育 1.无论从小学生的情感特点、还是个体品德心理形成的过程看,儿童爱心和责任感的发育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的积极态度必以向善和向上情感为依托,公民意识的形成则与个体责任感相辅相成。(对家乡的责任感)

2.作为情感教育,个体的感受和体验非常重要。为此,教材设置大量“爱与被爱”的情景讨论,以及可操作的活动,在呈现上,我们还力图使之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教材内容:选择儿童生活事件和情景化材料 1.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选材的直接依据,适当拓展。 2.在标准的框架内选取相应的儿童生活事件,梳理学生三到六年级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难题、道德冲突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困惑,使内容标准生活化、情景化。 3.内容选择上并不是将儿童生活简单翻版,具有既源于生活,又高于(引导)生活的特点。 4.教材的内容涉及诸多领域,题材广泛,主题多元。 5.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亦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和教师留有发挥创造的空间。 (四)教材呈现:小切口、层层深入;重践行,图文并茂

1.针对学习对象从童年中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内容呈现,通常采取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 2.为贴近儿童生活,教材努力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为学生喜闻乐见。 (五)教材衔接:通盘考虑、整体把握 1.两门课程属于同一类综合课程。各年龄段儿童生活的领域虽然会不断扩大,但基本领域却是相同的。 2.注重二者的有机对接,通盘考虑,整体把握全套教材的内容,对重复出现的内容标准,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设置合理梯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尽量使其边界清晰,避免重复学习。 (六)地方特色:突出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是课程标准中的六个主题之一。教材以养育我们的荆楚大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名人先辈为内容,对学生会感到十分亲切和自然。通过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湖北的情感,为家乡而自豪。

品德与生活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品德与生活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品德与生活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1 一、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八位名师都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课前深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为教学设计做铺垫。 二是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 三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走出课堂的教学活动还要事先与相关人员或部门单位联系。 四是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认真解读课程标准 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对教学目的进行准确定位,确立新的教育目的观:换位观,引导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培养公平公正的品德;生态观,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合作,要有责任心;共赢观,要让学生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要关爱他人;对话观,引导学生要多与别人交流、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别人;分享观,引导学生美好事物要与别人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多元观,在分清是非标准的基础上,在某些领域允许有不同的选择,要宽容。 三、确立新的教学观 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体现动态化生活;确立新的学习观,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和积极引导相结合。上述内容说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方式必须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且这些活动内容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如调查、辩论、走访等等。这次研讨会上张为花老师在上课时就采用旅游的形式,通过旅游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知道怎样与别人沟通、交流。更为可贵的是她还创造性的让学生现场当播音员展开对话,这不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了吗?这也正体现了品德课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这次研讨会上五位教师都成功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精心地设计,合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首先是思想认识上,思品课的教学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相互交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追求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追求上进心,对业务要执着追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才能去掉教龄长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使自己的心很年轻。 其次是教学上,据专家的报告,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首先要认真学习课标,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用教材落实课标,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要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再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享受课堂”。教学要按照“活动——体验——感悟——成长”的思路,以“德育无痕”的指导思想来引领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思想品德课的最高追求是“德育为先”、“育人无痕”。当代中学生不再满足教材中的简单结论,他们思想活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颇为关注。为此,老师必须把学生带入社会这个大背景中,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的同时多体验社会生活,既拓宽视野,又能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便更好地把握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不断确立学生的实践意识。

一堂好的思想课,首先要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思想,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大特性,体现思想的深刻性,是我们的追求;二是要使思想品德课充满观点和行为规范。三是要使思想品德课充满尊重与关怀。贴近学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文化。思想品德课,如果没有文化含量,课堂就会显得单调、缺少色彩。课堂上力求实现心灵对话,要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亲近”起来!生、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是课程改革的倡导。四是要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智慧。教育的过程既是获取智慧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展现智慧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习思想品德心得体会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时刻刻对照《党章》的要求,查找自己的不足,扎扎实实地解决好每一个具体问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 认真地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和会议精神后,我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加坚定了,并且充满了信心.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突出了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国家对民生的重视正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doc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镇康县木场中学刘芳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

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 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六篇

【一】 2019年5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杭县第三届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联盟成果展示暨学科专题培训。听了曾兴俊老师、蓝晓霞老师和邱羿昕老师的课,他们设计的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手法灵活多变,教师个人的素质之高以及钟老师的精彩点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多。下面分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听课感受: 一、新课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3节优质课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都可以见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所有教师的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尤其是课堂语言都优美动人,充满激情。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替代了过去的单纯说教,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师者形象,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兴趣,如曾老师在执教《不同肤色的居民》这课时,重在拓展知识的延伸,因为随着交通、通信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外出游玩、观看影视以及上网等方式,对外国人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不同人种的了解和认识往往不够深入,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种观念。但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利用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曾老师将引导学生课前先进行自学,通过阅读教材、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世界上主要有哪些人种,搜集关于不同人种特点的资料。课堂上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智慧教师先进的软硬件功能,多种形式结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曾老师的点拨、引导、评价、小结等,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培育情感,促进发展。我想,这正是新课改的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使单调枯味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蓝老师执教的《我是一张纸》这一课,重在轻松、娱乐的活动中。正如她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朱媛媛 尚兰小学 2012.1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一、本学期,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是由我担任的,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开学初,我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标准》,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实质,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根据课程计划,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课前书写教案,按时上课,课后及时反思。 在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学科,我都崇尚“快乐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发现学习的乐趣,撷取智慧的果实。所以,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是我设计教学的宗旨。例如,《美丽的秋天》这一单元的学习,我让学生课前采集各种秋天的叶子,利用叶子制作标本和画;让学生带秋天的果实和种子,认识果实与种子的关系等等,这一单元的每一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另外,我把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是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例如,《我爱我的家》这一单元,让学生通过猜想、小记者行动,鼓励学生了解家人;通过小辩论、情境模拟、体验交流活动,教育学生应该尊敬长辈,用事迹行动来关爱他们。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活动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新年到了》这一课,我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彩链条。制作前,我引导学生“布置我们的

黑板,需要一条条很长很长的链条,该怎么办?”学生思考片刻,立即回答“可以小组合作,连在一起就长了”。得到这样的回答,我很高兴。接着便顺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合作力量大”。我知道,学生全部领悟了,因为他们做成了一条很长很长的链条。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其实,今年已经是我第二年接受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按说应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了。可是与去年相比,自我感觉有一定的差距。反思之后,学生的原因可能占大多数,但我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素质较上一届相比稍差些,再加上是刚入学的学生,课堂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再加上本学期,我的其他工作较多,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教学,没能研究好学生,调整或创新教学活动,使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努力方向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总之,都是我的收获。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些提高。我决心不断的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今后多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相信在今后,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篇一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课堂导入上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歌曲、诗歌、图片、小品、电影、案例,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小结上同样用尽心思,采用多种方法,力求有余音未了的效果。 ⑵注重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及时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我十分清楚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是半大小孩,课堂上坐不住,多动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对于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我从不在课堂上轻易发脾气当众批评他们,而是及时指正提醒,课后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因此,我深受同学的喜欢。我从不怕突发事故,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能很好地把课堂突发事故当做一种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变被动为主动,使违反纪律的同学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主动承认错误,使其他同学又能得到一次思想教育。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重在运用,因此,我多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经常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多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为使自己的教学义务水平不断的提高,教学方法更丰富,我不但经常听同科组老师讲课,和同科组老师交流教学经验,而且还经常听其他科组的老师讲课,了解其他科组老师的教学方法,吸取他们先进的东西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去.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网络书店中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是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安排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实践证明,“说”与“想”是分不开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直接联系的,发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每节课前设置5分钟语言实践活动,可有效地使学生放松情绪,同时,可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胆量和信心,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语言实践环节中,学生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其他同学,讲故事,讲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针对网络、电视上自己感

兴趣的事情发表观点,总之,就是要“说”。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训练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同时对周遭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思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其语言丰富多彩且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思维活动异常活跃。活动还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课程以这样的形式开始,可以让学生尽快放松心情,避免产生倦怠和抗拒心理,顺利进入后面课程的学习。 二、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政治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感受责任》时,笔者运用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很大的震撼。然后,笔者引出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同时,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体会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体会 总之,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品德与社会》是提高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实践,了解社会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归纳、讨论、交流、表演等方式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获取知识和能力。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体会篇2 九月十三日,我无比荣幸地来到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参加了小学品德学科的国培计划的培训。通过培训,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的精辟见解所折服,也被来自宜宾市各区县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所感染。虽是秋天,我们却如沐春风,十五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将所学总结如下: 此次培训,专家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让我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此次培训,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每个模块都有许多优秀教师进行讲解,学习了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比较了中西方的德育教育,感悟了品德课教学的新理念,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技能。这次培训,给我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懂得要以情为纽带,让感情走进课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教师

要充分挖掘品德课的课程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唤起孩子成长的渴望,给孩子一个梦想的天空。 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品德课的备课、上课,评课技能,互动研讨在借班演练中的得失,观摩了郭老师的品德优质课。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教师这个行业,以至于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终身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一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同时加强必备知识的学习,如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解读教材,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二是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学习,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用所学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努力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感谢国培。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体会篇3 在我教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1、新课标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故事和名言,在课堂上要注重用教材上的故事启迪学生,用优美生动的名言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还应用同龄人的故事当镜子启发学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正确认识自

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一、学校教育德育为先 学校是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工作的重头戏就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成功的前提就是方法与细节过程,是德育工作者的智慧,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班主任。而品德课是班主任进行品德教育的媒介之一,所以认真上好每节品德课显得很重要。班主任的德育方法及工作智慧必须不断改进和提高,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稳步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更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真情投入。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学生才会健康成长。 二、德育不是作秀而是打动 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楚雄市环城小学刘芮驰老师的课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幽默的事例、耐人寻味的提问,让人轻松获取知。她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讲课多次提到:我们不能把学生的生活问题、行为习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德育不是教,而是打动。这两句朴实的话语却让我时常反思自我的育人理念与育人行为。当孩子因为自制力不强和缺乏一定判断能力出错时,我们过多的是给予严训,而缺乏的恰是那份对真挚情感的打动和打动的技巧,所以往往出现训后屡犯的想象。也正如罗菊红老师在《重实践,导德行,提高课堂效率》一课中讲到:要让我们的一切育人活动达到

真正的育人效果,就必须讲究策略。老师要学着放手,交给孩子们选择,教会他们选择后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学会仔细聆听孩子们最真实的表达,关注心与心的交流;不以成人的生活替代儿童的生活,让自己成为真正的道德的践行者,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有根,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因为人的思想只长在伤口上,受伤才痛,痛一次,伤一次,经过伤痛才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经过大起大落后才有睿智,这才是道德的基础,生命的基础。 三、转变教学观念 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体现动态化生活;确立新的学习观,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和积极引导相结合。上述内容说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方式必须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且这些活动内容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如调查、辩论、走访等等。这次实践课上李丽老师在上《我来做个小导游》课时就采用旅游的形式,通过旅游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知道怎样与别人沟通、交流。更为可贵的是她还创造性的让学生现场当小导游展开对话,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体现了品德课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次培训中我充分感受到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与课堂紧密联系的情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地设计,合理地运用,以多媒体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品德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1 20xx年4月26号,我有幸去伊通二中,听取了李雪佳与于跃两位老师的课,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太多,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情感人,以心换心。现在就自己此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首先,每一堂优质课都凸显了新课改的理念。 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绝大多数课题,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思品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 第二,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表现出高超的教学艺术。 本次活动,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教学风格也很独特。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拓宽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融洽。

两位老师的共同点是: 1.善于利用多媒体,特别是第一位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记者报道,小组活动,讨论,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2.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每一堂精彩的课都流畅自然,没有造作的表演痕迹。 3.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作后盾,课堂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既传授了知识,又教会了做人。 4.善于引导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好,课堂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是种快乐而不是负担。 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者的创新精神。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两位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 第四,学生主体地位更突出 我们高兴地看到,两位老师都在设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总结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现代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做学生的领路人。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师要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主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终身受用。 而且现代的师生关系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合作,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地探索教学规律,钻研教材,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俗话说: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因此我还注意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让他们总结性的创造和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 二、立足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虽然七年级的教材我已经上过好几年了,八年级也已经是第三次上了,但是在备课、教学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得到一些新的启发与经验,因此

我在教学中先读教材,对教材作深入细致的钻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争取把每一节课都当做第一次来上。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所以我一有时间就坚持自学。积极学电脑,不断地熟练、拓展自己的电脑知识,坚持用先进的多媒体给学生上精彩的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我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相关的理论书籍读得还太少,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给自己不断充电;对差生在情感上关注的不够,没能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方法培养上没教给适合其正确的方法,导致差生转化工作没做好;在课堂气氛上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河口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

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生活与体验”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生活与体验” 发表时间:2017-02-13T15:58:27.7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4期作者:潘孝光[导读] 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引导小学生主动纠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小学26661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核心内容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性。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要求教师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 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引导小学生主动纠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立足生活基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教学《春天里的发现》这一活动时,首先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其次,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春天、观察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不仅美而且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寻找、体验感觉到的春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融入生活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 1.根据课堂情节,创设合适的道德情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例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不是一味去讲述教材里儿童的家庭生活,而是创建活动情境,引导儿童讲述,交流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生活、家庭文化等,使儿童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从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 低年级小学生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受到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往往在品德与生活课教育教学当中出现学生学不懂、教师不好教的困境。为了显著提升学生的直观认知,跨越社会经验障碍,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动画形象化、具体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做到由抽象到具体、理论联系实践。事实证明,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迅速进入生活。 3.教学环境,贴近生活。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就是以儿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它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所选的题材都是来自于儿童生活,来自于他们所喜欢或探究的主题,所营造的学习环境是非常自然的。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其中有一个情感目标是让学生真实深刻地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在教学时,我选择了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从发生在这位小男孩丁丁身上感人的故事,来想想自己家人曾经为“我”做过什么。这一下大大启发了学生。 三、指导活动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基本环节,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课本中静态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将静态的教材内容“激活”,引导学生在亲历中得到体验。教师要有创意、巧妙地将课本里的生活模拟出来,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四、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它遇到好的条件,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会退到原来的状况。因此,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要长期抓、反复抓。可在课后布置特殊的作业,如帮助父母做家务,既能为父母分担繁重的家务,又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充分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对父母的爱和感激。又如饲养小动物和培养植物,这是培育爱心、积累生活经验的有效手段,同时,观察能力和持久的耐心也会逐步被培养起来。还有向家长表示孝敬,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一杯水等。这样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旨在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实现知行统一,使品德教学再次回归生活。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要确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育理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教师要努力引导小学生走近生活、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要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使他们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体验生活,进而“学会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