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

--

3、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原理

(1)、常用名词术语(图1-3-1)

●视点E(Eye Point):视者眼睛的位置。又叫目点。

●停点S(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又叫站点、立点。

●主点CV(Center of Vision):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叫心点、视心。

●画面PP(Picture Plane):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颜面,

垂直于中视线。

●画幅(Picture):在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

●中视线(Central Visu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中

心视线。

●视垂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

作的视平线的垂线。又叫中心线。

●视平面(Horizon Plane):视平线所在

的水平面。

●视平线、地平线HL(Horizon Line):

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平视时,视

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

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

地平线分离。

●水平视心CVO: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由视点至水

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

●视高H(Heigh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VD(VisualDistan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视角(Sight Ang]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中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VisualThreshold):视点看出去的60。空、司范围。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

常视域。

●视向(V1sion Direction):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Grou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Grou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Vanlshlnq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又叫消失点、消点。

●测点M(Heasurlnq PoInt):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

视平线的交点。又称量点。

●距点D(Distance Point):在视平线上,距视心和视距相等的点。

●天点(Above Horizonta]Point):在地平线以上的灭点。

●地点(Below HorizontalPoInt):在地平线以下的灭点。

●余点(Rest Point):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或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二、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的特征

什么叫平行透视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

均可归纳为个或数个正平行六面体。以立方体为例,只

要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

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在这种情形下的作图称平

行透视。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所以又称“一点

透视”。

2、平行透视的画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

●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

正方形A B C D。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

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叉点),DF之长就是正方

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CV、CCV、ACV各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方体,

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2)、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画面中的

比例为4:3:5。

●定出视平线HL,主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

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

定距点D,DCV的距离等于视距。(图2—2—2A)

●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

线,连接DCV、CCV。在AB延长线上确定0点,

B0线等于一个刻度。过点0作D的连线,与视心

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

ACV、BCV相交。(图2—2—2B)

●继续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

构图。(图2—2—2C)

(3)、室内透视图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

●将准备好的平面图按l米×1米画上网格作为辅助线。(图2—2

—3A)

●按室内实际比例尺寸4米宽、3米高确定房间外框,并标

上刻度。设定GL线、HL线、CV点和距点D。分别过CV

点作A、B和0、l、2、3、4各点的连线;过D点分别作0、

1、2、3、4各点的连线。(图2—2—3B)

●过4CV线上各交点分别作水平和垂直线,完成室内空间结

构图。(图2—2—3C)

●根据平面图中家具在网格中的

位置,在透视图中找到相应的

地面投影。(图2—2—3D)

●过地面家具投影的各点作垂直

线,通过真高线寻求家具的真实

高度和形状。(图2—2—3E)

●家具的高度和形状求得后,进行

细节处理,画出各家具的形象特

征,完成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

(图2—2—3F)

(4)、等距离景物的透视画法

如图2—2—4: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

和底端对CV点作灭线,确定灯杆高低范围,再从灯杆二分之处对CV点作灭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杆,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灭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位置。照此类推,画出第四、五、六根灯杆。

三、成角透视

1、成角透视的特征

什么叫成角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只要离画幅最近的是立方体的一个角,

那么立方体左右两个竖立面必然与画幅呈一定角度,且两

角相加为90。,在这种情形下作图称为成角透视。由于它有

两个消失点,两个角互为余角,所以又叫“两点透视”、“余

角透视”。(图3一l一1)

2、成角透视的画法

与平行透视一样,成角透视作图的关键也是如何表现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所不同的是,成角透视的纵深线段与画面形成倾斜关系,且有两组消点各不相同的线段,一般采用测点法来表现。

测点法是以两个距点或余点为圆心,距点或余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与视平线相交得相应的两个H点(测点),并由此测量物体两个侧面透视深度的一种作图法。由此而知,成角透视的测点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找到。

(1)、正方体的画法

测点法作图步骤:

●如图:根据画面,已知两个余点V1、V2,以及

分别以V1、V2为圆心,Vl E、V2E为半径与视

平线相交得的两个测点Hl、M2,主点CV,视点

E,正方体的一条垂直线段AB。

●如图3-2-1B:经过B点画一根与AB线段相垂直

的水平线D’C’,并且D’B=BC’=AB,从B点

分别向余点V2、Vl消失,自D’C’分别向测点

M1、M2相连,与BV2、BVl相交于D、C,使得

DB=BC。

●如图:自D、C分别向余点V2、V1消失,相交得

E,分别自C、D、E向上引垂线,与AV2、AVl相

交得G、F,再分别向余点V2、V1消失,相交得

H,成角正方体透视图完成。

(2)、室内透视图的画法

测点法作图步骤:

如图:室内空间尺寸=5米×4米×3米(长×宽×高)

A 、建立室内空间的透视构架

● 如图:确定视平线HL 、真高线AB(按以上给出的

3米)、两个灭点V1、V2,作A 、B 两点与V1、

V2的连线,并使之延长,以V1V2为直径画圆弧,

交AB 延长线于视点E ,分别以Vl 、V2为圆心,

V1 E 、V2E 为半径作圆弧,交视平线HL 于点M1、

点M2,M1、M2为透视进深的测量点。

● 如图3-2-3B :过

点A 作基线GL ,

按真高线同样

的比例标明刻

度,点A 左右

两侧分别代表

两侧的进深尺度,分别过点M1、M2作基线GL 上各刻度的连线,并延长至A 点两侧的透视线上交于各点,将各点分别连接Vl 、V2延长形成地面网格。

如图:整理细节,完成空间的透视构架。 B 、在空间透视构架上完成室内家具配

如图:按图的比例在透视网格中安置相应的家具地面投影。 ●

如图:在真高线上寻求家具高度。 ●

如图:建立起不同高度和形状的

家具的立方体。 ● 如图D :整理细节,刻画家具陈设,

完成室内空间透视图。

四、倾斜透视

1、平视的倾斜透视

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两者都倾

斜时形成的透视,称为倾斜透视。由于倾斜透视大多有三

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

(2).斜面透视的画法

A .斜面平行透视的画法

已知三棱柱长、宽、高的规格和斜面角度。

● 如图4一l 一5A :定视平线HL 、基线

GL 、主点CV 、距点D ,过主点作垂线,

确定视点E 。按已知的三棱柱的斜面角

度,从距点D 引向上和向下的斜面线,

与视垂线相交为V1、V2。

●如图4—1—5B:在基线上定三棱柱长度和宽度的量线AB和BC,

过A、B连CV,过C连D(距点),求出三棱柱的平面透视图。

●如图4—1—5C:过A、B引斜线连V1,过V2向上引斜线连平

面图的C’、D并延长与AVl和BVl两连线相交于E、F,连接ABFE

为上斜面的透视图,连接C’DEF为下斜面的透视图,将两斜

面连接起来即为三棱柱平行透视图。

B.斜面成角透视的画法

已知房屋的长、宽、总高(方体的高加上斜面的高)

的尺寸。

●如图4—1—6A:运用方形物的成角透视画

法,画出房屋整体透视(把斜屋顶看成方体

的一部分)。

●如图4—1—6B:作AC、BD对角线相交,过

交点作垂直线与BC线相交于点1,点2也

按同理求出。连接点l、点2,将斜屋顶的边

缘线A1、l D、E2、2F连接起来,完成房屋

的成角透视图。

B.平行仰视、平行俯视(两点透视)

①平行仰视、平行俯视的作图(测点法)

●图4—2—6A:确立视平线、主点

CV、视垂线CL、视点E,画水平线

段AB,再根据仰视角度大小定出底

消点V1,经过Vl的水平线即是地

平线,然后根据两角相加等于90。

原理定出天点V2。

●如图4—2—6B:经水平线段A点

画垂直线段,使线段等分,等分长度与线段AB相等。分别

以V1、V2为圆心,Vl E、V2E为半径定出测点Ml、M2。

●如图4—2—6C:分别从A点和B点向Vl、V2消失,再从

等分线段两端分别与测点H1、H2连线,得连线的两交点C、

D。最后依次连接完成正方体的其余部分。

注意:平行仰视作图,地平线在视平线之下;平行俯视作图,

地平线在视平线之上。平行俯视的作图与平行仰视同理,从略。

C.成角仰视、成角俯视(三点透视)

①成角仰视、成角俯视的作图(测点法)

●如图4—2—9A:先确定视平线、主点CV、经过主点的

视垂线CL、视点E,画垂直线段DA、水平线段BC并相交于A点,使BA、AC、DA

三条线段相等,再从点E向下确定水平视心CV0,经

过CVO的水平线即是地平线。根据两角相加等于90。

原理定出天点V3,以CVO为圆心,CVOE为半径与

CVOV3相交得另一视点E1,接着得左右底消点V1、

V2。以V1、V2、V3为圆心,V1 El、V2El、V3E为半径,

分别交得测点M1、M12、M13。

●如图4—2—9B:自A点分别向V1、V2、V3三个消点

消失,再分别从B、C、D与三个测点H1、M2、M3

相连,和AVl、AV2、AV3相交。

●如图4—2—9C:依次连接完成成角仰视正方体的透

视。

注意:成角仰视、成角俯视作图,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

仰视,地平线在视平线之下:俯视,地平线在视平线之上。成

角俯视的作图与成角仰视同理,从略。

五、曲线透视

(2)、圆的透视画法

方中有圆。正圆形透视的基本画法是先把圆形纳入一个方

形中,在弧上找出几个点,把方形及点画在透视图中,然后再依照各点的位置用线仔细地将它们连接起来。其方法主要有两种:8点法和1 2点法。

A、8点求圆法

先求正方形ABCD四个边的中点a、b、c、d4点,然后求其余4

点:在A B边的二分之一处画等腰三角形ALa,以点a为圆心,aL

为半径画半圆,与AB线相交得E、F,过E、F向上作垂线,得e、f、

g、h4点,与原来4点合为8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即得平面图(图5

—1—7)。接下来作透视图。

●确定视平线HL、基线GL、主点CV、距点D,在基线上定正

方形边长AB,作正方形透视图。

●连接对角线AD和BC得交点0。过0作直

线连接CV,与AB交于a点,与CD交于

c点,再过0作水平线得交点b、d两点。

●在AB线二分之一处作等腰三角形,以a

为圆心,aL为半径画半圆,与AB线相交

得E、F两点。过E、F两点连线CV,与

对角线相交得e、f、g、h4点。

●最后用曲线仔细连接这8个点,即得平面图的透视图。

(图5—1—8)

B、1 2点求圆法

在需要画较大或较准确的透视圆时,可用1 2点求圆法。

将正方形ABCD分成16个小方格得出a、b、c、d4点。把靠边的4个小方格当作长方形并画出对角线,对角线与小方格相交得8个点1、2、3、4、5、6、7、8,加上原来4个点共得1 2个点。将1 2个点用弧线连接起来,即得平面圆。(图5—1—9)

1 2点法画平面圆的透视图见图5一l一1 0。

B、半圆拱顶走廊的透视画法

如图5—2—2:有四道平行的半圆拱顶,先在第一道

拱的直线开始转入圆形的地方A点处,画一横线达另一边

的直线上,经横线二分之一处为圆心,拱的宽度的一半为

半径,画一半圆形就是第一个拱的半圆顶。再从A点对主

点作直线,它与后面三道直线相交处就是各自半圆形的起

点,见B、C、D。每一点都作横线,再从第一个圆心处对

主点作直线,直线与后面三横线相交处就是其余三个半圆

心,用同样的方法画半圆,这四道半圆拱顶就完成了。

绘画中的透视 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原理》教案 彭富江08345820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透视原理并且能够基本正确的运用到今后的各种绘画中 教学重点: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把透视原理基本正确运用到绘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线看看这张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铁路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不同呢?旁边这个电线架子随着距离的变化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再想,(示意图)公路是属于哪一个属性呢?(近宽远短窄 公路旁边的树呢?(近高远低 这同学们,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二,具体理解 现在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可以画成这样的样子

(平行透视)在我们这幅一点透视中就能够基本涵盖刚才所讲的透视关系 我们观察相等的横线近处与远处的横线由长到短的关系。 相等竖线由距离的变化的由高到低的关系 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再这么旋转一下,就可以画成这样的成角透视

同样的能够发现大小高低的变化 我们再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相同大小的船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变化?能够得出哪样的透视关系呢?(近大远小) 我们同样可以想到生活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公路上的小汽车等近处和远处的大小变化

但是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透视原理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先看这张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脸随着距离的变化出现,近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的五官,但随着距离的变化,五官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个影子我们用简笔画就可以这样变现出来(简笔画 为什么我们说这个关系很重要呢?是因为在我们绘画的过程中,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素描水粉等绘画中,空间层次的前后关系的区别拉开这个关系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同学们今后的作画中能够切身体会到 比如下面这幅画 综上所述,我们在绘画中用线和面表现出物体空间位置,轮廊和投影的绘画原理就叫透视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对透视这个基本概念有所了解,那么我们怎么

高考语文 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复习资料套题50

2011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复习资料套题(50)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胭.脂氤.氲殷.红湮.没不闻姹紫嫣.红B.荫庇.奴婢.麻痹.刚愎.自用荜.路蓝缕 C.胆怯.惬.意提挈.锲.而不舍雕栏玉砌.D.浸.染晋.升灰烬.众擎.易举噤.若寒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耗费突如其来元气大伤言必行,行必果 B.返聘一如继往攻城略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扫瞄怀瑾握瑜流芳百世风马牛不相及 D.引申要言不烦无以名状不以一眚掩大德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除另有规定外,2003年财政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发行的记帐式国债的招、投标活动适用本规则。 B.什么是艺术精品?深刻的思想启迪,鞭辟入里的人性揭示,精美的舞蹈编排、演出、动人的剧场艺术氛围等,怕是题中应有之义。 C.火星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但科学家们至今未能解释为何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而火星上却荒凉一片? D.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能力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具备一定的能力又能够知识。 ②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经费近百万元。 ③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A.增殖节余甚至B.增殖结余尤其C.增值结余甚至D.增值节余尤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盗版是把双刃剑 ...,在墨西哥著名的特比多区跳蚤市场里,视听产品的盗版问题十分严重,给墨西哥国内演艺界造成了损失,也使外国投资人望而却步。 B.南昌一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和黏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 工色素”,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 C.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 ....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D.吉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 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 ....的。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视、广播、影像、媒体、信息所组成的世界,在“影像化生存”的今天,正逐渐代替人们身边的现实成为生活本身,同时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 B.长江鱼类资源衰退连连告急,为此武汉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旨在恢复长江生物种群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禁渔令。 C.中山陵风景区应当与玄武湖风景区连接起来,将中山陵风景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成为南京的核心景观。 D.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

第四单元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分析、讨论) 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 2. 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来源学科网] 二、发展阶段 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 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 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 2.展示PPT 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的规律。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立体感。 3. 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教师总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作业布置】 展示两幅学生便于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法表达的校园图片,安排练习。 作业要求:用线条来表达作业。

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复习资料

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题库一 单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一点透视最早的发现者是( D ) A. 柯布西埃 B. 皮拉内西 C. 米开朗琪罗 D. 莱昂纳多·达·芬奇 2. 17世纪的( C)建筑时期,图像的表现偏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典雅与和谐,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度奢华的状态。 C. 巴洛克和洛可可 3. 公元1世纪罗马工程师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在《建筑十书》中将(B )概括为透视方法的一种,与()()共同构成了制图的三大表现方法。 B. 布景法、平面图、立面图 4. 手绘表达图像可分为( D ) D. 直观性图像表达、思维性图像表达、交流性图像表达 5. 隋唐时期的图像作品如敦煌壁画中延续了( A ) A. 斜面平行法 6. 直观表达图像三大类型主要分为(C ) C. 平面图、透视图、轴测图 7.包豪斯反对的是( B ) B. 反对艺术学院古老的教育体制 8.在餐饮空间的表现中,视点的经验高度为( A )左右,低于人的一般视点高度,这样是为了便于刻画天花板及立面的设计而减少因重复刻画样式统一的桌椅而带来的麻烦。 A. 1.2米 9.( C )透视学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A. 公元13世纪 B. 公元17世纪 C. 公元15世纪 D. 公元19世纪 10.景观表现中透视点大多高于人的一般视点高度,以( B )为宜,因为此种透视点能充分地反映景观中各种景物前后之间的关系,但又不是十分脱离人的习惯视点。 A.1.5至2.0米 B. 2.0至2.5米 C.2.5至3.5米 D.4.5至5.5米 11.宋代( A )是由官方颁布的一套适用于估算工程用料的预算定额标准,浓缩了中国木构架建筑营造的高超技巧,体现了唐宋以来经济高度发展对建筑营造工程的深度影响。 A.《营造法式》 B.《元祐法式》 C.《万有文库》 D.《法式》12.( B )盛行于16世纪晚期,装饰风格繁琐奢华,画面中的物品从材质到光影都追求真实,体现了上等阶层奢侈浮华的生活状态。 A.巴洛克风格 B.维多利亚风格 C.洛可可风格 D.荷兰风格派 13.思维性图像表达的作用包括( A ) A.模拟、编辑、图解 14.真正科学严谨的透视法则的出现是在( B )时期 B.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西方的美学思考是建立在“本于物”的基础之上。(√) 2.麦克笔适用于表现自然一些的材料,如石材、砖、木材等等。(×) 3.作为一名立志于建筑表现的设计师而言,养成一种对周围城市环境有意识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是必需的。(×) 4.住宅类建筑多形体现代,科技感较强,适合在晴朗、阳光灿烂的都市环境中。(×) 5.建筑的手绘表现技法注重的并不是逼真的细节,而是整体氛围的感染力。(√) 6.手绘所表达的图像是客观景象与作者心中所想的结合体。(√) 7.真正严谨的透视法则,在中世纪法国歌特时期悄然出现。(×) 8.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正面平行法”的应用。(× 9.中国的美学思考从“本于心”出发,强调通过作品体现创作者的心境和对环境的感受。(√) 10.铅笔和彩色铅笔适用于表现自然一些的材料,如石材、砖、木材等等。(√) 11.办公类建筑形体浑厚,气质沉稳、大气,表现时可以选择大雨滂沱、深秋的黄昏、雨后初晴等较为特别的天气。(×) 12.感官无法思考,理解无法看到,只有两者联合才能产生知识。(√) 13.真正严谨的透视法则,在中世纪法国歌特时期悄然出现。(×) 14.设计表达“作为图像”可以分为:直观性图像表达、思维性图像表达、交流性图像表达。(√) 15.表现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之后的图像化。(√) 16.西方的美学思考是建立在“本于心”的基础之上。(×) 17.真正严谨的透视法则,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时期悄然出现。(√) 18.铅笔作为表现力最丰富的工具适用于多种材料的质感表现。(√) 19.表现图是一种在纸面上表现三位乃至四维空间的图像。(√) 20.感官无法思考,理解无法看到,因此二者是独立存在的。(×) 21.设计师要面对设计图像的可控性和实体的不可控因素。(√)

绘画透视教案

素描中的透视原理 教学目的:透视一直是绘画初学期的难点,本章讲述了细致的透视原理及在透视中我们常用到概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绘画中基本透视理论知识、了解绘画基础知识中透视的重要性并基本掌握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为绘画及设计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介绍透视中所包含的各个概念,并将这些概念配合图形讲述清楚,让学生能够及时在图形中理解并记忆这些内容。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中所涵盖的概念比较多,将这些概念理解并应用是本章的难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1)《绘画》.谷嶙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参考书目:(1)《素描基础》. 张恒国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素描写生的时候观察到的景物及其状,因为有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透视变化,不是单凭视觉和感受就能画得正确的,而是需要借助于一些科学理论知识(如透视学)才能画正确。透视学是根据眼睛视物成像的原理,讲述透视规律和画法有关知识。在写生时,要运用这些知识深入分析错综复杂的现象,得出正确的认识,把物象的形状画正确,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这样,即使所想象设计的物象尚未做成,也可用透视画法将它预先正确如实的画出来。 一、透视的类型 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前两种又叫焦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 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

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性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 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 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 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 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 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 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 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和次体物的虚 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 别。)

透视学概念复习大纲

透视学概念2014.12 ●透视的实质是投影,是经过视点的中心投影。在平面的画纸上把物体在空间中的近大远 小的现象用几何作图方法准确地表现出来,称为透视图。 ●透视学原理的发现,最早是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了关于透视画法的记载, 即在透明平面上用线依样描绘景物。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提出第一幅依照透视学原理绘制的透视画是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画家阿格沙克斯为悲剧大师爱采路斯作的布景画。 ●透视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是从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约相当于我国元代至清 初)开始的,当时的绘画、雕塑、舞台戏剧等艺术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蓬勃发展,绘画理论也逐渐形成。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杰出的建筑家、雕塑家兼工艺师布鲁涅列斯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 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透视原理,并教授中心透视法给画家马萨乔,在绘画中加以运用。 ●著名建筑师兼画家阿尔贝蒂,在1435年《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画家弗朗西斯卡,在1485年所著的《绘画透视学》,把透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 阿尔贝蒂与弗朗西斯卡的理论,象征着这一时期绘画最突出的成就——掌握了空间表达的规律。 ●达·芬奇在他的《绘画论》中阐述了绘画中的空气透视和形体透视的规律。 ●18世纪英国数学家B.泰勒在1915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中简要阐明了一点透视、 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及图例,对欧洲及今天的透视学影响深远。 ●散点透视叫“多视点”,即把众多视点所见的场景放置在一幅画中,打破时空关系,体 现“可游”、“可行”、“可居”的境界。中国画由于视点位置变化而产生三种常用透视构图法,即“平远法”、“高远法”、“深远法”。 ●在中国画中有特殊的名称,纵向升降展开的称高远法;横向高低展开的称深远法;远近 距离展开的画法,称平远法。 ●研究透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是视点、物体、画面。 ●视点到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为视距。其距离越远,视域的范围越大。视点为立 体角, 60°是透视作图时所用的最大视角。 ●观画者眼睛的位置叫视点,由观画者的眼睛到画面的距离叫视距,与画面成45°角的线, 它的灭点就是距点。

绘画社团校本课程

东原实验学校绘画社团校本课程 指导教师:焦德仓 2015.03

《素描》教程 第一部分: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 课程名称: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 教学目的: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静物、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 定造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素描静物教学对话》宫六朝编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 7-5310 -1463 -7 《素描石膏几何体》宫六朝,张新凯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80-8/j.973 《素描静物》张路光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77-8/J.970 教学工具准备:1 教具---写生台、衬布、景物、石膏几何体若干、范画、印刷画页、画册。2 学具---素描纸、中华绘图铅笔、HB、B、2B、4B、削笔刀、橡皮。 学时:6╳10 课时分配: 一理论部分6课时。 1 概述: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素描的工具材料。 2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3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基本透视原理。 4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光影规律。 5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构图。 6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 7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8长短期素描作业的表现方法。 二实践部分54课时 作业1:立方体、白衬布 要求:线造型,立方体的各条棱边线必须服从透规律。简单画出白 色石膏不同面,由于受光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不同深浅调子。 作业2:立方体,陶罐,浅灰色衬布写生。 要求:线造型略加光影,仍然训练学生对形体和透视现象的理解。 作业3:深灰色衬布,圆锥体,瓷灌,立方体。(要求同上) 作业4:球体景物,十字交叉体,金属器、黑色衬布。 要求:全因素描,画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作业5:学生自己选择摆放一组静物作为考试得题目。 评分标准: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符合绘画透视原理;构图大小前后要有层次感、有节奏感。明暗素描关系正确,有空间感,立 体感,能体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写实素描-----静物、石膏体几何写生课讲义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透视学复习

一、基础理论 1.艺术大师达·芬奇把透视分为三个分支,分别是线透视、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我们所 学的属线透视。 2.学习透视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好物体视觉形态变化与画面空间层次推移的问题。 3.透视学的研究,始终是围绕着观察点、观察面、观察对象三者关系进行的。 4.视觉空间的近大远小及其表现,是写实性绘画必然遇到的问题。 5.在面对景物绘画时,一般要保持物像在60度视域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物像会变形失 真。 6.与画面平行,无限延长也不会和画面相交的直线称为原线。 7.无限延长会与画面相交的直线称为变线,它们在无限远处会汇聚、消失到一个点上。 8.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它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上。 9.平行透视方形体侧面上的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的角度,它们的灭点都在正中线上。 10.焦点透视在空间意识处理上,属有明确消失轨迹的视觉空间。景物只要与视点前的画面 有深度变化,在视觉中其形象就有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11.视平线是上下分割景物及构图的基准线。 12.正中线是左右分割景物及构图的基准线。 13.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叫心点。 14.心点到视点的距离等于心点到距点的距离。 15.借助望远镜,可以把离我们很远的一幢房子拉近看得很清楚,这和我们从近处同视角看 这幢房子的透视效果是不一致的,放大画面并不等同近距离的观察。 16.对于较小的物象,不宜过分强调其前后透视差度,否则会出现变形失真现象。 17.等大的一排球体,如果离画面的距离相等,则表现在画面上也是等大的。 18.水平基面上的几个等高的人物,眼若低于人物高度时,人物不论远近,视平线就要穿过 人物的同一部位。 19.在绘画构图中,一般不要把心点放在取景框外,否则会产生一种单向消失的心理失重感。 20.一切变线在画面上的灭点,都可以由视点引变线的平行视线与画面相交而成,这是灭点 形成的原理。 21.我们一般以立方体和方形体作为透视学研究的对象。 22.从方形体外部观察,方形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23.从方形体内部观察,方形体最多可以看到5个面。 24.在正置方形体的透视中,离视平线越近的方形体,则可看到的顶面就越狭窄。 25.在正置方形体的透视中,离视正中线越近的方形体,则可看到的侧面就越狭窄。 26.平行透视方形体的原面在透视图中不发生变形,仍保持方形的状态。 27.方形体有一个面和画面平行,方形体就构成平行透视。 28.一个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有两组原线、一组变线。 29.两个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有两组原线、一组变线。 30.平行透视立方体,立方体不论在视圈内什么位置,水平面的对角线都与画面成45度角。 31.45度角的成角透视中,立方体顶面对角线与画面成90度夹角。 32.成角透视中,当成角变线与画面成45度夹角时,左右余点就与左右距点相重合。 33.方形体有一条竖直边棱距离画面最近,方形体就构成成角透视。

透视学 复习资料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 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我们习惯把成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基础素描教学计划 目标: 1、建立素描的完整概念、明确素描学习的方法、步骤和要求,通过训练基本技法的途径, 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2、本学期时间较短,要求学生强化课后训练,巩固课堂知识点,做到熟能生巧。 3、通过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任务: 1教学内容:美术理论2教学内容:素描写生基础知识3教学内容:几何体结构素描的造型手段4教学内容:结构的再认识 ①教学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形体的结构②教学目的:明确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③教学重点:几何体结构与形、透视的关系④教学难点:形体、透视的分析5教学内容:辅助线 ①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样的线是辅助线,辅助线在结构素描中的意义 ②教学要求:学会运用辅助线,把握物体的形、比例、结构③教学重点:辅助线与结构的关系④教学难点:辅助线的运用技法6教学内容:

空间感 ①教学要求:通过线条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来表现物体的空间感;②教学目的:通过比较,感受线条的表现力;③教学重点:线条的表现力与空间感的体现;④教学难点:线条的灵活度7教学内容:结构素描中线的表现①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线、辅助线的作用,并在写生过程中运用;②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形体结构有认识,理解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③教学重点:如何提高线条的表现力8教学内容:作画步骤 ①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掌握有序的作画步骤;间构造的体会和研究上; ③教学重点:每一步骤中的主要表现内容④教学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把握9教学内容:正确的观察 ①教学目的:理解观察在作画中的作用及影响;②教学要求:学会动笔前的观察,作画中有效的观察;③教学重点、难点:观察方法、表现技巧10教学内容:物体形态的掌握及表现①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好的表现出形体的立体感;②教学重点:如何掌握物体的形态11教学内容:作品的表现艺术①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表现的技巧;②教学要求:掌握整体画在作画过程中的运用以及能正确意识到画面整体表现的效 果及完美性; ③教学重点、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性12教学内容:多面体的形体分析①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②教学要求:能分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 -- 3、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原理 (1)、常用名词术语(图1-3-1) ●视点E(Eye Point):视者眼睛的位置。又叫目点。 ●停点S(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又叫站点、立点。 ●主点CV(Center of Vision):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叫心点、视心。 ●画面PP(Picture Plane):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颜面, 垂直于中视线。 ●画幅(Picture):在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 ●中视线(Central Visu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中 心视线。 ●视垂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 作的视平线的垂线。又叫中心线。 ●视平面(Horizon Plane):视平线所在 的水平面。 ●视平线、地平线HL(Horizon Line): 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平视时,视 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 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 地平线分离。 ●水平视心CVO: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由视点至水 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 ●视高H(Heigh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VD(VisualDistan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视角(Sight Ang]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中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VisualThreshold):视点看出去的60。空、司范围。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 常视域。 ●视向(V1sion Direction):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Grou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Grou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Vanlshlnq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又叫消失点、消点。 ●测点M(Heasurlnq PoInt):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 视平线的交点。又称量点。 ●距点D(Distance Point):在视平线上,距视心和视距相等的点。 ●天点(Above Horizonta]Point):在地平线以上的灭点。 ●地点(Below HorizontalPoInt):在地平线以下的灭点。 ●余点(Rest Point):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或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二、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的特征 什么叫平行透视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 均可归纳为个或数个正平行六面体。以立方体为例,只 要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 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在这种情形下的作图称平 行透视。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所以又称“一点 透视”。 2、平行透视的画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 ●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 正方形A B C D。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 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叉点),DF之长就是正方 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透视学论文

绘画艺术的舵轮——透视学 一、阐述透视学的概念。 透视学是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的一门基础技法理论学科,他从理论上解释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透视学知识,能够使我们判断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应该发生何种变化,怎样变化,从而在绘画的创作和设计构思过程中,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透视法则,表现出丰富、多元的视觉效果,使得绘画和设计作品能够更准确、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透视学与绘画的关系。 第一,缩形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即线透视)。 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关于我们肉眼功能的彻底的知识。眼睛的功能很简单:在一个锥体中摄进一切摆在眼前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线透视研究视线的功能,并借助测量发现第二物比第一物缩小多少,第三物比第二物缩小多少,依次类推到最远的物体。我们实验发现,几件大小相同的物体若第二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是第一物体与眼睛的一倍,则大小只有第一物体的一半;再者,第三物体距离与第二物体距离第一物体的距离相等,则大小只及第一物体的三分之一,依次按比例缩小。 像平面——透视无非是从一片光滑透明的玻璃后面观看某一地点。在玻璃面上可以描绘下在它后面的一切物体,这些物体形成一个锥形射入我们的肉眼。 在这里举个例子:两匹马沿着平行的跑道奔跑至同一个目标,假使眼睛从两条跑道的中间望去,可见它们越跑越相互靠拢,这是因为映在眼睛上的马的像往瞳孔表面的中心移动了。速度相等的物体之间,离眼睛远的显得慢,而离眼睛近的显得越快。 亮度和背景对透视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样远近、同等大小的几个物体之中,被照的最亮的一个物体显得最近、最大。 远处看许多发光物体,虽然它们是相互分开的,但是看上去会连成一片。 物体一远看就失去了自己的比例。这是因为较明亮的部分比较暗的部分以较强的光线向眼睛发射它的形象。就好比一个女人身上穿着黑衣,头上缠着白布巾,她的头似乎比穿黑衣的肩部宽两倍。 如果不是由于物体的边缘尽出和界限处背景的差别,人眼就不能和正确判断任何一件可见物体。月亮虽然距离太阳很远,但是在日食的时候正介于太阳和我们的眼睛之间,以太阳为背景,人眼看去时,月亮似乎连接在太阳上一样。

构图学复习资料


构图学
构图的概念: 构图是指画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在画面中分布, 安排,和处理人或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 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又称为“章法”或者“布局”。 拉斯科洞窟壁画被称为“史前卢浮宫”(1940 年 9 月 12 日) 1. 《群兽》《群鹿》旧石器晚期 2. 《群马图》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原始气息,野性生命力。 3. 《中国马》祈求生殖的观念,敏锐的观察力。 拉文特岩面的构图特点(1940 年 9 月 12 日) 拉文特岩画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将带为主要情节。 1. 在文特岩面是表现人类活动以表现人物和动物的速度为特点。 2.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 动势,表现狩措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 3.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群兽》 《群鹿》 《群马图》气势雄伟,富有动感,充满原始气息,野性生命力。 拉文特岩画的表现手法 1. 剪影式. 2. 带状式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构图特点 1. 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用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结构,情感较为细腻。 2. 轮廓线较细,与色彩结合紧密,有明暗的粗细变化 古埃及绘画的构图特点 1. 遵循正面律,人头正侧面,肩为正面,眼睛为正面,腰以下为正侧面。 2. 根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3. 运用了格层法。 4. 墓室壁画均呈横带状排列结构。 5. 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和淡黄色,头发多为 蓝黑色,眼圈为黑色。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实习老师: 课题:石膏几何体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作画步骤。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法、示范法、图片展示法。 课程内容: 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基本分为线素描和光影素描,线造型素描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表现形体受光后所产生的形态,立体空间关系等。 (二)素描的基本分类: 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我们把它分为写实素描和意向素描。一般来说写实素描是比较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意向素描是比较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 (三)素描的工具材料 铅笔、炭笔、木炭条、素描纸、橡皮、画板、等。 (四)明暗五调子 光源与三面五调规律 1、三面,即:黑、灰、白三面。由于光源照射的角度不同,面向光源的部分稍亮一些,即“白”面,背对光源部分稍暗一些,即“黑”面;中间的过渡部分呈现“灰”的效果。 2、各个面中因为形体的变化和光照的不同,还有一些层次变化称为:“五调”即:高光、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投影。 二、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石膏几何体是基础的基础。石膏在一定的光线下,因其质地洁白,会呈现出不同的黑、白、灰色调,结构比较简单,轮廓比较明确。石膏是静止不动的,作画者有足够的时间冷静的分析对象结构的穿插,衔接、体面的转折关系,表现其体积结构、比例、空间、质感、明暗等因素。

美术知识汇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一、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方式。 摄影家运用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造型手段来反映社会 生活和自然景物。 《我要上学》解海龙作品运用侧逆光的表现方法。 二、面部表情是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重要依据。面部表情的不同主要体现 为眉、眼、嘴唇等部位的 变化。 三、张乐平:中国杰出漫画家,台湾人,创造了中国著名的“三毛”形象。 卡通形象常常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再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四、《大闹天宫》:彩色动画长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1964年制片,是中国动画片经典之作,由中国动画片创始人万籁鸣导演。 五、三原色:红、黄、蓝 六、三间色:紫、绿、橙 七、冷暖对比:人们根据经验,把色彩分为冷暖两大调子。倾向红、黄、橙的色调为暖调子。倾向蓝、绿的色调为冷调子。冷色、暖色互为对比色。冷暖是相对而言的。如暖色调中的红、黄,红色相对黄色又暖一些。 八、补色对比:色轮中成180°相比两色的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关系。如:黄——紫,橙——蓝,红——绿。 九:色彩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黄、蓝)等 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鲜艳程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在色轮上将距离越远的、越鲜艳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越适合表现冲突强烈的感觉,将距离越近的、纯度越低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越适合表现和谐、柔和的感觉十、北京奥运会标志借助书法灵感,化小篆“京”字为舞动的人形,将华夏民族

精神与现代奥运精神融为一体。 标志的表现形式,既可以单独采用图形、文字、数字,也可以采用图形、文字、数字之间的组合。 十一、剪纸在我国北方地区俗称“窗花”,其寓意美好,构图完整饱满,造型大胆率真,常用移花接木手法,巧妙组合人物、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十二、北方剪纸多以粗犷简约为特征,南方剪纸则以精巧 秀美而著称。 十三、中国结象征吉祥与和谐。 十四、年画:民间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过农历年时张贴的表现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是中国古代民间年画的三大著名产地。 十五、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中国古代的书法体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小篆:不做任何装饰,均细而劲挺,婉转而流畅, 回环盘曲,藏头护尾,笔势多下垂。 隶书:以波势著称,具有蚕头燕尾特征。 隶书的纵向笔画一般较短,横向笔画多朝左右伸展,有翩翩飞扬之势。 楷书:楷书点画法度森严,一笔不苟, 精致多变,形态更具完备。 草书:草书的点画以曲线为主,多呈不规则状。 十六、三大行书:王羲之(东晋)《兰亭序》、颜真 卿(唐)《祭侄文稿》、苏轼(北宋)《黄州寒食帖》 十七、颜筋柳骨:柳公权《玄秘塔碑》 中国书法和绘画有着“书画同源”的说法,它们都遵循着相同的审美原则,都用线条来造型、抒情,线条是它们共同的基础,都被称为线条的艺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文人画”主张“以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说明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梅列区实验小学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 资源利用: 师:幻灯片 生:美术教材,尺子,铅笔,美术本,彩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木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走进生活你们是否注意到以下场景呢? 如:洒店的走廊和排列的积木、酒店的大厅、高速公、葡萄园、公园池塘里的睡莲 在刚才的场景中同学们是否发现什么共同的视觉规律呢? 对了他们在视觉上近处的物体显得更大,远处的显得更小。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课堂上来,其二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和图上的队列一样我们会发现一个近大远小的视觉透视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师资格证高级美术模拟题(一)

教师资格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在山东曲阜孔庙里的石碑上记载着“白石卒使,执掌祭祀的公赎”的(),与《礼器》《史晨》并称为“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A.《乙瑛碑》B.《张迁碑》 C.《曹全碑》D.《华岳碑》 2.在画史上被称为“南方水墨山水画始祖”的是()。 A.李思训B.李契丹C.王维D.李白 3.董源的代表作品是()。 A.《游春图》B.《潇湘图》 C.《溪山行旅图》D.《早春图》 4.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 A.杜岭方鼎B.毛公鼎C.后母戊鼎D.妇好方鼎 5.元代书风“外观温文尔雅,而内寓刚劲”,与鲜于枢、邓文原并称为“三大家”书法家的是()。 A.赵孟頫B.欧阳询C.王羲之D.柳公权 6.下列不属于古风时期瓶画出现的三种风格的是()。 A.东方风格B.西方风格C.红绘风格D.黑绘风格 7.图1所示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的作者是()。

图1 A.弗朗索瓦·吕德B.米开朗基罗 C.罗丹D.米隆 8.图2所示作品是()画派的()所作。 图2 A.表现主义珂勒惠支B.现实主义米勒 C.表现主义蒙克D.浪漫主义戈雅 9.元代晚期的“元四家”指的是()。 A.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B.沈周、仇英、黄公望、王蒙 C.沈周、仇英、唐寅、文征明 D.倪瓒、王蒙、吴镇、沈周 10.设计过佛罗伦萨洗礼堂的被后人誉为“天堂之门”的铜门浮雕的艺术家是()A.多纳泰罗B.吉贝尔蒂 C.米开朗基罗D.布鲁内莱斯基 11.美术鉴赏的过程包括感受、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 A.评价B.以情感人 C.总结D.寓教于乐 12.透视的方法是依据人的视觉成像()原理。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二.过程设计: 1、教学策略:师生游戏→明确本课内容→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欣赏名画→观察表现透视的艺术作品→利用教具学生练习→产生绘画冲动→绘画→讲评。 2、教案设计: 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㈠.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事物。 3.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自主探究意识。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创新点:让学生分析讨论发现总结透视现象。 ㈣.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2、探究式教学法;3.发现式教学法 ㈤.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自制教具等。 三.教学过程: ㈠.游戏导入 师:请同学们用手测量出老师的身高?(学生手量.回答) 你们知道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发言) ㈡.介绍透视现象并板书课题 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这种现象就是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也叫透视现象。 ㈢.讲授新课 a.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按书中的要求找出答案。(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粗远细. 近稀远密) b.请同学找一找身边的透视现象。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图片讨论总结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c.请同学们欣赏名画从中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讨论发言它的魅力所在。(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中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