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结课论文

毛中特结课论文
毛中特结课论文

论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姓名:陈伟强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本1班

学号:2014911004

说到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就要从改革开放讲起了。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

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

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然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

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

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其次重点的是那么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有何关系呢?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一方面,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从我国的基本

国情出发,中国当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经济基础

我们才能去搞上层建筑。所以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中国贫穷的现状。中国所要解决的主

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

要大力发展经济。而发展的动力就在于改革。改革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实现由贫穷到富裕

的转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保障。因此,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改革开放的程度也要适

合我国的国情。在党的幼年时期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左”倾主义错误,中国革

命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内的教条主义盛行,生搬硬套俄国城市

武装起义的经验,不知道也不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而在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进行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后,中国的革命面貌才真正焕然一新,革命形势发展

之快都出乎创立这一理论的本人的意外。这表明,一旦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

践结合起来,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推进理论创新的空间就会无比广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解放思想的步伐和进程始终都是围绕并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以及在和平建设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

本问题来进行的,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

提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确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等。正是在解答

这两个根本问题过程中,我们寻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我们并没有发

生过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出现的诸多失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随着实践的发

展而愈益明确、完善。

综上所述,我当长期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的诸多成就,都归功于党对国情的

分析以及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

毛中特论文要求

2013年秋季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结业考试论文材料 材料一:(关键词: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②市场经济③党的领导)2013.11.30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团结束了关于全会的解读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看点是这次解读的主要内容。看点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看点二: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材料二:(关键词:①文化②创新③文化体制) “文化发展不足,症结就在改革滞后。加快文化发展,出路就在改革创新。”2006年11月23日,合肥市“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千人动员大会召开,吹响了合肥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从宏观管理体制,到微观运行机制,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到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合肥文化体制改革直指体制弊端。 合肥市体育中心、合肥大剧院通过分别引进中体集团、北京保利集团管理运营,率先在全省探索公用设施市场化管理改革,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合并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播电视局,成立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力扶持行业协会建设,基本实现了由“办

毛中特研究性学习论文(ypb)

在2016当下怎样算是腐败 学号:20142090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姓名:苑鹏博

在2016当下怎样才算得上是腐败 【摘要】: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矛盾突出,产生社会黑暗。由经济社会引起的官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当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由作风不正进而产生的结党营私、寻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也可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力、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腐败有遗传倾向,历来就有。盗窃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破坏党的名誉·、影响社会稳定、百姓利益。包括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三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腐败;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危害极大;私权乱用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制监督不力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对腐败的界定、成因及反腐败与法制监督的关系作出分析,并提出依靠法制监督反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治监督不力和人民权利薄弱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另外还体现在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颓废、麻木不仁等,这些腐败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其实它对社会以及对人类发展本身危害极大。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

毛中特重点总结(总结类)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年会议确立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年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年七大,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选择、简答)()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在要求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选择、简答、辨析)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辨析)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 】最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思想的科学涵、灵魂和主要容。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择) 实事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群众路线是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思想主要容:()新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一、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四、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

毛中特社会实践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报告书 姓名:张琪 班级:113030602 学号:11303060237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贾霄锋 成绩: 2015年12月

计划生育与放开二胎意愿调研 一、摘要 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的观念。过年走亲戚,突然发现很多哥哥嫂嫂们除了吃饭打牌,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嘀咕是否要再生一个孩子的问题,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胎政策,政策规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然而,新政落地,又有多少适龄人群打算生下自己第二个宝宝呢?什么样的人想要二胎,什么样的人不想要二胎,要与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关键词 二胎政策抚养教育生活质量 三、前言 为在2015年的寒假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实践调查的论文,我通过报纸、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为了有效解决自己的困惑,结合前期资料准备情况,我在自己居住的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县城进行了纸质的问卷调查,引入了提出问题——设计问卷——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居民关于二胎问题和政策的调研报告,具体的分析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居民对于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意见及想法。 四、正文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育迟缓,我国如今已面临非常严重的人口结构的问题,总生育率不高,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 1、调查对象的确定 我从出生就一直住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对于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十分熟悉,出于便于调查的因素,此次研究选取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县城康馨小区等9个小区的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每个样本随机抽取130个人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共130份,成功收回有效问卷100份,从而得到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对于二胎政策的多方数据。

2016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结(4)

2016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 结(4)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九)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①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九) (1)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分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分为: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③首先要抓好理论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理想建设是核心,道德建设是主体内容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②通过教育,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③科学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④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九)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坚持党路线和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①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②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③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34,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九)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①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②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35,“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十) (1)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③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①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②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③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毛中特》课程基础试题

(单选题)1.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的外交战略是() A.“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真正的不结盟” D.“一条线” (单选题)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 A.民主集中制 B.协商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制度 (单选题)3.“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提出后,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等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是() A.制度建设 B.作风建设 C.组织建设D思想建设 (单选题)4.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 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A) A. 思想建党 B.制度建党 C.组织建党 D.从严治党 (单选题)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别,其中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A.社会主要矛盾B.阶级关系C.根本任务D.经济基础 (单选题)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单选题)1. 【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及时地指导我们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单选题)2.【答案】B 【解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单选题)3.【答案】D

毛中特课程教学设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整体 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路体系概论》制定时间:2015年10月制定人:李洁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二、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时:72 先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对象:全校大一学生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识。 (2)、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准确掌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质。 (3)、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趋势,正确理解我国的内政外交等基本国策和党的方针政策,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素质目标: 热爱社会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较强的团队精神。具有创新意识。 能力目标: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运用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共24学时(其中10学时安排在校内课堂进行,其余安排在课余或假期)。

毛中特考试重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马克思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失误。大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的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道路。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

谈对《毛中特》课程理解感想(期中作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感想 进入大学以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算是第一门比较系统地介绍与我国政治理论建设相关问题的课程。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早在初中开始就有所涉猎。经过高中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大学的政治理论习得的过程应该说是最具有思考空间和指导意义的。 实际接触并详细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发现,这门课程与其他理论型课程的明显特点一样,也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虽然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将其中的知识点和相关的事迹有机结合其来进行生动流利的讲解,但是,仍旧没有达到良好的习得效果。自我反思,大致上原因有二:一方面,在中学阶段已经对其中大部分的知识点进行了较为简略地学习,大学的深入学习,便面临着没有新鲜感而失去兴趣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本身的枯燥性与目前较为散漫的大学生活难以适应,也和社会中不断凸显的现实问题常常脱节,导致对此类政治理论的合宜产生一定的迷茫心理。这也是我在对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小的困惑。 在课程的讲授方式上,这门课程的开设是以一种专题讲解的方式进行的。我认为,专题授课的这种方式是具有科学性的,也是我们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融汇教材繁冗的零碎的知识点,同时,能够学习过程中突出重点,减少课时压力,提高我们教与学的课堂效率。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言简意赅、条理清晰,与专题授课的方式良好结合,相得益彰。因此,我认为这种专题授课方式是具有合理性的。在课堂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建议老师能增加更多地多媒体资料,以多媒体资料配合史实讲解,更好地理解理论。抽象的理论若能结合较为详实的史实背景,可以更好地去理解理论的产生和运用,辅之直观的多媒体资料,有利于理解和印象加深。当然,现实热点的结合讲解也是必要的。最后,在课堂活动方面,我想,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等环节。适当地课堂讨论发言,可以更好地将学习知识进行一个现实条件的交流,有利于较好地发散知识思维,巩固所学。而课堂的小组报告,可以更好地增加同学之间的知识交流的同时,培养同学们对理论研究能力,锻炼知识交流能力。以上意见和建议只属个人意见,老师从实际需求出发考量为是。 通过对这门课的半个多学期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对政治理论课程的重新认识。政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我们大学生要求掌握科学文化素养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更重要地,我认为应该是对我们的即将进入社会这一个关键的时期提供了一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土壤。具体地说,是对我们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恩格斯这样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这里,

毛中特论文

环境污染中环保产业的崛起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名族的生存发展。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个词语,并将以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和谐建设的四位一体扩充成了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基本方针。我国正在逐步重视环境污染和治理的问题,并将予以环境治理经济和政治上的大力支持。这也必将促进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是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 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去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成为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行业继续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2008年国家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等一大批落后产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2008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2万吨,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3.3万吨,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78万吨/日。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为扩大内需,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也进一步加大。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近现代史上“路线、道路、纲领”线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 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该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依据: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其次,近代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最后,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现实可能性: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

谈对《毛中特》课程理解感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感想进入大学以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算是第一门比较系统地介绍与我国政治理论建设相关问题的课程。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早在初中开始就有所涉猎。经过高中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大学的政治理论习得的过程应该说是最具有思考空间和指导意义的。 实际接触并详细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发现,这门课程与其他理论型课程的明显特点一样,也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虽然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将其中的知识点和相关的事迹有机结合其来进行生动流利的讲解,但是,仍旧没有达到良好的习得效果。自我反思,大致上原因有二:一方面,在中学阶段已经对其中大部分的知识点进行了较为简略地学习,大学的深入学习,便面临着没有新鲜感而失去兴趣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本身的枯燥性与目前较为散漫的大学生活难以适应,也和社会中不断凸显的现实问题常常脱节,导致对此类政治理论的合宜产生一定的迷茫心理。这也是我在对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小的困惑。 在课程的讲授方式上,这门课程的开设是以一种专题讲解的方式进行的。我认为,专题授课的这种方式是具有科学性的,也是我们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融汇教材繁冗的零碎的知识点,同时,能够学习过程中突出重点,减少课时压力,提高我们教与学的课堂效率。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言简意赅、条理清晰,与专题授课的方式良好结合,相得益彰。因此,我认为这种专题授课方式是具有合理性的。在课堂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建议老师能增加更多地多媒体资料,以多媒体资料配合史实讲解,更好地理解理论。抽象的理论若能结合较为详实的史实背景,可以更好地去理解理论的产生和运用,辅之直观的多媒体资料,有利于理解和印象加深。当然,现实热点的结合讲解也是必要的。最后,在课堂活动方面,我想,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等环节。适当地课堂讨论发言,可以更好地将学习知识进行一个现实条件的交流,有利于较好地发散知识思维,巩固所学。而课堂的小组报告,可以更好地增加同学之间的知识交流的同时,培养同学们对理论研究能力,锻炼知识交流能力。以上意见和建议只属个人意见,老师从实际需求出发考量为是。 通过对这门课的半个多学期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对政治理论课程的重新认识。政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我们大学生要求掌握科学文化素养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更重要地,我认为应该是对我们的即将进入社会这一个关键的时期提供了一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土壤。具体地说,是对我们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恩格斯这样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这

毛中特论文—核心价值观

对核心价值观的一点想法 严思奇(2009214781)通信工程13班(0110913) 5月2日上午,毛中特课谈到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问题,说到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皈依”美国的普世思想令人费解。于是就想到了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写一下自己的看法。 戈尔巴乔夫错了吗?要判定一个人做了错事前,必须要弄清楚许多事,因为许多事是为了“权宜行事”,而有的,则是因为他的想法领先了一大步,让人难以理解。在我看来,戈尔巴乔夫壮士断腕一样的举动,是合于理性的,至少这让苏联的解体看起来更像是战略撤退,而不是溃退,新的俄罗斯共和国也因此得以保留一些旧霸主的地盘与余威。而且,从国家的目的来看,苏联的公民并没有得到与国家霸主地位相应的生活(苏联和中国貌似都有饿着肚子发展工业的优良传统),解体后,就目前看来,人民的生活更好了,这未必不是尽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应尽的义务。 戈尔巴乔夫皈依民主,这并不是什么不同寻常的事!事实上,在启蒙运动以后,民主宪政几乎是西方国家(也许用基督国家比较合适)的自然发展倾向。这与西方世界的传统有关,民主可以追溯到希腊城邦时期,甚至到罗马帝国时期,人人(公民)平等的思想依然深入人心(见沉思录)。苏联推翻沙皇的革命也是以民主的口号(十月革命以前),甚至还有过一次大选。中国在40年代内战期间也是高举民主的旗帜,毛泽东在45年仍然对外宣称目标是建立联合政府,直到建国,也还有民主二字(人民民主专政)。可以说,民主观念的大潮无可阻挡的席卷的整个世界。 民主的观念产生于欧洲,深入欧人心中,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也一直根深蒂固,持续了约2000年(从BC 134年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算吧),其核心为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造成了中国一直是家天下的局面,这种价值观在中国也极为深入人心,有利于稳定的统治。那为什么要提倡民主呢?因为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民族意识萌发,战争逐渐由君主间的中小规模战争转向为民族与民族之间,为了利益的理性战争(战争论,前言),家天下这种统治方式让国家缺少活力,在国与国之间高速发展和竞争中不可避免的走向劣势。 以上阐释的都是西方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民主。为什么要着重点写民主呢?因为我认为,民主是两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思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极大地提高了民族凝聚力!现今中国也提倡民主,但是中国的民主是有中国特色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中国的民主是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化的民主,那事实上是资本主义专政,我国实行的民主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保证人民的专政......呃,这个民主和专政有点绕,作者我也没怎么搞懂,还需要深入的学习,就不用辩证的方法来解释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没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借用在2012年1月,人民网一篇文章《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概括为: 1、以人为本, 2、共同富裕, 3、民主法治, 4、公平正义, 5、团结和谐, 6、开放包容(具体内容请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查阅)。 对比于美国的六条核心价值观:

毛中特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调研论文 论文名称:关于大学生使用电脑利与弊的调研报告 年级专业:电信1203 姓名学号:晁永阳(201216020308)王锦涛(201216020309)张洪亮(201216020310)吴志功(201116910312) 韩志刚(201216020315)刘海峰(201216020307)评阅教师:张晓锋老师 提交时间: 2014—2015—1

关于大学生使用电脑利与弊的调研报告 一.前言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发展也日趋成熟,个人电脑数量以井喷式形势增长,诚然,以上种种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便捷,然则,网络是把双刃剑,错综复杂令人目眩的网络信息有时也不免令人头痛。近年来,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已深入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也不免存在诸多利与弊的争议,为了了解大学生在使用电脑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为此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方案 调查成员:晁永阳、王锦涛、张红亮、吴志功、韩志刚、刘海峰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调查为辅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12日----2014年.12月.14日 调查地点:河南工业大学校园自习室、图书馆、学生宿舍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1.购买电脑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购买电脑的时间分布如下:

2.使用电脑上网的地点 从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是在宿舍使用电脑,部分人也在图书馆、自习室和学校机房使用电脑,小部分人在校园内外网吧包夜上网。 3.使用电脑的主要用途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电脑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有很多,具体有:玩游戏、浏览新闻资讯、QQ聊天、看电视电影、订餐网购、学习查阅资料等等。男生主要是玩游戏和看电影;女生则以QQ聊天、看电视、网购为主,两者都用电脑学习查阅资料。总的来说使用电脑还是以打发时间为主,以学习为辅。 4.花费在电脑上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所花费时间段主要有:1个小时以下、1到2个小时、3到5个小时、五个小时以上,长时间上网以男生居多,也不乏有少部分女生。

毛中特章节重点知识点整理

姓名: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毛中特重要知识点梳理☆★☆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选择(放弃)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P178)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它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了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三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结合而形成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主要概念:经济制度 = 经济基础 = 生产关系★★ (1)经济制度 ..,即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它构成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即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方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注: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经济体制 ..,是指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了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包括计划_和平均_) 4.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共性) ......:(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经营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济运行法制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区别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 符合“三个有利于”(注▲●▲加引号的还有:“三个代表 ....”)标准的 ..”、“一国两制 ....”、“三农 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我国基本的分配方式).....................。(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 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中特作业小论文

民生问题之就业问题 摘要:民生问题是政府最关注、最敏感、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现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 使就业变的更难。提高就业率是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着重对民生问题中较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帮。 关键词: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岗位 一、民生问题的起源及现阶段民生问题重点 民生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从人类社会形成开始,人们就非常关注民生问题。中国民生思想源远流长, 萌于西周, 成于春秋, 盛于明清。“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意即百姓要生存就要勤劳,勤劳才能使物质财富不匮乏。在中国的古典文籍中随处都可见到有关民生问题的警句。二千六百年前的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尚书·五子之歌》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不难看出,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 “劳有所获”是民生问题的前提。所有的民生问题都与“劳有所获”相联,也是解决其他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撑点。“劳有所获”是民生之本。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有所获包括劳与获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也就是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是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作为政府要为经济的持续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把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就业培训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劳动者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创造岗位,利用国家政策,把握市场机遇,结合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