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平法图集超全面深度解读汇报

16G平法图集超全面深度解读汇报
16G平法图集超全面深度解读汇报

HOT3486

[分享][持续更新…]16G平法图集超全面深度解读,技术干货贴!精

发表于2016-11-7 37条回复1020次阅读筑龙币+100搜索相似帖复制链接

只看楼主

筑龙币+100

xialuoke

luanjun

发表于2016-11-8 | 只看该作者筑龙币+20

11

谢谢分享

点评+1

xialuoke

发表于2016-11-9感谢luanjun的支持~

举报

xialuoke

发表于2016-11-8 | 只看该作者筑龙币+20楼

12

【2016年11月8号更新^.^】

接昨天的文章,今天讲(四)和(五)。

为了施工方便,这张表平法图集要求至少在柱、墙、梁结构图上放置这张表。

大家注意,这张表里的标高表示的是当前层的结构底标高,而不是建筑底标高,平法图集里讲的所有标高,都是结构标高不是建筑标高。

我在这里给大家计算层高一个万能公式:

结构层高=上一层的结构底标高-当前层的结构底标高,你可以用这个公式验证上表中的层高对不对。

屋面层有没有层高,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比如有女儿墙的时候,屋面层是有层高的,没有女儿墙的时候,屋面层是没有层高的,但是这都不属于结构部分,所以,在表中屋面层不标注层高。

嵌固端到底放在什么部位,一直是一个争议的概念,前几版图集也没讲清楚嵌固端位置,这次16G图集把这个概念讲清楚了。

但是16G图集并没有讲什么是嵌固端,这也许不是16G图集要解决的问题,我在这里按照我的理解,给大家讲一下嵌固端的概念。

到这里我们就把柱子的平法制图规则讲完了,下面我们该讲柱子的钢筋怎样计算了,在讲柱子钢筋计算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柱子要计算哪些钢筋量,这个内容不多但很重要,所以,我这里专门用一节来讲这个话题。

上图其实也带出了关于纵筋和箍筋的计算思路和流程,后面我们会详细讲怎样计算。这里先讲柱子的纵筋怎样计算。

纵筋长度计算其实分三种情况,一是机械连接,二是焊接连接,三是绑扎连接,由于机械连接与焊接连接算法几乎一样,我们就把这两种连接一起解读了,绑扎连接我们后面在解读。

关于柱子的纵筋长度计算,需要参考16G101-1图集的63页和64页,插筋的计算需要参考16G101-3的66页,虽然区区三页,给的信息量其实是很大的,看起来有点晕,下面我们不跟上图集的思路走了,跟上工程的思路走,面对工程上具体一根柱子,我们应该怎样计算,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把图集内容分成常用部分和特殊部分,我们这里先讲常用部分,特殊部分属于不常用内容,我们后面专题再讲。

下面的内容是常用部分内容。

举报

xialuoke

发表于2016-11-8 | 只看该作者筑龙币+20

13

【2016年11月8号,今天更新两波,^.^】

以下是正文:

今天的文章给大家讲解柱子箍筋长度的计算,关于箍筋长度的算法,民间有很多算法,都有理由但不统一,16G平法对箍筋长度并没有深刻的解释,仅仅从16G101-1的62页找到一星半点的算法,还不完整,下面我采取的算法是和广联达软件一致的算法,但是依据来自那里,还真想不起来了,不管了,下面我们就来推导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此图来自16G101-1的62页

图纸上实际上是不会标注箍筋尺寸的,都是根据构件尺寸减去保护层计算出来的,在这里姑且叫标注尺寸吧。

这里是计算预算箍筋长度的关键,并不按施工长度计算,而是按三个角度是直角计算的,至于依据来自哪里,知道的同学可在留言里留言,在此表示感谢!

1.9d到底怎么来的,很多人不清楚,下面的计算大家认真看,你就能搞清楚1.9d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真正的差别在这里,这里是关键,大家注意看奥!

大家看一下,我们推导出来的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是不是和广联达软件用的公式是一样的。

S就是间距,到底怎么算,上面的公式我折腾半天才表示清楚,你看仔细了。

平法图集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

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 1、总说明取消了原101图集中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内容。 2、总说明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盖板和无梁盖板)、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的设计。 4、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中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有梁楼板和无梁楼板)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5、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现第3款内容为“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图集”;现第5款内容为“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写明在何部位选用何种构造做法。当未注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例如: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本图集第67页)、复合箍筋中拉筋弯钩做法(本图集第62页)、无支撑板端部封边

建筑结构丨16G101全系列深度解读

建筑结构丨收藏:16G101全系列深度解读 总说明和制图规则部分 一、绪论 11G101自2011年9月1日实行,16G101自2016年9月1日实行,正好5年一个周期。 当初11G101的推出变化挺大的,因为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混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进行了重大修订,因为G101是以规范为依据,所以,11G101相对于03G有很大变化,加之,11G101的体系也作了重大调整,进行了一些合并,从原6本图集压缩了3本图集。 那么,16G101相对于11G101有哪些变化呢?无重大变化,相似度约90%。但即使10%的差异也是需要研读。 平面表示法及平法制图规则不会有变化,规则有稳定性,不可能一直变来变去,但可以局部修正和完善。 其次,原规范依据没有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是新增的。 同时,16G101-1总说明3:“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原图集无此说明,这条说明有多重含义,一是图集从属和依附于规范;二、凡图集与规范不符的以规范为准;三、当规范修订,图集不符部分视为无效;四,使用者不能教条地使用图集,要与规范对照复核后使用。 本次图集修订必要性不大。 首先是因为规范还没修订,图集的修订应与规范的修订保持同步。 其次是平法图集本身也没有重大理论发现和科研成果。不论是规范和图集都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可频繁变更与升版。 复次,图集标准体系没有作出重大调整,笔者在点评03G101和 11G101时曾建议G101整合成一本。图集一分为三,每本图集都有相同内容,如一些通用性说明和规定,可以合而为一,避免重复,减少容量。同时合而为一便于随带、翻阅和查询,如竖向构件柱墙的上部构造做法要到11G101-1上去查,柱墙在基础内构造要到11G101-3上去查,把一种构件进行人为的割裂。钢筋工程是一个系统,拆分三个图集反而是影响整体性,不符合平法的哲学思想。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 识图通俗易懂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识图通俗易懂 根据16G101-1、-2、-3图集整理、解析,简述了平法结构钢筋图集的识图与算量。将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试供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及工程造价人员参考。第一节柱纵筋变化钢筋计算1.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图4-1)图4-1 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绑扎搭接)多出的钢筋需要插筋,其他钢筋同是中间层。短插筋=max(Hn/6,500,hc)+llE+1.2laE(4-1)长插筋=max(Hn/6,500,hc)+2.3llE+1.2laE(4-2)2.下柱钢筋比上柱多(图4-2)图4-2 下柱钢筋比上柱钢筋多(绑扎搭接)下柱多出的钢筋在上层锚固,其他钢筋同是中间层。短插筋=下层层高-max(Hn/6,500,hc)-梁高+1.2laE(4-3)长插筋=下层层高-max(Hn/6,500,hc)-1.3llE-梁高+1.2laE(4-4)3.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图4-3)图4-3 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绑扎搭接)(1)绑扎搭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 max(Hn2/6,500,hc)-1.3llE(4-5)上柱纵筋插筋长度= 2.3llE+max(Hn2/6,500,hc)+max(Hn3/6,500,hc)+llE(4-6)上层柱纵筋长度=llE+max(Hn4/6,500,hc)+本层层高+梁高 +max(Hn2/6,500,hc)+2.3llE(4-7)(2)机械连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 max(Hn2/6,500,hc)(4-8)上柱纵筋插筋长度=max(Hn2/6,500,hc)+max(Hn3/6,500,hc)+500(4-9)上层柱纵筋长度= max(Hn4/6,500,hc)+500+本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0)(3)焊接连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 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1)上柱纵筋插筋长度=max(Hn2/6,500,hc) +max(Hn3/6,500,hc)+max(35d,500)(4-12)上层柱纵筋长度=max(Hn4/6,500,hc)+max(35d,500)+本层层高+梁高 +max(Hn2/6,500,hc)(4-13)

平法图集16G101 1修订主要内容知识讲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 1、总说明取消了原101图集中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 内容。 2、总说明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盖板和无梁盖板)、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的设计。 4、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中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 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有梁楼板和无梁楼板)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5、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 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现第3款内容为

“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图集”;现第5款内容为“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写明在何部位选用何种构造做法。当未注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例如: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本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图集第67页)、复合箍筋中拉筋弯钩做法(本图集第62页)、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本图集第103页)等”;第8款增加内容为“注明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位置,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也应注明”)。 6、增加了柱平法施工图中2.1.4条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内容。(第2.1.4条内容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1)、框架柱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2)、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在层高表嵌固部位标高下使用双细线注明,并在层高表下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标高;3)、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可在层高表地下室顶板标高下使用双虚线注明,此时首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7、表2.2.2柱编号中原来的框支柱变成了转换柱。 7、增加了2.2.2条第4款中“对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 8、-4.53~59.070柱平法施工图(局部)备注增加“地下1层(-1层)、

16G101平法图集

16G101平法图集 单选题 1.B 2.A 3.B 4.A 5.C 6.B 7.D 8.B 9.B 10.A 11.C 12.B 13.C 14.D 15.A 16.A 17.B 18. C 19.D 20.C 一、 1、悬挑梁钢筋的第二排筋在(0.75)要弯下 A. 0.5L B. 0.75L C. 伸到对边 D. 伸到对边-保护层 2、关于连接区长度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分别为( A ) A. 1.311 或1.3IIE, 35d B. 1.311 或1.3IIE, 35d 且≥500 C. 1.0II 或1.0IIE, 35d D. 1.0II 或1.0IIE, 35d 且≥500 3、基础主梁有外伸情况下下部钢筋外伸构造要( B ) A. 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B. 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 C. 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第二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D. 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第二排伸至梁边截断 4、独立基础边长大于计算设定值时,独立基础受力筋长度为0.9 ×边长,此处的设定值是( A ) A. 2500 B. 2200 C. 2000 D. 1500 5、关于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当不满足直锚时,伸至柱顶,弯折长度(C ) A. 15d

B. Ia、Iae C. 12d D. 1.5IabE 6 —连梁净长为4200m,截面信息为300 × 500,连梁箍筋信息为A8@100( 2), 侧面钢筋信息为B12@200,连梁的保护层为20,则该连梁的拉筋根数为(B ) A. 42 B. 44 C. 84 D. 82 7、框架结构边、角、中柱的判定在(D )楼层判定 A. 基础层 B. 1层 C. 2层 D. 顶层 8、框架梁远端为主梁时,在远端的箍筋加密(B ) A. 同近端加密 B. 可不加密 C. 间距100 D. 间距50 9、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在楼板或屋面板时的构造要求是做(B )弯折。 A. 10d B. 12d C. 15d D. 20d 10、梁箍筋表示为:10A8@150(6)/200 (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A. 箍筋为HPB30Q直径为8,两端共计10根,6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B. 箍筋为HPB300,直径为8,两端各有10根,六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6G平法图集超全面深度解读汇报

HOT3486 [分享][持续更新…]16G平法图集超全面深度解读,技术干货贴!精 发表于2016-11-7 37条回复1020次阅读筑龙币+100搜索相似帖复制链接 只看楼主 筑龙币+100 xialuoke luanjun 发表于2016-11-8 | 只看该作者筑龙币+20 楼 11 谢谢分享 点评+1 xialuoke 发表于2016-11-9感谢luanjun的支持~ 举报 xialuoke 发表于2016-11-8 | 只看该作者筑龙币+20楼 12 【2016年11月8号更新^.^】

接昨天的文章,今天讲(四)和(五)。 为了施工方便,这张表平法图集要求至少在柱、墙、梁结构图上放置这张表。 大家注意,这张表里的标高表示的是当前层的结构底标高,而不是建筑底标高,平法图集里讲的所有标高,都是结构标高不是建筑标高。 我在这里给大家计算层高一个万能公式: 结构层高=上一层的结构底标高-当前层的结构底标高,你可以用这个公式验证上表中的层高对不对。 屋面层有没有层高,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比如有女儿墙的时候,屋面层是有层高的,没有女儿墙的时候,屋面层是没有层高的,但是这都不属于结构部分,所以,在表中屋面层不标注层高。

嵌固端到底放在什么部位,一直是一个争议的概念,前几版图集也没讲清楚嵌固端位置,这次16G图集把这个概念讲清楚了。 但是16G图集并没有讲什么是嵌固端,这也许不是16G图集要解决的问题,我在这里按照我的理解,给大家讲一下嵌固端的概念。 到这里我们就把柱子的平法制图规则讲完了,下面我们该讲柱子的钢筋怎样计算了,在讲柱子钢筋计算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柱子要计算哪些钢筋量,这个内容不多但很重要,所以,我这里专门用一节来讲这个话题。 上图其实也带出了关于纵筋和箍筋的计算思路和流程,后面我们会详细讲怎样计算。这里先讲柱子的纵筋怎样计算。 纵筋长度计算其实分三种情况,一是机械连接,二是焊接连接,三是绑扎连接,由于机械连接与焊接连接算法几乎一样,我们就把这两种连接一起解读了,绑扎连接我们后面在解读。 关于柱子的纵筋长度计算,需要参考16G101-1图集的63页和64页,插筋的计算需要参考16G101-3的66页,虽然区区三页,给的信息量其实是很大的,看起来有点晕,下面我们不跟上图集的思路走了,跟上工程的思路走,面对工程上具体一根柱子,我们应该怎样计算,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把图集内容分成常用部分和特殊部分,我们这里先讲常用部分,特殊部分属于不常用内容,我们后面专题再讲。 下面的内容是常用部分内容。

16G101三维图集学习教程(全本)_51-100

图集号16G101-1-84 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 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 ≥L aE 且≥0.5h c +5d 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 梁下部钢筋 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 hc 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 中间层中间节点

图集号16G101-1-85 纵向钢筋构造 abE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 非搭接区≥1.5h 0 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 梁上部纵筋 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 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 ni 注:hc ≥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 (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

16G101平法图集

16G101平法图集 单选题1.B 2.A 3.B 4.A 5.C 6.B 7.D 8.B 9.B 10.A 11.C 12.B 13.C 14.D 15.A 16.A 17.B 18.C 19.D 20.C 一、 1、悬挑梁钢筋的第二排筋在(0.75)要弯下 A. 0.5L B. 0.75L C.伸到对边 D.伸到对边-保护层 2、关于连接区长度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分别为(A ) A.1.3ll或1.3llE,35d B.1.3ll或1.3llE,35d且≥500 C.1.0ll或1.0llE,35d D.1.0ll或1.0llE,35d且≥500 3、基础主梁有外伸情况下下部钢筋外伸构造要(B ) A. 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B. 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 C. 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第二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5d D. 第一排伸至梁边向上弯折12d,第二排伸至梁边截断 4、独立基础边长大于计算设定值时,独立基础受力筋长度为0.9×边长,此处的设定值是(A ) A. 2500 B. 2200 C. 2000 D. 1500 5、关于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当不满足直锚时,伸至柱顶,弯折长度(C ) A. 15d B. la、lae C. 12d

D. 1.5labE 6、一连梁净长为4200m,截面信息为300×500,连梁箍筋信息为A8@100(2),侧面钢筋信息为B12@200,连梁的保护层为20,则该连梁的拉筋根数为(B ) A.42 B.44 C.84 D.82 7、框架结构边、角、中柱的判定在(D )楼层判定 A.基础层 B.1层 C.2层 D.顶层 8、框架梁远端为主梁时,在远端的箍筋加密(B ) A.同近端加密 B.可不加密 C.间距100 D.间距50 9、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在楼板或屋面板时的构造要求是做(B )弯折。 A. 10d B. 12d C. 15d D. 20d 10、梁箍筋表示为:10A8@150(6)/200(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A. 箍筋为HPB300,直径为8,两端共计10根,6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B. 箍筋为HPB300,直径为8,两端各有10根,六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1、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时,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如何构造(C ) A. 从楼面直接向下插1.5LaE

16g101平法图集-钢筋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及相关规定(第二节)

16g101平法图集-钢筋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及相关规定(第二节)

16G101平法图集-钢筋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及相关规定(第 二节) 16G101平法图集-钢筋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及规定(第二节)原创作者:头条号/西北工程人一、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1、按直径大小分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2、按力学性能分Ⅰ级钢筋(235/420级);Ⅱ级钢筋(335/455级);Ⅲ级钢筋(400/540)和Ⅳ级钢筋(500/630)3、按生产工艺分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4、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1.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预应力筋,环等。二、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三种连接方式

及要求施工现场钢筋的4种焊接方式绑扎搭接、机械搭接和焊接三种各自的特点常用焊接方法包括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电弧焊,使用者应注意:1.电阻点焊:用于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接网。焊接骨架较小钢筋直径不大于10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3倍;较小直径为12~16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2倍。焊接网较小钢筋直径不得小于较大直径的60%。2.闪光对焊: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牌号较低,在《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表4.3.2规定的范围内,可采用“连续闪光焊”;当钢筋直径超过该规程4.3.2规定,端面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当钢筋直径超过规程4.3.2规定且端面不平整时,应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连续闪光对焊所能焊接的钢筋直径上限应根据焊接容量,钢筋牌号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应符合该规定表4.3.2的要求。闪光对焊时钢筋径差不得超过4mm。3.电渣压力焊:仅应用于柱、墙等构件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不大于10°)钢筋。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mm。4.气压焊:可用于钢筋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或倾斜位置的对接焊接。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mm。5.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帮条焊、熔槽帮条焊使用时应注意钢筋间隙的要求。窄间隙焊用于直径大于等于16mm钢筋的现场水平连接。熔槽帮条焊用于直径大于等于20mm钢筋的现场安

16g101平法图集-钢筋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及相关规定[第二节]

16G101平法图集-钢筋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及相关规定(第 二节) 16G101平法图集-钢筋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及规定(第二节)原创作者:头条号/西北工程人一、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1、按直径大小分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2、按力学性能分Ⅰ级钢筋(235/420级);Ⅱ级钢筋(335/455级);Ⅲ级钢筋(400/540)和Ⅳ级钢筋(500/630)3、按生产工艺分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4、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1.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预应力筋,环等。二、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三种连接方式

及要求施工现场钢筋的4种焊接方式绑扎搭接、机械搭接和焊接三种各自的特点常用焊接方法包括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电弧焊,使用者应注意:1.电阻点焊:用于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接网。焊接骨架较小钢筋直径不大于10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3倍;较小直径为12~16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2倍。焊接网较小钢筋直径不得小于较大直径的60%。2.闪光对焊: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牌号较低,在《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表4.3.2规定的范围内,可采用“连续闪光焊”;当钢筋直径超过该规程4.3.2规定,端面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当钢筋直径超过规程4.3.2规定且端面不平整时,应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连续闪光对焊所能焊接的钢筋直径上限应根据焊接容量,钢筋牌号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应符合该规定表4.3.2的要求。闪光对焊时钢筋径差不得超过4mm。3.电渣压力焊:仅应用于柱、墙等构件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不大于10°)钢筋。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mm。4.气压焊:可用于钢筋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或倾斜位置的对接焊接。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mm。5.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帮条焊、熔槽帮条焊使用时应注意钢筋间隙的要求。窄间隙焊用于直径大于等于16mm钢筋的现场水平连接。熔槽帮条焊用于直径大于等于20mm钢筋的现场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