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品德修养的重要性_教师品德修养包括哪些

教师的品德修养的重要性_教师品德修养包括哪些
教师的品德修养的重要性_教师品德修养包括哪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教师的品德修养的重要性_教师品德修

养包括哪些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那么教师的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

的教师的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师的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

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

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https://www.360docs.net/doc/4c17787923.html,]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精选)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讲:王永利时间:4月13日、4月27日、5月11日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1)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 ;“广” ;“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稳”;“俗”。 (3)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 业道德的示范性 “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 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 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4.促进功能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四、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 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1)起点高。(2)精神价值凸显。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1)社会现实。(2)人性现实。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其一,道德底线定位。 其二,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论文 教师素养

论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及人文情怀 关键词:教育教师专业化师生关系 摘要: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仅仅是这样,也只是会教学,而真正的教育需要爱,理性的爱,把心灵整个献给孩子。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非生而知之者”,故“学者必有师”,韩愈便下了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1世纪,教育已被视为应对未来种种挑战,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买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 ①所以,教师,早已不是这单单六字可以概括的了的。教育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内在要求;信息爆炸时代所带来的种种价值观问题更是对教师职业素质、人格素养的严峻考验。 我国古代对于怎样为人师有过许多著名论述,多见于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关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师应有独立人格,强调“当为其师,则弗臣也”。二是教师应善喻善问,善于传授知识,深入浅出,语言简练而析理透彻,善问即控球先生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三是知兴知废,遵循“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藏戏相辅”的规律,明白“长善救失”的道理以及“进学之道”。对于师生关系,《学记》指出,应教学相长,老师固然比学生知识渊博,但不可能什么都会,当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时,应实事求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寻求真理。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平易近人,《学记》强调需使学生对老师亲近,使其“亲其师”,受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古之贤者对教师与教提出的要求放到现今依旧适用,但我想,还需要更多的完善和创新。 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发展的专业化日趋重要。在专业化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及评价者以及教育理论及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有的教师只是把教书当谋生手段;有的教师追求职称评定或在学校高升,成为专家型教师,却忘了学生在哪;而在大学中,到处可见“学者型教师”,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在题为《以学术为业》的学术报告中,这样道:“每一位受着感情的驱策,想要从事学术的人,必须认识到他面前的任务的两重性。他不但必须具备学者的资格,还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两者并不完全是相同的事情。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学者,同时却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②认清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后,那就该确定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水平。从专业知识上看,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普通文化知识,教师知晓得越多,越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与崇敬;其次,是自己所教学科知识,如果对自己的术业都不专攻,谈何教以他人?最后,是教育学科知识,教育也是一门学问,这也是教师与学习和的区别。从专业技能上看,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教学技巧与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即上课过程中的种种方式方法,教学能力即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评价的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强调成为一名教师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就好比一台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过不过关,但计算机最主要的是CPU,即专业态度。你是否真正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你是否能从教师这一角色中感受到光荣感与自豪感,责任感与义务感?最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爱学生? 因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关系难免过于僵硬,

2016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试题和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合作沟通的态度: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 合作沟通的技巧:①称呼得体;②语气委婉;③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④从一点一滴做起; 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要随时存入感情存款: 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 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①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②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③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④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 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 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情况说明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要市蛟塘镇中心小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情况说明 高要市蛟塘镇中心小学 高要区大湾镇初级中学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进展和成效情况说明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期来,我校教师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师德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就今期师德建设作如下情况说明。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为切实保障师德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出台了《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道德规范》等制度。明确了有约束性的师德规范,如《区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教师日常工作“十不准”》等,使教师明确了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人格楷模。通过完善制度,增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二是抓好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学校组织教师重点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系列法规。通过学习,每位教师每期写下了3000字以上的体会文章,并作好读

书笔记。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丰富活动内容,保证师德教育活动的深入。 为保证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开展了“爱与责任”、“?“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等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学校教职工对困难学生进行“慈心一日捐”活动。为提高教师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学校开展了“团队建设年活动”、争创“星级文明处室”活动。通过不断创新师德教育形式,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学校在加强师德师风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付出、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品德高尚的师德先进典型,树立起崇高的教师形象。 “用慈母般爱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里的部分学生由于住宿在校,他们远离父母,有的学生年龄较小,日常生活只能由老师来照顾。在这里老师们为了照顾学生,经常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经常是顾不上家里的事,学生们感冒了、发烧了、尿裤子都要悉心照料,切实做到了“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培养”,做到了“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以强烈的责任心教育学生成人成才”。学校不但要把学生招得进,留得住,还要力争使每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老师们几年如一日,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培养学生成人成材。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授课教师:冯宋彻) 在下列五道题中任选一道,字数不少于1500字。 1、谈谈你对高校教师职业的定位,并简要说明为什么。 2、有人将“优美”作为教师道德人格的最高境界,对此,你怎么看? 3、结合“师道尊严”这句古训,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公正原则的认识。 4、结合自己的想法,谈谈你对高校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的认识。 5、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提供科学服务、引领社会向正确方向发展。所以为了实现我国大学的教育目标,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教师的素质由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组成,高校教师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就是指品德。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是值得尊敬的,正所谓“见贤思齐”,他们潜意识里会去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身直、心正、说话有修养、行为光明磊落。教师作为塑造他人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塑造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印象。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塑造者。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崇高而清苦的职业,需要从业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强烈的事业心。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素质,对高校、教师、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素养论文文化素养论文

教师素养论文文化素养论文 教师文化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津冀地区所属部分学校为调查对象,剖析教师文化素养的现状,从而从理念、理论、制度三个层面提出教师文化素养培养的策略。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s' cultural literacy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teachers' cultural literacy from three levels of concept, theory and system, on the survey of some schools in Tianjin and Hebei. 关键词:教师;文化素养;现状;策略 Key words:teachers; cultural literacy; current status; strategy 0引言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那么正所谓“教人者先教己”,教师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具备多种素养,近几年,在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建设过程中,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文化素养培养,通过各种努力和探索,教师文化素养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总体上看还有相当差距。 1现状分析 1.1 现状本研究选取津冀地区所属部分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分层

次对教师文化素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在不断总结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分析,认为目前主要的不足是:对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文精神贫乏;文化底蕴不厚,视野不宽;追求科学精神的热情不高;对增强课程审美情趣的意识淡薄;教育方式单一,育人乏术。 1.2 成因分析 1.2.1 外因 1.2.1.1 社会因素当前社会变革剧烈,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的物质实体尽情享用、人的心灵又尽泄不满,人的眼睛目不暇接,人的心理却猝不及防,普遍的喧嚣和浮躁铺天盖地的压来,这些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也同样冲击着教育行业,部分知识分子选择了沉默、妥协,甚至是随波逐流,工作热情减退等。 1.2.1.2 学校因素主要体现为: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上:人文氛围不浓,人文关怀淡薄;手段上:管理模式不当,考核机制不健全。 1.2.2 内因——教师个人因素主要体现为:个人认识不足,或盲目自信;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系统理论知识;创新意识不强,不能与时俱进。 2教师文化素养培养策略 2.1 理念上: 积极传承文化理念,营造人文环境 2.1.1 转变理念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资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研究共5页word资料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研究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培育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因此,教师的发展,不论是专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素质的发展,都应当成为国家及教师个人关注的首要问题。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首次制定印发,彰显当前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清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修养”一词,来源于“修身”与“养性”的结合,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既包含了知识、技能方面的积淀和水平,又包含了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品质,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的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它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具体说来,它包含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只有真正献身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这既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必须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也才更值得社会尊重。

1.2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否热爱学生,这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教育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曾经有学者做过研究,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鼓励着学生不断进步。但是,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在表达对学生的热爱时,要尤其注意方式方法,老师在不经意间对学生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 1.3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每个学生,都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家长。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使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首先自己不能做。在高校中,大学生是一群思维敏捷、可塑性强的人群,他们同时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精通专业,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严谨治学,才能被学生所信赖和尊重,才能为学生作出表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4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递知识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导致了知识的发展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使自己能够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优秀例文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优秀例文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教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授者,不但要继承、创造、传播人类社会文明,而且要担当起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心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同时必须还要发展自己,所以有学者指出“教师的巨大作用在于作出榜样”[1]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学校中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自身需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必须不断学习并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忠诚,要热爱教育事业。第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才能以身作则教好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第三,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外延 教师的素养包括思想道德、情感指挥、身体技能等,我国2021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此规定:一是爱国守法;二是爱岗敬业;三是关爱学生;四是教书育人;五是为人师表;六是终身学习。教师个人的教授道德是教师个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内在性、自觉性、精致性等特点。它实际上是“教师德性”。“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是人类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好好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所以,教师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师德建设是实现教师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师德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而且要放眼于未来。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不仅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房展,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教师的修养

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其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人们都把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杆标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随着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教师素质及师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提升新时期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头等重要的大事。现就我个人对师德修养的理解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师德的重要性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贯彻以德育人的思想 首先要尊重学生,用爱的力量来教育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确切的说教师要爱孩子。若教师连起码的爱孩子的心都没有,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做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引导学生又是爱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任何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其次教师要重视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功能。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改进工作作风,以育人为己任,刚直不阿,廉洁从教,并以此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育人教材。德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这种巨大的作用又是以教师的才学为基础的,没有才学的德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外,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才学修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精湛的学识赢得学生。 三、在业务上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 如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走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教材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此,应该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应当离开讲桌,到学生群体中来,与学生距离更近一些,态度更加温和一些。二是教师应把课堂学习

教师的道德与修养

教师的道德与修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文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并不断使之丰富和发展,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使之得到延续和发扬。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未来的国际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轨道转变,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综合提高国民素质,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那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一、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首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其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命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培养出有利于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的接班人。 其二,教师要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修养。这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条件。教育工作是崇高的,教师的职业是最光荣的职业。古人曾用“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这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教育工作者。教师承担的历史责任,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直接教育和影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教师只有用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对于教师本身而言,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又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平凡和清苦中感到幸福和自豪,从而树立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增强作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师德的内容虽然广泛,但我认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为人师表与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内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为人师表。对教师来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内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需要无私奉献。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都愿意把自己的职业视为最光荣的职业,都乐意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的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诸多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前提,唯有热爱学生,才可能教育好学生,真诚的期待和发自内心的爱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魏书生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创造教书育人的奇迹,就在于他全身心地爱着他每一个的学生,他为了学生,可以忍受生活的种种不便,克服重重困难,牺牲自己,拯救学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圣洁的情感,也是教师的

教师素质论文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教师素质论文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提升自身品位服务全体学生 “品位”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教师的品位有着特定的含义,是教师的气质形象、生活情趣、人品修养、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教师的品位能把学生深深吸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师该如何提升自身的品位呢? 一、增强业务素养 首先,要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教育事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了解孩子的愿望与追求,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否则,在孩子眼里,我们就显得老土了。例如,湖北省阳新县组织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学习后,笔者在工作中都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觉得学生同自己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师生关系极为和谐。 其次,要巩固提高学识水平。这几年,社会上招聘教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求应聘者完成一份相应层次的试卷,以检测应聘者的知识水平。事实上,许多在职教师也难以完成。不少教师上课必带教师教学用书,批改练习必带参考答案就

是很好的证明。要对学生负责,不让学生囫囵吞枣,教师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再次,要吸收积累名师的教学经验、经典教学案例。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把学生教得昏昏欲睡,有的老师把学生教得生龙活虎,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艺术的差距。一名教师,倘能经常研究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如李镇西、魏书生等名师教学经验,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反思,其结果一定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写三年教案成不了名师,写三年反思一定会成为有名气的老师”。 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就会对所从事的工作形成高屋建瓴之势,“放得开,收得拢”,学生能在既定的时间里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少走弯路,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率,这样高品位的老师是每一位学生都拍手欢迎的。 二、完善自身人格 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

浅谈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运用这些修养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富有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有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应在理论学习中去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

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道德修养应注重内省和慎独 “内省”、“慎独”,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要注意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进行“内省”和“慎独”。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约束的,不自觉或自觉性不高就难以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慎独”,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要“慎独”。古人云:“为人师者可无慎耶?”教育劳动是教师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有机结合。每个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既具有重大的职责与义务,又拥有独立而自由地选择教育行为方式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论教师职业道德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__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四班 学号: 学生姓名: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 (3) 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必要性 (3)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4) 四、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5) 五、塑造教师职业道德 (6) 六、总结 (8) 参考文献 (9)

论教师职业道德 摘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在现代性条件下,道德与不道德成为判别人的道德行为的标准。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时,从思想到行为都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古老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活动是一种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劳动,因而教师职业道德有其突出的特殊性。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教师道德面临着学术腐败,诚信缺失,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的品质等问题。杜绝教师的道德缺失行为,对教师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师;诚信;途径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现代性条件下,以“合乎道德”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并不反对我们对教师提出的德性上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把教师的道德追求界定为道德崇高,但这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者说是人们的期望。

教师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教师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教师道德修养心得体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下面是带来的 教师道德修养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教师道德修养心得体会【1】 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决定了教师在道德水平上必然应高于 社会的人群。 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责,其教育学生的手段主 要是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理想和人格,其中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 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纯洁灵魂,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 我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 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 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 有道德的教师。 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 近有道德的学生。 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 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 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 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这是我加入教学教育工作领域来感触最深的。 只有大家相互信任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我感觉要成为师德高尚的老师,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 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 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 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努力学习职业教师道德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

生关系。树立发展的学生观,形成“以人为本”的育人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首先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发展中的人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极强的可塑性。其次,要树立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念。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第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要能够真正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树立新的育人观,教师对学生就会少一些指责和挑剔,多一份鼓励。 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关注,很可能在他以后的成长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只有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与培养的基本方法 庄浪电大学前教育(专)李娟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以及培养的基本方法,目的在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作详细的研究与剖析,使我们更全面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在对其培养的基本方法的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我们培养自身职业道德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位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方法 【正文】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作为教师职业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它不仅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必须,由于教师行业传道授业的特点,它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准教师的我们,也要立足于自身发展与为社会服务的角度,寻求培养自身职业道德的方法,更好地自我发展与全面发展。下面,我将从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与培养的基本方法两个角度浅析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观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 (一).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除具备一般职业应该具备的道德外,还应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具备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爱党爱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大旗,站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前沿。爱国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也就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就是师德之魂。 (二).无私奉献

我国杰出教育家扬昌济先生说:“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者,而实为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与此。”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有高尚的灵魂,卓越优异的道德风范,需要象太阳那样无私奉献自己的光与热。“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就是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较为盛行的现象,一些教师放弃了原有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工作中奉献讲的少,利益讲的多,甚至唯利就是图,唯钱就是举。例如现在很多学校出现的“红包热”便就是这种现象盛行的生动写照。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很多教师失去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但就是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因此,人民教师决不能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陷死在物质享受,“金钱至上”的泥潭里。 (三).勇于进取 所谓进取精神,指的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在事业与人生追求上奋发向上的意识与心态。教师劳动就是一种具有特殊职能的精神生产。教师劳动的这种特点,要求教师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倘若教师“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事实上,千百年来,人们总就是把勤奋好学作为对教师的道德评价的一条重要标准。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全新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先进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周期缩短。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必须让知识永放光明,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便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四).博爱宽厚 教师的工作对象就是富有感情、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宽厚仁慈的胸怀去辅导培养学生,应当就是一名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感情。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能诱发学生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