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二,“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第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第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离开对立看统一,或离开统一看对立都是错误的.不能把哲学上讲的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10.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第二,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即时时有矛盾.第三,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否认矛盾客观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用一点论或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也是错误的.

11.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第二,矛盾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根据.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依据.三是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错误倾向]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矛盾的做法,是错误和有害的.

12.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转化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错误倾向]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是错误的;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也是错误的.

1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错误倾向]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的均衡论是错误的;只抓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决次要矛盾的一点论,也是错误的.

14. 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第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一方面,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矛盾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准确把握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

[错误倾向]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混淆事物的性质的观点或做法都是错误的.

15. 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第二,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方法论]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给以充分重视.对外因,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错误倾向]割裂内外因辩证关系是错误的.其中:一是忽视内因的决定作用;二是忽视外因的作用.

16.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错误倾向]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错误的.其中:一是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二是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17.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的路,要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对新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应积极支持、扶植.

[错误倾向]割裂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是错误的.其中:一

是把事物发展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从而盲目乐观;二是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光明前途,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复习

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联系着(事物之间);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方法论: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先于人类产生,是客观的;人为事物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也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PS: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方法论: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反对只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1)相互区别:①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PS 注意这一方法论的分解: (1)整体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部分原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

不懂“矛盾”等于抛弃辩证法

【我的一本哲学社会科学书】 不懂“矛盾”等于抛弃辩证法 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通过翻阅《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我第一次知道了《矛盾论》。但是,对它的科学理解是从高中开始的。在刚恢复高考那些年,“哲学常识”是当时的高中政治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哲学道理,老师将《矛盾论》推荐给大家。通过阅读《矛盾论》等著作,我对哲学发生了兴趣,因此,1981年高考的时候,我选择了哲学专业。时至今日,我仍会经常翻阅《矛盾论》。 与毛泽东的另一篇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一样,《矛盾论》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错误而于1937年8月创作的。“两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 《矛盾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光辉篇章。它科学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的对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关系,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里,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老话题。例如,中国古代“白马非马”命题就触及了这一议题。德国哲人莱布尼茨在宫廷讲课中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旁听课的宫女们对此不以为然,纷纷走入御花园寻找两片相同的树叶,结果大失所望。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第一次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这一问题,但是,他认为特殊性是概念运动的“产物”。马克思将矛盾的特殊性看作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明确要求“把握特有对象的特有逻辑”,并将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针对把《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的错误,马克思辛辣地指出,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因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后来,恩格斯、列宁都丰富和发展了矛盾特殊性学说。 毛泽东把矛盾的特殊性作为一个专门的哲学范畴提升了出来,并使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完备的理论形态。他指出,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是要研究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进而,他还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把对抗和非对抗作为矛盾斗争的两种特殊形式。 实质上,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就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理论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看到一切都是以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必须坚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物而异;这样,才能避免犯“误置具体性的谬误”。在实践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坚持这一点,我们才夺取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 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选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班级:电子本科3班姓名:许桂忠学号: 13180386 原理说明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其中,关于矛盾普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表明: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 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 别的根据。 普遍的普遍性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涵共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这个道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 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这个道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 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给我们许多方法论的启示,教导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把握主要矛盾和 矛盾的主要方面,即要全面分析,又要善于抓重点,即所谓的“两点论”和“重 点论”相结合。 运用原理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分析 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这个问题上,“中国特色”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而“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普遍性。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鲜明的实例。我国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 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 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 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 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 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

生活中地辩证法生活中地矛盾及处理方法马原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矛盾有哪些 ●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作为一个能考进大学的学生来说,高中的他绝对不是完全属于那种只知道玩而讨厌学习的类型,除了非常勤奋刻苦之外,就是很有学习方法。所以,高中的生活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当时的我们就梦想着大学的天堂生活,梦想着大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梦想着大学……总之,那时的我们经过高考的洗礼,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是充满幻想。以为在大学里也没有很多课,没有很多作业,没有……可是,到了大学之后就会发现,原来现实中的大学与我们所想的完全不同。这里与高中相比是有很多不同,因为在这里上课前要急急地跑去占位子,唯一没变的就是食堂。面对自己神往已久但又似曾相识、相距太远的大学,心里不平衡了,麻木了,甚至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迷失自己。对于这种矛盾,有两种选择,一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新生活,确定自己的目标,定位自己,踏上自己所要走的路。二是看不清自我,想当然认为大学是绝对的自由天堂,依然迷失。 ●学习知识与工作锻炼的矛盾 大学并不只是一个只读书的地方,我想这是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这也是一个事实,除了学习知识外,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大学存在的重要理由。于是,大学里的学生联合会就比较正式,这里的社团就比较多样,这里的活动就比较丰富。当然,参与这些工作与活动的人也就多。可是,很多工作或活动就与自己的学习时间有冲突,是偏向于学习,还是工作呢?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就不同。作为

学生,理所当然是应该以学习为主,但我们会发现,书本上很多东西并不是马上学就能马上用得上的,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是需要锻炼与提高,可是学习搞不好,对自己的影响也不小啊。这样,两者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了,应该怎么样处理呢。从矛盾的“两点论”来说,我们在分析任何事物任何矛盾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双主的对立,也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学习与工作之间有冲突,但是也有统一,我们为什么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呢”。 思想素质与个人勇气的矛盾 以前大学生在人们的眼光都是天之骄子,现在却很不一样了。并不是现在的大学生素质降低了,只是人多了而已。不过,现在的大学生跟以前的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这个差距不是指文化知识。现在的大学生不像以前都是吃苦吃出来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全部的一切都靠自己打拼。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而且家庭条件都是大大地得到了提高,这些大学生们在家里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苦头。当他们遇到一些非正义的事情时,他们会有见义勇为的思想,甚至会种跑出去与之斗争的冲动。但是,毕竟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想到自己的人身安全,是见义勇为地与坏人作斗争,还是坐着装着没看见呢?这种矛盾会让他们的思想经过严厉的斗争。作为大学生,他们有这个素质和觉悟去,但是毕竟是没经历过世面的孩子,在家里也没吃过多大的苦,哪有这种勇气呢? 第三部分矛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练习 1.(2013重庆卷1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变化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4.(2013 上海单科2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下列情形符合“同一性”的是 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D.对立着的矛盾双方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5.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6.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化生万物。”这种朴素的阴阳和谐观符合 A.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树立全局观念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复杂性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诗词蕴涵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 ③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④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忘记悲伤的妇人 一个老妇人唯一的儿子死了,她非常悲伤。便请教一位灵修大师:“大师,有什么办法使我儿子复活吗?”大师说:“我有办法,但你要先去找一杯净水给我。这杯水必须来自一个从来没有过痛苦的家庭,有了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孩子。”老妇人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去寻找这杯水。可是,无论到了茅舍或华厦,乡村或城市,她发现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各自的痛苦。最后,她为了安慰别人的痛苦而忙碌着,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忘了找水的事。就这样,在她热心的付出中,丧子的哀伤悄悄地离开了她的心。痛苦和欢乐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一对矛盾,世界上的任何家庭都有痛苦和欢乐,都存在着矛盾。 【哲理启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事事有矛盾,而且时时有矛盾,采取回避、逃避的办法都是没有用的。只有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才能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

【政治】哲学中的矛盾观

【政治】哲学中的矛盾观 【知识链接】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只有形成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条件,矛盾双方才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发展的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①促

进事物的量变。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②实现事物的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根据含义判定——可靠的区分方法。主要矛盾是针对事物发展而言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针对事物性质而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根据材料侧重点判定——有效的区分方法。如果材料涉及促进事物的发展,侧重于解决问题(改造世界),则适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如果材料涉及事物的性质,反映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认识世界),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3.根据关键词判定——快捷的区分方法。题目中出现“抓重

点”“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题目中出现“抓主流”“抓本质”“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 二者均有两层含义。从定义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从性质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二者相互联结。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学说,实则为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把握存在的方式。辩证法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一种理论学说,一种科学的理论,它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的理论。辩证法最初是作为哲学特有方法而提出的,而作为哲学方法的辩证法是要对我们所知的一切进行彻底的、完备的、不容置疑的说明,而这种说明最终是通过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才得以实现的。 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通行教科书中普遍认为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来的,还有一种认为是辩证法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的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辩证法的普遍性贯穿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每一个原理,每一个问题的论证之中。”像这种通过通行教科书对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关系的理解,其实未尝不是用经验常识去解释辩证法的本质及其特点。这不是哲学式的证明,也就自然不能够充分的证明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深刻关系。另外针对把辩证法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的解释,它实则也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辩证法这一条线贯穿其始终。 然而,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中,是把辩证法排斥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外的。按照通常解释,哲学基本问题被分解为关于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本体论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认识论问题”。辩证法则变成与哲学基本问题无关的另一类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辩证法通常被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即关于“存在”的运动,主观辩证法是关于人类认识和人类思维的矛盾运动即关于“思维”的运动,这样辩证法就变成了关于“存在”和“思维”的实证知识。而关于“存在”和“思维”的实证知识是具体科学研究领域,不是哲学研究领域,哲学是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理论形态同样是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也就是揭示思维如何把握存在,人如何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的思维方式,因此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实际上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从经验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去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最深层的理论问题上即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去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就是从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的统一中去理解辩证法。作为哲学世界观的辩证法理论,它包含着两条基本的原则:“发展原则”和“统一原则”。“发展原则”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发展,“统一原则”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在发展中实现统一。如果离开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原则去讲发展,那么这种发展就是片面的发展,如果离开了思维和存在的发展原则去讲统一,那么就会是一种直接的、不变的统一,因此,只有把“发展原则”与“统一原则”联系起来,把存在的运动与思维的运动联系起来,也就是把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联系起来,才能构成作为“发展学说”的辩证法理论。同样,也只有把哲学基本问题与辩证法联系起来,从思维与存在的矛盾统一中去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才能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超越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回答。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课讲解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立 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①矛盾双方相 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 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 性。所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 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 下去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3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年份题型分 值 考点 2000年文科第33 题论述 题 10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 义 2003年第37题Ⅱ分析 题 10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2006年第34题分析 题 1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考点链接】 该知识点曾与以下考点结合命制分析题: 《政经》第四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特征和实质; 《世经》第三章: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世经》第五章:南北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其中包括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它要求我们把唯物辩证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创造出一种使矛盾双方可以长期共存的形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 基础,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是: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它们的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和特殊 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 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35.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年份题型分值考点 1997年文科第27题论述题1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 1998年文科第11题多选题 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2003年第16题多选题 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常用“有两”、“有对”、“有耦”等来说明矛盾的普遍性,用“相反相成”、 “相依相济”、“相形相生”、“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来阐明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用“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等来分析矛盾的解决方式。 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和谐的辩证法曾对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传统哲学中注重和谐统 一的矛盾观和“中和”、“中庸”之道,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以 及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6.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对立主要表现在: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是两者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核心之矛盾的基本属性

唯物辩证法核心之矛盾的基本属性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其中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如下为大家梳理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正如列宁所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马哲中的“矛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不同,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矛盾”常指冲突;当然,马哲中的“矛盾”也不同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结论与前提不相符的自相矛盾。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所谓辩证统一,即它们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的对立表现在:首先,同一性和斗争性分别描述的是矛盾双方之间不同的性质和趋势;其次,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关系表现在: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例题: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C.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答案】ABC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以不同的事物相互作用在一起就称之和(以它平它谓之和),和有了就产生新事物(和实生物)。如果只是相同的东西在一起,事物就不发展了(同则不继)。以和来指导生产,就能“丰长而物归之”。因此,ABC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以及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规律是我们马原考试的重点内容,除了选择题经常考查外,分析题也经常以矛盾规律的相关原理和内容为考查对象,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强理解,多做习题。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

2015届哲学主观题训练---矛盾观3

唯物辩证法主观题训练----矛盾观(三) 一、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试点推广类型的材料(一)典型例题 【例题1--2013安徽38】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

【例题1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例题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的试验田,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借鉴。近年来,从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到征收房改税,再到热议的“2017全国高考改革”,无一不是从上海先开始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上海改革试验的成果为什么可以推广运用。(10分) 【例题2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海通过试点探索营改增、房改税,和“高考改革”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方法,再指导全国其他地区的改革,促进我国各项改革的发展。 (二)总结规律

高考政治 哲学中的矛盾观

2012高考政治哲学中的矛盾观 【知识链接】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只有形成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条件,矛盾双方才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 贯通,规定了发展的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①促进事物的量变。在量变过程 的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根据含义判定——可靠的区分方法。主要矛盾是针对事物发展而言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针对事物性质而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根据材料侧重点判定——有效的区分方法。如果材料涉及促进事物的发展,侧重于解决问题(改造世界),则适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如果材料涉及事物的性质,反映人们对某 一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认识世界),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3.根据关键词判定——快捷的区分方法。题目中出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题目中出现“抓主流”“抓本质”“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则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 二者均有两层含义。从定义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从性质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二者相互联结。 ①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寓于”即“存在于”“包含于”的意思。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意指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不能认为一般包含个别、共性包含个性,因为共性撇开了事物的具体特点,只是概括、抽象了事物的共同点、共同本质。出现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对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含义理解不准,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或者“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也总是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一、基本概念: 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 二、重点难点辅导: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注意:第一,这是比较综合的问题,既要谈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又要讲内外因问题,如果出题只问其中一部分,那么回答所问的那部分即可。 第二,对于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考生容易记住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对立统一,但往往忽视二者的辨证统一、相互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运动这关键的一层含义。 2、矛盾问题的精髓: 要把握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3、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一,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

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第二,内外因辨证关系中不要以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并不等于内因决定外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基本概念: 联系,发展,运动,静止,规律,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注意:形而上学理解的同一,是一种绝对相同,是抽象的同一,是排斥差别的同一。现实中不存在这种同一。形而上学与唯物辨证论对立的焦点就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是包括差别、对立的同一。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注意:这条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的规律。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结合,由此推断事物的转化和发展。 3、规律及其属性 注意:第一,把握规律与认识、规律与真理的区别。规律指的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 2010-3-29 一、原理体系:略 二、原理表述: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 1、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不可分割,应全面看待二者关系,而不能割裂二者关系。 (三)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四)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要求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②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间的共性的错误倾向。 (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抓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七)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主流(多用于分析判断形势、评价人或事)。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不忽略次要方面,要重视支流。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八)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三、例题精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