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说题(高考24题)

高考物理说题(高考24题)
高考物理说题(高考24题)

物理说体稿-----高考第24题

一、试题特点及考察的能力

1.实体特点:以生活实际为例,在运动过程中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知识处

理实际问题。充分体现物理学科思想。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理论和实践紧密集合的特点。

2.注重图像,数形结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本题是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利用图像分析解决问题,从图像可以得到运动图景。第一阶段:不受空气阻力,菲利克斯将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位移

(39000-1500),重力加速度为10米每二次方秒。能很容易求出下落时间和

下落1.5米时的速度。第二阶段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菲利克斯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f=kv2)将增加。由mg-f=ma可知,a越来越小。第三阶段,当a=0时,即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数值可由图像直接读出。v maxy≈360米每秒。此后菲利克斯做匀速直线运动,即mg=kv2.即

可估算出空气阻力你的数k约为0.008kg/m。

3.注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考察

近年来,高考第24题的计算结果都比较繁琐。在本题第一步运算中t=50倍

根号3s。必须进一步化简。第二步中估算及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底蕴,才能进行正确作答。

二、本体知识延伸

原题仅考察必修一中运动学部分(自由落体运动)和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条件)两部分内容。

拓展一: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利用图像读出某一速度值,根据f=kv2求出该时刻空气阻力。再根据mg-f=ma.求出此时加速度问题。

拓展二:利用动能定理解题。利用图像读出两个位置速度时,例如,从静止开始,刚好到达最大速度过程中,一直下落高度。利用动能定理求阻力做功。

mgh+W f=1/2mv max2,即可求出阻力做功。

三、反思感悟

1、欣赏13.12.11.10年高考第24题,均以生产生活体育运动等实例为背

景,设立高考题。连续五年均以必修一知识设立试题。这就要求高三复

习时,着重落实必修一知识。运动学部分,物体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平

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

2、培养学生创建知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近五年的24题共同特点是要

求学生从繁琐的题目中获取重要的信息。作出简图后进行受力分析。抽

象出所需要的物理解题思想和物理公式,列方程后求解。

3、激发学生充满信心去处理本题。学生对必修一知识点掌握是高中最好

的。一般学生只要认真耐心自信的处理本题,均能得10分以上。高三

在复习中一定要加强必修一计算题训练力度,让学生把应该拿到的分一

定拿到手。

4、4、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能力。通过对比汾西近五年高考第

24题发现共行驶所用公式较简单。但计算结果较繁琐。在教学中一定

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夯实相应的数学知识。

附录:2014年高考物理24题

24.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 10/gm (1)忽略空气阻力,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到1.5km高度处所需要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阻力,学科网高速运动受阻力大小可近似表示为2 fkv,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

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着陆过程中,运动员所携装备的总质量100m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高中物理二十四种模型

高中物理二十四种模型 ⒈"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⒉"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⒊"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⒋"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 ⒌"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⒍"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⒎"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⒏"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⒐"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⒑"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 ⒒"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⒓"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⒔"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⒕"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⒖"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⒗"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⒘"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⒙"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⒚"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 ⒛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 21.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22.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23."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24.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高中物理力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 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 ) A .等于零 B .不为零,方向向右 C .不为零,方向向左 D .不为零,v 0较大时方向向左,v 0较小时方向向右 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弹簧,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处落下,从球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到最大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速度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B .加速度的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C .速度大小不断增大 D .速度大小不断减小 3.如图所示,三根横截面完全相同的圆木材A 、B 、C 按图示方法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 、 C 所受的合力大于A 受的合力 B .B 、 C 对A 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C .B 与C 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D .如果水平面光滑,则它们仍有可能保持图示的平衡 4.如图所示,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 推物块,物块仍静止不动。则 A .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小 B .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C .斜面对物块的静摩擦力一定变小 D .斜面对物块的静摩擦力一定变大 5.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1m 和2m ,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k 和2k ,上面C B A

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 .11k g m B .12k g m C .2 1k g m D .22k g m 6.目前,我市每个社区均已配备了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图示器材为一秋千,用两根等长轻 绳将一座椅悬挂在竖直支架上等高的两点.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如图中虚线所示,但两悬挂点仍等高.座椅静止时用F 表示所受合力的大小,F 1表示单根轻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与倾斜前相比( ) A .F 不变,F 1变小 B .F 不变,F 1变大 C .F 变小,F 1变小 D .F 变大,F 1变大 7.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始终保持静止,当力F 逐渐减小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 .物体受到的合力减小 D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8.如图,在倾斜的天花板上用力F 垂直压住一木块,使它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木块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 B .可能只受三个力作用 C .必定受四个力作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目录 第一章运动和力 (1) 一、追及、相遇模型 (1)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4) 三、斜面模型 (6) 四、挂件模型 (11) 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18)

第二章圆周运动 (20) 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20) 二、行星模型 (23) 第三章功和能 (1) 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1)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6) 三、人船模型 (9) 四、爆炸反冲模型 (11) 第四章力学综合 (13) 一、解题模型: (13) 二、滑轮模型 (19) 三、渡河模型 (23) 第五章电路 (1) 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1) 二、交变电流 (6) 第六章电磁场 (1) 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1)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 (7) 三、回旋加速模型 (10) 四、磁偏转模型 (15)

第一章 运动和力 一、追及、相遇模型 模型讲解: 1.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 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21v v -、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运动。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 即:d v v a ad v v 2)(2)(02 212 21-=-=--,, 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 v v a 2)(2 21-≥ 2. 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甲物 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t a v t a v v 2211-=-=共,求得 1 21 2a a v v t --= 在t 时间内

江苏新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2008年江苏名校高三物理考前模拟试卷 命题人:如皋中学物理教研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直角形支架,垂直固定放置,竖直杆AC 光滑,水平杆OB 粗糙。另有质量相等的小球PQ 固定在轻杆两端并分别套在AO 、BO 杆上。当轻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处于静止状态,若θ减小些,但PQ 仍静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竖直杆受到P 的压力增大 B .水平杆受到的压力增大 C .小球P 受到轻杆的支持力增大 D .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2.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体M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m 恰好能 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 力为F 1;若用平行力与斜面向下的力F 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 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 2;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推动物块,使物块减速下滑,斜面体还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 3。则( ) A .F 2>F 3>F 1 B .F 3>F 2>F 1 C . F 1=F 2=F 3 D . F 2>F 1>F 3 3.某人从手中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与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设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小球与天花板碰撞时间极短,若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损失,则下列图像中能够正确描述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手中的整个过程运动规律的是( ) 4. 如图 所示,图1、2分别表示门电路输入端A 、B 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3是表示门电路输出端Y 的电势 随时间变化的 关系,则应选用 哪一个门电路 ( )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F 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 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 方面。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 模型一:超重和失重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 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模型二:斜面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a θ

模型三:连接体 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2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12 m F m m m F ++ (2 0F =是上面的情 况) F=2 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 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2015高考物理第24题 力学计算题专题 整理

1.(2013·江西南昌二模,24)有一个冰上木箱的游戏节目,规则是: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箱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箱向前滑动,若箱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箱最后未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就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是长度为L1=7 m的水平冰面,选手们可将木箱放在A点,从A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箱,BC为有效区域.已知BC长度L2=1 m,木箱的质量m=50 kg,木箱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某选手作用在木箱上的水平推力F=200 N,木箱沿AC做直线运动,若木箱可视为质点,g取10 m/s2.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求: (1)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大小; (2)推力作用在木箱上的时间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1)设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F-μmg=ma1 解得a1=3 m/s2. (2)撤去推力后,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μmg=ma2 解得a2=1 m/s2 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间t内的位移为 x1=1 2a1t 2 撤去力F后木箱继续滑行的距离为 x2=(a1t)2 2a2 木箱停在有效区域内,要满足条件

L 1-L 2≤x 1+x 2≤L 1 解得1 s ≤t ≤ 76 s. 答案: (1)3 m/s 2 (2)1 s ≤t ≤ 76 s 1. 2010年第14题. (16分) 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小明和小阳观看后对此进行了讨论。如图所示,他们将选手简化为质量m=60kg 的指点, 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事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o ,绳的悬挂点O 距水面的高度为H=3m.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浮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计,水足够深。取中立加速度2 10/g m s =, sin 530.8=o ,cos530.6=o o (1) 求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对绳拉力的大小F ; (2) 若绳长l=2m, 选手摆到最高点时松手落入手中。设水碓选 手的平均浮力1800f N =,平均阻力2700f N =,求选手 落入水中的深度d ; (3) 若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松手, 小明认为绳越长,在浮台上的 落点距岸边越远;小阳认为绳越短,落点距岸边越远,请通过推算说明你的观点。 1. 2010年第14题【解析】 (1)机械能守恒 mgl (1-cos α)= 1 2 mv 2 ① 圆周运动 F ′-mg =m 2 v l 解得 F ′=(3-2cos α)mg 人对绳的拉力 F =F ′ 则 F =1080N (2)动能定理 mg (H -l cos α+d )-(f 1+f 2)d =0 则d= 1 2(cos ) mg H l f f mg α-+- 解得 (3)选手从最低点开始做平抛运动 x=vt H-l= 212 gt 且有①式

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全集(含答案)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二) 目录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2) 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7)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 (10)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参考答案 (14)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 (16)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参考答案 (18) 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 (19) 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云南等)参考答案 (22)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4)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28)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30) 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天津卷)参考答案 (33)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 理 (江苏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 ”表示中子的是 (A) X C He Be 1264294+→+ (B)X O He N +→+17842147 (C) X H Pt n Hg ++→+11202 7810204 802 (D)X Np U +→2399323992 2.为了强调物理学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纪念爱因斯坦,2004年联合国第58次大会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内容涉及狭义相对论、量子论和统计物理学,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某人学了有关的知识后,有如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所谓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C)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之增大 (D)质能方程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有简单的正比关系 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4.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o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0V V N A = (B)m V N A ρ= (C) m M N A = (D)0V M N A ρ= 5.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 1慢慢变到r 2,用E Kl 、E K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 (A)r 1r 2,E K1Era (D)r 1>r 2,E K1>E K2 6.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x10 —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 ·s ,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x10-10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高考常用24 个物理模型 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 个解题 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 方面。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 模型一:超重和失重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 速上升)F =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F a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m 模型二:斜面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tg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tg 物体静止于斜面 < tg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一cos ) 1

模型三:连接体 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 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 μ相同) 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m 1 记住:N= m F m F 2 1 1 2 m m 1 2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m 2 m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1F2 和m2F1 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 F 2 N m m 1 2 讨论:①F1≠0;F2=0 F=(m +m )a 1 2 F m1 m2 N=m a 2 N= m 2 m m 1 2 F ②F1≠0;F2≠0 N= m F m F 2 1 1 2 m m 1 2 ( F 是上面的情 2 0 F= F= m (m g) 2 m 1 m m 1 2 m 2 m 2 (m g) 1 1 m (m g) m (m gsin ) 1 2 2 1 况) F= m (m g) m F A B B

2020高考物理全国Ⅱ卷24题

微解题51 2020高考物理全国Ⅱ卷24题 24.(12分) 如图,在0≤x ≤h ,y -∞<<+∞区域中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可调,方向不变。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以速度v 0从磁场区域左侧沿x 轴进入磁场,不计重力。 (1)若粒子经磁场偏转后穿过y 轴正半轴离开磁场,分析说明磁场的方向,并求在这种情况下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B m ; (2)如果磁感应强度大小为m 2B ,粒子将通过虚线所示边界上的一点离开磁场。求粒子在该点的运动方向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及该点到x 轴的距离。 【答案】(1)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qh mv B m 0=(2)6 πα=,h d )32(-= 解析:(1)由于粒子向上偏转,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粒子经磁场偏转后穿过y 轴正半轴离开磁场,其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在y 轴上,当磁感应强度为B m 时,粒子的运动半径最大,此时轨迹圆与虚线边界相切。 R v m B qv m 200= 其中R=h 解得:qh mv B m 0= (2)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m 2B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仍在y 轴正半轴上,此时有:R v m B qv m ′ =2002 解得:R ′=2h 设粒子穿过图中P 点离开磁场,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设粒子在P 点的运动方向与x 轴正

方向的夹角为α, 由如图的几何关系有: h h α2sin = 解得:6 πα= 由如图的几何关系有,P 点与x 轴的距离: αh h d cos 2-2= 解得:h d )32(-=

高三物理高考第24题专练(一)教学提纲

高三物理高考第24题专练(一)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高三物理高考第24题专练(一) 1.(2013·山东卷)(1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 =0.4kg 的小物块,以V 0=2m/s 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 =2s 的时间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A 、B 之间的距离L =10m 。已知斜面倾角θ=30o ,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μ3 3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 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 最小?拉力F 的最小值是多少? 2.(2013·四川卷)9.(15分) 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 如下图2所示,停车线AB 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 间的距离为23m 。质量8t 、车长7m 的卡车以54km/h 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 ,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 (1)若此时前方C 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N 。求卡车的制动距离; (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 。为确保行人安全,D 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 1 2 3.(2013·大纲卷)24.(15分)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轨道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 s 。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火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 s 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轨道的长度为25.0 m ,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 ,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 (1)客车运行的速度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4.(2013·新课标Ⅰ卷)24. (13分) 24.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

高考物理说题(高考24题)

物理说体稿-----高考第24题 一、试题特点及考察的能力 1.实体特点:以生活实际为例,在运动过程中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知识处 理实际问题。充分体现物理学科思想。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理论和实践紧密集合的特点。 2.注重图像,数形结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本题是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利用图像分析解决问题,从图像可以得到运动图景。第一阶段:不受空气阻力,菲利克斯将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位移 (39000-1500),重力加速度为10米每二次方秒。能很容易求出下落时间和 下落1.5米时的速度。第二阶段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菲利克斯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f=kv2)将增加。由mg-f=ma可知,a越来越小。第三阶段,当a=0时,即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数值可由图像直接读出。v maxy≈360米每秒。此后菲利克斯做匀速直线运动,即mg=kv2.即 可估算出空气阻力你的数k约为0.008kg/m。 3.注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考察 近年来,高考第24题的计算结果都比较繁琐。在本题第一步运算中t=50倍 根号3s。必须进一步化简。第二步中估算及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底蕴,才能进行正确作答。 二、本体知识延伸 原题仅考察必修一中运动学部分(自由落体运动)和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条件)两部分内容。 拓展一: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利用图像读出某一速度值,根据f=kv2求出该时刻空气阻力。再根据mg-f=ma.求出此时加速度问题。 拓展二:利用动能定理解题。利用图像读出两个位置速度时,例如,从静止开始,刚好到达最大速度过程中,一直下落高度。利用动能定理求阻力做功。 mgh+W f=1/2mv max2,即可求出阻力做功。 三、反思感悟 1、欣赏13.12.11.10年高考第24题,均以生产生活体育运动等实例为背 景,设立高考题。连续五年均以必修一知识设立试题。这就要求高三复

高考物理模型之圆周运动模型

高考物理模型之圆周运 动模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 圆周运动 解题模型: 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1. 如图1.01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 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r 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刚好被拉直(绳上张力为零)。物体和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正压力的μ倍,求: (1)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12=g r 时,细绳的拉力F T 1。 (2)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232=g r 时,细绳的拉力F T 2。 图2.01 解析:设转动过程中物体与盘间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转动的角速度为ω0,则μωmg m r =02,解得ωμ0= g r 。 (1)因为ωμω102=g r ,所以物体所需向心力大于物与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则细绳将对物体施加拉力F T 2,由牛顿的第二定律得:F mg m r T 222+=μω,解得F mg T 22=μ。

2. 如图2.02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沿直径方向上放置以细线相连的 A 、 B 两个小物块。A 的质量为m kg A =2,离轴心r cm 120=,B 的质量为m kg B =1,离轴心r cm 210=,A 、B 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最大值为其重力的0.5倍,试求: (1)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0为多少时,细线上开始 出现张力? (2)欲使A 、B 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圆盘转 动的最大角速度为多大( g m s =102/) 图2.02 解析:(1)ω较小时,A 、B 均由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ω增大, F m r =ω2可知,它们受到的静摩擦力也增大,而r r 12>,所以A 受到的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ω再增大,AB 间绳子开始受到拉力。 由F m r fm =1022ω,得:ω011111 055===F m r m g m r rad s fm ./ (2)ω达到ω0后,ω再增加,B 增大的向心力靠增加拉力及摩擦力共同来提供,A 增大的向心力靠增加拉力来提供,由于A 增大的向心力超过B 增加的向心力,ω再增加,B 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如ω再增加,B 所受的摩擦力就反向,直到达最大静摩擦力。如ω再增加,就不能维持匀速圆周运

高考物理24题专练(运动学问题)分析

运动学问题 一、运动图像类 1.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后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x ——速度v 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 (1)在x —v 图象中,图线a 表示哪个质点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是多少? (2)求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a 1、a 2。 解:(1)设运动过程中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1、v 2,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有: 21 112v a x = 得:2 111 2v x a = (1) 可知其图象应为抛物线,且开口向上,故图线a 表示质点甲的运动 (3分) 2202 222v v a x -= 得:22 02 22 2v v x a -= (2) 可知其图象应为抛物线,且开口向下,故图线b 表示质点乙的运动,且当v 2=v 0时,x 2=0,从图象可知: v 0=4m/s (3) (3分) (2)由图象交点可知,v 1=v 2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且x=2m ,有: 2112v a x =,22 0222v v a x -=,解得: 20122()v a a x =+,a 1+a 2=4m/s 2 (4) (2分) 另据图象可知当v 1=6m/s ,v 2=2m/s 时,两质点的位移x ′相同,有: 2112v a x '=,220222v v a x '-=,解得:a 1=3a 2 (5) 联立(4)(5)可得:a 1=3m/s 2,a 2=1m/s 2 (6) 二、追击刹车模型 求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1)基本思路 (2)求解追及相遇问题的“三点技巧” 1.滑雪度假村某段雪地赛道可等效为长L=36m ,倾角为θ=37o 的斜坡。已知滑道的积雪与不同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现假定甲先滑下时滑板与赛道的动摩擦因数μ1=0.5,乙后滑时滑板与赛道的动摩擦

高考物理板块模型典型例题答案

1.(8分)如图19所示,长度L = 1.0 m的长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A的质量m1 = 1.0 kg,A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04.在A的右端有一个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现猛击A左侧,使A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υ0 = 2.0 m/s.B的质量m2 = 1.0 kg,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6.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2. (1)求B在A上相对A滑行的最远距离; (2)若只改变物理量υ0、μ2中的一个,使B刚好从A上滑下.请求出改变后该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求出一个即可). 2、(8分)如图13所示,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2.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g=10m/s2) (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3.(2009春会考)(8分)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长度L = 1.0 m.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 (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 (2)假设只改变M、m、μ、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 4.(2009夏)(8分)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 0.8 m. 质量m = 0.2 kg的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放在桌面A端.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F=0.8 N的水平向右的恒力,小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 当它经过桌面上的B点时撤去力F,一段时间后小物块从桌面上的C端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 BC = 0.5 m,小物块在A、B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2,在B、C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 (1)求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 (2)某同学作出了如下判断:若仅改变AB段的长度而保持BC段的长度不变,或仅改变BC段的长度而保持AB段的长度不变,都可以使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B A v0 L 图19 M F 图15 F h A B C 图15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精编)2020届高考物理专题二十四热学精准培优专练

培优点二十四热学 一、选择题,每题有3个选项正确。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与多晶体一样具有各向同性 B.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C.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互平衡时,分子间分子势能最小 D.温度相等的两个物体接触,它们各自的内能不变且内能也相等 E.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被压缩的同时放出热量,则气体内能可能减小 【答案】BCE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不一定都能自然发生 B.空中下落的雨滴呈球形是因为液体有表面张力 C.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分子的运动,能反应液体分子的热运动规律 D.一定量的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需要加热,是由于要增大分子势能 E.空调机作为制热机使用时,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室外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内,所以制热机的工作不遵循热量学第二定律 【答案】AB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为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图象,由图可知状态①的温度比状态②的温度低 B.图2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V图线,由图可知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图3为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D.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

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小 E .能量耗散反映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答案】ABE 4. 关于生活中的热学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夏天和冬天相比,夏天的气温较高,水的饱和汽压较大,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的绝对湿度较大 B. 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用镊子夹一棉球,沾一些酒精,点燃,在罐内迅速旋转一下再抽出,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增大 C. 盛有氧气的钢瓶,在27℃的室内测得其压强是9.0×106 Pa ,将其搬到-3℃的工地上时,测得瓶内氧气的压强变为7.2×106 Pa ,通过计算可判断出钢瓶漏气 D. 热量能够自发地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 E. 一辆空载的卡车停在水平地面上,在缓慢装沙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若把车胎内气体看成理想气体,则胎内气体向外界放热 【答案】ACE 【解析】夏天和冬天相比,夏天的气温较高,水的饱和汽压较大,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夏天的绝对湿度较大,A 正确;把罐扣在皮肤上,罐内空气的体积等于火罐的容积,体积不变,气体经过热传递,温度不断降低,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减小,火罐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B 错误;若不漏气,则气体做等容变化,由1212p p T T =,1221p T p T ==8.1×106Pa ,由于p 2 >7.2×106 Pa ,所以钢瓶在搬运过程中漏气,C 正确;热量只能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而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D 错误;汽车在缓慢装沙的过程中,压强增大,而气体温度不变,所以体积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不变,放出热量,E 正确。 二、计算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5. 如图所示,在长为l =57 cm 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细玻璃管内,用5 cm 高的水银柱封闭着50 cm 长的理想气体,管内外气体的温度均为33℃。 (1)现将玻璃管缓慢倾斜至与水平面成53°角,此时管中气体的长度为多少?

202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I第24题解法列举 新课标 人教版

202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I 第24题解法列举 试题: 24.(19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 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解法一:(国标) 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煤块的加速度a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 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 a g μ= (1) 设经历时间t 1,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 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v 0=a 0t 1 (2) v=at 1 (3) 由于a

解法二:(直接法) 设传送带加速到0v 的时间为1t 10 v t a = (1) 设煤块加速到0v 的时间为2t 2v t a = (2) [等效式:运用动量定理20mgt mv μ=] a g μ= (3) 皮带运动的总位移: S 1=01021()2v t v t t +- (4) [等效式:S 1=200210 ()2v v t t a +-] 煤块运动的位移: 2022v S g μ= (5) [等效式:0222v S t = 或运用动能定理0221 2 mgS mv μ= ] 黑色痕迹长度:12l S S =- (6) 由以上各式得: 2 000 () 2v a g l ga μμ-= (7) 解法三:(图像法) 煤块的加速度: a g μ= (1) 煤块加速到v 0 的时间:0 2v t a = (2) (以上两式的等效式:0 2v t g μ= ) 传送皮带加速到v 0 的时间:0 10 v t a = (3) 由此可得煤块与传送带运动过程的v —t v 煤块 t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物理第24题学习训练指导配套练习 Word版

高考第24 题学习训练指导配套练习 学校:姓名: 班级:考号: 1.某段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30m/s 一辆汽车以25m/s 的速度在该路段紧急刹车,滑行距离为6 2.5m。(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该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该汽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s 求该汽车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车停止运动的距离) 2.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 首飞成功后,拉开了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假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的滑跑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位移x=1.6×103 m 时才能达到起飞所要求的速度v=80 m/s,已知飞机质量m=7.0×104 kg,滑跑时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 倍,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飞机滑跑过程中 (1)加速度a 的大小; (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 3.小明以初速度v0=10m/s 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m=0.1kg 的小皮球,最后在抛出点接住。假设小皮球在空气中所受阻力大小为重力的0.1 倍。求小皮球: (1)上升的最大高度; (2)上升和下降的时间。 4.一质量m = 0.6kg 的物体以v0=20m/s 的初速度从倾角α= 30 的斜坡底端沿斜坡向上运动,当物体向上滑到某一位置时,其动能减少了?E k = 18J ,机械能减少了?E = 3J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m / s 2 ,求: (1)物体向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返回斜坡底端时的动能。

2 5. 如图所示为某滑雪赛道。长直助滑道 AB 与弯曲滑道 BC 平滑衔接,滑道 BC 高 h = 10m ,C 是 半径 R = 30m 的圆弧的最低点,质量 m = 60kg 的运动员(含滑板)从 A 处沿直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 下滑,加速度大小为 a = 4m/s 2 ,到达 B 点时速度v B = 20m/s 。取重力加速度 g = 10m/s . (1)求长直助滑道 AB 的长度 L ; (2)若不计 BC 段的阻力,求运动员在 C 点所受支持力的大小。 6.如图甲所示,一倾角为 37°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现将一质量 m =1 kg 的小物体抛上传送带, 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 g =10m / s 2 , sin 37?=0.6 , cos 37?=0.8 :求: (1)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 0~8 s 内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7.如图为“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着陆最后阶段的示意图.首先在发动机作用下,探测器受到 推力在距月面高度为 h 1 处悬停(速度为 0, h 1 远小于月球半径);接着推力改变,探测器开始竖直下降, 到达距月面高度为 h 2 处的速度为v ;此后发动机关闭,探测器仅受重力下落到月面.已知探测器总质量为 m (不包括燃料),地球和月球的半径比为 k 1 ,质量比为 k 2 ,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 g , 求: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及探测器刚接触月面时的速度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