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料合成与制

备复习纲要

我们不是抄答案,我们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无机复习提纲编辑协会宣言

试卷构成:

填空:15 分

选择:7*2=14 分(共7 题,一题2 分)名词解释:5*3=15 分(共5 题,一题3 分)问答题:8+12*4=56(第一题8 分,其余四道题每题12 分)注:划线知识点为李老师审阅后所加,疑为重点,望各位复习时多加注意第1 章:经典合成方法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炉为:高温电阻炉

2电炉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

3电阻发热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硅碳棒1400C、硅化钼棒1700 C、钨丝1700C 真空、

5氧化物发热体:在氧化气氛中,氧化物发热体是最为理想的加热材料。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反应物结构状态物颗粒尺

2)反应寸及分布影响。

7化学转移反应:把所需要的沉积物质作为反应源物质,用适当的气体介质与之反应,形成一种气态化合物,这种气态化合物通过载气输运到与源区温度不同的沉积区,再发生逆反应,使反应源物质重新沉积出来,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化学转移反应。

8化学转移反应条件源区温度为T2,沉积区温度为T1 :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

则r H m为正,当T2> T1时,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即从左往右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容易进行,物质由热端向冷端转移,即源区温度应大于沉积区温度,物质由源区转移至沉积区。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r H m为负,则应控制源

区温度T2小于沉积区温度T1,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由源区向沉积区得转移。如果r H m近似为0,则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进行化学转移。

9低温合成中,低温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恒温冷浴②低温恒温器

10高压合成:就是利用外加的高压力,使物质产生多型相转变或发生不同物质间的化合,从而得到新相,新化合物或新材料。

种类:①静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②动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第2章:软化学合成方法

1软化学合成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克服固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势垒,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逐步地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制备新材料的方法。

2软化学法分类:溶胶——凝胶法,前驱物法,水热/ 非水溶剂热合成法,沉淀

法,支撑接枝工艺法, 微乳液法, 微波辐射法, 超声波法, 淬火法, 自组装技术, 电化学法等等。

3 绿色化学: 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 ,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换过程中充分利 用原料中的每个原子,实现化学反应中废物的“零排放” 。因此,既可充分利用 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4 软化学与绿色化学的关系: 两者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软化学强调的是反应 条件的温和与反应设备的简单,从而达到了节能、高效的目的。在某些情况下这 也是经济的、洁净的,这是和绿色化学相一致的。而在有些情况下,它并没有解 决经济、洁净的问题。绿色化学是全方位地要求达到高效、节能、经济、洁净。 可以预见,软化学与绿色化学将会逐渐趋于统一。

5 溶胶——凝胶法的过程: 用制备所需的各液体化学品(或将固体化学品溶于溶 剂)为原料,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经过水解、缩合(缩聚)的化学反 应,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过陈化,胶粒间逐渐聚合,形成凝胶。凝 胶再经过低温干燥,脱去其溶剂而成为具有多孔结构的干凝胶或气凝胶。最后, 经过烧结,固化,制备出致密的氧化物材料。

6 溶胶是否能够向凝胶转变取决于胶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否能克服凝聚时的势垒。 因此,增加胶粒的电荷量,利用位阻效应(粒子周围加上高分子链,防止相互结 合)和溶剂化效应都可以使溶胶更稳定,凝胶更困难,反之则容易形成凝胶。

7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 5 个阶段 :前躯体—溶解—水解—缩聚—老化

8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 块体材料,多孔材料,纤维材料,复合材料,粉体材 料,薄膜及涂层材料。

9 低热固相反应机理: 固相反应的发生起始于两个反应物分子的扩散接触,接着 发生化学作用,生成产物分子。此时生成的产物分子分散在母体反应物中,只能 当做一种杂质或缺陷的分散存在, 只有当产物分子聚集到一定的大小, 才能出现 产物的晶核,从而完成成核过程。随着晶核的长大,达到一定的大小后出现产物 的独立晶相。可见,固相反应经历了扩散——反映——成核——生长的过程。

10固相反应过程(规律):①潜伏期 ②无化学平衡 ③拓扑化学控制原理 ④分 步反应 ⑤嵌入反应

11 低温固相反应潜伏期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产物成核越快, 反映的潜伏期就越短,反之则潜伏期就越长。当低于成核温度 Tn 时, 就不能发生 12 固相法包括: 固相反应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机械化学合成法

13水热与溶剂热合成: 是指在一定温度(100―― 1000 C )和压强( 100MPa 条件下利用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合成。

14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与与固相反应合成研究的差别在于反应性不同。

性主要反映在反应机理上, 固相反应的机理主要是以界面扩散为特点, 剂热合成反应主要以液相反应为特点。 显然,不同反应机理可能首先导致不同结 构的生成,此外即使生成相同的结构也有可能由于最初的生成机理的差异而为合

固相反应 1MPa — 这种反应 而水热溶

成材料引入不同的基因,如液相条件声场完美晶体等。

第 3 章:特殊合成方法

1 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定义: 在高真空或者介质气氛下点燃原料引发化学反应,反 应放出的热量使得邻近的温度骤升而引起新的化学反应, 并以燃烧波得形式蔓延 至整个反应物。当燃烧波向前推进的时候,反应物逐步反应而变成了产物。

2 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优点: ( 1)节约能源,利用外部能源点火后,仅靠反应放出 的热量即可使燃烧波持续下去; (2) 反应迅速,其燃烧波蔓延速度最高可达 25cm/s ; (3)反应温度高,反应体系中的大部分杂质可以挥发掉,因此产物的纯 度很高。(4)SHS 还能制取具有超性能的材料。设备、工艺简单;不仅能生产粉 末,如果同时施加压力,还可以得到高密度的燃烧产品

3 SHS 分为自蔓延和热爆

4 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类型:

反应 5 SHS 分类:SHS 制粉技术、 6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特点 : 时间,能源利用充分,产量高; 及固溶体之外,还可以形成复杂相和亚稳相; 压力,还可以得到高密度的燃烧产品。

题;( 7)不仅可以制造某些非化学计量比的产品、中间产物和亚稳相,还能够生 产新产品,例如立方氮化钽。

第 4 章:无机薄膜材料与制备技术 薄膜的物理制备方法:

1物理气相沉积(PVD :是指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如物质的热蒸发或者在受到粒 子轰击时物质表面原子溅射等现象,实现原子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转移的过 程。

具有的特点: (1)需要使用固态或者熔融态的物质作为薄膜沉积的源物资 (2) 源物质经过物理过程进入环境 ( 3)需要相对较低的气体压力环境 ( 4)在气相 中及在衬底表面并不发生化学反应。

种类 :蒸镀,溅射沉积,离子镀和离子束沉积

2 真空蒸镀: 在真空腔体之中,加热蒸发器中待形成薄膜的材料,使其原子或分 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汽流,入射到基片表面,凝固形成固态薄膜的方法。

3 分子束外延: 分子束外延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精确控制原材料的中性分子束 强度,在加热的基片上进行外延生产的一种薄膜制备技术。

4 溅射沉积法: 物质受到适当的高能粒子轰击,表面的原子通过碰撞获得足够的 能量而逃逸,将原子从表面发射出去的一种方式。

5 离子镀: 在镀膜的同时,采用带能离子轰击基片表面和膜层的镀膜技术,其目 的在于改善膜层的性能。

两种工艺; ①固 -固反应 ②固- 液反应 ③液-液反应 ④气-固

SHS 致密化技术(这三个是主要)。 设备简单,需要的能量少; (2) 节省 SHS 烧结技术、

( 1)工艺、 (3)产品具有高纯度; (4)反应产物除了化合物 5)不仅能生产粉末,如同时施加 6)如要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引起什么问

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

1化学气相沉积(CVD :在一个加热的基片或物体表面上,通过一种或几种气态

元素或化合物产生的化学反应,而形成不挥发的固态膜层或材料的过程。

2影响沉积膜质量的因素: ①沉积温度T 沉积②反

应气体的比例及浓度 ③基体对 沉积膜层的影响 3优势:①膜层厚度高,很致密,容易形成结晶定向好的材料

下制备难熔物质③可人为掺杂 4缺点:T 基体高,V 沉积低,设备较电镀法较复杂,难于局部沉积,

应用不如蒸镀、溅射广泛。 5溶液镀膜法:化学气相沉积包括热CVD 等离子体CVD 及光

法包括化学镀膜法、溶胶一一凝胶法、阳极氧化技术、电镀技术、 6等离子体:又叫电浆,是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 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

7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的组成: ①反应气体和载气的供给和计量装置;②必要的加 热和冷却系统;③反应产物气体的排出装置。

第5章:先进陶瓷和新型耐火材料的制备

1沉淀法: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当的 沉淀剂(0H- C2O42-、CO32等)后,于一定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 性的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 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 洗去,再将此沉淀物进行干燥或煅烧,从而制得相应的超细陶瓷粉体。

2共沉淀法(定义or 原理):含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所有离子完 全沉淀的方法叫做共沉淀法。

3沉淀法分类及其特点: ①直接沉淀法:直接沉淀反应具有非平衡特点,得到的 纳米粒子粒径分布宽,容易团聚,粒子的分散性也较差。②均相沉淀法:沉淀是 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使沉淀剂慢慢生成, 从而克服了由外部向溶液中加沉淀剂

而造成的沉淀的局部不均匀性, 导致沉淀不能再整个溶液中均匀出现的缺点。

均 匀沉淀反应具有非平衡或接近平衡的特点,得到的纳米粒子密实、粒径小、分布 宽,团聚较少。③共沉淀法:可以分为单相共沉淀和混合物共沉淀。按照沉淀剂 加入的顺序可以分为顺序共沉淀,反序共沉淀,并流共沉淀。顺序共沉淀常用于 制复合纳米微粒,但因沉淀有先有后而使产物不均匀。 反序共沉淀因为沉淀剂过 量,金属离子浓度超过溶度积,产物中各组分分散均匀。并流共沉淀整个过程中

沉积 ②能在较低温度

有一定毒性,

CVD 等;溶液镀膜 LB 技术等。

各离子浓度相同,生成的粒子在组成、性质、大小、分布上差异较小。

4凝胶注模成型:在低粘度高固相含量的料浆悬浮液中加入少量的有机单体,然

后利用催化剂及引发剂,使悬浮体中的有机单体聚合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液态浆料原位固化成型,然后再进行脱模、干燥、去除有机物、烧结,得到所需的陶瓷零件。

5直接凝固注模成型原理:基于内部化学反应使分散颗粒的表面电荷降低,进而悬浮体变得不稳定的机制。利用生物酶催化有机物质分解反应或者有机物质慢速自分解反应等方法,使预先加到浆料中的少量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放出一些H30+

0H或者高价金属离子,从而改变悬浮液PH值或改变浆料中的离子浓度,使双电

层的电位接近于0,从而使高固相含量的陶瓷浆料注模前反应缓慢进行,浆料保持低粘度,注模后反应快速进行,浆料凝固,使流态的浆料成型为固态的坯体。

6直接注模成型的特点:(1)可成型出高固相体积分数(55%^70%且显微结构均匀的复杂形状的陶瓷制品,特别适用于大截面尺寸的试样;

(2)不需加入粘结剂,不需要或只需少量的有机添加剂(?%,坯体不需脱脂,体

密度均匀,相对密度高(55%?70%;

(3)化学反应可控制。即浆料浇注前不产生凝固,浇注后可控制反应进行,使浆料凝固。同时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并且产物对坯体性能或最终烧结性能无影响;

(4)模具结构简单,模具材料选择范围广模:塑料、金属、橡胶、玻璃等均可应用,加工操作简单,成本低。

7反应热压烧结:针对高温下在粉料中可能发生的某种化学反应过程,因势利导,

加以利用的一种热压烧结工艺。

8反应热压烧结可分为相变热压烧结、分解热压烧结、分解合成热压烧结。

9反应热压烧结的推动力:表面自由能、机械推动力和化学反应能。

10微乳液:微乳液是由水、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低粘度、各相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O/W是水包油W/O是

油包水

第6章晶体材料的制备

1人工晶体:使用人工方法合成出的晶体。

2压电晶体:当对某些晶体挤压或拉伸时,该晶体的两端就会产生不同的电荷,

这种晶体就叫压电晶体。

3闪烁晶体:在高能粒子的撞击下,能将高能粒子的动能变为光能而发出荧光的晶体,称为闪烁晶体。

4均匀成核:成核过程中,在亚稳相系统中空间各点出现稳定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

5非均匀成核:成核过程中,稳定相优先地出现在体系中的某些局部区域。

6水溶液生长法维持过饱和度的方法: 1)根据溶解度曲线,改变温度;(2)采 取各种方法,减少溶剂,改变溶液成分; (3)通过化学反应控制过饱和度;(4) 用亚稳相控制过饱和度。 7降温法的原理:利用物质较大的正溶解度温度系数,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逐渐降 低温度,使析出的溶质不断地进行生长。 适用范围:溶解度和温度系数都较大

的物质,并需要一定的温度区间。而这一温度区间是有限制的,温度上限由于蒸 发量过大而不宜过高,温度下限太低,晶体生长不利。一般来说,比较合适的起 始温度是50――69C ,降温区间以15――20C 为宜。

8流动法:

优点:(1)生长温度和过饱和度都固定,使晶体始终处在最有利的温度和最合适

的过饱和度下 生长,避免了因生长温度和过饱和度变化而产生

的杂质分凝不均 匀和

生长带来缺陷,使晶体完整性良好。 (2)生长大批量的晶体和培养大单晶不受溶解度和溶液体积影响,但受生长容

器大小的影响。

缺点:设备比较复杂,调节三槽之间的温度梯度和溶液流速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 定的经验。 9蒸发法的原理:蒸发法生长晶体的基本原理是将溶剂不断蒸发减少,使溶液 保持在过饱和状态,从而使晶体不断生长。

适用范围:溶解度较大而其温度系数

很小或者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物质。 10助熔剂法 分类:自发成核法、籽晶生长法

籽晶生长法:是在熔体中加入籽晶的晶体生长方法。 主要目的是克服自发成核时 晶粒过多的缺点,在原料全部熔融于助熔剂中并成为过饱和溶液后, 上结晶生长。包含:顶部籽晶法、底部籽晶法。 熔体生长方法:

1.正常凝固法(溶质保守系)

特点:在晶体幵始生长时,全部材料处于熔态(引入的籽晶除外) 中,材料体系由晶体和熔体两部分组成,生长时不向熔体添加材料,而是以晶体

的生长和熔体的逐渐减少而告终。

包含:提拉法,坩埚下降法,晶体泡生法,弧

熔法 2. 区熔法(溶质非保守系)

特点:固体材料只有一小段区域处于熔态。材料体系由晶体,熔体和多晶材料三 部分组成,体系中存在两个固——液界面,一个界面发生结晶过程,另一个发生 多晶原料的熔化过程,熔区向多晶原料方向移动,尽管熔区的体积不变,但实际 上是不断的向熔区中添加材料。生长过程以晶体的长大和多晶材料的耗尽而告 终。包含: 水平区熔法,浮区法,基座法,和焰熔法。 晶体在籽晶 ,在生长过程

关于粉体合成与制备大题(压轴题):

看PPT第5章相关例题。

有一个考点漏掉了

均匀成核和非均匀成核,其临界晶核半径r※相等,李老师再三强调,望各位注意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合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合成 课程编号:0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材料化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无机材料合成》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单晶材料的制备、薄膜的制备、非晶态材料制备、复合材料的制备、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结构陶瓷的制备、功能高分子的制备、催化材料制备、低维材料制备等,使学生获得先进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可适应化工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简单介绍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以及基本操作和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无机材料的制备方法、薄膜制备的溶胶-凝胶法、纳米晶的水热合成法、纳米管的气相沉积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的结果的正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深刻领会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无机材料合成(制备)方法与途径 实验仪器:计算机 实验内容:认识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各种元素、化学反应;相关中外文摘、期刊的查阅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无机材料合成的基本方法、途径与制约条件 实验二晶体合成 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晶体的生长 实验要求:了解晶体的基本分类与应用;熟悉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晶体合成的技术与方法。 实验三薄膜制备 实验仪器:压电驱动器、磁力搅拌器、烧杯 实验内容:薄膜材料的制备 实验要求:掌握薄膜材料的分类与应用;薄膜与基材的复合方法、途径以及制约条件; 实验四胶凝材料的制备

新型无机材料总结

新型无机材料总结 材料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必需的物质基础,与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种类日新月异,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加工和材料性能及应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讲主要介绍几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耐磨耐高温材料 碳化硅、氮化硼及Ⅳ~Ⅵ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与碳、氮、硼等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硬度大、熔点高的情诠,是重要的耐磨耐高温材料。 (一)碳化硅(SiC) 碳化硅的晶体结构和金刚石相近,属于原子晶体,它的熔点高(2827℃),硬度近似于金刚石,故又称为金刚砂。将石英和过量焦炭的混合物在电炉中锻烧可制得碳化硅。 纯碳化硅是无色、耐热、稳定性好的高硬度化合物。工业上因含杂质而呈绿色或黑色。 工业上碳化硅常用作磨料和制造砂轮或磨石的摩擦表面。常用的碳化硅磨料有两种不同的晶体,一种是绿碳化硅,含SiC 97%以上,主要用于磨硬质含金工具。另一种是黑碳化硅,有金属光泽,含SiC 95%以上,强度比绿碳化硅大,但硬度较低,主要用于磨铸铁和非金属材料。 (二)氮化硼(BN) 氮化硼是白色、难溶、耐高温的物质。将B 2O 3 与NH 4 Cl共熔,或将单质硼在 NH 3 中燃烧均可制得BN。通常制得的氮化硼是石墨型结构,俗称为白色石墨。另一种是金刚石型,和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原理类似,石墨型氮化硼在高温(1800℃)、高压(800Mpa)下可转变为金刚型氮化硼。这种氮化硼中B-N键长(156pm)与金刚石在C-C键长(154pm)相似,密度也和金刚石相近,它的硬度和金刚石不相上下,而耐热性比金刚石好,是新型耐高温的超硬材料,用于制作钻头、磨具和切割工具。 (三)硬质合金 IV B 、V B 、VI B 族金属的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由于硬度和熔点特别高, 统称为硬质合金。下面以碳化物为重点来说明硬质含金的结构、特征和应用。 IV B 、V B 、VI B 族金属与碳形成的金属型碳化物中,由于碳原子半径小,能填 充于金属品格的空隙中并保留金属原有的晶格形式,形成间充固溶体。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固溶体还能继续溶解它的组成元素,直到达到饱和为止。因此,它们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我们不是抄答案,我们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无机复习提纲编辑协会宣言试卷构成:填空:15 分 选择:7*2=14 分(共7 题,一题2 分) 名词解释:5*3=15 分(共5 题,一题3分) 问答题:8+12*4=56(第一题8 分,其余四道题每题12 分)注:划线知识点为李老师审阅后所加,疑为重点,望各位复习时多加注意第1 章:经典合成方法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炉为:高温电阻炉 2电炉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 3电阻发热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硅碳棒1400C、硅化钼棒1700C、钨丝1700C 真空、 5氧化物发热体:在氧化气氛中,氧化物发热体是最为理想的加热材料。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反应物结构状态(2)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影响。 7化学转移反应:把所需要的沉积物质作为反应源物质,用适当的气体介质与之反应,形成一种气态化合物,这种气态化合物通过载气输运到与源区温度不同的沉积区,再发生逆反应,使反应源物质重新沉积出来,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化学转移反应。 8化学转移反应条件源区温度为T2,沉积区温度为T1: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则 r H m为正,当T2>T1时,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即从左往右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容易进行,物质由热端向冷端转移,即源区温度应大于沉积区温度,物质由源区转移至沉积区。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r H m为负,则应控制源区温度T2 小于沉积区温度T1,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由源区向沉积区得转移。如果r H m近似为0, 则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进行化学转移。 9低温合成中,低温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恒温冷浴②低温恒温器 10高压合成:就是利用外加的高压力,使物质产生多型相转变或发生不同物质间的化合,从而得到新相,新化合物或新材料。 种类:①静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②动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 第2 章:软化学合成方法 1软化学合成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克服固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势垒,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逐步地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制备新材料的方法。2软化学法分类:溶胶——凝胶法,前驱物法,水热/ 非水溶剂热合成法,沉淀法,支撑接枝工艺法,微乳液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淬火法,自组装技术,电化 3绿色化学: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 ,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换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每个原子,实现化学反应中废物的“零排放” 。因此,既可充分利用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4软化学与绿色化学的关系:两者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软化学强调的是反应条件的温

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

实验名称: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制备为适应石油化工、冶金、化肥等工业的发展,研制耐高温涂料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一般涂料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热降解和碳化作用,导致涂层破坏,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耐高温涂料则具有相当的优势,其在高温条件下,涂层不龟裂、不起泡、不剥落,仍能保持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使物件免受高温化学腐蚀、热氧化、延长使用寿命。耐高温涂料被广泛应用于烟囱、高温蒸汽管道、热交换器、高温炉、石油裂解设备等方面,乃至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耐高温涂料品种较多,目前国内多使用有机硅耐高温涂料、酚醛树脂、改性环氧涂料、聚氨酯等高分子化学材料,其耐热温度一般都低于600℃,并且易燃烧,成本较高。相对而言,无机耐高温涂料却具有耐热温度高、耐热性好、硬度高、寿命长、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但是涂层一般较脆,在未完全固化之前耐水性不好,对底材的处理要强求较高。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机耐高温涂料的性能和应用。 2.掌握无机硅酸盐耐高温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所制备的硅酸盐耐高温无机涂料是使用无机物硅酸钠、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耐酸耐碱性好的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于需要的底材上,在一定温度下烘烤后,可形成致密、均匀、耐高温、抗氧化、耐老化、耐酸耐碱性能较好的涂层。 它是以硅酸钠和二氧化钛为成膜物质,通过水分蒸发和分子间硅氧键的结合所形成的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来实现成膜,对光、热和放射性具有稳定性,同时二氧化钛具有很好的着色力、遮盖力以及化学稳定性,故该涂料有优良的耐热和耐老化性能以及良好的附着力。三.实验试剂及器材: 实验仪器:马弗炉;胶头滴管;烧杯(100mL);电子天平;铁片;研钵;玻璃棒;钢尺;小刀;测试专用胶带。 实验试剂:Na2SiO3·9H2O(A.R);SiO2(A.R);TiO2(A.R);蒸馏水;6mol/L的HCl溶液;40%的NaOH溶液。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___第二章晶体结构

第 2 章结晶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重复排列,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空间点阵与晶胞: 空间点阵是几何点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晶胞:反应晶体周期性和对称性的最小单元 3.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 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 成配位关系的原子或离子连线所构成的几何多面体 4.离子极化: 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5.同质多晶与类质同晶: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化学成分相类似物质的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 6.正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正尖晶石是指2价阳离子全部填充于四面体空隙中,3价阳离子全部填充于八面体空隙中。 反尖晶石是指2价阳离子全部填充于八面体空隙中,3价阳离子一半填充于八面体空隙中,一半填充于四面体空隙。 二、填空与选择 1.晶体的基本性质有五种:对称性,异相性,均一性,自限性和稳定性(最小内能性)。 2.空间点阵是由 C 在空间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 A 原子 B离子 C几何点 D分子)3.在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中有面心立方密堆积和六方密堆积二种排列方式,前者的堆积方式是以(111)面进行堆积,后者的堆积方式是以(001)面进行堆积。 4.如晶体按立方紧密堆积,单位晶胞中原子的个数为 4 ,八面体空隙数为 4 ,四面体空隙数为 8 ;如按六方紧密堆积,单位晶胞中原子的个数为 6 ,八面体空隙数为 6 ,四面体空隙数为 12 ;如按体心立方近似密堆积,单位晶胞中原子的个数为 2 , 八面体空隙数为 12 ,四面体空隙数为 6 。 5.等径球体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两种: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一个球的周围有 8个四面体空隙、 6 个八面体空隙;n个等径球体做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 2n 个四面体空隙、 n 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体进行堆积时,大球做最紧密堆积或近似密堆积,小球填充于空隙中。

无机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发展

无机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机材料的制备,主要有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这些材料的制备都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介绍每一种材料的性质、应用、前景。并将一些新的金属材料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无机材料在原有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要,无机材料不再是传统的用法,各种新型的方法得到应用。例如,金属材料的制备、陶瓷工艺应用、高分子材料、晶体生长技术等。越来越多的材料使用新技术来研究,不只是无机材料这一方面。通常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1]。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些年来,我国的陶瓷工业有很大发展,可从以下3方面说明:一是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采用,例如高梯度磁场选矿及其它选矿技术的应用,使陶瓷生产使用的天然原料质量得到保证。二是对陶瓷材料的性能与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研究材料组分和结构技术与仪器的出现,使人们对陶瓷的认识进入了更高层次。三是新品种的开发[2]。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和需要,使得能充分利用陶瓷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开发出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应用的功能材料与结构材料。例如人造骨骼或器官的生物陶瓷,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的陶瓷部件等。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比一般有机化合物高得多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物质。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只

有几十到几百,高分子化合物是通过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上万甚至上百万的聚合物。巨大的分子质量赋予这类有机高分子以崭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压延成膜;可以纺制成纤维;可以挤铸或模压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以产生强大的粘结能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弹性形变;并具有质轻、绝缘、高强、耐热、耐腐蚀、自润滑等许多独特的性能。于是人们将它制成塑料、橡胶、纤维、复合材料、胶粘剂、涂料等一系列性能优异、丰富多彩的制品,使其成为当今工农业生产各部门、科学研究各领域、人类衣食住行各个环节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材料。 当今,在高新技术材料领域中,人工晶体作为一种特种功能材料,在材料学、光学、光电子、医疗生物领域有着广泛的作用。用于人工晶体生长的方法有多种,如:物理气相沉淀、水热法、低温溶液生长、籽晶提拉、坩埚下降等。其中水热法晶体生长可以使晶体在非受限的条件下充分生长,可以长出形态各异、结晶完好的晶体而受到广泛应用。水热法可用于生长各种大的人工晶体,制备超细、无团聚或少团聚、结晶完好的微晶。适合生长熔点较高,具有包晶反应或非同成分融化,而在常温下又不溶解各种溶剂或溶解后即分解,不能再结晶的晶体材料。与其他的合成方法相比,水热法合成的晶体具有纯度高、缺陷少,热应力小质量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热法合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人工水晶的合成、陶瓷粉末材料的制备和人工宝石的合成等领域。 1金属材料 1.1金属材料的性能 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对各种加工工艺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称为工艺性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⑴切削加工性能;⑵可锻性;⑶可铸性;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

2015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试卷A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试卷编号:A 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是非题(1分×23=23分,选全对或全错,计零分) 1 生长驱动力在数值上等于生长单位体积的晶体所引起的吉布斯自由能的降低。( √ ) 2 微波有很强的穿透力,微波加热时能深入到样品内部,其燃烧波首先从样品的表面向内部传播,最终完成微波烧结。( × ) 3 提拉法中旋转籽晶的目的是获得更好的温度和浓度的均匀性。( √ ) 4 热电偶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可直接与被测物质接触,不受环境介质如烟雾、尘埃、CO 2、水蒸气等影响,准确度较高。( √ ) 5 等离子体在CVD 中的作用是将反应气体激活成活性离子,提高低沉积温度;加速反应物表面的扩散作用,降低成膜速率。( × ) (提高) 6 降低到-150 ℃(123K)称为普通制冷或普冷,降低到-150 ℃至4.2K 之间称为深度冷冻或深冷,降低到4.2K 以下称为极冷。( √ ) 7 相比溅射成膜,蒸发法时,沉积原子的能量很低,一般不易形成形态3型的薄膜组织。( × )(T ) 8 在形态2和形态3型低温薄膜沉积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原子的扩散能力不足,因而这两类生长又称为低温抑制型生长。( × )(1和T ) 9 磁控溅射的缺点是靶材的利用率不高,一般低于40%。( √ ) 10 过冷度越大,越容易非均匀成核;凸面杂质形核效率最高,平面次之,凹面最差。( × ) 11直接凝固成型是依靠有机单体交联形成高聚物,温度诱导絮凝成型是依靠分散剂的分散特性。( × ) 12 不具挥发性FeO 和WO 3在HCl 存在时,生成FeCl 2 、WOCl 4、水蒸气,就可以通过相转移反应制得完美的钨酸铁晶体。( ) 13气体的低温分级冷凝就是气体混合物通过不同低温的冷阱而分离,气体通过冷阱后其蒸汽压小于13.33 Pa —冷凝彻底;大于13.33 Pa —认为不能冷凝,穿过了冷阱。 ( × ) 14 流动法比降温法有利于生长大尺寸单晶,蒸发法适合溶解度较大而温度系数很小的物质,凝胶法可在室温下生长一些难溶的或对热敏感而不便使用其他方法的晶体。( √ ) 15用单相共沉淀法制备出单一尺寸的球形氢氧化铝颗粒的关键是通过尿素,在水溶液中缓慢分解释放出OH-,使溶液中碱性均匀地、缓慢地上升,从而使氢氧化物沉淀在整个溶液中同时生成。( × ) 16 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思路是非均匀形核的推迟和均匀形核的避免。( √ ) 17 非晶态材料衍射花样是由较宽的晕和弥散的环组成,没有表征结晶态的任何斑点和条纹,用电镜看不到 学院 专业班 年 姓名 学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无机化学:第七章 晶体结构

第七章 晶体结构 二、离子晶体 3、离子极化理论 离子极化的定义——当离子中的电子置于外加电场中,离子的原子核就会受到正电场的排斥和负电场的吸引;而离子中的电子则会受到正电场的吸引和负电场的排斥,原子核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导致离子变形而产生诱导偶极。如图所示,此过程称为离子的极化。 离子极化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①离子的极化力;②离子的变形性。 ( a ) 无电场作用 ( b ) 外加电场作用 阳离子、阴离子既有极化力,又有变形性。 通常阳离子半径小,电场强,“极化力”显著。 阴离子半径大,电子云易变形,“变形性”显著。 A 、离子的极化力『主动』 定义:某种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 离子的极化力可以用“离子势(?)”或“有效离子势(*?)”来表示。 ?(或*?)→∞?离子极化力→∞。 定义式: =Z r ?(主要用于s 区,p 区) * *= Z r ?(主要用于d 区,ds 区) 式中Z 为离子电荷(绝对值), Z *为有效核电荷,r 为离子半径(pm ),常用 L.Pauling 半径。 离子的极化力与离子的电荷、半径以及离子的电子构型密切相关。 离子的电子构型 ①阴离子:ns 2np 6 8电子构型 ②阳离子价电子分布通式 离子电子构型 实例 1s 2 2(稀有气体型) Li +、Be 2+ ns 2np 6 8(稀有气体型) Na +、Mg 2+、Al 3+ ns 2np 6nd 1~9 9~17 Cr 3+、Mn 2+、Fe 2+ ns 2np 6nd 10 18 Ag +、Zn 2+、Hg 2+ (n-1)s 2(n-1)p 6(n-1)d 10ns 2 18+2 Sn 2+、Pb 2+、Bi 3+ a 、q →∞,0r →,电场强度→∞?离子极化力→∞; b 、离子电荷相同,半径相近时,离子的电子构型决定离子极化力的大小。(18+2)e ,18e ,2e >(9~17)e >8e ;『原因: d 电子云“发散”,对核电荷屏蔽不完全,使 Z *↑,对异号离子极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解答完整版

第一章晶体几何基础 1-1 解释概念: 等同点:晶体结构中,在同一取向上几何环境和物质环境皆相同的点。 空间点阵:概括地表示晶体结构中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结点:空间点阵中的点称为结点。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对称: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对称型: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伸轴)的集合为对称型,也称点群。 晶类:将对称型相同的晶体归为一类,称为晶类。 晶体定向:为了用数字表示晶体中点、线、面的相对位置,在晶体中引入一个坐标系统的过程。 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的集合。 布拉菲格子:是指法国学者A.布拉菲根据晶体结构的最高点群和平移群对称及空间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原则,将所有晶体结构的空间点阵划分成14种类型的空间格子。 晶胞:能够反应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单位。 晶胞参数: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的6个参数(a、b、c、α 、β、γ ). 1-2 晶体结构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哪种几何图形可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解答:⑴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①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②晶体的内部质点呈对称分布,即晶体具有对称性。 ⑵14种布拉菲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单位格子可以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1-3 晶体中有哪些对称要素,用国际符号表示。 解答:对称面—m,对称中心—1,n次对称轴—n,n次旋转反伸轴—n 螺旋轴—ns ,滑移面—a、b、c、d 1-5 一个四方晶系的晶面,其上的截距分别为3a、4a、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解答:在X、Y、Z轴上的截距系数:3、4、6。 截距系数的倒数比为:1/3:1/4:1/6=4:3:2 晶面指数为:(432) 补充:晶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其内部结构有什么关系? 解答:①自限性:晶体的多面体形态是其格子构造在外形上的反映。 ②均一性和异向性:均一性是由于内部质点周期性重复排列,晶体中的任何一部分在结构上是相同的。异向性是由于同一晶体中的不同方向上,质点排列一般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③对称性:是由于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对称。 ④最小内能和最大稳定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较之同种化学成分的气体、液体及非晶质体,晶体的内能最小。这是规则排列质点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的原因。 晶体的稳定性是指对于化学组成相同,但处于不同物态下的物体而言,晶体最为稳定。自然界的非晶质体自发向晶体转变,但晶体不可能自发地转变为其他物态。

仿生合成技术

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模仿生物矿化中无机物在有机物调制下形成过程的新合成方法———仿生合成。利用仿生合成技术制备的纳米微粒、薄膜、多孔材料等物质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潜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使得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技术已成为材料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仿生合成技术简介 仿生合成技术(Biomimetic Synthesis)是一种崭新的无机材料合成技术。90年代中期,当科学家们注意到生物矿化进程中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和复制构成了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一自然原理来指导特殊材料的合成时,仿生合成的概念才被提出。仿生合成技术模仿了无机物在有机物调制下形成的机理,合成过程中先形成有机物的自组装体,使无机先驱物于自组装聚集体和溶液的相界面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组装体的模板作用下,形成无机P有机复合体,再将有机物模板去除后即可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有组织的无机材料。模板在仿生合成技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模板的千变万化,是制备结构、性能迥异的无机材料的前提。目前用作模板的物质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可以形成胶束、微乳、液晶和囊泡等自组装体,生物大分子和生物中的有机质也是被选择的模板,此外利用先进光电技术制造的模板也被用来合成特殊的无机材料。 仿生合成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制备具有各种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无机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利用有机大分子作模板剂控制无机材料结构的仿生技术被视为近年来化学发展的新动态,通过调变聚合物

的大小和修饰胶体颗粒表面对无机材料形成初期实行“裁剪”,化学途径能够获得介观尺度的无机有机材料。近几年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已成为材料化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尽管目前有关仿生合成的机理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和探索,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仿生事成技术,更多的多功能无机材料将会诞生。 仿生合成材料的应用前景 仿生合成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有着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微米级仿生合成材料是极好的隔热隔声材料;具有纳米级精细孔结构的分子筛,可以根据粒子大小对细颗粒进行准确的分类,如筛选细菌与病毒;与催化剂相结合,这种材料可以实现反应与分离过程的有效耦合,如用于高渗透通量、高分离精度的纯净水生产装置;仿生合成的磷灰石材料是性能优异的新骨组织构造基架,有望用于骨移植的外科手术中;仿生合成制取的纳米材料在光电子等其它领域同样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充分发挥仿生合成技术在无机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潜力,仿生合成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仿生合成技术进一步工业化、产业化提供了过渡桥梁。 仿生合成技术的研究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突破了传统的仿生合成概念,对仿生合成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方法基础上的改进、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为仿生合成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KIM等人经过研究得出一种MIMIC(micromolding in capillaries) 新模板技术,制备了与模板图形相同的微观规则有序薄膜。TRAU M等人又在 KIM的基础上,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知识题目解析

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常用的硫粉是硫的微晶,熔点为11 2.8℃,溶于CS2,CCl4等溶剂中,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晶体?分子晶体 2.已知下列两类晶体的熔点: (1) 物质NaF NaCl NaBr NaI 熔点/℃993 801 747 661 (2) 物质SiF4SiCl4 SiBr4 SiI4 熔点/℃ -90.2 -70 5.4 120.5 为什么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 而且熔点递变趋势相反? 因为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所以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晶格能,NaF、NaCl、NaBr、Na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晶格能减小,所以熔点降低。分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随着SiF4、SiCl4、SiBr4、SiI4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力逐渐增大,所以熔点逐渐升高。 3.当气态离子Ca2+,Sr2+,F-分别形成CaF2,SrF2晶体时,何者放出的能量多?为什么?形成CaF2晶体时放出的

能量多。因为离子半径r(Ca2+)NaCl。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 (2)BeO的熔点高于LiF;由于BeO中离子的电荷数是LiF 中离子电荷数的2倍。晶格能:BeO>LiF。所以BeO的熔点高于LiF。 (3)SiO2的熔点高于CO2;SiO2为原子晶体,而CO2为分子晶体。所以SiO2的熔点高于CO2。 (4)冰的熔点高于干冰(固态CO2);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冰分子中具有氢键。所以冰的熔点高于干冰。(5)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每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同层碳原子之间存在大π键,大π键中的电子可以沿着层面运动。所以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属于采用σ键连接的原子晶体。所以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 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属原于晶体;×

第十四章 无机材料的制备

第十四章无机材料的制备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水泥、陶瓷、玻璃和耐火材料,将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它们的制备工艺原理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水泥的制备 主要讲授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方法、制备原理和工艺过程。 一.生产方法 水泥的生产方法可归纳为:两磨一烧。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按一定比例配合、磨细,并配合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称为生料的制备;生料在水泥窑内煅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称为熟料煅烧;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加适量混合材料或外加剂共同磨细为水泥,称为水泥粉磨。 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煅烧 1.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与化学变化 1.干燥与脱水 干燥即物料中自由水的蒸发,而脱水则是粘土矿物分解放出结晶水。 粘土矿物—高岭土在500-600℃下失去结晶水,主要形成非晶质的偏高岭土,因此高岭土脱水后活性较高,其反应式为: Al2O3.2SiO2.2H2O→Al2O3.2SiO2+2H2O 2.碳酸盐分解 生料中的碳酸钙在煅烧过程中发生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其反应式如下:

CaCO3→CaO+CO2 吸热反应 影响碳酸钙分解的因素: a.温度:高,分解速度增加 b.窑系统的CO2分压:通风良好,CO2分压低,有利于分解 c.生料细度、悬浮分散程度 d.原料的种类和性质。 3.固相反应 在碳酸钙分解的同时,石灰质和粘土质组分间,通过质点的相互扩散,进行固相反应,过程如下: ~800℃:CaO.Al2O3、CaO.Fe2O3、与2CaO.SiO2(C2S)开始形成800~900℃:开始形成12CaO.7Al2O3。 900~1100℃:2CaO.Al2O3.SiO2(C2AS)形成后又分解。开始形成3CaO.AlO3(C3A)和4CaO.Al2O3.Fe2O3(C4AF)。 1100~1200℃:大量形成C3A和C4AF,C2S含量达到最大值。 固相反应一般包含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提高质点的迁移速率、颗粒粒度的控制(窄分布,避免少量大颗粒的存在);生料的混合均匀,可以增大各组分间接触,也有利于加速固相反应;矿化剂的引入可以加速固相反应。 4.液相和熟料的烧结 通常水泥熟料在出现液相以前,硅酸三钙不会大量生成。到达最低共熔温度(约1250℃)后,开始出现液相。液相主要由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钙所组成,还会有氧化镁、碱等其它组分。在高温液相作用下,水泥熟料逐渐烧结,并伴随着体积收缩。同时,硅酸二钙与游离氧化钙都逐步溶解于液相中,以钙离子扩散与硅酸根离子、硅酸二钙反应,形成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硅酸三钙。反应式如下:

无机合成制备技术

1.高温合成(怎么获得高温,电阻发热材料有哪些,测量高温仪器,使用电阻发热体注意事项?) ①高温获得的方法电阻炉是最常用的加热炉,优点是设备简单、温度控制精确 ②几种重要的电阻发热材料 a.石墨发热体:在真空下可以获得相当高的温度(2500℃),但吸附、和周围气体结合形成挥发性物质,使加热物质污染,石墨本身在使用中损耗。b.金属发热体:在真空和还原性气氛下,钽、钨、钼适用产生高温(1650~1700℃)。在惰性气氛下钨管的工作温度可达3200℃。c.氧化物发热体:氧化物发热体是最理想的加热材料,但存在发热体和通电导线连接问题。 ③使用电阻发热体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发热体、数目设计电阻炉;氧化物发热体的电阻温度系数是负的;若各发热体并联使用,其中的发热体电阻值不同,电阻稍低的发热体会产生更多热量,被烧毁。因此,每个发热体尽量分开使用。例如:高温箱式电阻炉、碳化硅电炉、碳管炉、钨管炉、感应炉、电弧炉④测温仪表的主要类型:接触式:膨胀式温度计:液体、固体;压力表式温度计:充液体、冲气体;热电阻式:铂热、铜热、半导体热敏;热电偶:铂铑-铂、镍铬-镍硅(镍铝)、镍铬-康铜;非接触式:光学高温计、辐射高温计、比色高温计 ⑤热电偶高温计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热电偶高温计:①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易装配维护、使用方便②热惰性很小、热感度良好③可与被测量物体直接接触,不受环境介质影响,误差可控制在预期范围内④测量范围较广2000℃左右⑤测量信号可远距离传送,能自动记录和集中管理⑥注意环境气氛⑦避免侵蚀、污染和电磁干扰⑧不能在较高温度环境中长时间工作 光学高温计:①利用受热体的单波辐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原理进行高温测量。 ②不须与被测物质接触,不影响被测物质的温度场③测量温度高,范围广,700~6000℃④精确度高,±10℃⑤使用简便、测量迅速 ⑥还原剂的选择:根据G-T图选择还原能力强的金属;容易处理;不能和生成的金属形成合金;可以制得高纯度金属;副产物容易和制备的金属分离;成本尽可能低 2.高温下的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的机制和特点:该反应从热力学角度讲完全可以进行,但实际上在1200℃下几乎不能进行,在1500℃下反应须数天才能完成。 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①反应物固体表面积和反应物间接触面积②生成物相的成核速率③相界面间特别是通过生成物相层的离子扩散速率 固相反应合成的几个问题①反应物固体的表面积和接触面积②固体反应物的反应性③固相反应产物的性质 3.低温合成与分离 低温测量:低温热电偶、电阻温度计、蒸汽压温度计

新型无机材料

功能陶瓷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功能陶瓷是具有电、磁、声、光、热、力、化学或生物功能等的介质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主要包括铁电、压电、介电、热释电、半导体、电光和磁性等功能各异的新型陶瓷材料。它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移动通信、能源技术和国防军工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随着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功能陶瓷及其应用正向着高可靠、微型化、薄膜化、精细化、多功能、智能化、集成化、高性能、高功能和复合结构方向发展。 关键词:功能陶瓷材料;研究进展;趋势 利用陶瓷对声、光、电、磁、热等物理性能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而制造的陶瓷材料称为功能陶瓷。功能陶瓷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例如,根据陶瓷电学性质的差异可制成导电陶瓷、半导体陶瓷、介电陶瓷、绝缘陶瓷等电子材料。 功能陶瓷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从电介质陶瓷→压电铁电陶瓷→半导体陶瓷→快离子导体陶瓷→高温超导陶瓷的发展过程,目前己发展成为性能多样、品种繁多、使用广泛、市场占有份额很高的一大类先进陶瓷材料。近十年来,在人类社会对能源、计算机、信息、激光和空间等现代技术的迫切需求的牵引下,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纯超微粉体、厚膜和薄膜等制备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功能陶瓷在新材料探索、现有材料潜在功能的开发和材料、器件一体化以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成为材料科学和工程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成为现代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技术、激光技术等许多高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 当前功能陶瓷发展的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复合化,多功能化,低维化,智能化和设计、材料、工艺一体化。单一材料的特性和功能往往难以满足新技术对材料综合性能的要求,材料复合化技术可以通过加和效应与藕合乘积效应开发出原材料并不存在的新的功能效应,或获得远高于单一材料的综合功能效应。最近提出的梯度功能材料也可看作一类特殊的复合材料。功能性与结构性结合的材料,或者具有多种良好功能性的材料,为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促使产品向薄、轻、小发展提供了基础。当材料的特征尺寸小到纳米级,由于量子效应和表面效应十分显著,可能产生独特的电、磁、光、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功能陶瓷进入纳米技术领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如铁电薄膜和超细粉体的制备等。智能材料是功能陶瓷发展的更高阶段,它是人类社会的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料合成与制 备复习纲要 我们不是抄答案,我们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无机复习提纲编辑协会宣言 试卷构成: 填空:15 分 选择:7*2=14 分(共7 题,一题2 分)名词解释:5*3=15 分(共5 题,一题3 分)问答题:8+12*4=56(第一题8 分,其余四道题每题12 分)注:划线知识点为李老师审阅后所加,疑为重点,望各位复习时多加注意第1 章:经典合成方法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炉为:高温电阻炉 2电炉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 3电阻发热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硅碳棒1400C、硅化钼棒1700 C、钨丝1700C 真空、 5氧化物发热体:在氧化气氛中,氧化物发热体是最为理想的加热材料。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反应物结构状态物颗粒尺 2)反应寸及分布影响。 7化学转移反应:把所需要的沉积物质作为反应源物质,用适当的气体介质与之反应,形成一种气态化合物,这种气态化合物通过载气输运到与源区温度不同的沉积区,再发生逆反应,使反应源物质重新沉积出来,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化学转移反应。 8化学转移反应条件源区温度为T2,沉积区温度为T1 :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 则r H m为正,当T2> T1时,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即从左往右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容易进行,物质由热端向冷端转移,即源区温度应大于沉积区温度,物质由源区转移至沉积区。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r H m为负,则应控制源 区温度T2小于沉积区温度T1,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由源区向沉积区得转移。如果r H m近似为0,则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进行化学转移。 9低温合成中,低温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恒温冷浴②低温恒温器 10高压合成:就是利用外加的高压力,使物质产生多型相转变或发生不同物质间的化合,从而得到新相,新化合物或新材料。 种类:①静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②动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第2章:软化学合成方法 1软化学合成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克服固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势垒,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逐步地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制备新材料的方法。 2软化学法分类:溶胶——凝胶法,前驱物法,水热/ 非水溶剂热合成法,沉淀

简谈《无机材料制备技术》课程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谈《无机材料制备技术》课程的问题及 解决办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无机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中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玻璃、水泥、陶瓷等一些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一些新型的非金属材料,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由于学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对于无机材料的制备技术可能生疏难懂,不容易抓住学习的重点,这也将导致这门课的教学上出现问题。 1.《无机材料制备技术》改进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无机材料的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并且传统材料的典型制备工艺要么被新的制备技术与新的设备所取代而淘汰,要么自身进行了改进,以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无机材料制备技术》课程中,老师的教学通常是重视局部,轻视整体;重视特殊,轻视一般,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将会影响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工作。 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改变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是越来越快,在新形势下,该课程的教学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知识陈旧,结构单一,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 2.《无机材料制备技术》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由于《无机材料制备技术》这门课的知识面广,涉及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一些新型的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并且还有各类新型无机材料的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出来,旧的制备技术被替换,这也就将导致这门课的教学上出现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如下: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材料的制备工艺方面的工作,而现在《无机材料制备技术》的教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课程教授的知识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第二,《无机材料制备技术》课程的知识还是比较落后的,并且课程的知识点有相互重叠的地方。此外由于新产品,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这么课程也无法完全涵盖新的制备技术。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新颖,并且教学脱离实际,不能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对于该课程没

无机化学第三章

3-1 晶体 3-1-1 晶体的宏观特征 晶体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不论在何种条件下结晶,所得的晶体表面夹角(晶角)是一定的。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时,在未熔化完之前,其体系温度不会上升。只有熔化后温度才上升。 3-1-2 晶体的微观特征 晶体有各向异性。有些晶体,因在各个方向上排列的差异而导致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只有在单晶中才能表现出来。晶体的这三大特性是由晶体内部结构决定的。晶体内部的质点以确定的位置在空间作有规则的排列,这些点本身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称结晶格子或晶格。每个质点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称晶体的结点。每种晶体都可找出其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位,称为单元晶胞简称晶胞。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重复就产生晶体。故晶体的性质是由晶胞的大小、形状和质点的种类以及质点间的作用力所决定的。 3-2 晶胞 3-2-1 晶胞的基本特征 平移性 3-2-2 布拉维系 十四种不拉维格子 类型说明 单斜底心格子(N )单位平行六面体的三对面中有两对是矩形,另一对是非矩形。两对矩形平面都垂直于非矩形平面,而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β,但∠β≠90°。a0≠b0≠c0,α= γ=90°,β≠90° 正交原始格子(O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b0≠c0α= β= γ=90 ° 正交体心格子(P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b0≠c0α= β= γ=90 ° 正交底心格子(Q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b0≠c0α= β= γ=90 ° 正交面心格子(S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b0≠c0α= β= γ=90 ° 立方体心格子( B )属于等轴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是一个立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 = b0 = c0α= β= γ= 90 ° 立方面心格子(F) 属于等轴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是一个立方体。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

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材料合成与制备复习纲要 我们不是抄答案,我们只做知识的搬运工。 ——无机复习提纲编辑协会宣言 试卷构成: 填空:15分 选择:7*2=14分(共7题,一题2分) 名词解释:5*3=15分(共5题,一题3分) 问答题:8+12*4=56(第一题8分,其余四道题每题12分) 注:划线知识点为李老师审阅后所加,疑为重点,望各位复习时多加注意 第1章:经典合成方法 1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炉为:高温电阻炉 2电炉分为:电阻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 3电阻发热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硅碳棒1400℃、 硅化钼棒1700℃、 钨丝1700℃真空、 5氧化物发热体:在氧化气氛中,氧化物发热体是最为理想的加热材料。 6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1)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反应物结构状态 (2)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影响。 7化学转移反应:把所需要的沉积物质作为反应源物质,用适当的气体介质与之反应,形成一种气态化合物,这种气态化合物通过载气输运到与源区温度不同的沉积区,再发生逆反应,使反应源物质重新沉积出来,这样的反应过程称为化学转移反应。 8化学转移反应条件 源区温度为T2,沉积区温度为T1: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θ m r H ?为正,当T2>T1时,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即从左往右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反应容易进行,物质由热端向冷端转移,即源区温度应大于沉积区温度,物质由源区转移至沉积区。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θm r H ?为负,则应控制源区温度T2小于沉积区温度T1,这样才能实现物质由源区向沉积区得转移。如果θm r H ?近似为0,则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进行化学转移。 9低温合成中,低温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恒温冷浴②低温恒温器 10高压合成:就是利用外加的高压力,使物质产生多型相转变或发生不同物质间的化合,从而得到新相,新化合物或新材料。 种类:①静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②动态高温高压合成方法 第2章:软化学合成方法 1软化学合成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克服固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势垒,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和缓慢的反应进程中,以可控制的步骤逐步地进行化学反应,实现制备新材料的方法。 2软化学法分类:溶胶——凝胶法,前驱物法,水热/非水溶剂热合成法,沉淀法,支撑接枝工艺法,微乳液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淬火法,自组装技术,电化学法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