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研究报告

阅读教学研究报告
阅读教学研究报告

阅读教学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不定,忽而强调它的思想性,忽而强调它的文学性,忽而强调它的工具性,忽而强调它的人文性。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移”过来的讲读法深深地影响着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阅读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我校以教科研为先导,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学校把教育科研深入课堂教学领域,作为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与落脚点。我们选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重点,意在探寻一条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路子。我们学校,不仅领导层具有通过教育科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识和一定实力,还有一批有志于语文教改的教师。因此,开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有广泛的基础,有获得成果的可能。

二、课题界说

课题中的“阅读教学”包括以语文教材为内容的课内阅读教学和以教材外的读本为内容的课外阅读导读。“实践能力”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以说(口头表达)和写(书面表达)为主。本课题研究旨在探寻培养语言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要点

1.探索“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2.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途径。

3.研究扩展阅读(包括课外)的要求、指导方法、评价方法、阅读量等。

4.研究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阅读能力评价方法和体系。

四、研究过程

1.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我们就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认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改进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等问题开展全体语文教师作专题讲座。我们经常派教师参加各种有关阅读教学的培训活动。同时我们组织印发有关阅读教学改革的理论文章、经验介绍供教师学习。

不断的培训、学习、思考,使广大语文教师不仅认识自己平时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足,同时领会了阅读教学的性质、任务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

2.狠抓课堂教学,不断磨练。

(1)校内反复磨课。为了使“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体现出来,我们狠抓校内磨课:一是课题组内的语文教师相互听课、切磋;二是请骨干教师面向全校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三是请专家来校听课把脉会诊;四是请进修校教研员到我校活动,请市级语文骨干教师来我校听课指导;五是开展校内赛课活动。一系列的磨课活动使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课题组实验教师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接受课题阐述的理论,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把握凸现阅读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2)外出听课、赛课。我们不定期派教师参加进修校、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同时我们努力争取机会,派教师出去听旗内、市内、省内乃至国内名师的课。我们还把教师推出去,让他们参加各种赛课活动和好课评比活动,让他们在赛课中磨练成长

3.点面结合,探究规律。

(1)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我们在三年级、五年级各开设一个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师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投入实验。为了使“点”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我们在方方面面突出重“点”:一是请专家到校重点指导实验班教师,听课评课;二是派实验班教师接受专家辅导;三是多派实验班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四是给实验教师压担,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研究一个课题,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研究论文(总结)。在突出重点,使“点”上有明显的实验进展的基础上,我们要求以“点”带动“面”上的实验:一是“点”上教师去非实验班听课指点;二是“点”上教师与非实验班教师共同设计教案;三是“点”上教师与非实验班教师一起开展沙龙研讨活动。

(2)分项研究,探寻方略。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目的主要是探寻培养“实践能力”的方略。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根据总课题的研究要点分列出许多小课题。每一阶段(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抓住一个要点研究。实验老师根据要点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某一小点开展研究,这样既避免研究的无的放矢,也避免了研究的重复浪费。从课题研究至今,我们着力于两大方面的研究:一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二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和途径。以后我们将着力于以下两大方面的探究:一是扩展阅读(包括课外阅读)的要求、指导方法、评价方法、阅读量;二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4.学习反思,总结提高。为了使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实验班的语文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提升

教学素养,我们着力“三抓”:一抓学习。我们组织语文教师学习国内外关于阅读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和经验介绍,印发有关的材料供他们自学。同时,每学期学校都会出资订购有关专著供他们阅读。二抓反思总结。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五则教后记、四则语言训练范例、三则教育随笔、两个案例、一篇论文。三抓相互交流。我们努力为实验教师搭起相互交流的平台。

五、初步成果

1.提高了广大语文教师尤其实验部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有十余篇。

2.提高了学校的科研实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带动了其他学科的科研工作。

3.建立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内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读读、悟悟、说说、背背、写写,以读、背为基础,以感悟为催化,以说写为主要实践形式,相互影响,使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最终达到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和快速提高。当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不是所有的教材都有着五个教学环节,有的教材教学以积累为主,教学环节为读读、悟悟、背背;有的教材教学以口头表达为主,教学环节为读读、悟悟、说说;多数教材的教学环节为读读、悟悟、说说、写写。当然这并不是教学的固定程序,还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节。

4.摸清了说写训练的基本形式。(1)说话训练有直述故事、转换人称复述、想象口述场景、运用文中语言创造性复述故事等。(2)写话训练有写感受、体会,根据文中素材描述人物、场景画面,想象补白、续写等。

5.学生的语言表达(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张林芳

2013年1月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湖南省邵东三中课题组

自2004春—2006冬,我们邵东三中“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淘万漉”的辛苦,但也收获了“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现对三年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实验课题的界定

(1)现状的要求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可是,教学过程中严重的划一性和同步性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泯灭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论,已经不适合当今多元化个性、创新的社会现实。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已迫在眉睫。

(2)新时代的要求

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莲柯说:“所谓培养一个人,就是培养一个人的性格。”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更多适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个性的人才。而个性化阅读教学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时代要求而进行的课题研究。

(3)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样也是老师的个性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正是我们课题实验的重要目的。

基于上述背景,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课题”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确定了研究的子课题为“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什么是个性?所谓个性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语言和行为的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个性阅读”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个性研读”为重点,以学生主体个性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主动自由地进行语言实践、思维实践、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课堂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的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因材施教,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在这里我们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差别,认识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社会要求适应其能力水平进行教育,使其个人的独特的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得到全面发展,反对强求划一。在教学时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及各种能力。

二、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高中新课标”为具体的行动指南进行课题研究。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我们从报刊、网络、图书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并掌握他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要求实验教师运用座谈、访问、问卷测评等方式,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查研究活动,收集、记载、整理和分析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事实材料,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研究法:实验员精选了教材,针对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课文,设计了各具特色的“个性阅读”教学方案,从阅读教学中的途径、具体步骤等方面初步构思“个性阅读”的课堂模式,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组织听课、评课、实验员讨论、组员讨论以及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学生学习、听课、作业等具体情况,及时分析“个性阅读”的课堂实效性,通过实验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实证研究法:以实验学生为对象,选取典型的阅读材料片段,实验员运用创新特质的教法,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再到课后评价,进行“个性阅读”全程地跟踪分析评价,撰写成教学案例,为“个性阅读教学”模式的确立提供了实践依据。

我们在课堂上运用了许多的研究方法,我们本着求真知、寻规律、抓住本质、提炼纯度,去粗取精、比较归纳等理论指导下,确立了“个性阅读教学”的最佳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源于“发展论”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是教育改革的灵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新课程的这些价值追求落实在语文学科,就体现在2003年春季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其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研究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2、基于“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出于某种目的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活动,就是说,通过自主活动不仅认识和改造了客观世界,也作用于参与活动者本身,使之发展变化和进步。我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活动亲尝阅读的乐趣,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与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使语文素养与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和谐发展,形成优良个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通过这种“个性阅读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中进行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目标:

1、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论。

2、探索并构建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体系(目标、方法和模式)。

3、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参与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拟采取的对策:

1、更新传统的阅读教学理论。

2、搭建教师与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平台。

3、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合作与交流。

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的个性阅读教学来启示学生的个性阅读。通过课内的个性阅读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利用已有的知识、个人的情感阅历、积淀,去体验,去想象,去感悟,去升华,去创造。

2、培养学生自主、自由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突破阅读定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发现,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向教材、教师挑战,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启迪学生课外阅读。课内的教学不是终身教学,课内的教学在人一生中是短暂的,是有期限的,也是有限的,而课外的阅读要比课内阅读多而且长久,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课内的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使之具有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建立灵活多样的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建立灵活多样的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丰富阅读评价体系的理论。

研究原则及实验策略

自主性原则

(1)课内的自主: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让学生充分自读亲历阅读过程,自主的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深入探究、自主思考、自主体验、相互合作。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读书思路,主动设疑,明确读书指向。教师的自主性,我们不强求教师必须按顺序从第一课教到最后一课,而是由实验教师和学生任意选择课文进行研究教学,教师起调控和指导作用。如实验教师在上某篇课文之前先由科代表征求所有学生的意见,然后再进行实验教学,在具体的教法方面也与学生商量,最终采用大部分学生喜欢而又最有个性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这样真正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了张扬。

(2)课外阅读的自主:课内是个性阅读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但课外的阅读对课内的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课内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复述,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倡导学生在课外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和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兴趣、自主选择内容、方法、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总结讨论等方式,巩固和实践课内知识,提高课内阅读的水平,发展学生持续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方面,校领导也很重视,每年购置新书经费保证在五万元以上,阅览室全天开放。图书馆藏书已达十二万册,图书馆不仅全天开放而且积极向师生推荐新书,并每期开展两次“读书征文”比赛,并进行大力表彰与奖励。另外实验各班都贴有书目阅读表,对每位学生阅读书的多少和所写的读后感的篇数以及获奖的篇目都进行详细登记,这样对学生知识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大大的帮助了课内的教学,学生无论在阅读还是写作方面都收益匪浅。

民主性原则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的课堂氛围环境,是我们实验教师必须具备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对实验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进行个性阅读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能动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或由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要求,利用特定的文化语境,现实语境和“阅读期待”去感悟阅读对象的新的意义,并由次产生自己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体验、见解、感悟。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质疑解难,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充分体现课堂上的民主气氛。

激励性原则

个性阅读让学生畅所欲言的抒发个人的见解、感悟、体验,必然会有不合理、偏激甚至错误的见解,不能任期自流,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表扬其积极大胆思考问题、发表见解

的优点。让学生体会到课堂阅读以后确使自己在课堂上有收获,体验到阅读后的喜悦,感受到积极答问的荣耀,这样才会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才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比如一位教师在教曹操的《短歌行》的时候,一位学生大胆提出了“曹操究竟是能臣还是奸雄”的问题,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课文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很热烈,其中一位学生竟大骂曹操,骂其错杀吕伯奢全家,借刀杀人(弥衡),疑杀二蔡等曹操在《三国演义》里的丑行。这位教师没有责怪这位学生将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相提并论,而是引导学生对历史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区别,并与课文想结合,曹操的“忧思”,是忧人生短暂,忧人才来归,忧天下还未统一,这是英雄之忧,“治世能臣”之忧啊。我相信学生在这样开放性的课堂里收获一定多多。

实验教学策略

(1)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设课堂教学宽松环境,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

(3)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多元解读文本。

五、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的时间:2004年春——2006年冬

第一阶段:2004年春——2004年秋

主要工作:(1)调查研究和收集相关的资料,积累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行本课题的文献研究。如古人的:孔子的教学思想:书院式教学模式;现代的: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等的有关语录。外国的:赞诃夫、布鲁纳、杜威等的有关理论。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张鹏举顾之川马智军

组长:李振民申振

副组长:宁世新

成员:曾桂荣程金夫

课题研究小组

顾问:张鹏举顾之川马智军邓忠萍

组长:曾桂荣

副组长:程金夫

成员:宁如春陈群申毅李和珍李涓曾艳

华曾清凡

申高峰杨立峰申展清李菁虹刘荣华姚兴

民尹小林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领导小组非常重视,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了以学习“高中新课标”为主的“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完成了课题《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的理论构建。

(3)选定实验班级:高一(1)班、高一(5)班

高一(16)班、高一(18)班

高二(2)班、高二(6)班

(4)确定实验教师:曾清凡申国人李和珍杨立峰

李菁

虹刘荣华尹小林宁如春

阶段成果:初步界定了“个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基本上把握了实验课题的本质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个性阅读教学”的特点以及组员各自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最后写了读书心得体会和论文。

第二阶段:2004年秋——2005年秋

主要工作:精选典型的篇目进行“个性阅读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组织课题组内实验员、组员进行听课、评课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其实效性作出分析评价。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使“个性阅读教学”模式日趋成熟。

阶段成果:实验员每人精选了12篇课文分诗歌、小说、散文、小品文等进行教学设计,上了6次“个性阅读教学”研讨课;在上课、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对每一堂课的实效性作了认真分析评价,写了心得体会;将“个性阅读教学”模式有关方面的研究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写了教学论文;针对四种类型的文章选择典型的“个性阅读教学”片段撰写成了四个教学案例。举办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研讨会,并展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公开课,还组织了“三优”评比,展示课题研究初步成果并与市县级有关领导和专家一起参加总课题组的研讨和交流活动,接受了他们的宝贵意见,同时也得到其对课题初步研究的肯定。

第三阶段:2005年秋——2006年春

主要工作及阶段成果:综合每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写成课题研究报告。

(1)课题总结,将课题实践经验上升为课题理论成果。

(2)各实验教师将自己的专题研究经验上升为专题研究成果。

(3)总结研究所得的经验,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4)提交结题鉴定资料。

第四阶段:2006年2月——12月

课题鉴定与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

(1)将本课题的结题报告及鉴定资料上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申请验收与成果鉴定。

(2)正式出版本课题的书面成果。

(3)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4)加强课题管理。课题领导小组对整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实施总的领导,课题研究小组则对实验班和实验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同时得到了市县教研部门的指导,持续规范有序地进行了课题研究工作。

(5)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档案。

(6)积累实验资料: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研究重点,并有经验总结,每个专题研讨会都有全套资料,各个实验班有实验工作记载册。

(7)资料整理归档,阶段性成果物化。

课题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6)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和课外阅读。

(7)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这样个性化的阅读培养下,学生获得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交流合作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的发言论争,与人合作,善解人意,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8、教师的收获

(1)在实验中获得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第一手资料。

(2)增强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和素养都得到了提高。

(3)进行了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4)创建了一些有创意的个性阅读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如:自读自悟——生生讨论——学生质疑——师生讨论——感悟心得;自读——讨论——评价——规律——实践;预习搜寻——讨论交流——评价参照——体会拓展等等,这些模式是实验教师教改心血的结晶,突出了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培养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

(6)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7)推动了课改。我国的课程改革是顺应了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必然,是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而进行的,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正是为此目的而响应的,我们在教改实践中认真实践扎实研究,许多年轻教师,成为教学能手,课改先锋,成绩斐然,出现许多优秀典型,为下一轮教改提供了借鉴,有

力的推动了教学改革.

9、撰有:《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著作)

《高中语文个性阅读教学模式案例与分析集》(著作)

10、在各级比赛课中频频获奖:

2004年李和珍获省二等奖、李菁虹获省一等奖、宁如春获市特等奖

2005年刘荣华获市二等奖、闵跃辉获县一等奖

2006年陈群获省一等奖、

七、问题与思考

(1)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思考,进行个性化阅读,大胆的质疑,抒写个性心得,但有极少部分的学生,阅读层次低,读不出什么问题来,又加之有些学生胆子小,因此,这些学生成绩差,比普通班差的还要差些,这部分同学还需要教师作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2)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实验课中,学生提问或讨论的问题,有些实验教师认为与教参、大纲中提到的重要问题关系不大,学生又未提出来,因此,过多的担心学生考试成绩,这里首先不要背考试成绩的包袱,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质疑,关键是进行方法的传授,学生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其成绩自然会提高的。

(3)注意“放”与“收”的课堂把握。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有个性的阅读,放手让他们讨论,学生有可能海阔天空的说开了,有些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个度,一节课“打话盆火”去了,这要求教师及时的引导,正确的把握课的“放”与“收”,作到每节课有实效,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影响整个课堂学习质量,这方面将有待进一步研究实践。

三年的课题研究,使我们收益匪浅,我们对教育教学理论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总结,已经达到了初步的理性认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开阔了我们师生的眼界。当然“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学法的认识也应随着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科学的、和谐的氛围中感悟知识,获得方法,增强其文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品质个性,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是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终身追求。

课题虽然结题了,但并不等于我们课题研究的结束,成绩属于过去,探索的道路还相当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愿与各位同仁一起继续努力,为我们的教研教改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参考文献:

《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几个问题》(张鹏举)

《语文教学:个性与共性》(顾之川)

《高中语文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主编郭跟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组)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先从两个概念说起:①语文教学内容②文本解读。先说“语文教学内容”——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在教师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在学生开始学课文之前,他们是不知道的。其他学科中是不存“教学内容”不确定这一问题的,比方数学课,教什么直接反映在教材上,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样一个在其他学科里教师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造成的结果:一是泛化了语文的内涵,‘语文’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二是取消了文本的确定性,文本成为一只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成什么样子就捏成什么样子。”浙江师范大学李海林教授认为,这种“泛语文”、“反文本”倾向“对语文教育来说是致命的”,

“它从根本上把语文教育的实质性内容从内部掏空,使语文教育空壳化、空洞化、空虚化,使语文教育失去了作为一门课程的确定性和实在性。”

再说“文本解读”——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作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在文本的解读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学中,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往往无视或漠视阅读主体思维的个性差异,忽略了作品所蕴涵的丰富内蕴!一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教参偏离时,常常不能正确地加以评价、肯定和激励,而是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其余。这种文本解读的“概念化”“模式化”行为使语文教学陷入困境,扼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要将“发展个性”视之为语文课程本应具有的价值指向,在其实施建议中更是提出了诸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一系列具体要求。

浙江师范大学李海林教授直言,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不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而正在于教学内容:“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乱教。”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指出,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适当、教学方法不对路等问题,症结在以“教”的活动为基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常规的思路是“我就是要教这个”,“我就是要这样教”。一切都从“教”的角度考虑,而忽视了“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么学才好”。

上述描述引出这样一组问题: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如何确定?教师如何正确解读文本?如何才能把把备课的基点转移到“学”的活动上来?如何有效组织“学”的活动?这些都是指向新课程本质标志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这个课题试图着力解决的问题。改善语文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就阅读教学来说,合适的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师的文本解读。文本的教学解读,一要依据体式,二要根据学情,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这就是我们课题组提出的解决上述问题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的基本架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主要阅读教学理论

1、德国的阅读训练:培养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探索与创造的精神。一般采用布置题目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的办法,教师与学生平等发表意见并引导学生超越自己。

2、澳大利亚阅读观:提倡语篇教学和“语义场”观念。避免将作品分解得支离破碎;强调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在把握全文意思的基础上寻找重要信息。

3、英美阅读训练:扎实多样,注重创造性阅读。要求学生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从事阅读,去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答案,让学生充满活力和创造欲望并精神振奋。

4、其他国家的阅读教学:重视思考,评价多样,营造环境。(日本、前苏联、新加坡)

(二)国内阅读教学理论研究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当代阅读教学过程的改革探索,当以确立单元教学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单位,深入探讨单元教学的过程和模式为重要标志。其中,有这样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1、从师生教学活动的形式考察。2、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考察。

3、从阅读心理规律去考察。

4、综合型模式。当然从今天的角度去看,或多或少还有知识主体的影子,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以下四个变化:“阅读教学过程”这一观念扩大了,阅读教学是一个整体联系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动重心已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诸种活动,已经从外观形式向深层机制发展,比如说对阅读心理的关注;对阅读教学过程表述,已经从描述实践经验向着探索理论规律提高了,比如说建构阅读教学模式。近年来,语文教育理论界与学校围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

关的研究,撰写了不少文章。其中,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方面,一些语文教育专家进行较为深刻的理论思考,并且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探讨。有研究者从教学效率的要素进行科学的分析,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就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资源,对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度的因素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的实际操作性。

韦志成教授研究提出立足语文教学,依据心理学原理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创建语文教育心理学,使高中语文教学有了心理学的回答。伊道恩研究员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具体建构记叙文、说明文、论论文等阅读教学模式,模式的设计强调课堂互动,基于课堂交往等。刘芳、郑正良在《论接受美学视野下阅读范式的现代转型》一文中提出了“多元理解阅读范式”,该范式强调学生阅读主体地位,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能力的

培养。梁雪梅用德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的“涌现原则”和“约束原则”观照语文阅读教学,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整体”和“分析”作为教学的双翼。李海林就创造性阅读中要创造什么、用什么创造、怎样创造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了创造性阅读教学的途径关键是利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自主性阅读教学方面,“非指示性”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总体来说,目前我国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阅读规律与阅读教学策略讨论与探索上。讨论的话题有文本阐释策略、阅读期待、阅读初感、临读状态、问答对话、互文对读、个性化阅读、体悟式阅读等。同时,从阅读心理切入研究阅读教学受到了重视。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学术价值:①“依学情定起点,据文本体式定终点”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的视觉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这是落实课程改革精神的关键一环。新课程其实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比较完整。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的活动”这个基点上。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内含着课程的改革的新理念,也使新课程理念的现实化有了一个抓手、一个坚实的落脚点。②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研究存在以下弊端:其一,往往着眼于教师的教,较少关注学生的学;其二,往往着眼于教学方法,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本课题从教师备课角度出发,提出两个关注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依体式、依学情);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从“学”的角度考量教学有效性)。因此,该课题研究完善了课堂教学研究体系,更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应用价值:把“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混淆起来,往往导致教师以自己“教的活动”来代替学生“学的活动”,这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问题的症结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以教的活动为基点”,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善,取决于我们基点的改变。本课题对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旨在①帮助一线语文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革除语文课堂教学流弊,获得正确的学情观,进而在“正式的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课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对自身“教”加以正确的定位。②形成可供借鉴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实践案例。

四、课题研究基本内容

(一)主要概念界定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是王荣生教授提出的研究和解决“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的一种基本理路。依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辨识文本体式。文本体式,即文本的特定样式,好比如一个人,即有作为人的共性特征,又具有自己的个性风采。文本体式包含体变、本性、体貌三个基本要素,辨识文本体式,需要对这三要素加以系统的考量。

“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是王荣生教授提出的研究和解决“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的另一种基理路。学情,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应该包括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三大要素。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关键问题是做好学情分析,从备课层面讲,就要探测和分析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学习起点,而学习起点我们一般认为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时的基础、需要与准备,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以及课堂教学的起点。就阅读教学而言,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起点都应

该是具体的,也就是说,教师做学情分析,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泛泛而论,而是要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因此,所谓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备课时正确把握学生阅读“这一篇”课文时的阅读困难。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使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之背景,本课题重点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前者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后者主要指课堂基本教学策略的确立和方法的选择。本课题研究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突破。研究子课题如下:1、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定起点)研究。2、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定终点)研究。3、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研究(搭建2-3个阶梯)。4、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的研究(更有结构、更完整)。5、高中语文课堂阅读专题有效性路径研究。6、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性教学评价向度研究。

五、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抱着合适的目的去看特定的文本;指导学生在特定体式的文本里,能从重要的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

难点:对“体式”这一概念内涵(特殊样式)的把握及对学生具体的动态学情的分析。

六、研究手段和方法

1、研究方法

⑴、对比实验法。在高一(3、4班)高二(3、4班)年级分别设立两个实验班进行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的实验,并设立平行的对照班级进行比较。

⑵、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阅读教学路径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阅读教学路径的变化发展,为构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⑶、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少走弯路。

⑷、行动研究法。根植于教学实践,发现、研究并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实践、总结、研究三方面相结合,及时修订行动方案。

⑸、案例研究法。教师运用评价方案,对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失败与成功的案例进行反思,优化评价方案中的评价方式与方法。

2、理论假设

通过实验研究,能够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有效的阅读教学路径,使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验对象的选取

选取高一(3、4)、高二(3、4)四个教学班学生为实验对象。

4、实验变量及其控制

自变量: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教学模式、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因变量: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

控制变量:为了“纯化”实验研究过程,有效地验证理论假设,要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1)为了避免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位教师任教,并按照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教学模式的要求提前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树立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育理念。

(2)为了避免学生因素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年级平行班中随机各抽取两个班,并且采用“单盲法”不对学生做宣传、暗示,避免被试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理。

(3)为了避免教材内容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选用同一教材中相同内容,严格控制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时量,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保持相同的课内外作业量。

(4)为了避免测量题目难度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与后测选用难度相同的题目。

七、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人员具体分工:

1、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课题的组织、管理、协调(邓春江、吴汉生)

2、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资料的汇编,结题报告的撰写(张良、邱桂平)

3、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教学模式探究

⑴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徐永朝、吕国环)

⑵探究教学的对比实验(邓巧、曹铭珍、车碧金)

⑶实验结果分析及阶段性总结材料(卢锡勤、吴先文)

4、研究论文集、案例集、课件库(杨晓燕、崔华萍)

八、工作进度计划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胡市小学语文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个课题。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具体目标 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提高。 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 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参加读写活动。内容安排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习知识,提高水平。 3、层次性原则 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读写内容。 4、创造性原则 在运用验证原成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出在开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科学方法。 5、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小组提出的途径和方法,要适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六、研究对象 我校1—6年级的学生。 七、研究方法 1、事例剖析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语感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核心与牛鼻子,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这一令人尴尬的困境。叶圣陶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的能力。”这两位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家言明了语感培养对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生活积累,是积累语感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都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学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事件的描述。中高学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如:只要说到公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性情的公鸡的特点,好斗的鸡、生活中带着一群母鸡的公鸡,其特点各不相同。春天里欣赏的美丽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夏天里看到

谈小学阅读教育叙事4

小学阅读教学体会 我发现我所带的孩子在习作方面比较困难,用词比较匮乏,读书习惯不够好,在 口语上,都不愿张口交流,见此,我想改变现状:我利用一节空堂和孩子聊天,老师 想问大家几个问题,能够吗? 我问:“你们喜欢读书?”绝绝大部分孩子都说喜欢,“喜欢课外还是课内书籍?”有的说喜欢课外书、有的说喜欢课本,我又问:为什么?一名平时爱学习的学 生说:“课本知识经常考,学好它能得高成绩。”有一名说:“不但是考试的问题, 还有从课文中我们学会了好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教育我们如何做人。”还有的说:“我爱读课外书,里面有很多奇思怪想的东西,……”我微笑的点了点头。 接着我又问:你喜欢怎样读书?他们的回答都不同:“默读”“小声朗读”“浏览”为什么你会喜欢那样的读法?孩子们说:没有什么理由,平时就是那样读的。读 得快、习惯了,对吗?好!那么,在读书时,你有什么好习惯?一位学生说:“我喜 欢读,没有什么习惯。”另一位学生:“我读书时,喜欢划出一些好词。”还有的:“读书我从不思考,不求其解……” “你在读书时,有没有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我又问,“有”是肯定的,有哪些?学生的疑难有“字词”“有句子不理解的”,“对于它们怎么办?你是如何解决的呢?”学生沉默了一会儿说:“对于字词,我一般会通过查字典理解,对于句子,学 生沉默了,教室里一片寂静……我说:“我觉得大家讲的真好!知道的真多呀!你 们能勇敢的发现、面对问题,已经很棒了,谁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的一篇或一句、 一段也行?等了一会,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讲了一段话,其他同学听的很认真,我 惊讶地问:“你竟然没看书,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的这个段?”她羞涩地说:“喜 欢没理由,”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萝卜青菜么!学生各自发言了,句子很生动。) 如果是课外的,阅读应注意什么?学生们沉思片刻,一位学生说:“从好词、读 自己喜欢的句子开始,”我顺势补充,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这是我国古代的读书 经验,教育我们小学生边读边思考是很重要的。那么,从何而思?熟语“题目是文章 的眼睛”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文章的关键和突破口,抓住文章的题目的关键 语词,就知道文章的重点,或了解短文表达的含义,所以读前能够抓题眼提问题, “如果遇到疑难,要即时在旁边做标注,通过自读或和老师、同学共同讨解决。 总来说之:培养良好的阅读水平十分长重要的,我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 读书兴趣、和读书的习惯,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辨析、听说、再促动孩子互动交流,我 深深的理解到,并从课堂内向外多方引导,促动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水到渠成, 受益终身。读书不但能够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水平和阅读水平,还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升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水平,乃至对 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协助。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要适应社会、时代的需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学校发展的眼光对待英语教学。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然而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英语阅读课所占的课时最多。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然而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研究的目的: 1、构建实施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基本框架。 2、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 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 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 分级目标:

一年级: ?????? 能听懂老师讲的英语故事。 ?????? 能借助图片进行初步的单词认读,读懂简单故事梗概。 ?????? 能有感情地复述故事并配上一定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年级: ?????? 通过阅读提高发展学生单词的拼读能力。 ?????? 能读懂简单的故事情节,了解大意,具有阅读的兴趣。 ?????? 乐于根据图片进行简单的描述。 三年级: ?????? 具有正确拼读单词的能力。 ?????? 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在句、篇中的含义。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字典。 ?????? 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从短文中获取大意。 ?????? 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会进行表演。 四年级:

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现状,则不容乐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那么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是教给学生技能的,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多读也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其重要性在古文语句中充分体现出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

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多年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做配角,不当主角。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得到以下心得。 一、在备课准备中,要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授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

在“群文阅读”的研究路上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

在“群文阅读”的研究路上 说实话要进行课题研究,在我的心里觉得,这是离我们XX学校这样的农村的边远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比较遥远的事情,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吧,最好还是先把什么备课啊、作业啊、成长手册啊,保质保量的把常规做好就很不错了。不过就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了XX市的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而且还是一个省级课题,既然研培中心的老师的瞧得起,也就硬着头皮上吧,你还别说,人嘛也都是向善向好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经过了几轮的课题理论培训后,对群文阅读的课题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校在组织的安排下必须要出一节公开课,选定了XX老师,主题《寓言故事》XX老师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老师,从选课题到备课到试上,就在这样的做课的过程中,更加加深了对群文阅读的课题的理解,首先在怀远小学粉墨登场,只是浅尝辄止的加了两篇课文,有了群文的影子。接着在XX小学两个片区的研讨活动中展示,初步像那么一堂群文阅读课了,最后在XX市群文阅读赛课活动中还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哈哈,看来潜能需要开发和挖掘啊。 我也来尝试一番,虽然任务没有落在自己的头上,但是关键是抑制不住自己尝新的那份冲动,说干就干,记得当时执教的是三年级,那就来个课内和课外的结合算了,XX小学的XX老师上了一课《母亲》,不是还得了成都市赛课一等奖吗?选来选去,正好所教教材中有一课《冰灯》,本文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懂,但是孩子们对父亲的爱体会也比较肤浅比较单一的,所以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群文阅读的阅读材料,因此以《冰灯》这篇课内文章为蓝本,选择了《钓鱼的启示》、《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两篇课外文章,课内与课外结合,中国的和外国的结合,历史久远一点的和现代的身边的结合,从而确定了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父亲”,就和罗兰老师配合一下,所不定还成为一个系列呢? 接下来确定了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在掌握选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浏览、扫视、跳读、批注等方式,读懂文章,感悟文章的写法。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 告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关于农村小学语 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 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 文教师视为“圣经” ,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 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xx 万

字,背诵优秀诗文xx 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XX 年x 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x、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 况; x、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x、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x、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x、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x、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xx 份,回收有效问卷xx 份,有效率达xx.x% ,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浅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浅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人的一生离不开阅读,只有阅读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所以阅读是人类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因素。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在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是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达到让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这就是所谓“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那么如何开展绿色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简单的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例如: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边读边想,圈画生字,标记疑问处,阅读

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字,积极思考。第二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诵读、轻声读、默读、赛读等进行充分的读书,自主的思考。讨论问题时,在关键地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渎、自悟、自明”的能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阅读,如《紫藤萝瀑布》等,可用“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的方法,《鸿门宴》等可用“读时按自己的想象加动作”的方法,学生都喜欢这样的阅读,读得有滋有味,配以动作表演时,也有板有眼。因此,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快快乐乐的学语文。第四层次的读,是指导个性化的阅读。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 二、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 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词句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要紧的是培养起人类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然而这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因此,新大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定时定量的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我们从课文涉及的作品出发,结合当代文坛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情况,从以下几

群文阅读教学叙事

群文阅读教育叙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强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其知识性内容的学习也应该是运用这些知识帮助学生自我感悟、体验、实践,从而学会阅读,学好语文。 在我教学的《嘘!听听这些声音》里,通过让学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模仿各种声音,来激发学生的欲望。既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生活,更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读儿童诗,对比发现文中都有表示声音的词语,初步建立“拟声词”的概念,对比几种不同的拟声词,发现拟声词的多样性,并与已学知识相连接,为下一步运用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诵读,体会拟声词的趣味,这个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集点集中,能发展学生思维,实现集体构建。让学生在交谈中、诵读中渐渐明确,用上拟声词让儿童诗更生动,充满童趣。这个过程不是老师的灌输,也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学生诵读之后不断交流实现的。课程设计中,我让学生自由读诗,去发现诗中含有表示声音的词语,告诉学生什么是拟声词,在学生心中初步建立拟声词的概念,再对几组拟声词对比,发现拟声词有多种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性。再从学生的已知知识和经验出发,将新知与旧知相联。 这几篇选文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拟声词,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课堂导入时,我设计了大自然雷声、雨声、青蛙的叫声让学生模仿,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与本课议题相联。通过之前对拟声词的了解,老师创设了一个情景,搭建了一个桥梁,让学生创编一两句童诗,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检查。整个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拟声词”展开,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受到文学的熏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3篇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3篇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一: 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十八个年头了。这十八年来,我一直把教育教学神圣职责的重托深深地扎根在头脑中,我知道教育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是担当着社会、家庭、人生发展路途中重要的航标,说他责任重大,我们社会常常提到这是一项培养社会脊梁的神圣职业,因而称其为百年树人。说他细小,小到落实在我们生活中的一饮一啄,落实到生活的细节,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处处是教育,时时有教育。如何把这一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承担好,完成好、让所有我教过的学生一生都能受益,成为道德高尚的,敢于担当,有益社会,热爱国家的人。做无愧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的老师,完成无愧于教师的神圣职责,这些成为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教师还是一位艺术家、雕塑家,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在绘制一幅作品的过程,学校教育就是绘画起步中线条的描绘,他需要教师用耐心观察,用细心修补缺点,用欣赏和鼓励来描绘蓝图,如果没有起步的基础,那么在绘画的完成后就会有缺憾。教师也是建筑社会大厦和人生大厦的奠基人。学生就是一砖一瓦,教育他们的过程就是为大厦添砖加瓦的过程。只有好的砖瓦材料,扎实的地基,才能建筑起稳固的大厦。因此我把教育教学当成雕琢艺术品,建立社会大厦的巨大工程。我注重无论当科任老师还是做班主任老师,都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们,用言传

身教的方式来指导他们。我教授的是历史课程,人们常常说学史可以明智,历史既然是贯穿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一门学科,我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就把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拿出来分析我们学生现在应该积累什么,学习其中对人生有意义的经验,比如对于时势造英雄的分析,我常常告诉学生: 其实我们的人生都是均等的,为什么有人成就了,有人被淘汰了?因为我们大自然遵守着一种法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机会给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是你们要学会抓住机遇,机遇更多的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教过的几届学生中,在毕业时候给我发来短信或者来学校看望老师,仍旧提到老师的这些话一直影响他们,其中像李博雅同学在大学期间不懈努力,成为优秀的毕业生,回来向老师汇报的时候说我记得您的这句话,她让我抓住了很多机遇,也培养了我。如果老师的一两句话能带来学生成长路途的前进的动力,能塑造出栋梁之才,那何止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社会的希望啊!社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啊!我们现在常常讲: 科教兴国,教的种子在哪里?教的结果从哪里得到?学校就是一个播种种子,培育幼苗,扶植小树的重要场所啊。教的结果是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下,在师长的呵护中开花结果的,是在社会中落实的。 我们社会曾经赞誉过老师,说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蕾。也有很多人说教师的教学是良心活,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孩子幼小的心灵成长历程中,教师真的起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言行可能成为一个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的指路灯,也可能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里,教育将有更大的发展。阅读将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基础;同时,教育将不再是教人们学会谋生的工具,而且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我们的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现象。语文教学过多局限在“积累”的层面上,忽略了学生的自身体验,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他们自己的感悟和朗读语感的培养。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学认识、教学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储存知识为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感悟;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轻主动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忽视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忽视了学生主动与和实践活动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上述教学现状,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我们旨在探索

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更多地关注阅读动机及过程,其阅读质量相信能有一定的提高。 第八次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初中生应“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语文能力的水平。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见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研究目标和价值: 本课题研究,尊重作者个性、学生个性、教师个性,从而形成微观的阅读学习模式。它将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在语文课堂上的落实,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个性才能,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以及自身的价值,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生活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写作意识、参与意识,是一种宽松的、民主的教学。开展这样的阅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自身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理论依据: 第八次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初中生应“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语文能力的水平。叶

关于激励的教师教学教育叙事

关于激励的教师教学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激励的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教学叙事 开学一个多月,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总也调动不起来,无论奖励他们多少朵小红花,学生都只是一时的高兴,过后还是一样。"十一"期间我在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左思右想,也没用想出好办法,终于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位老师是用画激励树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 "十一"长假过后的收心会上,我发给每个学生一棵没有叶子没有果实的苹果树,并取名为激励树。学生看到后,都不解地问我:"老师,这棵树光秃秃的,是什么意思呀?这是什么激励树啊?"我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苹果树长满绿叶呢?"学生说:"那当然想了,而且我还想让它结满果实呢!"我说:"之所以叫它激励树,就是无论谁有进步,老师都要奖励他。 奖励的原则是这样的:一、每天的数学课堂作业及时交并且全对,得0.1分;二、上课不溜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得0.1分;三、家庭作业干净整齐,自主完成,每科得0.1分;四、每天中午考的生词或日积月累得100分的,得0.1分;五、能维护集体利益的得0.1分;六、每个学生的得分情况一天统计一次,写在黑板上,每周一班会课对同学们上一周表现进行一次总结,给有进步的同学长"树叶","结苹果"。每画上三片树叶,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同学们,我们来一次‘生长’比赛,看看谁的苹果树长的绿叶多,结的苹果多,好不好?"同学们立刻来了精神,都充满信心地说:"看我们的实际行动吧!" 从那天开始,同学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作业认认真真完成,上课注意听讲,溜号的少了,尤其是那些写字不好的,如薛辉、公衍翔、刘新宇、闫宇、宋广圣等一些同学,在字的书写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真是一次比一次好。我现在已经教他们一年多了,真是第一次发现他们还能写出那么漂亮的字。最让我欣慰的是:每天中午的一次小考,原来闫宇也就能写上20%~30%就不错了,而现在他能写上70%~80%了而且我还不硬性规定每个字或每个词写几遍,让他们随便

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开题报告

荣昌县教育科学“十二五”2012年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校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开题报告 荣昌县广顺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阅读时代。 (二)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②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阅读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

————————————————————————————————作者:————————————————————————————————日期: 2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 衡阳市珠晖区金甲小学张勤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阅读教学是学生心灵的对话,重在以情激情,情动而辞发。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吸收文本中语言与精神营养的同时,富有灵性的奇思妙想就会即时产生。这种情况下,结合写的训练会让学生更深理解课文,提高智慧,在丰富和发展语言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如学了《小音乐家扬科》以《假如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文章,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情怀,而且会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得到一次切实的运用。学了《航天飞机》引导学生写“漫游太空”,学了《海底世界》引导学生写“漫游海底世界”。此时,学生的脑海充满想象,心中萌发探究的欲望,笔下生发丰富的情感. 二、倡导自主合作、交流,重辩论。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

师生共读教育叙事

师生共读,感受幸福 “在你的身上,只有一种东西别人是拿不走的,那就是智慧。”这是我曾经拜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坚定了我读书的信念。本届阅读节,学校的其中一项活动方案是师生共读一本书,对此,我非常的赞同。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来添加我们的智慧背囊。 我向我班学生推荐的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为了能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能和他们真诚地交流,从而把他们引领得更远,我也捧起了《窗边的小豆豆》。 说实话,农村的孩子,自己能有拥有几本课外书的并不多,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更是寥寥无几。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感到了自己肩头担子的沉重,更清醒地看到我这个牧羊人不仅要让自己的羊儿填饱肚子,更为重要的是把他们引向水草丰茂的草原,让他们有永远享受不尽的知识的源泉。可是,我又该怎样把这群羊儿们引向草原的深处呢?这次师生共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和学生们共同商定,利用每天中午的阅读写字时间,花20分钟进行课外阅读,一起来轮流品读《窗边的小豆豆》,并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对此,我专门去书店购买了几本《窗边的小豆豆》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学生们借阅。有时候,我会将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读给同学们听,然后大家一起来谈体会,说感受;有时候,在课后,孩子们也会津津乐道地和我来谈论书中的内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使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 在前不久的一次班队课上,我班就《窗边的小豆豆》开展了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当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窗边的小豆豆》吗?”教室里立刻举起一片小手。 “那我来考考你们?你喜欢巴学园吗?说说理由。” 孩子们有的说:“那里的教室是电车,可以随便坐,不必在固定的座位上,可以和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学习。可我喜欢班长却不能和他坐在一起。”先前的兴奋被无奈代替了。有的说:“那里早上把一天的课写在黑板上,从喜欢的课开始上,做完功课,下午可以出去散步,散步就是在路上学习知识,多开心呀。”有的说:“校长先生居然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孩子话,他爱每一个孩子。孩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这些几个问题: 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兴趣不高。 按照教材的课时安排,一篇精读课文我们应该用两课时去完成,提前让学生朗读预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对课文都很不熟悉,所谓的读也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也就是说,学生回家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了,或者有的学生可能就没读,而且我们也发现,往往基础较差些的孩子更是没读课文,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就不是很顺利。从这一问题上,可以看出,很多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兴趣不高。课外阅读更是少得可怜。有些学生连必读的名着都不能及时完成。无明确目的,拿到什么读什么,感兴趣的非看完不可,甚至不管是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阅读面窄,一般只偏重于文艺作品,而不能有计划地阅读一些政治、科技读物。暴饮暴食、长期偏食,必须会导致营养不良。随着生理心理的渐趋成熟,中学生迫切希望了解世界,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对侦破、武打类作品感兴趣,或者是对漫画之类兴趣浓厚。 2、是阅读面狭窄,不注重积累和吸收。 很多学生的语文学习局限于课本内的内容,对于课本中的课外阅读的要求就很难做到,更谈不上中外名着的阅读了,对比古人读书成诵,确有不如啊。朱喜曾就此说过“读书之法,在于熟读而精思”,大抵须先熟读,使其言皆出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手吾之心。”这就是语感的培养,思维的拓宽;殊不知“悬梁刺股”、

“囊萤夜读”等等事传为刻苦攻读的佳话。而读与写,密切相关。实实在在的阅读一些名篇名着,可以使中学生拓展胸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语文课堂上第一位的是“读”,不但要让学生读,而且要多读、巧读,把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课文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拓宽思维。 3、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轻视淡化。 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代替了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感悟和思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虽然多了,课堂虽然热闹了,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却少了。阅读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满足于听懂讲解和被动的训练,缺少举一反三主动迁移运用的能力。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注意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从而导致阅读效率始终徘徊在低层次上。 解决办法 1、语文教学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量,语文素养才能上去,光靠做题,是上不去的,相反会破坏感觉与兴趣。 现在很多学生中学毕业了,除了课本与教辅,没有读过几本书,阅读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其实,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去“涵咏”,逐步习得。 2、教会学生读书。教学生自主读书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书教育叙事

“读书”之我见 川口中心小学李冰还记得孩童时代的故事——小学在农村读了3年,课外读物少的可怜,能见到的,也是已被无数人翻阅,少皮没毛的连环画,(我们那时叫小人书)。等上了初中,书也多了,范围广了。有令人感动的、有幽默讽刺的、有揭露坏人坏事的……我非常爱看——《故事会》这一本书。里面搜集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记得有一篇《被诅咒的泉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写了一个名叫王可名的人,他喜欢探险。有一次他在沙漠中探险迷了路,没水了,他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坑水,这是一眼被诅咒的泉水,有警示说一次只能装满一个水囊。王可名为了让自己活下来的机会更大,把他带的三个水囊都装满了,于是他受到了诅咒。文中的王可名,他不相信咒语,只为自己考虑,差点毁了那一眼小小的泉眼,毁了沙漠那一带的生灵。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人不能自私,要为别人着想的道理。高中时代,因每天忙极了,每天写作业的时间都很紧,只有放寒暑假才能读一些书,我记得利用假期读过几本名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等。说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想必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吧!书里讲了一位坚强,勇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读了这本书后,我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再后来,才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高尔基的《母亲》、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读雨果的文字,我只看到二个字:宽容!参加工作以来,读的都是教

育书籍和杂志:《陶行知文集》、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儿童心理学》、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给加西亚的一封信》等等。做任何事,都是源于自己或他人的需要。如果没有了需要,我想很少会有人去做。如我们教师,读书能够把更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应用于课堂,与人交往谈吐举止文雅而充满智慧。学生也是如此,只不过性质不同而已。 那么,如果我们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我们是不是就不去读书或暂时不去读书呢?这也许是一个人的境界问题了。 孔子有句话这样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简单的几个字,道出了教师读书的意义和责任。读书对己,提升修养与心志,刻苦努力地求索,博闻强志,胸怀宽广;对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提升教育教学。何乐而不为呢?有时读书不免落入“俗套”,“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样即使读了书,也不能致用,致知,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没有这种幽静的心灵和清明的神智,怎么来陶冶自己? 好的书籍就像阳光雨露,是自己内心的温暖与和谐,使自己从容,成为一个人幸福的人。与自己喜欢的书为伴,让自己喜欢的知识与你相随。回顾读书历程,总觉得读书甚少,书籍如我亲密的伴侣——伴我一生!仍要继续读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