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言

日本语言
日本语言

第一课(だいいっか)

李さんは中国人(ちゅうごくじん)です

基本句型

李さんは中国人です。(李先生是中国人。)

森さんは学生ではありません。(森先生是学生吗?)

森さんは日本人ですか。(森先生不是日本人)

李さんはJC企画の社員です。(李先生是JC企划社的社员。)

文法重点.

判断句(肯定,否定,疑问,回答)

肯定句

接続: 名词は名词です名词は名词ではありません李さんは中国人です。

わたしは日本人です。

わたしは王です。

「は」在日语中称作提示助词,读作「わ」,「は」可以提示各种句子成分。在这个句型中,「は」接在名词后面提示主题。

「です」是助动词,表示对某个事物和状态的断定。

「~は~です」相当于汉语的[~是~],表示肯定的判断。

以体言结合判断助动词「です」作谓语,判断或说明事物是什么的句子叫判断句。判断句的构成形式是这一句型。

体言在日语中包括名词、代词和数词。用言包括动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两个概念,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我们会经常说到体言和用

否定句

名词は名词では(可换为じゃ)ありません

森さんは学生ではありません。

たしは日本人ではありません。

わたしは田中じゃありません。

疑问句

名词は名词ですか。

あなたは小野さんですか。はい、小野です。

キムさんは中国人ですか。

いいえ、中国人ではありません。

4.终助词か(疑问)

疑问句一般要在句末加语气疑问的终助词「か」,相当与汉语的[吗]、[么]等,这时「か」一般读升调,「か」接在句末构成疑问句一般不用[?],用[。]结句。

陈述句句尾+か,标点符号通常用句号.

一般疑问句的回答:

肯定回答 1.はい、そうです。2.はい、XXXXです。

否定回答1.いいえ、ちがいます。2.いいえ、そうではありません。

3.いいえ、XXXXではありません。

単語

~さん(接尾語)

「様」の口語的表現。「様」より親しみの気持ちを含めて、人の名前や人を表わす言葉などのあとにつけて敬意を表わす。また、動植物などを擬人化して言う場合にも用いられる。例:「山田さん?息子さん?お隣さん?ゾウさん」

相手のしてくれたことに関する言葉のあとにつけて敬意を表わす。例「ご苦労さん?ごちそうさん」

第2課(だいにか)これは本です

基本句型

これは本です。それは何ですか。あれはだれの傘ですか。

このカメラはスミスさんのです。

语法重点

こ、そ、あ、ど系词汇

(1)事物指示代词これ、それ、あれ、どれ

指示事物、场所、方向的代词叫作指示代词(指示代名词)代词又分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和场所代词。

「これ」「それ」「あれ」是用来指示事物的,所以叫做[事物指示代词]。

事物指示代词有近称、中称、远称之分。

こ、そ、あ、ど系词汇

练习1

これは本です。

それはかばんです。

あれはテレビです。

張さんの傘はどれですか。练习2

A.これは何ですか。

B.それは雑誌です。

A.あれは何ですか。

A.あれはカメラです。

助词‘の’

名词+の+名词(表示所属关系)。。。。。的。。。田中さんの本

わたしの自転車

造句练习

これはわたしの本です。あれは小野さんの傘です。森さんのかばんはどれですか。この、その、あの+名詞は~です

这几个指示词表示的位置关系与前面的一组相同,不同的是它们只能修饰名词,不能独立做句子成分。

例:この傘は先生のです。(主语中出现了“傘”、为了避免重复,所以后面省略了。)その自転車は森さんのです。

注意:

数字の数え方

0(れい)1(いち)2(に)3(さん)4(し?よん)

5(ご)

6(ろく)

7(しち?なな)

8(はち)

9(く?きゅう)

10(じゅう)

親族の呼び方

在日语中说道自己的亲属和别人的亲属时,要用不同的称谓。说自己的亲属时要用谦虚的说法,说道别人的亲属时要用尊敬的说法。这一点受到中文的古汉语的影响。

第3課(だいさんか)

ここはデパートです

语法

句型:

1.场所指示代词ここ/そこ/あそこは~です。

这是一组表示场所的指示代词。场所指示代词也分近称、中称、远称。

「ここ」是近称,指示身边的场所,「そこ」是中称,指示对方身边或稍远的场所。「あそこ」是远称,指示不在双方身边或远处的场所。

「どこ」表示疑问,指未知的场所,这三个词的用法与事物指示代词相同。

在实际会话中,当说话者与听话者不站在一起时,「ここ」指说话者所在以及身边场所。「そこ」指听话者所在以及身边的场所。「あそこ」指远离说话者以及听话者的场所。

当双方站在一起时,「ここ」指两者身边的场所,「そこ」指离两者身边稍远的场所,「あそこ」指离两者更远的场所。

あそこは食堂ですか。

いいえ、あそこは郵便局です。

ここは銀行ですか。

はい、ここは銀行です。

ここは図書館ですか。

はい、そこは図書館です。

ここは学校ですか。

はい、そうです。

いいえ、そうじゃありません。

体育館はどこですか。

そこです。

(2)方向指示代词

表示方向的指示代词,也可指代人物、场所。在会话中,当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有一定间隔距离时,「こちら」一般指靠近说话者的方向、场所、人或物,还可指说话者本人;「そちら」指靠近说话者的方向、场所、人和物,还可指说话者本人;「あちら」指离说话者和听话者都较远的方向、场所、人和物,「どちら」指未知的方向、场所、人和物。

(4)連体詞「この」「その」「あの」「どの」

称作指示连体词,用于指示特定的事物,连体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后续事物的名称。它们与说话人、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和「これ、それ、あれ、どれ」相同,连体词没有词形变化,不能够单独成为句子成分。

句型:2 ~は名詞(場所)です。

例:食堂はデパートの7階です。

小野さんは事務所です。

トイレはここです。

句型3 ~はどこですか。

这个句型用于询问场所时使用。

例:トイレはどこですか。→あちらです。

わたしの本はどこですか。

→机の上です。

句型4.名词+も+名词です。

副助词も

接続:体言、补格助词+も

意義:表示兼提,相当于汉语的?h也?h.

例:王さんは中国人です。わたしも中国人です。

ここは教室です。あそこも教室です。

句型5 ~は~ですか、~ですか。

这是选择疑问句的句型。回答时不能用はい或いいえ。例:田中さんは学生ですか、会社員ですか。

→会社員です。

第4課(だいよんか)

部屋に机といすがあります。

基本文型

1.部屋に机といすがあります。2.机の上に猫がいます。3.売店は駅の外にあります。4.吉田さんは庭にいます。

句型. 存在句1

接続:体言(場所)に(は)体言(物)があります体言(場所)に(は)体言(动物/人)がいます意義:在、、、、、有、、、、、、

句型:存在句 2

接続:体言(物)は+体言(場所)にあります

体言(动物/人)は+体言(場所)にいます

意義:人ーーいます

ものーーあります

5.补格助词と

接続:体言+と+体言

意義:和,列举

例:時計と眼鏡

時計と眼鏡はわたしのです。

普通语言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二、选择题10%?????? 1、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词根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 C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 B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C、人D、民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日语语言学考点归纳说课材料

名词解释 1.音素及现代日语音素的分类: 现代日语的音素主要有:元音音素、辅音音素、半元音音素、特殊音素等几种。 元音音素:共有五个【i、e、a、o、u】 辅音音素:共有十三个【p、b、t、d、c、k、g、s、z、h、r、m、n】 半元音音素:共有两个【j、w】 特殊音素:N【拨音即鼻音】Q【促音】 2.粘着语: 所谓“粘着语”,即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日语、朝鲜语为其代表。日语是典型的粘着语。在语法结构上,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即所谓的“词”来表示概念,而以后缀助词、助动词等虚词即所谓的“辞”来表示语法关系。 3.元音: 所谓元音,是指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内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发出的声音。元音的区别主要靠舌头的部位和嘴唇的形状来决定。根据舌位的前后,元音分为前、中、后;根据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元音分为高、中、低。靠嘴唇形状不同所发出的元音有圆唇元音和非圆唇元音。由于所有元音在发音时,声带都要有所震动,所以元音都是有声音的。 4.声调及现代日语声调的分类: 所谓“声调”是指“在每一个词句中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有一定固定的分布”。在许多语言当中,有些词虽然发音一样,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现代日语中以声音高低进行区分的声调叫做“高低音调”。现代标准日语的声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拍低,从第二拍开始升高再不降下来的“平板式”。“平板式”只有一种类型“平板型”。另一类是第二拍升高后还会降下来,或者是第一拍高,从第二拍降下来的“起伏式”。起伏式有三种类型:“尾高型”“中高型”“头高型”。 5.态: 在句子中,表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补充成分中的人物或事物之前是什么关系的语法范畴,称之为“态”。现代日语中的态以后续在谓语动词下面的助动词来表示。主要有“被动态”、“可能态”、“自发态”、“使役态”等。 被动态:表示某人或某事物从他人或外界收到某种作用或影响的语法范畴。 可能态:表示能力或可能性的语法范畴。 自发态:表示情感、感觉等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语法范畴。 使役态:表示让别人作某种动作,或使某种事物发生变化的语法范畴。 6.人类语言分类与代表语种(举例2个) 屈折语:即靠语言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比如:拉丁语、德语。 粘着语:即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比如:日语、朝鲜语。 孤立语:即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既不靠词形变化来表示,也不靠专门表示语法关系的后缀或前缀来表示,而主要是靠词序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比如:汉语、越南语。 抱合语:即该语言把各种语法关系都组织到一个词里,往往一个词就表示一句话,也就是说一句话总以一个词的形式出现,如:印第安语、阿伊努语。 7.辅音: 所谓辅音,是指在发音时,气流在通路上受到某种阻碍后发出的声音。辅音根据其发音方法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刘江永 2013-2-22 10:38:38来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京)2012年5期【英文标题】Japan's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Strategy and China Policy 【作者简介】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北京 100084)。 【内容提要】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关键词】国家利益/对外战略/中日关系/日本对华政策/钓鱼岛 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日本语中简称为“国益”。但是,究竟何谓国益,各国之间、一国内部,以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更确切地说,“国家利益观”与对形势的战略判断才是决定国家对外战略的关键。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一个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行为却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而发生较大起伏。例如,21世纪初,由于小泉纯一郎在执政期间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矛盾现象。2006年中日关系开始走出谷底,通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等两国高层互访,终于实现了两国政治关系的转圜与发展。但遗憾的是,2010年中日关系又因钓鱼岛争端和日本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而急剧恶化,回暖乏力。这说明,除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外,与国内政治思潮相关的日本决策层的国家利益观,对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和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对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的影响。 一、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其对外战略的演变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8. 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语言学

Lecture 10 Language Processing in Mind In this section, we shall start a new chapter discussing how our mind works when we use language. We shall learn about the people working in this field and their major studies. 0.C lass activity: What is language processing? How does your mind work when you use language? 1.T 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psycholinguistics 2.W hy study 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1)to know about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linguistic structures; 2)to produce findings which lead to the modification of theoretical ideas. 3.T he researchers and subjects of this study: 1)The study attracts adherents from linguistics and psychology, though they have different approaches with regard to methodology. 2)The subjects are usually: a. Normal adults and children; b. Aphasics 失语症者—people with speech

论19世纪后半叶日本对华政策渐变的思想根源

论19世纪后半叶日本 对华政策渐变的思想根源 渠长根 内容提要 19世纪后半叶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西方势力的强力渗入打破了幕府的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形成了巨大压力;幕府的倒台与明治政权的建立,集中实现了社会变革的价值;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宗藩体制的渐次解体,则为日本的变革与崛起提供了双重动力———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激发了日本发愤图强的意志和决心,清王朝的腐朽堕落激起了日本步西方后尘走对外扩张之路的野心和行为。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日本对华态度和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改变了传统的亲和膜拜理念,加入了疏离、贬抑的色彩,继而采取窥视、试探的手法,最后孤注一掷地发动了甲午战争,向中国的权力和权威挑战。导致这种渐变的原因是复杂的,日本社会各界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以不同的方式炮制出了一系列的针对中国的扩张思想主张,并最终付诸实施,是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些扩张思想来自于日本社会的不同层面和领域,对明治政府的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通过酝酿、传播,或包容于政治家、学者、文学艺术家及其他社会权威人物的言论作品里,或流布于国民教育、战争动员、道德评判、社会规范之中,或潜藏在民间人士的野史絮语中,甚至广泛地渗透于国民的心理意识、风俗习惯里。它们间处杂陈,相与为进,共同写实了侵略中国基调下的近代中日国家关系。 关键词 日本 19世纪后半叶 对华政策 思想根源 19世纪后半叶日本渐改传统的对华政策,从一种状态走向一种极端,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渐次加深的过程;也不是无端的、随意的,有一个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激发、诱导的历史背景。其中,越来越明朗、系统、坚定化的离华、反华、侵华思想是极其重要的精神性因素。 19世纪后半叶日本对华政策的渐变 19世纪后半叶时值日本江户幕府末期和明治天皇政府的确立和鼎盛时期。 众所周知,19世纪上半叶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东方文化的中心地位,引领着整个东方世界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方向,成为该地区公认的权威和顶礼膜拜的对象。地理上孤悬汪洋、独处一隅,疏离于中国中心而处边缘的日本,源于文化的后起和荒陋,对繁盛的中国恭诚遥望,崇尚有加,主动交通,从中国汲取了大量的文化涵养。因此,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东亚政治格局里,中国始终处于上势主导地位,日本处于下势依附地位;而且,在中国的传统国际视野里,日本的地位和影响是极其微弱的,甚至比朝鲜、越南、印度、阿拉伯等其他亚洲国家都要逊色得多。但是,自从中日发生邦交以来,两国基本能够和平相处、友好交往,形成了友好敦睦的历史传统(除却13世纪忽 761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第一章总论 本章思考题: 1.“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语言学是领先和关键的学科。”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你怎样理解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 3.有人说转换生成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革命,有人则说它是“毒蛇蛋”;有人说它不断改变看法是理论上的不一贯,有人则说它是理论上的发展。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转换生成语言学? 4.张三和李幺妹刚给2岁的孩子过完两周岁的生日,两人就为小孩的培养问题争吵了起来。张三说:“应该教儿子识字了。”李幺妹说:“应该教儿子学音乐。”请从语言学的角度给他们一点建议。 练习题 名词解 1.语言学 2.小学 3.专语语言学 4.共时语言学 5.历时语言学 二、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统称“小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4.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向研究语言,分别被称为______语言学和______语言学。 6.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龙菲尔德的代表性著作______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8.______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问答题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之处? 2.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加以说明。(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5.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日语语言学考点归纳

名词解释 1.音素及现代日语音素的分类:现代日语的音素主要有:元音音素、辅音音素、半元音音素、特殊音素等几种。 ①元音音素:共有五个【i 、e、a、o、u】 ②辅音音素:共有十三个【p、b、t、d、c、k、g、s、z、h、r、m、n】 ③半元音音素:共有两个【j、w 】 ④特殊音素:N【拨音即鼻音】Q【促音】 2.粘着语:所谓“粘着语”,即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日语、朝鲜语为其代表。日语是典型的粘着语。在语法结构上,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即所谓的“词”来表示概念,而以后缀助词、助动词等虚词即所谓的“辞”来表示语法关系。 3.元音: 所谓元音,是指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内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发出的声音。元音的区别主要靠舌头的部位和嘴唇的形状来决定。根据舌位的前后,元音分为前、中、后;根据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元音分为高、中、低。靠嘴唇形状不同所发出的元音有圆唇元音和非圆唇元音。由于所有元音在发音时,声带都要有所震动,所以元音都是有声音的。 4.声调及现代日语声调的分类:所谓“声调”是指“在每一个词句中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有一定固定的分布” 。在许多语言当中,有些词虽然发音一样,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现代日语中以声音高低进行区分的声调叫做“高低音调” 。现代标准日语的声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拍低,从第二拍开始升高再不降下来的“平板式”。“平板式”只有一种类型“平板型” 。另一类是第二拍升高后还会降下来,或者是第一拍高,从第二拍降下来的“起伏式” 。起伏式有三种类型:“尾高型”“中高型”“头高型”。 5.态:在句子中,表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补充成分中的人物或事物之前是什么关系的语法范畴,称之为“态” 。现代日语中的态以后续在谓语动词下面的助动词来表示。主要有“被动态” 、“可能态”、“自发态”、“使役态”等。被动态:表示某人或某事物从他人或外界收到某种作用或影响的语法范畴。可能态:表示能力或可能性的语法范畴。 自发态:表示情感、感觉等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语法范畴。使役态:表示让别人作某种动作,或使某种事物发生变化的语法范畴。

日本语言学例年试题

2005 年自学考试广外日语本科 - 日语语言学试题 一、例を挙げて、次の説明をしなさい。 (5*8=40分) 1、イントネーション: 2、形態素: 3、ローマ字: 4、国語学と日本語言学: 5、形式体言: 二、(6*10=60分) 1、言語の分類について簡単に述べなさい。 2、日本語の表記の特徴について簡単に述べなさい。 3、日本語の象徴語について簡単に述べなさい。 4、日本語における方言形成の原因および区分の基準は何か、簡単に述べなさい。5、現代日本語の助詞について簡単に述べなさい。 6、日本語の標準語の母音について簡単に述べなさい

2008年1月自学考试广外日语本科 - 日语语言学试题 一、例を挙げて、次の用語を説明しなさい。 (5*8点=40点) 1. 粘着語 2. ローマ字 3. 国語学と日本語学 4. 心情形容詞 5. イントネーション 二、次の質問に答えなさい。 (6*10点=60点) 6. 現代日本語の形式体言とは何か。述べなさい。 7. 現代日本語の敬語の体系について述べなさい。 8. 自由異音と条件異音の意味について例を挙げ説明しなさい。 9. 現代日本語の文字にどんな性質のものがあるのか。述べなさい。 10. 現代日本語の助動詞にどんなものがあるのか。述べなさい。 11. 橋本文法の特徴について、簡単に述べなさい。 1.粘着語 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日语、朝鲜语等为代表。 2.屈折语 即靠语言的词性 (主要靠词尾?变化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 以拉丁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

大多数都属于屈折语。 3.孤立语 即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既不靠词形变化来表示,也不靠专门表示语法关系的后缀或前缀来表示,而主要是考次序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汉语为典型 4.抱合语 即该语言把各种语法关系都阻止道一个词里, 往往一个词就表示一句话, 也就是一句话总以 一个词的形式出现,以印第安语为主。 5.汉字属于 “表意文字”,一般来讲,是指其字形与发音、含义相结合的文字相结合的文字。 6.ローマ字属于 “表音文字”中的 “音素文字”,每一个字形与一个音素相对应的文字。 7假名属于 “表音文字”中的“音节文字”,是指每一个字形与一个音节相对应的文字。 8.国語学と日本語学二者在本质上都是把日语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国语学是是指日本日把自己民族的语言按照江户、明治、大正、昭和等时代发展下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注重于日语自身的研究。 (2)日本语学是指把日语置身于世界上成百上千的语言中的一种,特别是用研究其他语言的视角,注重导入其他语言的研究成果,以这样的一种态度研究日语。 9. 心情形容詞

语言学概论---语用概述

一、语用概述 一、语用与语用分析的意义 1.语用:是指人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2.语用学:研究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 3.语用分析的意义: 能进一步了解用现代汉语交流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特定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使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分析的相关要素 (一)发话者: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1.重点分析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在一般情况下,发话者(包括说者和作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即语用意图。 例如:想让别人关上门(语用意图) a.请你关上门。(请求) b.我命令你关上门!(命令) c.你若不关门我就不走了!(威胁) 2.分析发话者实现意图的语用策略 语用策略:是发话者用什么方式组织话语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使受话者理解其语用意图并在受话者身上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1)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2)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例如: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到澳门狂赌,输得一干二净。有人不知情,想请他赞助慈善事业,知情者便说: 他刚从澳门回来,没钱了! (3)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二)受话者: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例如: A:面条里要放辣油吗?B:我是地道的四川人。 (三)话语内容: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的具体内容。 例如:1.这种药对高血压有好处。2.你好! (问候语) (四)语境:语言使用的环境,也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1.言内语境:即上下文语境 2.言外语境:即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比如时代、社会、民族、交际个体等因素。 这两大语境,实际上只是一个潜在的语境。当我们理解某一话语时,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语境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言语交际中的表达和理解得以完成,除了语言符号链条起中心作用之外,语境中的非语言的因素也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语境与发话者、受话人的关系 (一)语境是交际各方共享的 (二)语境是参与言语行为的重要因素 当分析某段话语的理解涉及哪些语境因素时,只要列出相关的语义命题就能清晰地把它们显示出来。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学复试经验

日研概况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自2008年开始,分5个研究方向招生,即日本语言、日本语教育、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本社会经济,每个专业招收5-7名.采取按专业方向上课与论文导师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期间(一般在第四学期),择优选派20名公费赴日研修4个月,搜集资料,撰写论文。 09年报考情况 200多人报考——190人左右参加初试(有些人弃考)——48人进复试(语言方向10人,教育4人,社会经济15人,文化人,文学人)——录取32人(语言录6个,保研1个)。加上保研了3人。 总共35人中20人公费。其余15人自费,每年1万,住宿1200。 08年报名164→复试48→录取35(公费20) 07年10月网上报名→08年1月下旬考试→08年3月初初试成绩查询→08年4月中复试、体检→08年5月初总成绩及录取情况查询→08年6月录取通知书及相关手续 计分方式 初试各门及总分达线进入复试。 1.09年复试线:2门专业课240,总分350. 2.08年复试线55/55/100/100/360 总分=初试专业课两门*50%+复试成绩*50%(面试48%+笔试50%+二外听力2%) 按总分由高到低录取,并由此决定公费。 初试:1月上旬 英语100分:有客观题60分,主观40,客观有词汇、语法、完型选择题,阅读选择题,主观是一个关于语言的社会作用的中译英(难),20分,一篇作文20分英语如果是第二外语的,一般是达到四到六级的水平。 政治100分: 基础日语150:一级语法要复习,没有日本国概况了。 专业日语150:120(语言,教育,社会,文化,文学5方向组成的大综合,每方向各20几分)+30(所报专业试题) 注:范围广,但都不深,每个学科的基本常识要掌握。

推行自主外交下的日本对华政策

摘要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日本政府对华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回顾30年来日本对华经贸政策的演变和发展,总体来说,日本采取的是积极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政策,但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措施,并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关键词:对华经贸政策;调整;演变 一、推行自主外交下的日本对华政策 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过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实力大增,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外交开始推行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的自主外交。事实上,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外交就典型地摇摆于“对美一边倒”与推行自主外交之间,对美牟取利益时,就“对美一边倒”;对华牟取利益时,就搞自主外交。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特别是“尼克松冲击”,促使日本必须调整对华外交政策,推行自主外交。1972年7月7日,田中角荣组阁的当天,在首次的内阁会议上,提出“在外交方面,要加紧实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要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中强有力地推进和平外交”,“中国的问题是最大的外交问题”。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对华采取的经贸政策主要是以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向前发展。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1974年—1975年缔结了贸易、航空和渔业协定。1978年—1979年又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中日长期贸易协定》等文件,并开始商定由日方提供第一次日元贷款。 在这一时期,虽然日本极力推行自主外交,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出于联华抑苏的目的,在中日关系上,采取了支持中国的政策,使日本在对华经贸政策上不得不采取积极的态度,特别是在日本对华贷款方面表现更为明显。1979年10月17日—18日,日美在华盛顿协商对华援助计划时,日美出现意见不一,美方要求明文规定,日本对华提供日元贷款“没有附加条件”。对此日本的通产省表示反对,最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不得不同意“原则上没有附加条件”。 也正是在日本采取积极的对华政策和美国的支持下,中日贸易关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80年中日贸易额达到89.1亿美元,与建交时1972年的10.4亿美元相比增长近9倍。这一时期也是中日贸易发展最顺利的时期,增长幅度大都在

语言学概论(乱七八糟版本).

语言学概论(乱七八糟版本) 语言学概论笔记(乱七八糟版) 一、绪论 名词: 语言学、语言学概论、历史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个别语言学、组合关系、聚合关系、普通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语文学、语言、言语、思维、符号、渐变性、参差性、语言的分化、语言的整化、语言的融合知识点: 1、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被认为是语文学的三个源头。 2、印度学者巴尼尼在整理、注释梵语诗歌集《吠陀》时,写出了杰出的《梵语语法》。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对罗马史诗进行了编辑与整理,他的学生迪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出了第一本被称为“语法最伟大的权威”——《希腊语法》。 3、英国人威廉·琼斯提出“印欧语假设”,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 4、德国学者施列格尔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他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草创者。 5、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扑、格里木(即格林)、俄国的奥斯托克夫奠定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 6、索绪尔被称作“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学生编辑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如,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等等。该书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7、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又分三派:a、布拉格学派,被称为功能派。 b、哥本哈根学派,被称为“符号派”。 c、美国学派,被称为描写派。 8、转换生成法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目标是提出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生成规则又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前者用一套符号表示,如:S→NP+VP,NP→D+N,VP→V+NP(S 代表句子,NP代表名词短语,VP代表动词短语,D代表限定词,N代表名词,V 代表动词)。词汇规则是生成合格句子的保证,即对一个句子内各成分加以限制。如上例,“POST”前的名词一定是生物名词(一般指人)。违反这个限定,就会生成不合格的句子。“转换”主要指句式和结构的转换。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的应用,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但也暴露了脱离社会语境,*作手续繁琐等缺点。 9、交叉性、边缘性是新时期语言学的最大特点。 10、语言是交际工具,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语言的起源有神话、模声说、感叹说、契约说、手势说。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刘江永 2013-02-25 16:07:08来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京)2012年5期内容摘要: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关键词:国家利益;对外战略;中日关系;日本对华政策;钓鱼岛

作者简介: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 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日本语中简称为“国益”。但是,究竟何谓国益,各国之间、一国内部,以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更确切地说,“国家利益观”与对形势的战略判断才是决定国家对外战略的关键。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一个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行为却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而发生较大起伏。例如,21世纪初,由于小泉纯一郎在执政期间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矛盾现象。2006年中日关系开始走出谷底,通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等两国高层互访,终于实现了两国政治关系的转圜与发展。但遗憾的是,2010年中日关系又因钓鱼岛争端和日本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而急剧恶化,回暖乏力。这说明,除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外,与国内政治思潮相关的日本决策层的国家利益观,对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和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对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的影响。 一、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其对外战略的演变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19、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0、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6、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29、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 —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0、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34、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3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7、语汇的理据性: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同源词如“帐”“涨”“胀”等与“张”不但语音近似,且意义

分析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

分析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 援朝抗日战争 明代后期对外重要战争之一。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明廷任命兵部侍郎宋应昌为援朝经略,总兵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军45500人入朝抗日。二十一年正月,收复了平壤和北部诸城并进占开城。二十五年二月,丰臣秀吉再次发动侵朝战争。明廷任命兵部尚书邢玠为总督,杨镐为经略,麻贵为备倭将军征集大军10万人援朝鲜。二十六年八月,丰臣秀吉病死,十一月日军撤退。 援朝抗日战争中,明朝先后投入22万兵力,牺牲84000人,用鲜血凝结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情。 日本大陆政策(1867)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 日本明治政府建立之始,即于1867年(同治六年)发表“天皇御笔信”,宣称“日本乃万国之本”,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把对外扩张作为根本国策,乃制定“大陆政策”。该政策确定对外侵略步骤共分5期: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其内容见诸1929年披露的“田中奏折”。(参见“田中奏折”)虽然日本官方极力否认该秘密文件的存在,但无法否认近代以来日本按此步骤对外军事侵略的基本事实。 《中日修好条规》(1871年9月13日) 清廷与日本政府之间订立的第一个条约。 同治九年、十年,日本两次遣使来华,要挟清廷“仿西成例,一体订约”。1871年9月13日(同治十年),李鸿章与伊达宗城作为双方全权代表于天津签订本约。凡十八条。主要内容:两国各以礼相待,互不侵越;两国政事自主,“彼此均不得代谋干预”;两国可互派使臣驻京;议定通商港口,可在指定的对方各口设理事官,行使对等职权;两国兵船为保护各自商民可往来指定的对方口岸,禁止驶入他口及内地河湖支港。 标志着朝贡体系开始破裂。 牡丹社事件(1871年) 台湾南部牡丹社高山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件。 1871年,琉球渔船因风飘至台湾,被高山族误杀。日本却借机派使臣对华交涉,并于1874年4月发动侵台战争。同年5月,日军3600余人侵犯琅峤(今恒春),遭到阿碌父子为首的牡丹社民众的抗击,死伤500余人,耗资780万日元。日本侵略军后援不继,又遇恶性疟疾流行,经英国公使威妥玛出面“调停”,迫使清廷于1874年10月30日签订《中日北京专约》,向日本赔款银50万两,才从台湾退兵。

日本的媒体、舆论及其对对华政策的影响

日本的媒体、舆论及其对对华政策的影响 海南大学毕研韬 摘要:日本舆论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其外交政策,并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其对华政策的走向。所以,改造舆论环境是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要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舆论影响力,就必须大力推进国际政治传播学的建构。 关键词:舆论;外交政策;全球治理;意象;国际政治传播 一、日本舆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其对华政策的走向 在回顾美国1935年至1979年间公众舆论和政府政策的变化时,美国学者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1发现: 在2/3的情况下(包括对外经济政策问题),公众舆论的变化导致了外交政策的变化;政策的变动方向与舆论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此外,政府更愿意 按照公众舆论好恶的方向变动,而不是公众倾向沿着政府政策的方向变动。 笔者在分析近期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时也有类似的发现: 例一:日本政府在东海油气资源上的对华政策受到了以大众传媒为代表的公共舆论的深刻影响。覃里雯在“中日海域专属经济区分歧亟需解决”2中写到: 此次矛盾于今年6月初浮出水面,日本的几家主要媒体忽然对中日两国的东海分界线问题以及在其中的油气资源开发进行炒作,……。 6月9日,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读卖新闻》发表社论,强烈批评日本政府“对中国顾虑太多,因而对中国紧锣密鼓地开发东海海底资源的举动 反应迟钝”,“有损国家利益”。甚至要求政府彻底修改海洋战略,“毅然决然地 向中国表明自己的态度”。 就在《读卖新闻》发表社论的当天,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和中日韩能源部长会议”上对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说,中国在东海开发“春晓油气田”很可能侵犯了日本的海洋权益,并要求中国方面尽快提供东海专属经济区调查和开采石油天然气的相关数据。中国拒绝了这一要求。 那么,日本政府对媒体批评的回应是否是日本政府事先策划的呢?覃里雯随后写到:“日本方面对中国油气田的反应更像是迫于媒体压力做出的反应,因为春晓油田开采之前,中国在东海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矿藏开采。”而笔者对来自其他渠道的消息的分析也证实,正是由 1布鲁斯??拉西特、哈维?斯塔尔.《世界政治》(第5版)(王玉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01 2《经济观察报》2004年7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