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秦其明 金 川 陈德智 李 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GIS研究所 北京 100871

摘要: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系统是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针对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系统研制目标与关键问题,本文分别给出了三种机上航空遥感数据传输与压缩方案设计,阐述了数据压缩原理与实现方法,研究了嵌入式遥感数据压缩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并简要地讨论了遥感数据接收与解压缩的问题。目前,研制组已经初步实现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系统,并在飞行实验中实现了航空遥感图像数据的压缩。

关键词:数据传输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 嵌入式系统 无人机 航空遥感

Abstrac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remote sensing data transfer system (UAVRSDTS) is a key component of UAV aerial remote sensing system. Data compression is a significant technique in data real-time transfer.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erial remote sensing data transfer and compression schemes towards developing aim and key problems in UAVRSDT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present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in data compression, do research on key techniques in embedded remote sensing data compress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briefly explain the techniques in remote sensing data receiving and decompression. Now our group has realized UAVRSDTS and completed aerial remote sensing data compression in flying experiment.

1. 引言

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是北京大学遥感与GIS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和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共同合作研发的项目。该系统由搭载有效载荷的无人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遥感器、控制飞行与遥感信息获取的控制系统、遥感数据传输与压缩解压缩系统和遥感数据地面接收与处理系统等多个部分所组成。其中,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与压缩解压缩系统是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针对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系统研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组对数据传输与压缩解压缩系统设计与实现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研究进展整理如下。

2. 机上数据传输与压缩方案设计

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与压缩解压缩系统,作为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中国科学院遥感所主要负责的多模态遥感器,也涉及到北京大学遥感所其它组研制的遥感控制系统,同时还依赖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飞行器平台提供的数据实时传输链路的支持。实现机上航空遥感数据传输与压缩,可供考虑的方案至少有以下几种:

1) 多模态遥感器系统通过工控机利用两条数据传输链路同时将遥感数据一份存入硬盘,一份传输给到遥感数据压缩模块板,进行数据压缩,压缩后的数据通过通讯接口与贵航 资助项目:北京大学985项目

图3第三种数据传输与压缩方案示意图 Fig.3 The third scheme sketch map of data transfer and compression

无人机数据传输设备通讯,实现数据对地传输(见图1)。该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模态遥感器系统需要提供两个数据传输接口,一个与机载遥感平台控制板通讯,一个与数据压缩DSP 板通讯,同时还要与机载遥感平台控制板共用贵航机上高速RS422接口下传数据。

2) 多模态遥感器系统通过工控机利用两条数据传输链路同时将遥感数据一份存入硬盘,一份传输给到遥感数据压缩模块板,进行数据压缩,压缩后的数据经过机载遥感平台控制板数据传输线路,由贵航无人机数据传输设备实现数据对地传输(见图2)。该方案与第一种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数据通过机载遥感平台控制板数据通道,统一经贵航机上高速RS422接口下传数据。

3) 多模态遥感器系统通过工控机利用两条数据传输链路同时将遥感数据一份存入硬盘备份,一份通过机载遥感平台

控制板I/O 接口送入遥感数据

压缩模块板,进行数据压缩,

压缩后的数据经过机载遥感平

台控制板数据传输线路,由贵

航无人机数据传输设备实现数

据对地传输(见图3)。该方案

与第一种方案不同之处在于:

航空遥感数据直接送入机载遥

感平台控制板数据通道, DSP

数据压缩板通过接口与机载遥

感平台控制板通讯,获取遥感数据、实现数据压缩并将压缩后的数据通过机载遥感平台控制

图1 第一种数据传输与压缩方案示意图

Fig.1 The first scheme sketch map of

data transfer and compression 图2第二种数据传输与压缩方案示意图 Fig.2 The second scheme sketch map of data transfer and compression

板数据通道,经贵航机上高速RS422接口下传数据。

比较并分析了软硬件支持状况,以及实现数据传输与压缩的方便性,我们采用了第三种数据传输与压缩方案。

根据第三种数据传输与压缩方案设计思路,研制组提出了机上遥感数据传输与压缩方案:无人机搭载的多模态CCD相机对地成象,将获取的遥感图像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机载遥感平台控制板通过I/O设备读取遥感数据,数据通讯程序将遥感平台控制板上获取的BMP 格式的遥感图像的头文件信息和BMP遥感数据写到DSP模块板的指定内存中,DSP数据压缩模块板将获取的BMP图像数据压缩成JPEG图像数据,将生成的JPEG图像数据写到指定的内存空间。然后数据通讯程序从DSP模块板的指定内存中获取压缩后的JPEG图像数据,送到无人机数据传输链路。

遥感平台控制板与DSP模块板数据传输通过PC104+接口进行通讯。考虑到遥感图像数据量大,系统采取了DMA数据通讯方式。这种方式消耗系统资源比较多,但数据通讯速度比普通的接口通讯方式速度快得多,能够适应航空遥感大数据传输的要求。

3. 航空遥感数据压缩原理与实现

由于航空相机每次获取的航空影像尺寸为4096x4096像素,而DSP模块板由于内存容量有限,需要在影像压缩前先进行自适应分块处理。在实验中影像分块尺寸为512x512像素,每个影像块作为独立的影像进行压缩处理。

航空遥感图像采用JPEG图像压缩算法进行压缩。JPEG图像压缩算法是一种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算法.其图像压缩过程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1) 通过离散余弦变换(DCT)去除数据冗余。DCT是影像压缩的重要步骤,它通过正交变换将图像由空间域转换为频率域。DCT变换本身并不对影像进行压缩,对于NxN维的数据,经变换以后仍然得到NxN的数据,但变换消除了NxN维数据之间的冗余性,使得用较少的数据就能够基本还原这NxN维的数据。DCT变换是压缩过程中量化和编码的基础。

2) 使用量化表对DCT系数进行量化,量化表是根据人类视觉系统和压缩图像类型的特点进行优化的量化系数矩阵。量化的作用在于降低整数的精度,减少了整数存储所需的位数。这个步骤除掉了一些高频分量,损失了高频分量上的细节。由于人眼对高空间频率远没有低频敏感,所以处理后的视觉损失很小。量化的另一个原因是所有的影像上的点与点之间会有一个色彩或者灰度级上过渡的过程,大量的影像信息被包含在低空间频率中,经过量化处理后,在高空间频率段,将出现大量连续的零,这样有利于以后的编码减小数据量。量化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压缩后影像的信噪比和影像恢复的效果。

3) 对量化后的DCT系数进行编码使其熵达到最小。遥感图像数据经过DCT和量化之后,在高频率段会出现大量连续的零,采用Huffman可变字长编码,可使冗余量达到最小。动态Huffman编码则是在编码过程中形成编码树。采用动态Huffman编码方式,虽然消耗一定的编码和解码时间,但换取数据高压缩比。

根据上述JPEG数据压缩原理,在CCS环境中开发实现了图像压缩程序。CCS支持标准C 和C++,运行在PC机上。鉴于无人机上图像压缩程序运行在DSP数据压缩模块板上,我们利用仿真器将PC机和数据压缩硬件系统板相连(通过JTEG接口),在CCS环境中通过硬件仿真器进行程序的在线调试。

BMP 快视图压缩后的数据 图4 遥感数据地面接收与数据解压缩处理流程示意图 Fig.4 The flow chart of remote sensing data receiving and decompression

4. 嵌入式遥感数据压缩系统开发

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软件等组成的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图像压缩算法在DSP 模块板中的实现构成了嵌入式遥感数据压缩系统。嵌入式遥感数据压缩系统采用RTD 公司提供的SPM6030型号的DSP 模块板作为数据压缩系统板,所用芯片是TI 公司的6202芯片组,模块板载有16M 内存和2 MB 闪存,通过PCI 总线可访问所有DSP 资源。模块板配有PC104+总线接口, 通过此接口与机载遥感平台控制板进行数据通讯。该系统的作用是将机载遥感平台控制板获取的BMP 遥感图像数据,通过固化在SPM6030模块板内的JPEG 图像压缩程序进行压缩,再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回传给机载遥感平台控制板。该模块板还配有JTEG 硬件调试接口,支持JPEG 图像压缩程序的在线调试。

针对嵌入式遥感数据压缩系统的特点,研究组对系统进行了开发与优化。

开发的内容包括JPEG 图像压缩程序和数据通讯程序代码的编写与调试,其目的是实现遥感图像数据传输与数据压缩。

优化工作主要集中在在软件结构和硬件体系等方面。软件结构上的优化主要是基于C 语言优化。主要的优化内容包括编译器,循环操作,数组使用,变量申明,逻辑运算等几个方面。DSP 模块板在硬件体系上有其自身特点,其DSP 芯片使用的是哈佛体系,数据总线和程序总线相互独立,充分利用其硬件体系上的特性,可以提高压缩程序执行的效率。硬件体系的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使用DMA 进行数据通信和充分利用DSP 板上的缓冲区等。

数据压缩程序的开发与优化在CCS 环境中完成。在编译链接生成目标文件后,利用TI 公司提供的FlashBurn 烧录软件完成了目标文件烧录在压缩板的flash 中的工作,实现了嵌入式遥感数据压缩系统。

在新疆石河子市遥感实验飞行中,飞机搭载三台数码相机进行航空成像,数码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经工控机送入机载

遥感平台控制板,同时触发DSP

模块板上的数据压缩程序,实现

了遥感数据的压缩。飞行实验证

明,嵌入式遥感图像压缩系统运

行正常。

5. 遥感数据接收与解压

通过无人机的机载数据无

线传输设备发送的遥感数据,在

地面移动接收系统视距内,数据

通过无线方式传给地面。若无人

机在视距外,可以利用卫星进行超视距的中继通讯,通过卫星将数据转发给地面移动接收系统[7]。接收的遥感数据是压缩后

的数据,需要进行解压缩处理(图4)。解压缩是一个解码,反量化,逆离散余旋变换,同幅影像中多个影像块进行拼接的处理过程。今年8月上旬,我们将在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区域进行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与机上数据压缩与下传数据解压缩实验,进一步检验无人机遥感数

据传输与压缩解压缩系统的搭载稳定性与实际压缩效率,并检验遥感图像解压缩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并检验数据解压缩的实际速度等内容。

6. 结论与讨论

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与压缩解压缩系统,是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的重要部分,目前,已经完成该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集成,在飞行实验中实现了对 512*512像素的遥感图像数据压缩,最大压缩比达到1:13,符合实验预期要求。由于数据接口的限制,飞行实验中未能对CCD相机获取的4KX4K图像进行实时全程压缩实验,因此,系统实时压缩效果有待进一步实验。近期内,需要对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

遥感数据压缩系统作为作为无人机遥感数据传输与压缩解压缩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的硬件设备,具备可移植性。为满足海量遥感数据实时传输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从软硬件两方面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压缩效率。

需要深入研究航空遥感数据上传卫星的关键技术[8],这是利用卫星进行超视距的中继通讯,将数据转发给地面移动接收系统的制约瓶颈。今后需要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参考文献

[ 1 ] 任重.基于DCT的图像压缩技术[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6:89—92,104.

[ 2 ] 李飞鹏,秦前清,李德仁.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库实时压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26:9-11.

[ 3 ] 王明远.空间遥感数据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中国航天.2003,6:20-22.

[ 4 ] 彭启琮.DSP集成开发环境--ccs及DSP/BIOS的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 5 ] 田元,叶秀清,顾伟康.实时图像处理系统中的DSP 优化编程 [J].电子技术.2000,10: 619-622.

[ 6 ] 陈桂林,郭强.基于双DSP的遥感图像实时并行处理系统,光学精密工程.2002,6:547-55.

[ 7 ] 王永寿.无人机的通信技术.飞航导弹.2005,2:20-27

[ 8 ] 马大玮,杨士中.基于卫星中继的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电讯技术.2003,3:6-9.

无人机设计手册及主要技术

无人机设计手册及主要技术 内容简介 独家《无人机设计手册》分上、下两册共十二章。 上册包括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气动、强度、结构设计,动力装置,发射与回收系统,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 下册包括机载电气系统,指挥控制与任务规划,测控与信息传输,有人机改装无人机,综合保障设计,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及无人机飞行试验等。有关无人机任务设备、卫星中继通信的设计以及正在发展的无人机技术等内容,有待手册再版时编入,使无人机设计手册不断成熟和丰富。 适用人群 本手册是国内第一部较全面系统阐述无人机设计技术的工具书,不仅可作为无人机的设计参考,也可以作为院校无人机教学、无人机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并可供无人机部队试验人员使用。希望本手册的出版能对我国无人机研制工作的技术支持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祝小平,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所总工程师,主要从事无人机总体设计、飞行控制与制导系统设计等研究工作。主持了工程型号、国防预研等国家重点项目多项,获国家和部级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技术发明专利10项,荣立“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个人一等功,发表论著150多篇。先后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

才工程”、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 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科学中国人(2009)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无人机相关GJB标准-融融网 gjb 8265-2014 无人机机载电子测量设备通用规范 gjb 4108-2000 军用小型无人机系统部队试验规程 gjb 5190-2004 无人机载有源雷达假目标通用规范 gjb 7201-2011 舰载无人机雷达对抗载荷自动测试设备通用规范 gjb 5433-2005 无人机系统通用要求 gjb 2347-1995 无人机通用规范 gjb 6724-2009 通信干扰无人机通用规范 gjb 6703-2009 无人机测控系统通用要求 gjb 2018-1994 无人机发射系统通用要求 无人机主要技术 一、动力技术 续航能力是目前制约无人机发展的重大障碍,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消费级多旋翼续航时间基本维持在20min左右,很是鸡肋。逼得用户外出飞行不得不携带多块电池备用,造成使用操作的诸多不便,为此有诸多企业在2016年里做出了新的尝试。

无人机遥感

光学遥感技术 姓名:**** 学号:************ 专业:光学工程 任课教师:******

目录 摘要............................................................................................... I 1.引言 (1) 2.无人机遥感系统概述 (1) 3.无人机遥感优势 (2) 4.无人机系统及工作原理 (2) 5.无人机遥感的关键技术 (3) ①无人机航空遥感平台集成技术 (3) ②遥感数据的实时获取与下传 (4) ③遥感数据的地面接收与处理 (4) 6.结束语 (5) 7.参考文献 (6)

摘要 分析了无人机的技术优势,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的原理,以及无人机实现中的关键技术,探讨我国使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国土资源快速监察机制。无人机遥感系统以更低的运营成本、高效灵活的任务安排,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操作应用成为主要的遥感技术之一,而且相对于其他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国土资源管理 Abstract Analysi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technology advanta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uav remote sensing system,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implementation, discusses the rapid of land and resources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monitoring mechanism. Uav remote sensing system with lower operating costs, highly efficient and flexible task arrangement, the operation of the automatic an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relative to other remote sensin Keywords: drone; remote sensing; land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及操作简介

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及操作简介 3.1 卫星通信系统开通前应该注意的事项: 3.1.1 环境勘察 1)选择停放场所 ★选择较为平坦、坚实的空地作为停车场地。确保对卫星信号收发、微波信号收发不形成遮挡。 ★车辆上方应无遮挡物,以免阻碍天线桅杆正常升起。 ★应尽量避开高大的障碍物(陡坡、高大建筑、高大树木等),确保对卫星通信、微波通信、无线网桥通信的信号收发不形成遮挡。 ★如果采用市电则车辆停放地距最近的有效市电电源应在60M以内,且能打地桩以接地或能接入其他的接地系统。 ★车辆停放地还要考虑整车噪声对居民或环境的影响。 2)选择市电电源 ★车载系统原则上应尽量考虑采用目的现场的有效市电电源。 ★在车载系统到达现场前,应与提供电源的单位或供电部门做好协商。 3)确定传输方式 ★同相关单位协商拟采用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应遵循方便接入的原则结合停放场所条件综合考虑。若距机房较近,可采用光纤直接连接的方式;否则可采用微波或者无线网桥传输方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卫星传输方式。 ★采用微波或者无线网桥传输方式时,要预先选定好对端微波架设的位置,以最近的机房和视距传输来综合考虑。原则上在车载系统达到目的现场 前,应架设好对端微波天线,以尽量缩短系统开通的时间。 ★采用卫星传输方式时,应根据使用的卫星经度考虑对应方位无遮挡,且 避免使车头朝向卫星方位停放,以方便卫星天线接收。 ★车载卫星系统通过自动对星需要获取的信息:(1)GPS、(2)电子罗盘、(3)AGC(信标机电压)。

3.1.2 数据准备 确定BTS的相关数据 ★根据网络规划,确定车载BTS相关数据,如频点、邻区切换等,必要时,到目的现场测试移动网络的数据,了解频率干扰情况、话务量分配、切换等情况。同时与传输室确认应急车传输的接入基站,并在基站端对通传输电路,同BSC 核对每套应急传输电路所对应小区的关系、核对小区定义的设备数量、设备类型和软件版本等信息,确保BSC的数据定义与应急车安装的硬件完全对应; ★根据现场的网络状况,确定基站天线的覆盖范围和方向。 ★根据网络规划,确定车载BTS系统接入PLMN网的BTS的相关数据。 3.1.3 带卫星的小C车规范开通流程 1、停车、拉手刹 2、打地桩、接工作地、保护地 3、放支撑脚、启动联合供电 4、挂CDMA天线、升天线桅杆、接馈线 5、对星、核对工作频率、极化、标定功率、载波上星 6、开基站、数据下载 7、开通测试、网络优化 3.2 卫星系统概述 3.2.1卫星系统业务需求简介 卫星传输作为小型应急通信车三种传输方式(微波传输、光纤传输、卫星传输)之一的传输手段解决从车载BTS到各省BSC的Abis接口的传输,实现1x 语音数据及EVDO数据业务的传输。 3.2.2卫星系统组成 根据系统设备配置和改装要求,小型应急通信车包括移动通信系统(不同厂商BTS和BSC设备)、传输系统(SDH、PDH、50M无线以太网桥、车载卫星)及天馈线系统(卫星天线、微波天线基站天线、桅杆等),其中卫星子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设备组成: 车载卫星天线、GPS天线、天线控制系统、信标接收机、MODEM、LNB、固态高功放。

常见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简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常见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简介 本文介绍了常见国产卫星数据的简介、数据时间、传感器类型、分辨率等情况。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产品级别说明 ◆1A级和1C级产品均为相对辐射校正产品,只是不同卫星选用的生产参数不同。 ◆2级,2A级和2C级产品均为系统几何校正产品,只是不同卫星选用的生产参数不同。 其中: ■GF-1卫星和ZY3卫星归档产品为1A级,ZY1-02C卫星数据归档产品级别为1C级,其他卫星归档级别为2级! ◆归档产品是指:该类产品已经存在于系统中,仅需要从存储系统中迁移出来.即可供用户下载的数据。 ◆生产产品是指:该类产品不是已经存在的产品,需要对原始数据产品进行生产,然后再提供给用户下载的数据。

■当用户需要的产品级别是上述归档的级别,直接选择相应的产品级别,然后查询即可! ■当用户需要的产品级别不是上述归档的级别,就需要进行生产.本系统提供GF-1卫星和ZY3卫星2A级的生产产品,ZY1-02C卫星2C级的生产产品,在选择需要的级别查询后,无论有没有数据,在查询结果页上方有一个“查询0级景”按钮,点击此按钮后,进行数据查询,如果有数据,选择需要的产品直接订购,即可选择需要的产品级别。 国产卫星 一、GF-3(高分3号) 1.简介 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高分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高分三号卫星是中国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遥感卫星,为1米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也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 2.数据时间 2016年8月10日-现在 3.传感器 SAR:1米 二、ZY3-02(资源三号02星) 1.简介 资源三号02星(ZY3-02)于2016年5月30日11时17分,在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02星发射升空。这将是我国首次实现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形成业务观测星座,

无人机系统建设方案设计(初稿子)--李仁伟--2018.09.21

实用标准文案 监管场所无人机系统 建设方案 北京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8.9

目录 目录 目录 (1) 一、概述 (2) 1.1、背景 (2) 1.2、应用 (2) 1.3、方案依据标准规范 (3) 二、系统介绍 (5) 2.1、系统功能 (5) 2.2、功能及产品介绍 (5) 2.2.1、六旋翼无人机主机 (5) 2.2.2、航拍摄像 (12) 2.2.3、空中抛投 (25) 2.2.4、通信中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无人机综合管控指挥平台 (29) 2.3.1、平台内容 (30) 2.3.2、软件架构 (31) 2.3.3、通信架构 (31) 2.3.4、客户端界面 (32)

一、概述 1.1、背景 无人机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无人机从功能上细分到了各个领域,除了航拍、植保等功用之外,无人机也在勘察、安检等领域拥有不错的发挥,其中安全巡逻无人机已经成为无人机市场中的一匹迅速崛起的黑马,并且还在不断地快速成长。运用高科技手段对监狱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已刻不容缓。作为高度戒备监狱,监狱押犯规模大、在押罪犯刑期长、犯群结构复杂,为积极整合资源、推动高新技术应用、完善综合保障机制、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无人机可完成包括巡航、实时监控、取证拍摄等一体化飞行及监控任务,并能将高清视频或高像素照片实时传输到执法终端。今后,它不仅会用于监管设施及周边区域的隐患排查,维护监管安全,为监狱指挥中心作出实时部署提供第一手资料;它还对开展隐蔽督察、视频督察、掌握狱情灾情和处置突发事件发挥重要作用。

无人机用于国土资源遥感飞行平台解决方案

无人机用于国土资源遥感飞行平台解决方案 一、无人机在国土资源调查的应用 国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气象资源、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等,航空遥感在国土资源调查的应用一般涵盖国土整治的规划与管理,环境和灾害监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建设工程选址、选线及城市规划等领域。无人机飞行平台在国土资源遥感调查领域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低成本、低速、可靠性的无人机执行低空飞行任务,可以快速,高质量获取航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1)无人机用于城镇规划调查 无人机携带多种传感器在城镇上空飞行,为城市开发的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依据。广泛应用在建筑密度分布规律研究、在建工地调查、中心城市简房漏棚调查、施工占路情况、露天停车场调查、垃圾堆场的空间分布、污水治理和改造工程的补充论证、为建厂规划或改造提供影像资料等。无人机除了应用在城市的变迁、发展趋势及改造,城市图件更新外,还可用于城市现状调查,如土地利用、地籍、交通、旅游资源调查,绘制城市绿化分布图、烟尘污染分布图、水污染分布图,以及城市环境调查,如三废污染、地质灾害、城市公共安全监测方面。 2)无人机用于矿产资源开发调查

我国矿区开发引发生态环境的破坏;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不清,缺乏客观和有效数据;由于缺乏实时监控使得违法行为频繁发生。无人机空中遥感矿区的矿产开采点位置(井口位置) 、开采状态(开采或关闭) 、开采矿种(煤、铁) 、开采方式(露天、地下) 、占地范围与土地类型、固体废弃物堆积范围和占用土地类型等。无人机还可以观测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灾害。包括地面沉陷范围、地裂缝长度、塌陷坑位置、山体陷裂(垮塌)范围、崩塌位置、滑坡位置、泥石流位置、河道淤塞长度(位置)及煤田(煤矸石)自燃范围等。探测矿山生态环境信息。包括破坏土地范围、受损植被范围、粉尘污染范围、水体污染范围、荒漠化范围、土地复垦范围及矿山环境治理效果。无人机低空遥感配合地面管理软件亦可为矿产资源开发整体状况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 3)无人机用于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作物资源评估 无人机遥感可以快速估测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农作物旱情和灌溉情况监测和用于农业自然资源管理。解译、判断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如病虫害、土壤盐碱度、土壤营养状况、水污染等问题。农业生态环境变迁监测: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监测和农业水环境资源供给配备规划。 4)无人机用于地质灾害遥感 无人机可在山区大型工程、铁路及公路沿线、山区城镇等区域进行可疑滑坡区域的地质环境遥感,研究、滑坡灾害评价、危险预测、灾情评估、减灾和防治,为灾后救援、重建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目前以崩滑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比如采用

遥感卫星传感器参数

SPOT卫星 SPOT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SPOT‖系法文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la Tarre的缩写,意即地球观测系统。 目录 1卫星简介 2卫星参数 2.1 轨道参数 2.2 观测仪器 2.3 数据参数 2.4 谱段参数 2.5 数据应用范围 3传感器特点 4发展历程 4.1 SPOT-1 4.2 SPOT-4 4.3 SPOT-5 1卫星简介 Spot系列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至今已发射Spot卫星1-6号,1986年已来,Spot已经接受、存档超过7百万幅全球卫星数据,提供了准确、丰富、可靠、动态的地理信息源,满足了制图、农业、林业、土地利用、水利、国防、环境、地质勘探等多个应用领域不断变化的需要。[1] 2卫星参数

轨道参数 Spot卫星采用高度为830km,轨道倾角为98.7度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通过赤道时刻为地方时上午10:30,回归天数(重复周期)为26d。由于采用倾斜观测,所以实际上可以对同一地区用4~5d的时间进行观测。 观测仪器 Spot1,2,3上搭载的传感器HRV采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S作为探测元件来获取地面目标物体的图像。HRV具有多光谱XS具和PA两种模式,其余全色波段具有10m的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具有20m的空间分辨率。Spot4上搭载的是HRVIR传感器和一台植被仪。pot5上搭载包括两个高分辨几何装置(HRG)和一个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装置(HRS)传感器。[1] 数据参数 Spot的一景数据对应地面60km×60km的范围,在倾斜观测时横向最大可达91Km,各景位置根据GRS(spot grid reference systerm)由列号K和行号J的交点(节点)来确定。各节点以两台HRV传感器同时观测的位置基础来确定,奇数的K对应于HRV1,偶数的K 对应于HRV2。倾斜观测时,由于景的中心和星下点的节点不一致,所以把实际的景中心归并到最近的节点上。[1] 谱段参数 1)绿谱段(500~590nm):该谱段位于植被叶绿素光谱反射曲线最大值的波长附近,同时位于水体最小衰减值的长波一边,这样就能探测水的混浊度和10~20m的水深。 2)红谱段(610—680nm):这一谱段与陆地卫星的MSS的第5通道相同(专题制图仪TM仍然保留了这一谱段),它可用来提供作物识别、裸露土壤和岩石表面的情况。 3)近红外谱段(790—890nm):能够很好的穿透大气层。在该谱段,植被表现的特别明亮,水体表现的非常黑。尽管硅的光谱灵敏度可以延伸到1100urn,但设计时为了避免大气中水汽的影响,并没有把近红外谱段延伸到990nm。同时,红和近红外谱段的综合应用对植被和生物的研究是相当有利的。 该系统的多谱段图像配准精度相当高,通常采用二向色棱镜进行光谱分离,粗制多谱段图像的配准精度误差小于0.3个象元。[2]

无人机航测遥感系统技术集成方略

无人机航测遥感系统技术集成方略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作为空间信息技术体系的两大分支之一,得到了各国的重视。我国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进展,研制出许多航空摄影测量设备。微型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具有运行成本低、执行任务灵活性高等优点,正逐渐成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的有益补充,是空间数据获得的重要工具之一。 然而,传统的无人机并不是专门为摄影测量目的而设计的,同样,许多通用传感器、导航仪等设备也不是专门为无人机设计的,其结果是导致了它们之间的集成很困难。本公司历经数年的科研,集成了一套的完整的微型无人机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其无人机的研制充分考虑了摄影测量飞行的特殊性,较其采用无人机改装的摄影测量系统具有较大优势。 无人驾驶飞行器摄影测量系统以获取高分辨率空间数据为应用目标,通过3S技术在系统中的集成应用,达到实时对地观测能力和空间数据快速处理能力。要使其成为理想的遥感平台,有多个关键技术需要解决: 1)传感器技术 根据不同类型的遥感任务,需要开发相应的机载遥感设备,如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轻型光学相机、多光谱成像仪、激光扫描仪、磁测仪、合成孔径雷达等,选用的遥感传感器应具备数字化、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存储量大、性能优异等特点。 2)传感器及其姿态控制技术 传感器的控制系统要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航摄点、摄影比例尺、重叠度等参数以及飞行控制系统实时提供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数据自动计算并自动控制遥感传感器的工作,使获取的空间数据在精度、比例尺、重叠度等方面满足遥感的技术要求。对于抗风能力弱、飞行稳定性差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如飞艇),应给摄影测量设备加装三轴稳定平台,以保证获取稳定的、清晰的高质量影像,传感器的位置数据和姿态数据最好能够实时记录并存储,以便用于影像数据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3)传感器定标及数据传输存储技术 无人驾驶飞行器搭载的主要摄影测量传感器为面阵CCD数字相机,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小型专业级数字相机还不能达到量测相机的要求,所以,为使获取的影像能够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应根据相机的几何成像模型,作相关的检校工作,得到相机的内外参数,必要时需要采用特殊的检测手段,测定每个像元的畸变量。另外,大面阵CCD数字相机获取的影像数据量较大,需开发专用的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飞行器的测控数据和影像数据需要实时传输时还可以通过卫星通讯来实现。 4)影像数据的后处理技术 目前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摄影测量系统多使用小型数字相机作为机载数据采集设备,与传统的航片相比,存在像幅较小、影像数量多等问题,所以应针对其影像的特点以及相机定标参数、拍摄时的姿态数据和有关几何模型对图像进行几何和辐射校正,开发出相应的软件进行交互式的处理。同时还应开发影像自动识别和快速拼接软件,实现影像质量、飞行质量的快速检查和数据的快速处理,以满足整套系统实时、快速的技术要求。 5)系统集成技术 无人驾驶飞行器摄影测量系统属于特殊的航空测绘平台,技术含量高,涉及航空、自动化控制、微电子、材料学、空气动力学、无线电、遥感、地理信息等多个领域,组成比较复杂,加工材料、动力装置、执行机构、姿态传感器、航向和高度传感器、导航定位设备、通讯装置以及遥感传感器均需要精心选型和研制开发。应根据测绘的技术要求和无人驾驶的特

常见遥感卫星的基本参数大全

常见遥感卫星的基本参数大全 1. BERS-1 中巴资源卫星 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78公里,倾角:98.5o 重复周期:26天,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 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 4 天扫描带宽度:185公里星上搭载了CCD传感器、IRMSS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波段数:4波谱范围:B6:0.50 –1.10(um)B7:1.55 –1.75(um)B8:2.08 –2.35(um)B9:10.4 –12.5(um)覆盖宽度:119.50公里空间分辨率:B6 –B8:77.8米B9:156米CCD相机:波段数:5波谱范围:B1:0.45 –0.52(um)B2:0.52 – 0.59(um)B3:0.63 –0.69(um)B4:0.77 –0.89(um)B5:0.51 –0.73(um)覆盖宽度:113公里空间分辨率:19.5米(天底点)侧视能力:-32 士32 广角成像仪:波段数:2波谱范围:B10:0.63 –0.69(um)B11:0.77 –0.89(um)覆盖宽度:890公里空间分辨率:256米 CBERS- 1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发射成功后,截止到2001年10月14日为止,它在太空中己运行2年,围绕地球旋转10475圈,向地面发送了大量的遥感图像数据,已存档218201景0级数据产品。CBERS-1卫星的设计寿命是2年,但据航天专家测定CBERS-1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正常。有效载荷除巴西研制的宽视场成像仪于2000年5月9日因电源系统故障失效外,其余均工作正常,而且目前星上的所有设备均工作在主份状态,备份设备还未启用,星上燃料绰绰有余。因此,虽然卫星设计寿命是2年,但航天专家设计时对各个器件都打有超期服役的余量,从CBERS-1卫星目前的运行情况来,其寿命肯定要远远大于2年。所以欢迎用户继续踊跃使用CBERS- 1的数据。2002年我国将发射CBERS-2 卫星,用户期望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空中双星运行的壮观将会实现。 2、法国SPOT卫星 法国SPOT-4卫星轨道参数: 轨道高度:832公里 轨道倾角:98.721o 圈/分101.469轨道周期: 重复周期:369圈/26天 降交点时间:上午10:30分 扫描带宽度:60 公里 两侧侧视:+/-27o 扫描带宽:950公里 波谱范围: 多光谱XI B1 0.50 –0.59um 20米分辨率B2 0.61 –0.68um B3 0.78 –0.89um SWIR 1.58 –1.75um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测绘应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测绘应用 摘要:本文对无人机遥感平台及在测量中的应用作了阐述。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平台;摄影测量;技术应用 引言: 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航空摄影测量方式,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传统航空摄影的有效补充。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起飞迅速等技术优点,在地理国情监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数字城市建设、国土资源调查测绘等诸多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无人机遥感技术 无人机遥感是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讯技术、GPS 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快速获取国土、资源、环境等空间遥感信息,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的应用技术。 技术特点:第一,对场地要求低,作业方式灵活快捷,能快速响应拍摄任务;第二,平台构建,维护以及作业成本相对较低;第三,因其飞行高度低,能够获取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影像,在局部信息获取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第四,飞行高度一般低于1000m,不必申请空域;第五,能够获取高重叠度的影像,增强后续处理的可靠性;第六,便于携带转移方便。 2无人机获得的遥感数据的特点 通常飞机会在2km~12km的对流层或者12km~25km的平流层底部飞行,飞机在这一高度高速飞行时姿态平稳。超低空航空飞行时影响因素很多,阵风、热空气的升力、高压输电线发出的电磁干扰、通讯高塔等对飞机的飞行、控制都有影响。所以飞机获取的数据姿态角通常较大,尤其是航偏角,影像比例尺变化也非常明显。使用这一数据获取方式通常测区的范围较小,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数据获取的任务。 传统的方法很难快速检测获取数据质量,当发现数据有问题再将飞机等设备重新运到测区补飞,成本过高。这就需要一种可以快速地处理原始数据,拼接出测区概略图的方法,虽说不能用于精确测量定位,但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在测量中的应用 3.1无人机平台摄影测量系统构成

BGAN卫星数据传输业务简介

BGAN卫星数据传输业务简介

BGAN卫星数据传输业务简介 前言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地理环境多样。虽然地面通信网发展迅速,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受到地形和人口分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地面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不可能实现在全国各地全覆盖,在中国有60%左右的地区是地面通信网盲区,通信的困难甚至成为人们生存的障碍。这一问题现在不可能解决,而且在将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很难得以解决,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地形地势复杂,建立通信网络耗资大、效益低,建设周期长,维护难等因素制约。相比较而言,卫星移动通信可以快捷、经济的解决这些地方的通信问题,满足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这就为卫星移动通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卫星移动通信网将为这些地区生活工作的人们提供服务,也为那些国际、国内旅游者,商业、企业要员以及特殊行业,如勘探、抢险、救灾及环保等工作的人们提供极大的方便。在应急事件的通信处理上,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已经发挥出相当的优势。

海事卫星BGAN系统简介 BGAN是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所主导的宽频全球区域网络系统( broadband global area network system )的第四代的卫星通信系统。新卫星不仅支持BGAN宽带业务,还将继续支持目前工作在第三代卫星上的全部数字业务和Inmarsat区域性中等带宽的RBGAN 业务,以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平滑过渡。 第四代“国际海事卫星”综合了高低端多种业务模式,采用高效的频率复用技术,在有限L 波段的带宽资源情况下,实现了容量和多样化的选择,它可支持全新的全球宽带局域网业务,提供至少10倍于“国际海事卫星”现有网络的通信容量。该卫星BGAN业务可为全球几乎任何地方的用户提供速度达到 492kbit/s 的网络数据传输、移动视频、视频会议、传真、电子邮件、局域网接入,并为用户提供短信、语音信箱、来电显示、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呼叫保持、电话会议、限制用户组、呼叫限制、预付费等多种附加功能。BGAN是一个3GPP 包交换和电路交换的网络,兼容第3代(3G)手机系统,其所有提供

常用遥感数据的遥感卫星基本参数大全

常用遥感数据的遥感卫星基本参 数大全 常用遥感数据的遥感卫星基本参数大全 常用,遥感数据,遥感卫星,基本参数,大全 1、CBERS-1中巴资源卫星 CBERS-1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78公里,倾角:98.5o重复周期:26天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4天扫描带宽度:185公里星上搭载了CCD 专感器、IRMSS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波段数:4波谱范围:B6: 0.50 - 1.10(um)B7 : 1.55 - 1.75(um)B8 : 2.08 - 2.35(um)B9 : 10.4 - 12.5(um)覆盖宽度:119.50 公里 空间分辨率:B6 - B8 : 77.8米B9: 156米CCD相机:波段数:5波谱范围:B1:0.45 —0.52(um)B2: 0.52 —0.59(um)B3: 0.63 —0.69(um)B4: 0.77 — 0.89(um)B5 : 0.51 - 0.73(um)覆盖宽度:113公里空间分辨率:19.5米(天底点)侧视能力:-32 士32 广角成像仪:波段数:2 波谱范围:B10: 0.63 —0.69(um)B11 : 0.77 — 0.89(um) 覆盖宽度:890公里空间分辨率:256米 CBERS-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发射成功后,截止到2001年10月14日为止,它在太空中己运行2年,围绕地球旋转10475圈,向地面发送了大量的遥感图像数据,已存档218201景0级数据产品。CBERS-1卫星的设计寿命是2年,但据航天专家测定CBERS-1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正常。有效载荷除巴西研制的宽视场成像仪于2000年5月9日因电源系统故障失效外,其余均工作正常,而且目前星上的所有设备均工作在主份状态,备份设备还未启用,星上燃料绰绰有余。因此,虽然卫星设计寿命是2年,但航天专家设计时对各个器件都打有超期服役的余量,从CBERS-卫

无人机遥感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无人机遥感发展现状与应用 摘要: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遥感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加,但遥感数据获取手段相对不足。无人机遥感系统以更低的运营成本、高效灵活的任务安排,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操作应用成为主要的遥感技术之一。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无人机遥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无人机遥感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发展现在应用领域 无人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性能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完善,尤其是近年来航空、计算机、微电子、导航、通讯及数字传感器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无人机技术已经从研究阶段向实用化阶段发展。无人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成为未来航空器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人们对地理环境的不断理解和对测绘需求的增长使得无人机与测绘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无人机遥感技术体现了无人机与测绘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提供了更高效的测绘方式。 一、无人机遥感介绍 1、无人机遥感系统简介 2、国外研究现状 无人机最早出现在1917年,早期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研制和应用主要使用作飞机靶机,应用范围主要是在军事上,后来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作战、侦察及民用遥感飞行平台。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革命让无人机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数字化、重量轻、体积小、探测精度高的新型传感器的不断出现,无人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迅速拓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用途、各种性能指标的无人机的类型已达数百种之多。续航时间从一小时延长到几十个小时,任务载荷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这为长时间、大范围的遥感监测提供了保障,也为搭载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多种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1]。传感器经历了早期的胶片相机和大面阵数字化几个发展阶段,目前国内制造的数字航空测量相机拥有8000多万像素,能够同时拍摄彩色、红外、全色的高精度航片[2];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使用多台哈苏相机组合照相,利用开发的软件再进行拼接,有效地提高了遥感飞行效率;德国禄来公司推出的2200万像素专业相机,配备了自动保持水平和改正旋偏的相机云台,开发了相应的成图软件。另外激光三维扫描仪、红外扫描仪等小型高精度遥感器为无人机遥感的应用提供了发展的余地。 3、国内研究现在 2005年8月8日上午11时24分,由北京大学与一航贵州集团共同研制的我国第一个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常用遥感数据的遥感卫星基本参数大全

常用遥感数据的遥感卫星基本参数大全

常用遥感数据的遥感卫星基本参数大全 常用, 遥感数据, 遥感卫星, 基本参数, 大全 1、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 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78公里,倾角:98.5o 重复周期:26天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 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 4 天扫描带宽度:185公里星上搭载了CCD传感器、IRMSS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波段数: 4波谱范围:B6:0.50 –1.10(um)B7:1.55 –1.75(um)B8:2.08 – 2.35(um)B9:10.4 – 12.5(um)覆盖宽度:119.50公里空间分辨率:B6 – B8:77.8米B9:156米 CCD相机:波段数: 5波谱范围:B1:0.45 –0.52(um)B2:0.52 –0.59(um)B3:0.63 –0.69(um)B4:0.77 –0.89(um)B5:0.51 – 0.73(um)覆盖宽度:113公里空间分辨率:19.5米(天底点)侧视能力:-32 士32 广角成像仪:波段数: 2波谱范围:B10:0.63 –0.69(um)B11:0.77 –0.89(um)覆盖宽度:890公里空间分辨率:256米 CBERS-1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发射成功后,截止到2001年10月14日为止,它在太空中己运行2年,围绕地球旋转10475圈,向地面发送了大量的遥感图像数据,已存档218201景0级数据产品。 CBERS-1卫星的设计寿命是2年,但据航天专家测定CBERS-1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正常。有效载荷除巴西研制的宽视场成像仪于2000年5月9日因电源系统故障失效外,其余均工作正常,而且目前星上的所有设备均工作在主份状态,备份设备还未启用,星上燃料绰绰有余。因此,虽然卫星设计寿命是2年,但航天专家设计时对各个器件都打有超期服役的余量,从CBERS-1卫星目前的运行情况来,其寿命肯定要远远大于2年。所以欢迎用户继续踊跃使用CBERS-1的数据。 2002年我国将发射CBERS-2卫星,用户期望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空中双星运行的壮观将会实现。 2、法国SPOT卫星 法国SPOT-4卫星轨道参数: 轨道高度:832公里 轨道倾角:98.721o 轨道周期:101.469分/圈 重复周期:369圈/26天 降交点时间:上午10:30分 扫描带宽度: 60 公里 两侧侧视:+/-27o 扫描带宽:950公里 波谱范围:

无人机结构及系统

第1章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 一一无人机结构与系统分为结构和系统两个方面,其中无人机结构主要是指无人机的硬件结构,无人机系统主要是指无人机动力系统二控制站二飞行控制系统二通信导航系统二任务载荷系统和发射回收系统等三 1.1 无人机概述 一一18世纪后期,热气球在欧洲升空,迈出了人类翱翔天空的第一步三20世纪初期,美国莱特兄弟的 飞行者 号飞机试飞成功,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篇章三20世纪40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成功发射大型液体火箭V-2,把航天理论变成现实三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 东方1号 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k m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的新篇章三 无人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英国的两位将军提出了研制一种使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无人驾驶飞机用来空投炸弹的建议,得到认可并开始研制三1915年10月,德国西门子公司成功研制了采用伺服控制装置和指令制导的滑翔炸弹三1916年9月12日,第一架无线电操纵的无人驾驶飞机在美国试飞三1917 1918年,英国与德国先后研制成功无人遥控飞机三这些被公认为是遥控无人机的先驱三 随后,无人机被逐步应用于靶机二侦察二情报收集二跟踪二通信和诱饵等军事任务中,新时代的军用无人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军事战争和军事调动的原始形式三与军用无人机的百年历史相比,民用无人机技术要求低二更注重经济性三军用无人机技术的民用化降低了民用无人机市场进入门槛和研发成本,使得民用无人机得以快速发展三 目前,民用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航拍二航测二农林植保二巡线巡检二防灾减灾二地质勘测二灾害监测和气象探测等领域三 未来,无人机将在智能化二微型化二长航时二超高速二隐身性等方向上发展,无人机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三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在2016年7月11日颁布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A C-61-F S-2016-20-R1),其对无人机及相关概念作了定义三

浅谈无人机与遥感技术的完美结合

红外遥感 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无人机与遥感技术的完美结合系别:信息工程系 班级: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123 学号:88888888 2015年11月3日

浅谈无人机与遥感技术的完美结合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遥感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加,但遥感数据获取手段相对不足。无人机遥感系统以更低的运营成本、高效灵活的任务安排,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操作应用成为主要的遥感技术之一。无人机与遥感技术的完美结合,使遥感技术如虎添翼,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无人机遥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平台;遥感;完美结合 1引言 无人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性能不断提高, 功能日益完善,尤其是近年来航空、计算机、微电子、导航、通讯及数字传感器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无人机技术已经从研究阶段向实用化阶段发展。无人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成为未来航空器的发展方向之一。 2无人机遥感介绍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人机最早出现在1917年,早期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研制和应用主要使用作飞机靶机,应用范围主要是在军事上,后来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作战、侦察及民用遥感飞行平台。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革命让无人机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数字化、重量轻、体积小、探测精度高的新型传感器的不断出现,无人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迅速拓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用途、各种性能指标的无人机的类型已达数百种之多。续航时间从一小时延长到几十个小时,任务载荷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这为长时间、大范围的遥感监测提供了保障,也为搭载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多种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传感器经历了早期的胶片相机和大面阵数字化几个发展阶段, 目前国内制造的数字航空测量相机拥有8000多万像素, 能够同时拍摄彩色、红外、全色的高精度航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使用多台哈苏相机组合照相, 利用开发的软件再进

bgan卫星数据传输业务简介.doc

BGAN卫星数据传输业务简介 前言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地理环境多样。虽然地面通信网发展迅速,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受到地形和人口分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地面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不可能实现在全国各地全覆盖,在中国有60%左右的地区是地面通信网盲区,通信的困难甚至成为人们生存的障碍。这一问题现在不可能解决,而且在将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很难得以解决,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地形地势复杂,建立通信网络耗资大、效益低,建设周期长,维护难等因素制约。相比较而言,卫星移动通信可以快捷、经济的解决这些地方的通信问题,满足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这就为卫星移动通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卫星移动通信网将为这些地区生活工作的人们提供服务,也为那些国际、国内旅游者,商业、企业要员以及特殊行业,如勘探、抢险、救灾及环保等工作的人们提供极大的方便。在应急事件的通信处理上,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已经发挥出相当的优势。 海事卫星BGAN系统简介 BGAN是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所主导的宽频全球区域网络系统 ( broadband global area network system )的第四代的卫星通信系统。新卫星不仅支持BGAN宽带业务,还将继续支持目前工作在第三代卫星上的全部数字业务和Inmarsat区域性中等带宽的RBGAN 业务,以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平滑过渡。 第四代“国际海事卫星”综合了高低端多种业务模式,采用高效的频率复用技术,在有限L波段的带宽资源情况下,实现了容量和多样化的选择,它可支持全新的全球宽带局域网业务,提供至少10倍于“国际海事卫星”现有网络的通信容量。该卫星BGAN业务可为全球几乎任何地方的用户提供速度达到 492kbit/s 的网络数据传输、移动视频、视频会议、传真、电子邮件、局域网接入,并为用户提供短信、语音信箱、来电显示、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呼叫保持、电话会议、限制用户组、呼叫限制、预付费等多种附加功能。BGAN是一个3GPP 包交换和电路交换的网络,兼容第3代(3G)手机系统,其所有提供的服务都基于UMTS 技术。

我国的几大遥感卫星资料 中国的遥感卫星

我国的几大遥感卫星资料中国的遥感卫星我国的几大遥感卫星 目前我国常用的商业用途的遥感卫星主要是高分系列、资源系列 和环境系列。高分系列:高分一号、高分二号 资源系列:资源三号、资源一号02C 环境系列:环境一号A、B 高分一号 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于xx 年4月26日12时13分04秒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GF-1卫 星搭载了两台2m分辨率全色/8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四台16m分辨 率多光谱相机。高分一号卫星的宽幅多光谱相机幅宽达到了800公里。目前高分一号影像数据已上线遥感集市。 卫星参数 高分二号

高分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分辨优于1米的民用光学遥 感卫星,于xx年8月19日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 GF-2卫星搭载有两台高分辨率1米全色、4米多光谱相机,具有 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卫星综合观测效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卫星参数 资源三号 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于xx年1月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填补了我国 立体测图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ZY-3卫星搭载了四台光学相机,包括一台地面分辨率2.1m的正 视全色TDI CCD相机、两台地面分辨率3.6m的前视和后视全色TDI CCD 相机、一台地面分辨率5.8m的正视多光谱相机。 资源一号02C

资源一号02C卫星曾经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多光谱相机分辨率最高的卫星,于xx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当时填补中国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空白。 ZY-1 02C卫星搭载两台HR相机,空间分辨率为2.36米,两台拼接的幅宽达到54km; 搭载的全色及多光谱相机分辨率分别为5米和10米,幅宽为60km从而使数据覆盖能力大幅增加,使重访周期大大缩短。 环境一号 环境一号卫星是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对地观测系统,由两颗xx年9月发射的光学卫星(HJ-1A卫星和HJ-1B卫星)和一颗xx年11月发射的雷达卫星(HJ-1C卫星)组成。 HJ-1A光学有效载荷为2台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和1台超光谱成像仪,HJ-1B光学有效载荷为2台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和1台红外相机,HJ-1C有效载荷为合成孔径雷达,其中HJ-1A还承担亚太多边合作任务,搭载泰国研制的Ka通信试验转发器。HJ-1A和HJ-1B 双星在同一轨道面内组网飞行,可形成对国土两天的快速重访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