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的撰写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的撰写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的撰写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的撰写

一、课堂教学观察报告及其特点

课堂教学观察简称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借助于自身感官或有关辅助工具,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一整套课堂观察技术,帮助教师科学地、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并真实地、客观地认识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它是促进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是运用观察研究的方法,对在课堂中的某个教育对象或某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后撰写的研究报告,它是教学观察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有其自身的特点:

①选择性。课堂中的观察不是面面俱到地进行观察,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方面进行观察。观察报告的注意点在观察得到的那些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信息。

②理论性。主要反映在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③目的性。无论是任课教师自己或是其他研究者,课堂观察的指向是一定的教育现象或某些特定的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因此,课堂观察报告是指向课堂观察中研究者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课堂观察的过程,以及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

二、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的结构及撰写

一篇完整的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观察研究的背景(或称观察背景、研究背景)、观察步骤、观察结果和讨论、参考文献等。

1.标题

与其他类型论文标题的写法类似,可以是单标题或是正副标题。但标题应简明扼要、能反映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内容,如“学困生课堂行为观察研究”,“创新带来的喜悦——数学课堂观察与思考”。

2.署名(略)

3.摘要(略)

4.观察的背景

观察研究背景也可以以“观察背景”、“研究背景”或“问题的提出”预以表示,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对该问题进行观察研究,在怎样的情况或条件下进行研究的。主要包括:本观察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本观察研究的缘由、重要性;文献综述;本观察研究的问题、关键术语的界定及观察研究的假设。

①观察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表现为研究者阐明自己感兴趣并且认为很重要的某个领域的某个方面的目标。

②观察研究的缘由和重要性。阐明为什么开展该项研究,开展观察研究的背景是什么。说明研究的重要性时,一般是写清楚研究结果带来的认识上突破或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③文献综述。该部分的写作会涉及到对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其关键是从相关的文献中找出他人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如观察报告“课堂教学交往的观察研究”,作者以国内外学者对课堂教学交往为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课堂交往的类型、课堂交往模式研究的情况,选择了“双向显性交往方式的对象与手段”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探寻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交往方式的特点及作用,分析教师在管理课堂教学交往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指导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缘由与重要性体现在“充实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④观察研究问题与假设。观察研究问题是对观察目的的具体化,通常以疑问的形式表达。观察研究假设是关于本研究可能结果的一种预期。如“学生参与的倾向性是否会影响学生交往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交往方式有关吗?”“交往的对象是否与学生的性别有关?”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交往的观察研究”的问题。“学生参与的倾向性会影响学生交往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交往方式相关”、“交往的对象与学生的性别有关”,这些则是研究的假设。

5.观察研究的步骤

观察研究的步骤也可表示为“观察程序”或“观察的方法”或“观察的对象与方法”,主要用于阐明观察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观察研究所使用的工具;观察对象选取的方法;观察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的分析方法。

①观察研究所使用的工具。课堂教学观察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如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观察对象的学习参与情况及其他表现;借助于仪器设备,如录音、录像设备记录教学现场的实况等,以弥补感官上的不足。观察的工具,有的已经比较完善可以借用。如果没有完全适合自己研究的工具可借用,可以对现有的工具进行修订,也可以自己开发。如“课堂教学交往的观察研究”,该研究所使用的《师生交往角色与时空关系记录表》和《学生课堂交往行为记录表》,是在南京师范大学四位学者所设计工具的基础上,参照观察者的能力和课堂交往的具体情况修订而成。但对自己开发的工具,在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研究的效度。

②观察对象的选取。一般而言,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观察的对象。要求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样本的研究结论能够在可估计的概率下推广到总体。当然,也可以筛选出某些特定的对象进行观察。如,“课堂教学交往的观察研究”,抽取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至四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每年级一个班作为观察对象。又如,“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究竟在干什么,选取的是“学困生”作为观察对象。

③观察的程序。介绍观察研究的程序细节是为了使别的研究者能够重复研究,以证实或反驳本观察研究的结果。因此,应该包括本研究具体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什么地点做以及怎样做。

④介绍观察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在课堂观察中,可收集到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一些数据资料。这些数据是如何处理的,要作出说明。

6.观察的结果和讨论

观察的结果部分主要是对课堂中的观察记录进行分统计分析后得出的事实。结果和讨论可分为“结果与分析”、“讨论(或思考与建议)”来写。在撰写观察结果部分时,研究者要客观地呈现在观察中所收集到的实证资料;在讨论部分,研究者把研究结果放在更为宽广的范围中,阐述研究结果的意义。讨论包括作者自己的倾向和观点。

三、范例评析

[范例4.2.1] 课堂教学交往的观察研究

高凌飚赵宁宁梁春芳

(文章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2003.6)

[摘要]通过对广州市某小学一至四年级的课堂教学观察结果的分析,探寻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交往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同时针对主要的双向显

性交往方式中交往对象的选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找寻现在课堂教学组织的欠缺,提出在组织课堂教学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交往;交往对象;交往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0306-0025-04)

一、研究背景

课堂交往是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外学者对课堂的教学组织给予较多的关注,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贝拉克(A.Bellack)以及安得逊(R.S.Adams)和拜德尔(B .j.Biddle )在1960年代所做的研究。贝拉克通过观察和分析课堂对话提出四种“基本语言行动”———组织、诱导、应答和反应。安得逊和拜德尔提出课堂交往的三种形式:[1]“Emitter—Listener”、“Target—Target”、“Audience—Player”,利用摄像技术观察对这三种交往类型的频率与特征进行分析。此后对课堂交往的研究相当活跃,研究结果表明:某些教学交往方式(比如,批评和教师的不直接反应)与学生的成绩相关;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给予学习好的学生更多关注;教师与不同性别学生的交往机会因人因地而异,虽然教师对女生的评价高,但对男生期望更高;选择前中排座位的学生成绩较好。

国内学者对课堂交往的研究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理论探讨,从教育学、社会学角度探讨教学交往的重要性以及理想的教学交往模式;第二类是实践经验归纳,从实践的角度对课堂教学的有效交往策略进行归纳;第三类是实地观察研究,从对课堂实际的观察、调查寻找现在我国课堂教学交往的特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等人在1995年所做的研究。他们将课堂交往行为分为提问(主动与被动)、答复(求案与寻由)、要求、评价(表扬与批评)等方面,对7所学校28节新授课做课堂观察,从课堂交往的时间构成、交往言语、交往行为与交往对象、教师角色等角度分析,发现除安得逊和拜德尔的三种交往形式外,还存在一种单向隐性交往互动(Guide— Learner)的交往方式。

将安得逊和拜德尔提出的研究框架和南京师范大学学者们提出的隐性交往的概念结合起来,可以把课堂上的交往概括为四种模式:①单向显性交往互动(E mitter—Listener);②双向显性交往互动(Target—Target);③多向显性交往互动(Audience—Player);④单向隐性交往互动(Guide— Learner)。表1概括了这四种交往中师生间的关系。

本研究以此为框架,观察分析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堂教学交往的实际情况,探索影响课堂交往频密度的因素(如某种交往方式的对象与手段),以期发现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分析教师在管理课堂教学交往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充实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课堂交往的实际情况;二是通过必要的问卷和访谈向有关教师和学生收集一些必要的资料。课堂观察的对象是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至四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每年级一个班,共观察7课时。观察记录表格分《师生交往角色与时空关系记录表》和《学生课堂交往行为记录表》,是在南京师范大学四位学者所设计工具的基础上,参照观察者的能力和课堂交往的具体情况修订而成。

听课后对被观察班的教师进行结构性访谈,并向班主任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师的调查主要是了解班主任对学生座位安排的考虑因素和任课教师对课堂交往对象选择的考虑因素等,获取教师选择交往对象的倾向性信息。同时还对被观察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6份,回收220份(回收率为97.3%)。问卷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座位安排和学习成绩等基本情况以及不同类型的学生交往态度,如学生座位安排的经验、承担学生干部角色的经验、现有座位安排的满意程度和理由、对座位的希冀和对课堂交往的态度等等。为课堂交往的分析收集背景性资料,试图发现学生的座位安排(空间位置、学生干部角色、成绩)与课堂交往是否存在相关。

本研究所关注的主要是课堂交往活动的三方面因素:①物理因素(如学生的性别、学生的空间位置);②精神因素(如学生的成绩、学生参与的倾向性);

③交往方式。这三种因素构成一个多维的关系,成为交往分析的基础。资料收集之后,分析比较从课堂观察、教师及学生这三个角度所获得资料的一致性,利用EXCEL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主要包括用双向表做相关检验、单向表的做差异检验和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检验)。

表1 师生课堂交往的模式和教师角色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交往方式的分类与比较

课堂观察记录汇总的结果表明,被观察的小学在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教学交往方式,基本符合上面归纳的四种类型,交往时间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课堂交往与教师角色构成

表2所描述课堂交往的结构中,由教师发动的交往成为最主要的方式。这样的一种课堂交往模式意味着什么,是否像有的学者[2]所说的是一种以学生的被动角色为特点的新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我们不同意这种不考虑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而只依据交往形式来下结论的做法。正如教育社会学家扬(M.F.D.Ying)所指出的,[3]课堂上师生交往互动是形式,真正的实体是意义的沟通,通过沟通促进知识和实践的社会建构。实际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年龄和时间的推进而增加,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则逐步降低,两者的曲线在初中阶段达到交叉重合。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结构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教师对新知识的介绍和对方法的启示是很必要的,加上由学生发起的多向显性交往尚未成熟,教师发动的交往占主要并不见得一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要这种交往在内容上真正地做到启发智力和促进思维,它就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小学课堂交往的时间分布基本合理。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的双向显性交往(如言语交往),占全部教学时间的58.48%,成为交往的主导。其次是作为师生个别进行的多向显性交往,占12.53%,在教师调控下的生生单向隐性交往,占8.79%。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单向交往发动者的时间仅占16.53%。

据吉尔福特(J.P.Guilford)[4]的智力因素的假设,在需要收敛思维的问题上,个体思考效果较好。相应的课堂实践可以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个体经过思考再通过举手或集体回答。在发散思维的问题上,团体思维的启发力量更大,即通过多向交往的互动模仿与启发,可以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从表2还可看出在师生课堂交往中,双向(T—T)交往时间大约是多向(A—P)交往时间的4.

67倍,说明教师倾向于扮演控制的角色,试图通过控制交往的高潮和节奏,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值得注意。

(二)课堂教学交往对象的选择与分析

1.精神因素与交往相关检验

(1)学生参与的倾向性对学生交往机会的影响

从对科任教师的调查访问中了解到,教师课堂交往选择的考虑因素依重要程度递减(W统计),前三位为参与情况(0.2585)、学生成绩(0.1904)和控制课堂交往(0.1088)。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似乎成为教师选择的首要因素。如果学生具有同等的参与欲望和举动(如举手),学生是否能实现课堂交往就取决于教师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时首先考虑的是积极参与的学生,积极参与的学生获取交往的机会相等。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教师的选择是随机的。

在教师随机选择的基础上,学生的参与情况是否与学生的参与态度相关呢?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发现,学生是否愿意回答问题的态度与该学生是否成为课堂交往的对象(包括所有的交往方式)显著相关(r=1.73,p<0.05),这与教师的问卷调查相一致———教师还是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作出选择。

(2)交往方式与成绩的相关检验

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需要选择不同成绩的学生作为交往对象,以取得良好的整体教学效果。但是现实中教师是否注意让成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交往呢?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发现本研究中学生能否成为交往对象与他的语文、数学成绩显著相关(r分别为0.413和0.146,p<0.05)。为弄清情况,将学生按成绩排名分为优(前27%)、中(中46%)和差(后27%)三组,列出各组学生是否成为交往的对象(焦点)的情况表3,检验说明学生的成绩与交往有显著的相关(0.01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优生更愿意参与课堂交往,由于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选择交往对象,结果造成交往上的偏向;[5]二是教师有意识地以中等生作为全班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代表,试图通过与中等生的交往及时了解全部学生的情况,有效地控制和调整教学。[6]

表3 师生焦点与成绩的检验

2.物理因素与交往的相关检验

物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座位,教师的安排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并有利于开展活动。据对班主任的问卷调查结果,在安排座位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依据重要程度为序):①性别搭配(w=0.19);②身高和干部搭配(w=0.18);③学生成绩搭配(w=0.17);④性格搭配(w=0.13);⑤文体人才的搭配(w=0.07)。实际上,在被观察的班中,座位的安排表和学生成绩有显著相关,表4 列出了座位安排情况。由表4可见,在前排的学生中,差生占41.93%,中等生占33. 87%,优生占24.19%。有77.98%的优生位于中后排73.21%的差生位于前排。

这样的一种座位安排是否影响教师选择交往的对象,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座位与交往对象(=0.39<),座位与交往次数(

=0.2<),以及座位与交往方式(=3.45<)的相关均不显著,说明课堂上教师对参与程度相等学生的选择没有受学生空间位置的影响,即教师已采取措施避免空间位置的影响。由于我们所观察的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省一级学校,在一般学校里能否排除学生座位对交往的参与机率的影响以及对学习成绩的潜在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4 座位与成绩的相关检验

3.交往对象与学生性别的相关检验

从对科任教师选择交往对象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并不对交往的性别搭配做有意识的控制,其权重仅为0.05,重要程度在各因素中居最后。但由于交往的双向特性,如果不同性别的学生参加课堂交往的积极性有显著差异,比如女生比男生更加积极参与交往,结果还是会造成课堂交往中的性别差异。表5给出课堂交往方式与性别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课堂交往方式与学生性别有显著相关(p=0.05)。

表5 交往方式与性别相关检验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女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上比男生积极,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开展,因而获得教师更多的积极性评价。与此相反,男生无法在参与教学上获得教师的关注,从而采取另一渠道(如捣乱课堂)来获得教师的关注(如批评),或者开展私下的生生交流来消除得不到权威关

注的不安(也会受到批评)。②由于性别与其他因素(如成绩、社会地位、职务等)相关,进而导致一种表面上的假相关。

四、思考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小学课堂交往的时间分布基本合理,但教师为了管理和控制课堂而多数采用双向显性交往方式。说明在课堂交往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课堂纪律,认为课堂纪律是学习结果的保证。然而这个隐含的假设源于何处,是否成立,有待进一步思考与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于参与积极性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本身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对不愿参与课堂交往的学生教师如何处理。除了学生本身的意向性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往。因为理论上证明通过课堂的语言交往,学生与教师可以实现一种成长与体验。教师们给成绩中等的学生更多关注也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行为。但是调查表明,差生的交往机会仍然不多,教师需要给予差生更多的机会和关注,因为通过交往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当然,教师对不同的交往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技巧和策略,比如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做出不同的选择,以求获得各个学生的发展。教师们在主观上并没有把性别作为交往的选择条件,但是实际上,女生的课堂交往机会明显高于男生。看来女生更加适应小学的学习,小学教师在潜意识中比较愿意与乖巧和成熟的女生交往。

评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课堂教学观察报告。在观察研究的背景中,详细说明了国内外对课堂交往研究的情况及本研究的目标。研究方法与对象部分说明了样本选取的过程、研究工具及研究的程序。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在这部分,作者围绕观察结果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分析观察对象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一些特定行为的内在原因,既有定量的分析又有定性的阐述,数据翔实,分析透彻。最后,作者结合研究结果,建议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师通常在课堂上的交往方式进行调整。

本文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篇很好的教学观察报告范例,其框架结构可供参考。

[范例4.2.2] “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究竟在干什么

———关于一个“学困生”的课堂行为表现的观察报告

黄丽娟

[摘要]学困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低, 常常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之外。选择一位学困生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在其他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的课堂行为表现, 寻求他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之外的原因。通过对观察的分析, 我们认为, 教师对学困生的忽视可能是造成学生活动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学困生; 课堂行为表现; 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718X(2006)06- 0043- 03

一、观察背景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场所, 学生只有在课堂中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 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然而, 有些学困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低, 常常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之外。那么,学困生在其他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在做些什么呢?导致他们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有哪些呢? 为了解这些问题, 我们选择了一位学困生作为观察对象, 以他的课堂行为表现作为观察主题, 希望通过对他的学习行为的研究为纠正“学困生”不良学习行为提供一些线索。观察对象林伟( 化名) , 男, 9 岁,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上课经常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除美术、体育方面略有特长外, 其他各科成绩都较差。教师安排他坐在最后一排, 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 教师基本不管他。

二、观察策略与方法

采用三人分工记录的形式, 一人记录课堂中的教学事件及持续时间, 一人使用随机记录的方法记录林伟的行为表现与行为持续时间, 另一人以5 分钟为单位时间段, 记录林伟在每个时间段内的行为表现及行为持续时间。

三、临床观察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课时: 1 教时。

林伟的行为表现见表1。

四、数据统计与解读

整节课中教学事件的记录、林伟在各时间段内有效学习时间总计及林伟在整堂课中举手的次数见表2、表3 及表4。

五、数据分析与基本猜测

根据表3, 我们绘制了林伟有效学习时间汇总图, 见图1。

从图1可见:

1. 林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时间基本上可以看成一个正弦波, 在开始上课后的第5 至10 分钟之间, 达到最大值( 3′33″) ; 在最后的5 分钟内, 达到最小值( 27″)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 这两者之间存在极大的落差( 约占单位时间的60%左右) 。

2. 纵观整节课, 林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基本上呈现上升———达到极值———下降———达到极值———再上升的循环格局, 在每一个循环中, 有效学习时间的波动幅度也非常大。在前5 个时间段内,极大值3′33″与极小值3 3″之间相差3 分钟( 单位时间为5 分钟) ; 在后3 个时间段内, 极大值2′3 7″与极小值27″之间相差2′10″。这可能说明, 小林比较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当接受到某个正向刺激后, 他能立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而接受到某些负向刺激后, 他的活动参与度也会随之急剧下降。

3. 整节课中, 在两个时间段内, 林伟的有效学习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 分别出现在T1 到T2 之间,T5 到T6 之间。其中, 在T1 到T2 之间, 林伟在自己动手操作、基于操作而进行的交流讨论活动中, 参与度显著增加。通过还原课堂情境, 我们还发现, 林伟在这一时间段内是以主动的活动参与方式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当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操作后, 林伟似乎表现得比较兴奋, 立刻积极投入活动中; 在该时段内的交流讨论中, 老师共提问3 次, 林伟每次都举手, 且十分积极, 手举得很高, 而且嘴里喊着: “还有,还有其他方法。”由此, 我们猜测, 林伟可能对于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形式本身比较感兴趣, 同时, 有比较强的表现欲,希望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

在T5 到T6 之间, 林伟在独立完成练习的教学事件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从行为记录单可以发现, 在进行练习反馈时, 他异常积极, “手举得很高,人几乎都站了起来”。进而做出推测, 林伟之所以对自己做练习表现出比较高的学习兴趣, 可能除了老师要检查、习题本身难度并不很大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肯定。

4. 在整节课中, 有两次, 林伟有效学习时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分别出现在T3 到T5, T6 到T8 之间, 且在每次的下降过程中, 有效学习时间递减速度不断增加, 见表5。

林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T5 第一次达到极小值,仅为33″。还原课堂教学事件, 我们发现, 在此之前, 老师不间断地讲解长达5 分45 秒, 其间, 林伟举手13 次, 老师没有请他回答一次。对于一个具有一定表现欲的儿童而言, 老师的不予关注给予他一定的消极情感体验, 产生了负强化刺激, 导致他的课堂参与度降低。与此同时, 林伟又找到一本漫画书。漫画书给予他的感官上的刺激似乎远远大于学习内容, 因此, 在第23 分钟左右时, 即便同桌给予他的不良行

为一定的干预, 使他暂时回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然而, 他似乎仍然没有引起老师的关注,于是, 他又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林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T8 第二次达到极小值,也是8 个时间段中的最小值( 27″) ,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第一次基本相似。当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练习答案的核对时, 他积极举手8 次, 却未被老师请到, 这给予林伟较大的负强化刺激, 使他再一次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仅当老师布置作业时,才翻开书,勾上作业) 。

5. 只有在T2 和T3 时段内, 林伟的有效学习时间基本上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除此之外, 相邻的时间段内有效学习时间有几十秒至几分钟不等的落差。从表2 我们可以得知, 这2 个时间段内, 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是听讲( 占单位时间的60%以上) 。然而, 听讲也是T2 到T5 时间段内最主要的教学事件,在这4 个时间段内所占的时间比例都非常高( 均大于50%) , 为何只在T2 和T3 段内,林伟的有效学习活动时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呢?还原课堂背景我们发现, 在上课后约10 分钟左右时, 林伟出现了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的情况。此时,老师注意到了他的行为, 并及时制止( 没收了他的尺子, 让他站起来听课) , 使他重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 维持林伟学习活动的主要刺激似乎是老师的强行干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 林伟的举手频次从前一时间段的11 次一下子跌到了只有2 次( 跌了近40%) , 而且是当其他大多数同学都举手时, 他才举手, 估计这2 个问题可能比较简单, 或者是因为看见大家都举手觉得好玩, 才举起手。因此, 老师以这种类似惩罚的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的做法值得商榷。

六、启示

通过这次临床观察, 我们获得的虽然只是某个“学困生”在某节课上的行为表现, 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但我们认为, 这还是能给教师以下启示: 教师的关注对“学困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经验表明, 教师为了保证整个教学流的流畅性,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通常请那些主动举手的所谓优秀学生回答问题, 而那些“学困生”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 “学困生”往往缺乏自信心, 且多具有消极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极少关注他们, 他们对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必然会日益减少。因此,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忽视可能是造成这类活动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

其实, 像林伟这样的学生, 往往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常常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教师、同伴的注意。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注意到他们的状况, 当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时,请他们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一定的表扬, 这样或许能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以这种正强化维持学生注意的持续时间。当他们注意力分散时, 及时地、不露声色地提醒, 使他们获得调节自己行为的反馈信息, 但同时又避免他们体验过多的消极体验,这样, 或许在纠正“学困生”不良学习行为方面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同时, 教师应注意以有趣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手段来展开教学。因为相对而言, “学困生”的自控力大多较差, 注意的稳定性也较弱, 如果教师能够丰富教学的手段, 使学生对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感兴趣, 这样, 或许他们的注意力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研究2006.6第43-49)

评析:

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标题“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究竟在干什么?非常有吸引力!促使读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从研究的角度去了解“究竟”。文章作者对学困生个案展开研究,观察一位学困生在一堂课上的行为表现。学困生在整堂课不同时间段里的学习状态,有效学习时间的分布及维持等,这对教师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转化学困生、促进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从文章的结构上来讲,它具备了观察报告所要求的基本框架,无论是从报告的标题、摘要还是观察内容的介绍,再到最后的启示等都比较清晰。从内容上来讲,对于观察的背景、策略与方法、观察结果的得出,论证的过程逻辑清楚,论据资料、数据直接翔实。对观察的结果能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因此,总体而言,该篇观察报告为初学者提供了一篇很好的范例。

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及模板

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及模板 本文目录 1调查报告写作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2市场调查报告及策划书撰写的步骤 3实地调研报告写作步骤 第1篇:调查报告写作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确定主题、形成观点,精选素材,拟订提纲,起草报告和修改定稿五个步骤。各有其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一般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总之,确立调查报告主题的过程,是对调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是撰写调查报告的必经之路。 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 (二)精选素材

调查报告不能是对调查研究中所获大量资料的堆砌和罗列,而是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 (三)拟定提纲 写作提纲是调查报告内在逻辑关系视觉化的最好形式。它可以使调查报告中论点与论点、材料与材料、论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部清楚地显现出来,便于作者全面把握调查报告的整体结构,认真考察每一部分和每一段落的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是否恰当,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均衡,重点是否突出。 调查报告提纲的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 (四)起草报告 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外,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主要是指格式方面的要求(已于前述),以及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 (五)修改定稿 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细修改。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

教学观察报告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课堂教学观察被人们称为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作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观察别人的课堂,也可以观察自己的课堂,选择一个观察点来进行研究,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建构。 进入课堂观察之前需要预设一些具体的“靶子”,即观察的视角与切入的维度。但是这种维度有很多,如何才能体现化学课程的特点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每一个课堂观察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由这个问题我们可推导出:( l) 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 是否有效? ( 2) 教师是如何教的? 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 ( 3) 这堂课是什么课? 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 4) 我在该课堂呆了40 或45 分钟, 我的整体感受如何?如果让教师们描述课堂是什么, 对大多数老师而言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事实上, 不能描述课堂的构成, 当然也就难以理解课堂, 难以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或风格。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 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第二, 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比如观察提问, 其要素就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报一、优点1.七节化学课中,教师都采用了三案(课前预 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提升学案)教学,学案设计符合三段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流程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实用性强,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问题及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差异性,使用效果良好。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好体现,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利用生产生活实践、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热点等素材引入教学;关注学生已有认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 力求以问题引导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方式多姿多彩;重视三维目标的全 面落实。3.贯彻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重视紧密联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关注最新科技和学生实践;重视化学知识的应用,力图贯彻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重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实验、讨论等)。4.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 行反思、交流和评价,积极开展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在传授知识 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普遍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反馈。二、问题与建议1.学案的使用过于模式化,实效性有待提高。(1)学习目标条目繁多,许多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 标一一罗列,学生在学习内容陌生的情况下,对目标理解肤浅,甚至感到茫然。(2)一 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后,统一编写学案后,进行了资源共享,确实减轻了教师的个人负担,但部分教师有拿来主义思想,对学案不经任何修改的使用。造成了学案使用的模式化、机 械化,制约了教师的思维和创新,忽视了学生的班级差异,降低了教学效果。学案的操作 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3)学案编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学案编写过于细化,模式 化的学案,学生象答卷一样从头到尾依次完成。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问题意识的形成。 建议: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在学案的设计中要处理好“预设” 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所以课堂探究部分应该 空出更多时间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保留新鲜感,使课堂更 有弹性和开放性。学案设计中还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案的编制体现了备课组的 集体智慧,学习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突破措施、问题的设计、活动安排等都具有共性。 集体备课中学案的设计不能过于细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对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学案的使用不能一成不变,一切依据 情境,依据学生需要,用活用实。反对哪种学期前编制印好一个学期的学案的做法。学案 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 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不 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2.预习有名无实。(1)七节化学课的学案中都设置有预习内容,但预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教师将预习内容设置为填空题格式,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学习方法的引导。(2)预习的评价与检查 落实不够。只布置不检查或上课对对答案等做法,使部分学生对预习疲于应付,达不到应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及格式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 求及格式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及参考格式 Ⅰ.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因此,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一)专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专项调查,如专业调查等。即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进行广泛的调查,主要调查本专业的现状、就业情况、未来发展前景以及与社会其它行业的关系等。经过调查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要求,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学好专业奠定基础。也是为其它有

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二)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目的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三)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经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教育实验研究表明:人在十八岁之前,阅读的影响很大,18岁以后,人格和价 办学条件比较差、学生人数比例较大的广大农村地区,课业之外,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 3月10日至4月 15日,我对我们学校6个班级,共330 位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现把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1.1调查重点容。 1.2调查方法 1.2.1问卷调查时间、课外阅读的范围、老师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内容。在调查过程中,我共发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1.2.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我组织召开了各种座谈会14个,访谈同学16人次,书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课堂观察报告及听评课记录

《夸张的脸》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汇总

《森林王国》课堂教学听评课记录 地点:胜利第二十三中学 内容:《森林王国》课后评议 参加人员:艺体综合教研组全体教师 会议实录: 任松青:本课在教授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感受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本课的重点是制作动物剪纸作品,当学生欣赏自己创作的作品时,心里是十分满足的,这样满足的心里融入到美术课中,感染了学生,也把课堂氛围创造了出来,学生在课堂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从合作的精神中得到快乐,认识团结的力量。 尤亭俊:这节课给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可以教给孩子们实用的美术知识,还为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深刻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所呈现出来的智慧火花,更是难能可贵。学生的制作采用自主的方法,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合作能增强孩子的协作精神。最后的评价环节比较仓促,学生的作品还需进一步完善。 孙玉玲:本课教学中老师运用微课程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将剪纸的制作这一知识点直观形象化了,这一微课程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渗透了课堂德育思想。将美术知识加以渗透一步步地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并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提高了课堂效率。 黄爱春:我觉得这次听课非常有实效性,能让我们看出老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另外结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设计的课堂观察报告,还将目标细分在各个环节中,这样以来,老师们就能很清楚的找到自己课堂过程中失误及仍需提高的环节,对于下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帮助。我认为在老师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制作完成后,探究玩偶的各种玩法,很好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热情。

对xx中学考察报告暨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之探究简易版_1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对xx中学考察报告暨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之探究简 易版

对xx中学考察报告暨课堂教学模式 比较之探究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品读他山之石,倍增雕琢信心 王清滨 xx市第二中学位于xx市城乡结合部,以前 曾经是xx市很不上数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 苗有三分之二是农民工子女,教学质量极其低 下。 新课程改革之后,xx二中在困境之中求发 展,求生存,本着自主合作探究之理念,注重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异军突起,创建 出“读、议、展、点、练”课堂教学模式。这 一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充分认可,>作

了长篇报道,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们有幸参观考察了xx二中,对其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领悟,在与教育局朱局长倡导的我县三家子中学教学模式、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校比较之中,我们更加信心百倍。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一定能够获得圆满成功!一定能够为鞍山市乃至辽宁省甚至全国的基础教育填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做出杰出的贡献! 一: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为教学改革创设浓郁的学术氛围。 1945年8月,由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峙主持的抗日战争胜利中原战区受降仪式就在xx二中校园内举行。1945年 10月,在xx陕西会馆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及格式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及参考格式 Ⅰ.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一)专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专项调查,如专业调查等。即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进行广泛的调查,主要调查本专业的现状、就业情况、未来发展前景以及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关系等。通过调查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要求,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学好专业奠定基础。也是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二)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目的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三)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教育实验研究表明:人在十八岁之前,阅读的影响很大,18岁以后,人格和价值观逐渐定型,阅读的影响减小。因此,中学时期的阅读和学习对中学生扩展知识、充实精神生活、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办学条件比较差、学生人数比例较大的广大农村地区,课业之外,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呢? 15日,我对我们学校6 个班级,共330如下: 1. 1.1调查重点1.21. 2.1问卷调查 30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1.2.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我组织召开了各种座谈会14个,访谈同学16人次,书店8次,教师12人次。这些座谈会、访谈,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2.调查数据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1课外阅读兴趣不高,所花时间少 表1.你是否喜欢课外书籍 表2.你每天课外阅读所花的时间(%)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 记录表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8:35:51|??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开发者】 王临光毛卫彩张娜公联梅 【观察点】?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观察和测量到的外显的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的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9:34:22|??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开发者】 王仕香黄慧慧 【观察点】?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通过观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的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的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他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他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的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的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的一种方式,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的归因分析,客观 地揭示教学现象的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定量的量表与定性的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 (3)运用课堂观察开展教学研究需要一个长周期,才能看到研究的效果。对于一节课通过课堂观察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其合理性需要再进行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这样反复几次才能真正解决教学问题。 (4)因为课堂观察比较耗时、耗力,样本较小,课堂观察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最好选择代有普遍性的教学问题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才比较有意义和有 价值。

跟踪式课堂观察报告

跟踪式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需要通过教学提问来表现。所以,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观察背景 新课改的呼声下,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所烦恼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的教育不再是说教模式,而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互动的过程避免不了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但不同的提问模式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师有效性提问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经过统计发现这个教学提问占据课堂教学时间的60%以上。如何确保有效性提问,是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学有效性提问只要关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根据教学目标,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精心设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提问还能提高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二、观察策略与方法 编制《教师有效提问观察表》,对初三政治课堂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思品课堂上的有效性。 第一次课堂观察课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次课堂观察课题:《走向世界的中国》 三、观察的班级情况 初三(1)班人数37人,男生20人,女生17人。执教者既教政治,又教历史,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接触较多,所以学生在日常教学及情感上给予的支持和配合较多。而且学生较活跃,课堂气氛较轻松,和谐。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三学习已半学期,学生已经懂得了学习初三政治的基本要素,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已学了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本框奠定了基础。 四、观察与统计 为最大限度的保持课堂的原生态,课前并没有跟开课老师进行过交流。课堂配备摄像机,保证能够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教师提问记录表 问题类型具体类型问题数量统计 有效问题1、铺垫型765.1% 2、思考型30 3、提醒型17 小计54 低效问题4、过易的1030.1% 5、过难的1 6、无意义重复的11 7、表达含糊不清的1 小计25 无效问题4 4.8% 其他问题“是不是”很多

教师考察报告4篇

教师考察报告4篇 **月**日至**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xx师院组织的xx市名师培养工程人选到南京、上海、杭州的教育考察学习。我们先后到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凤游寺小学、上海洵阳路小学和杭州崇文学校参观考察,这四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或传统、或鲜活、或深厚、或新锐,这四所学校的课堂教学也是各具特色,让我体会到江沪浙一带教学改革的多元和深入。印象最深、触动最大的应该是专家的讲座,华师大的吴亚萍、李政涛、李永成三位专家分别从新基础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转型变革的策略、学生工作的核心命题和教师发展的角度为我们做了三场深刻而精彩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更理性的反思自己。 一、调整心态,享受工作带来的苦乐 “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这是李政涛博士讲座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对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 虽然在名师培养工程的队伍里我是小辈,但实际上我也工作了18个年头了。随着自己在工作中从青涩走向成熟,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而内心追求完美的标准却不曾降低。这些压力有时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不知不觉中,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不那么强了。我不得不承认,职业倦怠找上我了。我时常自问:曾经那么喜欢当老师的我,现在怎么就不快乐了呢? “教师职业特点就是艰难、繁重、劳累。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有没有累出效率?累出品位?累出创造?累出智慧?累出成长和发展?”李政涛博士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醍醐灌顶,原因很简单,不是工作太多,不是任务太重,不是超过我的能力,而是我忘记了享受,忘记了享受教学、享受学习、享受失败、享受成长!再看看比我年长的名师们,这几天相处下来,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执着,感染着我,也让我汗颜,我想他们一定是享受到了繁重工作背后的品位、成长和发展,所以才能累并快乐着。我相信我也可以,一定可以,宠爱自己,用工作宠爱自己。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的撰写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的撰写 一、课堂教学观察报告及其特点 课堂教学观察简称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借助于自身感官或有关辅助工具,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一整套课堂观察技术,帮助教师科学地、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并真实地、客观地认识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它是促进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是运用观察研究的方法,对在课堂中的某个教育对象或某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后撰写的研究报告,它是教学观察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观察报告有其自身的特点: ①选择性。课堂中的观察不是面面俱到地进行观察,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方面进行观察。观察报告的注意点在观察得到的那些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信息。 ②理论性。主要反映在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③目的性。无论是任课教师自己或是其他研究者,课堂观察的指向是一定的教育现象或某些特定的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因此,课堂观察报告是指向课堂观察中研究者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课堂观察的过程,以及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 二、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的结构及撰写 一篇完整的课堂教学观察报告,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观察研究的背景(或称观察背景、研究背景)、观察步骤、观察结果和讨论、参考文献等。 1.标题

与其他类型论文标题的写法类似,可以是单标题或是正副标题。但标题应简明扼要、能反映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内容,如“学困生课堂行为观察研究”,“创新带来的喜悦——数学课堂观察与思考”。 2.署名(略) 3.摘要(略) 4.观察的背景 观察研究背景也可以以“观察背景”、“研究背景”或“问题的提出”预以表示,主要说明为什么要对该问题进行观察研究,在怎样的情况或条件下进行研究的。主要包括:本观察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本观察研究的缘由、重要性;文献综述;本观察研究的问题、关键术语的界定及观察研究的假设。 ①观察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表现为研究者阐明自己感兴趣并且认为很重要的某个领域的某个方面的目标。 ②观察研究的缘由和重要性。阐明为什么开展该项研究,开展观察研究的背景是什么。说明研究的重要性时,一般是写清楚研究结果带来的认识上突破或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③文献综述。该部分的写作会涉及到对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其关键是从相关的文献中找出他人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如观察报告“课堂教学交往的观察研究”,作者以国内外学者对课堂教学交往为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课堂交往的类型、课堂交往模式研究的情况,选择了“双向显性交往方式的对象与手段”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探寻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交往方式的特点及作用,分析教师在管理课堂教学交往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指导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缘由与重要性体现在“充实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④观察研究问题与假设。观察研究问题是对观察目的的具体化,通常以疑问的形式表达。观察研究假设是关于本研究可能结果的一种预期。如“学生参与的倾向性是否会影响学生交往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交往方式有关吗?”“交往的对象是否与学生的性别有关?”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交往的观察研究”的问题。“学生参与的倾向性会影响学生交往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交往方式相关”、“交往的对象与学生的性别有关”,这些则是研究的假设。 5.观察研究的步骤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

学科地点 教师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老师 课题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观察视角观察分析要点简要记录 评价 分值得分 学生的学状 态 学生学习的投入约有( )%的学生始终投入。20分 活 动 学生参与独立思考、同桌 商议、小组交流的情况 整课自学学习时间约()分钟。独立学 习()次,同桌学习()次,小组学 习()次。 20分 发 言 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 共计()人次个别发言,发言学生约 占全班人数的()%。20分 倾 听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同学 发言的情况 教学讲解、同学发言时,专注倾听的学生 约点()%。20分 成 果 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达成 度 巩固练习中的正确率约为()%。 20分 成 功 之 处 如 何 改 进 总体 评价 观察记录者: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老师

学科地点 教师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老师 课题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观察视角观察分析要点简要记录 评价 分值得分 教师的教状 态 教师执教的热情度、民主 性及亲和力 教师实施人文性评价()次。 5分 策 略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互动生成”式的教学时长约()分, “讲解启发”式的教学时长约()。20分 提 问 教师组织课堂提问的情 况 定量:教师共计提问()个,其中有效 提问约占()%。20分 引 领 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 教学难点的过程、方法及 效果 重难点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提问启发() 次,讲解演示()次,生成妙用() 次。 20分 理 答 教师对课堂现场生成性 问题的处理过程、方法及 效果 教师有效理答生成性问题()次,无效 理答生成性问题()。20分 媒 体 教师使用的媒体手段 教师运用课件辅助教学时长约()分。 5分 检 测 教师加强目标达成度检 测、反馈、矫正的情况 完成新授后,教师用于目标达成的训练时 间约为()分。10分 成 功 之 处 如 何 改 进 总体 评价 观察记录者: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老师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福建大田湖美初级中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因此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16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在湖美中学七年段先行先试,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预计2018年,此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全面推行。现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试行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学校定时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不定期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分析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解决改革中带来的困惑,探索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探索实验“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分层优化”。 2、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环节:(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检测自学效果;(5)教师精讲点拨;(6)分层施教,分类指导;(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五、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有许多经验需要提炼。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7个具体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合作时机不恰当、有的学生不会合作、有的合作乱而无序,真正合作的学生少。 2、学生展示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有的展示的问题价值低、有的展示的形式单调、有的展示没有重点、有的展示随意性大,真正展示的学生少。 3、教师点拨拓展不力。重点是有的抓不住学生问题的闪光点、有的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该点拨时不点拨、有的该拓展时不会拓展,教师的导学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 4、学生的“动”是表面的动。体现为有的学生身动而心未动、有的仍然是被动而非主动、有的课堂只是浅层次的“动”,课堂追求的只是表面的热闹。 5、课堂反馈检测不落实。有的没有检测内容、有的没有检测时间、有的检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测,课堂检测、堂堂清成为一种空想。 6、课堂开放是“伪”开放。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师仍然讲的多、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小学部是,支教教师多、学生基数大,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小学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历时五周,教师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教师都能认真地对待。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1.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1节课,都是真真实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虽谈不上“清水出芙蓉”,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的自然美,为我们了解我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而可靠的依据。 2.尽力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二十多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听不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平等对话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尝试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

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 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后与教师交流反思中,我们发觉许多教师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学目标,而工整抄写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也大多是从教参上摘抄下来的,课堂教学仿佛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老师提问过多,学生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 2.基础教学不扎实 在教学中,有个别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抓的不扎实。教师对于字词的学习流于形式,只是读了,但抓的不透,低年级应注重解决“泡泡”中的问题,教师重点不明确。同时在引导学生评价时,让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不至于让学生失去自信心。 四、应对策略 (一)、找准制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 全面、科学、恰当的教学目标,在制定上要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三个基本依据”,即依据课程标准对学段和知识领域的总体要求,依据教学资源特点和教师的理解,依据对学情的了解;“三个必要思考”,即思考知识学习的规律,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思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设计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对观察主题进行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进行观察。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形成了教师对学生一问一答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教师所提的核心问题并不多,在交流时却分解成了很多小问

题,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细小的问题来支撑一个核心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二。 四、观察问题解疑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被观察教师口才一流,思维敏捷,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状况。整堂课课堂节奏过快,平均每分钟要提1个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 2.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画蛇添足提出来,如答案在书上的问题,教师自问自答的问题以及学生脱口而出的问题等。 2.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这时教师采取的方法就是不断增加提问的数量以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不有效了。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对xx中学考察报告暨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之探究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对xx中学考察报告暨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之探究正 式版

对xx中学考察报告暨课堂教学模式比 较之探究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品读他山之石,倍增雕琢信心 王清滨 xx市第二中学位于xx市城乡结合部,以前曾经是xx市很不上数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苗有三分之二是农民工子女,教学质量极其低下。 新课程改革之后,xx二中在困境之中求发展,求生存,本着自主合作探究之理念,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异军突起,创建出“读、议、展、点、练”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充分认可,>作了长篇报道,引起

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们有幸参观考察了xx二中,对其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领悟,在与教育局朱局长倡导的我县三家子中学教学模式、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校比较之中,我们更加信心百倍。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一定能够获得圆满成功!一定能够为鞍山市乃至辽宁省甚至全国的基础教育填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做出杰出的贡献! 一: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为教学改革创设浓郁的学术氛围。 1945年8月,由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峙主持的抗日战争胜利中原战区受降仪式就在xx二中校园内举行。1945年 10月,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撰写实例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撰写实例

教育观察研究报告撰写实例 “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究竟在干什么1———关于一个“学困生”的课堂行为表现的观 察报告 黄丽娟 [摘要]学困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低,常常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之外。选择一位学困生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在其他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的课堂行为表现,寻求他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之外的原因。通过对观察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对学困生的忽视可能是造成学生活动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 1黄丽娟,“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究竟在干什么[J],教育科学研究,2006(6)

[关键词]学困生;课堂行为表现;课堂观察 一、观察背景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生只有在课堂中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然而,有些学困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低,常常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之外。那么,学困生在其他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在做些什么呢?导致他们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有哪些呢?为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一位学困生作为观察对象,以他的课堂行为表现作为观察主题,希望通过对他的学习行为的研究为纠正“学困生”不良学习行为提供一些线索。观察对象林伟(化名),男,9岁,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上课经常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除美术、体育方面略有

特长外,其他各科成绩都较差。教师安排他坐在最后一排,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教师基本不管他。 二、观察策略与方法 采用三人分工记录的形式,一人记录课堂中的教学事件及持续时间,一人使用随机记录的方法记录林伟的行为表现与行为持续时间,另一人以5分钟为单位时间段,记录林伟在每个时间段内的行为表现及行为持续时间。 三、临床观察 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课时:1教时。林伟的行为表现见表1。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下面,我根据这张量表谈谈我对今天凌老师《竞争与合作2》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1、课堂话语的时间。根据观察的数据,凌老师讲授的时间为2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也为20分钟,师生互动的时间为5分钟,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时互动时间充裕,对于这样一个时间分配是比较适中的。这样的时间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是真正融入了课堂,效率高。 2、课堂话语的措辞。根据观察,凌老师的吐词清晰,语速适中并不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话语的插话。每一次学生的作答,凌老师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面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凌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合理引导,发扬民主,从来打断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欲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小小建议: 1、教师讲解的时间可以再缩短一些,把感受合作拼图游戏的小组分享的时间适当加长一些更好,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经验或教训的时间也可以稍微多一点,让学生真正懂得良好合作的意义。

2、在小组分数统计上,教师应更多的照顾一些弱势的小组,给予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总分体现和谐课堂、民主课堂。 个疑问,是关于咱语文这个学科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语文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反正拉不开差距,而且投入的时间与分数不成正比,可能花了很大力气可分数并不太高。有位老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要是想让哪个班成绩差,好办,语文老师多下劲,多让让他们学语文,到时中考、高考成绩准差,其它科都不好不说,语文也不好——语文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一个样。” ——摘自特级教师党红英《语文教师,不能在别人的浅薄中迷失自己》 缘起三:“痛心”的“2009届初三中考绩效考核”。 5月份,某区某校兑现的这份考核,竟然不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其优分率与数理化“比拼”,教师和领导者的“抗争”结果,语文学科很“受伤”。 面对如此桩桩尴尬的现实,不断叩问:语文课堂效益,何以流失?语文,何以“被边缘化”? 缘起四:区教育局提出“教学效益年”活动,区教科室筹办“同题博客比赛” 为近距离观察我校及兄弟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情,磨砺经验,熔铸底气,搜讨精研,开一剂“救课”的“良方”。本学年笔者已听评课28节。为节约篇幅起见,现重点选取《孙权劝学》、《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