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报告记录(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记录(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记录(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记录(附课堂实录)

————————————————————————————————作者:————————————————————————————————日期:

课堂观察报告

( 2013届 )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09190113

实习生:阮美霞

实习学校:金华汤溪高级中学

指导教师:唐恒钧麻艳芳

完成时间:2012 年 10 月 18 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课堂观察报告

生物科学阮美霞1

授课课题:细胞膜和细胞壁

授课科目:生物

授课教师:麻艳芳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8日

授课班级:高二(2)班

一、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

(一)、课堂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麻老师在教学“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课时,基本忠实于教材的安排,即先讲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后讲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成分的功能,再然后讲解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在做几道练习。最后讲解不同生物体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表1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环节具体内容时间(秒) 时间%

导入实验:伊红染液注入变形虫体内

伊红染液不会溢出细胞,说明有细胞膜。

56 2.6%

细胞膜实验:玉米胚染色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304 14.2% 细胞膜的第一种成分:脂质。

0磷脂的结构、排布和功能。

②胆固醇的分布和功能。

451 21% 细胞膜的第二种成分:蛋白质。

①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223 10.4% 细胞膜的第三种成分:糖类。

①糖类的分布和功能。

164 7.6% 小结:细胞膜的成分。87 4.1% 0实验:人和鼠细胞融合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337 15.7%

1本课堂观察报告由赵敬言,阮美霞共同完成

②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

细胞壁0植物、真菌、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②细胞壁的功能和特点。

163 7.6%

随堂习题同学回答随堂练习并讲解共5题。324 15.1%

布置作业作业本《细胞膜和细胞壁》。15 0.7% 从上表可以发现以下特点:一是麻老师课堂时间安排非常紧凑,主体内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占用整节课的的80.6%,导课和随堂习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其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重点,细胞壁则是简单的讲解。二是麻老师讲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内容主要采用实验法。在讲解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三是麻老师能将课堂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的例子来巩固所学。

(二)、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

从下图中可以发现麻老师的知识结构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学科内部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在本课中,主体知识来自学科内部和实验教学,随堂习题则多数联系生活。二是逆转推理的逻辑结构。突出表现在,麻老师总是先从功能出发讲解,不管是细胞膜还是细胞壁都先讲述其功能,然后再来具体讲授细胞膜、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这反映了她的生物学观点:结构决定功能。也体现了她思维的逆向发展性特征,从功能来看结构。三是麻老师讲授不同模块的知识时用的逻辑顺序是一致的。比如讲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时候,都是先讲功能,再讲结构和组成成分。而在讲细胞膜中每一种组成成分的时候则都是先讲其组成成分,再讲这种成分有什么功能。

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对这些结构的认识。在本节课中具体表现在,从固定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整体来说讲解细胞膜这一块内容时,先讲解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再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而在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时,又是层层递进的,组成成分的结构、分布到功能逐一讲解。对于细胞壁这一块的内容也是按照同样的逻辑思维讲解的。

磷脂:结构

细胞膜的

胆固醇:结

胆固醇:结

细胞

糖蛋白:结

细胞膜的

二、课堂问答、课堂互动分析(分析师生交互方式)

(一)、课堂师生互动观察

利用互动分类体系,对本节课后15分钟的课堂进行分析后发现:麻老师认为需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生物任务的分析中也体现出她在这方面的努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她给予学生主导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还可以。但在课堂后15分钟,学生主导活动的时间约为0,而教师主导时间却占约7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后半段的新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麻老师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学生展示各种知识体系及其结构。其次,在课程最后的课堂练习中多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通过该环节主要反馈学生对于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综上所述,故而在教学过程后半段中,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较少,而教师主导的时间较多。

图1 课堂11类活动类型百分比

真菌细胞细菌细胞

细胞壁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细胞壁百

图2 师生互动百分比

(二)、生物课堂问答分析

本节课中麻老师共提了72个问题,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对该课的问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提问的类型主要集中在机械性问题,占所有问题的27.03%,主要是“对不对?”

“是不是?”等形式,学生回答的类型也常是机械性地判断是否(占34.72%)。对提问后停顿时间的分析表明,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停顿不足3秒的占62.50%。由此可见,年轻教师麻老师的课堂上能调动学生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较少。

第二,有42个推理性问题(占58.33%),提问后学生沉默的几乎没有,另有30个问题由教师自己回答或问而不答,占所有推理性问题的71%。因此,学生回答推理性问题的比率偏低。根据笔者的观察,出现这种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并不习惯回答这类问题,而麻老师多设计梯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自问自答帮助学生思考。

第三,回答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提问后让学生集体回答的比率约为58.33%,另有

41.67%为问后不答或教师自答。这样的答问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改变学

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在笔者的课堂观察中也确实发现,在麻老师与学生之间问答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学生学习不投入现象。

表2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课堂问答

行为类别频率百分比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机械性问题

3、记忆性问题

4、推理性问题

5、创造性问题

6、批判性问题0

20

9

42

1

0.00%

27.03%

12.50%

58.33%

1.39%

0.00%

回答方式

1、问前先点名

2、问后让学生齐答(或自发回答)

3、问后叫举手者答

4、问后未举手者答

5、问后不答(或教师自答) 0

42

30

0.00%

58.33%

0.00%

0.00%

41.67%

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停顿3秒以上,学生未出现不投入状态

3、提问后,停顿过长,学生出现不投入状态45

27

62.50%

37.50%

0.00%

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推理性回答

5、创造评价性回答31

25

9

7

43.06%

34.72%

12.50%

9.72%

0.00%

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不停顿提出其他问题或继续演讲

4、重复问题或学生答案

5、追问、沿着学生的答案演讲或解释

6、等待数秒后提出辅助性问题

7、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8、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理由0

28

22

6

9

7

0.00%

0.00%

38.90%

30.56%

8.33%

12.5%

9.72%

0.00%

第四,从教师理答方式可以发现,麻老师希望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重复问题或重复学生答案占30.56%,而且整节课不存在打断学生回答,或对学生回答进行消极评价的情况,即使在学生未能回答周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附录一:麻艳芳老师《细胞膜和细胞壁》课堂实录

指教科目生

物指

麻艳芳授课

班级

高二(2)班授课

日期

10月21日

授课课题《细胞膜和细胞壁》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教师的教学行为

(讲解、提问等)

学生的学

习行为

(互动、参

与等)

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

00:00-00:01上课。起立。00:02-00:04 同学们好。老师好。00:06-00:07 请坐。

00:07-00:24 大家先看PPT上的问题,科学家用

显微注射器,一种非常微小的注射

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到了

变形虫的体内,我们知道变形虫是一

种单细胞动物,是不是?

嗯(是)。

00:25-00:48 它整个个体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那

这个时候将伊红,伊红是一种红色的

有被膜。

染液,它是红色的,红色的,把它注

入到变形虫体内以后呢,这个伊红的

红色很快就扩散到整个细胞,但是红

色的伊红并没有溢出细胞,为什么没

有溢出细胞呢?

00:50-00:52 因为它有细胞膜。

00:52-01:53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说,变形虫它

的细胞是有细胞膜的。我们接下来进

入我们要学的内容,第二章第二节--

细胞膜还有细胞壁。“细胞膜”又称为

“质膜”。(板书)。细胞膜又称为质膜。

接下来我们看这个实验。这里有许多

玉米种子,把这些种子分为甲乙两

组,首先呢,把这些玉米种子都给泡

胀了,泡涨了,这说明这个种子,它

吸收的应该是,应该是什么啊?

水。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01:54-03:10 水啊,是不是?它能吸收水分是不

是?那其中呢,泡胀以后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玉米种子呢我没给它煮熟,

而乙组的玉米种子呢把它煮熟了,煮

熟了以后把这个玉米种子给它纵切,

纵向切,切成两半,切成两半以后呢,

我们就可以看到,玉米的话,这里有

白白的小颗粒,这就是闻名所说的

胚,胚呢是由细胞组成的。那这个时

候甲组和乙组,煮熟和没有煮熟的玉

米种子都纵切了以后,用稀释了20

倍的红墨水进行染色,染色以后再洗

去浮色,实验结束以后你会发现,甲

组没有被煮熟的玉米种子呢,它的胚

染色比较浅,耳烛蜀国的玉米种子这

个胚这部分细胞,染色非常的深,染

色非常的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的情况呢?它们的着色为什么是不

一样的呢?何研婷

细胞膜被

破坏,两侧

的浓度

会…….

03:19-06:04 煮熟了以后细胞已经死亡了,是不

是?死亡了以后这个细胞膜也就被

破坏了,这个时候红墨水就非常容易

进入死亡的细胞,而这个没有被煮熟

的这个玉米种子的胚的细胞还是活

的,是活的。那对于活的细胞而言,

红墨水是不能进去的,它具有选择吸

收的功能,活细胞具有选择吸收的功

能。那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它选择吸

……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选择透性

收的话主要还是靠它最外界的一个边界,就是细胞膜。奥,细胞膜。第一点,质膜的功能特点,我们将这种,这个细胞膜能选择性的吸收物质的这种功能的特点,我们称为选择透性。我们称为选择透性。那既然这个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有些物质能进去,比如水,能进去,而红墨水不能进去,主要还是跟它的结构相关,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质膜的结构。质膜,它到底都有什么成分组成的呢?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看下一个实验。在1895年,欧文顿他选用了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他研究发现,如果是不溶于脂质的物质的话,它是不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而如果是溶于脂质的物质的话,它比较容易能进入细胞。它是比较容易能进入细胞的。那我们现在想一下,对于细胞膜来说,它里面应该含有什么呢?吴静捷

06:06-06:09 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而

不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通过细

胞膜。那细胞膜里面应该有什么物

质?

脂质。

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

06:11-07:40 在化学里面我们学过,相似相容嘛,

是不是?所以这个细胞膜当中肯定

是含有脂质的。第一个,细胞膜,质

膜它含有脂质。我们在讲到脂质的时

候,曾经提到过什么物质是可以组成

细胞膜的?磷脂,对不对?我们来看

一下磷脂。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磷脂的

结构,磷脂它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

酸组成的,那这个呢,图上这个呢就

是一个磷脂分子,它有一个头部,是

磷酸的头部,长长的尾巴呢是脂肪

酸,其中这个磷酸头部是亲水的,就

是它愿意和水呆在一块,而对于脂肪

酸来说呢,它是疏水的,尾部疏水的,

它不愿意和水呆在一块儿。就这样整

一个称为磷脂分子。那这个磷脂分

子,如果它在空气水这个界面上,铺

成一层的话,对于它来说,头部和尾

头在水里。

磷脂:

细胞膜基本骨架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部会怎样排列呢?请同学说一下啊,

方思聪

07:44-07:46 头在水里,那尾巴呢?在空气里。

07:51-08:52 那排下来就是这样的结构,亲水的磷

酸头部它是在水里面的,而亲脂的尾

部则在空气里面,这是磷脂分子排成

单分子层的时候是这样排布的。那在

1925年呢,两位荷兰科学家,他们

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

提取出来以后,它把这些脂质平铺在

了这样一个水空气的界面中,他发现

这个,铺完以后这个铺出来的这个界

面的面积呢是相当于红细胞细胞膜

的两倍,这个面积是红细胞细胞膜的

两倍。那大家想一下,为什么面积正

好是红细胞细胞膜的两倍,细胞膜应

该是由怎样组成的?

有两层。

08:54-11:29 这是什么东西双层?啊?啊?这个

是磷酸头部这个是脂肪酸尾部,这个

整个称为磷脂分子。它是应该有两层

磷脂分子层组成的。磷脂,组成细胞

膜的时候它是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

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我们也称为脂双

层。我们也称为脂双层。也就是说,

一层细胞膜它是有两层磷脂分子组

成的。那接下来我们看这个细胞,在

生物体内,细胞里面是水,细胞外面

也是水,对不对?那这个时候这两层

磷脂分子它应该怎么排列呢?应该

选C,因为对于细胞内和细胞外来说

它都是水,这个时候亲水的磷酸头部

排列在外侧,而尾部的脂肪酸则形成

亲脂的小环境,在细胞当中我们可以

看到是这样的一个结构,两层磷脂分

子组成了一层细胞膜组成了一层细

胞膜,那我们将这种以脂双层组成的

膜的话,我们给它一个名称,称为单

位膜。由脂双层组成的膜我们给它一

个名称叫单位膜。那一层单位膜由几

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啊?

两层。胆固醇

11:31-14:26 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磷脂它的功

能。无论是什么细胞他的细胞膜的,

它的结构基础,都是脂双层。它是纸

膜的结构基础。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

蛋白质

蛋白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还是细菌,它们的细胞膜的结构基础

都是磷脂双分子层,都是脂双层,这

个它们的结构基础。这是一个磷脂的

功能,是质膜的结构基础。那质膜它

组成了细胞膜,磷脂分子间的孔隙是

非常小的,那这个时候如果物质要从

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的话,只有当这

个物质的大小小于这个孔隙的时候,

才能够进入到细胞里。所以这个磷脂

双分子层同时也可以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那它第二个功能它是,控制物

质进出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那

我们在讲到脂质的时候,说组成细胞

膜的脂质里面除了磷脂以外,还有什

么啊?胆固醇。那我们看一下胆固醇

是怎么样存在的,那蓝色的这个代表

的就是磷脂分子,那黄色的代表着就

是胆固醇,胆固醇是夹杂在脂双层中

间的。夹杂在里面的。脂质的第二个

成分就是胆固醇,就是胆固醇。那脂

质了解完了以后,科学家又想了,除

了脂质以外细胞膜上还有什么物质

呢?然后科学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他们把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蛋白酶处理,蛋

白酶主要就是分解蛋白质的,他发现

用蛋白酶处理以后,细胞膜被破坏

了。那这个时候能说明什么问题啊?

细胞膜里面有?

生物催化作用

14:28-19:00 蛋白质。那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呢,

科学家一直都认为啊,蛋白质是覆盖

在脂双层的外面的,那后来呢,随着

这个电子显微镜发展,用冰冻蚀刻电

子显微法,科学家呢,先将质膜冰冻,

冰冻以后,然后将这个脂双层给它撕

开,他发现两层磷脂分子它其实是不

一样的,它的磷脂分子是一样的,但

是上面的蛋白质是不一样的,有的蛋

白质呢,它是贯穿于整个细胞膜,有

的呢是嵌入在细胞膜里面,在脂双层

里面,有的呢是覆盖在脂双层外面,

这样呢就导致两层磷脂分子上的蛋

白质是不一样的,那这个主要是由于

蛋白质跟磷酸分子有一个共同的特

外侧。糖类

点,蛋白质也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那它的亲水部分就会露在外面,那亲脂的部分就会和这些尾巴,与这些小尾巴挨在一起。所以说这个蛋白质在脂双层上面分布式不一样的。这个是第二个,蛋白质。它可以嵌入或者贯穿或者覆盖质膜。它可以嵌入或者贯穿或者覆盖质膜。第二个,外面来看一下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功能。我们前面说到,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磷脂分子间的间隙出入细胞膜,而有些,比如说有些金属离子,比如说钠离子、钾离子,这些离子呢它本身是不能通过磷脂分子间的间隙,这个时候呢,它就用到了蛋白质,细胞膜上有些蛋白质它上面呢是有离子通道的,假如这个蛋白质呢,含有钠离子通道,那这个时候钠离子就能通过蛋白质这个通道进入细胞或从细胞里面出去。所以蛋白质的第一个功能就是控制物质出入细胞,他也可以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那另外一方面呢,细胞膜上有许多化学反应,那么这个时候细胞膜上这个蛋白质就可以充当生物催化剂。可以充当生物催化剂。这是蛋白质的这个功能。那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个图,这个图上面除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链状结构吧?这链状结构是什么,有人知道吧?这个应该是糖类,是糖类。是组成细胞膜或者质膜的第三类物质,就是糖类,我们看看糖类在两侧脂双层上有区别嘛?两侧都有么?它是不是一侧有的啊?那实际上呢糖类它只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假设这是一个细胞,这是细胞膜的话,糖类它只存在于细胞膜外面这一侧,而里面这一侧是没有的糖链的,所以给你一个图,告诉你这一侧有糖链的话,说明这上面是?

19:02-19:37 这上面是细胞膜的外侧。下面是细胞

膜的内侧。奥,那这个是糖类的一个

特点,它是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跟蛋白质。

糖蛋白:

细胞的通讯

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那我们看图

中这个糖跟什么结合在一起啊?

免疫识别

19:40-20:04 当糖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呢,我们称为糖蛋白。我们给它称为糖蛋白,那糖蛋白在我们身体里面的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进行识别。

20:05-20:31 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自己相应的糖

蛋白,每个生物是不一样的。当我们

被细菌或者是病毒入侵的时候,我们

体内的这个细胞上的糖蛋白就会识

别到说这个东西它不是我体内的,然

后就会启动免疫系统,把它进行消

灭,这就是糖蛋白的作用。那如果糖

类和磷脂分子连在一起呢?我们把

它称为糖脂。我们把它称为糖脂。

糖脂

20:31-22:52 细胞膜就主要由着三大类物质组成。

一个是脂质、一个是蛋白质、一个是

糖类。这个细胞膜它一旦由这些物质

组成了以后,它是不是就完全不动了

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实验。1970

年的费雷和埃迪登做了这样一个实

验:他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的蛋白质进

行了荧光标记。我们说细胞膜上是有

蛋白质的,而科学家将人的细胞膜上

的蛋白质用红色的荧光标记了,上面

蛋白质用红色荧光标记了,而鼠的细

胞上面的蛋白质他用绿色的荧光进

行标记。然后,在人工诱导的情况下

将这两个细胞进行融合。我们知道人

和鼠本身是不能杂交的,那为什么这

里能够进行融合,而且能融合成一个

细胞呢?这细胞膜为什么会合到一

起去了?它们有相应的什么基础

啊?结构基础是什么啊?它们相同

的结构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层吧。是

不是?它们的结构基础都是磷脂双

分子层,所以这两个细胞能够融合在

一起。而融合结束以后,发现上面这

一部分是显示红色荧光的,这里全是

人细胞蛋白质。而下面全是绿色的荧

光,所以下面所在的全都是鼠的蛋白

质。在37摄氏度下培养40分钟以后,

我们再去观察发现红色荧光和绿色

荧光都均匀分布了。均匀分布了,融

说明蛋白

质可以运

动。

流动性

合在一起了,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3:00-23:47 说明蛋白质是会运动的,好。因为我们这里荧光标记的是蛋白质,蛋白质原来是两边分开的,而这个时候混到一起了,说明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其实,细胞膜上面除了蛋白质以外磷脂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我们看一下磷脂分子它有两条长长的尾巴,这两条尾巴会摆动,导致磷脂分子会运动,而蛋白质分子在质膜当中也是能够运动的。它们都能运动,使得细胞膜具有了一个结构特点,就是流动性。

24:35-25:16 为什么我这里说是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而不是完全有流动性呢?因为我

们在质膜当中,除了磷脂分子和蛋白

质外,还有一种物质就是固醇,胆固

醇。胆固醇它实际上在细胞膜上是不

能够运动的,它能够限制磷脂分子的

运动,所以我们说这个胆固醇,它的

存在使我们的质膜比较的坚实。这里

就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

流动性。

一定的流动性

25:16-25:48 我们先看右边这张图。随着温度的升高,我们可以看到细胞膜它的面积在变大,而且厚度减小,这个就是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然后,草履虫的分裂实验我们看一下。细胞膜是如何运动的,会一分为二,之后细胞质、细胞核再分裂,这些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5:48-26:00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靠哪两种分子

来体现啊?

磷脂和蛋

白质分子。

26:07-26:26 流动性主要靠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

子来体现。而这个流动性当中有一定

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要靠什么分子

来体现啊?

胆固醇。

26:40-27:38 在1972年的时候,桑格和尼克森他

们这些观察和这些数据最后提出了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是目前比

较认可的一种细胞膜的模型。蓝色的

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上面连着糖

的话就是糖蛋白,如果连的是磷脂分

磷脂构成

质膜的基

本支架。

子的话就是糖脂,这些黄色的分子就

是胆固醇。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流动镶

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看一下。以什么

为基本支架,然后蛋白质是怎么样子

在质膜上的?

27:43-27:44 是单层的?双层的。

27:45-27:56 双层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为脂双

层。脂双层构成了质膜的基本支架。

而蛋白质怎么样存在于质膜上呢?

贯穿、镶

嵌... ...

28:05-28:13 可以贯穿、可以嵌入、也可以覆盖于

质膜上。第三个,磷脂分子和大多数

蛋白质分子是可以?

是可以流

动的。

28:15-28:19 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质膜具有一定

的?

流动性。

28:20-28:42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个就是流动镶

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接下来,我们这

个细胞膜看完了之后就看一下细胞

壁。细胞壁,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壁

吗?

不是。

28:44-28:46 那什么细胞有细胞壁呢?植物细胞。纤维素和果胶

28:48-30:42 植物,植物有细胞壁。那么植物的细

胞壁成分是什么呀?纤维素。纤维素

与纤维素之间的孔径是很大的,是什

么物质都可以穿过去的。与这个我们

的细胞膜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细胞膜

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性。而对于纤维

素来说的话,什么物质都能穿过去

的,所以可以称为全透性。植物的细

胞壁它是具有全透性的。而植物细胞

壁的主要的功能是支持作用,树能长

这么高都是由于这些植物死亡的细

胞的细胞壁支撑起来的。另外呢,还

有保护作用,我们看这些树皮,它的

外面都是这些植物的死亡细胞的细

胞壁组成的。有支持和保护作用。除

了植物以外还有什么是有细胞壁

的?书本的第32页看一下。还有什

么是有细胞壁的啊?

真菌和细

菌。

真菌:

细菌:

功能:

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胞壁特点:全透性

30:44-30:50 真菌,真菌的细胞壁成分?壳多糖。壳多糖

30:53-31:12 壳多糖,壳多糖就称为什么啊?几丁

质。除了真菌还有什么啊?

细菌。

31:13-31:19 细菌,细菌细胞壁成分是什么啊?肽肽聚糖

聚糖。肽聚糖。

31:47-32:28 接下来我们看几个练习题,看一下。

第一题?选什么?

选B。

32:29-33:15 选B。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靠我们的

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来体现。第二

题,变形虫吞噬细菌和小颗粒说明细

胞膜具有什么特点?我们看一下,变

形虫它在吞噬小颗粒的时候,是这样

一个过程。看到了吧,再放一遍。它

吞噬小颗粒的时候,那说明细胞膜具

有什么特性?看一下。

A。

33:22-33:52 选择透过性。首先,我们这里的细胞

膜它有选择透性,而不是选择透过

性,那对于选择透性来讲的话,物质

是直接穿过细胞膜的。而我们这里变

形虫是吧物质包在一起,然后把它运

进来了啊。我们来看一下,细胞膜有

什么特点啊?结构特点?

D。

33:56-34:15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里注意一下,细胞膜的额变形不管它是变薄了还是面积变大了,还是想刚刚变形虫一样分开分裂了,只要是细胞膜的变形都可以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4:30-34:43 与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

信息传递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

是?选哪个?

B。

34:46-34:53 与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传递,我们

刚才说细胞识别,识别是与什么相关

的啊?

蛋白质。

34:55-35:16 应该是糖蛋白。细胞识别应该是和糖

蛋白相关的。第四题,在处理污水时,

设计了一种膜结构?

D。

35:20-35:32 选择透性,那这里注意一下A里面有一个选择性,那这个选择性和选择透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选择透性,所以这里应该选D。

35:32-35:45 那今天的作业的话就是将作业本上的第二节完成,交起来。

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数学国培一班卢氏县常云霞 本人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课后,我认认真真地与同伴交流反思,并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我的一些想法。 一、值得欣赏的地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 析诊断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诊断报告 松江区民乐学校黄秀丽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课堂观察与分析实验的三堂课均为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中首批推出的科目之一---小学英语牛津教材的教学反思录像课。执教老师均为0至5年内的年轻教师,她们的基本情况如下: 表一三位执教老师基本情况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教学简介

1、课型:三节课中,严老师的第一节课是句型教学的情景教学,倪老师的是词汇教学的新授课,而顾老师则是语句的新授课。上课时间分别为29分钟、33分45分和42分12秒。 2、主要教学环节:一(1)班以水果与动物、文具等为说话材料,教学What’s this/that It is …以句型教学为主要内容。一(3)班以句型为基础,继续教学本单元中的新单词bean、taro,通过安排不同的活动巩固新单词。五(2)班则教学“Rules for the swimming pool”,让学生明白应遵守游泳池的哪些规则,为什么三堂课正巧是三种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的不同课型,很具有代表性。 (二)课堂教学提问分析 现提供课堂教学片段中提出的问题数作为样本,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 表2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 表3 提问行为检核表汇总

从课堂记录资料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提问技巧方面: 一是教师课堂提问数量适宜,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难易度较适合学生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尤其从学生的听、说能力上下了较大的功夫,能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二是上课提问时较注重推理性问题的提出,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作答。推理性问题显示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区别,高年级的推理性问题较多,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英语组姜海献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另外传统听课基本上是每个人各自听完课后发表相关的意见。然而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开课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

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确实一堂英语课要上好,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例如:多媒体的使用、教师的语言是否有感情、问题的设计、朗读的指导、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映等。但是一堂课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一个教师也不可能是毫无缺点的,然而课堂观察则是尽可能的发现问题,减少缺点。教学优点越多,缺点越少,那么课堂教学就越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努力战胜这些自身存在的缺点,提升教学水平。 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课堂观察报告课堂观察报告2

课堂观察报告课堂观察报告2 姓名:xxx 课堂观察报告 一、观察背景 时间:xxx年xx月xx日上午第二节课地点:体育学院篮球馆学科:篮球 课题:双手胸前传球执教老师:xxx 观察者:xxx 二、课前准备 (一)了解授课内容 篮球运动双手胸前传接球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以学生发展为本,重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和体育技能,力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强调向多样化简约化灵活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增加适应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

质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从知识、技能、技巧到理论进行专门和深入的学习。 2.熟练掌握一至二项运动的技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篮筐 2.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队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观察方法与内容 (一)课前准备笔1支、观察表1份、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 xx级社体xx班共有xx名同学,上课地点在宽敞的篮球馆,所以我坐在篮球场边上休息区位置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的思路和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参与实践情况等等。 (三)观察过程及教学内容 上课前:观察者和老师于上课前到达篮球馆。预备铃响后,体委整队好老师 开始上课讲解本节课的上课内容,然后体委带队做准备活动。 ?教学内容: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9-2010学年度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理解中,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在新的年中能更上一层楼,现将2009-2010学年成绩分析如下: 一、教学工作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 我校2009-2010学年度中考和小学毕业班考试成绩居全县中下游水平,从“两率一分”来看,我校优秀学生较少,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科问题日益突出,从全县各校对照情况来看:我校初中部的理科是弱科,政治、英语,小学部的语文、科学、品德学科的整体水平急待提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工作上进心不强 一些同志工作实绩平平,主观不努力,却一味的找客观,只怨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配合,教学条件不好,生活福利不高等,未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姿态和标准去要求自己,不去想方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来搞教学。 (2)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 部分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不想请教老教师,对教学不甚了解,几年讲的是总是一个话题,教学思想僵化,上课采用一字教学法,文科是“背”,理科是“做”,没有学法指导,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典型的活人教死书。 (3)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4)班级管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浓厚 3、今后工作打算: 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 (一)规范教师个人备课行为 1、教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天内制定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本学期教材的基本内容、系统、重点、难点;②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③课时分配和教学进度; 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重大的教学活动安排等基本内容。 2、每位教师所授的所有科目都必须提供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包括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的具体内容及教学反思。 3、教师的备课进度应比实际授课进度提前1—2节。 4、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杜绝教师不备课上课或抄袭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课堂观察报告Word 文档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之课堂观察报告 在今天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承担了对张老师的课堂观察,分别从学生活动、教师行为、师生互动、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这五个维度进行相应的观察记录,并对其中的教师行为做了详细的关注。下面,我将结合张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将这个观察记录向老师们做个汇报。 第一,在教师行为这一维度的观察中,张老师成功地扮演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有效地调控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在warming up环节中,张老师“turn off the lights”的举动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呈现了electricity等新单词,并渗透了本课的重点句型We use electricity to do/for…,让学生以brainstorm的角度对电的用途有了预先的感知,然后顺理成章的引出electrical appliances,然后随后设置了Group A ,GroupB的PK 活动,再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用原先的知识储备去感悟老师提出的“Different electrical appliances can produce different energy”。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新单词的教学还是句型的感知,张老师都没有将它们从文章中剥离开来单独教学,而是通过具体的图片、情境呈现,使学生展开联想,形象地去记忆。其实在正式阅读文章之前,学生已对本课的重点句型做到了心中有数。进入while-reading后,通过新词汇的处理、skiming,scanning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内容由易到难,时间的分配也较合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非常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在skiming and try to find each place electricity travels这个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对the journey of electricity的地点和图片做出配对,然后由易到难,让学生对电的流程进行排序训练,并朗读。在此基础上,再作了一个简单的summary,给学生提供关键句子和图片的帮助,让学生复述电的流,这是本堂课的输出部分,张老师在课文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指导学生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在复述过程中灵活运用英语。Post-reading环节,让学生发表对电的见解,useful but dangerous, why?让学生discussion,讨论得出结论,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加强。更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张老师的情感目标就这样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印象深刻。 其次,课堂教学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呈现合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张老师始终保持着热情、自然的教态,课堂用语浅显易懂,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学指令,展示的课件和板书也从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帮助。比如,在复述电的流程环节中,老师给出了model,便于学生模仿和操练;另外也利用简单的一般疑问句抛出问题,如“Does electricity come from a bulb?Is a power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treet?”等。 第二,从教室的提问及解决方式维度看,张老师做到了问题设计层次化,解决方式多样化,理答方式科学化。 在导入环节中,张老师多数运用简单的一般疑问句来提问,学生能从yes\no的回答中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意义,了解本课的内容。此时的问题多为判断、理解性质,学生的回答多为集体作答,而教师的理答方式多为表示认可。在阅读环节中,问题的性质升级为理解并运用,需要通过阅读文章,把信息经过加工来解决一些问题,如回答WH questions,T/F判断,此时学生的回答为个体居多,而教师则出现了追问,重复问题等对应方式,不管如何,值得肯定的是,张老师对学生回答以鼓励为主,能用“good,well done,you are so clever”等评价语进行称赞、表扬。

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骨干教师培训 自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 连城三中邱森辉 一、教学设计方面 关于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教学,我前后尝试了两种思路进行讲授:第一,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第二,整合教材整个框题的知识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基本思路进行。根据备课组集体备课讨论和试讲之后,我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思路,实践也证明,这种教学思路是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框题内容的特点。这一思路很好地体现出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驾驭能力,能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二、教学过程方面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使用了不同性质文化的对比材料来完成。通过挑选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基于《高中学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把教材知识生活化,体现出《文化生活》的编写理念。我的教学设计除了在导入部分反复琢磨之外,还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于这两种文化,作为高二的学生在生活当中肯定有所感悟,这两种文化有交集也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并非每一位学生都懂得区分的标准,而且很多学生会把两者混为一谈。要正确区分两者,需要从两者的概念、表现、危害性以及人民对待他们的正确态度进行

分析,由表及里地准确把握两者,因而我在此设计了一个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自己写(形式: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在黑板写观点),通过“列举—初步认知概念—修正列举内容—进一步认识概念—比较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参与突破重难点。在此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三、重难点的突破方式和效果方面 由于本框题重点学习“针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等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我主要通过遵循“感受、辨析、选择、追求”的思路,从区分两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分析这两种文化出现的原因,通过活动探究等环节,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教师作出必要的引导来突破这一重点。在探究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情景,两个方向”。所谓一个情景,主要是一个课堂活动“如果我是国家文化部长,我将会怎么做?”的讨论。两个方向,指的是我给学生的两个提示和引导,一方面从国家普通公民这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从国家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对策,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本次教学的设计和实践过程都表现出一个特点:生活化。把条条框框的知识点通过本土化、生活化的案例呈现出来,例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部分、“广州市殖民文化案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案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探究活动:扮演文化部长角色。构建生活情境,体验过程,教师再作一定的辅助

第一次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定稿

以“引导自学”型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担当能力的研究——六年级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第一轮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 合肥屯溪路小学胡燕敏 2012年10月18日 2012年3月28日,北师大项目组的张东娇教授、马健生教授、高益民博士、余清臣博士、徐志勇博士与研究助手,以及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兄弟学校的领导来到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创建的专家工作日活动。在众位专家与教育局领导的建议下,在征求学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博雅教育”概括学校的文化特征及其实践。落实与实现“博雅精神,儿童世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就就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求实、平等、担当的品质就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校一开始选定的主题为“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过第一轮课例研究研讨活动,将主题进一步确定为“以引导自学型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担当能力的研究”。 课例研究成员 我校接到包河区教育体育局的关于“课例研究”活动的通知后,校长与教导处主任积极讨论、制定课例研究活动计划,挑选授课老师、参加此次课例研究的数学课题组骨干老师14人以及语、音、体、美、课题组组长12人,同时聘请了包河区数学教研员隗智林老师,期望此次活动不但能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更有助于校内教研文化形成。 做课教师情况: 课程内容介绍: 教学内容就是:苏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前后知识点链接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

2012年10月11日下午2点-5点进行了第一次课例研究活动,唐胜兰老师上课,课后每位老师依次汇报观察结果、隗智林老师、张东娇教授与陈罡校长点评。 现将第一轮课堂观察与诊断汇报如下: 一、分项诊断报告 (一)教师教学行为 1、课堂教学程序表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小学部是,支教教师多、学生基数大,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小学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历时五周,教师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教师都能认真地对待。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1.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1节课,都是真真实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虽谈不上“清水出芙蓉”,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的自然美,为我们了解我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而可靠的依据。 2.尽力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二十多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听不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平等对话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尝试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

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 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后与教师交流反思中,我们发觉许多教师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学目标,而工整抄写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也大多是从教参上摘抄下来的,课堂教学仿佛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老师提问过多,学生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 2.基础教学不扎实 在教学中,有个别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抓的不扎实。教师对于字词的学习流于形式,只是读了,但抓的不透,低年级应注重解决“泡泡”中的问题,教师重点不明确。同时在引导学生评价时,让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不至于让学生失去自信心。 四、应对策略 (一)、找准制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 全面、科学、恰当的教学目标,在制定上要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三个基本依据”,即依据课程标准对学段和知识领域的总体要求,依据教学资源特点和教师的理解,依据对学情的了解;“三个必要思考”,即思考知识学习的规律,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思

英语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12月4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对老师执教的when was it invented?一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分设立了如下几个角度,以 下是详细材料: 观察目标:课前预习效果及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观察对象:徐宏伟老师及初三七班全体同学 观察地点:初三七班教室 观察时间:2012年12月4日 观察过程: 8:52 提问单词 采用点名单独提问的方式。 1号女生发音拼写均正确; 2号徐新杰invent scoop heel 发音全部正确; 3号褚建:be used for doing 掌握较好; 4号李涛:calculator adjustable 发音全部正确。 以上几位同学,都回答了2--4个单词,表现良好。 9:10 学习2a时,提问了要求预习的短语:adjustable heels /heated ice cream scoop/battery-operated 。 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Unit9 SectionA部分的新授课讲解,所预习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本节要用到的单词。 在利用检查单词进行课程导入后,徐老师又从单元题目入手,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回忆了Unit3的重要语法点,然后展开了新课的讲解。在整节的教学内容中,所预习的单词及短语,均为目标语言。师生进行了多次操练。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正确的拼读所预习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延伸,效果较好。 课堂观察与分析 徐宏伟老师这节课讲授初三英语第九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主要语法点是被动语态的用法,包括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被动语态在特殊疑问句中的使用以及一些常用词语搭配。主要句型: When was it invented? When were they invented? Who was it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首先从整体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分析: 课堂开始第一步是熟悉课上所用词汇如:invent ,be used for, scoop, adjustable ,heel 等 接着联系unit3所学内容引入被动语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重点是被动语态。 下一步是新课。根据句型 When was is invented? 详细解释被动语态。根据基本结构be+ done ,对be 进行变化 When ____ it invented? 让学生填空从而猜测本节主要将那种被动语态。 随后,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找出问题答 案,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从而体会被动语态在过去式中的用法。在这之后马上跟上pairwork 联系学生对话能力,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who was is invented by? 与此同时教师介绍不同的发明,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总结完成句子: When ____ it _______? When ______they ______? Who ______ it invented ______? What ____ it _______ (use)_______? am is are was were

跟踪式课堂观察报告

跟踪式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需要通过教学提问来表现。所以,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观察背景 新课改的呼声下,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所烦恼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的教育不再是说教模式,而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互动的过程避免不了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但不同的提问模式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师有效性提问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经过统计发现这个教学提问占据课堂教学时间的60%以上。如何确保有效性提问,是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学有效性提问只要关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根据教学目标,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精心设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提问还能提高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二、观察策略与方法 编制《教师有效提问观察表》,对初三政治课堂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思品课堂上的有效性。 第一次课堂观察课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次课堂观察课题:《走向世界的中国》 三、观察的班级情况 初三(1)班人数37人,男生20人,女生17人。执教者既教政治,又教历史,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接触较多,所以学生在日常教学及情感上给予的支持和配合较多。而且学生较活跃,课堂气氛较轻松,和谐。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三学习已半学期,学生已经懂得了学习初三政治的基本要素,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已学了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本框奠定了基础。 四、观察与统计 为最大限度的保持课堂的原生态,课前并没有跟开课老师进行过交流。课堂配备摄像机,保证能够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教师提问记录表 问题类型具体类型问题数量统计 有效问题1、铺垫型765.1% 2、思考型30 3、提醒型17 小计54 低效问题4、过易的1030.1% 5、过难的1 6、无意义重复的11 7、表达含糊不清的1 小计25 无效问题4 4.8% 其他问题“是不是”很多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我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10天的培训,本次培训活动分专题讲座,名师论坛,实践指导,名校访学四大环节,通过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开阔了我们参培学员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教学理论,增长了我们的教学技能,也使我们在同伴的互助与交流中收获了信心,找到了名师成长的途径。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

____。”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

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下面,我根据这张量表谈谈我对今天凌老师《竞争与合作2》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1、课堂话语的时间。根据观察的数据,凌老师讲授的时间为20分钟,学生活动的时间也为20分钟,师生互动的时间为5分钟,过程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时互动时间充裕,对于这样一个时间分配是比较适中的。这样的时间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是真正融入了课堂,效率高。 2、课堂话语的措辞。根据观察,凌老师的吐词清晰,语速适中并不时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话语的插话。每一次学生的作答,凌老师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面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凌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合理引导,发扬民主,从来打断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欲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小小建议: 1、教师讲解的时间可以再缩短一些,把感受合作拼图游戏的小组分享的时间适当加长一些更好,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经验或教训的时间也可以稍微多一点,让学生真正懂得良好合作的意义。

2、在小组分数统计上,教师应更多的照顾一些弱势的小组,给予他们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总分体现和谐课堂、民主课堂。 个疑问,是关于咱语文这个学科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语文不需要投入那么多时间,反正拉不开差距,而且投入的时间与分数不成正比,可能花了很大力气可分数并不太高。有位老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要是想让哪个班成绩差,好办,语文老师多下劲,多让让他们学语文,到时中考、高考成绩准差,其它科都不好不说,语文也不好——语文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一个样。” ——摘自特级教师党红英《语文教师,不能在别人的浅薄中迷失自己》 缘起三:“痛心”的“2009届初三中考绩效考核”。 5月份,某区某校兑现的这份考核,竟然不顾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其优分率与数理化“比拼”,教师和领导者的“抗争”结果,语文学科很“受伤”。 面对如此桩桩尴尬的现实,不断叩问:语文课堂效益,何以流失?语文,何以“被边缘化”? 缘起四:区教育局提出“教学效益年”活动,区教科室筹办“同题博客比赛” 为近距离观察我校及兄弟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情,磨砺经验,熔铸底气,搜讨精研,开一剂“救课”的“良方”。本学年笔者已听评课28节。为节约篇幅起见,现重点选取《孙权劝学》、《感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设计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对观察主题进行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进行观察。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形成了教师对学生一问一答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教师所提的核心问题并不多,在交流时却分解成了很多小问

题,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细小的问题来支撑一个核心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二。 四、观察问题解疑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被观察教师口才一流,思维敏捷,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状况。整堂课课堂节奏过快,平均每分钟要提1个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 2.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画蛇添足提出来,如答案在书上的问题,教师自问自答的问题以及学生脱口而出的问题等。 2.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这时教师采取的方法就是不断增加提问的数量以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不有效了。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 诊断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报告小学数学共开设了3节课,涉及到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3个年级,执教的3位老师中有2位教龄在10年以上,其中一位教师是备课组长,区首届教学能手。另外一位教龄5年。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课型类别、教学环节与时间配置 本次所开设的3节课均为新授课,一节是计算教学新授课《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节是几何知识新授课《圆周长》,另一节是几何知识概念课《角的大小》。 本次开设的3节课就教学环节而言大致都可分为:引入部分——揭示课题——展开研究——巩固应用。 (二)课堂提问分析(包括提问技巧水平和提问行为) 表1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表2 教师提问行为分析表(一)

表3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 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3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56个,占问题总数的%,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打造趣味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毛鹏飞《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之课堂观察报告 陈蓓(坪山实验学校初一英语组) 一、背景描述 在对毛鹏飞老师已有课堂的观察基础上,学校于2013年组织了我校老师观摩了毛鹏飞的一堂新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基于之前对毛老师的上课风格了解和对有关教学环节的观察思考,借这堂课再一次调整观察方法与过程并作细致分析,跟进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对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其最终目标是引领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并加以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二、本课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来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既然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中外历史交往与冲突,那么必然要在课堂上先丰富学生对中外交流的认知,这种认知包括三方面: (1)对中外交流的整体性把握。交流不仅有好的,还有坏的,不仅有和平的交往,还有文明的冲突,这也是一种交流和沟通。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本学期的9月17日——10月15日我们一行5人先后进入二小、无定河小学、河南学校、高级中学进行课堂教学视导。10月24日——11月8日参加全旗教学能手大赛的课堂教学和说课活动。11月26日——11月28日听全旗新教师转正定级课。三次共听课74节。通过听课发现了我旗教师的一些优点与不足,现进行总结和提升,通过总结与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动并促进我旗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与办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1、老师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一小的杨靖艳老师教学有余数除法时组织学生动手摆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向更高一层的抽象思维,二小的王丽萍老师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发言时、思维活跃。康铁梅老师的有余数除法教学,以老木匠与小木匠的故事导入,充满童趣,让操作性活动有序展开。在游戏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用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给学生的时间、空间,独立学习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增多,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且有效,满堂灌的现象基本不存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陈文慧老师的《对印版画》通过游戏在两幅画中找不同(大同小异)调起学生的味口,再让学生探究大同小异的两幅画的制作步骤,然后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对印版画。情境生动、贴近学生。 3、师生角色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也能诚恳的接受并改正。如二小刘锦兰老师教学有余数除法时课件出现了错误地方,学生指出后老师诚恳接受并表扬了学生,课堂气氛非常和谐。 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设计,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河南学校王正英老师的《分数混合运算》注重方法的指导,采用小组争优、个人争星(智慧花、创意星、笑脸)的激励办法,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让学生在经历反复混合运算的方法的过程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风朴实、扎实。让好多学生板演,给学生留出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精美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很多老师们的课件是自制的。这说明,老师们认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课堂观察分析实施报告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维度,以惠元、??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量表》为基本参照工具,通过对示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课堂观察,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照对象指向分为指向教学容的行为、指向学生的行为以及指向课堂的行为三种类型,旨在对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观察分析。 关键词:综合课;课堂观察;教师;教学行为 一、观察背景 (一)观察容。本文观察选择的课堂是北京语言大学中级综合课短文教学示课录像。教学容为第16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生词、语法点和课文。该课文长度为600多个汉字,共有21个生词,2个常用词语和4个语法点。教学对象一共12名,国别以亚洲(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居多。该课主讲教师苹是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在此类课型的教学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观察式。本报告观察记录的具体做法:将示课教学录像进行文字转写,转写重点是教师行为。转写时,尽可能细致地描述课堂上教师各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同时尽可能

详细地记录下教师行为发生的条件,以及行为发生后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整体状况,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 (三)观察目的。综合课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每课的生词、新语法点、课文的容都始建于综合课,其他课型基本上是围绕着综合课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对优秀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并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发现自身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技能等各面的提高。 二、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分类 本报告将捕捉到的教师行为按照行为的对象指向分为 三类:1.指向教学容的行为;2.指向学生的行为;3.指向课堂的行为。 (一)指向教学容的行为。指向教学容的教师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或容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 来的行为,在本次观察的课堂中具体包括展示、提示、提问三种行为。 1.展示行为。展示行为是教师利用某种媒体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的教学行为。这类行为可以由教师完全独立控制。根据所利用的媒体或媒体元素的不同,本课堂中的展示行为较多,有利用多媒体展示文本和图片、运用板书展示课文语法点、运用卡片展示文本以及运用教具展示课文提示词等多种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