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里》

《阿里里》
《阿里里》

《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阿细跳月》的民乐合奏听赏中,体验彝族民歌的特点。

3、掌握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随着琴声唱唱做做。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

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注意强弱的变化)

(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

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欣赏《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是一首民乐合奏,其中有很多彝族的特色乐器。这首歌曲写的是彝族人民在明月下,围着篝火,随着优美的音乐,载歌载舞。

1、师播放一段跳舞的录像导入

2、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

3、简单介绍跳月的故事:(略)

即换脚跳三步,空中蹬脚两下,形成五拍组合的基本舞步—“阿细跳月”

4、初听全曲

5、再听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手

6、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

按“ X X X 0 0 ”的基本节奏型来创作、变化

7、学跳“跳月”基本舞步:

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同时拍手和原地跳转

8、随着音乐跳起来:

将男女分成并排的两组,面对面跳

四、课堂小结。

《阿里里》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培养兴趣、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自然地渗透。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阿里里》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曲短小简洁,且旋律多处采用重复的手法,结构规整,音乐跨度小,易于上口。我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律动和歌曲恒拍的训练,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在模仿与创编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课的开始,我从听觉入手,让学生聆听歌曲整体感受音乐,感受歌曲节奏。让他们了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含义。再带领他们感受四二拍子的节奏强弱,并以不同的拍击节奏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放慢演唱速度,让学生唱清楚每一个衬词,在学生对歌曲节奏旋律都有一定的熟悉度后,我要求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听音乐对口型来感受歌曲,和教师分句接唱来唱好歌曲,通过聆听和接唱来掌握歌曲。并让他们学会看曲谱中的“领唱、齐唱”部分,初步了解歌曲演唱形式,让他们在接触乐理知识的同时学的饶有兴趣。当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歌曲后,我将自己的律动创编作为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这是老师的创编,你们一定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动作来表现歌曲!”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并能自信展示自己的创编。整堂课,我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熟悉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和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喜悦的心情。

音乐课堂应该是快乐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设计中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阿里里》教案[1]

小二音乐《阿里里》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结构的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教学难点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的地址没有写清楚,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

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呢? 2、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3、听一听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读一读、拍一拍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有节奏的边读边拍歌曲歌词,为演唱歌曲时准确的咬字吐字和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做准备。 2、唱一唱⑴、采用听唱法随乐学习歌曲演唱。⑵、小组练习并演唱,教师给予正确评价。⑶、指导学生边唱边拍《阿里里》。请学生说说哪儿强些,哪儿弱些?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情感处理⑴、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在撒小秧的时候要唱歌呢?(引导学生:因为他们劳动时很开心、很快乐,所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儿)⑵、每逢节日和高兴之事,

阿里里教案

小二音乐《阿里里》教案 陈文珍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歌为上下结构的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二拍子。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童趣盎然,加之歌词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教学难点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的地址没有写清楚,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呢? 2、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3、听一听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阿里里》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阿里里》教案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阿里里》教案 第一课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

客,你们愿意吗? 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 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 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注意强弱的变化) (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 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1)师弹琴,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 (2)师生接龙。 (3)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纳西族小朋友的热情好客,希 望你们能跟他们成为好朋友,现在全体起立用身势伴奏 唱《阿里里》,告别纳西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出发了。 第二课时 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 (2)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 (5)出示课题。 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 (2)我们在来听听! (3)播放《阿西跳月》。

湘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阿里里

第三课阿里里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阿细跳月》并能用自己的声音或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品做出相应的反应; 2.主动学唱《阿里里》这首歌; 3 在歌表演《阿里里》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创造表演。 教学重点: 让学生听赏音乐,并用声音或动作参与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悉三个旋律不同地第三乐句,以及各段之间的衔接。 教具准备: 钢琴、电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阿里里》这首歌;在歌表演《阿里里》时,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创造表演。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兴趣,自信的参与创造表演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唱一唱动一动 老师弹琴,全班同学进行歌表演 三、教唱新歌 1 、听音乐《阿里里》,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2、让学生再听《阿里里》,你学会了哪些歌词,唱给大家听一听 3 、学唱歌曲 4、为歌曲《阿里里》进行声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2)引导学生说出哪儿强些,哪儿弱些 (3)全班在教师的伴奏下练习 5、情感处理 学生随音乐在教室走动,并说出音乐的特点: 情绪优美活泼 速度中速稍快 6、参与表现 全体学生随音乐在教室表演 四、小结评红花 五、随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表演;听赏音乐《阿细跳月》

听赏《阿细跳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把学生带到音乐情境中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共唱1=C 2\4边唱边做动作 55 55 | 6 3 | 12 34 | 5 -- | 44 44 | 5 2 | 54 32 | 1 -- | 11 45 | 6 6 | 51 75 | 6 --| 51 54 | 3 2 | 1(23 45 | 67 10 ) ||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音乐小世界”,你们好。 生:老师好 二、复习 1、分组表演,自由选择所学歌曲进行表演 《天天好心情》《快乐小舞曲》 《小树小树》《阿里里》 2 、老师评比 以鼓励为主,为优秀组盖小红花 三、音乐听赏《阿细跳月》 1 、播放音乐,整体聆听 2 、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唱歌跳舞等 3、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音乐情绪 4 、你听到哪个音乐出现的次数最多 四、细听音乐主题 ()唱一唱 师生合作唱“主题音乐”游戏接龙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7最新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7最新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一、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学唱《阿里里》。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注意强弱的变化)(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

进行伴奏。7、参与表现。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1)师弹琴,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2)师生接龙。 (3)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2)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 (5)出示课题。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2)我们在来听听!(3)播放《阿西跳月》。 (4)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5)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6)我们一起来吧! (7)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8)学生模唱。三、参与表现 (1)请小朋友听音乐,然后来动一动。(2)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 四、全班分四组表现。(1)声音:嘿嘿。(2)拍手跺脚。(3)伴奏乐器。五、综合表现。 (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2)自由评价。(3)课堂小结。 第二课金铃铛教学目标: 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 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阿里里》教学反思

《阿里里》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培养兴趣、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自然地渗透。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阿里里》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云南纳西族民歌。全曲短小简洁,且旋律多处采用重复的手法,结构规整,音乐跨度小,易于上口。我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律动和歌曲恒拍的训练,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在模仿与创编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课的开始,我从听觉入手,让学生聆听歌曲整体感受音乐,感受歌曲节奏。让他们了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含义。再带领他们感受四二拍子的节奏强弱,并以不同的拍击节奏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放慢演唱速度,让学生唱清楚每一个衬词,在学生对歌曲节奏旋律都有一定的熟悉度后,我要求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听音乐对口型来感受歌曲,和教师分句接唱来唱好歌曲,通过聆听和接唱来掌握歌曲。并让他们学会看曲谱中的“领唱、齐唱”部分,初步了解歌曲演唱形式,让他们在接触乐理知识的同时学的饶有兴趣。当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歌曲后,我将自己的律动创编作为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这是老师的创编,你们一定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动作来表现歌曲!”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

并能自信展示自己的创编。整堂课,我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熟悉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和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喜悦的心情。 音乐课堂应该是快乐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设计中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阿里里》

小学音乐《阿里里》 姜湾小学苏智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音乐 2、课时:1 3、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关于本课的云南纳西族民风民俗介绍资料。 (2)、实物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响板)、(琴)。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能用身势动作随音乐律动,感受节拍的强弱,能用强、弱这一力度变化表现歌曲《阿里里》。 3、情感目标: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愿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三、教材分析 《阿里里》是湘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课包括了学唱《阿里里》、听赏《阿细跳月》和节奏接龙三个内容。而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表现形式,所以我选择了学唱歌曲《阿里里》作为我的课题。《阿里里》是一首质朴的云南纳西族民歌,歌曲的旋律简洁纯朴, 童趣盎然,加之歌词

中多处出现具有纳西族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民歌风韵。全歌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增强了作品活泼热闹的气氛, 生动地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 四、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较强。因此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走进云南"的情境,通过认知、感受、表现、创造等参与活动的综合形式教学,指导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并感受云南少数民族歌和舞,从中获得愉悦与美的感受。 2、采用引导法、小组合作法、带动学生参与表演法、还有探究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不知不觉想跟着老师一起表演的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路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跟着音乐先来做一个身体的律动好不好。生:好。师:请同学们轻轻的起立。(采用《阿里里》的伴奏音乐—阿里里伴奏第一段) 师生问好:同学们好,老师您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唱着问好) 发生练习: 师:先唱1 2 3—生:1 2 3—师:再唱3 4 5—生:3 4 5—师:唱完5 4 3—生:5 4 3—师:再唱3 2 1—生:3 2 1— 再领唱一遍

音乐教学反思《阿里里》二上

《阿里里》教学反思 我认为在歌曲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好奇心理,从看少数民族生活片段导入学习,让学生了解纳西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教学从听觉入手,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让学生了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含义。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应先放慢演唱速度,唱清楚每一个衬词,然后循序渐进加快演唱速度,更有利于歌曲的教学。还可以将纳西族人“对歌”的风俗运用到熟悉歌曲的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对歌”活动中熟悉歌曲,体验纳西族小朋友边劳动边唱歌的情景,感受其民歌的风格特点。同时,引导学生用身势动作参与演唱,启发学生感受身势动作如何与歌曲力度相吻合,在活动中体验纳西族人劳动时快乐的心情。在学生熟悉歌曲的过程中,应结合教材进行“领、合”练习。

《金铃铛》教学反思 二年级音乐第二课《金铃铛》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这首歌中“x —”的节奏贯穿始终,在学习中我针对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事物——钟摆的声音“噹—”,来辅助教学,通过实践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感知、体验了“x —”在歌曲中的时值。 同样,结合“x”用鸭子叫声“嘎”来为歌曲设计“x x —”形式的伴奏谱,不仅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体验到了伴奏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重要性,而且使学生掌握了音乐节奏技能。 本课最后句由简单的二声部,这是本学期第一首加入二声部的曲子,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第一课时先学会全曲,第二课时学习二声部的乐句,并为歌曲加入伴奏乐器丰富曲子。但是在教二声部时学生还是比较难掌握乐曲的和声效果,这是我今后要解决的难点。

《阿里里》

《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阿细跳月》的民乐合奏听赏中,体验彝族民歌的特点。 3、掌握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随着琴声唱唱做做。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 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注意强弱的变化)

(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 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欣赏《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是一首民乐合奏,其中有很多彝族的特色乐器。这首歌曲写的是彝族人民在明月下,围着篝火,随着优美的音乐,载歌载舞。 1、师播放一段跳舞的录像导入 2、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 3、简单介绍跳月的故事:(略) 即换脚跳三步,空中蹬脚两下,形成五拍组合的基本舞步—“阿细跳月” 4、初听全曲 5、再听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手 6、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 按“ X X X 0 0 ”的基本节奏型来创作、变化 7、学跳“跳月”基本舞步: 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同时拍手和原地跳转 8、随着音乐跳起来: 将男女分成并排的两组,面对面跳 四、课堂小结。

阿里里

改进前《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阿里里》,感受其欢快的情绪,并大胆加入律动、舞蹈动作、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2.能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力度变化。 3.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你们认真观察,仔细听,会有意外的惊喜哦! 2.音乐将我们带到哪里来了?(生:云南) 3.我们一起来用你们好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师生一起:你们好)4.那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用什么和我们打招呼?(课件出示云南小朋友用阿里里、花花塞与我们打招呼) 5;我们一起来学习用阿里里、花花塞打招呼;(注意表情) 6.学生和老师一起有表情的喊阿里里。(边喊边加上动作) 7.师:看纳西族的人民在干什么?(撒秧)

8.纳西族人民还喜欢边唱着歌儿边撒秧。 9.我们一起来念念他们在撒秧的时候喜欢念的这首儿歌(老师带着念一遍) 10.师生拍手一起念儿歌(边念边拍手、拍腿) 11.听教师范唱(小朋友们拍的真是棒极了,那你们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曲呢?认真听,呆会告诉我你最喜欢歌中的一句) A.问学生最喜欢唱歌中的哪一句、请生一起来唱唱,其他学生一起来唱生:阿里里花花塞 师:其实他们在歌中都是衬词,是美好的意思。 b.师:好,我们赶紧来学学吧 12.师生接唱游戏(边唱边加上声势伴奏。第一段我先唱,学生接,第二段学生唱我来接) 13.下面请你们也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用欢快的,跳跃的声音来唱唱,让我们的声音唱的像拍皮球一样有弹性. (注意微笑) 三.参与表现 1.师:纳西族的人们夸你们唱的真是太棒了,要是能为这首歌曲配上简单的劳动动作和声势伴奏就好了?前面我们不是学了个撒秧的动作吗?还有拍节奏吗,我们一起加进来试试?那些同学想边唱边劳动请举手。那些同学想边唱边拍。两种任你选择? 师: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纳西族的人民辛辛苦苦撒的秧,经过他们精心的培育,终于有了大收获,瞧,他们正在举行庆丰收大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就让我们带上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去参加

《赶圩归来阿里里》教学实录:

《赶圩归来阿里里》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舞《赶圩归来阿里里》)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欣赏了这段歌舞,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2、同学们知道的少数民族可真不少,彝族人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广西等省区,彝族人们的服饰款式多样,各具特色,他们喜爱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展示图片)。 二、新授: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有彝族风格的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播放歌曲) 2、听着这首歌,你有没有想跳的感觉?好,先闯过老师给你们设的三关,就让你们大展舞姿。 3、第一关:赶圩是什么意思?阿里里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翻译成汉族的语言是什么呢?赶集回来很高兴请看这就是彝族人们赶集的场面(展示图片)(顺利闯过第一关,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4、请看第二关:三个声部的节奏要求分别会打节奏然后分成三组各打一个声部最后三声部合起来一起拍跟音乐能打好么?(播放音乐学生分别拍击后三声部合起来拍击)自己评价一下我们棒不棒?(你们很棒的闯过第二关恭喜) 5、第三关是什么呢?猜一猜?需要你们一展歌喉了。仔细听一遍范

唱,前两段默唱,后两段小声唱。然后跟钢琴伴奏演唱。自我感觉唱得怎么样?现在老师来唱,你们对比一下,你唱的和老师唱的有什么区别? 6、教师范唱。学生评价,找出差别,发现自己的不足。 7、歌曲处理。指导学生哪些地方用断音唱法,哪些地方用连音唱法?赶圩归来阿里里是什么意思来?赶集回来满载而归,买了那么多你心仪已久的东西,心情怎样?高兴的心情通过你的表情告诉我啊。 8、集体跟琴有表情的演唱。分队接龙唱 三、巩固练习: 1、能边唱边打节奏么?试一试?(分声部学生边打节奏边演唱) 2、、同学们真了不起,完美的闯过三关,现在展示一下你们优美的舞姿吧! 3、跟音乐自由发挥。师生一起跳。 四、教学延伸: 1、其实《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有许多不同的演唱方法,有民族唱法的、合唱版的、摇滚版的,还有今天我们学习的童声唱法的。下面来欣赏几种不同唱法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播放三种唱法的歌曲) (听完之后)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不难发现,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方法演唱,它的风格也会发生改变。 2、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小结: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拥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56

二年级上册《阿里里》音乐教案

第一课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阿细跳月》的民乐合奏听赏中,体验彝族民歌的特点。 3.参与《阿西里西》音乐游戏,边唱边玩钻篱笆洞的游戏,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4、掌握音乐知识:音高、唱名、手势,随着琴声唱唱做做。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 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 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注意强弱的变化) (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 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欣赏《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是一首民乐合奏,其中有很多彝族的特色乐器。这首歌曲写的是彝族人民在明月下,围着篝火,随着优美的音乐,载歌载舞。 1、师播放一段跳舞的录像导入 2、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 3、简单介绍跳月的故事:(略) 即换脚跳三步,空中蹬脚两下,形成五拍组合的基本舞步————“阿细跳月” 4、初听全曲 5、再听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手 6、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 按“ X X X 0 0 ”的基本节奏型来创作、变化 7、学跳“跳月”基本舞步: 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同时拍手和原地跳转 8、随着音乐跳起来: 将男女分成并排的两组,面对面跳 四、课堂小结。

阿里里教学反思

《阿里里》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艺术,而音乐课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课,它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情感得到升华。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就《阿里里》一课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抓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好奇心理,设计了以去云南旅游为线索,从看少数民族生活片段导入学习,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对云南纳西族的风俗人情有了一定的了解,给学生更多的纳西族印象。通过让学生了解纳西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教学从听觉入手,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让学生了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含义。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应先放慢演唱速度,唱清楚每一个衬词,然后循序渐进加快演唱速度,更有利于歌曲的教学。并且将纳西族人“对歌”的风俗运用到熟悉歌曲的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对歌”活动中熟悉歌曲,体验纳西族小朋友边劳动边唱歌的情景,感受其民歌的风格特点。同时,引导学生用身势动作参与演唱,启发学生感受身势动作如何与歌曲力度相吻合,在活动中体验纳西族人劳动时快乐的心情。在学生熟悉歌曲的过程中,我结合教材指导学生进行“领唱和合唱”练习。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歌曲的演唱活动中,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我觉得这堂课在情景教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以提出问题及不同见解。并带着问题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歌曲;其次是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孩子们与老师的距离拉近,师生互动氛围更加浓厚,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 《阿里里》这一课让我看到了一些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提问方面应该深入一点,创新一点,那么也就是老师在这方面应该注重多方位的引导与帮助,我想在这方面还要有所想法。如:在多放一些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片,拓宽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另外对于部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要多加以关注,进行激励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金铃铛》教学反思 二年级音乐第一课《金铃铛》时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这首歌中“x —”的节奏贯穿始终,在学习中我针对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适当的导学方法:即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事物——钟摆的声音“噹—”,来辅助教学,通过实践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感知、体验了“x —”在歌曲中的时值。 同样,结合“x”用鸭子叫声“嘎”来为歌曲设计“x x —”形式的伴奏谱,不仅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体验到了伴奏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重要性,而且使学生掌握了音乐节奏技能。 在钟表店里:一、童话结合、情景体验 1、在导入教学过程中,我引用“童话故事”里的“乘飞毯”。“让我们乘上音乐飞毯去一个神秘的地方”。然后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聆听音乐。“可是小飞毯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必须猜对了这个谜语才能让我们坐呢?”通过谜语对钟表的了解,展示了这节课的主题。 2、“猜猜我们到了哪儿”通过一段音乐的欣赏,展示课件《在钟表店里》。“钟宝宝们的歌声真好听,原来他们是在为音乐会准备前奏曲呢!夜晚即将来临,钟宝宝们的晚会开始了,让我们也一起去参加吧”。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带着兴趣、带着向往的学习,从而大大的增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而且不马上揭示主题,是为了不束缚孩子们的想象力,检验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课件展示钟表,这样比较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从有兴趣的体验里获得知识的能力,把学习看成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事。 二、自主合作、创作表现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除了今天我们听到的钟表声,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教师小节并导入下一环节;“接下来,让我们来当一回校园的音响师,请你给我们学校不同的时间安排合适的声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分小组给学校的每个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