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控制方式分析_张浩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控制方式分析_张浩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控制方式分析_张浩

 第25卷第3期上海电力学院学报V o l .25,N o .3 2009年6月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J u n e 2009

文章编号:1006-4729(2009)03-0201-07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控制方式分析

收稿日期:2009-03-30

作者简介:张浩(1962-),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无锡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以太网,

现场总线,电力监测与管理,电力企业信息化等.E -m a i l :h z h a n g k @y a h o o .c o m .c n .

张 浩,许龙虎

(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 200090)

摘 要:电力电子设备谐波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 P F C )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功率因数的定义和校正原理,并根据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说明了A P F C 的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A P F C 技术的各种控制方法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控制方式中图分类号:T P 217+.3 文献标识码:A

A c t i v e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C o n t r o l Me t h o d s A n a l y s i s

Z H A N GH a o ,X UL o n g -h u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a n dA u t o m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S h a n g h a i 20009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h a r m o n i c p o l l u t i o np r o b l e m o f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i cd e v i c e s b e c o m e s m o r ea n dm o r e

s e r i o u s ,a n d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t h e m o s t e f f e c t i v e m e t h o d t o s o l v e t h i s p r o b l e ma n d t h e a c t i v e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A P F C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r e s e a r c hf o c u s o w i n gt oi t s u n i q u e a d v a n t a g e s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a n dp r i n c i p l e s o f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w o r k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o f A P F Ct e c h n o l o g y i s s h o w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P F Cc i r c u i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a n d v a r i o u s c o n t r o l m e t h o d s o f A P F C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m a i n l y a n a l y z e d .K e y w o r d s : a c t i v e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n t r o l m e t h o d s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换流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容量越来越大,加上一些非线性用电设备接入电网,将其产生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使公用电网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造成电能质量下降,威胁电网和包括电容器在内的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为了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限制高次谐波污染,国内外电气组织先后制定了相关标准,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颁布了G B /T 14549

-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国际电工委员会(I E C )1998年制定了I E C 61000-3-2标准

[1]

.解

决电力电子设备谐波污染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电网采用滤波补偿;二是对电力电子设备本

身进行改进,即进行功率因数校正.相对来说,功率因数校正能够更有效地消除整流装置的谐波,具有更广泛的前景,已经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的一

个重要研究方向[2]

.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包括无源功率因数校正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无源校正电路通常由大容量的电感、电容组成,只能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7~0.8,一般应用在中小功率电源中.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是在桥式整流器与输出电容滤波器之间加入一个功率变换电路,能够使功率因数提高到接近1,它工作于高频开关状态,体积小、重量轻,比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效率高,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90年代后得到了迅速推广.本文重点介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相关控制方式.

1 功率因数的定义及校正原理

在电力系统中,电动机及其他带有线圈(绕组)的设备很多,它们除了从电源取得一部分电功率作为有功功率使用外,还将消耗一部分电功率来建立线圈磁场,这就额外地增加了电源的负担.功率因数就是反映总电功率中有功功率所占有的比重,定义为:交流输入有功功率与输入视在功率之比值

[3]

.其表达式为

P F =P 实

P 视

=

P V R M S I R M S =V R

×I 1c o s φV R I R =I 1c

o s φI R

=γc o s φ式中:V R

电网电压有效值;I R 电网电流有效值;I 1

基波电流有效值;

γ=I 1/I R

电网电流交流失真因数(又称基波因数);

c o s φ

基波电压和基波电流的相移因

数.因此,功率因数P F 又可定义为失真因数与相移因数的乘积.由表达式可以看出,P F 由γ和c o s φ决定.c o s φ低,则表示电力电子设备的无功功率大,设备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绕组损耗大;γ值低,则表示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对电网造成污染,严重时,对三相四线制供电还会造成中线电位偏移,致使电力电子设备损坏.由于常规整流装置使用晶闸管或二极管,整流器件的导通角远小于180°,从而产生大量谐波电流.而谐波电流不做功,只有基波电流做功,因此功率因数很低.

功率因数校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电路上采取有效措施,清除无用谐波,使得交流输入的电流

波形完全跟踪交流输入的电压波形,使输入电流

波形呈纯正正弦波,并且和输入电压同相位.功率因数与电流总谐波失真度D T H

的关系为P F 失真=

11+(D T H )

2

式中,D T H =I 22

+I 32

+…+I n 2

+…/I 12

即为所有谐波分量的总有效值和基波分量之商.

正弦化是使其他谐波为零,即I R =I 1,则失真因数

γ=I 1

I R

=1

同相位是使φ=0°,即c o s 0°=1.

在交流输入级加入功率因数校正网络,通过

合适的控制电路不断调节输入电流波形,使其尽可能地逼近正弦波,并且与输入的电网电压保持同相,这样就达到了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

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工作原理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 P F C )电路

[4,5]

是在整

流器和负载之间接入一个D C /D C 开关变换器,应

用电压电流反馈技术,使输入端电流波形跟随输入正弦电压波形,从而使输入电流的波形也接近正弦波,以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由于在此电路中使用了有源器件,所以称为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该电路的基本思想是:交流输入电压经全波整流后,对所得的全波整流电压进行D C /D C 变换,通过适当控制,使输入电流波形自动跟随全波整流后的电压波形,达到输入电流的正弦化,同时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一般都是一个双闭环控制系统.外环是一个电压控制环,它是一个1型控制系统,按照控制理论,1型系统可以无差地跟踪阶跃信号.只要输入一个不变的参考电压,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不变的输出电压.电压控制环的作用是使输出保持一个高于输入电压最高峰值的稳定电压,这是功率因数校正所必需的.内环是一个电流控制环,它是一个2型控制系统.按照控制理论,2型系统可以无差地跟踪斜坡信号,由于正弦波信号变化比斜坡信号慢,所以2型系统也可以无差地跟踪正弦波信号.

电流控制环的作用是使输入电流无差地跟踪输入电压的波形,让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具有同相的正弦波波形,以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双

202上 海 电 力 学 院 学 报 2009年

闭环控制的效果是使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呈同相的正弦波,输出一个高于输入电压最大峰值的稳定直流电压,这个稳定的直流为后级变换电路提供直流能量.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原理如图l 所示

.

图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图1中,主电路采用D C /D C 变换电路,外环

是一个电压误差放大器和一个模拟乘法器,内环是驱动电路和电流比较器.调节器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式,电流反馈网络的取样信号是升压变换器的电感电流,电压反馈网络的取样信号是调节器的输出电压.

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单相交流电经过整流后得到单相双半波正弦电压信号,此电压波形作为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的输入电流的参考波形,输入到模拟乘法器,为了保证输出电压恒定,将输出电压通过电压反馈网络也引入乘法器,经过乘法器运算后,其结果作为电流波形的参考值,并与实际取样的电流值进行比较,然后通过驱动电路产生的驱动信号,控制D C /D C 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和电压.由于采用了闭环控制,将D C /D C 变换器的实际电流通过反馈网络引入电流比较器,从而保证了D C /D C 变换器的电流能够准确跟踪乘法运算所规定的电流值.

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方法分类

3.1 根据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拓扑分类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按照其校正拓扑可分

为降压式、升/降压式、反激式和升压式.其中,降压式因噪音大、滤波难,以及功率开关管上电压应力大、控制驱动电平浮动而极少被采用;升/降压式需要有一个功率开关管的驱动控制信号浮动,电路复杂,因而也较少采用;反激式的输出与输入隔离,输出电压可以任意选择,采用简单电压型控制,适用于150W 以下功率的应用场合;升压式是简单的电流型控制,P F 值高、D T H

小、效率高,但是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适用于75~2000W

功率范围的应用场合.升压式具有以下优点:

(1)电路中的电感L 适用于电流型控制;(2)由于升压型A P F C 的预调整作用在输出电容器上保持高电压,所以电容器体积小、储能大;

(3)在整个交流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内能保持很高的功率因数;(4)当输入电流连续时,易于E M I 滤波;

(5)升压电感L 能阻止快速的电压、电流瞬变,因而可提高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因此,目前升压式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应用最

为广泛.

3.2 根据输入电压不同分类

根据输入电压的不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又可以分为单相和三相两类.三相P F C 有输入功率高等优点,然而它又存在三相之间耦合问题的严重缺点,控制机理复杂,研究难度大,所以单

相P F C 的研究较多并相对成熟[6]

.单相P F C 可以分为两级P F C 和单级P F C [7]

.

3.2.1 两级P F C

两级P F C [8-10]

方案如图2所示.所谓两级,指的是P F C 前置级和D C /D C 后随级

.

图2 两级P F C 方案

P F C 前置级使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实现功率因数校正;D C /D C 后随级实现隔离和降压.

其优点是每级电路可单独分析、设计和控制,特别适合作为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前置级.P F C 前置级可以是B u c k ,B o o s t ,或B u c k -B o o s t 等.但是由于B o o s t 电路本身的一些优点,用得最多的还是B o o s t 拓扑.D C /D C 后随级可以用正激、反激或其他电路拓扑.两级P F C 虽然功率因数校正效果不错,但由于用B o o s t 升压的电路母线电压高于输入电压峰值,电容电压过高.另外,由于两级传输,使得控制复杂,传输效率低,成本也较高.据统计,使用两级P F C 电路比不使用P F C 的电路成本上升15%,这就限制了其在中小功率场合的应用.

203

张 浩,等: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控制方式分析

目前,对两级P F C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 F C 的前置级上,研究的热点有以下3个:一是降低M O S F E T 的开通损耗和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二是提高动态响应;三是控制简单化.解决M O S F E T 过大的开通损耗和二极管过大的反向恢复损耗主要有两种技术:一是有源软开关;二是无源软开关,即无源无损吸收网络.

3.2.2 单级P F C

1990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E r i c k s o n 教授等将前置级B o o s t 电路和后随级反激(F l y -b a c k )或正激(F o r w a r d )变换器环节M O S F E T 公用,提出了所谓的单级P F C 变换器[11]

.单级P F C 方案如图3

所示

.

图3 单级P F C 方案

该方案与传统的两级电路相比省掉了一个M O S F E T ,增加了一个二极管,集功率因数校正和输出隔离、电压稳定于一体,结构简单,效率高.但分析和控制复杂,适用于单一集中式电源系统.对

其控制的目的只是让D C /D C 级快速稳定输出,而功率因数则需要功率级自身获得,因此它的输入电流有些畸变,但仍能满足I E C 1000-3-2对电流谐波含量的要求.

虽说单级P F C 电路相对比较简单,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当负载变轻时,输出能量迅速减小,占空比瞬时不变,输入能量也不变,使得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中间储能电容电压升高,此时减小占空比以保持D C /D C 级输出稳定,最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样,中间储能电容的耐压值需要很高,甚至达到1000V .当负载变重时,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怎样降低储能电容上的电压是单级P F C 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3.3 根据电感电流控制方式分类

按照输入电感电流是否连续,A P F C 控制方式可分为不连续导通模式(D C M )、连续导通模式(C C M ),以及介于D C M 与C C M 之间的临界或过

渡导通模式(T C M )3种.

D C M 的控制又称电压跟踪方法,可以采用恒频、变频、等面积等多种方式.它工作在不连续导通模式,用电压跟随器的方法来实现A P F C ,采用此方法比较简单、方便,但开关峰值电流大,(在同容量情况下,D C M 中开关器件通过的峰值电流是C C M 的两倍.)由此导致通态损耗增加.同时,功率因数与输入和输出电压的比值有关,当输入电压变化时,功率因数也将发生变化,因此,D C M 方式的A P F C 电路很少被采用.

C C M 方式的A P F C 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用乘法器的方法来实现A P F C .电路的电感电流就是输入电流,电感电流被采样并被控制,使其幅值与输入电压同相位的正弦参考信号成正比,从而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乘法器方式的P F C 电路还可以根据输出电压反馈信号,利用一个乘法器电路来控制正弦参考电流信号,从而获得可调整的输出电压.相对于

D C M ,C C M 具有以下优点:

(1)输入和输出电流纹波小,T H D 和E M I 小,

滤波容易;

(2)R M S 电流小,器件导通损耗小;

(3)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

相对于C C M 来说,T C M 方式的输入电流,输出电压的纹波比较大,因而对开关的冲击较大,同时开关的导通损耗也比较大.因此,下面主要讨论C C M 控制方式.

根据是否直接选取瞬态电感电流作为反馈和被控制量,C C M 模式有直接电流控制和间接电流控制之分.直接电流控制有峰值电流控制、滞环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等方式.电流的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整流桥输入端电压的方式间接实现,称为间接电流控制或电压控制.3.3.1 峰值电流控制

峰值电流控制方式的基本思想是采用一个正弦基准电流作为上限,由输出检测信号经误差放大后与输入全波电压的检测信号相乘获得,下限则为零.它的工作频率可变,电流不连续,具有电路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但同时存在以下缺点:

(1)电流峰值和平均值之间存在误差,无法满足D T H 很小的要求;

(2)电流峰值对噪音敏感;占空比大于0.5时产生次谐波振荡;

(3)需要在比较器输入端加谐波补偿.

204上 海 电 力 学 院 学 报 2009年

目前,这种控制方法趋于被淘汰[12].

3.3.2 滞环电流控制

滞环电流控制与峰值电流控制的差别是前者检测的电流是电感电流,并且控制电路中多了一个滞环逻辑控制器.它有一个电流滞环带,工作频率可变,最初用于控制电压型逆变器的输出交流电流.对B o o s t电路而言,是最简单的电流控制方式.滞环控制中没有外加的调制信号,电流反馈控制和调制集于一体,可以获得很宽的电流频带宽度.这种控制方式的特点是:控制简单、电流动态响应快、具有内在的电流限制能力;开关频率在一个工频周期内不恒定,引起E M I(电磁干扰)问题和电流过零点死区;负载对开关频率影响很大,滤波器只能按最低频率设计,不可能得到体积和重量最小的设计;滞环宽度对开关频率和系统性能影响很大,需要合理选取.

上述特点说明滞环电流控制存在很多缺陷,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改进方法,主要是结合D C M控制中恒频控制与滞环控制的优点提出新的控制方法.比如:文献[13]通过“期望等充电方法”实现恒频控制;文献[14]通过变滞环宽度的方式降低最高开关频率等.这些方法虽然改善了系统的性能,但依然存在很多实用性问题. 3.3.3 平均电流控制

平均电流控制又称三角载波控制,是在峰值电流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流控制方法,为双环控制系统,即用一个电压环和一个电流环进行控制.经过合适选取电路参数,可保证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快速调解电感电流.电流环有较高的增益带宽,跟踪误差小,瞬态特性较好.平均电流控制具有以下特点:电感电流紧密跟踪网侧电压波形,用较小电感即可使谐波电流含量达到3%以下,这对于P F C是十分重要的;不需要斜率补偿,但为了保证可靠工作,在一定的开关频率下需有环路增益限制;有极好的抗噪能力;多种电路拓扑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12].

平均电流控制利用了乘法器校正技术,可应用在任意电路拓扑上,是目前A P F C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控制策略.功率因数可以达到0.99以上,是一种较先进和实用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15].

3.3.4 间接电流控制

间接电流控制即电压控制,是一种基于工频稳态的控制方式.电流不连续,采用固定占空比的方法,电流自动跟随电压.这种控制方法存在诸多缺点,如:自身无限流功能,需要另加过流保护电路;系统从一稳态向另一稳态过渡时电流中会出现直流分量[16];系统动态响应慢.一般用在输出功率比较小的场合.在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中多采用这种方法.

4 其他控制方法及发展趋势

随着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快速发展,寻求更简化的控制策略、降低功率因数校正的成本成为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各种控制方法层出不穷.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典型的控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4.1 单周期控制技术

单周期控制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加州大学的K E Y U EM S m e d l e y提出的[17],它不需要乘法器,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技术,同时具有调制和控制的双重功能,通过复位开关、积分器、触发电路、比较器达到跟踪指令信号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是,无论是稳态还是暂态,它都能保持受控量(通常为斩波波形)的平均值恰好等于或正比于给定值,即能在一个开关周期内,有效地抑制电源侧的扰动,既没有稳态误差,也没有暂态误差.

单周期控制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一个开关周期内使受控量的平均值恰好等于或者正比于控制参考量.它具有优化系统响应、开关频率恒定、减小畸变、抑制电源干扰和易于实现等优点.这种控制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非线性系统场合.

4.2 电荷泵控制技术

D I C K S O NJ F1976年首次提出了理想的电荷泵模型[18].利用电流互感检测开关管的开通电流,并给检测电容充电,当充得的电压达到控制电压时关闭功率开关管,并同时放掉检测电容上的电压,直到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使开关管再次开通,而控制电压与电网输入电压同相位,并按正弦规律变化.由于控制信号实际上是开关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总电荷,因此也称为电荷控制方式.

电荷泵式功率因数校正器使用一个泵电容代替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器中的大电感,将电子镇流器中P F C级和D C/A C逆变级连接起来,起到调节功率因数的作用.这种电路的使用使得镇流器

205

张 浩,等: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控制方式分析

可以进一步减小体积和降低成本.

4.3 非线性载波控制技术

非线性载波控制理论是一种简单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不需要采样电压,其内部电路作为乘法器,即载波发生器为电流控制环产生时变参考信号.电流检测避免了使用复杂的乘法器电路和电流误差放大器.通过比较非线性载波与开关管、二极管或电感电流检测波形获得P WM波形,实现了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变化,获得了高功率因数.这种控制方法工作在C C M模式,可用于F l y-b a c k,C u k,B o o s t等拓扑中,其调制方式有脉冲前沿调制和脉冲后沿调制两种.

非线性载波控制的控制电流可以是开关电流、二极管电流,或是电感电流.从电路的拓扑结构上讲,非线性载波控制技术是在电荷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外加的非线性补偿,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在非线性载波控制中,当电路工作在电流连续状态下,系统就是稳定的,而当电路工作在断续状态下,系统是小信号稳定的.另外,非线性载波控制工作在断续条件下会产生输入电流的畸变.

4.4 无差拍控制

无差拍控制[19]的基本思想是将输出参数等间隔地划分为若干个取样周期,根据电路在每一取样周期的起始值,预测在关于取样周期对称的方波脉冲作用下某电路变量在取样周期末尾时的值.适当控制方波脉冲的极性与宽度,就能使输出波形与要求的参数波形重合.不断调整每一取样周期内方波脉冲的极性与宽度,就能获得波形失真小的输出.它是一种在电流滞环比较控制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数字化的控制技术.

无差拍控制技术的优点是数学推导严密、跟踪无过冲、系统动态响应快、易于计算机执行,缺点是要求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当理想模型与实际对象有差异时,剧烈的控制动作会引起输出电压的振荡,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应用的不断普及,这种控制方法必将越来越有前途.

4.5 空间矢量调制

空间矢量调制[20]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最初的应用是使电机获得圆形的旋转磁场,称为“磁链跟踪”.目前,空间矢量调制的概念远远超出了电机调速的范畴,成为与S P WM 相并行的一种P WM调制技术.空间矢量调制也是矩阵式变换器的最佳调制方式,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数字化实现也可用此方式.在模拟控制中用a b c三相对称坐标系,控制量是分段正弦的;在数字化实现时,用同步旋转的d-q正交坐标系,此时,控制量在稳态时为常量,容易保证好的稳态特性;模拟控制时,控制变量是时变的,在电压、电流过零时,可能出现不连续,并且由于模拟控制器的工频增益有限,电流畸变通常比数字控制大.数字控制的带宽主要受运算速度和采样延迟的限制.随着微控制器的性能价格比不断提高,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数字化实现会越来越具吸引力.空间矢量在理论分析上也有优点,用其描述三相电路的状态轨迹,非常直观.

4.6 基于李雅谱诺夫的非线性大信号方法控制

传统控制方法的数学建模一般是基于系统的小信号线性化处理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保证对系统的大信号进行稳定的扰动.基于此,文献[21]中提出了用大信号扰动的方法直接分析这种非线性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大信号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在功率因数校正领域,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还提出了很多新的控制方法.文献[22]采用预测开关模式P S M,放弃了传统反馈的控制方式,能在负载变化时保持近似单位功率因数.文献[23]采用混合电流模式采样校正,解决了功率因数校正在C C M与D C M之间转换时产生的输入电流干扰问题,补偿性能好,不受器件处理速度限制.文献[24]在B o o s t电路基础上,通过简化控制,提出了一种无输出电压采样的功率因数校正控制策略,输出电压可通过电压控制增益直接控制.

在两级功率因数校正中,对B o o s t P F C前置级研究的重点是电路的完善和控制的简单化.如果工作在P WM硬开关状态下,M O S F E T的开通损耗和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都会很大,那么如何消除这两个损耗就会产生出许多关于软开关B o o s t变换器理论的研究(如有源软开关和无源软开关技术).

此外,有关功率因数校正的控制策略的简化

206上 海 电 力 学 院 学 报 2009年

成为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现代控制理论中相关控制方法如极点配置法、非线性状态反馈、神经网络、空间矢量调制、模糊控制[25],以及二次型最优控制等,都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除此之外,对新的拓扑结构的研究也将成为功率因数校正领域的必然趋势,简单可靠以及一种结构多种用途的拓扑结构是人们研究的方向[26].

5 结束语

在功率因数校正中,C C M模式中直接电流控制依然是该领域发展的主流,适用于对系统性能指标和快速性要求较高的大功率场合.但同时D C M模式以及电压控制方式也将成为研究的方向.而简化控制策略、降低P F C成本、提高响应速度、降低器件开关应力、提高整机效率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对新拓扑结构、新控制策略的研究将成为重点.另外,将有源功率因数和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相结合的部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中,各种控制策略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因而将各种控制策略同时运用,相互补充,也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志敏,周纪海.开关电源实用技术设计与应用[M].北

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14.

[2] 赵玲,吴文军,童富强.应用D S P抑制电力电子装置的谐

波[J].华东电力,2000,(8):14-16.

[3] 朱方明,余建刚.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原理及应用[J].

现代电子技术,2002,(10):40-42.

[4] 罗飞路,杨宾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J].大众用电,

2003,(7):39-41.

[5] 师宇杰,袁臣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控制机理[J].电源

世界,2007,(12):37-39.

[6] 杜少武,张炜.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器的概述与发展[J].电

气应用,2006,(10):74-78.

[7] L I UKH.C u r r e n t w a v e f o r m s d i s t o r t i o n i n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c i r c u i t s e m p l o y i n g

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m o d

e b o o s t c o n v e r t e r s[C]//

I E E EP E S C,1989:825-829.

[8] L U I ZHSCB,M A R C E L OGS,L U I ZCDF,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a s o f t-s w i t c h e d P F Cb o o s t c o n v e r t e r u s i n g a n a l o g a n d d i g i t a l

c o n t r o lc i r c u i t s[J].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n I n

d u s t r i a l

E l e c t r o n i c s,2005,52(1):221-227.

[9] J A N GY u n g t a e k,J O V A N O V I CM i l a nM,D I L L M A ND a v i dL.

S o f t-s w i t c h e dP F C b o o s t r e c t i f i e rw i t h i n t e g r a t e d Z V St w o-

s w i t c hf o r w a r dc o n v e r t e r[J].I E E E T r a n s.o nP o w e rE l e c-

t r o n i c s,2006,21(6):1600-1606.

[10] L ID o n g,R U A N X i n b o.A h i g he f f i c i e n t b o o s t c o n v e r t e r w i t h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J].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C S E E,2004,

24(10):153-156.

[11] M a d i g a nM,E r i c k s o nR,I s m a i l E.I n t e g r a t e dh i g h q u a l i t y r e c t i f i e r-

r e g u l a t o r s[C]//P o w e rE l e c t r o n i c ss p e c i a l i s t sc o n f e r e n c e,

1992:1043-1051.

[12] 陈丽敏.A P F C技术中的平均电流型控制及其应用研究

[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1,23(2):38-40.

[13] O R U G A N T IR.P r e d i c t e d(o n-t i m e)e q u a l-c h a r g ec r i t e r i o n

s c h e m ef o r c o n s t a n t-f r e q u e n c yc o n t r o l o f s i n g l e-p h a s eb o o s t-

t y p e A C-D Cc o n v e r t e r s[J].I E E ET r a n s.o n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1998,13(1):47-57.

[14] R A H M A N KM.V a r i a b l e-b a n dh y s t e r e s i s c u r r e n t c o n t r o l l e r s

f o r P WM v o l t a

g e-s o u r c e i n v e r t e r s[J].I E E ET r a n s.o n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1997,12(6):964-970.

[15] 杨汝.平均电流模式的控制电路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

2002,36(4):66-69.

[16] D i x o n J W.I n d i r e c t c u r r e n t c o n t r o l o f a u n i t y p o w e r f a c t o r s i n u s o i d a l

c u r r e n t b o o s t t y p et h r e e-p h a s e r e c t i f i e r[J].I E E ET r a n s.o n

I n d.E l e c t r o n,1988,35(4):508-515.

[17] S M E D L E Y K M,C U K S.O n e-c y c l ec o n t r o lo fs w i t c h i n g

c o n v e r t e r[C]//I E E EP E S C,1991:888-896.

[18] D I C K S O N JF.O n-c h i ph i g h-v o l t a g eg e n e r a t i o ni ni n t e g r a t e d

c i r c u i t s u s i n ga n i m p r o v e dm u l t i p l i e rt e c h n i q u e[J].I E E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l i d-S t a t e c i r c u i t s,1976,S C-11(3):374-378. [19] 李玉梅,马伟明.无差拍控制在串联电力有源滤波器中的

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8):28-30.

[20] M A OH e n g c h u n,F E R E DCL.R e v i e wo f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C]//I P E M C97,H a n g z h o u,1997:9-20.

[21] C A S I N I D,M A R C H E S O N I M.S l i d i n g m o d e m u l t i l e v e l c o n t r o l f o x

i m p r o v e dp e r f o r m a n c ei np o w e rc o n d i t i o n i n gs y s t e m s[J].

I E E ET r a n s o n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1998,13(5):801-813.

[22] Z H A N G Wa n g f e n g,F E N G G u a n g,L I U Y a n-F e i.A n e w

p r e d i c t i v e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f o r p o w e r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C]//

I E E EA P E CC o n f.R e c.,2003:403-409.

[23] K O E ND e G u s s e m e,D A V I DM V a nD e S y p e,A l PV a nD e n

B o s s c h e,e t a l.S a m p l ec o r r e c t i o nf o rd i g i t a l l yc o n t r o l l e d

b o o s t P F C

c o n v e r t e r s o p e r a t i n g i nb o t h C C Ma n

d D C M[C]//

I E E EA P E CC o n f.R e c.,2003:382-383.

[24] O H N I S H I T,H O J O M.D C v o l t a g es e n s o r l e s ss i n g l e-p h a s e

P F Cc o n v e r t e r[J].I E E E T r a n s.P o w e rE l e c t r o n,2004,19

(2):404-410.

[25] H O F F M A NK.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 s w i t c h s t a t e f u z z y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l e r f o r

3-p h a s es w i t c hc o n t r o l l e dr e c t i f i e r s[C]//P E S C'98,1998:

524-530.

[26] T A N J i n g t a o,C H E N L i n,Y I N G J i a n p i n g.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h r e e-p h a s e a n d D C/D Cc o n v e r t e r f o r U P S[C]//200435t h

A n n u a lI E E E P o w e rE l e c t r o n i c s S p e c i a l i s t s C o n f e r e n c e,

A a c h e n:[s.n.],2004:4062-4066.

207

张 浩,等: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控制方式分析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原理要点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 电路主要有升压型、降压型、升压--降压型和回扫型等 基本电路形式,其中升压型有源PFC 电路在一定输出功率下可减小输出电流,减小输 出滤波电容的容值和体积,故在电子镇流器中广泛应用。升压型有源PFC 电路在控制方法上,有电感电流断续传导模式和峰值电流控制模式。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电路工作原理如下:Q1导通时,D5截止,电容C1向负载放电;Q1截止,电感L1储能经D5对电容C1充电。由于Q1和D5交替导通,使整流器输出电流经电感L1连续。这样输入电流也连续。图中,R1取样输入电压,保证通过电感L1的电流跟随输入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通过L1的高频电流包络正比于输入电压,其平均电流呈正弦波形,使输入电流呈正弦波;R2取样输出电压,控制APFC 控制器的输出 占空比,稳定输出电压。 目前,APFC 专用芯片很多,在电子镇流器中应用广泛,具体电路不做详细介绍,可参阅参考文献。 4 利用自振荡半桥PWM 驱动器设计的APFC 电路 在某些自振荡半桥PWM 驱动器电路中,可以利用PWM 驱动器输出固定频率的 脉冲来作APFC 控制,这里介绍两种典型电路。 4.1利用自振荡输出波形控制的APFC 电路 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升压电感L1、二极管D5、电容C2和开关管Q3等组成APFC 电路。由于PWM 驱动器U1输出脉冲的频率和占空比都是固定的,Q3导通时,D5截止,C2向负载放电;Q3截止时,电感L1产生的突变电势使D5正向偏置而导通,电感 L1通过D5向C2和负载释放储能,此时整流二极管电流经电感L1连续,使输入电流波形连续,呈正弦波形,可将线路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使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度(THD )降低到10%以下。 4.2 利用自振荡PWM 驱动器的定时电路 图3利用自振荡PWM 驱动器输出波形控制的APFC 原理电路图图4利用自振荡PWM 驱动器的定时器设计的APFC 原理电路图和波形图设计的APFC 电路自振荡半桥PWM 驱动器的振荡器是一个类似555的定时振荡器,CT 端为锯齿波,可以用一电路产生同频、占空比可调的APFC 电路。其原理电路如图4所示。 自振荡PWM 驱动器的CT 端波形为锯齿波,送到比较器U2的正端;将直流输出 电压分压送到比较器U2的负端。当C 点的电压小于D 点时,E 点为高电平,Q4导通;当B 点为高电平时,F 点为高电平,Q3导通,电感L1储能,电容C2向后级供电。当C 点电压高于D 点时,E 点为低点平,不论F 点电平状态,Q4截止,Q3截止,电感L1经 D5向C2和后级释放储能。这样二极管电流经电感L1连续,各点相关波形如图4(B )所示。从波形上可以看出F 点波形脉冲宽度小于A 或B ,而且可调,但小于50%;通过 调整R1、R2的分压比,可调整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构成可调输出电路,这在开关电源和电子镇流器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5 利用TOPSwitch 开关构成的APFC 电路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编辑锁定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是指通过有源电路(主动电路)让输入功率因数提高,控制开关器件让输入电流波形跟随输入电压波形,相对于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被动电路)通过加电感和电容要复杂一些,功率因数的改善要好些,但成本要高一些,可靠性也会降低。 中文名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性质 技术 优点 功率因数的改善要好些 缺点 成本要高一些,可靠性也会降低 目录 1. 1校正电路分类 2. 2工作原理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校正电路分类 编辑 常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为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与非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两类。其中,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主要有升压型(Boost)、降压型(Buck)、升降压型(Buck-Boost)之分;非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有正激型(Forward)、反激型(Fly back)之分。[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工作原理 编辑 升压型PFC电路 升压型PFC主电路如图所示,其工作过程如下:当开关管Q导通时,电流IL流过电感线圈L,在电感线圈未饱和前,电流线性增加,电能以磁能的形式储存在电感线圈中,此时,电容C放电为负载提供能量;当Q截止时,L两端产生自感电动势VL,以保持电流方向不变。这样,VL与电源VIN串联向电容和负载供电。

升压型PFC主电路 这种电路的优点是:(1)输入电流完全连续,并且在整个输人电压的正弦周期内都可以调制,因此可获得很高的功率因数;(2)电感电流即为输入电流,容易调节;(3)开关管栅极驱动信号地与输出共地,驱动简单;(4)输入电流连续,开关管的电流峰值较小,对输入电压变化适应性强,适用于电网电压变化特别大的场合。主要缺点是输出电压比较高,且不能利用开关管实现输出短路保护。 降压型PFC电路 降压型PFC电路如图所示,其工作过程如下:当开关管Q导通时,电流IL流过电感线圈,在电感线圈未饱和前,电流IL线性增加;当开关管Q关断时,L两端产生自感电动势,向电容和负载供电。由于变换器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电压,故称为降压变换器。 降压型PFC主电路 (1)这种电路的主要优点是:开关管所受的最大电压为输人电压的最大值,因此开关管的电压应力较小;当后级短路时,可以利用开关管实现输出短路保护。 (2)该电路的主要缺点是:由于只有在输人电压高于输出电压时,该电路才能工作,所以在每个正弦周期中,该电路有一段因输人电压低而不能正常工作,输出电压较低,在相同功率等级时,后级DC/DC变换器电流应力较大;开关管门极驱动信号地与输出地不同,驱动较复杂,加之输人电流断续,功率因数不可能提高很多,因此很少被采用。 升降压型PFC电路 升降压型PFC电路如图所示,其工作过程如下:当开关管Q导通时,电流IIN流过电感线圈,L储能,此时电容C放电为负载提供能量;当Q断开时,IL有减小趋势,L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使二极管D正偏导通,L释放其储存的能量,向电容C和负载供电。 图3升压型PFC主电路 (1)该电路的优点是既可对输人电压升压又可以降压,因此在整个输入正弦周期都可以连续工作;该电路输出电压选择范围较大,可根据一级的不同要求设计;利用开关管可实现输出短路保护。

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的研究

网络教育学院《电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的研究 学习中心:辽宁东港奥鹏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0年春季 学号: 学生: 辅导教师:武东锟 完成日期: 2012年 2 月 24 日

内容摘要 本文对于单相与单相PFC技术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针对于各种功率因数校正,介绍了相应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额发展和其主要最主要特点。从主电路的拓扑形式和控制方式分析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进而更好的学习电源技术。 关键词: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控制方法;有源功率因数

引言、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器设备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功率因数低的电器设备,不仅不利于电网传输功率的充分利用,而且往往这些电器设备的输入电流谐波含量较高,实践证明,较高的谐波会沿输电线路产生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影响其它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如对发电机和变压器产生附加功率损耗,对继电器、自动保护装置、电子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产生干扰而造成误动作或计算误差。因此。防止和减小电流谐波对电网的污染,抑制电磁干扰,已成为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问题。国际电工委与之相关的电磁兼容法规对电器设备的各次谐波都做出了限制性的要求,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开始实施这一标准。 随着减小谐波标准的广泛应用,更多的电源设计结合了功率因数校正(PFC)功能。设计人员面对着实现适当的PFC段,并同时满足其它高效能标准的要求及客户预期成本的艰巨任务。许多新型PFC拓扑和元件选择的涌现,有助设计人员优化其特定应用要求的设计。

1功率因数校正基本原理及方法 1.1功率因数校正基本原理 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视在功率)的比值。基本上功率因数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当功率因数值越大,代表其电力利用率越高。开关电源供应器上的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运作原理是去控制调整交流电电流输入的时间与波型,使其与直流电电压波型尽可能一致,让功率因数趋近于。这对于电力需求量大到某一个水准的电子设备而言是很重要的, 否则电力设备系统消耗的电力可能超出其规格,极可能干扰铜系统的其它电子设备。 PFC的英文全称为“Power Factor Correction”,意思是“功率因数校正”,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视在功率)的比值。基本上功率因素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当功率因素值越大,代表其电力利用率越高。计算机开关电源是一种电容输入型电路,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会造成交换功率的损失,此时便需要PFC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目前的PFC有两种,一种为被动式PFC(也称无源PFC)和主动式PFC(也称有源式PFC)。 1.1.1拓扑选择的一般方法 由于输入端存在电感,升压转换器是提供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此电感使输入电流整形与线路电压同相。但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来控制电感电流的瞬时值,以获得功率因数校正。 a.临界导电模式(CRM)PFC——由于控制的设计较为简单,而且可与较低速升压二极管配合使用,所以在较低功率应用中通常采用此方法。 b.不连续导电模式(DCM)PFC——此创新的方案延承了CRM 的优点,并消除了若干限制。 c.连续导电模式(CCM)PFC——由于这种方案恒频且峰值电流较小,是较高功率(>250 W)应用的首选方案。但是,传统的控制解决方案较为复杂,牵涉到多个环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总结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一、功率因数的定义 功率因数PF 定义为:功率因数(PF )是指交流输入有功功率(P )与输入视在功率(S )的比值。 PF =S P =R L L I U I U φcos 1=R I I 1cos φ= γcos φ (1) 式中: γ:基波因数,即基波电流有效值I 1与电网电流有效值I R 之比。 I R :电网电流有效值 I 1:基波电流有效值 U L :电网电压有效值 cos Φ:基波电流与基波电压的位移因数 在线性电路中,无谐波电流,电网电流有效值I R 与基波电流有效值I 1相等, 基波因数γ=1,所以PF =γ·cos Φ=1·cos Φ=cos Φ。当线性电路且为纯电阻性负载时,PF =γ·cos Φ=1·1=1。 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1.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分类 (1)按电路结构分为:降压式、升/降压式、反激式、升压式(boost )。 其中升压式为简单电流型控制,PF 值高,总谐波失真(TH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小,效率高,适用于75W~2000W 功率范围的应用场合,应用最为广泛。它具有以下优点: ● 电路中的电感L 适用于电流型控制 ● 由于升压型APFC 的预调整作用在输出电容器C 上保持高电压,所以电容器C 体积小、储能大 ● 在整个交流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内能保持很高的功率因数 ● 输入电流连续,并且在APFC 开关瞬间输入电流小,易于EMI 滤波 ● 升压电感L 能阻止快速的电压、电流瞬变,提高了电路工作可靠性 (2)按输入电流的控制原理分为:平均电流型(工作频率固定,输入电流

连续)、滞后电流型、峰值电流型、电压控制型。 图1 输入电流波形图 其中平均电流型的主要有点如下: ●恒频控制 ●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状态,开关管电流有效值小、EMI滤波器体积小。 ●能抑制开关噪声 ●输入电流波形失真小 主要缺点是: ●控制电路复杂 ●需用乘法器和除法器 ●需检测电感电流 ●需电流控制环路

PFC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PFC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PFC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一、什么是功率因数补偿,什么是功率因数校正: 功率因数的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 功率因素补偿:这项技术主要是针对因具有感性负载的交流用电器具的电压和电流不同相(图1)而引起的供电效率低下,提出的改进方法(由于感性负载的电流滞后所加电压,电压和电流的相位不同,使供电线路的负担加重,导致供电线路效率下降,这就要求在感性用电器具上并联一个性质相反的电抗元件.用以调整该用电器具的电压、电流相位特性.例如:当时要求所使用的40W日光灯必须并联一个4.75μF的电容器).用电容器并联在感性负载的两端,利用电容上电流超前电压的特性,用以补偿电感上电流滞后电压的特性,使总的特性接近于阻性,从而改善效率低下的方法叫做功率因数补偿(交流电的功率因数可以用电源电压与负载电流两者相位角的余弦函数值cosφ表示)。 图1 在具有感性负载中供电线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常规开关电源功率因数低是由于开关电源都是在整流后,用一个大容量的滤波电容使输出电压平滑,因此负载特性呈现容性.这就造成了交流220V在整流后,由于滤波电容的充、放电作用,在其两端的直流电压上出现略呈锯齿波的纹波.滤波电容上电压的最小值远非为零,与其最大值(纹波峰值)相差并不多. 图2 全波整流电压和AC输入电流波形 因为根据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在AC线路电压瞬时值高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才会因正向偏置而导通,而当AC输入电压瞬时值低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因反向偏置而截止.也就是说,在AC线路电压的每个半周期内,只是在其峰值附近,二极管才会导通.虽然AC输入电压仍大体保持正弦波波形,但AC输入电流却呈高幅值的尖峰脉冲,如图2所示.这种严重失真的电流波形含有大量的谐波成份,引起线路功率因数严重下降. 在正半个周期内(180o),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大大小于180o,甚至只有30o~70o.由于要保证负载功率的要求,在极窄的导通角期间,会产生极大的导通电流,使供电电路中的供电电流呈脉冲状态.它不仅降低了供电的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它在供电线路容量不足或电路负载较大时,会产生严重的交流电压波形畸变(图3),并产生多次谐波,从而干扰了其它用电器具的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

常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类及工作原理分析

常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类及工作原理分析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摘要:常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为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与非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两类。其中,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主要有升压型(Boost)、降压型(Buck)、升降压型(Buck-Boost)之分;非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有正激型(Forward)、反激型(Fly back)之分,下面对这几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分别加以介绍。 关键字: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升压型PFC, PFC电路,工作原理 常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为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与非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两类。其中,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主要有升压型(Boost)、降压型(Buck)、升降压型(Buck-Boost)之分;非连续电流模式控制型有正激型(Forward)、反激型(Fly back)之分,下面对这几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分别加以介绍。 1.升压型PFC电路 升压型PFC主电路如图1所示,其工作过程如下:当开关管Q导通时,电流IL 流过电感线圈L,在电感线圈未饱和前,电流线性增加,电能以磁能的形式储存在电感线圈中,此时,电容C放电为负载提供能量;当Q截止时,L两端产生自感电动势VL,以保持电流方向不变。这样,VL与电源VIN串联向电容和负载供电。 图1 升压型PFC主电路 这种电路的优点是:(1)输入电流完全连续,并且在整个输人电压的正弦周期内都可以调制,因此可获得很高的功率因数;(2)电感电流即为输入电流,容易调节;(3)开关管栅极驱动信号地与输出共地,驱动简单;(4)输入电流连续,开关管的电流峰值较小,对输入电压变化适应性强,适用于电网电压变化特别大的场合。主要缺点是输出电压比较高,且不能利用开关管实现输出短路保护。 2.降压型PFC电路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综述

三相功率因子校正(PFC)技术的综述(1) 杨成林,陈敏,徐德鸿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综述了三相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发展现状,并对典型拓扑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三相整流器;谐波;功率因子校正 1 引言 近20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广泛应用到电力、冶金、化工、煤炭、通讯、家电等领域。电力电子装置多数通过整流器与电力网接口,经典的整流器是由二极管或晶闸管组成的一个非线性电路,在电网中产生大量电流谐波和无功污染了电网,成为电力公害。电力电子装置已成为电网最主要的谐波源之一。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在1993年颁布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标准(GB/T14549-93),国际电工委员会也于1988年对谐波标准IEC555 2进行了修正,另外还制定了IEC61000-3-2标准,其A类标准要求见表1。传统整流器因谐波远远超标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表1 IEC61000-3-2A类标准 注:表中n为谐波次数。

抑制电力电子装置产生谐波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被动方法,即采用无源滤波或有源滤波电路来旁路或滤除谐波;另一种是主动式的方法,即设计新一代高性能整流器,它具有输入电流为正弦波、谐波含量低、功率因子高等特点,即具有功率因子校正功能。近年来功率因子校正(PFC)电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电力电子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单相功率因子校正技术目前在电路拓扑和控制方面已日趋成熟,而三相整流器的功率大,对电网的污染更大,因此,三相功率因子校正技术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 2 三相六开关PFC电路 六开关三相PFC是由6只功率开关器件组成的三相PWM整流电路,电路如图1所示。每个桥臂由上下2只开关管及与其并联的二极管组成,每相电流可通过桥臂上的这2只开关管进行控制。如A相电压为正时,S4导通使L a上电流增大,电感L a充电;S4关断时,电流i a通过与S1并联的二极管流向输出端,电流减小。同样A相电压为负时,可通过S1及与S4并联的二极管对电流i a进行控制。在实际中控制电路由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及PWM 发生器构成。常用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PWM控制可采用三角波比较法、滞环控制或空间向量调制法(SVM)[27]。由于三相的电流之和为零,所以只要对其中的两相电流进行控制就足够了。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对电压绝对值最大的这一相不进行控制,而只选另外两相进行控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小了开关动作的次数,因而可以减小总的开关损耗。该电路的优点是输入电流的THD小,功率因子为1,输出直流电压低,效率高,能实现功率的双向传递,适用于大功率应用。不足之处是使用开关数目较多,控制复杂,成本高,而且每个桥臂上两只串联开关管存在直通短路的危险,对功率驱动控制的可靠性要求高。为了防止直通短路危险,可以在电路的直流侧串上一只快恢复二极管[28]。 图1 三相六开关PFC电路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控制方式分析_张浩

第25卷第3期上海电力学院学报V o l .25,N o .3 2009年6月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J u n e 2009 文章编号:1006-4729(2009)03-0201-07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及控制方式分析 收稿日期:2009-03-30 作者简介:张浩(1962-),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无锡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以太网, 现场总线,电力监测与管理,电力企业信息化等.E -m a i l :h z h a n g k @y a h o o .c o m .c n . 张 浩,许龙虎 (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 200090) 摘 要:电力电子设备谐波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 P F C )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功率因数的定义和校正原理,并根据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说明了A P F C 的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A P F C 技术的各种控制方法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控制方式中图分类号:T P 217+.3 文献标识码:A A c t i v e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C o n t r o l Me t h o d s A n a l y s i s Z H A N GH a o ,X UL o n g -h u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a n dA u t o m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S h a n g h a i 20009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h a r m o n i c p o l l u t i o np r o b l e m o f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i cd e v i c e s b e c o m e s m o r ea n dm o r e s e r i o u s ,a n d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t h e m o s t e f f e c t i v e m e t h o d t o s o l v e t h i s p r o b l e ma n d t h e a c t i v e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A P F C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r e s e a r c hf o c u s o w i n gt oi t s u n i q u e a d v a n t a g e s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a n dp r i n c i p l e s o f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w o r k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o f A P F Ct e c h n o l o g y i s s h o w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P F Cc i r c u i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a n d v a r i o u s c o n t r o l m e t h o d s o f A P F C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m a i n l y a n a l y z e d .K e y w o r d s : a c t i v e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n t r o l m e t h o d s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换流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容量越来越大,加上一些非线性用电设备接入电网,将其产生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使公用电网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造成电能质量下降,威胁电网和包括电容器在内的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为了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限制高次谐波污染,国内外电气组织先后制定了相关标准,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颁布了G B /T 14549 -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国际电工委员会(I E C )1998年制定了I E C 61000-3-2标准 [1] .解 决电力电子设备谐波污染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电网采用滤波补偿;二是对电力电子设备本 身进行改进,即进行功率因数校正.相对来说,功率因数校正能够更有效地消除整流装置的谐波,具有更广泛的前景,已经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的一 个重要研究方向[2] .

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综述

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综述 摘要:消除电网谐波污染,提高功率因数是电力电子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且很有实际价值的课题。本文介绍了电网谐波污染问题和谐波抑制的方法;指出了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和意义;回顾了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 高效无污染地利用电能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统计,实际应用中有70%以上的电能要经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转换才能被利用,而在电力电子换流装置中,整流器约占90%,且大多数采用了不控或相控整流,功率因数低,向电网注入大量高次谐波,极大地浪费了电能。 电力系统谐波的来源主要是电网中的电力电子设备,随着此类设备装置的广泛应用,给公用电网造成严重污染,谐波和无功问题成为电器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减轻电力污染的危害程度,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谐波标准IEEE555-2和IEC-1000-3-2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界和工程界对谐波抑制的研究。解决谐波污染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对电网实施谐波补偿,二是对电力电子设备自身进行改进。前者包括对电力系统的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APF),后者包括对电力电子装置的无源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相比而言,后者是积极的方法。 电力电子装置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或PFC)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成为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功率因数,是对电能进行安全有效利用的衡量标准之一。从最初的因为大量感性负载投入电网带来的无功损耗,到后来的因为各种非线性整流装置投入电网带来的谐波污染,再到现在的电力电子装置尤其是开关电源的广泛使用而带来的大量谐波对电网的危害,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走过了从无功功率补偿到无源、有源滤波、再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和单位功率因数变换技术的发展历程。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发展,成为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电力电子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单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比较多,在电路拓扑和控制方面都相当成熟,而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的研究则相对较晚较少。近年来随着PFC技术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三相PFC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单相PFC技术的成熟对三相PFC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随着全世界范围谐波标准的强制执行,生产和制造低谐波污染的三相电力电

功率因数校正实现方法

O 引言 传统的用于电子设备前端的二极管整流器,作为一个谐波电流源,干扰电网线电压,产生向四周辐射和沿导线传播的电磁干扰,导致电源的利用效率下降。近几年来,为了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61000-3-2的谐波准则,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从早期的无源电路发展到现在的有源电路;从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法发展到非线性控制方法,新的拓扑和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归纳和总结了现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主要技术和发展趋势。 1 功率因数(PF)的定义 功率因数(PF)是指交流输入有功功率(P)与输入视在功率(S)的比值。即 式中:I1为输入基波电流有效值; 为输入电流失真系数; Irms为输入电流有效值; cosφ为基波电压与基波电流之间的相移因数。 可见PF由γ和cosφ决定。cosφ低,则表示用电电器设备的无功功率大,设备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绕组损耗大。γ值低,则表示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对电网造成污染,严重时,对三相四线制供电还会造成中线电位偏移,致使用电电器设备损坏。由于常规整流装置使用晶闸管或二极管,整流器件的导通角远小于180°,从而产生大量谐波电流成分,而谐波电流不做功,只有基波电流做功,功率因数很低。全桥整流器电压和电流波形图如图1所示。

2 功率因数校正实现方法 由式(1)可知,要提高功率因数有两个途径,即使输入电压、输入电流同相位;使输入电流正弦化。 利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以使交流输入电流波形完全跟踪交流输入电压波形,使输入电流波形呈纯正弦波,并且和输入电压同相位,此时整流器的负载可等效为纯电阻。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类。无源校正电路通常由大容量的电感、电容组成。虽然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得到的功率因数不如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高,但仍然可以使功率因数提高到o.7~0.8,因而在中小功率电源中被广泛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推广。它是在桥式整流器与输出电容滤波器之间加入一个功

电力电子 功率因数校正

功率因数校正(英文缩写是PFC)是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专业术语。PFC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背景源于离线开关电源的迅速发展和荧光灯交流电子镇流器的广泛应用。PFC 电路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线路或系统的功率因数,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 线路功率因数降低的原因及危害导致功率因数降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线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中,另一个是电流或电压的波形失真。前一个原因人们是比较熟悉的。而后者在电工学等书籍中却从未涉及。 功率因数(PF)定义为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之比值,即PF=P/S。对于线路电压和电流均为正弦波波形并且二者相位角Φ时,功率因数PF即为COSΦ。由于很多家用电器(如排风扇、抽油烟机等)和电气设备是既有电阻又有电抗的阻抗负载,所以才会存在着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Φ。这类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都较低(一般为0.5-0.6),说明交流(AC)电源设备的额定容量不能充分利用,输出大量的无功功率,致使输电效率降低。为提高负载功率因数,往往采取补偿措施。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这种方法称为并联补偿。 PFC方案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功率因数补偿”,它是针对非正弦电流波形而采取的提高线路功率因数、迫使AC线路电流追踪电压波形的瞬时变化轨迹,并使电流与电压保持同相位,使系统呈纯电阻性的技术措施。 长期以来,像开关型电源和电子镇流器等产品,都是采用桥式整流和大容量电容滤波电路来实现AC-DC转换的。由于滤波电容的充、放电作用,在其两端的直流电压出现略呈锯齿波的纹波。滤波电容上电压的最小值远非为零,与其最大值(纹波峰值)相差并不多。根据桥式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在AC线路电压瞬时值高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才会因正向偏置而导通,而当AC输入电压瞬时值低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因反向偏置而截止。也就是说,在AC线路电压的每个半周期内,只是在其峰值附近,二极管才会导通(导通角约为70°)。虽然AC输入电压仍大体保持正弦波波形,但AC输入电流却呈高幅值的尖峰脉冲,如图l所示。这种严重失真的电流波形含有大量的谐波成份,引起线路功率因数严重下降。若AC输入电流基波与输入电压之间的位移角是Φ1,根据傅里叶分析,功率因数PF与电流总谐波失真(度)THD之间存在下面关系

什么是功率因数偿什么是功率因数校正

什么是功率因数偿什么是功率因数校正

————————————————————————————————作者:————————————————————————————————日期:

什么是功率因数补偿?什么是功率因数校正? 功率因数补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针对具有感性负载的交流用电器具的电压和电流不同相(图1)从而引起的供电效率低下提出了改进方法(由于感性负载的电流滞后所加电压,由于电压和电流的相位不同使供电线路的负担加重导致供电线路效率下降,这就要求在感性用电器具上并联一个电容器用以调整其该用电器具的电压、电流相位特性,例如:当时要求所使用的40W日光灯必须并联一个4.75μF 的电容器)。用电容器并连在感性负载,利用其电容上电流超前电压的特性用以补偿电感上电流滞后电压的特性来使总的特性接近于阻性,从而改善效率低下的方法叫功率因数补偿(交流电的功率因数可以用电源电压与负载电流两者相位角的余弦函数值cosφ表示)。 图1 在具有感性负载中供电线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而在上世纪80年代起,用电器具大量的采用效率高的开关电源,由于开关电源都是在整流后用一个大容量的滤波电容,使该用电器具的负载特性呈现容性,这就造成了交流220V在对该用电器具供电时,由于滤波电容的充、放电作用,在其两端的直流电压出现略呈锯齿波的纹波。滤波电容上电压的最小值远非为零,与其最大值(纹波峰值)相差并不多。根据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在AC线路电压瞬时值高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才会因正向偏置而导通,而当AC输入电压瞬时值低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因反向偏置而截止。也就是说,在AC线路电压的每个半周期内,只是在其峰值附近,二极管才会导通。虽然AC输入电压仍大体保持正弦波波形,但AC输入电流却呈高幅值的尖峰脉冲,如图2所示。这种严重失真的电流波形含有大量的谐波成份,引起线路功率因数严重下降。 在正半个周期内(1800),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大大的小于1800甚至只有300-700,由于要保证负载功率的要求,在极窄的导通角期间会产生极大的导通电流,使供电电路中的供电电流呈脉冲状态,它不仅降低了供电的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它在供电线路容量不足,或电路负载较大时会产生严重的交流电压的波形畸变(图3),并产生多次谐波,从而,干扰了其它用电器具的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

功率因数校正问题

关于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校正问题的讨论 陈传虞 摘要 本文分析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校正问题,着重讨论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三种模式(峰值电流控制、固定开通时间、固定频率平均电流连续 导通模式)的工作原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等。 关键词: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峰值电流控制固定开通时间频率钳定前(后)沿调制断续导通、临界导通、连续导通模式过渡模式 前言 在电子镇流器中通常采用图1a所示的输入电路,由于电解电容器C O的容量很大,工作时储存电荷很多,只有输入电压超过电容上的电压时,才有输入电流,所以电流波形严重失真,仅在电压峰值附近才会出现一个电流尖脉冲(如图1b)。这样一来,电路的功率因数变得很低,约为0.5左右,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十分丰富。而根据国标GB/T17263-2002以及欧洲法规EN63000-3-2,对25W以上的节能灯和电子镇流器的各次谐波的含量提出了严格要求,现有的许多电路根本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图1 镇流器的输入电路 为了减少镇流器输入电流的谐波失真,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措施,通常称之为功率因数校正(PFC Power factor correction)技术来提高它的功率因数。大致说来,功率因数校正有两种方案: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assive PFC)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 PFC) ,前者已有很多资料介绍,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主要分析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三种模式,它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等。 一.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及常用电路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主要是增加输入电流的导通时间,使电源电流的波形接近电压的正弦波形,减少它的失真。最初采用的方案是逐流电路。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功率因数的定义功率因数PF定义为功率因数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 功 率 因 数 的 定 义 功率因数PF 定义为: 功率因数(PF )是指交流输入有功功率(P )与输入视 在功率(S )的比值 PF = P = U L11 cos cos = cos '■ U L 1 R 1 R 式中: :基波因数,即基波电流有效值I i 与电网电流有效值I R 之比。 I R :电网电流有效值 I 仁基波电流有效值 U L :电网电压有效值 cos ①:基波电流与基波电压的位移因数 在线性电路中,无谐波电流,电网电流有效值 I R 与基波电流有效值I 1相等, 基波因数 =1,所以PF = ? cos ①二1 ? cos ①二cos ①。当线性电路且为纯电 阻性负载时, PF = ? cos ①二1 ? 1 = 1。 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分类 (1)按电路结构分为:降压式、升/降压式、反激式、升压式(boost )。 其中升压式为简单电流型控制,PF 值高,总谐波失真(THD :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小,效率高,适用于75W~2000W 功率范围的应用场合,应用最为广 泛。 它具有以下优点: 电路中的电感L 适用于电流型控制 由于升压型APFC 的预调整作用在输出电容器 C 上保持高电压,所以电 容器C 体积小、储能大 在整个交流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内能保持很高的功率因数 输入电流连续,并且在 APFC 开关瞬间输入电流小,易于 EMI 滤波 升压电感L 能阻止快速的电压、电 流瞬变,提高了电路工作可靠性 (1)

(2)按输入电流的控制原理分为:平均电流型(工作频率固定,输入电流

功率因数校正浅析

功率因数校正浅析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器设备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功率因数低的电器设备,不仅不利于电网传输功率的充分利用,而且往往这些电器设备的输入电流谐波含量较高,实践证明,较高的谐波会沿输电线路产生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影响其它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如对发电机和变压器产生附加功率损耗,对继电器、自动保护装置、电子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产生干扰而造成误动作或计算误差。因此。防止和减小电流谐波对电网的污染,抑制电磁干扰,已成为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问题。国际电工委与之相关的电磁兼容法规对电器设备的各次谐波都做出了限制性的 要求,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开始实施这一标准。 随着减小谐波标准的广泛应用,更多的电源设计结合了功率因数校正(PFC)功能。设计人员面对着实现适当的PFC段,并同时满足其它高效能标准的要求及客户预期成本的艰巨任务。许多新型PFC拓扑和元件选择的涌现,有助设计人员优化其特定应用要求的设计 在电源的设计中,APFC一般是优先考虑的校正方法。作为设计人员,大致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APFC进行考虑: 拓扑选择的一般方法 由于输入端存在电感,升压转换器是提供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此电感使输入电流整形与线路电压同相。但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来控制电感电流的瞬时值,以获得功率因数校正。 a.临界导电模式(CRM)PFC——由于控制的设计较为简单,而且可与较低速升压二极管配合使用,所以在较低功率应用中通常采用此方法。 b.不连续导电模式(DCM)PFC——此创新的方案延承了CRM 的优点,并消除了若干限制。 c.连续导电模式(CCM)PFC——由于这种方案恒频且峰值电流较小,是较高功率(>250 W)应用的首选方案。但是,传统的控制解决方案较为复杂,牵涉到多个环路,以及以不精确著称的模拟乘法器,并需在控制集成电路周围放许多元件。 二、选择标准 1、功率水平 a.如果功率水平低于150 W,最好采用CRM或DCM方案。至于CRM 或DCM,取 决于你是想优化满载效率,采用CRM;而如欲减少EMI问题,选择DCM。 b.如功率水平高于250W,CCM是首选方案。此方案虽然可保持峰值电流和有效值电流,但必须解决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应用要点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应用 一、概述 1、电网谐波问题及有关标准的提出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的非线性负荷日益增多。如各种换流设备、变频装置、电弧炉、电气化铁道等非线性负荷遍及全系统,而程控交换机、电视机、高频逆变焊机、电子镇流器等信息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家用电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非线性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注入到电网,使公用电网的电压波形产生畸变,严重地污染了电网的环境,威胁着电网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其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能使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产生误动或拒动,直接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 ②使交流供电设备(如交流发电机、UPS 等输出功率的利用率降低,并使输电线上的损耗增大,造成了紧缺资源的严重浪费。③使三相四线制电网中的三次及其倍数次谐波在中线同相位,导致合成后中线电流很大,甚至可能超过相电流。但由于安全标准规定中线无保护装置,因此可能过热起火发生安全事故。 ④使各种电气设备产生附加损耗和发热、使电机产生机械振动和噪声。 ⑤电网中谐波通过电磁感应、电容耦合、以及电气传导等方式,对周围的通讯系统产生干扰、降低信号的传输质量,破坏信号的正常传递,甚至损坏通讯设备。 ⑥谐波使电网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有功及无功功率表、功率因数表、电度表等产生误差。为消除此类误差,会大大增加制造成本。 ⑦增加了电网中发生谐波谐振的可能性,造成很高的过电压或过电流,从而引起安全事故。

由于电网谐波的诸多危害,国际社会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制定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标准,以期尽量消除或降低其危害,如IEC1000-3-2、IEEE-519、IEC555-2、EN60555-2、MIL-STD-1399、Bellcore001089等。我国也为此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对策,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并于1993年正式颁布了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标准,1998年又制定了GB17625.1-1998标准。 在欧洲,从1992年开始对300W 以上设备强制实行IEC555-2标准,并于1994年对300W 以下设备也作出同样要求。在美国,早就对700W 以上设备产生的谐波作出了限制。而在我国,虽说至今尚未全面强制执行有关标准,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及绿色电子产品的发展,肯定会对谐波的限制作出强制性要求。 2、功率因数及其校正 公用电网谐波和基波无功功率的存在,最终均可归因于电网负荷的功率因数PF 小于1并用其来表征。这里的PF 包括相移因数和畸变因数(或称畸变系数、失真因数。为了消除谐波和基波无功功率,应进行功率因数校正(PFC,以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使其尽量接近于1,即等效于纯电阻负载。 传统的功率因数校正采用的是被动的无源校正网络,主要针对线性负荷如感性或容性负荷,以改善相移功率因数,降低无功功率。但其尺寸、重量大,难以得到高功率因数,且其工作性能与频率、负载变化及输入电压变化有关,因此对电网的适应性也较差。同时由于电网中存在高次谐波,也使这种无源PFC 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另有一种被动的有源校正网络叫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它是一种动态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功率的电力电子装置,能对频率和幅度都变化的谐波进行很好的补偿,对电网的适应性强,但其控制复杂、造价高昂。目前主要思路是将APF 和无源校正网络混合使用,以图降低APF 容量和整个校正网络的造价。这种网络主要用于大功率负荷。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诸如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镇流器和家用电器等使用开关电源的非线性负荷大量投入使用。它们通常采用的是桥式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一、摘要: 由于电力电子装置中的相控整流和不可控二极管整流使输入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不但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功率因数,还引起了严重的谐波污染。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 UC3854芯片的一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方案。经.. PSpice软件仿真证明电路合理可行。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Booost变换器;UC3854;PSpice仿真1、引言 将交流2 2 0 V电网电压经整流再提供直流是实际单相电源应用中最为广泛的变流方案,但电力电子装置中的相控整流和不可控二极管整流使输入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不但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功率因数,还引起了严重的谐波污染。另外,硬件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急剧变化,使得电力电子器材承受很大的电应力,并给周围的电气设备及电波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将开关电源等电子负载变换成等效的纯电阻,从而提高电路功率因数,减小低频谐波。在各种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单相B o o s t电路因具有效率高、电路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软开关技术的发展和AP F C电路的广泛应用,针对A P F C电路提出了多种软开关方法,用来降低器件的开关损耗、减小电磁干扰、提高开关频率,使电力电子装置系统在响应时间、

频率范围、噪声和模块体积等方面的性能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满足其高频化、数字化、环保化和模块化的未来发展要求。现提出了一种基于U C 3 8 5 4的零电压控制A P F C电路的控制方案,并由仿真结果证明达到了技术要求。 2、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功率因数( P F ) 是指交流输入有功功率( P ) 与输入视在功率( S ) 的比值。所以功率因数可以定义为输入电流失真系数与相移 因数的乘积。 式中:输入基波电流有效值; 输入电流有效值; 输入电流失真系数。 可见功率因数由电流失真系数和基波电压、基波电流相移因数决定,低则表示用电电器设备的无功功率大,设备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绕组损耗大。同时值低,则表示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将造成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对电网造成污染,严重时对三相四线制供电,还会造成中线电压偏移,致使用电设备损坏。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由功率因数可知,要提高功率因数,有两个途径: 1 )使输入电压、输入电流同相位。此时,所以。 2 ) 使输入电流正弦化。即( 谐波为零) ,有 从而实现功率因数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