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甲苯胺溶液(

联甲苯胺溶液(
联甲苯胺溶液(

联甲苯胺溶液(称取邻联甲苯胺0. 25 g,溶于冰乙酸90 mL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 mL.该溶液在冰箱可保存8周一12周,保存期中颜色会逐渐变暗,如颜色太深时,应重新配制),体积分数为1%的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配制),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血红蛋白(Hb)应用标准溶液Cp(Hb) = 0. 1 mg/I〕

E3操作步甄

E3.1样品制备

取经RF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10 ml,在1 190 g^-1 200 g离心力下离心20 min,吸出上层血浆或上清液;取20 pL血浆或上清液置于塑料试管中,分别加人邻联甲苯胺溶液

1 mL,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1 mL,混合后静置10 min,再加人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

10 mL混合.平行操作3管.

E3.2空白液,标准液制备

取一塑料试管分别加人邻联甲苯胺溶液1 mL,体积分数为1肠的过氧化氢溶液1 mL,混合后静置

10 min,再加人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10 mL混合,制备成空白液.

另取3支塑料试管分别加人血红蛋白应用标准溶液〔p(Hb)=0. 1 mg/L)20 KL,邻联甲苯胺溶液

1 ml,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1 mL,混合后静置10 min,再加人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

10 MI.混合,制备成标准液.

二苯胺

1、物质的理化常数 CA 国标编号: 122-39-4 S: 中文名称: 二苯胺 英文名称: Diphenylamine;N-Phenylaniline 别名: N-苯基苯胺 分子 分子式: C12H11N;(C6H5)2NH 169.22 量: 熔点: 52.85℃ 沸点:302℃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16 蒸汽压: 153℃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等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至灰色结晶体 状: 危险标记: 用途: 用于染料、抗氧剂、药品、炸药和农药的合成 2.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者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消瘦等症状。长期接触后皮肤粘膜出现刺激现象,也可引起膀胱癌,出现尿频或血尿等症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能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毒性作用与苯胺相似。 急性毒性:LD502.9g/kg(小鼠经口);11.5g/kg(大鼠经口) 致畸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7500mg/kg(妊娠期17~22日)阳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环境监测资料,1986(1-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废水中N-亚硝基二苯胺等化合物[刊]/樊泉//化工环 保.-1989,9(1).-40~44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用砂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置24小时,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可燃溶剂掺和后再焚烧,焚烧系统要有后燃煤室,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实习二 饮水消毒及余氯含量的测定

实习二饮水消毒及余氯含量的测定 目的要求 (一)掌握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饮水消毒及余氯测定的原理。 (二)熟悉有效氯的概念,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及余氯测定的意义。 (三)了解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一、原理 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称为有效氯。 漂白粉中的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可氧化碘化钾而析出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淀粉作指示剂,根据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漂白粉中有效氯的含量。 Ca(OCl)Cl + 2CH3COOH →(CH3COO)2Ca + Cl2 +H2O Cl2+2kI →I2+2kCl I2 + 2Na2S2O3→Na2S4O6 + 2NaI 二、器材 250ml碘量瓶 500ml容量瓶 150ml烧杯 25ml移液管 碱性滴定管 吸耳球、玻璃棒 托盘天平、滤纸、药匙 三、试剂 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0.5%淀粉溶液 碘化钾 冰醋酸 四、操作步骤 1.配制漂白粉样品悬液:称取4g漂白粉加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转移入容量瓶中, 洗烧杯3次,定容至500ml,制成悬液。 2.在250ml碘量瓶中加入1g碘化钾(KI),加70ml蒸馏水溶解后加入2ml冰醋酸。 3.用移液管吸取25ml样品悬液,加入碘量瓶中。此时立即产生棕色,振荡混匀,置 于暗处5min。 4.自滴定管中加入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断振摇,直至变成淡黄色, 然后加入1ml淀粉溶液,溶液即呈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消失,记录用量V。 5.清洗器材。 五、计算 有效氯 [(V×0.05)/(2×1000)] ×70.9 (Cl2%)= 4×(25/500) 式中:V——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清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清(浆)葡萄糖 [原理] 在热的醋酸溶液中,葡萄糖醛基与邻甲苯胺缩合、脱水,生成希夫氏碱(Schiff base ),经分子重排生成蓝绿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血糖浓度成正比。 [试剂] 1.邻甲苯胺试剂 称取硫脲(AR)2.5g ,溶于冰醋酸(AR)750ml 中。将此液转入1 L 容量瓶内,加邻甲苯胺150ml ,2.4%硼酸溶液100ml ,用冰醋酸定容至刻度。此溶液应置棕色瓶内室温保存,至少可应用2个月。新配制试剂应放置24h 后待“老化”使用,否则反应产物的吸光度低。 2.100mmol/L 葡萄糖标准贮存液 称取已干燥恒重的无水葡萄糖1.802g ,溶于12mmol/L 苯甲酸溶液约70ml 中,以12mmol/L 苯甲酸溶液定容至100ml 。2h 以后方可使用。 3.5.0mmol/L 葡萄糖标准应用液 吸取葡萄糖标准贮存液5.0ml 放于100ml 容量瓶中,用12mmol/L 苯甲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4.0.3mol/L 三氯醋酸溶液 称取三氯醋酸5g ,溶于蒸馏水70ml 中,然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混匀即可。 [主要器材] 1.试管及试管架 2.刻度吸量管 3.721型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 1. 血清、血浆、脑脊液及清亮的胸腹水按表8操作。 CHOH —CHOH CHOH —CHO HO —CH 2 葡萄糖 羟甲基糠醛 HC CH O C C CHO OH — CH 2 2 羟甲基糠醛 邻甲苯胺 醛亚胺(蓝绿色) HC CH O C C CHO OH —CH 2 HC CH O C C CH= OH —CH 2 N + H 2N

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学院11级化本 550018) 摘要:本实验采用氧化聚合法,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探究投料比、酸种类、温度对合成聚苯胺的影响,及本征态聚苯胺的溶解性影响因素。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聚苯胺参杂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行了测试,讨论了不同条件对聚合物的影响。同时探究不同条件下合成的聚苯胺的溶解性。 关键词:聚苯胺合成表征溶解性 前言:聚苯胺( PANI) 具有多样结构,独特的掺杂机,良好的稳定性和原料价廉易得等优点,一直是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诸多领域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聚苯胺的方法是MacDiarm id 等提出的水溶液化学氧化聚合法。该法简便易行, 适合大批量工业生产, 但通过该法制备所得聚苯胺的分子链含有大量缺陷,产物电导率较低,因此对苯胺化学氧化法合成条件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苯胺(An)(分析纯,AR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过硫酸铵(APS)(分析纯,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HCl,优级纯)、硫酸(H2SO4)、高氯酸(HClO4)、磷酸(H3PO4)、氨水(NH3·H2O)、四氢呋喃(分析纯 AR,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AR,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分析纯AR,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温玻璃搅拌器、85-2恒温磁力搅拌器(金坛市城东新瑞仪器厂)、傅里叶TENSOR-27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 1.2 聚苯胺的合成 1.2.1 聚苯胺的性质 溶解性——聚苯胺由于其链刚性和链间强相互作用,使它的可溶性极差,在大部分常用的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仅部分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这就给表征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极大地限制了聚苯胺的应用。通过结构修饰(衍生物、接枝、共聚)、掺杂诱导、聚合、复合和制备胶体颗粒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或水溶性的导电聚苯胺。如在聚苯胺分子链上引入磺酸基团可得到水溶性导电高分子。 导电性——聚苯胺的导电性受pH值和温度影响较大,当pH>4时,电导率与pH无关,呈绝缘体性质;当2

4-氯邻甲苯胺

4-氯邻甲苯胺化学品安全技 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4-氯邻甲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4-chloro-o-toluidine 中文名称2:3-氯-6-氨基甲苯 英文名称2:4-chloro-2-methylanil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2593CAS No.: 95-69-2 分子式: C 7H 8CIN 分子量:141.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会中毒。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受热分解释出氮氧化物和氯烟雾。本品进入体内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可致紫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氯化氢。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不宜用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4-氯邻甲苯胺 95-69-2

邻甲苯胺MSDS

邻甲苯胺 ?CAS No. ?95-53-4 ?危险货物编号. ?61750 ?别名 ?2-甲基苯胺 ?分子式 ?C7H9N ?英文名 ?2-toluidine ?分子量 ?107.15 邻甲苯胺的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 1.00 ?相对蒸气密度: 3.69 ?熔点: -24.4 ?沸点: 199.7 ?浓度: 纯品 ?饱和蒸气压: 0.13(44℃)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稀酸。 ?燃烧热(kJ/mol): 4054.3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邻甲苯胺的用途 用作染料中间体、有机合成及合成糖精等。 邻甲苯胺的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邻甲苯胺的运输性 ?危险货物编号: 61750 ?UN编号: 1708 ?包装标志: 无资料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酯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聚苯胺的制备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绿色能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风能、太阳能等非可持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这就催生了大量的储能装置,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包括太阳能电池、锂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化学储能装置,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较长循环寿命、较宽工作温度等优秀的性质,目前在储能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交通运输等领域。 目前,随着环境保护观念的日益增强,可持续性能源和新型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低排放和零排放的交通工具的应用成为一种大势,电动汽车己成为各国研究的一个焦点。超级电容器可以取代电动汽车中所使用的电池,超级电容器在混合能源技术汽车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由纳米花和纳米草组成的纳米级牧场可以将越来越多的能量贮存在超级电容器中。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欧洲汽车制造商承诺在1995年到2008年之间将汽车CO2的排放量减少25%,这些都促进了混合能源技术的发展,宝马、奔驰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结成了一个全球联盟,共同研发混合能源技术。2002年1月,我国首台电动汽车样车试制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今各种能源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对绿色电动车辆的推广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一项被称为Loading-leveling(负载平衡)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即采用超大容量电容器与传统电源构成的混合系统“Battery-capacitor hybrid”(Capacitor-battery bank) [1]。 目前对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多集中于开发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通过掺杂与改性,二氧化锰复合导电聚合物以提高二氧化锰的容量[1、2、3]。生瑜(是这个人吗?)等[4]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对产物特性进行细致分析。因导电高分子具有可逆氧化还原性能,通过导电高分子改性,这对于提高二氧化锰的性能和利用率是很有意义的。 聚苯胺是一种典型的共扼导电高分子,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合成方法简便,经过质子掺杂的聚苯胺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各种电源器件中[8]。杨红生等人[9]在酸性条件下化学法合成聚苯胺,并组装成电容器。 在过去的10年里,新混合动力系统电极的设计结合了电池和电容性能,并且由于新的电极材料的发现,尤其是纳米材料[8)使得超级电容器技术在性能方面有了卓越的提升。纳米材料不寻常的电气、机械和表面性质使其逐渐成为能量存储的重要研究对象[12,13]。相关纳米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在之前的相关文献报道中

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题目(中文):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姓名 xx xxx 学号111111111112222222222 院(系)化学与生命科学 专业、年级 12级化学(3)班(B组) 指导教师xxx职称教授 二○一四年十月

聚苯胺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 聚苯胺(Polyaniline)是一种重要的导电聚合物,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其具有原料低廉、工艺简单、导电性优良、耐高温及抗氧化性能好等优点,受到人们普遍青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使其成为导电高分子研究的主流和热点。本论文使用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在三聚磷酸铝(ATP)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合成聚苯胺。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苯胺合成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的合成与温度、反应时间均有关,在温度为10℃、反应时间为8小时时,聚苯胺的合成效果最好,产率最高。 关键词:聚苯胺;表征;合成;影响因素 1.绪论 1.1聚苯胺的发现过程 1826年,德国化学家Otto Unverdorben通过热解蒸馏靛蓝首次制得苯胺(aniline),产物当时被称为“Krystallin”,意即结晶,因其可与硫酸、磷酸形成盐的结晶。1840年,Fdtzsche从靛蓝中得到无色的油状物苯胺,将其命名为aniline,该词源于西班牙语的anti(靛蓝)并在1856年用于染料工业。而且他可能制得了少量苯胺的低聚物,1862年HLhetbey也证实苯胺可以在氧化下形成某些固体颗粒。但由于对高分子本质缺乏足够的认知,聚苯胺的实际研究拖延了几乎一个世纪,直到1984年,MacDiarmid提出了被广泛接受的苯式(还原单元)-醌式(氧化单元)结构共存的模型。随着两种结构单元的含量不同,聚苯胺处于不同程度的氧化还原状态,并可以相互转化。不同氧化还原状态的聚苯胺可通过适当的掺杂方式获得导电聚苯胺。 图1.1聚苯胺的链结构模式 1.2聚苯胺的研究背景

邻联甲苯胺

邻联甲苯胺 109-61805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3,3'-二甲基联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3,3'-dimethylbenzidine 中文名称2:邻联甲苯胺 英文名称2:o-tolid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691 CAS No.:119-93-7 分子式:C14H16N2 分子量:212.3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对呼吸道和眼有刺激性。对皮肤无刺激性;易经皮肤吸收。慢性影响:无长期职业性接触致慢性影响的报道。动物喂饲本品可导致肾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可燃。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邻联甲苯胺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 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 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主要用途:用作染料、乌来糖树脂的交联剂、鉴定金及水中游离氯的试剂。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邻甲苯胺特性及制备技术

邻甲苯胺制备技术 1.化学性质:与苯胺相似。与酸生成盐。与亚硝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与醇、卤代烃、烯烃等反应,生成N-烷基化合物。在芳核上能发生烷基化、卤化、磺化、硝化、亚硝化等反应,发生在氨基的邻位和对位。与粉末状硫加热到200 ℃生成噻唑环。在稀硫酸中用铬酸、二氧化锰氧化时,根据条件不同,生成对甲苯醌、2,2'-二甲基偶氮苯或邻硝基甲苯等。用锂还原时得到2-甲基环己胺。 合成方法 1.由邻硝基甲苯还原而得。还原反应可利用铁粉作还原剂,也可在铜催化剂存在下于260-280℃进行加氢反应制得邻甲苯胺。工业品邻甲苯胺的含量(总氨基物含量)在99%以上,加氢还原法每吨产品消耗邻硝基甲苯1300kg、氢气940m3。 2.其制备方法是由邻硝基甲苯经催化加氢还原制得。由于加氢催化剂的不同,反应条件各异,如用铜催化剂,反应温度260℃,也可用镍催化剂。 精制方法:按照制造方法不同,含有间甲苯胺、对甲苯胺、硝基甲苯等杂质。特别是对甲苯胺含量较多,并含有微量的水分。精制方法和苯胺类似,但用蒸馏的方法难以将其他的甲苯胺分离。因此首先将粗制邻甲苯胺蒸馏两次,再溶解于四倍体积的乙醚中,加入等当量的草酸乙醚溶液。将生成的对甲苯胺草酸盐过滤除去,滤液蒸去乙醚后滤出生成的邻甲苯胺草酸盐。用含有草酸的水重结晶5次,再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游离出的邻甲苯胺用氯化钙干燥后减压蒸馏三次可得纯品。 3.取邻硝基甲苯在稀酸介质中用铁粉还原,然后分离。上述所得邻甲苯胺粗品加酸溶解成盐,再加氢氧化钠沉淀,即得纯品。 工业价值 1.用于制备偶氮染料、三苯甲烷染料、硫化促进剂和糖精等。也用作分析试剂。 2.用于有机合成,用作分析试剂、染料中间体。 3.用于制备硫化蓝、硫化淡黄GC、硫化黄棕5G、色酚AS-D、红色基RL、大红色基G、枣红色基GBC、酸性桃红3B、还原桃红R、碱性品红和碱性桃红T等。在医药工业用于制备邻氯青霉素、安眠酮、必嗽平、若丁等。农药工业用于合成杀虫脒。还用于合成硫化促进剂DT、BG、PR等。 4.用作染料中间体,用于有机合成及合成糖精等。

完整word版聚苯胺的应用及场简介

聚苯胺的应用及市场简介 (为黑色粉末,可溶于四氢呋喃和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有机溶剂中) 聚苯胺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俗称导电塑料。它是一类特种功能材料,具有塑料的密度,又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塑料的可加工性,还具备金属和塑料所欠缺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能,在国防工业上可用作隐身材料、防腐材料,民用上可用作金属防腐蚀材料、抗静电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使其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开发的热门材料。 2005年国际上导电高分子的相关产品产值已达10亿美元,这当中电子化学品、抗静电材料、聚苯胺金属防腐蚀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占80%以上。 在导电聚苯胺产品的开发中,目前最有成效的是德国的Ormecon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导电聚苯胺防腐涂料和抗静电涂料,已经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建立了Ormecon America,Ormecon Japan及Ormecon Korea三家子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导电聚苯胺产品公司。 一、聚苯胺可用作防腐蚀涂料 德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基本上完全不怕生锈和腐蚀的塑胶涂料,这意味着日后要制造寿命过百年的汽车、游艇和大桥,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研究人员发现,在金属表面涂上聚苯胺涂料之后,能够有效阻止空气、水和盐分发挥作用,遏止金属生锈和腐蚀。这种塑胶涂料成本低,用法简便,而且不会破坏环境。 简单而言,锈蚀是由金属原子与氧气结合而成,并会削弱金属的结构。为此人们一般会在金属表面涂上漆油或镀上锌层,以减慢金属氧化成锈的过程。不过,漆油和锌层的耐用程度却有限。 相对于漆油和锌,聚苯胺的功能大相径庭。它不是用作屏障,而是充当催化剂,以干扰金属氧化成锈这个化学反应。聚苯胺先从金属吸取电子,然后将之传到氧气中。这两个步骤会形成一层纯氧化物以阻止锈蚀。 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用聚苯胺制造出一种「永久耐用的有机金属」,其防锈能力较锌强一万倍。在实地测试方面,聚苯胺的防锈效能则下降至介乎锌的三至十倍,这已是很大的进步,并且还有更大的潜力提升性能。 纳米聚苯胺还可以制成聚苯胺/环氧共混体系、聚苯胺/聚氨酯共混体系、聚苯胺/聚酰聚丁基异丁酸/)共混体系以及聚苯胺SAA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亚胺共混体系、聚苯胺 酯共混体系等,这些共混物可用于各种场合的表面保护。 这种聚合物涂层优胜于锌之处,还在于其本身不属于重金属,因此对食物链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而且较锌便宜,更可用于几乎所有金属表面。目前,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欧亚国家,都已开始采用聚苯胺。 二、聚苯胺可用作抗静电和电磁屏蔽材料 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与其它高聚物的亲合性优于碳黑或金属粉,可以作为添加剂与塑料、橡胶、纤维结合,制备出抗静电材料及电磁屏蔽材料(如用于手机外壳以及微波炉外层防辐射涂料、和军用隐形材料等)。

危化品MSDS-邻联甲苯胺

邻联甲苯胺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邻联甲苯胺 英文名:o-Tolidine 中文别名:邻联甲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4,4'-二氨基-3,3'-二甲基联苯 英文别名:o-Tolidine;3,3'-Dimethylbenzidine;4,4'-Bianisidine 推荐用途:科研限制用途:不可作为药物或其它用途。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 危险性类别: 2.2 侵入途径:经口、经皮 2.3 健康危害:本品眼和皮肤有刺激性。易经皮肤吸收。其毒性类似苯胺,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无长期职业性接触致慢性影响的报道。动物喂饲本品可导致肾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2.4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2.5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 组成信息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 纯品邻联甲苯胺邻联甲苯胺119-93-7 无资料 4. 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 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 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可燃。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5.3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6. 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游离性余氯测定(比色法)

游离性余氯测定(比色法) 本方法适用于不含亚硝酸根离子的水样中游离性余氯测定。测定范围0.01-15mg/L。 1.0方法提要 水样中游离性余氯与邻联甲苯胺作用,生成黄色(或桔黄色)的二盐酸醌式邻联甲苯胺。根据颜色的深浅与标准色比较,测出水样中游离氯含量。DETMP在10ppm以下不影响测定,正常情况下循环中的Fe3+不影响测定。NO2--干扰测定。2.0仪器与试剂 2.1仪器 2.1.1100毫升具塞比色管一套。 2.2试剂 2.2.1无水磷酸氢二钠; 2.2.2磷酸二氢钾; 2.2.3重铬酸钾; 2.2.4铬酸钾; 2.2.5盐酸; 2.2.6邻联甲苯胺。 3.0准备工作 3.1磷酸盐缓冲液 3.1.1磷酸盐缓冲储备液配制 将无水磷酸氢二钠放在105-110℃烘箱内,2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22.86g,另将磷酸二氢钾放在105-110℃烘箱内同样处理,并称取46.14g。将上述两试剂共同溶于水,稀释至1000ml,静置4天后过滤,滤液称为储备液。 3.1.2磷酸盐缓冲使用液配制(PH=6.45):将上述磷酸盐储备液200ml加水稀释至1000ml。 3.2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 配制方法:称取0.1550g经105-110℃烘箱内干燥处理过的重铬酸钾及0.4650g同样处理过的铬酸钾放在400ml烧杯中加磷酸盐缓冲溶液使其溶解,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此有色溶液的颜色相当于1ml/L余氯与邻联甲苯胺所产生的颜色。 3.3邻联甲苯胺溶液 配制方法:称取1g纯邻联甲苯胺加于5ml20%盐酸中,在研钵中研成糊状,加入150-200ml水,使其完全溶解,放在1升量筒中补加到505ml,最后加入20%盐酸至1升,储于棕色瓶中。(溶液如有色,可再加1g粉末状活性炭,加热煮沸搅拌,取下在室温放置过夜,过滤后使用)。 3.4标准色阶的配制 取100ml具塞比色管5支,分别准确移入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100、50、15、10、1ml,用磷酸盐缓冲液溶稀释至刻度,摇匀。它们分别相当于1、0.5、0.15、0.1、0.01毫克/升余氯与邻联甲苯胺所产生的颜色。 注:标准色阶的梯度与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4.0实验步骤

余氯测定-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余氯测定方法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 余氯有三种形式: ●总余氯:包括HOCl,NH2Cl,NHCl2等。 ●化合余氯:包括NH2Cl,NHCl2及其他氯胺类化合物。 ●游离余氯:包括HOCl及OCl-等。 余氯可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邻联甲苯胺-亚砷酸盐比色法、N,N-乙基对苯胺-硫酸亚铁胺容量法测定。下面介绍较简单方便的邻联甲苯胺比色法,可测定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一、应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水中含有悬浮性物质时干扰测定,可用离心法去除。干扰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如下:高 铁:0.2mg/l;四价锰:0.01mg/l;亚硝酸盐: 0.2mg/l。 ●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l余氯。 二、原理 在pH值小于1.8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法进行比色定量:还可用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配制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溶液进行目视比色。 三、永久性余氯比色溶液的配制 磷酸盐缓冲贮备溶液:将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和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置于105℃烘箱内2h,冷却后,分别称取22.86g和46.14g。将此两种试剂共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至少静置4天,使其中胶状杂质凝聚沉淀,过滤。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45):吸取200.0ml磷酸盐缓冲贮备溶液,加纯水稀释至1000ml。 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称取0.1550g干燥的重铬酸钾(K2Cr2O 7)及0.4650g铬酸钾(K2CrO4),溶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并定容至1000ml。此溶液所产生的颜色相当于1mg/L余氯与邻联甲苯

间甲苯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4-10-08 SDS编号: 产品名称:间甲苯胺版本:第二版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间甲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m-toluidine 企业名称:淄博瀚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地址:临淄区胶厂中路32号 邮编: 255438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0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来制作还原染料的中间体。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有毒性物质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毒性-经口-3,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2,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1,对水环境的危害- 长期慢性2,急性毒性-经皮-3,急性毒性-吸入-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对水生生物有毒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 防范说明: 作业后彻底清洗;使用本产品是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如若吞咽,立即呼

叫解毒中心;具体治疗参照本标签第四部分;存放需加锁;处置内装物或容器需参照相关规定。 可能对器官造成损害;处置内装物或容器需参照相关规定。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收集溢出物;处置内装物或容器需参照相关规定。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面具;皮肤沾染,如感觉不适,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具体治疗见本标签第四部分;处置内装物或容器需参照相关规定;保持容器密闭,存放处须加锁。 保持容器密闭;避免吸入其蒸气;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如误吸入,呼叫解毒中心;具体治疗见本标签第四部分;存放需加锁,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预防措施: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通风。可能接触器蒸汽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全面罩),穿防毒衣,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饮水。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 发生泄露时,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进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水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可燃材料吸收。大量泄漏:筑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危害。 安全储存: 库棚为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防火建筑。储存设备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0%。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于强氧化剂、酸、食品分开存放。 废弃处置:本品或其容器依当地法规处置。 物理化学危险:遇明火、高热或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出有毒气体。 健康危害:是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并能刺激膀胱尿道,能引起血尿。皮肤接触会出现脸部灼热、剧烈头痛、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实验一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实验十二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血糖是指血液中糖,由于正常人血液中糖主要是葡萄糖,所以一般认为,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6.7mmol/L(80~ 120mg/100ml)。 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全身各组织都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以氧化供能,特别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组织合成糖原能力极低,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不断由血液供应葡萄糖。当血糖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严重妨碍脑等组织的能量代射,从而影响它们的功能。所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的调节 血糖浓度能维持相对恒定是由于机体内存在一整套高效率的调节机制,精细地控制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使之达到动态平衡。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所控制激素的分泌,后者再通过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神经系统的调节最终通过细胞水平的调节来达到目的。 下丘脑一方面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另

一方面也作用于胰岛α-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肝。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肝细胞的磷酸化酶活化,使糖原分解加速;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增加,糖异生作用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下丘脑还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使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还可直接作用于肝,使肝细胞内糖原合成酶活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此外还抑制糖异生途径,促进糖的氧化和转化,总体上使血糖的去路增加,来源减少,最终达到使血糖浓度降低的目的。 激素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 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素 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在激素发挥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都可影响血糖水平,但在生理性调节中仅居次要地位。 胰岛素 使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增加,利于血糖进入这些组织进行代谢。 诱导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合成,加速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利用。 通过使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激活糖原合成酶和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磷酸化酶和糖异生关键酶等,使糖原合成增加,糖的氧化利用、糖转变为脂肪的反应增加,血糖去路增快;使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少或受抑制,使血糖来源减少,最终使血糖浓度降低。 胰高血糖素 主要通过提高靶细胞内cAMP含量达到调节血糖浓度的目的。细胞内的cAMP 可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后者通过酶蛋白的共价修饰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即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 肾上腺素

二苯胺

二苯胺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diphenylamine 英文名称2:N-phenylaniline 分子式: C12H11N 分子量: 169.22 二苯胺j结构式 芳香胺类抗氧剂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化学特性: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变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10mg/m3 TLVWN: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灰色结晶体。 pH: 熔点(℃): 53~54 沸点(℃): 302 相对密度(水=1): 1.1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各种药物配置方法

临用时按0.1%甲基红:0.1%溴甲酚绿=1:5体积比混合而成 5.22.1 1%酚酞 5.22.1.1 所需药品:酚酞 5.22.1.2 用途:酸碱指示剂 5.22.1.3 配制方法:称取1g酚酞,用100mL无水乙醇溶解 5.22.2 0.1%甲基红 5.22.2.1 所需药品:甲基红 5.22.2.2 用途:配制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5.22.2.3 配制方法:称取1g甲基红,用1000mL无水乙醇溶解 5.22.3 0.1%溴甲酚绿 5.22.3.1 所需药品:溴甲酚绿 5.22.3.2 用途:配制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5.22.3.3 配制方法:称取1g溴甲酚绿,用1000mL无水乙醇溶解 5.22.4 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5.22.4.1 用途:测蛋白质用指示剂 5.22.4.3 配制方法:临用时按0.1%甲基红:0.1%溴甲酚绿=1:5体积比混合而成5.22.5 1%淀粉指示剂 5.22.5.1 所需药品:可溶性淀粉 5.22.5.2 用途:活性氯测定指示剂 5.22.5.3 配制方法:称取1.0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RO水搅匀,随后一面搅拌一面加入热水约60mL再将此溶液煮沸2-3min,静置冷却,加NaCl20g, 溶解后再加RO水至100mL(可冷藏备用) 5.22.6 3%硼酸溶液 5.22. 6.1 所需药品:硼酸 5.22. 6.2 用途:测定蛋白质 5.22. 6.3 配制方法:称取3.0g硼酸,用RO水溶解并定溶至100mL 5.22.7 40%NaOH溶液 5.22.7 所需药品:NaOH 5.22.7.2 用途:测定蛋白质 5.22.7.3 配制方法:称取41 6.7g NaOH,溶解于583.3g RO水中 5.22.8 邻联甲苯胺溶液 5.22.8.1 所需药品:分析纯Hcl、邻联甲苯胺 5.22.8.2 用途:检测水中余氯 5.22.8.3 配制方法:量取150mL浓盐酸用RO水稀释至500mL。称取1.00g邻联甲苯胺(或1.35g邻联甲苯胺盐酸盐),并吸取5mL配制好的盐酸一 同放入玻璃研钵器中研成糊状。然后置入1000mL的容器中加150mL蒸 馏水稀释,同时加入495mL稀盐酸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最后用蒸馏 水稀释至1000mL。 5.22.9 0.1mol/L NaOH标准溶液 5.22.9.1 配制: 称取4.17gNaOH(纯度96%),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聚苯胺的合成与表征

聚苯胺的合成与表征 贵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本一班姜华学号:1508040540014 同组人:蒲朝霞罗彬彬宋姗姗 摘要: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 液聚合法等)和电化学合成法 (恒电位法、恒电流法、动电 位扫描法等) , 近年来, 模板聚合法、微乳液聚合、超声辐照合成、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血红蛋白生物催化合成法。此次的实验采用的是采用过硫酸铵氧化聚合合成聚苯胺:先将苯胺与酸(四种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苯胺盐,然后再加入过硫酸铵合成聚苯胺,计算比较四种酸合成聚苯胺的产率。聚苯胺分子结构含有苯环,使其具有很强的刚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很难溶解于大部分溶剂中。用三甲基亚峰溶剂可以部分溶解聚苯胺,溶解率达20%。聚苯胺(PANI)是一种分子合成材料俗称导电塑料。它是一类特种功能材料具有塑料的密度又具金属的导电性和塑料的可加工性。采用压片对其进行压片并对其测量电阻值。 关键词:聚苯胺合成产率溶解性电阻值 绪论: 聚苯胺,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种,具有特殊的电学、光学性质,经掺杂后可具有导电性。在电子工业、信息工程、国防工程

等的开发和发展方面都具有多种用途。聚苯胺的电活性源于分子链中的P电子共轭结构:随分子链中P电子体系的扩大,P成键态和P*反键态分别形成价带和导带,这种非定域的P 电子共轭结构经掺杂可形成P型和N型导电态。不同于其他导电高分子在氧化剂作用下产生阳离子空位的掺杂机制,聚苯胺的掺杂过程中电子数目不发生改变,而是由掺杂的质子酸分解产生H+和对阴离子(如Cl-、硫酸根、磷酸根等)进入主链,与胺和亚胺基团中N原子结合形成极子和双极子离域到整个分子链的P键中,从而使聚苯胺呈现较高的导电性。这种独特的掺杂机制使得聚苯胺的掺杂和脱掺杂完全可逆,掺杂度受pH值和电位等因素的影响,并表现为外观颜色的相应变化,聚苯胺也因此具有电化学活性和电致变色特性。聚苯胺经一定处理后,可制得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和材料,如可作为生物或化学传感器的尿素酶传感器、电子场发射源、较传统锂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更优异的可逆性的电极材料、选择性膜材料、防静电和电磁屏蔽材料、导电纤维、防腐材料等等。 将聚苯胺分别与四种酸混合,制备苯胺盐,在加入过硫酸铵搅拌3个小时制备聚苯胺。再将制备好的聚苯胺进行压片测量电阻,取少量聚苯胺溶解计算溶解率,制备涂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