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诊断的生化检测指标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在脂肪肝诊断中的意义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将受检人员进行体重、血压、心电、B超、血液生化检测。结果 脂肪肝组血脂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而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升高最为显著P<0.01,中老年脂肪肝与某些相关的部分疾病密切相关。结论 脂肪肝患者具有血脂代谢紊乱和生化指标异常,血清CHE活性明显增高是脂肪肝突出的生化特征,对脂肪肝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老年脂肪肝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 简历大全 jianli
关键词 脂肪肝 生化指标 相关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发病率有日益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中老年体检的550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利用生化检测指标寻找便捷、准确地诊断脂肪肝的方法及了解脂肪肝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检测研究对象为内蒙古通辽市传染病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中老年体检人员550例入选对象排除肝炎及其病毒携带者。其中男398例,女152例 年龄50~70岁,平均63.2岁。把经超声波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者定为脂肪肝组149例,其余为非脂肪肝组401例。1.2 方法 对所有受检者进行体重,血压,心电,B超,血液生化[胆碱酯酶CHE、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等检测。受检者均空腹12 h以上,于清晨采取静脉血4~5 ml,标本新鲜无溶血,及时分离血清待测。仪器为日本日立76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为科华、中生公司生产。实验条件 温度37℃。1.3 脂肪肝的超声波诊断标准[1] ①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肝回声强度>脾、肾 ②肝深部回声衰减 ③肝内血管结构显示不清。以上三项如具备第①项,加第②或第③项中任何一项均可确诊。 论文代写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2 结果2.1 本组550例中老年体检者中,脂肪肝149例27.09%,非脂肪肝401例72.91%,两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生化检测各项指标组别例CHEkuLTGmmolLTCmmolLLDLmmolLGLUmmolLALTULALBgL 毕业论文 脂肪肝组14912.316±1.715①2.13±1.31①5.64±0.96①3.91±0.90①6.07±1.96①27.9±17.948.9±2.66 毕业论文 非脂肪肝组4018.950±1.4511.12±0.704.69±0.703.10±0.585.40±2.3321.9±20.543.9±2.47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注 与非脂肪肝组比较,①P<0.012.2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各项生化指标阳性检出例数 见表2。表2 两组生化指标阳性检出例数组别例数CHETGTCLDLGLUALTALB 总结大全 zongjie 脂肪肝组 总结大全 zongjie 非脂肪肝组 简历大全 jianli 3 讨论 肝脏在脂

质储存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各种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以上时,肝细胞在光镜下可见脂肪小滴称之为脂肪肝。脂肪肝临床可分为乙醇性脂肪肝和非乙醇性脂肪肝。脂肪肝常见病因有长期大量饮酒、肥胖、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等。但肝脂质代谢异常是最关键因素。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脂肪肝组TG、LDL、TC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U检测值,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脂肪肝组糖尿病发生率为36.9%。 脂肪肝早期常无特异性自觉症状,生化检测时ALT水平的升高是无症状性脂肪肝的主要表现之一。血清转氨酶活性增高通常提示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或坏死,可以推测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血脂在体内过多堆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酸损害肝细胞,使肝功能受损而导致ALT明显升高,这主要是因为ALT是由肝脏合成。本组肝功能检测结果表明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ALT有轻度升高,单纯轻度脂肪肝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脂肪肝转氨酶明显升高[2]。血清ALB两组测定值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E活性脂肪肝组87.9%的人明显升高。而其他慢性肝脏疾病CHE升高不足8.0%。故CHE活性的测定对脂肪肝的诊断及与其他慢性肝脏疾病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 zuowen 脂肪肝是一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脂肪肝的形成与高血脂和脂肪代谢障碍有着密切关系。本组检测结果显示与中老年脂肪肝密切相关的部分疾病主要有高TG血症、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症、高TC血症等。肝脏的脂类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肝脏内脂肪分解降低或合成增多,而又不能有效地运出去时,中性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3]。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糖和脂肪异常调节是脂肪肝发生的常见机制[4]。而血清CHE活性明显增高是脂肪肝最突出的生化特征。利用CHE活性诊断脂肪肝及鉴别诊断其与其他慢性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血液生化指标反映了肝脏的功能状况,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B超初步诊断脂肪肝的基础上,临床结合血清转氨酶,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则可为确诊脂肪肝提供重要的依据。4 参考文献[1] 王纯正,张 武.腹部超声诊断图谱[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1:82.[2] 张其胜,袁梦彪.脂肪肝的诊断进展[J].实用内科杂志,1993,131:39.[3] 刘小传,刘效林,庄一义.脂肪肝患者的血清脂类与脂蛋白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1999,171:17.[4] 卢 和.45岁以上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6,172: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