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综合思维)

3.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2.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城乡景观如何体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瓦尔帕莱索的视频或图片及文字介绍: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然后提问:瓦尔帕莱索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引导学生联想思考:我们自己的家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域文化?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二、新课探究

(一)地域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以下填空:

1.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

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4.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教师举例展示地域文化的典例:

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广州的骑街老楼: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底下可以通行,如巴金《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它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与海外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3-44的“活动”材料,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以下填空:

1.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外,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教师讲解乡村景观典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分布: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特点:①是大型夯土民居建筑;②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征。

客家文化是植根于古代中原地区传统汉族文化,在长期移民生活中适应了南方山区地理环境,并融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福建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共同的产物。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以下填空:

1.地域文化同样体现在城镇景观中。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例如,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就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

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教师:课件展示教材P47“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图片及补充文字材料【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四合的“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各题:(1)北京的四合院如何体现“合”的内涵?

(2)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北京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3)试从北方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学生:阅读图文资料,交流讨|料论,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课件补充拓展:

(4)北京四合院、伦敦别墅反映了哪些文化差异?

学生: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资料,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图片,感受世界范围内各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所体现的人类文化内涵,加强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四、课后实践活动

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哪些代表性的城镇或乡村景观?这些文化景观是否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请参考下面的步骤,以“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为题展开调查。

1.选择一处能反映家乡地域文化特点的景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填写表2.1。

2.查找资料,分析该景观如何反映当地的地域文化。

要点提示:

·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哪些?

·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什么?

·景观形成后如何影响当地人的生活?

3.该景观是否受到了保护,受到保护的程度是否足够?

要点提示:

·目前该景观是否存在破损情况?

·该景观是否经历过翻修?由谁负责保护?

·是否进行了旅游开发,开发的程度是否恰当?

4.每组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一张墙报,在班级或校园里展示。

要点提示:

·墙报不仅要突出主题,图文并茂,还要进行艺术性的设计。

·墙报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手绘画、地图、照片等,还应配有图片的解说词。

·墙报在内容上应当完整地呈现调查结果。

五、作业布置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哪些特点。

(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中国的方言多得数不清,尤其是南方比较繁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景观是尊重自然并将自然小型化、艺术化、再现化的产物。是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需求,也是现在城市中公园、绿地、民宿等休闲娱乐场所增加的原因。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工程具有美学价值,会影响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环境,能够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园林景观设计兼具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要素,在展现出独特艺术审美的同时,还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元素,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园林空间中合理搭配各类要素,形成与主流审美相符合的景观,使之在外观(色彩、形态等)体现出美学特征,在内涵上彰显地域文化。从具体过程来看,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系统化的项目,既要考虑到各个要素的美观性,又要考虑到各个要素组合在一起的协调性。同时,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地域性的特征,需要以景观所在地的地理结构为基础,合理设计景观构型,合理应用当地的植物,整体展现出地域性的人文元素。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空间、时间领域中由于社会活动而形成的文化体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

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的阻隔性,在不同的区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众多因素相关,是在人类长的期活动中形成的。这些文化理念根深蒂固,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与历史色彩。园林景观是以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为基础设计的,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自然要素方面,这些都与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地域文化能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个性化素材,设计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元素,创作出蕴含当地特色的设计方案;2)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不仅契合当地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能够体现出当地的人文精神,让本地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外地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 1.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把握历史文脉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以历史文化传承这一要素为核心,将之巧妙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我国享誉中外的园林景观,而在其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文化要素的协调性。比如在宋朝,抒情、写意的文化盛行,苏州园林由自然景观为主

地域文化下的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下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商业步行街建设在我国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在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以方便人们安全、舒适、愉悦购物为目的,通过限制车辆运行,在特定街区内创造出的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的活动。商业步行街景观同城市其他空间一起记载着人类文明和发展的历程,是不同时代街道文化的综合产物。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品味,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1】 一、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现状分析 1.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现状 商业步行街是有众多的商店、餐饮店及其他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商店按照一定数量及规模集中布置于一定的街区内, 这样的街区称之为商业步行街。现在已知的最早的商业步行街是建于1926 年的德国埃森市的/ 林贝克0大街。而我国商业步行街是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由西方引入的,先后经历了引入阶段、大量建设阶段、过热阶段和现在正在经历的总结建设阶段。虽然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有前后, 但是就整个过程而言, 我们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 那就是商业步行街单一的形式和功能、杂乱的环境以及盲目的大量建设之间的矛盾。以美国为例, 20 世纪60~ 70 年代期间美国一共建设有约200 条完全步行商业街, 但由于惨淡经营, 其中一半以上的商业街都以不同方式引入了过境交通, 随后这种以人们在其中可以自由步行为其最主要特点的商业步行街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2】 2.国内商业步行街现状 由于每个城市发展变迁的不同,也就注定了商业步行街应该是各具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创建具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景观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以及城市文化也有着现实意义,鉴于国内的商业步行街,均是基于消除商业街先前就具备的交通功能,从而形成的商业步行街。原有的传统商业街通常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它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因此在城市当中有着古老性。然而,现代步行商街虽然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会让人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现代步行商业街都是同一的招牌以及底层架空的连廊等一些单调、枯燥的实物建筑,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街道失去了其应有的特殊性,或者深层次上的文化底蕴。这些年来,尽管有些城市逐渐地改善了商业街的购物环境,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 ( 1) 形式、功能单一。建筑形式主要为两个流派, 国际式、仿古式。 ( 2) 大规模盲目建设。鉴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的步伐也明显增长, 然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城市更新的速度。 ( 3) 环境嘈杂、缺乏管理。我国商业步行街普遍存在各为其政、混乱经营的现象, 例如经营商品种类的随意分布、商品占道经营等诸多问题。 二、国内外一些景观机构对步行街的研究 步行商业街环境实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购物中心 (1)刘川(1991年)、卢峰(2000年)、陈芳(2000年)等人则研究了商业建筑的环境建构和设计方法。 (2)对于街道环境,虽然关于绿化、座椅、标识、公厕、废物箱等问题己引起专家和公众的广泛关心,但专门研究得较少,分散于各类关于景观、环境设施与小品设计的书籍和文章中。 (3)多从功能、美观和工艺上考虑,较少体现对使用者的真正关怀(如外部空间中不同年龄人的活动、消费者的活动和休憩空间的设置、无障碍设施配置等整体设计),也没有与地域文化统一联系考虑,张迎星(1997年)、刘文军(1999年)等人对我国目前步行商业街中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 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地域文化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城镇化 1.概念 2.标志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系 5.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城经济增长(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4.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后期阶段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环境问题 2. 社会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城市管理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提问] 1.城镇化的意义 2.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3.城镇化过程三个阶段的特点 [新课导入]: 出示“智利瓦尔帕莱索城市景观”图,导入。 [新课教学]: 一、地域文化 1.文化具有地域性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 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 4. 地域景观的类型 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人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 (1)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5.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 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出示图片]: 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图。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 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图2.33展示了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而地域文化就蕴含在其中。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 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 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这种“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图2.34),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

城市街道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论文

城市街道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论文 关于城市街道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论文 1钟祥市地理位置、特点及街道景观现状 1.1街道功能设施不完善街道环境不健全 市内一些街道仅考虑到道路交通的基本需求———对路面的要求,却忽略了街道两侧各项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例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供路人使用的设置等.另外,街道路边的遮挡围墙大多为缺少美 观和装饰性的实墙,交通标志缺少系统的精心设计。 1.2街道景观设计缺乏地域性和文化内涵 经过精心设计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能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让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目前市区的街道景观设计,缺少地域性和典型 文化特色,与钟祥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不相符,此外,城市街道 功能比较单一,城市街道缺乏个性.在空间上,街道两侧的建筑在外形、色彩、材料等方面比较相似,缺少体现城市特征的建筑 1.3缺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钟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然而现 有的街道景观设计缺乏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没有保留原有街道形成 的风格与特色,割断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从 而导致城市街道历史风貌受到破坏、历史文脉断裂、城市的人文色 彩受到淡化、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钟祥市 街道景观设计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工作,旨在创造更适合人类居住、对环境更友善的人地关系.规划设计当中两个重要的环节

是寻求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和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钟祥市 街道实际情况,在对其街道景观进行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2.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的环境主体是居住的居民,城市环境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互相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间和景观是供 人使用的,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满足人自身的需要,注重视觉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所在.景 观与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休息座椅的 摆放要考虑到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并在休息区、座椅尺度、坡道、专用人行道、盲文标志、专用公厕等相关细节设计中体现出来,使街道景观成为大众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 在国内各个城市中,景观设计手法及风格的相似化让一些具有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日渐减少.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挖掘、 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特征的元素,并从本地历史文化中 寻找认同感,这对于展示景观的地方文化特色,增加本地居民的文 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充分展示城市道路的人文美感 城市道路的人文美主要是指通过城市街道的文化特色及营造的人文氛围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美感.作为城市街道景观,它的人文美 是与周围环境的其他建筑构成整体的人文景观所体现出来的,让大 众能直观感受到城市街道景观所体现出来的特有的城市道路人文美感. 3钟祥市城市街道景观的特色营造手法 3.1结合得天独厚的楚文化凸显特色化街道景观 城市的特色通过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最能体现出来,因而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充分融入到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最能彰显出城市特色. 街道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应该体现出社会对文化的追

高一地理必修2专题训练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专题18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牢记 【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知识,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 1.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含义 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地域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地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表现: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建筑、民间信仰等等。 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3)地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文化的形成受环境差异、区划因素、移民影响、民族分布等因素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成因上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地域文化举例 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讲义测试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 1.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具有□01地域性。 2.地域文化的含义: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02非物质方面的。 3.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03景观入手。 (1)自然景观:□04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也称□05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 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06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4.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1.判断正误。 (1)地域文化指的是物质方面的,如服装、建筑、艺术作品等。(×) (2)不同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2.下列不属于城乡景观的是() A.西双版纳竹楼B.黄山云海 C.《拓荒牛》雕塑D.山西的乔家大院 答案 B 解析城乡景观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文化景观,黄山云海属于自然景观。 3.如何判断某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 提示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不是文化要素,关键在于区分其是否是由人类创造的。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现象,或者是带有人类活动的印迹的自然事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内容,它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与自然的关系: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比城镇更为直接,其景 观体现的□01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与人文的关系: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1.判断正误。 (1)乡村景观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2)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永定土楼既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又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2.我国云南地区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的传承和发展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工业化的进程,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也逐渐增强。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景观创新设计和风格,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是未来景观设计的方向和焦点。主要针对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及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当中的 具体表现进行论述分析,探索在城市景观设计当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发扬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特色;景观设计;传承发展 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我国独有的地域文化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加强我国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植根于地域文化,通过营造地域性文化景观的方法与载体,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和发展。同时地域文化作为景观设计灵魂所在,对于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1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 1.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当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具有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地域文化包含的范围很广,主要有人文文化、自然景观以及同该地域发展相一致的其他文化。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又可以细分为建筑特点、宗教信仰以及语言等。同时根据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文化认同感又可以将文化分为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等,每一个地域文化都是该地区的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性和人文性。虽然这几年我国传统的地域文化遭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只要搭建新的发展平台,将不同地域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就能够被现在的人们所接受,将我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 1.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就是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空间对城市的外在 形象进行规划和设计,为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居住环境。对城市进行景观设计,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发展、城市建筑特点、生态学以及美学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学科,景观设计才刚刚起步,但是景观设计的形成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发展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该地区的人们在长期劳动中所形成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2.1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基础 在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地域自身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而形成迥异的特色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文化基础。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地域自身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

浅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日益的改善,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开始想象一些美好景色各异的画面。而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和根基,融入景观设计之中能够唤醒人们美好的回忆。在当前很多景观设计中,由于现代和西方元素的引入,使得景观设计缺乏我国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基于这种状况,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在以后的实际设计中加以应用,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标签: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一、景观设计在当前中国的形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全球经济更趋于一体化,国际化的进程一天一天在加剧。在这过程中,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即时通讯工具以及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地球村。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取得的优势,使得许多国家都盲目地进行西化,这其中就包括城市的景观设计,这导致自身的地域性文化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正一步一步演变为一个综合的超级大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例如每个城市独有的地域性文化。这不仅要求体现在一些建筑中,也要求体现在人们所处的周围环境。 二、地域文化與景观设计的关系 景观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地域的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古到今中华大地上的景观众多,它们不仅仅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文化,还表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地域文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是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后形成的具有某种区域特色的文化象征。一般可从三方面研究地域文化,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域文化是在这三方面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形成的。由于地理、文化、社会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体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自然、社会特征。虽然不同地区景观的外观不同,但其实都有相似的共同点,比如均强调景观与自然必须相互融合,而不同地区的景观也具有一定的秩序和模式。 三、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原则 (一)独特性原则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对地域文化进行表达,就需要注意当地的传统文化、历史建筑、风土人情以及建筑风格等因素,同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独特性,这样设计出的景观才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整体性原则

高中地理_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课题: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二、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图片,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培养学生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及特征的学习 理解能力 2、通过比较东北商品农业和南方梯田农业景观,培养学生说出各自反映的地域文化特 征的应用实践能力 3、通过中外城市景观比较,培养学生说出不同城市景观的地域文化特征的应用实践能 力 4、通过搜集资料,探寻海草房蕴含的地域文化,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域文化的含义及特征;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难点:地域文化在 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五、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政治课及媒体报刊等多渠道的学习,对“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对地域文化现象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之前的地理学习,对区域有一定的认知,对城乡景观有一定了解。虽然大多数学生来自同一个地区,但因生活环境不同,有的生活在农村,有的生活在城市,不同生活经历对不同城乡景观认识与体会不同,因此学生间存在一定学习差异,但总体上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我让学生课前进行准备,农村的学生重点观察农业景观和乡村景观,继而分析地域文化在这些景观上如何体现;对于城市的学生重点观察城市建筑景观,比较分析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景观上是如何体现。 效果分析 为达成教学目标,巩固教学效果,本节课设计了两组当堂测评练习。第一组以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剪纸为素材,通过分析剪纸反映的景观特征来推测其所体现的地域文化,难度适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学生能够通过,个别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就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建筑景观特色区分不太清楚,两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理解不够,经点播后能够理解。第二组以海南岛特色民居建筑为考查对象,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通过景观特色分析其反映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综合思维) 3.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2.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城乡景观如何体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瓦尔帕莱索的视频或图片及文字介绍: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然后提问:瓦尔帕莱索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引导学生联想思考:我们自己的家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域文化?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二、新课探究 (一)地域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以下填空: 1.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

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4.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教师举例展示地域文化的典例: 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广州的骑街老楼: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底下可以通行,如巴金《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它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与海外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3-44的“活动”材料,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

响农作物的光照和生长,又有效抵御风沙的侵害。我国北方的杨树、南方的水杉等都是此类植物的代表。另外,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公共性生产空间会形成诸如以榕树、皂荚、金合欢等为中心的集会空间,兼顾服务生产和生活的双重功能。 3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传承与规划设计——以江南生态园为例从风景园林的地方性来看,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地方性的本质体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和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景观的调 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之一。 3.1传统地域文化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3.1.1依托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内涵综合设计地方性景观多元化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深入研究和把握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和形式是地方性设计的重要途径。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分解为地方性环境、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物质空间3个方面,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必然性。其中,地方性物质空间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以建筑与聚落、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方式和居住生活模式4个方面为核心和设计切入点,将各自的特征通过设计语言进行提纯和归纳,并综合反映到新的地方性设计和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地方性特点中。打破传统设计中只关注建筑特色的传承,而忽视其他3个方面设计的不完整现象。全面、系统、综合传承地方性精神的景观要素”…。3.1.2依托传统居住模式图式设计地方性景观组合的典型性虽然地方性建筑与聚落、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方式都是解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关键,但只有将三者在特定空间中结合所形成的与自然高度协调的生产和生活居住空间才是地域文化景观的最高体现。传统居住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同一个文化区域的不同环境中又可以形成更加多样性的居住模式,是地方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深入反映。因此,只有对居住模式的研究,才能将各个地域文化景观要素进行有机综合,进一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传承地方性景观图示,强化和传递居住模式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3.1.3依托不同尺度景观特征综合设计地方性景观的复合性尺度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特征,也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尺度不同,生态过程和景观生态格局不同,决定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不同”“。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开展尺度特征的研究与比较,将尺度特征对应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将不同尺度下的地方性融入相应的规划设计中,才能够形成景观特征的有效复合和综合《图1)。只有多尺度的地方性组合和多种物质景观的地方性传承,才能设计出更加本质性和综合性的地方性景观。 3.2江南生态园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 3.2.1项目来源与规划区现状 江南生态园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破碎与孤岛化现象及形成机理”的案例研究项目。选择既具有江南水乡的典型特质,又受到城市化严重冲击的昆山地区,通过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演变机理的研究,探讨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与继承的基本途径。江南生态园地处昆山--II;'交B,占地300hm2,场地内水资源丰富,图1江南水乡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肌理 60%以上土地为鱼塘和水体。区域景观具有较高的均匀性,景观斑块具有高度破碎化特征,并以水为中心,构成江南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高度地方性特征和以古镇为灵魂形成区域景观体系的核心。3.2.2聚落形态与居住环境的继承 江南水乡聚落形态分为2种,一是规模较大的集中型聚落【图2(b)】,二是规模较小的分散型聚落【图2(c)J。在聚落规模较小时,房屋面南与东西向水系平行而与南北向水系垂直,呈现小规模集聚特征。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在沿水系向外扩张的同时,依托水网形成网状格局,临水面房屋门面狭窄,进深较大,并逐步以房屋和庭院的形式填充水网围成的街区,最终形成较大规模的江南传统村镇。从聚落环境来看,河流、坑塘、湖泊构成水环境聚落,水环境构成江南水乡重要的生活空间。在聚落外围形成由不同形态用地构成的生产空间,主要由农田(水稻、油菜)、鱼塘和菜地相问分布,构成江南水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核心特征。 3.2.3土地形态与生产空间 江南水乡的传统生产空间主要有农用耕地、水塘养殖和草坡地养殖3种类型,其中耕地【图2(f)】和鱼塘【图2(e)】占据土地利用主体。江南水乡土地利用形态可以从2个尺度空间上进行认识,一是在水面和陆地交错相间分布的格局,由于地形的高低起伏和破碎,导致土地利用景观呈现出高度破碎化特征,陆地形态呈现出岛状或半岛状特征,并呈现出细胞状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图1(a)、图2(g)】。二是在每一个细胞状的土地单元内部,生产单元以耕地和鱼塘为主,形成了形态规则和高度集约的土地利用形态[图1《b)、图2】。 3.2.4乡村景观环境的空间组合 江南水乡典型的景观环境空间组合并不是著名的各个江南古镇,而是具有初始形态特征的村落【图2(d)】。它由3个基本空间构成:1)生活空间。以水系为主轴的村落结构特征;2)生产空间。以农田、鱼塘、沟渠、菜地构成的生产空间环绕周围;3)生态空间。以水渠或河流为廊型空间形成的生态走廊由村落前通过。伴随草坡地和树木茂密、局部起伏的岗地成为村落的背景依托I图2(a)】。 3.2.5多样化生境与群落设计 江南水乡独特的地方性环境决定了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和特征,为景观多样化和生态设计奠定了基础。在江南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中,划 分为3大类生境:林地生境、草地生境、湿地生境。其中林地生境分为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_王云才

第20卷第1期 2009年2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on gji U 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 V ol .20No .1 F eb .2009 收稿日期:200809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0878162) 作者简介:王云才(1967),男,陕西勉县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石忆邵(1963),男,湖南新邵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陈田(1958),男,安徽南陵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乡发展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建筑文化】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云才1,石忆邵2,陈 田3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2.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上海200092;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 要: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和文化生态的结晶与精华。在快速城市化、 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中,传统地域文化景观面临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内涵 和关系剖析入手,论述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性,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在探讨传 统地域文化景观存在整体性与孤岛化现象、欠发达与边缘化现象、地方性与现代化、真实性与商业化等主要矛 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景观研究;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 U 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1001807 一、问题提出与现实的紧迫性 传统文化地域是承载我国几千年文化传承与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空间。几千年来,在不同地理环境空间上形成的地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是地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中文化生态的结晶与精华。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城市地区传统文化景观遭到破坏,同时快速城市化对乡村文化景观形成巨大的冲击。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以及时尚化成为导致地方文化景观缺失和文化景观趋同的根本因素,形成我国不仅“千城一面”,而且“千村一面”的建设格局。再者,传统文化景观面临毁灭性冲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应是指导我国地域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新人文精神变革和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地域文化景观的发展必须具有地域上的整体性、连续性和有机性,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呈现出的“孤岛化”、“破碎化”、“盆景化”和“边缘化”现象,成为文化景观遭到破坏,特色性景观区域和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巨大挑战,文化景观传承创新技术缺失,有效管理对策与建设引导不到位的具体结果。虽然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单个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人居环境建设、特色风貌塑造、生态村建设、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治理及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有不少进展,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真正能够整合并系统运用到地域文化景观传承与创新发展,指导区域新农村建设,形成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结合的和谐文化,在建设和管理中还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地域广大,类型多样,条件千差万别,加之地方需求不同,基础不同,使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有针对性的相关技术缺乏有效整合,单项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应用也难能适应不同地域文化本底的要求,应用的整体效果难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 地域文化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智利瓦尔帕莱索城市景观”图(下图),导入。

一、地域文化 1.文化具有地域性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 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 4. 地域景观的类型

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人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 (1)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5.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 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上图展示了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而地域文化就蕴含在其中。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 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3.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圆楼和方楼----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外,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例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训练: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这两种建筑景观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差异 B.地域文化差异 C.地形差异 D.经济差异 2.在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解析第1题,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故选B项。第2题,北京市为我国的古都,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京市的市中心为紫禁城、天安门广场,成为政治中心而不是中心商务区。故选A项。 答案1.B 2.A 古人盛赞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据此完成3~4题。 3.“泉城”为济南的别称,该名称源于() A.黄河流经济南 B.泉水众多 C.大明湖 D.小清河 4.最能体现“泉城”特色的城市建筑物是() A.众多的高架桥 B.山东大厦 C.泉城广场的泉标 解析“泉城”源于济南泉水众多。泉城广场的泉标最能体现泉城的含义,体现泉城的地域文化特色。 答案3.B 4.C 读图,完成5~6题。

日本东京城市规划示意图 5.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A.天人合一的思想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民主与法制精神 D.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 6.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D.环境因素 解析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明显,皇宫建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东京早期的城市建筑对现代城市格局的影响因素为历史因素。 答案5.B 6.C 内蒙古满洲里市(49°35'N,117°29'E)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重要的贸易口岸。城区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中俄蒙日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于城市中。下图为满洲里城市及建筑风格发展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满洲里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根本原因在于() A.不同的城市规划 B.建筑条件与技术 C.特殊的气候环境 D.多元的移民文化 8.2017年,满洲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约为2∶26∶72。满洲里第三产业发达得益于() A.特殊的地理位置 B.发达的房地产业 D.先进的科技水平 解析第7题,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重要的贸易口岸。来往于该地区的人来自周边的众多国家,导致外国商人在此定居,因而会形成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我国其他城市不具备这种多国文化交流的有利位置,因此是多元的移民文化使满洲里建筑风格具

地域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065788.html, 地域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作者:赵莹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1期 摘要:现代的城市景观正在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景观设计本身就是将事物置于某一 特定环境中进行综合、艺术的布局设计,设计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够将城市文化、历史、生活等相关的象征性因素融入到景观形象当中,从而赋予景观以深层的文化含义。景观不仅在形式上表达,还要用独特的文化历史来表达,已经成为景观设计追求发展的一个趋势。城市中的景观设施是一种现代的,标志着历史与文化关系相辅相成,形成独特文脉和现代人文特色的景观,所以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景观;设计元素;主题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 1、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即是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以及它所作为社会成员的热门所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很庞杂的概念,由于地域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 “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地域文化界定的复杂性,关于地域文化的各种界定纷繁不一,有人认为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也有人认为“地域文化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一方面,指客观的地理空间单元,具有特定的空间趣味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地域空间又是一种主观的建构”。 地域文化是一种带有历史传承性,有机融合历史和现代文明,体现地方人文和自然的文化模式。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有雨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地域之间相互区别的文化类型。 地域性既是一个空间概念,又是一个时间概念,既指自然地理,也指人文地理上的概念。空间上存在地域、地貌、地质、山脉、海洋、气候、动物分布等要素。时间上含天时地利的变迁,民族发展衰亡等特征。自然地理多与空间条件相关,人文地理多与时间状况相关。

活动主题中国地域文化景观

活动主题:中国地域文化景观 设计者:上海市罗店中学陈倩 一、教学课题 中国地域文化(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专题27)。 二、活动背景 “中国地域文化”作为第八篇“地域文化”的第三个专题,在承接专题25“文化与环境”专题26“世界地域文化”中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文化整合、世界文化圈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体讲述了文化景观的概念、中国十大生态文化区的地域范围、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海派文化等内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分布,重视环境对文化的作用,领会地域文化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同时也让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知道文化整合和保护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重要性,树立“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理念。 三、活动目的 1.读图分析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主要特点及其差异,学会搜集和阅读不同地域的建筑、服饰、饮食、习俗等特点及其地理背景的资料,分析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主人翁精神。 四、活动要求 全班可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考察一个地域文化区,每组选出组长和记录人。要求每组学生对照中国地域文化区插图和教材、地理图册相关的景观照片,辅以上网搜索信息,归纳各个地域文化区的农业生产、饮食、服饰、民居、文艺、风俗等文化特征。在限定时间内合作完成资料的搜集、分析,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该地域文化区。 组长负责给小组每位成员安排分工,进行总体组织和协调。记录人根据组员的资料搜集结果填写活动记录表。每组选派一位同学作为发言人,作交流汇报。

五、活动记录表 考察地域文化区: 组长记录人 六、活动说明 1,整体设计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主题――考察中国地域文化。 (2)细化活动内容,明确活动任务。教师将考察内容分解为地域范围、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居民、服饰、饮食、传统民居、文艺和风俗9个方面,由各组学生合作完成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2.活动素材 (1)活动场所:电子阅览室,每组学生使用1台电脑,有多媒体投影设备。 (2)每个小组一张活动任务表(电子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